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當什麼說上海是我國的經濟中心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有小型保險櫃 2024-10-18 14:34:21
北京金茂府屬於哪個鄉 2024-10-18 14:25:45
廣州有哪些名牌手錶 2024-10-18 14:15:04

當什麼說上海是我國的經濟中心

發布時間: 2022-12-11 14:57:50

㈠ 上海為什麼是我國的經濟中心

1問題的提出

90年代初,我國興起過一股討論建設國際大都市的熱潮。後來為了避免一哄而上,才降格為經濟中心城市。在討論中雖然不乏真知灼見,但大都把經濟中心城市的發展戰略目標定位在貿易中心、流通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旅遊中心,而在不同程度上忽視了經濟中心城市作為創新中心的地位和作用。「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國經濟中心城市跨世紀的戰略目標必須依靠全面創新來實現,而全面創新的關鍵在於不斷完善創新機制。
我國的經濟中心城市是在經濟上對其周邊地區具有很強的「輻射」和「聚合」作用的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廣州、深圳、武漢、重慶、沈陽、哈爾濱、西安、蘭州等)。我國經濟中心城市能否充分發揮這種作用,關鍵是這些城市有沒有真正成為該地區的創新中心,而要成為一個地區的創新中心,就要不斷完善創新機制。
80年代末以來,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特別是隨著沿海、沿江、沿邊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有些經濟中心城市的作用在某些方面(主要是經濟方面)有所減弱,沒有充分發揮其中心城市的應有作用,這與創新機制不完善,在諸多方面缺乏創新能力有很大關系。許多經濟中心城市看到了創新機制對於其發揮「中心」作用的意義,也採取了若干激勵創新的實際措施(如獎勵優秀科研工作者、頒發優秀科研成果獎等),但是,在對於創新機制的理論認識和實際工作中創新機制的不斷完善方面,仍然與其跨世紀發展戰略的要求存在著很大差距。面對人類正在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的新形勢,這種創新機制相對滯後的狀況顯然不適應實踐的需要。因此,完善創新機制是我國經濟中心城市跨世紀發展戰略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2 創新機制的基本內涵

創新機制是指創新活動中各種創新因素的結構、功能及其內在聯系,表現為創新主體(指企業、科研單位或其他進行創新活動的社會組織和個人)在創新方面的自我管理機能和活動協調機能。
從自我管理機能來看,創新機制是由創新信息管理、創新決策管理、創新計劃管理、創新實施管理和創新控制管理等環節構成的創新管理系統。在創新信息管理這個環節上,創新主體根據自我發展和創新的需要,對來自外部和內部的關於過去、現在、未來的各種信息資料進行分析、整理,並結合具體情況進行綜合思考,在此基礎上形成創新目標和備選方案。在創新決策管理這個環節上,創新主體對各種備選方案進行評估、對比、選優,從中篩選出最佳方案。在創新計劃管理這個環節上,創新主體對創新決策進行分解,使之進一步具體化和更具有操作性,形成切實可行的創新計劃體系。在創新實施管理這個環節上,創新主體按照創新計劃進行實際創新活動,使創新計劃變為現實的創新成果。在創新控制管理這個環節上,創新主體根據實際創新活動中反饋回來的信息對創新活動及其目標進行修正、補充,以便圓滿地完成創新計劃。上述四個環節相互滲透、相互反饋、循環運行,每一個循環過程都產生一定的創新成果,並給創新主體提供新的創新信息,為其提出新的創新目標。在具體的創新活動中,這些環節缺一不可,否則,創新活動就不會順利、持續地進行。
從活動協調機能來看,創新機制是由各種創新活動因素組成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協調的有機系統。創新活動主要包括以下因素:創新主體、創新客體、創新手段。創新主體是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人,它又分為以下三個層次:個人—組織—社會。在現實的社會中,個人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實體。但是,個人必須通過一定的社會組織形式進入社會生活,不屬於任何社會組織的個人在實際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個人、社會組織、社會以特定的社會生產關系為基礎,形成不同的依次被包容的關系:個人被包容在社會組織中,社會組織又被包容在一定的社會中。創新主體的這三個層次在創新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作為創新主體的個人在創新活動中具體完成某些方面的創新工作,是創新工作的具體操作者;作為創新主體的社會組織在創新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是創新工作的主 要承擔者和完成者;社會作為創新主體在創新活動中起著協調作用,是創新工作的全面協調者。
作為創新工作的主要承擔者和完成者,各種不同社會組織的創新功能也是不一樣的。實際創新活動是由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知識傳播、知識應用等環節構成的。各級國家政府機構、科研單位、教育單位、宣傳機構、民間個人等在創新活動中主要的功能是知識的創新與傳播;而企業則是在技術創新和應用方面起著主要作用(創造、學習、革新、傳播和應用新技術)。創新主體創新活動的力量源泉來自其創新的需要、目的和動機。人類要生存、要發展,就要不斷創新,就是說,創新需要也就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創新主體創新活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滿足自己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創新主體創新活動的動機是推動其進行創新活動、達到創新目的,並指引創新活動去滿足其生存和發展需要的意圖、願望和信念等。創新動機是人們從事創新活動的內部驅動力,是人們創新活動的內在的、直接的原因。從社會意義來劃分,創新活動動機可分為高尚的、正確的動機和低級的、不正確的動機,例如,有的企業為獲得政府對高新技術產業的各種優惠政策而去「創新」,就是低級的、不正確的動機,靠這種動機推動的創新活動是不能持續進行下去的。只有動機高尚、正確的創新主體才能將創新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並取得豐碩的創新成果。
創新客體是創新活動所指向的對象,主要的有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三個層次。精神文化作為創新客體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觀念、知識和技術。制度文化作為創新客體包括人們進行實踐活動的一切法律、法規、政策及各種具體的規章制度等。對這一客體進行創新有兩個目的:一是對舊的制度文化進行創新,使它們更加適合人類實踐活動的需要;二是創立關於創新活動的制度文化,在法律、法規、政策及各種規章制度中對創新活動規范作出明確規定,保證創新活動在一個規范化的環境中順利進行,使創新活動參與者的權力、責任和利益得到法律的保護。物質文化作為創新客體是指創新活動所指向的物質客體,它是精神文化創新和制度文化創新有機結合的物化形式。人們創新活動的最終成果大都通過具體的物質形式體現出來(某些成果以「服務」的形式體現出來)。
創新手段是創新主體與創新客體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中介,主要有創新的工具、設施、方法。創新的工具和設施是創新的活動中的「硬體」,包括各種創新活動中先進的操作工具、實驗設備、實驗材料及各種必備的設施和條件。創新的方法是創新活動中的「軟體」,主要包括創新活動中採用的科學的實驗方法、調查研究方法、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的思維方法等。科學的實驗方法和調查研究方法是人們創新工作中獲取第一手資料的有效方法,但若是沒有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以及科學的思維方法指導,也不能「從世界本身的原理中為世界闡發新原理」。
上述三種因素形成一定的創新活動結構,表現出一定的創新功能,產生一定的創新結果。創新活動結構影響和制約著創新功能的發揮,創新功能又反過來影響著創新的各種因素及其活動結構。創新活動結構的合理與否,決定著創新功能的強弱,也決定著創新結果的質和量。這種創新活動結構與功能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促進、自我管理和自我協調形成一種創新活動的機制。創新機制決定著創新成果的數量和水平。

3 我國經濟中心城市完善創新機制的對策

根據我國經濟中心城市增創新優勢的要求和跨世紀的發展戰略,我們提出完善創新機制的幾點對策:
第一,樹立正確的創新意識,明確創新的具體目標。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我國經濟中心城市有效的創新活動和創新結果都是來自正確的創新意識。因此,樹立正確的創新意識是我國經濟中心城市今後持續、穩定地進行創新活動的起點。正確的創新意識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創新自覺意識;創新責任意識;創新道德意識;創新風險意識。樹立了正確創新意識的人應具有創新的歷史使命感和很強的創新責任感,能夠把創新活動積極主動地結合到工作中去,把創新活動當作自己本職工作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在創新道德意識較強的社會組織中,「不創新」是一種恥辱,創新看作是一種光榮,那些長期不思創新的「維持派」將失去地位和市場;創新者和創新活動管理者必須從一開始就要有很強的創新風險意識,有抵禦風險的思想和物質准備。
經濟中心城市都有自己的跨世紀發展戰略,其創新的具體目標就要緊緊圍繞這個戰略任務來制定。例如,廣州市政府根據廣州市的具體情況提出了在金融、科技、教育、信息、商貿、交通、文化、旅遊等方面成為區域中心的戰略任務,廣州市的創新目標就要圍繞上述幾方面來確定。
第二,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完善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與引進機制。在我國經濟中心城市跨世紀的發展藍圖中,普遍存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關鍵性問題就是創新型人才的短缺。解決這一問題可以採取以下三項措施:一是實現教育觀念的大轉變,突出素質教育,靠自身力量教育和培養人才。二是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並使引進的人才真正發揮其作用。三是從感情上和物質上給予關心、愛護,留住現有的和引進的創新型人才。為使這三項措施能順利落實,我們認為應突出強調:進一步改革人事制度,完善用人機制,按照「納以致用」的原則,有計劃、有步驟地大量引進國內外優秀的創新型人才;根據經濟中心城市發展的實際需要,設計創新型人才的基本知識結構和實際能力要求,並據此確定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學科專業、課程設置等,在此基礎上採取在職學習、短期培訓、廠校合作辦學等形式培養出一批高質量的創新型人才;對於創新人才嚴格實行淘汰制,定期對享受政府創新待遇或優惠政策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評估,對於那些長期達不到創新目標者要收回所給的待遇和政策。
第三,以物質利益原則為基礎完善創新動力機制。唯物主義認為,在社會中活動著的人們都以不同的方式追求著物質利益。物質利益原則告訴我們:通過賞罰分明、分配合理的物質誘導和物質刺激,可以使人們努力爭先,頑強拼搏。創新是十分艱苦的復雜勞動,只有在物質上有較高的回報,才會使創新型人才產生持久、強大的內在動力。在物質誘導和物質刺激的前提下,再加上精神鼓勵,就會使創新機制完善,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精神鼓勵應從尊重個人價值、提倡愛國主義和加強社會組織內部文化建設入手。所謂尊重個人價值,就是對創新型人才在人格、知識和才能上給予更多的尊重,在事業上給予更多的發展機會,使他們的創新才能得到發揮並得到較高的物質和精神補償;所謂提倡愛國主義,就是把創新活動同發揮經濟中心城市作用和國家的存亡興衰聯系起來,把愛國主義具體化為社會組織及其員工創新的內在動力;所謂加強社會組織內部文化建設,就是圍繞社會組織的創新活動目標,建構具有某種特色的創新文化氛圍。近幾年來,我們在物質利益分配上雖然不同程度上取消了「大鍋飯」,但由於沒有明顯拉開物質利益分配的檔次,安於現狀的「維持派」與敢於冒險的「創新派」在物質利益分配上並沒有明顯的差別,物質誘導與物質刺激對創新型人才的激勵作用並沒有真正發揮出來。只有將物質利益與創新成果合理地聯系起來,以此為基礎形成並不斷完善一套有效的創新動力機制,經濟中心城市在各方面的創新才會快速發展起來,跨世紀的戰略決策才會順利實現。
第四,以完善高新技術市場機制為突破口完善創新成果轉化機制。我國經濟中心城市增創新優勢必須以高新技術產業為突破口。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是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這要靠不斷完善創新成果轉化機制來保證。為此,我們建議應特別注意以下五點:一是完善高新技術市場,使高新技術市場更加規范化,這是高新技術創新資源配置的和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主要途徑。二是要加強高新技術工程研究和開發工作,把高新技術成果的開發利用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根據經濟中心城市的發展戰略,遵照集中優勢、重點發展、擇優支持的原則,確定重大科技攻關計劃,加大科技投入。三是要注重經濟中心城市的特色,發揮經濟中心城市的優勢,確立新的支柱產業和拳頭產品,避免與其它城市的重復投資和不必要的競爭。四是要對經濟中心城市現有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加強管理,合理分工,明確各自的重點發展方向,以提高經濟中心城市高新技術產業的綜合經濟效益。

㈡ 上海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嗎

除了北京是我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以外,上海、深圳、香港都是我國的經濟中心,而且與其他境內其他城市經濟中心不同的是,他們都有國際化的背景
既然是看經濟中心,那直接把幾個地方的GDP拿出來比較一下就好了,上海和香港具體誰高一點,不知道,可以在網上查一下,每年都有數據公布的,深圳肯定不行的!中國的經濟中心是上海。
上海,中國大陸第一大城市;四個中央直轄市之一;是中國大陸的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
深圳雖然有深交所,但無法和上海比,不能稱之為中國的經濟中心。我們國家的金融經濟中心分別為上海和深證。全國兩個證券交易所就在這兩個地方了,上交所和深交所。希望幫到你。自然因素: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水陸交通便利,易於出口進口商品。上海港築港條件好,為天然的優良港口,位於長江入海口,運輸條件好。 歷史因素:上海為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城市之一,起步較早,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為發展現代工業提供了雄厚的基礎。歷來成為南方的經濟中心。 經濟因素:腹地廣闊 ,上海位於我國經濟最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背靠江浙地區,有著廣闊的市場。21

㈢ 說上海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具體表現在哪些方

2015年,上海GDP居中國城市第一位,亞洲城市第二位,僅次於日本東京。上海亦是全球著名的的金融中心,世界上人口規模和面積最大的都會區之一。上海與江蘇、安徽、浙江構成的長三角城市群已成為全球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
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個良好的濱江濱海國際性港口。上海也是中國大陸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所在地。

上海航空事業......

㈣ 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城市和經濟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對還是錯

按照常理來說,應該是錯的。
上海是我國的經濟中心和世界著名的大都市,這沒錯。
但是上海從城區面積來說不算是中國最大的城市,而應該是武漢。
武漢是中國城區面積最大的城市,這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大的城市.

㈤ 為什麼說上海是我國的經濟中心

上海地處中國東部、長江入海口、東臨東中國海,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 ,界於東經120°52′-122°12′,北緯30°40′-31°53′之間。戰國時,上海是春申君的封邑,故別稱申。晉朝時,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稱為「扈瀆」,後又改「滬」,故上海簡稱「滬」。
2020年,上海市地區生產總值38700.5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7%。 2019年12月15日,榮登中國社會科學院年度中國城市品牌前10強。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5-1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㈥ 為什麼說上海市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

上海是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也是國際著名的港口城市。上海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正在向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目標邁進的上海,肩負著面向世界、服務全國、聯動「長三角」的重任,在全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這個土地面積僅佔全國0.06%、人口佔全國1%的城市裡,完成的財政收入佔全國的八分之一,港口貨物吞吐量佔全國的十分之一,口岸進出口商品總額佔全國的四分之一。

㈦ 為什麼說上海是中國的經濟心臟

中國的命脈在於石油,鋼鐵工業,房地產以及農業。置於上海市中國經濟心臟一說,其實主要原因是上海在中國是一個特殊的城市,上海是一個港口城市,是中國對外開放最早的城市之一,是直接連接太平洋海域的港口城市之一,歷史上很多重要事件的發生地。是中國最發達的經濟城市之一,也是對外合作最多的城市之一,更有上海是一座典型的"以商興港、以港興市"的城市,優越的地理位置賦予了上海無限的發展機遇。1300多年前,就有船隻載著東方的文明從這里揚帆啟航,駛向世界各地。時光荏苒,今天的上海港已躋身於世界一流的國際集裝箱樞紐港之列,成為世界十大港口之一。

㈧ 為什麼上海是中國第一大城市

上海(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是中國第一大城市,是由上海市經濟、人口決定的:
一、經濟:根據2020年上海市統計公報,上海市生產總值(GDP)32679.87億元,比上年增長6.6%,繼續處於合理區間。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4.37億元,下降6.9%;第二產業增加值9732.54億元,增長1.8%;第三產業增加值22842.96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占上海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9.9%,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上海市人均生產總值為13.50萬元 。
二、人口:根據2020年上海市統計公報,2019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28.14萬人。其中,戶籍常住人口1450.43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77.71萬人;實現
上海是中國國家中心城市,是中國經濟、金融、貿易、會展和航運中心。上海創造和打破了中國世界紀錄協會多項世界之最、中國之最。上海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部的長江口,並隔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西部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擁有中國最大的外貿港口、最大的工業基地。上海又是一座新興的旅遊目的地,並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蘊和眾多的歷史古跡。如今上海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閃耀全球的國際化大都市,並致力於在2020年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上海是2010年世界博覽會舉辦城市。
上海,簡稱「滬」,別稱「申」,地處中國漫長海岸線的最正中,亞洲第一大河長江的入海口以及亞太城市群的地理中心。上海全市面積為6340平方公里;截止2010年,上海城鎮人口占總人口89.3%,城鎮化水平居全國首位;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631人,是全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常住人口2302萬,是我國大都市中人口數量最多的城市(上海常住人口數量超過深圳+廣州的常住人口數量總和),其中戶籍人口1450.43萬,是中國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