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的上只角是哪裡
擴展閱讀
廣州塔地鐵一般多久停運 2025-01-15 17:20:21
上海閔行區哪裡買車便宜 2025-01-15 16:45:58
武漢到北京怎麼走便宜 2025-01-15 16:44:04

上海的上只角是哪裡

發布時間: 2023-02-05 16:26:37

1. 上海人說的上只角和下只角是什麼意思

曾經的上海是十里洋場,講究身份地位等級的人很多哦,租界多在西南,有錢人也多住在西南面,而大型工廠多在東北部,貧苦人多住在東北面,因此,大約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人們把買辦、洋人、社會名流聚集的地方稱為上只角,主要指以現在淮海路為中心朝西南面發展的豪華地區,而把閘北、南市區為中心朝東北面發展的貧民居住區稱為下只角了。
舊上海的文人,住不起上只角,又看不起下只角,他們認為:上只角是是有錢人住的地方,下只角是窮人住的地方,那麼既不算有錢,也不算窮人的上海人所住的地方,應該叫做中只角。上只角雖然及不上,可比下只角要體面得多,上只角、下只角加上中只角才是真正的上海地區格局。

2. 上只角下只角什麼意思

「上只角」就是指城市西區的高級住宅區,「下只角」自然指的是那些低級住宅區。

「上只角」和「下只角」,應該是上海人獨創的詞彙。上海有這樣的地名用語習慣,把河岸內凹的地方叫做「灣」,而外凸的地方,就叫做「嘴」。今天的江灣、陸家嘴,就是以此得名的。如果「嘴」的地域較小,形狀更尖,那裡就會被叫做「角」。

地傾西南

在老上海語言里,「上只角」、「下只角」代表了區域分化。兩只「角」的房租可以相差三四倍甚至十倍以上。上海「地傾西南」的狀況,是由歷史原因形成的。解放前,上海原來的公共租界西區是在南京西路一帶,法新租界是在淮海路一帶,而東北的楊浦、閘北、普陀、寶山都是工廠區。

上海城市以蘇州河為界的「上只角」和「下只角」之分的陰影,自然成了社會學的遺傳因子,至今還在有些人的頭腦里生根發芽。

3. 上只角的新的劃分

曾經好長一個時期,上只角與下只角聽不到了,但是,突然有一天,我們驚詫地發現,「上只角」、「下只角」其實是一直存在的。
上海大學的知名教授朱學勤說:「從平民而不是官員或文人雅士的觀點看,很容易發現這個城市有一個秘密:上海的市政建設投資僅就單位面積的投資總量而言,市區西南那一片,也就是今天所謂徐家匯那一片,遠遠超過西北、東北片等地區。而從生產的角度講,這個城市大部分的工廠是在東北片的楊浦、閘北等區;從文化生產的角度講,大部分的高等院校集中在東北片,但新時期的市政建設投資遠遠不及西南片的徐匯區一帶。過去的『上只角』和『下只角』今天繼續延續,我稱之為:『地傾西南』。」
想想也是,虹口區好不容易搞出了一條四川北路購物街,雖然已經是上海第三條著名的購物街,但是,還是人稱「平民購物街」,乍浦路美食街雖然先聲奪人,顯赫一時,最終還是不得不讓位於黃河路美食街。這種劃分還是按照文化生活與社會習俗的認同罷了。看來虹口區不是上只角也不是下只角。
靜安區還包括了以前的新城區,以前上海最大的游泳池就叫「新城游泳池」,在今天成都路以西的北側南京西路上。看到有人說「從小在靜安區長大,是上只角人」。其不知靜安區里也有「下只角的」,象萬春街,昌化路,曹家渡,大自鳴鍾後面等,也就是勞動人民居住相對集中的地方,如今都已經完成了改建,形成了高檔小區。上海在日新月異的同時,上只角與下只角也重回上海人的視野,如今上海人口中的「上只角」和「下只角」也大多為調侃之意了。
1995年以後,上海中心城區核心區(黃浦、靜安、徐匯、長寧)改造速度明顯加快,中心城區邊緣區(虹口、楊浦、閘北、普陀、)住宅小區建設發展飛快,大批居民由中心區內核心區域的原居住地遷往近郊區以及遠郊的大規模新建住宅小區。2000年,浦東新區的快速崛起加上房地產價格的總體水平和土地的級差價格決定了商貿、居住、工業等功能用地的聚散程度」。上海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郊區化」,隨著內環線、南北高架等道路設施的建設以及中心城區功能的大置換和城市邊緣新城區住宅的大規模建設,中心城區過密的人口迅速向邊緣城區擴散。
上海社科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沈安安認為,影響上海人口分布的因素很多,政府的政策和規劃,進行工業布局的調整是影響上海人口再分布的一個重要原因。為實現將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的戰略目標,上海開始了產業結構和工業布局的大調整,中心城區的工業產值比重從1990年53%下降到1997年的28%左右(楊浦區2012年工業產值比重為60%),而郊區則從47%上升到72%。企業的大批外遷帶動了部分企業職工居住地的改變。同時外來人口的湧入,也上海部分區域環境以及消費能力上發生了改變。
上只角與下只角講到這個地方,想必大家也想知道新時期的上只角與下只角是如何劃分的。上海一共是16個區1個縣:黃浦區,徐匯區,長寧區,靜安區,普陀區,閘北區,虹口區,楊浦區,寶山區,閔行區,嘉定區,浦東新區,松江區,金山區,青浦區,奉賢區和崇明縣。新下只角的分布區域基本集中在廣袤的上海郊區范圍內。
新上只角的分布區域為:黃浦區、靜安區、徐匯區、長寧區
新下只角的分布區域為:普陀區、閘北區、嘉定區、奉賢區、青浦區、金山區
正在快速發展區域為:閔行區、寶山區、浦東新區、楊浦區

4. 上海方言里的上只角,下只角是什麼意思

上只角指的是盧灣區靜安區徐匯區這些過去租界的地方,房子比較好,下只角是蘇州河以北的幾個區,都是貧困落後的棚戶區,但是現在這個概念已經提的人不多了,因為各個區都發展得不錯。

5. 上海浦西包括哪些區啊

指黃浦區、徐匯區、靜安區、長寧區、楊浦區、虹口區、普陀區、閘北區等老市區,與現在的浦東新區隔江相對。

浦西(Puxi),上海的一個地理概念,它是上海的最核心部分,一般是指傳統意義上的上海中心城區(共8個區,不包括浦東城區)。按照廣義來說黃浦江以西即為浦西,而實際上通常為黃浦江以西的市區,不包含嘉定、寶山等郊區,近年來「浦西」擴展到外環線以內黃浦江以西地域。

(5)上海的上只角是哪裡擴展閱讀

浦西歷史

1、城牆時代

上海市最早的市區是在原南市區(現被並入黃浦區)部分,上海市民俗稱「老城廂」。這個范圍為今天中華路人民路的區域裡面,即上海縣城。城牆於1912年,由滬軍都督府及上海鄉紳進行籌款拆除,並填護城河,築成中華路以及民國路(1949年以後改稱人民路)。

2、殖民時代

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以後,上海作為五口通商之一正式開埠。1843年,英國駐滬總領事巴富爾與時任上海道台宮慕久在上海縣城簽訂《上海租界章程》,在蘇州河以南、洋涇浜以北、李家莊以東建立租界,法國也在洋涇浜以南劃定法租界。

日後,隨著1890年代的租界擴張以及工部局和公董局的「越界築路」,浦西的范圍逐漸擴大到公共租界以及法租界,包括越界築路地段。

由於作為租界時期的城市中心,租界當局在浦西投入較多資金用於市政工程的建設。包括1908年建成至今仍在使用的外白渡橋。浦西逐漸成為上海以及全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國民政府時期,浦西聚集了四行兩局一庫、最大的證券交易所、數家外資銀行駐華總部。

3、新中國成立後

1949年以後由於戰爭的影響,導致租界人口激增。1943年,隨著租界的結束,浦西的范圍不僅僅局限於租界。到1949年時,浦西成為全國人口最為密集的地區,居住著將近520多萬的人口。

由於西方殖民文化的長期影響,以及抗日戰爭起的關鍵因素。浦西逐漸分化為兩極,在上海話中稱為「上只角」和「下只角」。上只角基本上是租界地區,即今黃浦、靜安、盧灣以及虹口、徐匯部分地區。下只角多為閘北、普陀的棚戶區。

1956年以後,大陸實行計劃經濟,上海成為最大的製造業基地,但隨著戶籍制度的實行,上海的人口趨於穩定增長。尤其在計劃生育實行以前,上海人口增加幅度較大。但是在1980年代末之前,上海公共工程因為計劃經濟的部分原因導致城市公共設施老化,較多的仍是沿用數十年前租界當局的公共設施。

1990年代以後,浦西開始大規模的舊區改造,城市面貌發生極大變化,如今的浦西已經成為亞洲地區最繁華最時尚的地區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浦西

6. 上只角的介紹

上海自1843年開埠以來至1949年止,在較短時間內一躍成為遠東第一大都市。基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租界史的緣由,導致上海的地域概念特別強烈。總體來說舊上海時期的上海法租界和上海公共租界的西區大部分與中區屬於上只角,而華界以及其他城鄉結合部屬於下只角。而新上只角的分布大體延續了舊上海時期的框架,並擴展為:黃浦區、靜安區、徐匯區、長寧區這些當今上海最核心的城區范疇。而隨著上海舊城改造的持續深入以及南北平衡戰略的切實貫徹,上海上只角的范圍將會逐步擴展至整個上海中心城區。

7. 上只角的地傾西南

在老上海語言里,「上只角」、「下只角」代表了區域分化。「上只角」就是指城市西區的高級住宅區,「下只角」自然指的是那些低級住宅區,兩只「角」的房租可以相差三四倍甚至十倍以上。上海「地傾西南」的狀況,是由歷史原因形成的。解放前,上海原來的公共租界是在南京路一帶。法租界是在淮海路一帶,而東北的楊浦、閘北、普陀、寶山都是工廠區。上海城市以蘇州河為界的「上只角」和「下只角」之分的陰影,自然成了社會學的遺傳因子,至今還在有些人的頭腦里生根發芽。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望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季寶紅向正在召開的上海「兩會"提交了一份題為《上海的「地傾西南"不能再持續下去了》的提案,此提案在代表中引起普遍反響。據悉,望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房地產開發的公司。季寶紅本人是市人大代表,閘北區工商聯副會長。他在這份編號為052號的提案中反映:近五年,上海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贏得了世人的矚目和贊譽。但是,上海城建發展不平衡,又是一個不得不承認的現實。全市市政建設投資就單位面積的投資總量而言,市區西南那一片,也就是徐匯、長寧、盧灣、閔行、松江等區,遠遠超過東北的楊浦、閘北、寶山等區。過去,黃浦江把上海分成「兩個世界",今天恐怕是蘇州河把上海分成「兩個世界"。
為什麼復旦大學俞吾金教授寫的那篇「地傾西南"文章在上海以外的媒體和網上有那麼大的影響?因為,大家都知道這是上海的一個「秘密"。提案認為:上海的「地傾西南"不僅僅是現有政策造成的,其中有殖民地文化留下來的歷史痕跡。上海原來的租界是在南京路、淮海路一帶,而東北的楊浦、閘北、寶山都是工廠區。今天我們應該不迴避事實地發問,殖民地時代形成的「上只角"和「下只角"到什麼時候可以彌合?據悉,上海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的高層建築已超過4000棟,標志性建築大多集中西南片和浦東陸家嘴地區。關於上海城市建設地區間不平衡、中心城區和郊區發展不平衡問題在上海「兩會"期間有多位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在發言中提到,因而是一個普遍關注的話題。季寶紅認為,上海的局部地區是不可能率先進入世界級城市的,城市的發展必須強調均衡性。
當今的上海正面臨著新一輪城市建設的高潮,為體現「三個代表"思想,新一屆政府完全可以在城市發展中進行一系列調理,多一點「雪中送炭"少一點「錦上添花"。季寶紅建議,一,控制高層建築和建築容積率不能一刀切,上海控制高層建築總量是應該的,但是,楊浦、閘北、寶山等區,不僅缺少城市標志性高層建築,而且較為現代化的高層建築也非常少,因此,控制高層建築不能一刀切。同樣,建築容積率也不能一刀切。新一屆政府面臨的舊城改造任務依然很重。但蘇州河以南和以北動遷成本不一樣,如果建築容積率一刀切,蘇州河以北就不會有人做,而蘇州河以北舊城改造歷史任務完不成,擁擠在空間狹小的老式石庫門中的市民難以真正告別「七十二家房客"心態。在這種物質條件下市領導提出「做一個可愛的上海人"就難以實施,更難彌合「上只角"和「下只角"的歷史之痛。季寶紅還建議,世博會是否可以遷址崇明?崇明是上海的「北大荒",且越江工程即將上馬,如果沒有崇明的現代化,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上海現代化。如世博會遷址崇明,對浦東、寶山、閘北、楊浦經濟的帶動將幾倍、幾十倍於原有方案,也將使上海北片地價明顯上升。從平衡發展來看,這不僅讓占上海1/6的土地成為熱土,還將使80萬崇明人,8萬余長興、橫沙人共享現代化成果,真正改變上海「地傾西南"的歷史尷尬。
老上海人眼中是極其看重地段的,曾經有上只角,下只角之分。上只角指買辦、洋人、社會名流聚居的地方,相對都比較安靜,靠近鬧市區鬧中取靜,例如愚園路、湖南路余慶路等;而下只角人員太多,治安復雜,多是窮苦勞作布衣聚集的地方,一般命名都是x家弄之類的。而且上只角和下只角往往靠得很近。一街之隔,彷彿兩個天地。當年的上海灘,上只角住的都是比較有錢有地位的人,所以建築比較精美,街道也會整潔漂亮,治安更不用擔心有問題,所謂的倉廩實而知禮儀嘛。而下只角特別是貧民聚集的地方,街道狹窄,建築破舊,環境較差,而且由於居住人群衛生習慣不好,甚至還會小偷小摸,打架斗毆等,所以相對來講臟亂差一些;治安也得不到保障。其重要的原因在於:政府的公共資源配置不同,社會財富佔有不一樣,居民的素質也不同。所以導致許多人推崇上只角,貶低下只角。

8. 大家誰知道什麼叫"上只角"

估計全國再也找不出第二座城市像上海那樣把「上只角」「下只角」分得那麼清了。「上只角」「下只角」已經被上海人喊了一百多年。表面看只是地段概念,根本上卻是崇富心理。舊時「上只角」指上海的租界。後來「上只角」泛指上海市區內富裕階級聚居的地段,反之則被叫作「下只角」。「上只角」觀念源自殖民時代的租界歲月,上海人的「上只角」觀念很重,直到今天,那些個住在陝西南路、茂名路街區的人,哪怕是天天倒痰盂的娘姨們與修皮鞋的小皮匠,在說到「下只角」時臉上總有頤指氣使的優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