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五四運動後,作為宣傳馬克思主義重要陣地的進步刊物包括多選題
A B D這三個答案是對,C項是梁啟超寫的,他後來和康有為走保皇路線了,A就不用說了肯定有的,D項1919年7月14日,《湘江評論》在長沙創刊。創刊號刊登了署名毛澤東的《湘江評論》創刊宣言,創刊號上的宣言署名毛澤東,號召"由強權得自由",主張以平民主義(德謨克拉西)來打倒強權。主張徹底研究學術,努力追求真理;群眾聯合,向強權者持續的"忠告運動",實行"呼聲革命"。 B項1918年12月22日創刊於北京,陳獨秀主編,周刊。自第26期起由胡適接編,每周評論社出版發行。 1919年8月31日被北洋政府查禁,共出版37期。《每周評論》是「五·四」時期新文學運動的旗幟,在國內文壇有廣泛的影響。樓主看完之後應該有所啟發了,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
㈡ 代表上海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機關理論刊物
代表上海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機關理論刊物是《新青年》。
《新青年》是在20世紀20年代中國一份具有影響力的革命雜志,原名《青年雜志》,第二捲起改稱《新青年》。在五四運動期間起到重要作用。自1915年9月15 日創刊號至1926年7月終刊共出9卷54號。
《新青年》是綜合性的文化月刊,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創刊。初名為《青年雜志》。陳獨秀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
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號改名為《新青年》。初期的《新青年》在哲學、文學、教育、法律、倫理等廣闊領域向封建意識形態發起了猛烈的進攻。
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編輯部移到上海編印。從1920年9月的8卷一號起,成為中國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機關刊物,它與當時秘密編輯發行的《共產黨》月刊互相配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理論上正式的准備。
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改為季刊,成為中共中央正式理論性機關刊物。
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5期,次年7月停刊。後期的《新青年》介紹了大量馬列主義著作和國際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經驗。
㈢ 辛亥革命時期中國資產階級的報刊主要有哪幾種
1、《中國日報》
它是興中會創辦的第一份機關報,也是中國最早宣傳資產階級革命的報紙. 1900年1月5日在香港創刊,由陳少白擔任社長兼總編輯.
早期宣傳內容集中在:(1)揭露和聲討請政府的腐敗無能和賣國罪行,宣傳反清反封建;(2)宣傳資產階級的民權思想,介紹英國、法車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贊美民主共和,號召人民起來爭取民主自由;(3)報道革命黨人和留日學會的革命活動,宣傳聲援義和團反帝反侵略的行動;(4)宣傳反帝救亡,譴責八國聯軍侵華的罪行和沙俄侵華的野心,號召人民起來救國;(5)批判資產階級保皇派.
《中國日報》仿日本報紙採用短行排印,這對傳統的豎行長行版來說是一項業務革新.
《中國日報》不僅是革命黨人的輿論宣傳陣地,也是他們的重要活動據點,這種既是輿論機關又是聯絡機關的組織形式是資產階級報,其最大特點是把辦報和武裝起義等緊密結合在一志.
2、《開智錄》
中國留日學生創辦的第一個具有革命傾向的刊物,留日學生團體開智會的機關刊物.1900年11月 日在橫濱創刊出版.由鄭貫公、馮自由、馮斯欒創辦,鄭貫公主編.
《開智錄》以「開通民智」為宗旨,印刷、發行要依附《清主報》,內容和《清主報》相似.
3、《譯書匯編》
由我國第一個留日學生團體「勵志會」的成員創辦的刊物.1900年12月在東京創刊.
該刊「專以編譯區美法政名著可宗旨」,宣傳資產階級思想.
4、《民報》
中國同盟會的機關報.1905年11月26日創刊於東京,由宋教仁、田桐等主辦,程家檉任總編輯.
該刊為大型時事政論月刊,宣傳「三民主主」的政治綱領是其辦刊宗旨.其宣傳內容主要有:(1)宣傳以排滿為中心的民族主義;(2)宣傳以建立共和政體為中心的民權主義;(3)宣傳以土地國有、平均地權為中心的民主主義.此外,它還大力介紹世界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介紹西方的新文化和新思潮.
5、《清議報》
保皇派報刊中最有影響的兩份報刊.戊戌政變後康、梁在海外創辦的第一份報刊,後來成為保皇會的第一個機關報.
1898年12月23日在日本橫濱創刊,梁啟超主編.
該報以時事評論為主,其辦報宗旨是「主持清議、開發民智」.該報於1901年12月21日因火災而停刊.
6、《新民叢報》
它是一份保皇派報刊,是仿效西方大型綜合性雜志創辦的一份半月刊.1902年2月8日在日本橫濱創刊.由梁啟超主編.
該報內容豐富(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編輯嚴謹,印刷精美.其宗旨在於「開民智」、「造新民」,政治傾向總體上是保皇立憲.
該報雖未站在時代前列,但該報對西方政治學說,科技文明的介紹和提高民族素質的倡導,客觀上起到了一定作用.其「新民文體」也同靡報界和文壇.
7、《時報》
戍戌政變後改良派在國內創辦的第一份報紙,也是改良派在國內重點創建的輿論陣地.1904年6月12日在上海創刊,狄平子、羅普分任經理與主筆.
該報從創刊始,就以執中公允的姿態出現,既批評頑固派,又批評革命派.因此,在政治上並沒有造成我大影響,而是在報紙的評論、編輯、出版方面敢於大膽革新,為我國的報業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8、《大公報》
中國新聞事業史上出版時間最長的中文日報.1902年6月17日創刊於天津,由英華創辦,自任社長,總攬經營和編務.
該報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1)由莫華主持,是一張宣傳改良思想,主張君主立憲的報紙;(2)由王郅隆接辦,變成一張接近皖系軍閥並有親日傾向的報紙;(3)由新記公司接辦、發展成為有全國影響的大報;(4)成為一張在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報紙.
9、《京話日報》
一張以城市居民為主要讀者對象,用通俗的北京話出版的報紙.
1904年8月創刊於北京.創辦人兼社長彭翼仲.
該報政治上主張保皇立憲,從一創刊就宣傳它是中國人辦的報紙,「作報人的心是中國的」,極力宣傳反帝愛國思想,大膽揭露社會的黑暗和反映人民的疾苦,與讀者保持密切聯系,熱心為讀者服務,因而保受讀者信任和贊許,但是也因此得罪了官僚和權貴.
10、《東方雜志》
中國近代刊行時間最長的大型綜合期刊.1904年3月11日在上海創刊.先後有孟森、胡愈之等人負責編輯工作.
該報以「啟導國民,聯絡東亞」為宗旨,對外主張聯日抗俄,對內提倡君主立憲,教育救國.內容除自己的社論外,還經常選錄多種報刊的時論、記事、要聞、奏摺等,資料性較強,類似文摘性刊物.1911年改革後,逐漸採取資產階級自由主義兼容包的編輯方針,仍堅持改良主義,但它宣傳歐美,也譯載有關社會主義的內容.新文化的運動後,保守反動.五四運動後又進行改革,社會科學論著增多,科技文章減少,介紹時政.1948年停刊.
11、《大江報》
文學社機關報.1911年1月3日創刊,其前身是《大江白話報》,由詹大悲投資創辦並任總經理兼總編輯、詹大悲主持的《大江報》有兩大特色:一是以新軍士兵和下級軍宮為主要讀者對象;二是旗幟鮮明,敢發驚人之語.
12、《中華民國公報》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政權的機關報.1911年10月16日創刊於武昌.由牟鴻勛出任第一任社長.
該報主要內容是刊載軍政府和下屬各部門以及各革命團體的公告,報道有關武昌起義及各省光復消息,評論革命形勢和軍政府的政策法令等,1912年中華民國正式成立後,逐成為黎元洪控制下的輿論工具.
13、「豎三民」
報名 創辦時間 創辦地點 創辦人 主編人
《民呼日報》 1909.5.15 上海租界 於右任
《民吁日報》 1909.10.3 上海租界 於右任
《民立報》 1910.10.11 上海租界 於右任
《民呼日報》是在《神州日報》被焚後,由於右任重新集資在上海租界創辦的,後因揭露貪官污吏罪行,於右任被逐出租界,報館被封,該報只辦了92天.《民呼日報》被封20餘天後,他又在上海租界創辦《民吁日報》,後存在48天被查封,一年後,在孫中山的大力支持下,他又創辦了《民立報》.
「豎三民」的創辦發行,深刻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及帝國主義的侵略野心,有力地宣傳了革命思想,開闊了人們的眼界.「豎三民」在上海地區為革命派的輿論宣傳作出了很大貢獻.
㈣ 關於科普雜志推薦(《科學之謎》和《NEWTON科學世界》)
很好的閱讀習慣啊,支持!下面是網友推薦的科普雜志,您可以選擇閱讀,願開卷有益,學習進步。
《科學畫報》月刊
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主辦,於1933年由中國科學社在上海創刊,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綜合性科普期刊。
主要欄目有:當代科技、熱點聚焦、科技未來、科學生活、科技博覽、科技新產品、科學文藝等,內容包括科技前沿、科學發現、科技廣角科技暢想、未來天地、生活創意、醫學新知、電腦廣場、大千世界自然之謎、科技爭鳴、網路珍聞、遙望星空、科學小說。
《科學畫報》的讀者對象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科技愛好者,以年輕人為主體。
《科學中國人》月刊
系中國科協主管的大型彩色知識畫報。它以「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普及科學知識」為辦刊宗旨,以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養為已任,得到了包括兩院士在內的知名學者、科學家的好評,是廣大知識分子開闊眼界,獲取最新知識的良師益友。主要欄目有:
人物欄目:報道科學家的成才之道及知識分子在工作、學習、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熱點測溫、中國論壇:關注我國科教領域的熱點、焦點,並配以國內最權威專家的評述;
科學前沿:介紹國內外最新科研成果及學術動態;
科技博覽:介紹最新科學知識、高新技術及產品;
人與自然:關注環保、生態,重視人與自然的密不可分的關系,以科學考察為主;
異域來風:系列介紹世界著名高校、世界頂級科學雜志最新重要文章及世界知名科學家的最新思想、觀點。
《人與自然》月刊
為雲南教育出版社主辦,2001年9月創刊。立足西部,面向全國,面向世界,從多方面反映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依從關系、互動關系,倡導熱愛自然、保護環境,在與自然和諧相處中建設美好的新生活。本刊大致分為認知自然、關注自然、美在自然、樂在自然四大版塊,具有鮮明的大眾性、知識性、可讀性和現實性,圖片約佔三分之二,文字約佔三分之一。圖文互動,相得益彰。
本刊以大中學生、知識界、企業界、政府機關、公眾團體和白領階層以及其他進入小康生活的人士和家庭為主要讀者對象。
《科幻世界》月刊
創刊於1979年,至今已有二十餘年的歷史,發行量高達50萬份,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發行量最大的科幻雜志,曾獲得「世界科幻協會最佳期刊獎」,並入選「中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是中國科幻期刊中一面歷彌久新的金牌。《科幻世界》以發表科幻小說為主,所設立「銀河徵文獎」是中國科幻業界內代表中國科幻整體水平的最高獎項。國內知名科幻作者,皆在此受到全中國科幻愛好者的矚目。
「把握現在,擁抱未來。」這便是《科幻世界》風靡於大中學生、廣大青年人和所有科幻愛好者中的真正原因。
《大自然探索》月刊
是享譽中外的名牌科普雜志,她准確傳播科普知識,深入揭示自然奧秘,全力探索人文互動。但凡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山呼海嘯,松姿鶴影人與自然,生命奧秘,均有精彩描寫,生動反映。文字深入淺出,文章情趣橫生,圖片瑰麗精美,始終圍繞「自然」,貴在結合「人文」,重在全力「探索」,真正是期刊界的「探索頻道」,科普類的「故事大觀」。主要欄目有:特別報道、太空與太空科技、地球科學、生命科學、動物科學、人與自然等,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科學與人文交融的特色,集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主要內容:揭示動物、植物、人體、沙漠、冰川、洞穴諸多自然未解之謎;展現火山、地震、颶風、海嘯、極光、閃電種種奇異自然景觀;記錄人類開強辟壤,探索太空、海洋、地球、生命的艱難真實歷程。主要欄目:太空暢想、地球縱橫、生命奧秘、動植物奇趣、人與自然、考古發現。發行量名列同類期刊前茅。
《網路知識》半月刊
1978年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成立時創辦的,是一本面向中等以上文化程度讀者、文理合編的科普雜志。它主要介紹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等學科的最新進展和成果,重大社會問題和熱點話題的背景知識,以及人們為提高文化素養所需的基本知識。
雜志辟有讀者長期喜愛的欄目:「網路聚焦」、「科學前沿」、「科學之謎」、「身邊的科學」、「國際縱橫」、「動物之美」、「地理風物」及「史話新說」等等。
《太空探索》月刊
是全國唯一宇航科普月刊,由中國宇航學會主辦的權威性航天科普雜志,面向國內外發行。雜志印刷精美、圖文並茂,設有熱點聚焦、太空新航線、宇宙奧秘、星際探索、諜影傳奇、尖端武器、載人航天、星空夜話、探測時空、宇航博士、神奇人物等欄目。《太空探索》雜志追求知識性和可讀性性、可行性和趣味性相統一,她是青少年和廣大宇航愛好者了解宇宙的窗口,學習航天知識的園地,漫遊太空世界的摯友,啟迪科學思維的良師。
《中國國家地理》月刊
是一本介紹中國及世界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的雜志,是中國同類雜志中的頂級品牌。目前已成功推出繁體版和日文版,是中國唯一在國外以原創方式發行的雜志。
《中國國家地理》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中國地理學會主辦,代表了中國地理科普雜志的最高水準。雜志1950年創刊,其前身《地理知識》發行量曾高達40萬份;1998年雜志改版,由一份主要面向教師和學生的知識性刊物,轉為面向高學歷、高收入、擁有社會影響力的主流階層的現代雜志,可讀性和觀賞性進一步提高。
雜志目前有常規版和專輯兩種形式,常規版涉及自然、人文各方面有趣的話題和新近發生的重大事件:天文、地理、考古、生物、民族、城市、生態……;專輯則全面、綜合地介紹一個地理區劃(行政區劃或自然區劃)內的自然景觀和人文地理,並隨刊附送由本刊設計製作的精美地圖,目前已經製作了新疆、山西、台灣、澳門、北京、雲南等專輯,深受讀者歡迎。
《園林》月刊
創刊於1985年,2000年由雙月刊改為月刊。中國風景園林學會主辦,上海園林集團公司協辦。雜志薈萃園林精華,海派修閑風格,傳授園藝知識,充滿時代氣息。在當今快節奏的商品經濟時代,為您保留一片自然清新的凈土,讓讀者讀到最精采實用的內容是《園林》的承諾,宜欣賞、富閱讀、利使用、獲信息是《園林》的特點。欄目介紹:
室內綠飾——用室內植物裝飾空間的藝術;
生活花藝——明師主持、格調高雅。內容包括商業花禮、節慶花藝、實用插花、名家名作、東西方花藝賞析;
園林賞析——園林藝術中的陽春白雪與讀者見面;
花卉門診——養花有問題要看醫生,與養花熱線配套,為養花愛好者排疑解難;
花藝教室——講授花藝的基礎知識和基本造型,讓你也能自己插花;
時尚專遞——展示引導最新的園林技術,最流行優秀的花卉品種及最近出品的園藝機械、容器、肥料、葯劑、介質......
花友俱樂部——花友盡可以在這里暢所欲言,交流、切磋養花技藝;
花草擷英——介紹觀賞植物中佼佼者、鮮為人知及趣聞軼事,花卉文化、花卉史話;
植物與保健——介紹植物養生、自然療法的知識;推薦葯賞食兼備的保健植物;
花園與設計——營造大大小小的花園,從設計、種植到養護都要有正確的理念、精巧的構思和嫻熟的技藝,會給讀者一些啟發和幫助;
盆景技藝——各大流派作品賞析;為初學者示範製作盆景;奇特新穎盆景材料介紹;
信息窗——速遞園林業、花卉業信息;
生意經——市場營銷動態分析、各大花市花卉價格比較、成功經營者花店經營訣竅、流行趨勢發布與分析。
《動物世界》月刊
全國唯一一本以介紹動物為主的全彩期刊,以翔實的報道追蹤國內外動物的最新事件,以人文的精神關注動物界的方方面面,以圖片的形式再現動物的完美瞬間,講述關於動物最美麗的故事。
卷首語:采訪中國的動物界的知名人士,如趙忠祥老師等,講述他們對未來動物界發展的一些期望。
親密接觸:讓讀者同國內外有過多年動物飼養經驗的從業者進行一次親密接觸,了解各種動物不為外人所知的秘密。
當月主題:追蹤深入報道每月的最為大家關注的動物界的頭條新聞,展現整個事件的台前幕後,各種花絮。
綠沙龍:人物專訪單元,采訪公眾人物與動物之間的點點滴滴。
瀕危地圖:鎖定世界各種處於瀕危狀態的動物,充裕著動物保護主義的人文氣息。
完美本能:領略各種動物為了在大自然中生存而演變而來的神奇本領,令人嘆為觀止。
另類寵物:讓我們認識一下這些與人類關系最親密的小動物。
生命畫題:以圖片為主介紹動物的各種奇趣,一個圖片就是一個故事。
物種奇談:世界上的動物千奇百怪,尤其是有的動物與它的同類截然不同,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吧。
編讀往來:與讀者的互動區域,告訴我們你的所建所想,讓我們的雜志辦的更好,符合您的
《大科技》月刊
是一份大型綜合性科普月刊,它融新奇知識和豐富想像力為一體,探索未知,開啟未來,啟發廣大青少年打破舊的思維模式,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科學探險勇氣精神,以造就一代具有非凡創造力的青少年。《大科技》是奉獻給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少年的一本讀物,是培養和造就新世紀科學巨人的搖籃。
欄目概要:
本期視點——科學領域中最新熱點、重點問題;
宇宙探索——宇宙奧秘、外星生命、UFO;
自然謎蹤——探索大自然奧秘和神秘現象;
生命奇觀——生命科學的奇異現象和奇特觀點;
人物經緯——世界頂級科學家的人生傳奇和科學思想;
科技前沿——最新科技理論與成果的實踐和應用;
電腦世界——計算機、信息和網路對社會的影響;
軍事天地——最新軍事理論和未來武器發展展望;
科幻時空——匪夷所思、曲折驚險的科幻小說連載。
《大眾醫學》半月刊
創刊於1948年,是我國辦刊歷史最悠久的醫學科普雜志。《大眾醫學》累計印數超過1.5億冊,海外發行約40萬冊,閱讀人次達數十億,對我國幾代人的健康素質和文化素質的提高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同時對我國醫學科普工作的開創和發展也有十分積極的作用。1993年以後,《大眾醫學》先後出版台灣版、新加坡版等。1996年起,又與中國盲目文書社合作,出版《大眾醫學》盲文版式。
《大眾醫學》始終不渝堅持科學性第一。由學有專長的專家、教授撰稿,既介紹醫學最新成果,又普及醫學保健基本知識。在科學性和權威性的前提下,十分注重內容的知識和實用性,因而能科學、具體地指導讀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健康行為。以科學性、知識性和實用的內容,直接推動廣大讀者對健康觀念的思考和生方式的轉變。
主辦: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自然雜志》雙月刊
由上海大學主辦,1978年5月創刊,是一本內容涉及自然科學各個領域的學術性和知識性、動態性相結合的綜合性刊物,介紹自然科學領域各學科和工程技術方面的最新成就和發展,傳播自然科學新知識,支持有創見的新思想、新學說,開展學術交流和爭鳴,以幫助讀者拓寬知識面,不斷提高科學素養。主要欄目有:
專題綜述——介紹科學新領域或新理論的綜合論述,對某一重大學科領域的全面綜述和展望;
新技術新方法及探索.假說——對某些專門問題進行介紹,具有較強的知識性。
科學人物——介紹近期科學技術發展中傑出人物的事跡。
《天文愛好者》雙月刊
全國唯一公開發行的天文科普期刊,2004年起改為月刊,由中國天文學會與北京天文館聯合主辦,主要欄目有:天文學前沿、備戰國際天文奧賽、宇宙畫廊、星空漫步、宇宙信息、星空有約、天文大事、天文人物、網路天文等。
《森林與人類》月刊
是由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主管,中國綠色時報社、中國林學會主辦的中國唯一一家大眾綠色科普期刊。創刊於1981年。
《森林與人類》充分發揮全國綠化委、國家林業局主管科普期刊的優勢,本著立足綠色行業、保護生態環境的原則,面向大眾,尤其是城市居民、大中小學生宣傳綠色事業,宣揚生態倫理,倡導綠色理念,引導人們追求綠色、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時尚。
《科技新時代》月刊
是美國《Popular Science》雜志的簡體中文版,創刊於1996年1月。
雜志力圖與時代同步的生活科技信息,信息所涉及的主要科技原理,信息對生活可能產生的影響。
主要欄目:
點擊:評說現代生活科技熱點;
新產品:介紹即將上市的科技產品;
前沿消息:報道前沿科技進展;
第一次接觸:試用最新產品;
焦點:深度報道科技熱點事件;
知多少:普及科技常識和新知識;
往事:回顧科技大事件。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大眾科技報社/北京新時代潤誠科技咨詢有限公司
《知識就是力量》月刊
是由中國科協、全國總工會、團中央三家共同主辦,中國科協主管,1956年創刊的大型綜合性科普期刊,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親筆為雜志題寫了刊名。主要欄目有:揭開宇宙奧妙、探索生命足跡、報道最新科技動態的「大視野」;啟迪人生、催人奮進的「攀登者足跡」;游歷知識殿堂、選擇明日輝煌的「名校風采」;透視戰爭風雲及國際最新武器的「軍事天地」;領略異域風情的「環球采風」;漫遊動物世界、觀賞奇異植物的「生物漫談」;輕松愉快又有益智力發展的「學與玩」;涉獵廣泛、名家執筆的特色「專欄」;把握科技時事、異彩紛呈的「特輯」,令你眼界大開。此外還有「電腦通」、「科幻之窗」、「健康人生」、「為什麼」等有趣好看的欄目。
《智力》半月刊
由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創刊於1983年7月,是國內唯一以智力訓練為主,啟迪青少年智慧,集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為一體的綜合性科普月刊。雜志曾在國內評比中多次獲獎,是天津市一級期刊。
主要欄目有:慧眼識金、異想天開、冥思苦想、巧思妙解、游戲玩具、益智樂園、智力世界、思路點撥、解謎指南、借題發揮、出奇制勝、科學探秘、靈機一動等。
《海洋世界》月刊
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海洋學會主辦的綜合性海洋科普、時事月刊。
本刊主要欄目有:「藍色觀察」「海事要聞」「本期視點」「本刊特稿」「文化長廊」「狂暴海洋」「環球生態」「海上武備」「藍色校園」「濱海旅遊」「海洋科技」「海洋與人」「多樣生物」「極地傳真」「健康美容」等。
《科學大觀園》月刊
是普及科學與生活知識的綜合性月刊,本刊以科學知識、科學生活為切入點,共分科技縱橫談、博學知識窗、瞭望大世界、信息海觀潮、生活伊甸園五大板塊,涉及最新科技發展、天文地理、軍事領域、電腦電器、健康醫葯、家庭生活等方面。知識面寬、信息量大、圖文並茂,力爭科學性、知識性、實用性、趣味性、可讀性的完美結合。
《健康博覽》月刊
由浙江省健康教育所主辦。主要欄目:
「健康視點」板塊貼近生活、追求熱點,其中「特別關注」欄目重點報道與健康相關的社會新聞以及人們感興趣的熱點話題,並將就該內容約請多位專家從不同的層面進行分析。「新聞點擊」就其他各媒體(如電視、網路、報刊等)報道的與健康相關的新聞事件,邀請有關專家進行剖析,讀者將從中學到很多有用的醫學知識。「健康時訊」帶給您許多新的醫療時訊。
「健康顧問」板塊中「專家談百病」欄目請專家談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預防和治療。「用葯指南」介紹葯理知識,提醒您在家庭中用葯的注意事項、避免用葯誤區。「醫法經緯」闡述與法律有關的醫學問題,如醫療糾紛、司法鑒定、醫學倫理等。
「健康家庭」是一個保健類板塊,是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保健醫生。「長壽有道」是老年朋友們養生保健的顧問。「家庭醫生」介紹一些常見病的自我防治和家庭護理,以及家庭急救常識。「健康寶寶」將介紹嬰幼兒的疾病防治,提醒悠全方位關注孩子的成長,媽媽們不可不看哦!「吃得健康」教您合理搭配營養,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綠色家園」倡導環境保護,健康的家居生活、安全的辦公環境是我們在這個地球上賴以生存的失決條件。「人在旅途」將向您介紹旅遊保健知識。「性愛時空」欄目解讀兩性奧秘,兩性生沿情趣在其中。「人生百味」講述醫患之間的故事,與您共同品味行醫或就醫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健康女性」板塊將關注女性朋友們的生活。「知心女友」是女性朋友的密友,您難以啟齒的秘密,如性愛、避孕等,請悄悄說給我們聽,我們共同探討健康美好的生活方式。「女性保健」介紹女性生理衛生、疾病與保健。「健康時尚」欄目將介紹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醫學與生活美容、時尚咨訊,點評美容誤區,同時還將介紹娛樂保健知識。「我形我塑」介紹時尚健身方法,與大家共同體會健身心得。「健康心理」板塊中的「青少年熱線」是青少年的知心朋友。「心理ABC」帶您走進心理的神秘世界,講述心理衛生的有關知識。「傾聽」欄目請老百姓傾訴自己的煩惱故事,將邀請心理專家做心理疏導。「心理診室」告訴我們心理及精神疾病的治療以及行為矯正。「情感驛站」與您一同品味愛情與人生,關注時尚的情感熱點。另外,深受讀者朋友們喜歡的「健康咨詢」「健康畫頁」等欄目內容驚喜地等著您去座座!
《人與生物圈》雙月刊
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中國國家委員會主辦的高級科普雜志。她將國內外最美的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的豐富內涵以通俗有趣的文字及圖片語言介紹給熱愛自然的人們,使讀者能對我國壯麗的河山、世界著名風景名勝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激發人們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另一方面,它的內容均由我國長期從事自然保護工作的知名專家教授撰寫,由攝影家提供圖片,均為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從而保證內容的權威性;集知識性、科學性、通俗性和趣味性於一身,是自然愛好者,旅遊出行者、學校師生的朋友......
《世界航空航天博覽》月刊
由中國航天信息中心主辦,1998年創刊,2001年全面改版,本刊改版後全方位、多視角報道全球航空航天工業領域重大新聞、事件及背景材料;講解航空航天知識;展示現代軍事技術和未來戰爭可能的演變形式與基本特徵;關注現代軍事科技的最新發展;介紹尖端武器的性能與使用,分析由此帶來的各國軍力的變化;還為您講述世界航空航天發展歷程中的珍聞軼事、名人傳記,並對未來發展進行預測和展望。
《世界航空航天博覽》單月刊,圖文並茂,製作精美,是一本科普性的專業刊物,並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國外科技動態》月刊
由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主辦,是一份宏觀報道國外科技發展動態的綜合性科技期刊。它以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豐富的館藏資料為基礎,從大量的國外知名期刊和研究報告中選材,進行翻譯和編撰,同時兼有行業專家的特約文章。它集自然科學的各分支學科於一體,涉及現代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
《國外科技動態》關注科技發展熱點,報道高新技術前沿;追蹤科技研發動態,介紹科學探索歷程;展示最新科技產品,薈萃時尚科技訊息。在目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本刊仍保持其篤實的作風,以全面綜合報道外科技領域的發展為己任,加強普及和推廣科學知識。
《戶外探險》月刊
是一本美觀精緻的戶外生活類雜志,更是一本值得讀者收藏的極具實用價值的雜志!《戶外探險》以自己的視角,從不同的角度為讀者展示生活的閑適與激越,二者相輔相成,共築精彩的生活空間。通過對戶外活動及背包自助旅行的描述,倡導貼近自然、樂觀、健康、和諧的生活方式。《戶外探險》內容以戶外活動、自助旅行和野外探險三部分為主,它倡導貼近自然、樂觀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國內第一本以介紹戶外休閑生活為主的實用指南雜志。
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構成:
1、戶外活動:選擇在國內比較普及、流行,並且有一定認知度的各類戶外活動,如野外露營、登山、滑雪、自駕車、騎馬等等。同時也為讀者推薦和推廣一些更加新穎刺激的戶外運動,如滑翔傘、潛水等等。
2、自助旅行:側重於比較新奇或時下比較熱門的自助旅遊線路,避免單調、常規的旅行線路。文章風格簡潔、詼諧,在強調可讀性的同時突出旅行實用信息。
3、野外探險:介紹近、現代國內外著名探險活動,更強調觀賞性和科學性,將全球探險勝地的自然原始風貌和探險家驚險果敢的探險經歷立體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重點欄目介紹:
特別策劃——追蹤讀者關心的戶外焦點,不僅有適用於自助旅行的實用手冊,還有關於戶外運動的詳細指南,詮釋全新的戶外理念;
玩轉戶外——隆重推薦精彩的戶外運動,從野營、登山、攀岩、山地自行車到漂流、滑翔以及滑雪、滑水等,讓您感受風靡全球的戶外活動的無限魅力!充分享受戶外的快樂和收獲;
探險之旅——或驚險或刺激或艱難的科學探險經歷,多以國內外重大科學探險事件為主題,滿足讀者探險獵奇的「心游」需求;
裝備——實用的裝備購買使用指導欄目,不僅包括詳實可靠的實用信息,還有關於裝備的使用技巧和經驗之談,是戶外愛好者的必備手冊;
自游自在——親身經歷的見聞感受和全方位周到細致的資訊服務,給您如臨其境的真實感,並配有出乘路線、消費價格、經驗提示等方面的大量資訊,為您量體裁衣、度身定製完全個性出行方案;
人車生活——為有車一族精心設計的駕車游路線,讓你充分享受車帶給你的便捷,大自然給你的愉悅;
戶外錦囊——眾多戶外專家為你提供的涉及徒步、露營、駕車等眾多方面的經驗與心得;
戶外健康——為你的戶外活動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導。
《中國科技縱橫》月刊
是一本知識普及月刊,強調知識進行時,以獨特的視角,扣緊讀者興趣點,挖掘時事熱點背後的自然和人文新知。自2002年8月創刊以來,已因敏銳選題、豐富內容和生動風格而獲得廣泛好評。
欄目介紹:
專題:既可能是自然科學,也可能是社會人文,不論是奧運場館工程,還是亞馬遜的中國科考隊,或者台灣島的山川民俗、海上漂城的夢想,以至催眠術的機理,都可能入選。我們的專題追求生氣勃勃的行進感,永遠帶著「知識在發展在流動」這個信念。知識就如生命是進行當中的,所以它才新鮮。
知識前線:新近事件的知識背景,或者科學領域的新進展,不限於自然學科範圍,還有國際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內容。諸如人造綠茵場,沖繩島的地位,誰來接替哈勃望遠鏡,什麼叫反傾銷,什麼是洗錢,都在這里介紹。「知識前線」當場增加你對朋友的談資。
文化人類:民族變遷、人文地理、文化形態和社會思潮,都是文化人類的腳步。我們的目光緊盯著這些變化,講歷史也是為了理解今天發生的事情。
知識雨林:以自然科學為主的各領域內容,注重知識與生活的關系,明朗地講述城市化、環境保護、生物技術、天文地理……中的知識故事。
多彩視覺:衛星拍攝的冰川,炫麗的火山熔岩,海底的奇怪生物,藝術家想像中的深太空景色,這些強烈抓住你眼睛的圖形,在這里與讀者分享。
雨林回聲:全國各地讀者提的問題,我們請各領域的專家來回答,大到「如何給行星稱體重」,小到「為什麼蚊子總叮我」、「在什麼液體里游泳最快」,機智而有益,在這里有問有答。
《生命世界》月刊
前身是1974年創刊的《植物雜志》。2004年年初,高等教育出版社出資,與雜志原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植物所、中國植物學會一道,對雜志進行了更名,並重新定位:做中國最有影響力、最有公信力、最有市場的科學人文雜志。
㈤ 鄒韜奮的六刊一報
六刊一報:《生活》、《大眾生活》、《生活日報》、《生活日報周刊》、《生活星期刊》、《抗戰》、《全民抗戰》。
鄒韜奮:十年內戰時期國統區傑出的進步新聞工作者,一生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由民主主義知識分子成長為共產主義戰士。
1926年接辦《生活》周刊,起初宣傳職業素養,企求實現社會改良。「九一八」事變後,出於強烈的愛國熱情和對民族危機的深入認識,其思想開始出現社會主義傾向。這一時期《生活》表現出堅決的抗日立場,贏得了群眾,發行量達到破紀錄的十五萬。《生活》周刊多次載文抨擊蔣介石政府的妥協行為,引起反動派的仇視,1933年被查封,鄒韜奮流亡海外,思想歷程開始根本轉變。1935年回到上海創辦《大眾生活》,因在「一二九」愛國運動中的突出表現贏得了群眾的擁護,發行量達到破紀錄的二十萬。1936年《大眾生活》被查封,鄒韜奮再次流亡香港。在香港創辦《生活日報》,以「促進民族解放,積極推廣大眾化」為宗旨,自覺宣傳共產黨政策一致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戰。後擬遷回上海,受國民黨阻撓停刊。又將《生活日報周刊》遷回上海,改名《生活星期刊》出版,繼續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936年11月22日,發生了轟動全國的「七君子事件」,鄒韜奮入獄,《生活星期刊》被查封。
㈥ 「五四」運動前《新青年》的創刊及其主要內容。
由陳獨秀撰寫,帶有綱領性的政論。他針對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縛,提出六方面要求:
①自主的而非奴隸的;
②進步的而非保守的;
③進取的而非退隱的;
④世界的而非鎖國的;
⑤實利的而非虛文的;
⑥科學的而非想像的。
陳獨秀提倡的科學內容包括了科學和民主。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到陳獨秀對當時青年表現出的殷切期望,在現在仍有其積極的意義。如今讀來,仍有醍醐灌頂、振聾發聵之感。區區兩千多字,卻將中國青年之於中國社會的不可推卸的責任說得至情至理、淋漓盡致。
重要文章
1917年1月1日2卷5號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推廣白話文,以打破舊思想(如儒家思想)及推動文學改革為目標。
1918年5月15日4卷5號魯迅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1918年10月5卷5號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克的勝利》等文章,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
1919年第6卷第1號陳獨秀發表《本志罪案之答辯書》,提出「本志同志本來無罪,只因擁護那德謨克拉西(民主)和塞因斯(科學)兩位先生,才犯了這幾條滔天大罪的。
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為擁護這兩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壓迫,社會的攻擊笑罵,就是斷頭流血,都不推辭。」第一次將科學與民主稱為「賽先生」與「德先生」。
㈦ 中國近代史上不同時期出現的書和報刊有哪些
書太多了,就貼貼報刊吧
中國自鴉片戰爭前夕開始定期出版的日報期刊,至辛亥革命時已廣泛發行。
中國早在唐朝就開始有報紙,當時稱為「進奏院狀報」、「報狀」、「邸報」或「雜報」,是一種由官府發行的公報。北宋起,民間開始有報紙,稱為「小報」或「新聞」,但受到當時官府的查禁。明朝中葉以後,北京、南京等地獲准成立民辦報房,選錄內閣發布的官文報,印刷成冊,公開出版,稱為「京報」。這些報紙除照錄上諭、奏摺、皇帝起居及官吏任免獎懲消息外,沒有自己采寫的新聞,沒有評論、廣告及其他副刊文字,不同於近代的報刊。中國近代形式的報刊誕生於鴉片戰爭前夕。到1911年止,共出版約五百種報刊,出版地點遍及全國各地。
外國人創辦的近代報紙最先用中文出版的近代報紙和最先在中國境內出版的近代報紙,都是外國人首先辦起來的。19世紀,外國人在中國一共出版了一百多種中外文報刊,占當時中國報刊總數的一半以上。外國人創辦的第一份中文報紙,是1815年8月5日在馬六甲創刊的《察世俗每月統計傳》,創辦人是英國倫敦佈道會傳教士馬禮遜(1782~1834)和米憐(1785~1822),月出一冊,一些外國人相繼在中國辦報。1827年創辦了《廣州紀錄報》,1833年創辦了《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前者是中國境內的第一份英文報紙,後者是中國境內的第一份中文報紙,均在廣州出版。其主編人德國傳教士郭士立(1803~1851)、美國傳教士裨治文(1801~1861)等,都是當時著名的「中國通」。
鴉片戰爭以後,外國人在治外法權保護下,繼續在中國辦報。先後創辦了《遐邇貫珍》(1853,香港)、《六合叢談》(1857,上海)、《萬國公報》(1868,上海)、《中西聞見錄》(1872,北京)、North China Daily News(1850,上海,中文名《字林西報》)、The Peking Tientsin Times(1894,天津,中文名《京津泰晤士報》)及《申報》(1872,上海)、《新聞報》(1893,上海)、《順天時報》(1901,北京)等一大批中外文報刊。其中,《萬國公報》由英國傳教士林樂知(1836~1907)主編,是廣學會的會報。
《字林西報》由奚安門(?~1856)等主編,有「英國官報」之稱,出版達一百零一年,是在中國出版時間最長的一份外文報紙。《順天時報》由中島真雄主辦,是日本外務省的喉舌。《申報》由英國人美查(生卒年不詳)創辦,《新聞報》長期由美國人福開森(1866~1945)主持,都是「學了中國人口氣」辦給中國人看的外商中文日報。這兩家報紙後來為中國人接辦,其中,《申報》出版了七十八年,是在中國歷史上出版時間最長的中文日報。
中國人自己創辦的最早的一批近代報紙 19世紀50年代起,一些受過西方教育具有資本主義傾向的知識分子開始辦報。1858年在香港創辦了《中外新報》,這是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份近代報紙,伍廷芳曾經參加過它的編輯工作。這以後,陸續創辦的有《羊城采新實錄》(1872,廣州)、《昭文新報》(1873,漢口)、《循環日報》(1874,香港)、《匯報》(1874,上海)、《述報》(1884,廣州)等。以《循環日報》、《匯報》、《述報》這三家最有影響。《循環日報》是一份大型日報。它的創辦人王韜,曾經游歷過英、法、德、日等國,對西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有較多了解,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報刊政論家。他為《循環日報》所寫的《變法》、《尚簡》等文章,提倡學習西方,宣傳政治改革,主張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當時和後來的改良派知識分子當中,有很大影響。《匯報》是中國最早的留美學生容閎參加創辦的,曾經和外國人所辦的中文報紙進行過激烈的筆戰。《述報》創刊於中法戰爭時期,對劉永福所部黑旗軍抗擊法軍和香港人民抵製法國殖民者發動的侵略戰爭而進行的罷工、罷市活動,都作過詳細報道,支持了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的斗爭。
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報刊 1895年以後,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資產階級改良派開始辦報,鼓吹變法。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創刊的《中外紀聞》、1896年1月12日在上海創刊的《強學報》,分別由梁啟超、徐勤擔任主編,隸屬於強學會,在強學會被封以後,相繼停刊。
之後,梁啟超等人繼續籌備辦報,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創辦了《時務報》。它是資產階級改良派在戊戌維新運動時期出版的一份主要的機關報,旬刊,每期出二十餘頁,三四萬字一冊,由汪康年任總經理,梁啟超任總主筆。在梁啟超主持下,《時務報》先後出版了六十九期,發表了《變法通議》、《論中國之將強》等一大批鼓吹變法的政論文章,最多時日銷達一萬七千份,成為當時國內最受歡迎的一份報紙。和《時務報》相配合,資產階級改良派還在全國其他地方創辦了近八十種鼓吹變法的報紙。主要有1897年2月在澳門創刊的《知新報》、4月在長沙創刊的《湘學報》、10月在天津創辦的《國聞報》、1898年2月在長沙創辦的《湘報》等。其中,《國聞報》由嚴復主編,以在副刊《國聞匯編》上譯載了宣傳進化論思想的《天演論》蜚聲於時。
戊戌變法失敗後,改良派在國內創辦的報紙全部停刊,梁啟超等人開始在國外辦報。從1898到1904年,他們在日本、新加坡、檀香山、舊金山、溫哥華等地創辦了十幾家報紙,以1898年、1902年在日本橫濱相繼創刊的《清議報》和《新民叢報》最負盛名。梁啟超以任公、哀時客等筆名在《清議報》和創刊初期的《新民叢報》上所寫的鼓吹新民、贊美少年中國和介紹西方哲學社會科學最新思潮的文章,曾經風靡一時,得到當時青年知識分子的贊同。1904年以後,康梁等又恢復在國內辦報。他們所辦的《時報》(1904,上海)和英斂之所辦的《大公報》(1902,天津)、彭翼仲所辦的《京話日報》(1904,北京)等報刊都進行過立憲保皇的宣傳。
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報刊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從開始革命活動時起就十分注意辦報。在整個辛亥革命時期,他們在國內外一共創辦了近一百二十種報刊。通過這些報刊,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動員群眾起來革命,對民主革命形勢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激勵和推動作用。
1894年興中會剛剛在檀香山成立,就利用早已創刊的當地華僑報紙《隆記報》,作為自己的講壇。1900年1月孫中山特派陳少白到香港創辦《中國日報》,這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第一份正式機關報。此外,1900~1905年,革命派還在國內外創辦了一批報刊,進行民主革命宣傳。國外的主要集中於日本,著名的有《湖北學生界》、《江蘇》、《浙江潮》等,編輯人員多數是革命的留日學生。魯迅最早的一批革命文學作品就是在這些報刊上發表的。國內的主要集中在上海,以《蘇報》、《國民日報》、《警鍾日報》等最有影響。1903年6月《蘇報》因發表激烈革命文字被封,章炳麟、鄒容被捕,史稱《蘇報》案。
1905年11月26日,《民報》在日本東京創刊。它是新成立的同盟會的總機關報。在孫中山領導下,《民報》和其他革命派報刊一道,同以《新民叢報》為代表的保皇派報刊展開了激烈的筆戰,擴大了革命影響。
之後,革命派的辦報活動在國內外都有很大的發展。新加坡、緬甸、暹羅、澳洲、菲律賓、美國、加拿大、秘魯等地,及國內除西藏、青海、甘肅、寧夏以外的二十九個省市地區,都辦有革命派的報刊。以在上海出版的《中國女報》(1907,秋瑾主編)、《神州日報》(1907,於右任、楊篤生主編)、《民呼日報》(1909)、《民吁日報》(1909)、《民立報》(1910,於右任、宋教仁等主編),在北京出版的《帝國日報》(1909,寧調元等主編)、《國風日報》(1911,白逾桓主編),在廣州出版的《可報》(1911,朱執信等主編),在漢口出版的《大江報》(1911,詹大悲主編)等報刊,影響最大。
革命派報刊關於民主革命的宣傳,為資產階級共和國的誕生作了充分的輿論准備,孫中山曾經給予很高的評價。
拒俄運動和反美華工禁約運動中的報刊 1903年4月,拒俄運動在上海、江蘇等十八個省市和日本東京等地的留學生中爆發。《江蘇》、《浙江潮》、《蘇報》、《中國白話報》等報刊,紛紛發表評論,進行輿論聲援。1903年12月15日,以蔡元培為首的一部分革命愛國人士,在上海創辦的《俄事警聞》日報,是這次運動中創刊的一份以拒俄為中心內容的愛國報紙。它發表了大量有關沙俄侵佔中國東北領土拒不撤軍的「警聞」,並發表了《俄禍》、《告學生》、《告軍人》等評論文章,和其他愛國報刊緊密配合,號召全國人民奮起抗俄,反對侵略。
1905年,反美華工禁約運動和相繼而來的全國性的抵制美貨運動在廣州、香港、上海、天津、北京等地爆發。香港的《有所謂報》、《世界公益報》,上海的《女子世界》,北京的《京話日報》,天津的《大公報》等,都積極投入運動。為了加強宣傳,一些資產階級愛國人士還特地創辦了《保工報》和《美禁華工拒約報》等兩家報紙,進行鼓吹。前者1905年7月20日創刊於上海,人鏡學社主辦,韻琴主編;後者同年8月21日創刊於廣州,拒約社主辦,黃晦聞主編。它們從創刊起,就集中力量進行抵制美貨的宣傳,對正在進行中的這場群眾性的愛國運動,起了一定的鼓舞和推動作用。
新創辦的科技、文學和文摘性期刊中國最早的科技刊物,是1876年在上海創刊的《格致匯編》(月刊,英文名 Chinese Scientific Magazine),主編英國傳教士傅蘭雅(1839~1928)。這是一份以介紹聲光化電等科學知識為中心內容的專門性刊物。
中日甲午戰爭以後,為了尋求富國強民的道路,在一部分青年知識分子中掀起了一股學習最新科學技術知識的熱潮。一大批以介紹這方面知識為中心內容的專門性刊物陸續問世,其中主要的有,專門介紹農學知識的《農學報》(1897)、專門介紹數理化知識的《新學報》(1897)、《格致新報》(1898)、《普通學報》(1901)、《中外算報》(1902),以及專門介紹地質地理知識的《地學雜志》(1910)等。除《地學雜志》在北京出版外,其餘都在上海出版,以《農學報》出版的時間為最長。這些刊物為國內的知識分子提供了當時能夠得到的最新科學知識。
文學期刊也在19世紀70年代出現。《申報》主辦的《瀛寰瑣記》(1872)、《四溟瑣記》(1875)、《寰宇瑣記》(1876)等三個月刊是其中最早的一批。90年代以後,以上海為中心,創辦了一大批文學期刊,累計在五十種以上。著名的有李伯元主辦的《世界繁華報》(1896)、《游戲報》(1897)、《綉像小說》(1903)、吳趼人主辦的《采風報》(1898)、陳去病主辦的《二十世紀大舞台》(1904)等。梁啟超在東京創辦的《新小說》出版後,也送到上海發行。這些刊物以小說、戲曲、詩詞、散文為主要內容。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梁啟超的《新中國未來記》等著名長篇小說,都是在這些刊物上首先和讀者見面的。
文摘性的期刊,以1897年在上海創刊的《萃報》為最早,稍後創刊的這類刊物還有《選報》(1902,上海)、《東方雜志》(1904,上海)等。後者由商務印書館編輯發行,初為月刊,後改半月刊,徐珂等主編。先後出版四十四年,是在中國歷史上出版時間最長的期刊之一。
新型官報的出版與報律的制訂 19世紀末,清朝政府因舊式邸報從未公開出版,內容又只限於常程文書,適應不了新形勢的需要,故開始創辦新型官報。
最早出現的新型官報,是1896年在北京創刊的《官書局報》和《官書局匯報》。這兩份官報由當時主管官書局的工部尚書孫家鼐負責管理。出版了很短的一個時期,即停。1906年以後,為了推行預備立憲和抵製革命宣傳,清朝當局又在北京和各省省會陸續辦起一大批新型官報。其中,屬於中央一級的有考察政治館主辦的《政治官報》(後改為《內閣官報》),屬於各部主辦的有《商務官報》、《學務官報》,屬於地方各級軍政機關主辦的有《北洋官報》、《南洋官報》、《安徽官報》、《湖北官報》、《四川官報》等。總數在三十種以上。除上諭和常程官文書外,這些官報還普遍設有「要聞」、「要電」、「實業」等欄目,以吸引讀者,但並不受歡迎,必須官庫補貼,才能得以維持。與此同時,清朝政府還頒布了《大清印刷物專律》、《報章應守規則》、《大清報律》等有關報紙出版的法令,對民辦報紙進行限制。在1898至1911年的十三年內,全國有五十三家報紙遭到摧殘,占當時報刊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被查封的三十家,被勒令暫時停刊的十四家,其餘的分別遭到傳訊、罰款等處分,使整個報刊出版事業蒙受了嚴重損失。
(方漢奇)
民國報刊民國成立後,與一時的資產階級民主相聯系,出現過短暫的報刊興旺時期,全國有報刊五百多家。北京為政治中心,故獨佔五分之一。1913年二次革命後,袁世凱專制統治確立,先後公布《報紙條例》、《出版法》,進步報刊備受摧殘,進步報人橫遭迫害,全國報紙劇減為一百三十九種,多數政治態度保守,言論了無新意,銷售額一般也不大,有一點積極意義的變化是報刊分家,報紙開始採用現代通行大張式樣。這一時期較為著名的報紙除商辦的《申報》、《新聞報》外,主要有上海《時事新報》、《時報》等;較為著名的雜志有章士釗主編的《甲寅》(1914),國民黨創辦的《國民》(1913)等。作為半殖民地的特徵之一,外國在華所辦報紙在政治上有相當影響,如英文《字林西報》、《京津泰晤士報》等。
1915年9月15日,陳獨秀主辦的《青年雜志》(後改名《新青年》)創刊,揭開新文化運動序幕,也開始了中國報刊發展的新階段。袁世凱死後,北洋軍閥各派忙於爭權奪利,無形中放鬆了對報刊的控制。進步力量的成長,更使部分報刊成為北洋軍閥的對立面,打破了一潭死水的輿論界現狀。五四運動時期,以《新青年》、《每周評論》、《國民》、《新潮》等雜志為主導,進步報刊鼓吹科學與民主,抨擊封建專制,對推動民主革命運動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在業務上,此時的報刊普遍改用白話文,報紙注重新聞特性,副刊改革卓有成效,編排更為科學活潑。之後,報刊獲得較大發展,1926年全國報刊已有六百二十八種。商辦《申報》、《新聞報》發行量超過十萬份,1926年9月《大公報》復刊,在張季鸞主持下,很快成為最有影響的全國性大報之一。北伐戰爭開始後,國共兩黨都很注重宣傳,南方報刊言論活躍。但北洋軍閥為了維持統治,鎮壓進步報刊,1926年,著名報人邵飄萍、林白水先後遇難,北方輿論界一片沉悶。
1927年後,國民黨逐步確立了對全國的統治,滬寧一帶成為全國報刊的中心,上海一地報紙超過五十家,全國日發行量五萬份以上的報紙全部集中在上海。1936年全國報刊一千七百六十三家,小報和晚報比20年代有了較大發展,但其中不無低級無聊之類。國民黨政府力圖建立新聞壟斷,以《中央日報》為中心,黨營報刊擴展到了全國。對進步報刊則通過各種法規條例限制扼殺,其手段從禁發查封直到破壞暗殺。即便是頗著聲名的資產階級報紙《申報》,其主持人史量才也因「九·一八」事變後政治態度的某些變化而在1934年11月遭暗殺。然而,進步報刊仍在重重壓力下成長。在紅軍革命根據地內,報刊事業有了相當發展。左翼文藝界主辦的雜志《萌芽》、《文學月刊》等此家被封,別家即出,影響頗大。「九·一八」事變後,抗日救亡報刊蓬勃興起,全國不下千餘種,鄒韜奮主編的《大眾生活》周刊發行量達到了創記錄的十五萬份。
抗日戰爭開始後,全國報刊受到很大破壞,大批報刊遷往後方出版,重慶成為戰時報刊的中心。抗戰初期,國民黨新聞控制有所松動,中國共產黨的《新華日報》得以在國統區出版。1939年後,新聞控制再度趨緊,私營報紙只佔國統區總數的五分之一左右。這時,以延安為中心的各根據地都有了報紙。在淪陷區,日偽控制主辦了一批漢奸報刊,有北平《新民報》、南京《中華日報》、《和平日報》。上海租界內則有愛國志士辦的抗日報紙,最著名者為《文匯報》,雖遭日偽打擊迫害,仍堅持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抗戰勝利後,報刊又曾興盛一時。1947年國統區登記報紙一千七百八十一家,發行二百萬份,達到民國時期最高峰。然而這一時期的報刊為國民黨所壟斷,不用說反對內戰的《文匯報》等被禁,《申報》、《新聞報》亦為國民黨接收,輿論界成為國民黨反共的一統天下。進步報刊無法立足,不少遷往香港出版。與此同時,人民新聞事業在根據地內有了重大發展,一批大型日報先後創刊,為1949年以後中國人民報刊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參考書目
方漢奇:《中國近代報刊史》,山西人民出版社,太原,1981。
㈧ 中國近代報業初期主要是什麼刊物,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什麼影響
中國近代報業在競爭發展的歷史嬗變過程中,無不與國際傳播的大背景密切相關。「所謂國際傳播,表現更多的是利用大眾傳播的交流,即特 定的社會集團通過印刷傳播(報紙、書刊)或者電子傳播(廣播、電影、電視)面向受眾的社會范圍最廣的傳播。」[1] 而信息的國際傳播交流地位,往往與一國的國力興衰有關。近代的中國,被動接受的是殖民化的媒介話語,西方傳教士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面紗,攜媒介經營理念以虛偽面孔出現,但內質卻是赤裸裸的文化滲透;19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外國媒介資本規模及其強勢話語霸權的沖擊,我國近代報業幡然醒悟,改良派與革命資產階級報業紛紛出籠,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運作模式與近代國際接軌。而國際傳播並非現代媒介外部生存環境的專有詞,它和近代的「西學東漸」一脈相承,在中國報紙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它一直為媒介提供了豐富的時代背景,也深刻影響著中國近代報業匯入世界傳媒潮流的進程。
中國近代報業時間范疇界定
中國近代報刊的時間范疇,一般認為是從1815年(《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在馬六甲出版)到1915年(《新青年》雜志在上海出版)。[1]我國國人獨立創辦報刊,最先是艾小梅於1873年在漢口創辦《昭文新報》,但此報存在時間很短。隨後,1874年1月,由我國第一個報刊政論家王韜在香港主持創辦《循環日報》,同一時期,報人容閎在上海創辦中國大陸第一份由中國人主辦的中文報紙《匯報》。對此,關於中國近代報刊產生的時間頗有爭議。倪延年、吳強先生在其編著的《中國現代報刊發展史》中提到:「雖然,從19世紀初就有外國傳教士在中國大陸創辦了中文報刊,但畢竟不是中國人自己創辦的報刊,稱之為中國近代報刊似乎稍失嚴密。而以艾小梅、容閎、王韜等人為首創辦的第一批中文報刊,則不是勢單力薄就是遠離大陸,故難以從中國近代報刊的社會作用角度來認識。我們認為:中國近代報刊產生的實質性標志應是康有為等人於1895年在北京創辦的中國大陸最早的政論性雜志《中外紀聞》。當然,這一標志的出現不是突發性的和偶然的,而是先人們(包括外國人和中國人)創辦報刊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自19世紀50年代起在香港、廣州、上海、漢口、福州等地由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批中文報刊,可以看作是中國近代報刊的開端,同時也是中國資產階級報刊的萌芽。」[3]
倪、吳兩位學者的觀點表面上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深究其觀點卻存在三個方面值得商榷:一是關於中國近代報刊產生時間的表述前後矛盾和含糊,既認為19世紀90年代是產生的實質性標志,又認為19世紀50年代是中國近代報業的開端,同時在該書的第9頁提到「中國近代報刊的發展歷史基本上與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歷程相一致,即當中國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具有積極進步意義的前期階段時,中國近代報刊也處於上升時期」;二是在理解「中國近代報刊」時,把「中國(人)」作為創辦者主體,而從客觀歷史來看應把「中國(人)」做作為地域性主體,這樣就不會割斷報業發展流程中的歷史聯系,畢竟「中國近代報刊」與「近代中國報刊」的內涵不同,如果是後者,則倪、吳觀點姑且可以自圓其說,但這樣會有悖報業歷史發展事實;三是在外國傳教士創辦報刊過程中,其報紙形式和內容逐漸趨向中國化,且有的報紙吸收中國報人參與合作,如王韜在英國人麥都思主持的墨海書館從事十三年,為他後來辦報提供了借鑒。有的報刊後來被中國人接手主持,如史量才接辦《申報》。因此,按照方漢奇先生的觀點,把中國近代報刊產生時間界定為1815年傳教士創辦第一批中文報刊開始,既符合報業發展的歷史,也便於問題的討論。
滲透與移植——近代西方報業的東漸
關於中國近代報刊產生和發展的背景,通過考察其歷史,歸納起來有兩大方面:一是內因。一方面由於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與發展,為報業提供了物質條件。另一方面,社會形勢的急劇變化,特別是鴉片戰爭前後,人們渴求對動盪社會信息的需求,這促進各種報刊不斷涌現;二是外因。主要因素是西方報業產業的發展和文化擴張,促使西學東漸,本文主要從後者即以國際傳播為背景進行歷史性考察與分析。中國近代的報刊業源於鴉片戰爭前西方傳教士的傳教活動,傳教士在南洋和東南沿海一帶共辦有6家中文報刊11家外文報刊。鴉片戰爭後的半個世紀里,傳教士創辦的中外文報刊近170種,約占同期中國報刊總數的95%。正是這些報刊在內容編輯、印刷、發行等方面都帶動了中國近代民族報刊的誕生。清政府在鴉片戰爭前實行嚴厲的閉關鎖國政策和禁教政策,外國傳教士及其所創辦的報刊大都只能在南洋一帶出版,然後尋找機會傳入大陸。由於這些報刊的創辦者們很多來自工業生產比較發達、科學技術比較先進、報業體系日益完善和發達的西方國家,他們在采編印發等業務和技能上比中國京報和官報具有明顯的現代性。19世紀以來,隨著西方傳教士的東進,中國近代報刊應運而生。外報傳入中國後,一些知識分子積極投身報界,引進「西學」,自辦報刊。從傳教士在1815年8月辦第一張中文報紙《察世俗每月統記傳》起,「無論是外國人辦的,還是中國人辦的報紙,均多少不等地承擔起了推動中國捲入文化全球化潮流的使命,只不過這些報紙因辦報人的不同而各自的出發點和目的不同罷了,但最終殊途同歸,緩慢地匯成向文化全球化潮流推聚的合力。」[4] 但中國近代報紙的發展,不管是它的宣傳效應,還是它的產業模式,無不深深打上西方傳播觀念或媒介資本運營理念的烙印。
一是理論層面:西方傳媒文化與意識的滲透。鴉片戰爭前,傳教士報刊重點集中在沿海,而且主要是以中國話語闡述西方基督教義和文化觀念。鴉片戰爭後,他們的辦報活動向內地深入,上海成為近代報業的中心。從19世紀40年代到90年代,以教會或傳教士個人名義創辦的中外文報刊多達170種,約占同時期我國報刊總數的95%,幾乎壟斷了我國的新聞事業。這時期外國人創辦的中文報刊主要有:《遐邇貫珍》《六合叢談》《中外新報》《中國教會新報》《中西聞見錄》《益聞錄》等,這類刊物一方面傳播了在當時還不失為進步的新學問,另一方面也表現了對中國內政的干涉。在這些刊物中,尤其以《萬國公報》影響最大,它於1868年9月5日創刊於上海,長期擔任主筆的是林樂知和李提摩太。該刊採取了將基督教教義、西方文化和中外時政融於一體的宣傳策略,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在動盪的局勢中合法干預中國的內政,並且在意識形態領域進行滲透。正如近代新聞學者戈公振在論述外報對中國外交方面所起的作用時說:「初外報對於中國,尚知尊重,不敢妄加評論。及經幾度戰事,窘象畢露,言論乃肆無忌憚。挑釁飾非,淆亂聽聞,無惡不作矣。」[5] 在外報的刺激和影響下,一些接觸西方文化的知識分子開始在航運發達的香港創辦近代中文報刊。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王韜於1874年1月5日創辦的《循環日報》,而這也得益於王韜在歐洲濡染了西方政治、科學、文化以及先進的傳播觀念,同時形成了他的獨特的辦報思想和經營理念。如王韜在他的第一篇公開談論現代報紙的文章《論日報漸行於中土》中,對《泰晤士報》政治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英國之泰晤士,人仰之幾如泰山北斗,國家有大事,皆視其所言以為准則,蓋主筆之所持衡,人心之所趨向也。」對此,激進的梁啟超有不同的認識和看法:「懷才抱德之士,有昨為主筆而今作執政者;亦有朝罷樞府而夕進報館者。其主張國事,每與政府通聲氣,如俄土之爭戰,德奧意之聯盟,五洲之人,莫不仰首企足以觀泰晤士之議論」(見《論報館有益於國事》)。不過,綜觀兩人觀點,他們過分誇大了《泰晤士報》的政治作用。西方人鄙視政治與新聞業結盟,國人卻趨之若騖。
盡管如此,但中西傳播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響,促進了中國新聞學的創立和發展,這同時也歸功於新聞學的創立者們,他們對西方現代新聞學的學習與傳播盡了很大努力。如我國第一位在西方學習過新聞學的留學生徐寶璜,曾在日本新聞學會聽過課的任白濤、邵飄萍,以及當時雖沒有出國卻是中國全面掌握世界新聞學研究現狀的戈公振。他們當中的邵飄萍和戈公振分別是著名的北京《京報》和上海《時報》的主編,在新聞從業過程中,實現了西方新聞學基本理論與中國當時最高水平的新聞實踐相結合,構建了有特色的近代中國新聞學,融會了英、德、日、中四大語種著作提供的各種觀念、經驗和研究方法。其中,戈公振所著的《中國報學史》表現尤為典型,這本書的緒論部分,實際上是新聞理論,雖然只有一萬多字,提及的英文、德文和日文參考書籍和文獻達二十二種。而整個緒論的思維結構和論證方式,基本上是中國文論的傳統模式。可以看出,創立時期的中國新聞學處於世界新聞學研究的比較前沿的地位。正如熟悉英文新聞學著作的徐寶璜在《新聞學》自序里所說:「本書所言,取材於西籍者不少,然西籍中亦無完善之書,或為歷史之記述,或為一方之研究。至能令人讀之而窺全豹者,尚未一見也。……自信所言,頗多為西方學者所未言及者。」後來,蔡元培為徐寶璜書序中對中國新聞學地位作了准確的評價,他說:「我國新聞之發起(昔之邸報與新聞性質不同),不過數十年,至今而始有新聞學之端倪,未為晚也。」[6] 所有這些傳播意識和理論,對中國近代報刊實踐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二是實業層面:西方媒介資本和經營理念的移植。中國近代報刊主要包括宗教性報刊、政論性報刊、商業性報刊、專業性報刊、娛樂性報刊等幾類,但真正代表中國報紙產業的要數外國人創辦的以贏利為目的的綜合性商業大報,當時全國商業中心——上海也成為大報競爭的中心。
1872年4月30日,由英國人美查等人集資創辦《申報》,打破了於1861年11月創刊的《上海新報》獨家經營的格局。美查以商人的眼光來看待他所從事的報業,從報紙的內容、發行和價格三方面與《上海新報》展開競爭。美查認為,「這報是給華人看的,文字應從華人方面著想。」因此在內容上盡量適合中國讀者口味,並且從創刊起就確立了「新聞、評論、文藝(副刊)和廣告」的辦報模式。大幅度降低報價,積極拓寬發行渠道。所以,對手《上海新報》不得不於1872年12月30日自動停刊。《申報》成為上海獨家經營的中文報紙。此前創辦於1861年的《上海新報》,被譽為「上海中文報紙的第一顆新星」,但是該報的主編都是傳教士,報紙的宗教氣息很濃,不能適應商業發展需要。《申報》一創刊就呈現出近代報紙比較完備的形態,有消息、廣告、京報全錄、副刊、經濟新聞、社會新聞、言論等體裁。在報道方式上值得借鑒,如在報道重大社會新聞時,經常採用連續報道或集中報道的方法。最為典型的是關於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的報道。此案發生於1873年浙江餘杭縣,當時《申報》在杭州有一個分銷處,楊案發生5個月後,《申報》在1874年1月16日首先刊登了題目為《記禹航生因奸謀命事細情》的報道,把楊乃武名字寫成「禹航生」並報道他如何風流放盪而導致犯罪。4月18日又登載了《記禹航生略》一文,報道了該案縣審時已判二人死罪,楊姐不服判決,上京控告,因病半途而折回,以及該案在省中復審的全過程。此後一段時期,陸續發表了關於楊案的報道,直到1877年4月《刑部審餘杭案》為止,連續報道達四年之久,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也提高了《申報》的知名度和發行量。在1899年11月4日,美國人福開森買下了由英國人丹福士於1893年創辦的《新聞報》,由汪漢溪擔任總經理,從此,上海報業又是兩軍對峙——《申報》與《新聞報》。《新聞報》的競爭手段有三:(1)迅速介紹商情,以經濟新聞為重點;(2)運用東借西還的資金周轉方式,不斷添置新式印刷設備;(3)不惜巨資,建立無線電收報台,直接收聽外國電訊,贏得新聞出版時間。到1929年,兩大報業並駕齊驅。
「外報的畸形繁榮,是外國資本輸入的一種表現。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旨在攫取巨大利潤,並往往與西方文化滲透並進而互為表裡。」[7] 民族資產階級報刊是中國近代報刊的主流,主要有兩類:一是商業報刊,它晚於傳教士創辦的宗教文化報刊,大多是脫胎於外國人創辦的報刊,但比較注重經營管理;另一類是資產階級政黨報刊。從文化底蘊上看,西方宗教文化無法與具有深厚傳統的中國文化匹敵,所以隨著歷史的推移,這些外國人辦的商業報紙逐漸轉移到中國民族資本手中。在中國創辦中文報紙的外國資本,為了溝通語言、迎合習俗、拓展業務,他們紛紛僱傭中國人參與報業采編出版等業務。後來華人資本的壯大以及其從業經驗的豐富,逐步控股外國報業資本,《申報》的發展就是這樣一個典型。
《申報》和《新聞報》作為英、美報紙,主要是為帝國主義在華的經濟活動提供講壇,為推銷他們的商品做廣告宣傳。但是,他們以贏利競爭為動力在新聞業務和生產工具的不斷變革,他們的報業資本以及先進經營理念的滲入,對後來中國本土報業的發展有不可估量的影響。如1874年創辦的《循環日報》,在版式上基本仿效外國中文報紙,廣告占報紙版面3/4左右。同時,它以印刷業為依託,進行各種文化事業經營,例如在1880年11月24日《循環日報》上所刊的「中華印務局告白」稱:「啟者:本局設在港中環百步梯,除發行《循環日報》外,兼印售月份牌、黃遵憲《日本雜事詩》、王韜《蘅華館詩集》,代售《米利堅志》、《法蘭西志》等書籍。」又如《時務報》本是一家政論性很強的報刊,但又兼顧新聞性和娛樂性,以此吸引讀者。尤其是時務報館除定期出報外,還推行許多新式文化事業和實業活動,凸現報紙的綜合社會功能。如出版中外時務書籍,代售書報,協辦學堂,兼辦實業等等。它作為一份紳士辦的報紙,完全自籌資金,經營上自負盈虧。盡管沒有像《申報》《新聞報》那樣走企業化大報的道路,但其運作尤其是它的銷售發行具有明顯的產業特色,《時務報》的發行主要是通過報館在各地建立的代售點,18個省內達138處,就連日本和新加坡也設有海外銷售點。當然,在這一階段,商業報紙的運作開始採用企業化模式,但還沒有形成報業集團。而到了在20世紀30年代,著名報人成舍我考察西方報業集團,回國後在中國搞報業托拉斯,成立新聞公司,目標是辦成包括十家大報以及通訊社、新聞研究中心、定期新聞研究刊物、新聞畫報等的報業集團。這是中國現代新聞史上有意識、有組織地組建報業集團的萌芽,也是西方報業經營理念東漸的結果。
三是技術層面:西方報業印刷技術的引進。這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印刷術的傳入。首先以鉛活字印刷術為首的近代印刷術在西方國家出現,並且逐漸傳入中國。1807年,英國傳教士馬禮遜奉到達中國,隨即展開了廣泛的翻譯、出版活動。從1815年起,澳門東印度公司印刷所陸續出版了馬禮遜編寫的中、英文大型工具書《中國語文詞典》,這部書是含有中英文兩種文字的工具書,如用中國傳統的雕刻版,則大量細小的英文字無法雕刻,從當時的技術工藝來看,雕版既無法與鉛活字拼接,也不能採用機械印刷。因此,要出版這部書只有採用中文鉛活字排印。為此,澳門東印度公司印刷所製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一批中文鉛活字。當時還沒有發明中文字模,無法大批量生產中文鉛字,於是採用古老的辦法,用刀在一枚枚的鉛合金上刻制。這樣一項浩繁的工作,決非一人或幾人能完成,於是僱傭大量中國人參與其事,包括刻制、排字、審稿、校對、印刷等,才得以順利完成。1815年,傳教士米憐奉馬禮遜之命帶領中國刻工梁發在馬六甲建立了印刷所,這個印刷所早期使用雕版刷印,他創辦的《察世俗每月統記傳》就是採用雕版刷印。19世紀初,西方近代印刷術與印刷油墨同時傳入中國。到1913年,國人自辦的第一家專業油墨製造廠上海中國油墨廠成為我國製造現代印刷油墨的開端,產品分為印書油墨和印報油墨,印刷上海《申報》、《時事新報》、北京《國民公報》、《大國民報》等。另外,通過西方傳教士,石印術也傳入中國,1833年廣州出版了石印中文月刊《東西洋考每月統紀傳》,繼之有石印中文月刊《各國消息》的出版。1874年,石印技術傳入上海,最有代表性的是1876年點石齋石印書局成立。
第二,印刷設備的引進。由於動力的採用、捲筒紙輪轉鉛印機以及自動鑄排機等的發明使用,近代印刷術在19世紀至20世紀初的百餘年時間里進入了成熟階段。19世紀歐洲主要國家及美國已建立起近代工業體系,動力、冶金、機械、化學、造紙等工業的發展,為印刷技術的進步提供了有利條件,在這一進程中,印刷生產擺脫了傳統的手工業模式,實現了工業化生產,顯著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到19世紀70年代,上海、廣州、天津、漢口等地的出版社(商)的印刷設備一直來自外國。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上海申報館購置歐式手搖輪轉機,每小時可印幾百份報紙。1906年,由英國人發明的電氣馬達作動力的單滾筒機進入中國,開始新聞紙兩面印刷。1912年申報館購置雙輪轉機,每小時可印2000張。1916年,申報館購置法式滾筒紙印刷機,每小時可印8000張。1925年上海時報館購置德國的彩色滾筒印刷機,是當時先進的凸版印刷機械。在中日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期間,印刷機械開始作為民族工業出現,如1895年上海李涌昌機器廠創建,至1912年先後又有6家規模大體相似的印刷機械廠建立,這些印刷機械廠以維修為主,兼生產一些小型印刷設備。印刷術及設備的引進,積極推動了中國近代報業的發展。
㈨ 上海有哪些報社和雜志社
上海證券報
地址: 上海市陸家渡路367號
郵編: 200127
房地產時報
上海市漢口路300號解放日報大廈25樓
少年日報
上海市長寧路491弄36號
上海金融報
上海市中山東一路23號二樓
上海僑報
上海市延安中路847號5樓
英文星報
上海市淮海中路200號淮海金融大廈20樓
新聞午報
上海市康定路211號20-21樓
上海農工商報社
上海市華山路263弄7號
松江報
上海市松江區松江鎮樂都路339號電信大樓16樓
南方都市報
上海市九江路333號金融廣場806室
上海商報社
上海市紹興路54號
勞動報社
上海市昌平路700號
旅遊時報社
上海市蒲匯塘路101號滬貴苑3樓303室
1.《今日上海》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長寧區婁山關路55號203室
郵編:200335 電話號碼:62759360
2.《國際市場》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中山東一路33號
郵編:200002 電話號碼:63212659
3.上海《東方經濟》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中山東二路22號
郵編:200002 電話號碼:63260055
4.上海《上海工業》雜志社
《上海工業》雜志編輯、出版,承辦《上海工業》雜志國內雜志廣告業務。經營方式:服務。
地址:上海市江西中路181號512室-513室
郵編:200001 電話號碼:63212810-2629
5.上海《中國港口》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中山東二路12號415室
郵編:200002 電話號碼:63280010
6.《現代工商》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香港路59號
郵編:200002 電話號碼:63299535
7.《探索與爭鳴》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盧灣區淮海中路622弄7號社聯大樓401室
郵編:200020 電話號碼:63728568
8.上海《現代家庭》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盧灣區嵩山路101弄7號
郵編:200021 電話號碼:63264961
9.《上海故事》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盧灣區復興中路597號北樓五樓
郵編:200020 電話號碼:64710090
10.《故事會》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紹興路74號《故事會》雜志社
信箱:[email protected] 電話: 021-64375030 郵編:200020
11.《上海文化》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盧灣區淮海中路622弄7號
郵編:200020 電話號碼:63271170
12.《大江南北》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延慶路4弄40號
郵編:200031 電話號碼:64336609
13.《電影新作》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永福路52號
郵編:200031 電話號碼:64335788
14.《萌芽》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吳興路277號803室
郵編:200030 電話號碼:64744176
15.上海《交際與口材》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長樂路325號
郵編:200031 電話號碼:64313373
16.上海《開放月刊》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衡山路62號404室,405室
郵編:200031 電話號碼:64375115
17.《上海環境科學》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欽州路508號
郵編:200233 電話號碼:64365379
18.《上海灘》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延慶路141號
郵編:200031 電話號碼:64715193
19.上海《電影故事》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安福路322號
郵編:200031 電話號碼:64332839
20.《上海中醫葯》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零陵路530號
郵編:200032 電話號碼:64172934
21.《上影畫報》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漕溪北路595號
郵編:200030 電話號碼:64877100
22.《音像世界》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衡山路739號
郵編:200030 電話號碼:64374101
23.《上海教育》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長寧區長寧路491弄36號
郵編:200050 電話號碼:62400362
24.上海《流行色》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長寧區茅台路567號11室
郵編:200335 電話號碼:62748598
25.上海《漫動作》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長寧區新華路200號
郵編:200052 電話號碼:62945286
26.《海上文壇》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靜安區巨鹿路675號
郵編:200040 電話號碼:62891807
27.《電視電影文學》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靜安區延安西路238號
郵編:200040 電話號碼:62484525
28.《健康娃娃》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靜安區康定路841號
郵編:200040 電話號碼:62674215
29.上海《卡通王》雜志社
《卡通王》單月刊雜志。卡通動畫創作設計及咨詢服務,承辦《卡通王》雜志國內雜志廣告,文具,服飾用品,文化用品,非金銀工藝品。
地址:上海市靜安區萬航渡路618號
郵編:200042 電話號碼:32120324
30.上海《體壇縱橫》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靜安區南京西路591弄3號
郵編:200041 電話號碼:62716145
31.《上海電視》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靜安區南京西路651號
郵編:200041 電話號碼:62584793
32.《上海文學》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靜安區巨鹿路675號
郵編:200040 電話號碼:62471961
33.《大眾心理學》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普陀區中山北路3663號文科大樓1718號
郵編:200062 電話號碼: 64396848
34.《研究與實踐》雜志社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促進市容環衛事業改革和發展,加強和改進市容環衛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做好行業企業文化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交流。
地址:上海市秣陵路100號2002室
郵編:200070 電話號碼:63171930
35.上海《競技》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楊浦區清源環路650號
郵編:200438 電話號碼:65564078
36.《上海社會科學》雜志社
地址:上海市盧灣區淮海中路622弄7號
郵編:200020 電話號碼:6327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