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上海市 什麼德路
祥德路
地址:上海市虹口區
懷德路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
長德路
方德路
港德路
B. 上海州德路與博藝路是屬於哪個鎮
上海沒有州德路。上海的洲德路一半屬於浦東新區書院鎮,一半屬於浦東新區南匯新城鎮(原臨港新城)。上海的博藝路屬於浦東新區南匯新城鎮(原臨港新城)。洲德路和博藝路是相交的。
C. 陳獨秀63歲病逝,囑咐34歲的妻子潘蘭珍改嫁,她後來過得怎麼樣
1942年春節過後,重慶地區的多雨季節來臨,潮濕憋悶的空氣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在距離重慶市區西南方向不到100公里的江津縣城(今重慶市江津區),一位飽受疾病摧殘的60多歲的老人,整日端坐在簡陋的書房裡看書、思考,他就是曾經的風雲人物——陳獨秀。
陳獨秀來到江津縣城已經三年多時間了。在此期間,妻子潘蘭珍始終陪伴在陳獨秀的左右,無微不至地照料著陳獨秀的生活。5月12日這一天,妻子潘蘭珍泡好了一碗蠶豆花水,並端到陳獨秀的面前請他服用。陳獨秀溫情地看了看妻子潘蘭珍,然後端起碗慢慢喝了下去。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已是風燭殘年的陳獨秀,始終堅持服用用蠶豆花泡的水,目的是為了緩解高血壓。雖然並沒有發現什麼療效,但是也一直沒出現過不良反應,所以陳獨秀始終堅持飲用。不過這一次,陳獨秀和妻子潘蘭珍都沒有發現,由於陰雨連綿,他們提前摘好並儲存的蠶豆花已經發霉變質了。
在服用蠶豆花水之後,陳獨秀很快感覺到腹脹不適,不過他並沒有太在意。到了第二天,陳獨秀仍感覺到腹部不舒服,所以吃得很少。當天晚上,陳獨秀腹痛難耐,半夜開始嘔吐不止。此後幾天,陳獨秀的身體越來越差,甚至出現了突然暈倒的情況。
此時,陳獨秀或許已經意識到病象異常,他急忙讓妻子潘蘭珍通知兒子陳松年。兒子陳松年來到陳獨秀的住處之後,立即請醫生前來診治,並日日守候在病床前。然而,陳獨秀的病情始終沒有好轉。到了5月25日,陳獨秀意識到命不久矣,遂開始交代後事。
躺在病床上的陳獨秀,用微弱的聲音對妻子潘蘭珍說道:「死,並不足為懼,延年(長子)、喬年(次子)、筱秀(長女)早已先我而去了。我臨去之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呀!我去之後,你務求生活自立,倘若有合適的人,你可從速改嫁,安度後半生。」
聽著丈夫陳獨秀的臨終遺言,當時年僅34歲的潘蘭珍早已哭成了淚人。緊接著,陳獨秀好像又想起了什麼,他繼續對妻子潘蘭珍交代道:「有一事你要切記,為夫立身世間,雖非高風亮節,卻也不失做人的操守。教育部寄來之款,不可動用,另外,切不可拿我的名聲換錢。」
陳獨秀晚年生活雖然窮困潦倒,但是始終在乎自己的「名聲」,他生前寧肯餓死病死,也不要國民黨方面給的錢,甚至連組織給他兩個兒子陳延年、陳喬年的撫恤金也堅辭不受。因此,陳獨秀這才千叮嚀萬囑咐,讓妻子潘蘭珍不要用他的名聲換錢,並交代妻子潘蘭珍遇到合適的人從速改嫁。
在與妻子潘蘭珍告別之後,陳獨秀又開始對兒子陳松年交代後事,讓兒子陳松年在抗戰勝利之後,將他的棺木遷回安徽老家安葬。在交代完一切之後,陳獨秀於1942年5月27日晚病逝,終年63歲。那麼,在陳獨秀病逝之後,34歲的妻子潘蘭珍後來怎麼樣了呢?她過得如何呢?
潘蘭珍,1908年出生在今江蘇南通二甲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她是陳獨秀的第三位也是最後一位妻子。潘蘭珍與陳獨秀年齡相差懸殊,她比陳獨秀的長子陳延年還小10歲。當潘蘭珍認識陳獨秀之時,陳獨秀的長子陳延年和次子陳喬年已經犧牲了,他們並沒有見過父親的最後一位妻子潘蘭珍。
由於家境貧寒,潘蘭珍4歲的時候就和父母背井離鄉,來到上海謀生。那時候,她們全家的唯一收入,就是靠父親做苦工賺錢,日子過得非常拮據。後來,稍微長大一點的潘蘭珍,就被父母送到工廠當童工。轉眼,潘蘭珍17歲了,她的個頭雖然不高,但是五官端正,落落大方。
就在這個時候,潘蘭珍遭遇到了人生中的又一個不幸。原來,工廠里的一個工頭盯上了潘蘭珍,他刻意接近潘蘭珍,並利用手上的權力對潘蘭珍實施騷擾。潘蘭珍如若稍有不從,那工頭就想盡辦法整治潘蘭珍。在那暗無天日的環境中,弱小的潘蘭珍只能屈服了。
不久之後,潘蘭珍為工頭生下了一個孩子,可是孩子很快就夭折了。此時的工頭慢慢對潘蘭珍產生了厭惡之心,對潘蘭珍非打即罵。為了躲避工頭的欺壓,潘蘭珍被迫離開了工廠,到一家煙草公司做工。此時是1930年,潘蘭珍22歲,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潘蘭珍遇見了人稱「李先生」的陳獨秀。
當時,年過半百的陳獨秀為了躲避國民黨方面的通緝,躲藏在上海熙華德路石庫門一座樓房裡,就住在潘蘭珍家的對面。慢慢地,潘蘭珍和陳獨秀認識了,潘蘭珍幫陳獨秀洗衣做飯,陳獨秀教潘蘭珍讀書識字。後來,兩人的感情逐漸升溫,最終情投意合地生活在一起了。
陳獨秀此前有段兩段婚姻,而且兩位妻子還是同父異母的姐妹,系清末安徽統領副將高登科之女。陳獨秀的這兩段婚姻,都不怎麼幸福,而且責任多半在於陳獨秀自己。為什麼呢?世間的愛情,大體都是這樣:遇見的人沒有對和錯,唯一錯誤的是遇見的時間。
假設一下,如果陳獨秀在年輕的時候遇見潘蘭珍,或許他們的婚姻也不會幸福;如果在陳獨秀晚年,將潘蘭珍換成前兩位妻子中的任意一個,那麼他們或許也會相敬如賓、相親相愛。這就是一個人的成長,畢竟年少輕狂與老年持重都是一個人不同的人生階段。
話說回來,陳獨秀和潘蘭珍這對老夫少妻,在一起幸福生活了兩年之後,潘蘭珍才知道陳獨秀的真實身份,可想潘蘭珍當時有多麼得驚愕。1932年10月的一天,潘蘭珍帶著養女回娘家(在共同生活期間,因潘蘭珍無法生育,所以她領養了一個小女孩,陳獨秀為這個小女孩起名叫潘鳳仙)。
在娘家,潘蘭珍無意間翻閱報紙,看到一條「陳獨秀被捕」的消息,而且上面還刊登著陳獨秀的照片。當潘蘭珍仔細辨認照片上的人之後,頓覺五雷轟頂,她此時才發現與她朝夕相伴兩年的丈夫「李先生」,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陳獨秀。潘蘭珍來不及多想,急忙抱著養女趕回家,此時家裡已經空無一人,而且東西翻亂一地。
陳獨秀被捕之後,被判處有期徒刑13年,囚禁於南京老虎橋第一監獄。在這段時間,陳獨秀非常想念潘蘭珍,他心裡非常惆悵又感到慶幸。陳獨秀惆悵的是,他或許再也見不到妻子潘蘭珍了,潘蘭珍自始至終都不知道自己的真實身份,自己被捕後她一個人該何去何從呢?
陳獨秀慶幸的是,幸好自己被捕之時,妻子潘蘭珍帶著養女回娘家了,沒有受到牽連。陳獨秀心想,或許他和潘蘭珍就這么結束了,雖有不舍但又覺得或許這是最好的結局。然而,讓陳獨秀沒有想到的是,在他被關押的時候,妻子潘蘭珍帶著養女來看望他了。
由於是第一次以真實身份相見,陳獨秀略顯尷尬,不過妻子潘蘭珍卻很平靜很從容,並沒有怨恨陳獨秀欺騙自己。這一次見面,讓陳獨秀非常感動,在這個人生階段遇見潘蘭珍,他一個年過百年的老頭已經知足了。由於擔心妻子潘蘭珍受到牽連,所以陳獨秀極力勸說回上海去。
不過,潘蘭珍卻始終不肯,她在南京老虎橋第一監獄旁邊租了一間房子,開始一邊做工一邊到監獄照顧陳獨秀,為陳獨秀送飯洗衣服並收拾牢房裡的環境。有時候,潘蘭珍還會按照陳獨秀的吩咐,隔三差五到監獄為陳獨秀送書籍和資料。在這段時期,陳獨秀雖然身陷囹圄,但是因為有潘蘭珍的悉心照顧,所以並沒有受多少苦。
轉眼到了1937年,隨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陳獨秀提前獲得了釋放。夫妻團聚,自然喜極而泣。此後,陳獨秀帶著妻子潘蘭珍及養女離開南京來到武漢,緊接著又從武漢來到重慶,最終落腳在距離重慶不到100公里的江津縣城。不久之後,陳獨秀的三兒子陳松年帶著家人也來到江津縣城。
在人生中的最後幾年,陳獨秀的家庭生活是幸福,他有母親有妻子有孩子,只是原先枝繁葉茂的家庭,如今就剩下了這幾口人,難免令他思之神傷。陳獨秀的母親謝氏,是陳獨秀的嗣母(叔母)。在陳獨秀很小的時候,就被父親過繼給叔叔為嗣子。
對於嗣母謝氏,陳獨秀始終心存慚愧。想當年,嗣母謝氏含辛茹苦將陳獨秀拉扯長大,然而陳獨秀在投身革命之後,竟然要破除封建禮教的枷鎖,與嗣母斷絕關系。晚年的陳獨秀每每想起當年對嗣母謝氏所造成的傷害,都內疚不已。因此,當一家人在江津縣城團聚之後,陳獨秀非常珍惜僅存的親情,盡心盡力侍奉嗣母謝氏。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一家人團聚不到半年,年邁的嗣母謝氏就與世長辭,這讓陳獨秀無比痛心,他趴伏在嗣母謝氏的遺體旁邊痛哭流涕。幸好,有妻子潘蘭珍陪伴在陳獨秀的身旁,這對晚年的陳獨秀來說,是莫大的心靈安慰。
陳獨秀的三兒子陳松年,性格隨和,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孩子;兒媳竇珩光也不是一個雞蛋里挑骨頭的人。再加上妻子潘蘭珍善於持家,所以一家人相處得很和睦。三子陳松年曾回憶繼母潘蘭珍,說道:「她待我父親很好,父親晚年全靠她。她平時少言語,做事勤快利落。我們對她很尊重,尊之為母,我的兒輩喊她為奶奶。」
當時的陳獨秀生活非常貧寒,唯一的收入就是一丁點稿費。不過,陳獨秀始終在乎自己的「名聲」,對於國民黨方面的高薪拉攏,陳獨秀總是嗤之以鼻,他沒有忘記長子陳延年和次子陳喬年的犧牲,拒絕接受國民黨方面給的金錢。另外,對於組織的關心和照顧,陳獨秀也是不願意接受的。
這倒不是陳獨秀擺譜拿架子,他雖然常年生活在江津縣城,但是他對組織的難處是非常了解的。對於組織送來的兩個兒子陳延年和陳喬年的撫恤費,陳獨秀曾經這么說:「延年、喬年為為革命犧牲,自是死得其所。和他們相比,我現在苟延殘喘,實在是慚愧,這錢我無論如何不能收。把這些錢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吧。」
1942年5月27日晚,陳獨秀在江津縣城病逝,終年63歲。在陳獨秀的葬禮上,年僅34歲的妻子潘蘭珍泣不成聲。在潘蘭珍的人生中,與陳獨秀在一起的時光,是她最幸福的時光,雖然這段時光經歷了不少坎坷。眼下,丈夫陳獨秀留下可改嫁的遺言走了,潘蘭珍頓時陷入了絕望之中,她該何去何從呢?
陳獨秀病逝之後,34歲的潘蘭珍這位命苦的女子,開始自力更生。最初,潘蘭珍在當地一個農場工作,憑借著辛勤勞動養活自己和養女潘鳳仙,有空還幫忙照看陳獨秀的孫子輩。四年之後,隨著全面抗戰的勝利,潘蘭珍離開了江津縣城,回到了闊別將近10年的上海,在一個小學校的食堂里做工。
後來,由於生計所迫,潘蘭珍改嫁一個國民黨下級軍官。然而,令人感到不幸的是,她剛剛改嫁不久,這個丈夫就病故了。此時,由於常年受累,潘蘭珍的身體也出現了一些狀況,醫院檢查的結果是,她患上了子宮癌。1949年10月31日,潘蘭珍在上海病逝,享年42歲。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1930年,22歲的潘蘭珍遇見了人稱「李先生」的陳獨秀,那時候她雖然不知道的陳獨秀的真實身份,但是他們夫妻恩愛、生活幸福。1932年,24歲的潘蘭珍知道了陳獨秀的真實身份,她不離不棄地陪伴在陳獨秀的身旁,陪伴陳獨秀走完了最後的人生。
潘蘭珍是陳獨秀晚年的倚靠,如果沒有潘蘭珍的陪伴,陳獨秀的晚年肯定會增加一份孤寂。正如我們在前文所說,世間的愛情,大體都是這樣:遇見的人沒有對和錯,唯一錯誤的是遇見的時間。對於晚年的陳獨秀來說,他就是在對的時間遇見了潘蘭珍,給他帶來了莫大的心靈慰藉。
D. 上海新江灣學德路27號在哪
楊浦區學德路。上海新江灣學德路地理位置優越,靠近公交車站和地鐵站。通過查詢網路地圖顯示,該地位於楊浦區學德路,通行該地可乘坐汽車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