A. 「天地人和」是什麼意思
「天地人和」意思是人與自然合為一體,
」天地人和」將人置於天地之間,將人處於」和諧」與」平和」的世界之中.它所闡述的是一種思想。」天地人和」,傳承於古而宣揚於今,堅守」中庸」之道,順應社會發展,共建」和諧」與」和平」.更有」天時,地利,人和"之意。
(1)上海話天地人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三才者」,天、地、人。人是頂天立地的,「天、地、人」在「道」中運行。人以地為法則,地以天為法則,天以「道」為法則,「三才者」是產生萬事萬物的本源,是無形無象的一切「物質」的根本,是「天地萬物之母」。一切有形的物質形態,一切無形的物質形態,都從「三才者」中分離出來的。
「三才者」,是有形物質形態和無形物質形態的混合體。它廣大無邊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遼遠,伸展遼遠而返回本原。
B. 天地人和什麼意思 天地人和解釋
1、天地人和,意思為「 天時、 地利、 人和」。是中華民族獨有的一種處世觀念。
2、出處:《莊子·外篇·天地》,原文:天地人和,禮之用,和為貴,王之道,斯之美。
3、人與自然合為一體,是道家的主要思想。是莊子思想的精髓。是對老子思想的承接。對中國文化起到深遠的影響。中國道教文化就是受其影響。
4、人,是做人,也是為人處世。人為萬物之本,亦為世界之主.做人,是一種態度,也是一門學問。學會如何做人,則人生無憂也。我欲做人,應先學會立足於「天地」之「中」,以「中庸」的態度處理人生中的諸多事物。
5、和,為「中和」「和諧」之意。「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另外,「和」者,「鶴」也。鶴(和)翔(祥)千年。鶴,往返於天地,百鶴齊翔,秩序井然,群棲群落,互助互愛,儼然一溫馨祥和的社會群落.
6、「天地人和」--將人置於天地之間,將人處於和諧與平和的世界之中。它所闡述的是一種思想,更應該是一種境界。「天地人和」,傳承於古而宣揚於今,堅守中庸之道,順應社會發展,共建「和諧」與「和平」.更有「天時,地利,人和」之意。
C. 天地人和是什麼意思 天地人和意思簡單介紹
1、天地人和,意思為「 天時、 地利、 人和」。出自於《莊子·外篇·天地》,原文天地人和,禮之用,和為貴,王之道,斯之美。是中華民族獨有的一種處世觀念。
2、來源:出自於《莊子·外篇·天地》,原文天地人和,禮之用,和為貴,王之道,斯之美。
3、天地人和在中華民族獨有的處世觀念,其核心文化思想,為一「和」字,經過5000多年的心心相傳,已演變為一精神,升華為一種境界。與自然合為一體,是道家的主要思想。是莊子思想的精髓。是對老子思想的承接。對中國文化起到深遠的影響。中國道教文化就是受其影響。「天地人和」將人置於天地之間,將人處於「和諧」與「平和」的世界之中.它所闡述的是一種思想,更應該是一種境界。「天地人和」,傳承於古而宣揚於今,堅守「中庸」之道,順應社會發展,共建「和諧」與「和平」。更有「天時,地利,人和」之意。
D. 天地人和三者之間講的到底是什麼意思 有什麼特殊的含義
在中國古人的世界觀里,天地是有靈的,有它自己的運行規律,人生在天地間,能與其它生物不同,也是有靈的,也有自己的規律,所以天地人三者合稱「三才」,它們的規律稱為「道」,即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
但這三者又不能各自獨立,它們是互相依賴,互相支持,互相制約,互相影響。(簡稱「相生相剋」)。它們的關系以和諧為最好。尤其是人,應該遵循天地的規律,與天地萬物和諧相處。
因而,天地人三者和諧是世界的最美好狀態。簡言之,就是「天地人和」。這種觀念經過世代相傳發展,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傳統。
(4)上海話天地人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天地人三才的作用:
三才《周易》最早最明確最系統最深刻地提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偉大學說。這個學說早就深入中華民族之心,貫穿於中華民族的人倫日用之中,牢固地培育了中華民族樂於與天地合一、與自然和諧的精神,對天地與自然持有極其虔誠的敬愛之心。
中華民族與天地和諧相處,對於今後改進、調整、理順、整合、協調人與天地即自然環境的平衡和諧發展的關系。
以及人與社會、人心與人身的平衡和諧發展的關系(即使生態、世態、心態的三態都得到同步平衡和諧發展),對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對實現世界和平發展,對創造人類更美好的明天,必將具有巨大的啟迪。
E. 三山五嶽都有意,天地人什麼意思
三山五嶽中,三山指黃山、廬山、雁盪山。五嶽指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三山五嶽泛指各大名山。整句的意思應該是有意游遍三山五嶽,指喜歡旅遊,如果是古人寫得,則有歸隱山林之意。
天地人統稱三才,《易傳·系辭下》:「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F. 天地人和是什麼意思 天地人和的概念
天時地利人和
開放分類:成語
詞條:天時地利人和
發音:tiān shí dì lì rén hé
釋疑:指作戰時的自然氣候條件,地理環境和人心的向背.
出處:《孟子·公孫丑下》:「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孫臏兵法·月戰》:「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
示例:咸淵想了一會,道:『行兵須要天時、地利、人和.為今之計,地利、人和倒用不著了,是要講天時了.』★清·劉璋《斬鬼傳》第八回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用於處事
天時、地利、人和孔子的認識:
第一個,天時,春天快結束了,就不要想夏天 冬天的事情了;
第二個,地利,靠近沂水,就去沂水游泳,不要說我要游長江,這邊有舞雩台,
就到這里吹吹風,不要說別的;
再加上人和,五六個大人,六七個小孩,不要說只有一百個人你才出門,這就是
天時、地利、人和.
這個是它的原文章,其實意思就是你做任何事情如果想要成功,必須有好的時機,這是天時,有好的運氣,這是地利,有好的人際關系,這是人和!等等 有很多的解釋方法,主要看用到什麼地方了!我說的是大概意思,希望能幫的上你!
G. 天地人什麼意思.洪荒時代里是什麼意思
天地人的意思 天地人又稱三才,天指地球之外,地則指地球,天地孕育萬物,人生於其間.天地人的和諧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洪荒時期洪荒是指混沌蒙昧的狀態,借指太古時代,經常說洪荒時代,洪荒世界。 古人雲: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意思是宇宙廣闊沒有邊際. 天地洪荒大概也是差不多這個意思吧,遠古時代,天地處於混沌蒙昧的狀態。
H. 三才者,天地人,什麼意思
意思是: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個方面。三光就是太陽、月亮、星星。
出自宋代王應麟《三字經》,原文選段: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
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譯文:
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個方面。三光就是太陽、月亮、星星。
三綱是人與人之間關系應該遵守的三個行為准則,就是君王與臣子的言行要合乎義理,父母子女之間相親相愛,夫妻之間和順相處。
春、夏、秋、冬叫做四季。季節不斷變化,春去夏來,秋去冬來,如此循環往復,永不停止。
東、南、西、北,做「四方」,是指各個方向的位置。這四個方位,必須有個中央位置對應,才能把各個方位定出來。
(8)上海話天地人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關於《三字經》的成書年代和作者歷代說法不一,大多數後代學者傾向的觀點意見是王應麟為了更好的教育本族子弟讀書,於是編寫了融會經史子集的三字歌訣。
王應麟是南宋人,《三字經》原著中的歷史部分只截至到宋朝為止。隨著歷史的發展,為了體現時代變遷,各朝代都有人對《三字經》不斷地加以補充,清道光年間賀興思增補的關於元、明、清三代的歷史,共計二十四句話。
文章主旨:
《三字經》內容的排列順序極有章法,體現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認為教育兒童要重在禮儀孝悌,端正孩子們的思想,知識的傳授則在其次。訓導兒童要先從小學入手,即先識字,然後讀經、子兩類的典籍。經部子部書讀過後,再學習史書。《三字經》最後強調學習的態度和目的。
可以說,《三字經》既是一部兒童識字課本,同時也是作者論述啟蒙教育的著作,這在閱讀時需加註意。《三字經》用典多,知識性強,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導下編成的讀物,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
作者簡介:
王應麟(1223-1296) 南宋著名學者、教育家、政治家。字伯厚,號深寧居士,又號厚齋。慶元府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人。其博學多才,學宗朱熹,涉獵經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長於考證。
南宋滅亡以後,他隱居鄉里,閉門謝客,著書立說。傳世書法有《著書帖》等。著有《三字經》、《困學紀聞》、《小學紺珠》、《玉海》、《通鑒答問》、《深寧集》、《詩地理考》等。蒙學著作《三字經》風行700多年,流傳海外眾多國家,是一部優秀的兒童道德教育教材。
I. 天地人是什麼意思
應該是天、地、人分別組詞,然後造句。
天組詞:今天、冬天、明天、天氣、天地、半天、陰天、天生。
地組詞:地方、地球、天地、掃地、空地、場地、外地、地主。
人組詞:人們、別人、有人、老人、主人、家人、人間、迷人。
造句:
今天,人們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樓大廈代替了昔日的茅屋草棚。
有的地方管理不善,文物古跡慘遭破壞,實在令人惋惜。
美是什麼?有人說,美是鳥語花香;有人說,美是荷塘月色;有人說,美是巍峨高山;還有人說,美是涓涓細流。
天筆畫
部分詞語具體解釋:
1、冬天:[dōng tiān]
冬季。
2、明天:[míng tiān]
今天的下一天。
3、天氣:[tiān qì]
一定區域一定時間內大氣中發生的各種氣象變化,如溫度、濕度、氣壓、降水、風、雲等的情況:~預報。
4、天地:[tiān dì]
天和地:炮聲震動~。
5、半天:[bàn tiān]
(~兒)白天的一半:前~。後~。用~時間就可以把活兒幹完。
J. 天地人和是什麼意思
天地人和,闡述了一種思想,頌揚了一種精神,順應了社會文化的發展趨勢,更為我們的生活指引了方向。
出處:
《孫子兵法》始計篇有雲「天地人和」:「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白話釋義:孫子說:戰爭是國家的大事,它關繫到百姓的生死,國家的存亡,不能不認真地思考和研究。一是政治,二是天時,三是地勢,四是將領,五是制度。
道法詮釋:
人以地為法則,地以天為法則,天以「道」為法則,「道」則純任自然,以它自己的本來樣子為法則。 「道」,是產生萬事萬物的本源,是無形無象的一切「物質」的根本,是「天地萬物之母」。
老子對「道」的描述是這樣的:有一個渾然一體的東西,在天地產生以前就存在了。它無聲又無形,獨立長存永無衰竭,循環運行而生生不息,它可以算做萬物的根源。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強叫它為「道」,再勉強給它取個名字叫「大」。它廣大無邊而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遼遠,伸展遼遠而返回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