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淞滬會戰有哪些日軍師團參戰,總共多少人
日本8月15日編組上海派遣軍的時候,只有第三師團和第十一師團,9月11日增加第9、13、101共3個師團另2個重炮旅團等部隊,這時上海日軍共有13萬人(同期華北日軍有5個師團15萬人),10月20日,華北平原戰事基本結束,華北日軍以一個師團繼續南下,3個師團為主力攻入山西山地。除維持治安外把多餘的1個師團投入上海戰場,11月4日在金山衛登陸,次時上海日本陸軍總兵力為8個師團又2個支隊,一個混編陸戰隊共20萬人,其中隸屬上海派遣軍的為第三、第九、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六、第一零一師團等6個師團;隸屬於第十軍的有第六、第十八、第一一四師團等共3個師團;另有從華北的第五師團分遣出來的國崎支隊和原屬台灣守備隊的重藤支隊。已經超過部署在華北的日軍5個師團,成為對華作戰的主戰場。海軍部隊參戰的有第三艦隊和第四艦隊,艦艇30餘艘,其中航母4艘。另外參加淞滬會戰作戰飛機架約390架,其中陸航210架,海航180架。
⑵ 1937年虹橋機場事件後,日本海陸軍集結上海的兵力大體有哪些
虹橋機場事件發生後,日方佯許由外交途徑和平解決,實則為大舉增兵調艦爭取時間。8月10日,日本陸海軍緊急磋商,向上海派兵,並得到內閣的同意。截至8月11日止,日軍海陸軍集結上海的情況如下:軍艦,除原泊於淞滬的日艦外,新到的有二等巡洋艦「川內」、「由良」、「名取」、「鬼怒」4艘,均為5200噸,每艦定員480人;新式一等驅逐艦「時雨」、「白露」、「夕暮」、「有明」、「初霜」、「子日」、「若葉」、「初春」8艘,均為1368噸,每艦定員200人。以上各艦均於8月11日前後陸續抵滬,並搭載陸戰隊3000餘人,在滬濱登陸,加上原在上海的軍艦共有30艘。
特別陸戰隊兵力,前此駐滬陸戰隊合由漢口下駛者約3000人,新由各艦隊開到約3000餘人,各艦抽調可能數1600多人,在鄉軍人會3700餘人。
⑶ 攻佔上海的是哪支日軍
1932年1月,日製造事端,進犯上海。日軍與奮起抵抗的駐上海十九路軍激戰33天,中國軍民死傷達1.6萬餘人,財產損失達20億元以上。
中國軍隊抗擊侵華日軍進攻上海的戰役是淞滬會戰,這場戰役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第一場重要戰役,也是抗日戰爭中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戰役,前後共歷時3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6個旅30萬餘人,死傷7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75個師和9個旅60餘萬人,傷亡達15餘萬人;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淞滬會戰結束,江陰保衛戰開始。
日本軍隊的參戰部隊,總兵力在28萬人,其中陸軍部隊共出動了9個師團又2個支隊,一個混編陸戰隊,其中隸屬上海派遣軍的為第三、第九、第十一、第十三、第十六、第一○一師團等6個師團;隸屬於第十軍的有第六、第十八、第一一四師團等共3個師團;另有從華北的第五師團分遣出來的國崎支隊和原屬台灣守備隊的重藤支隊。海軍部隊參戰的有第三艦隊和第四艦隊,艦艇30餘艘,其中航母3艘。另外參加淞滬會戰作戰飛機架約390架,其中陸航210架,海航180架。根據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戰史室編:《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1卷,第2冊,第83頁,1937年8月13日至11月8日這一期間,日軍傷亡數字累計如下:
8月13日至9月29日,戰死:2528名,戰傷:9806名,; 至10月14日,累計戰死:3908名,戰傷:15843名, 至10月23日,累計戰死:3809名,戰傷:22151名, 至11月8日,累計戰死:9115名,戰傷:31257名,從8月13日至11月8日合計:40372名。
當時參戰的日軍就是這些了。
⑷ 日軍開始登陸前在上海地區的中國軍隊有哪些守備力量
日軍開始登陸前,在上海地區的中國軍隊有第19路軍第78師、吳淞要塞守備營、憲兵第6團等部。在民眾抗日熱潮的推動下,他們決心抵抗日軍的進攻,並作了一定的准備。1月28日21時30分,鹽澤幸一命令各艦派出30%的艦員統一組成陸戰隊上岸,准備配合海軍陸戰隊發動進攻。23時30分,日軍開始向我閘北地區發起突襲。在八字橋附近同中國軍隊交火。中國軍隊堅守三義里、虯江路等處的陣地,擊退了敵人的進攻。鹽澤幸一加派陸戰隊,並出動裝甲車助戰;「能登昌」號的艦載機起飛轟炸了北站、商務印書館等處。然而,日軍進步甚微,一度攻佔了北站,隨後又被守軍奪回。日軍的裝甲車有1輛被擊毀,3輛被俘。日軍亡20人、傷100餘人。在吳淞口,日艦同守軍的炮台也展開了激烈的炮戰,互有傷亡。
1月29日20時許,中日代表達成協議,定於21日起停火。但是,在停火期間,日軍仍不斷向我軍發射冷槍冷地,並急速調集援兵來滬。
⑸ 日本全面侵華,為什麼要先在上海打淞滬會戰,然後再打南京。是必然還是偶然。
首先在打淞滬會戰之前,日軍在上海駐有海軍陸戰隊的3000人,而且上海離南京實在是太近了,為了首都的安全,國民政府也不可能容忍日本人在上海有這么一支部隊的,而且當時蔣介石手裡有著剛組建的3個德械師,這可都是中央軍精銳中的精銳。
況且當時七七事變剛過,民眾一致要求政府抗日。看待一個歷史事件既有他的必然因素也有他的偶然因素,必然因素是日軍的大戰略,攻陷南京逼迫國民政府投降,來達到他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野心。
偶然因素是就在八一三淞滬抗戰前夕的8月9日,日本駐上海豐田紗廠海軍陸戰隊中尉大山勇夫和一等水兵齋藤駕車要求強行進入虹橋機場,被守衛機場的中國憲兵制止,隨後事件逐漸升級,這兩人被擊斃,日本人認為是中國方面的有意挑釁。這就是上海虹橋機場事件,也叫虹橋事變。
(5)日軍駐上海有多少組織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
第一,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
第三,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國抗戰的勝利創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跡,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中國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並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有力地維護了世界和平。
⑹ 日本侵華期間在上海從事的間諜活動都有哪些
一是中央的情報機構,主要包括日本陸軍參謀本部和海軍軍令部分別設立的情報部,以及政府所屬各部,諸如外務省、拓務省、興亞院、大東亞省設立的情報機構。1940年,近衛文第二次組閣時,為了協調各情報機關的工作,還特意增設了一個內閣情報局,但並沒有發揮作用。其中,陸軍參謀本部和海軍軍令部主要負責日本外派間諜的指揮、調遣與組織工作,它們派出的間諜多以使館武官的身份為掩護,刺探所在國的各種情報。陸海軍的情報組織是兩個系統,互不統屬。但有時也有聯合,例如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陸海軍就在緬甸共同設立了「緬甸機關」。
二是日本侵略軍於侵佔地設立的特務機關。這類特務機關的數量和規模隨著日本侵略中國的加深日益龐大,系統縝密、分布廣泛。日軍最早在中國設立的特務機關是關東軍於1916年在奉天設立的,1918年又在哈爾濱設立了特務機關。九一八事變後,關東軍又相繼設立了很多特務機關。到1945年,關東軍在東北共設立了15個特務機關和20個分機關。主要任務是監視和調查中國軍民的動向、扶植漢奸、監視偽滿的官吏等。1937年七七事變後,侵華日軍在華北、華東、華中和華南等地紛紛組建各類特務機關。這些特務機關根據不同地域的特點進行諜報和謀略活動,如設在寧波市的東機關的任務就包括了搜集共產黨的情報、國民黨軍的情報和搜集英美在浙、閩沿海地區活動的有關情報,而設在上海的兒玉機關的任務則主要是通過經濟手段掠奪戰略物資並進行諜報謀略活動。日軍的特務機關內除日本特務外,還搜羅、培植大批華籍特務。如設在上海日本海軍武官府下的南城機關就有華籍特務59名,日本特務6名。類似情況在各地的特務機關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不言而喻,這也是日軍貫徹「以華制華」侵略方針的一個具體而微的側面。有些日軍的特務機關為了便於活動,還設有外圍機構,以社團、雜志社、經濟實體等為掩護進行諜報活動。如設在上海的梅機關下面就有5個外圍機構:第1工作委員會、第2工作委員會、東南貿易公司、海通貿易公司和富華貿易公司。
三是由一些殖民公司或大資本公司設立的情報機構,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是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簡稱滿鐵)的調查課。
除此之外,日本中央警察機關———內務省的警保局及其下屬的地方警察機關、隸屬於日本陸軍省的憲兵隊都設有特別高等課(簡稱特高課),監管反間諜業務。日軍在中國佔領區的傀儡政權中也全部設有憲兵隊和警察機關,它們因此成為搜集情報鎮壓中國人民抗日和偵緝抗日地工人員的血腥機構。
日軍在侵華期間建立了細密而龐大的間諜情報網,助長了罪惡侵略活動的囂張氣焰
為了適應對外擴張的需要,日本的諜報機構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正式起步,並在甲午戰爭中初顯身手,在日俄戰爭中其力量得到驗證和加強。到了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的諜報機構可以說是大顯身手,在日本軍隊歷史先發制人或有預謀的軍事行動中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比如始建於1906年的滿鐵,表面上看是鐵路公司,而實際上是「開發和經營滿洲、推行日本大陸政策的殖民侵略機構」。滿鐵調查課於1907年在大連成立,其下屬機關分布在奉天、哈爾濱、天津、上海、南京,直至東京、紐約和巴黎。到九一八事變前後,滿鐵調查課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擁有2000多名骨乾的龐大調查機構。起初,它還只是針對中國東北的歷史、地理、資源、物產等進行調查、搜集資料,九一八事變發生後,為了配合關東軍作戰,滿鐵調查課開始搜集軍事情報及中國抗日武裝的動態等,並直接向關東軍守備隊、憲兵隊或警察署提供,並以此為契機,從一個供給情報的咨詢部門變成了配合關東軍決策的機關。據統計,滿鐵調查課在近40年的情報活動中,共提出調查報告6200份,為研究而積累的書刊、剪報資料50多萬件,可謂近代殖民史上情報機關和特務系統的集大成者。
在侵華期間,日本的諜報機構在竊取機密情報、監視中方重要人物、鎮壓和破壞中國的抗日力量、物色扶植傀儡漢奸並從事各種分裂活動等方面,可謂不遺餘力。九一八事變前夕,日本軍事間諜中村震太郎、井杉延太郎等人,化裝成中國農民,到興農嶺、索倫山一帶進行軍事地理調查,被駐防當地的中國屯墾軍關玉衡第三團逮捕、處死一事,被日軍利用,挑起事端,訴諸武力。不久,九一八事變爆發。被稱為「東方的勞倫斯」的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扶持清廢帝溥儀建立偽滿洲國;日本女間諜南造雲子色誘國民黨政府機要秘書、掌管最高統帥部機要文件的黃浚,使中華民國的軍事政治情報通過這位機要秘書之手,被源源不斷地送到日本軍部。最後,在蔣介石下了死命令之後,這一間諜案才在1937年9月16日被最後破獲,南造雲子也被逮捕;由影佐禎昭任機關長的上海梅機關成功策動汪精衛投敵賣國,而影佐禎昭也因此成為汪偽傀儡政權的最高顧問———「太上皇」。由此可見,無孔不入的日本諜報機構在侵華戰爭中充當了何等重要的角色。
日本於侵華期間在中國建立的細密而龐大的間諜情報網,不僅為其各種罪惡的侵略活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證,同時成為其侵略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⑺ 淞滬抗戰的戰爭經過
事變之初,駐上海日軍有海軍陸戰隊1800餘人及武裝日僑4000餘人、飛機40餘架、裝甲車數十輛,分布在虹口租界和楊樹浦,另有海軍艦只23艘,游弋在長江口外和黃浦江上,由海軍第1遣外艦隊司令鹽澤幸一指揮。
1932年1月27日夜,日軍步兵在浪人的掩護下前進,遭到中方警察例行詢問,當浪人辯解時,其後的步兵突然開槍。4名警察迅速進入掩體還擊,淞滬抗戰正式爆發。鹽澤幸一揚言三天佔領上海。
1932年1月28日午夜,陸戰隊分三路突襲閘北,攻佔天通庵車站和上海火車北站。上海軍民義憤填膺,擔負滬寧地區衛戍任務的第19路軍3個師共3萬餘人,第60、第61師分駐蘇州、南京一帶,第78師2個旅駐守上海,在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指揮下奮起抗戰。防守市區的第156旅,在前來接防的憲兵第16團主動配合下,打退由橫浜路、虯江路、寶山路進攻的日軍,29日奪回天通庵車站和上海北站。日軍敗退租界,通過英、美等國領事出面「調停」,達成停火協議,緩兵待援。上海民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推動下,紛紛組織救護隊和義勇軍,積極支援第19路軍抗戰。
29日,日本政府發表聲明威脅中國政府,誣指上海事件是中國排日運動引起的。南京政府於30日倉促遷往洛陽。至2月2日,日軍從國內增調航空母艦2艘、各型軍艦12艘、陸戰隊7000人援滬。蔣光鼐急調第60、第61師參戰。3日,日軍破壞停火協議再向閘北進攻,被守軍擊退。日本內閣遂增派第3艦隊和陸軍久留米混成旅援滬,由第3艦隊司令野村吉三郎接替鹽澤指揮。7日,野村改變攻擊點,以久留米旅進攻吳淞,陸戰隊進攻江灣,企圖從守軍右翼突破。第19路軍依託吳淞要塞及薀藻浜水網地帶與日軍激戰,第61師將進攻紀家橋、曹家橋及偷渡薀藻浜的日軍各個消滅,其餘日軍又龜縮租界,由英、美等國領事再次出面「調停」,以待援兵。 淞滬抗戰激勵全國,後方官兵紛紛請纓抗戰,蔣介石拒絕再向上海增兵。而日本內閣決定組建上海派遣軍,派前陸軍大臣白川義則任司令官統一指揮。1932年2月27日起,上海日軍又得到陸軍第11、第14師的增援,總兵力增至9萬人、軍艦80艘、飛機300架,戰鬥力驟增。當時中國守軍總兵力不足5萬,裝備又差,而且經一月苦戰,傷亡比較嚴重,左側瀏河地區江防薄弱。白川汲取前三任指揮官正面進攻失利的教訓,決定從翼側瀏河登陸,兩面夾擊淞滬守軍。3月1日,指揮第9師等部正面進攻淞、滬,以第3艦隊護送第11師駛入長江口,從瀏河口、楊林口、七丫口突然登陸,疾速包抄守軍後路。淞滬守軍腹背受敵,被迫退守嘉定、太倉一線。2日日軍攻佔上海,3日戰事結束。
是役,中國軍隊在人民支援下浴血奮戰,連續擊敗日軍進攻,使敵三易主將,數次增兵,死傷逾萬,受到沉重打擊。但政府當局妥協退讓,不繼派援兵,守軍寡不敵眾,防線終被日軍從翼側突破而被迫撤退。後在英、美、法、意等國調停下,中日雙方經談判,1932年5月5日南京國民政府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淞滬停戰協定》。不久,國民黨政府將英勇抗戰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調往福建「剿共」。——後來發生了反蔣抗日的福建事變。
1932年1月29日凌晨,日機從停泊在黃浦江上的「能登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轟炸閘北華界,寶山路584號商務印書館及東方圖書館(中國最大的私人圖書館,藏書超過三十萬冊)均被炸毀。閘北多處燃燒。但日本陸戰隊奪佔北站的企圖以失敗告終。
1932年1月31日,日本援軍抵達上海,有巡洋艦4艘、驅逐艦4艘、航空母艦2艘及海軍陸戰隊7000餘人。
1932年2月1日,日本軍艦從長江上炮轟首都南京。國民政府宣布遷往洛陽,表示決不屈服(年底才遷回南京)。
1932年2月初,1萬多日軍多次進攻吳淞,均被擊退。2月13日,日軍勁旅久留米混成旅團千餘人,在薀藻浜曹家橋偷渡成功後,在永安紗廠門前被中國重兵包圍,又有60名敢死隊員實施自殺攻擊,1600日軍全軍覆沒。日軍遭受重創,一舉佔領吳淞的企圖遂破產。之後戰事擴大,日軍四易主帥,指揮官由海軍少將改由海軍中將任,最後以陸軍大將,前陸軍大臣白川義則擔任;數度增兵後日方最後投入兵力超過三個師團七萬人;並兼以海空軍、戰車助戰。
中國方面,蔣介石於事變發生後復出主理軍事,以中央軍第八十七、八十八師及稅警團、教導團為第五軍,由張治中指揮,於1932年2月16日加入上海作戰;之後蔣再調正在江西圍剿共軍的第十八軍陳誠部入浙。
中國軍隊在國民支持下,在江灣一帶抵抗日軍進攻至1932年3月2日,由於日軍在太倉瀏河登陸,形成腹背受敵的局面,於是全面從前線後撤。1932年3月3日,日軍佔領真如、南翔後宣布停戰。
1932年5月5日,中日在英、美、法、意各國調停之下簽署《淞滬停戰協定》。日軍返回戰前防區(上海公共租界北區、東區及其越界築路地帶),中國軍隊暫留現駐地(滬寧鐵路上的安亭鎮至長江邊的滸浦一線),交戰區劃為非武裝地區。
⑻ 1937年日軍進攻上海和1949年解放軍解放上海,日軍,解放軍,國軍分別投入多少人,多少武器
1937年日軍投入十個整編陸軍師團外加兩個旅團的海軍陸戰隊參加淞滬會戰,另外還附加一個731生化部隊,總計三十萬,國民黨投入至少兩個集團軍七八十萬大軍。國軍還是很勇猛的,只是武器比日軍差,特別是編制上的重武器少,而且日軍一次性就投入了八百架飛機,而且當時國民黨只有一百架比較落後的飛機,在日軍飛機圍攻中很快全部覆滅。因為日軍畢竟是侵略戰爭,我方多是中央軍和嫡系軍,所以抵抗異常激烈,在戰爭進入白熱化以後,國軍分別退入城市的各個街頭,在巷戰中重創日軍。前後打了三個月,日軍陣亡三萬多,國軍陣亡將近二十萬。
1949年解放軍進攻上海,因為為了保護大上海整體不被破壞,開始只是圍而不攻,在四周起碼圍了六七十萬解放軍。不過正式發動進攻只動用了二十萬。,解放上海是解放所有的城市中付出的最大的代價,雖然當時的上海國民黨軍隊已經不多,但是全是王牌,動用的是清一色的國民黨核心部隊以及特種部隊,另外上海是國民黨特務機關的中心地帶,也都是清一色的王牌,就算是在上海敗退之前,中共地下黨也被國民黨軍統破獲殺了一大批,而且還遺留下了一批被敵方策動的間諜。當時駐守在上海的國民黨特種部隊主要任務是護衛高層人員及資料財物迅速轉移到台灣,特種部隊一個團可以輕松打敗解放軍一個軍,當時栗裕還專門挑選了比較厲害的三個整編團9000多人作為先鋒部隊進入上海邊郊一個墓地園里准備晚上埋伏,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國民黨嫡系特種部隊有一個團居然在很早之前把墳挖空了,全部是暗藏的防護堡壘。解放軍三個團一夜之間被國軍特種部隊全殲滅,一個也沒有活著回去。
⑼ 日軍侵華時共有幾大戰區,日軍在各戰區的
侵華日軍當時在中國(東北地區除外)的兵力分布情況如下:
華北地區約30萬人,隸屬於華北方面軍(司令部駐北平,歷任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杉山元大將、多田峻中將、岡村寧次大將、下村定大將和根本博中將);
華中地區約35萬人,隸屬於第六方面軍(司令部駐武漢,司令官:岡部直三郎大將);
華東地區約34萬人,包括駐南京的第6軍(司令官:十川次郎中將)和駐上海的第13軍(司令官:松井太久郎中將),各軍均附有陸軍航空兵部隊;
駐台灣地區兵力約17萬人,屬於第十方面軍(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將);
(另1「關東軍」序列:司令部駐長春,司令官植天謙吉大將,轄1、2、4、12師團,獨立混成第一旅團、獨立混成第十一旅團等)
(另2:駐越南北方約3萬人,屬於第38軍。)
駐華日軍最高指揮官為「支那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大將,總司令部設南京。以上駐華和駐台、越的日軍總兵力約計119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