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風物有哪些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在賣液壓油 2024-11-02 20:19:15
天津哪裡展賣和田玉 2024-11-02 20:18:43
北京的新冠疫情怎麼樣 2024-11-02 20:12:57

上海風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01-06 09:54:33

Ⅰ 上海的戲曲劇種是什麼 上海的戲曲劇種介紹

1、上海戲劇的代表劇種就是滬劇、黃梅戲、昆劇、淮劇 、滑稽戲。

2、滬劇流行於上海和江浙地區。淵源於上海浦東的民歌東鄉調,清末形成上海灘簧,其間受蘇州灘簧的影響。後採用文明戲的演出形式,發展成為小型舞台劇「申曲」。1927年以後,申曲開始演出文明戲和時事劇。1941年上海滬劇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稱滬劇。主要有長腔長板、三角板、賦子板等。曲調優美,富有江南鄉土氣息,擅長表現現代生活。優秀劇目有《羅漢錢》、《蘆盪火種》、《一個明星的遭遇》等。

3、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黃梅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也是安徽省的主要戲曲劇種。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香港特區等地以及台灣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余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朴細致,以真實活潑著稱。黃梅戲的優秀劇目有《天仙配》、《牛郎織女》、《槐蔭記》、《女駙馬》、《孟麗君》、《夫妻觀燈》、《打豬草》、《柳樹井》、《藍橋會》、《路遇》、《王小六打豆腐》、《小辭店》、《玉堂春》等。

4、崑曲(Kun Opera),又稱昆劇、崑腔、崑山腔.,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珍品。貫雲石做過翰林學士,深受漢族的思想與文學的影響,愛慕江南風物,憧憬恬靜閑適的生活,後辭官不做,隱居江南,改名「易服」,在錢塘賣葯為生,自號「蘆花道人」。他善作散曲。他所創的曲調,傳給浙江澉浦楊氏,後稱為「海鹽腔」,流傳至明代,為「崑腔」的先驅。自明代中葉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崑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崑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念語音為「中州韻」。有影響又經常演出的劇目如:王世貞的《鳴鳳記》,湯顯祖的《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沈璟的《義俠記》等。高濂的《玉簪記》,李漁的《風箏誤》,朱素臣的《十五貫》,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長生殿》,另外還有一些著名的摺子戲,如《游園驚夢》《陽關》《三醉》《秋江》《思凡》《斷橋》等。

5、淮劇,又名江淮戲,淮戲,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戲曲劇種。源於清代鹽城縣和阜寧縣,流行於江蘇省、上海市和安徽省部分地區。清代中葉,流行於淮安府(今鹽城市和淮安市)和揚州府兩地區,當地漢族民間流行著一種由農民號子和田歌「儴儴腔」、「栽秧調」發展而成的說唱形式「門嘆詞」,形式為一人單唱或二人對唱稱之為二可子,僅以竹板擊節。淮劇後與蘇北漢族民間酬神的「香火戲」結合演出,之後,又受徽戲和京劇的影響(稱為徽夾可),在唱腔、表演和劇目等方面逐漸豐富,形成了淮劇。

6、滑稽戲是一種新興的漢族戲曲劇種。在抗日戰爭中期,由上海的曲藝獨角戲接受了中外喜劇、鬧劇和江南各地方戲曲的影響而逐步形成。它流行於上海、江蘇、浙江的許多地區,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滑稽戲的音樂,沿用獨腳戲的「九腔十八調」。滑稽戲的表演,是以獨腳戲、相聲等曲藝的表演為基礎,又吸收了文明戲的表演。

Ⅱ 地方風物有哪些類別

地方風物傳說,是關於特定地方的景物、古跡、特產、動植物的由來、命名和特徵的解釋性傳說。這類傳說是對特定地方的實物或實事進行藝術性的解釋,而不是講述科學知識。故事收尾處歸結到開頭提出的事物上。其內容常表現出當地民眾的世界觀、價值觀。主要有以下幾種:1.山川名勝傳說

山水名勝傳說是解釋特定地方的自然物與人工物的由來、命名與特徵的傳說。這類傳說往往由視覺上富於美感的特點引發想像,編出趣味盎然的故事。看起來是在解說山水名勝的形成和特徵,實際上表現的是當地人們對家鄉景物的喜愛,和生活中的各種感受、觀念和願

Ⅲ 上海產什麼酒

1,崇明老白酒

崇明老白酒,上海市崇明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以糯米為原料,經淋飯後拌葯加水精心釀造而成,酒味甜潤,色呈乳白,故又有「甜白酒」、「米酒」、「水酒之稱」。



2,石庫門酒

石庫門上海老酒擺脫了傳統黃酒苦味、澀味的全新口味,使產品一上市就為消費者所接受和青睞。

3,神仙酒

神仙酒為濃香型白酒,酒體清澈透明、窖香濃郁、綿甜爽凈、回味悠長,獨具風格,被廣大消費者贊譽為「上海小茅台」。

(3)上海風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崇明老白酒品質特性:崇明老白酒釀造技術已有700多年歷史。在1989年出版的《上海風物》一書中,崇明老白酒被列為上海地方名酒,現已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崇明老白酒之所以獨特關鍵在於其講究「骨、肉、皮、血」的釀造技術。「骨」是酒葯,用麩皮作培養基,接種純根霉、純酵母分別培養,按比例配製,釀出的酒醇味綿長。

「肉」是大米,崇明老白酒必選新鮮優質大米,方可出佳釀。「皮」是空氣,優質的空氣是崇明老白酒質佳味好的皮。「血」是水,水質好壞直接決定酒的質量,崇明島水質一流,釀出的酒必為佳品。

Ⅳ 描述上海夜景的詩句

1. 關於描述雨中上海的詩句
關於描述雨中上海的詩句 1.有關描寫雨中江南的詩詞句
作者:韓愈 朝代:唐 文體:七絕描寫江南雨的詩句 初春小雨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利益,絕勝煙柳滿皇都 絕句 作者:僧志南 朝代:宋 文體:七絕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環山勝景 作者:王良谷 朝代:清 文體:七絕 類別:山水 三青高嶺峙工具,嶺下風物一望齊。千頃綠疇平似掌,蒙蒙春雨動春犁 白居易《憶江南》 江南好,風物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憶江南 (二) 江南憶, 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遊?描寫江南雨的詩句 杜牧《江南春絕句》 李賀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幾多樓台煙雨中。 李賀 江南弄 江中綠霧起涼波,天上疊潤?t紅嵯峨。

水風浦雲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 鱸魚千頭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綠。

吳?q越吟未終曲,江上團團貼寒玉。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蘇州城外寒山寺, 夜半鍾聲到客船。 君到蘇州見,人家盡枕河。

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 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

遙知未眠月,相似在漁歌。 江南弄 江中綠霧起涼波,天上疊潤?t 紅嵯峨。

_詩詞名句 水風浦雲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 鱸魚千頭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綠。

吳?q越吟未終曲,江上團團貼寒玉。 北國四百八十寺.幾多樓台煙雨中.描寫江南雨的詩句 梅雨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綠茵不減來時路,。
2.描寫雨天的優美詩句
推薦幾首個人非常喜歡的寫雨的詩詞吧,希望喜歡:

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宋.蘇軾《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雨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有美堂暴雨》

遊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雲撥不開。

天外黑風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十分瀲灧金樽凸,千杖敲鏗羯鼓催。

喚起謫仙泉灑面,倒傾蛟室瀉瓊瑰。

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此外是一些寫雨的名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如夢令》
3.描寫上海的古詩詞
草色遙看近卻無。

何日是歸年,絕勝煙柳滿皇都 4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春江水暖鴨先知。今春看又過,碧水東流至此回,誰持彩練當空舞本人比較喜歡的5首詩和3個名句,沙暖睡鴛鴦。

3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兩岸青山相對出。

江碧鳥逾白,正是河豚欲上時,山寺桃花始盛開 7赤橙黃綠青藍紫。

最是一年春好處? 5忽如一夜春風來,山青花欲燃。蔞蒿滿地蘆芽短。

泥融飛燕子,千樹萬樹梨花開 6人間四月芳菲盡,孤帆一片日邊來。 2李白《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1蘇軾《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風花草香。
4.描寫上海的古詩詞有哪些
1、上海懷古

(清) 歸懋儀

落日西風見滬城,瓶山終古峙崢嶸。

沙蟲猿鶴知何在,惟有寒潮作戰聲。

2、望天門山

(唐)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3、吳中即事

(唐) 陸龜蒙

風清地古帶前朝,遺事紛紛未寂寥。

三泖涼波魚蕝動,五茸春草雉媒嬌。

雲藏野寺分金剎,月在江樓倚玉簫。

不用懷舊忘此景,吳王看即奉弓招

4、過泖看九峰

(明) 董其昌

九點芙蓉墮淼茫,平川如掌攬秋光。

人從隱後稱湖長,水在封中表谷王。

5、八聲甘州——吳淞懷古

(北宋) 柳永

吁咄哉我欲問陽侯,不禁首頻搔。

自當年神禹,橫流長奠,明德迢遙。

6、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

(東晉) 陶淵明

閑居三十載,遂與塵事冥。

詩書敦宿好,林園無世情。

如何舍此去,遙遙至南荊!

叩枻新秋月,臨流別友生。

涼風起將夕,夜景湛虛明。

昭昭天宇闊,皛皛川上平。

懷役不遑寐,中宵尚孤征。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投冠旋舊墟,不為好爵縈。

養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7、再往三山

(明) 劉仁本

去歲才從上海還,今年又復戴南冠。

榕陰巷陌春風老,荔子樓台宿雨乾。

幾處舊游重載酒,十年往事一憑闌。

回頭卻羨天台道,有客吹簫跨玉鸞。

8、贈鄔其山

(近代 ) 魯迅

廿年居上海,每日見中華:

有病不求葯,無聊才讀書。

一闊臉就變,所砍頭漸多。

忽而又下野,南無阿彌陀。
5.關於「雨中」的詩句有哪些
1、《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五代: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譯文:樹林間的紅花已經凋謝,花開花落,才有幾時,實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無可奈何啊,花兒怎麼能經得起那凄風寒雨晝夜摧殘呢?飄落遍地的紅花,被雨水淋過,像是美人雙頰上的胭脂在和著淚水流淌。花兒和憐花人相互留戀,如醉如痴,什麼時候才能再重逢呢?人生從來就是令人怨恨的事情太多,就像那東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無盡頭。

2、《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 / 西門》唐代:許渾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譯文:登上高樓萬里鄉愁油然而生,眼中水草楊柳就像江南汀洲。溪雲突起紅日落在寺閣之外,山雨未到狂風已吹滿咸陽樓。黃昏雜草叢生的園中鳥照飛,深秋枯葉滿枝的樹上蟬啾啾。

來往的過客不要問從前的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東流。

3、《山居秋暝》唐代: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空氣涼爽,彷彿已經到了秋天。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盪下輕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4、《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宋代:陸游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譯文:天空黑暗,大風卷著江湖上的雨,四周的山上嘩嘩大雨像巨浪翻滾之聲。

溪柴燒的小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氈都很暖和,我和貓兒都不願出門。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裡,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想著替國家防衛邊疆。夜將盡了,我躺在床上聽到那風雨的聲音,迷迷糊糊地夢見,自己騎著披著鐵甲的戰馬跨過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場。

5、《臨安春雨初霽》宋代: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譯文:近年來做官的興味淡淡的像一層薄紗,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都作客沾染繁華?住在小樓聽盡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滴答,清早會聽到小巷深處在一聲聲叫賣杏花。鋪開小紙從容地斜寫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細細地煮水、沏茶、撇沫,試著品名茶。呵,不要嘆息那京都的塵土會弄臟潔白的衣衫,清明時節還來得及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

Ⅳ 上海江蘇現在流行的是哪種

滬劇,上海市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滬劇起源於浦江兩岸的田頭山歌和民間俚曲,在流傳中受到彈詞及其他民間說唱的影響,演變成說唱形式的灘簧。

清代道光年間,浦江一帶的灘簧發展為二人自奏自唱的「對子戲」和三人以上演員裝扮人物、另設專人伴奏的「同場戲」。1898年,已有藝人流入上海,並固定在茶樓坐唱,稱作本灘。

1914年,本灘易名為申曲。1927年以後,申曲開始演出文明戲和時事劇。1941年上海滬劇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稱滬劇。

滬劇是以表演現代生活為主的戲曲,其音樂委婉柔和,曲調優美動聽,易於塑造現代的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具有濃郁時代氣息和真情實感的藝術美。

2006年,滬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Ⅳ-54。

上海 劇種
1、上海著名的曲種是滬劇。

2、滬劇流行於上海和部分江、浙地區。淵源於上海浦東的民歌東鄉調,清末形成上海灘簧,也受蘇州灘簧的影響。後採用文明戲的演出形式,發展成為小型舞台劇「申曲」。1927年以後,申曲開始演出文明戲和時事劇;1941年上海滬劇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稱滬劇。主要唱腔有長腔長板、三角板、賦子板等。滬劇曲調優美,富有江南鄉土氣息,擅長表現現代生活。滬劇優秀劇目有:《羅漢錢》、《蘆盪火種》、《一個明星的遭遇》等。

2006年,滬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上海五大劇種
我國五大戲曲指的是哪五大,現在最火的戲曲是什麼?

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一般均表述依次為:京劇(有「國劇」之稱)、越劇(有「中國第二大劇種」、「第二國劇」之稱)、黃梅戲、評劇、豫劇。亦有表述為「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者。

1、京劇,曾稱平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徽劇是京劇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開始快速發展,直至民國得到空前的繁榮。

2、越劇(漢語拼音為yuèjù,英語為Yue Opera)中國第二大劇種,有第二國劇之稱,又被稱為是"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有觀點認為是"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在國外被稱為"中國歌劇"。亦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京劇、豫劇、越劇、評劇、黃梅戲)之一。發源於浙江嵊州,發祥於上海,繁榮於全國,流傳於世界,在發展中汲取了崑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經歷了由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為主的歷史性演變。

3、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採茶戲等,起源於湖北黃梅,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黃梅戲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並稱"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香港、台灣等地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余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

4、評劇,是流傳於中國北方的一個戲曲劇種,是廣大人民所喜聞樂見的劇種之一,位列中國五大戲曲劇種。曾有觀點認為是中國第二大劇種。清末在河北灤縣一帶的小曲"對口蓮花落"基礎上形成,先是在河北農村流行,後進入唐山,稱"唐山落子"。

20世紀20年代左右流行於東北地區,出現了一批女演員。20世紀30年代以後,評劇表演在京劇、河北梆子等劇種影響下日趨成熟,出現了李金順、劉翠霞、白玉霜、喜彩蓮、愛蓮君等流派。1950年以後,以《小女婿》、《劉巧兒》、《花為媒》、《楊三姐告狀》、《秦香蓮》等劇目在全國產生很大影響,出現新鳳霞、小白玉霜、魏榮元等著名演員。現在評劇仍在華北、東北一帶流行。

5、豫劇(英文為Yu Opera)起源於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在浙江各地也廣為流傳。當代豫劇跟隨河南衛視,河南豫劇院,台灣豫劇團等演出團體走過了世界諸多國家,如到澳大利亞、義大利、法國、加拿大、委內瑞拉、紐西蘭、德國、英國、美國等國家演出,被西方人稱贊是"東方詠嘆調"。

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

上海特色劇種有哪些
江蘇錫劇,浙江滬劇,上海和浙江相鄰也是滬劇。

上海的代表性劇種是什麼
滬劇!但也唱越劇和京劇崑曲等。如果但是問上海的代表劇種那就是滬劇了。

上海地方劇種有哪些?
上海劇種包括滬劇,上海說唱,浦東說書,獨角戲,滑稽戲等。

上海主要劇種
上海戲劇的代表劇種就是滬劇、黃梅戲、昆劇、淮劇 、滑稽戲。

滬劇流行於上海和江浙地區。淵源於上海浦東的民歌東鄉調,清末形成上海灘簧,其間受蘇州灘簧的影響。後採用文明戲的演出形式,發展成為小型舞台劇「申曲」。1927年以後,申曲開始演出文明戲和時事劇。1941年上海滬劇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稱滬劇。主要有長腔長板、三角板、賦子板等。曲調優美,富有江南鄉土氣息,擅長表現現代生活。優秀劇目有《羅漢錢》、《蘆盪火種》、《一個明星的遭遇》等。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起源於湖北黃梅,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黃梅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也是安徽省的主要戲曲劇種。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蘇、香港特區等地以及台灣亦有黃梅戲的專業或業余的演出團體,受到廣泛的歡迎。黃梅戲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表演質朴細致,以真實活潑著稱。黃梅戲的優秀劇目有《天仙配》、《牛郎織女》、《槐蔭記》、《女駙馬》、《孟麗君》、《夫妻觀燈》、《打豬草》、《柳樹井》、《藍橋會》、《路遇》、《王小六打豆腐》、《小辭店》、《玉堂春》等。

崑曲(Kun Opera),又稱昆劇、崑腔、崑山腔.,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珍品。貫雲石做過翰林學士,深受漢族的思想與文學的影響,愛慕江南風物,憧憬恬靜閑適的生活,後辭官不做,隱居江南,改名「易服」,在錢塘賣葯為生,自號「蘆花道人」。他善作散曲。他所創的曲調,傳給浙江澉浦楊氏,後稱為「海鹽腔」,流傳至明代,為「崑腔」的先驅。自明代中葉獨領中國劇壇近300年。崑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被譽為「百戲之祖」。崑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念語音為「中州韻」。有影響又經常演出的劇目如:王世貞的《鳴鳳記》,湯顯祖的《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南柯記》,沈璟的《義俠記》等。高濂的《玉簪記》,李漁的《風箏誤》,朱素臣的《十五貫》,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長生殿》,另外還有一些著名的摺子戲,如《游園驚夢》《陽關》《三醉》《秋江》《思凡》《斷橋》等。

淮劇,又名江淮戲,淮戲,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戲曲劇種。源於清代鹽城縣和阜寧縣,流行於江蘇省、上海市和安徽省部分地區。清代中葉,流行於淮安府(今鹽城市和淮安市)和揚州府兩地區,當地漢族民間流行著一種由農民號子和田歌「儴儴腔」、「栽秧調」發展而成的說唱形式「門嘆詞」,形式為一人單唱或二人對唱稱之為二可子,僅以竹板擊節。淮劇後與蘇北漢族民間酬神的「香火戲」結合演出,之後,又受徽戲和京劇的影響(稱為徽夾可),在唱腔、表演和劇目等方面逐漸豐富,形成了淮劇。

滑稽戲是一種新興的漢族戲曲劇種。在抗日戰爭中期,由上海的曲藝獨角戲接受了中外喜劇、鬧劇和江南各地方戲曲的影響而逐步形成。它流行於上海、江蘇、浙江的許多地區,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滑稽戲的音樂,沿用獨腳戲的「九腔十八調」。滑稽戲的表演,是以獨腳戲、相聲等曲藝的表演為基礎,又吸收了文明戲的表演。

上海特色劇種介紹
除了有滬劇外,還有上海說唱、故事劇、滑稽戲、獨腳戲、相聲、評彈、鑼鼓書、揚州評話等曲藝形式應有盡有。

滬劇流行於上海和江浙地區。淵源於上海浦東的民歌東鄉調,清末形成上海灘簧,其間受蘇州灘簧的影響。

上海滑稽戲是一種新興的漢族戲曲劇種。在抗日中期,由上海的曲藝獨角戲接受了中外喜劇、鬧劇和江南各地方戲曲的影響而逐步形成。它流行於上海、江蘇、浙江的許多地區,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

展開剩餘 ↓

Ⅵ 上海有哪些地方酒


其實上海還是有很多好酒的,比如這里有崇明老酒、石庫門酒、神仙酒等。接下來我們來具體說說崇明老白酒。

崇明老酒
崇明老白酒,上海市崇明區特產,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用糯米為原料,淋好後拌葯和水,精心釀制而成,酒香濃郁,顏色呈乳白,故又有「甜白酒」、「米酒」、「水酒」之稱。
擴充數據:
崇明老酒釀造工藝已有700多年的歷史。《上海風物》一書中,崇明老酒被列為上海名酒,現已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崇明老酒之所以獨特,關鍵在於其講究「骨、肉、皮、血」的釀造工藝。以麩皮為培養基,接種於根黴菌、純酵母分別培養,按比例配製,釀出的酒醇香可口。米為「肉」,崇明老酒必選新鮮優質米,方能釀造好酒。「皮」就是空氣,上等的空氣就是崇明老酒的好味。「血」是水,水的質量直接決定著酒的質量,崇明島水質一流,釀出的酒也是好酒。
這下,你了解了嗎?


Ⅶ 時語風物是那個部門的品牌

上海時語服裝有限公司。
時語風物品牌的辦公地在浙江杭州,在互聯網上開設了官方旗艦店時語旗艦店,由上海時語服裝有限公司創立的年輕女裝品牌。
時語風物品牌該品牌深受廣大用戶們的喜愛,雖然時語已經取得一些不錯的成績,但並沒有放慢前進的步伐,仍在為成為行業中的最頂尖品牌努力。

Ⅷ 【風物】端午與芒種

每年的端午節吃粽子,那是和歷史人物屈原有關。這是一個具有官方色彩的愛國政治解說。每年的官方新聞報道也都這么說。

但是在江浙一帶的杭嘉湖地區的端午,民間百姓,粽子一樣的吃,但人物只知道許仙白娘子。

江南的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鱔、小黃魚、咸鴨蛋、枇杷、雄黃酒(加了雄黃的紹興黃酒,現在則沒有這個講究,就是單純的黃酒。雄黃有驅蛇蟲的功效。)。

端午,正是江南臨近黃梅時節,天氣潮濕悶熱,萬物生長的旺盛時期,也是蛇蟲百腳出沒,蚊子蒼蠅肆虐的時候。

大人們吃雄黃酒,嬰幼兒要穿老虎圖案的黃色衣衫,都是為了僻邪驅惡。

這些習俗,基本保留。但喝雄黃酒,則早已經不見蹤跡。自我記事開始,亦從來不曾聽聞尚有端午喝雄黃酒的傳說。

即便我奶奶這樣的老傳統,我小時也只見她端午略略喝幾口黃酒,那也還是我爺爺上海退休回家之後的事情。

我小時,在農村,鄉下屋前屋後,各種蛇蟲蜈蚣,蜒蚰癩蛤蟆,還很多。那時環境尚未惡化,尤其這樣悶熱的天氣,一陣暴雨之時,門前的場地上,村莊里的小道上,會從附近的草叢了爬出成群成群,密密麻麻,幾百隻癩蛤蟆,在場地上道路上的雨水裡胡亂蹦躂。

場景蔚為壯觀。

我們小時候,見癩蛤蟆也不怕。

更有一種職業,收集癩蛤蟆身上的白色汁液,應該是一味中葯。

這些人大都是夏季的晚上,拎一隻蛇皮袋,拿一塊瓦片,頭上一隻照燈,屋前屋後、角角落落的找癩蛤蟆。

抓住一隻,用瓦片在癩蛤蟆身上一刮,刮出白色的汁液,然後放走癩蛤蟆。

那些年,由於大量使用六六粉,敵敵畏、氧化樂果、草甘膦……等農葯,田地間的各種動物,漸漸地,都幾乎消失殆盡。

我想,端午節,自然也不需要喝加了雄黃的黃酒來躲避白娘子這樣的美女蛇了吧。因為連蛇都已經很少見了。

杭嘉湖的端午節,春蠶的繭子正好已經採摘售賣完畢。

所謂「春花半年糧」,這個春花,在杭嘉湖特指春蠶。所以,養蠶,這里也叫「蠶花」。

老百姓手裡有了余錢,端午節自然也顯得更加吉慶喜氣。

除了包一些粽子,自然要喝點紹興老酒,嘗嘗海鮮河鮮,時令瓜果。給嬰幼兒扯上幾尺布,做一套老虎圖案的明黃色布衫。

這些都是從清明節開始,辛苦勞碌了兩個月之餘的開心事。

杭嘉湖地區,自古稱「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百姓相對富庶,這里根本原因,倒還不是因為地處平原,是產糧區。國內其它平原、產糧區也很多。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有蠶桑絲麻茶葉等,這種經濟作物。

耕種糧食更多隻能保溫飽,搞經濟才能富裕。這個,到現在也沒有改變多少。

現在江浙一帶農村富庶,更多原因,還是農民收入來源多樣化,早已經不單單依靠田地。

《今生今世》里有一篇《陌上桑》,開篇第一句:

——「桑樹叫人想起衣食艱難,我小時對它沒有像對竹的愛意。」

我第一次讀到這一句,便輕易觸動心底的那一根弦,居然有如此一致無二的感觸。

我小時有太多關於幫父母養蠶做農活的經歷。那真是一件細膩煩瑣,毫無生氣的事情。我從來沒有產生過對它的半分歡喜。

留下的記憶里,便是夜半三更,被父母拖起來,進入既悶熱又煤氣味很重的暖房。或者是在屋子裡,一小塊地方里,機械地重復著一些動作:提網,撤掉下面的蠶沙,再放回,再撒桑葉……

那個時候,整個堂屋裡都被一個個的「蠶台」占據,本不寬敞的房子,更是無立足之地。屋子裡不但潮濕,氣味又重,門窗都關著,陰濕得很。每次放學回家,一進門,便聞得密密的蠶啃桑葉的沙沙聲,一如這個雨季密密的雨聲。

這個過程,雖然辛苦萬分,但好在歷時不算特別長久,一個多月時間,即可摘繭子售賣,關鍵收入頗豐。起早摸黑的再辛苦,也值了。

端午過後,總有老師在班級里說,還有幾個學雜費沒有交齊的同學,回家對父母說一下,把欠下的學雜費這幾天交上來。

老師也知道賣了春繭,大家手裡有錢了。

過了端午,便是芒種節氣。

江南農村,一年最忙碌的時期,即是從清明節一直到農歷七月半,吃餛飩,算是基本告一個段落。而中間芒種節氣,僅僅是辛苦過半,還需要忙著耕種。

人民公社時期,江浙一帶水稻,採用薄膜保溫育苗,可以種三季。中間也有套種大小麥油菜籽。

承包責任制之後,水稻大都只種兩季,早稻與晚稻。近些年,更是只種一季晚稻用以自給自足。大部分田地荒廢;或者乾脆承包給種糧大戶;以及種只種花木,水果等經濟作物的農民承包戶。

去年開始,聽聞政府有要求,原先的承包田地,都需要重新耕種糧食。

前些日子,我回鄉下,屋子後面的原先種滿了苗木的大片水田,重新變得光亮,看來要重新種植水稻了。

空曠的水田裡,有幾只白鷺在覓食。小雨過後,晚晴的天氣,天空的雲層夕陽,光線很豐富,映照在水田裡,漠漠水田飛白鷺,我記憶中的江南農村景象大概又要重現了。

2022/06/03 端午

Ⅸ 古代的吳郡華亭今天是什麼地方

華亭為松江的古稱。就是現在的上海松江。松江區位於上海市西南,黃浦江上 游。距上海市中心39公里、虹橋國際機場25公里、浦東國際機場68公里。松江古稱華亭,別稱雲間,唐天寶十年(公元751年)置華亭縣,後改稱松江縣,今年是松江建縣1260周年。上海開埠前,松江是上海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史上曾有"蘇(蘇州府)松(松江府)財賦半天下"之美譽。
唐天寶十年(公元751年),設置華亭縣,上海地區開始有了屬於自己的獨立的縣治,也可以說上海的母體從這時期開始出現於華夏版圖上。清嘉慶《松江府志·風俗》卷中這樣描寫華亭縣的民俗風物:「地東、南負海,北通江,有魚、鹽、稻、蟹之饒。多富商大賈,俗以浮侈相高,不能力本業。然衣冠之盛亦為江浙諸縣之最,雖佃家中人,衣食才足,喜教子弟以讀書,秀民才士往往起家為達官,由是競勸於學,弦歌之聲相聞。居官不必以擊斷鷙猛為治,亦可以禮儀馴服也。」可以看出,唐宋時期的華亭縣,東南瀕海,北臨長江,特產豐饒,百姓生計無憂;境內多富商大賈,多高官顯宦;讀書成為風氣,學習上有競爭,官員以禮服人,人們講求禮儀道德。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華亭縣升為華亭府,次年改為松江府。
截止清嘉慶十年(1805年)演變為1府(松江)、7縣(華亭、上海、青浦、婁、奉賢、金山、南匯)、1廳(川沙),松江府城內,南半為華亭縣,北半為婁縣。
民國元年(1912年)民國政府廢除了松江府,同年華亭與婁縣合並為華亭縣,民國3年(1914年)因與甘肅省華亭縣同名,改名松江縣。
新中國成立後,1958年,松江劃歸上海市。1998年2月,松江撤縣設區,也就是說,古時所稱的華亭即今天上海市松江區。而在上海近代開埠之前,松江一直是上海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由於歷史悠久,文脈淵遠,松江被稱為「上海之根」。
吳郡,郡名。東漢永建四年(129年),分原會稽郡的浙江(錢塘江)以西部分設吳郡,治所在原會稽郡的治所吳縣(今蘇州姑蘇區),而會稽郡僅保留浙江以東部分,徙治山陰(今紹興越城區)。吳郡所轄屬縣:吳縣(今蘇州市姑蘇區),婁縣(今崑山東北),由拳(今嘉興南) ,海鹽(東漢在今平湖東南),餘杭,錢塘(今杭州),富春(今富陽),烏程(今湖州),陽羨(今宜興),無錫,毗陵(今常州),曲阿(今丹陽),丹徒(今鎮江)。

Ⅹ 上海周浦鎮有梧桐樹嗎

上海周浦鎮有梧桐樹。提及能夠代表上海特色的風物,很多人都會立即聯想到梧桐樹。上海街頭的梧桐樹林,如日本東京街頭的櫻花,隨處可見,已經是上海一道風景線。上海街頭梧桐大部分都歷經歲月,壯碩的樹干剝落層層枯皮,留出光滑的樹干,在三四米之高分叉,撐起一片大傘,從春到秋,枝葉繁茂,樹葉由鵝黃、嫩綠、碧色一片,再到枯黃、深褐色,直到隨風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