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浦東如何開發打造
擴展閱讀
杭州和財富小鎮哪個好 2024-09-21 22:24:57
北京離吉林市多少公里 2024-09-21 21:56:10
北京做支架手術多少錢 2024-09-21 21:56:10

上海浦東如何開發打造

發布時間: 2022-02-11 18:01:32

A. 上海浦東開發區的優勢條件是什麼浦東新區發展可以為上海城區解決哪些實際問題

1.獨特的區位優勢。上海在我國沿海地區和長江流域具有優越的龍頭地位。實際上,包括合資在內的外資之所以青睞浦東,與其龍頭地位頗有關系。浦東地處上海市東部,正好是中國海岸的中點與長江入海口的交匯處,交通便利,腹地廣闊,地理位置優越。浦東的海岸線占上海大陸岸線的大部分,具有良好的港口航道條件和港口集疏運體系,擁有較強的港口吞吐能力。據統計,長三角承接了全國一半的集裝箱吞吐量,上海承接了長三角一半的吞吐量,浦東承接了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的7成。浦東依託上海的科技人才優勢、產業基礎優勢和特大型中心城市的綜合服務優勢,使其能夠肩負起帶動上海與長三角、長江流域聯動開發,促進全國區域協調共同發展和整體功能提升的歷史使命。
2.梯度有序的特色功能區布局。「十一五」時期,浦東新一輪發展確定了「一軸三帶六區」的總體布局。依託四個國家級開發區,浦東新區規劃了六大功能區域,這些功能區布局合理、梯度有序,集國際金融、貿易、現代物流、高科技、旅遊會展等功能服務為一體。陸家嘴金融貿易區是全國唯一以金融貿易命名的開發區,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區,也是全國經濟流量最大、服務最完善的金融中心區;金橋出口加工區是上海也是全國最具代表性的先進製造業基地之一;外高橋保稅區是全國唯一接近真正意義上自由貿易區的保稅區,也是國內唯一可設立外商獨資貿易公司的園區,它集自由貿易、出口加工、物流倉儲等多種經濟功能於一體,其經濟總量、銷售收入、稅收總額都相當於全國其餘14家保稅區之和。
3.國內一流的城區基礎設施體系。基礎設施建設是城區重要的投資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城區經濟的運行質量。經過17年的開發建設,浦東新區打造樞紐型網路化的基礎設施體系已取得重大進展。至26年,浦東開發累計城市基礎設施總投資達到1648.73億元,為改善新區投資環境、擴大對外開放、增強城市綜合功能創造了有利條件。21年底上海世博會的舉辦以及環球影城主題公園項目落戶浦東,將極大地促進浦東各項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更快發展。網路化的基礎設施體系將使浦東發揮越來越大的樞紐作用。洋山深水港的建設將推動杭州灣跨海大橋和滬崇通道的啟動建設,並有利於以上海為中心、江浙為兩翼的國際航運中心的組合港的形成。功能性、樞紐型、網路化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將為新時期浦東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不僅拓展了浦東外向型功能的內涵,也為上海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奠定了堅實基礎。
4.相對齊全的要素市場。證券、期貨、產權、鑽石、鉑銀等要素市場均落戶浦東,這些要素市場以「立足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為宗旨,形成強大的要素市場綜合功能輻射力,促進社會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配置范圍的擴大,為上海、長江三角洲乃至全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和服務。上證所帶動了一大批金融機構集聚浦東,給浦東金融業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上海期貨市場在全國的地位也舉足輕重,成交額佔全國一半左右,期銅已成為全球三大定價中心之一,期膠也成為現貨市場上生產、消費和流通的重要指導價格;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已成為全國交易額最大的產權交易機構,不僅為上海市的國有與集體企業的產權提供交易服務,而且也為長江三角洲地區和長江流域的企業產權提供交易服務,已成為浦東釋放金融服務功能的一個重要平台。浦東憑借要素市場比較齊全的優勢,為其經濟快速發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B. 結合浦東新區30年的發展,談談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摘要 四、浦東開發開放的經驗啟示

C. 浦東新區若想要進一步開發開發,應採取什麼措施

浦東新區若想要進一步開發,
應該推動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新城區的建設進程。

打造自身實力創新發展模式,
合理規劃布局。

D. 上海浦東開發區建立的優勢條件

浦東位於黃金水道長江的入海口,水路運輸業發達。而陸地上擁有多條鐵路與高速公路,所以陸路運輸也十分便捷。加上浦東處於長江三角洲的龍頭,經濟對外輻射也很方便。而且其身後有廣闊的經濟腹地,市場,勞動力,和較高的科技實力和人才力量。所以在浦東建立開發區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E. 浦東新區開發的有利條件有哪些

浦東鐵路是上海浦東新區重大基礎工程之一,是浦東港口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浦東鐵路的建設對完善上海鐵路樞紐功能...有利條件
建設
港口
鐵路樞紐
基礎工程
沿海
[有道搜索]:經濟發展
浦東鐵路
上海浦東新區
大通道
有利條件
建設
...

F. 上海浦東地區的開發對上海發展有什麼重要意義

福的真諦在於發現大大小小的美好,感情的汪洋在於包容深深淺淺的緣分。

G. 上海浦東新區如何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

被譽為中國「矽谷」的上海張江,正從一個「園」轉變提升為一座「城」,以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

其二,強化體制機制創新。比如,加強科創企業和金融機構的合作對接,推動科學城與金融城聯動發展,加快「產融創新走廊」建設,構建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其三,為企業和人才營造良好創新環境。杭迎偉表示,下半年,浦東新區將圍繞張江科學城建設,切實增強創新的「磁效應」和「場效應」。

目前,浦東新區經備案登記的孵化器和眾創空間達到134家,累計落戶外資研發中心230家。在人才改革試驗區方面,浦東新區將抓緊出台「人才35條」配套細則,讓人才「創業有機會、幹事有舞台、發展有空間」。

H. 浦東開發的重要性

浦東開發的重要性:
1、大力利用外資,培育產業新增長點

浦東開發開放十年間,正值全球性產業結構調整的時期。十年來,通過堅持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浦東吸引外資的水平不斷提高。至1999年末,已有來自世界67個國家和地區外商在浦東投資企業5942家,總投資294.43億美元,合同外資115.68億美元。其中,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98家公司在浦東投資1818個項目,總投資達86億美元;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479個,總投資256億美元。浦東新區已佔全市利用外資總額的28.8%,項目總數的30%。通過與外商資本的嫁接,浦東新區已經成為上海信息產業、現代生物醫葯工業、家電製造業和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的重要基地,也構築上海一批直接面對國際市場、具有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的產業和企業。通過這些產業和企業的建立,使上海企業和產品參與全球分工體系,也提升了上海出口商品的結構。上海市外貿出口總額從1990年的53.17億美元迅速提高到1999年的187.85億美元,增長達3.5倍。從出口企業構成上看,「三資」企業出口已佔出口總額的66%;從出口產品結構上看,去年上海機電產品已佔出口總額的43.75%;「雙高」產品的含量也已近40%,這表明上海產業特別是工業的國際競爭力正迅速增強。

2、帶動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合理化

作為老的工業基地,浦東開發開放之初的上海產業結構不盡合理,主要表現在三次產業中,第三產業的比重較低;第二產業中傳統工業的比重較大,高加工度化和高技術化趨勢不明顯。因此,在上海發展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的總目標下,浦東的發展戰略定位為「金融、貿易、高新技術先行」,兩者的方向保持一致。十年來,上海市在浦東開發開放中,堅持優化市場配置的原則,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推動第二產業升級換代,並為整個上海產業結構合理化發揮了先導作用。浦東以孫橋現代農業開發區為代表的設施農業、觀光農業和創匯農業快速增長;金橋現代工業園區高新技術和支柱工業形成規模,張江高科技園區創新經濟初具特色,外高橋保稅區加工貿易功能開始凸現。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功能建設,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的集聚輻射效應開始發揮,金融保險業已經成為浦東新區第三產業的支柱。由於1999年浦東第在產業迅速發展,去年占浦東GDP的比例已達44.1%,以此推動上海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重年均遞增1.7個百分點,開始形成三產與二產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格局。從上海二產發展的情況看,處於調整期的上海工業,十年「關、停、並、轉」的破產1028家,下崗分流150萬人次,傳統工業如紡織、輕工、有色工業等生產下降,而同期上海工業十年卻平均每年增長14.5%。這一下一上反映了浦東的二產發展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新增長點,一個極為重要的孵化器,一個極為重要的蓄水池。

3、適慶科技發展趨勢,促進產業高技術化

作為對外開放開發區,浦東機關報區在吸納外資進入的同時,關鍵是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促進上海產業向高技術化發展。十年來,特別是「九五」以來,上海藉助浦東新區興建「一江三橋」(即張江、金橋、外高橋、孫橋)高新技術產業帶,並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張江高科技園區著力推進高科技產業化和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已初步形成科技創新區、國家生物醫葯科技產業基地、國家微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上海軟體園聯動發展的新格局。到1999年末,張江園區已引進中外項目67個,總投資超過10億美元。金橋出口加工區以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現代家電和生物醫葯為主體的四大高新技術支柱產業互為依託,牽引和輻射的集群效應明顯。高新技術產業帶還辟通了國際國內市場的「雙通道」,形成了上海貝爾、上海日立兩個國家級技術中心和40多個層次較高的企業研發中心。通過浦東的輻射效應,上海工業系統已累計建立70個重點企業技術中心,其中國家級23個,市級47個。通過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創造國內技術領先產品,並推動了傳統產業升級,上海的產業水平特別是工業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1999年,汽車、通訊設備等六大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產值已佔上海工業總產值的近60%,上海正不斷構築新的產業高地。

4、提供發展新空間,促進上海工業布局趨向合理

從傳統上海工業的空間布局看,工業企業主要分散於市區,這既不利於城市功能的整體開發,也不利於工業企業及產品的配套和規模化。按照把上海建成國際大都市的要求,根據「市區體現上海的繁榮和繁華,郊區體現上海工業的實力和水平」的指導思想,上海作出了「退二進三」的調整決策,即以市中心內環線為界,內環線以內發展都市型工業為主,內環線之間發展都市型工業、高科技產業及配套工業,外環線以外發展鋼鐵、石化、汽車等產業為主。至1998年,內環線內106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區相繼有500多家工廠(車間)遷出,騰出了350萬平方米的場地用於發展第三產業和城市基礎設施。在這新一輪的大調整中,一方面,通過浦東開發有關政策的波及效應,推動上海市區金融、貿易、信息等服務業及房地產業的發展,實現市區經濟的服務化;另一方面,清東新區作為上海1+3+9工業區系列組合的「龍頭」,通過一批新的工業區如金橋出口加工區、張江高科技園區、高橋工業區等工業區的建設,使浦東崛起了精細化工、生物醫葯、電子及通訊設備產業,體現了上海產業和工業布局的新態勢。

5、發揮調整新優勢,推動企業改革和制度創新

浦東開發開放的十年中,上海正處於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為適時調整上海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上海充分發揮浦東開發開放的綜合功能,為企業制度創新提供舞台。通過以證券、期化、產權、人才、房地產等要素市場為第一層面,石油、汽車、鋼鐵等生產資料市場體系的建立,為上海國有企業改革和混合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一批國有老企業和集體企業在浦東投資與外商投資經濟嫁接,提升了產業能級,成為上海工業新高地建設的重要力量;一批國有企業在資本市場通過募集發展資金,改善資本結構,實現了多壞分子化投資為核心的產權制度改造;一批國有企業在要素市場上進行了多方面整合,規范了市場進退行為,逐步強化了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一批國有企業在產業升級中開始了有進有退的戰略調整,構建了支柱工業的生產集群,各產業間技術進步的相互溢出效應,推動了工業整體進步。同時,一大批混合經濟和非公經濟迅速發展也為國有企業的改革調整提供了包括資本嫁接、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力就業等方面的良好社會條件。

I. 浦東的是怎麼發展的

浦東新區是上海市位於黃浦江以東、長江口以西的一塊三角形地區,地處我國海岸線中點和長江入海口的交匯處。浦東新區面積533.44平方千米,2001年末戶籍人口165萬人由於歷史上黃浦江兩岸沒有橋梁和隧道溝通,浦東雖然與繁華的上海外灘、南京路僅一江之隔,但經濟發展遠遠落後於上海老市區。

1990年4月18日,中國政府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提出以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盡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浦東開發開放為上海發展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經過十多年的開發開放,浦東經濟高速發展,城市面貌發生了驚人變化,浦東新區已成為上海新興高科技產業和現代工業基地,成為上海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中國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浦東,依靠上海長期積聚的經濟和社會文化基礎,享有上海獨特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人才優勢和產業優勢,得益於率先改革開放的先發效應,以及政通人和的社會環境,被海內外人士譽為:「進入中國經濟的大門,打開中國市場的金鑰匙,連接中國與世界經濟的橋梁。」

2002年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正式啟動了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工程,這是繼1990年浦東開發開放以後又一世紀性工程。在黃浦江兩岸綜合開發2260公頃規劃面積中,浦東有1390公頃,佔六成多,其中,楊浦大橋、上海船廠——北外灘、十六鋪——東昌、南浦大橋4個重點開發區域總規劃改造用地90公頃中,浦東佔到了58%,達400公頃。以此為契機,浦東將現有工廠、企業、碼頭進行全面的功能置換。包括在江邊建設大片的親水綠地,在沿江地區建造高品質的都市型景觀住宅,在沿江周邊建設休閑、旅遊、娛樂設施,以此形成沿江開發錯落有致、疏密相間的梯級格局。

J. 上海浦東新區開發開放的主要優勢區位條件是

上海是中國最大地城市,有國家地政策扶持,交通便利(京滬高速),處於長江入海口,海運和內河運輸都比較發達,有廣闊地經濟腹地,處於長三角都市經濟圈,有廣大的勞動力市場和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