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華為上海研究所什麼時候復工
擴展閱讀
杭州戴陳弄學區屬於哪裡 2025-04-16 16:24:20
不了深圳市什麼 2025-04-16 16:23:53

華為上海研究所什麼時候復工

發布時間: 2023-06-30 01:58:54

『壹』 華為余承東:若上海不能復工復產 5月後汽車產業將全面停產

易車訊 針對昨日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所說的:「如果上海和周邊的供應鏈企業還無法找到動態復工復產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國所有的整車廠都要停工停產了。」華為常務董事、消費者業務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在其個人朋友圈發文稱:「的確如此,如果上海不能復工復產,5月之後所有科技/工業產業涉及上海供應鏈的,都會全面停產,尤其汽車產業。」

根據易車App「新能源銷量榜」數據,3月5日開啟交付的問界M5 3月銷量為3045輛,排名第30名。如需更多數據,請到易車App查看。

『貳』 華為上海青浦研發中心開建了,浦東金橋現有研發中心將來干嗎

華為上海青浦研發中心正式啟動建設的新聞這兩天刷屏了,很多人問我,華為在上海浦東金橋不是已有一大片研發基地了嗎?建了青浦研發中心,那金橋研發中心干嗎?現在金橋研發中心的業務會全部搬去青浦嗎?我來一一回答下。

華為金橋研發中心,即華為上海研究所所在地,本世紀初開始規劃、建設,由著名的曾設計上海金茂大廈的SOM設計公司設計。這幢巨型獨棟高 科技 辦公樓,總體呈Z字形,分為A、B、C、D、E、F、G、H、J共九個區,東西縱向長約770米,很氣派。

2010年,上海世博會那年,華為上海研究所正式入駐金橋研發中心。然而,華為的業務發展太快,沒幾年金橋研發中心人滿為患,辦公位及停車位都已滿負荷,華為上海研究所不得不在周邊其他園區租辦公場地。

2016年開始,華為著手在上海新建研發基地,更大規模、更高標准、更高定位。任老闆親自帶隊,反復考察,最後看中了澱山湖畔的西岑片區。2017年,華為與上海市政府正式簽訂協議,開始前期准備工作。

那麼,華為青浦研發中心建好以後,金橋研發中心還需要嗎?需要的話,幹啥?

其實,昨天上海市政府與華為公司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暨華為青浦研發中心項目開工儀式的新聞稿中,已經有答案了。

框架協議中提到的業務合作領域有,集成電路、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物聯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示範應用等領域,看出來沒有?華為公司有一塊很重要業務,也是華為上海研究所佔大部分的無線通信業務沒有提及,無線通信業務可是華為的重中之重,華為的2G/3G/4G/5G,及未來的6G,核心研發團隊都在上海。就是說,華為金橋研發中心後續主要做無線通信的研發了,後續5G/6G的研發要擴大隊伍。6G幾年前已開始預研,並取得階段性成果。

是否明白了?華為金橋研發中心現有各業務,除了無線業務,其他業務幾年後全部搬去青浦研發中心。

另外,從這個框架協議,我們可以看出,華為在上海,在集成電路、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物聯網、車聯網、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示範應用等方面,未來幾年將快速發展,需要大規模招聘相關的高端研發人才。

因為,這幾個領域,華為上研所現在的研發投入是幾千人,未來幾年要擴展到幾萬人,對相關的專業人才是一個機遇。

『叄』 華為哪個研究所實力最強

任正非於1987年在深圳創立了華為,開啟了華為的偉大歷史征程,從最開始的組裝電話機,到自主研發電話交換機,從模擬交換機到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華為已成長為全球領先的ICT信息與通信技術解決方案與網路設備供應商!

華為在電信運營商、企業、終端和雲計算等領域構築了端到端的解決方案,為運營商客戶、企業客戶和個人消費者提供有競爭力的ICT解決方案、產品和服務,並致力於實現未來信息社會、構建更美好的全聯接世界。

華為更是在全球5G通信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擁有著諸多5G核心技術專利,成為了5G標準的制定者與踐行者。華為今天取得的全球技術領先與驕人的業績,與華為背後的國內8大研究所、16個全球研發中心,28個全球聯合創新中心是密不可分的!這些機構,就如同"華為大腦"一般,用智慧和才幹推動著華為技術的不斷革新與更替,鼓舞著華為不斷地勇往直前。

前序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華為在國內的這八大研究所(華為在八大城市的研發中心,被稱為華為的八大研究所),去探尋華為的智慧之源!

華為經歷了從創建以來的8年的快速發展,在1995年,華為跨出了擴張的第一步,在首都北京成立了第一個研發中心 -- 華為北京研究所,這是華為在國內的第一個研究所。從此,華為的擴張步伐一發而不可收拾,1996年,華為在全國經濟中心上海又成立了上海研究所。1999年,華為在六朝古都南京成立了南京研究所;緊接著,2000 年,華為在西部教育重點區域西安和成都分別成立華為西安研究所和成都研究所。2005年,華為在杭州的錢塘江畔成立了杭州研究所;2006年華為公司又在江城武漢設立了華為武漢研究所。2012年華為在蘇州獨墅湖畔成立了蘇州研究所。

至此,華為公司在全國的幾大教育資源重點城市都創建了研發中心,華為在國內八大核心研究所的格局正式構建完成!一個覆蓋全國的華為創新帝國正式形成!而華為在八大核心研究所的強力支撐下,走到了世界科技創新的前沿,成為了連超級大國美國都為之震顫的科技巨頭!

下面我們來詳細看一下華為這八個國內研究所的概況。

1、華為北研所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北清路156號

華為北京研究所,成立於1995年,業務范圍包括IP研發、手機核心研發、高端研發。

西山腳下、稻香湖畔的北京研究所四季風景宜人,秀美壯闊的自然景觀與園區內豐富的娛樂、健身設施,為北研所幾千名研發員工營造出充滿活力的辦公生活環境。

北京優質教育資源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

2、華為上研所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新金橋路2222號

華為上海研究所,成立於1996年,包括無線網路設備、終端旗艦智能機、海思移動晶元產品以及新能源等業務。

上研所位於上海金橋,由美國SOM公司設計的延續性園林布置穿梭於整個園區,把生產區建築和餐廳及其它園區的主要設施連接成一體,形成了渾然天成的「自然生態湖」。

上海優質教育資源有: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同濟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

3、華為南研所

地址:南京市雨花台區軟體大道101號

華為南京研究所,成立於1999年,目前擁有1萬左右個員工的南研所,業務涉及電信軟體研發、企業網路研發、IP能力研發等。

南研所園區位於南京雨花台軟體大道,緊鄰地鐵口卻又難得鬧中取靜。身處「一步一窗,一窗一景人」,工作倦了抬頭遠眺,便看得見天鵝閑庭信步遊走於園區中。

南京優質教育資源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

4、華為西研所

地址:西安市雁塔區錦業路127號

華為西安研究所,成立於2000年,經過20年的持續發展,業務涵蓋雲計算、大數據、無線網路、固定網路、手機手錶手環等領域。

西研所園區,以不低於三星級景區的自然環境、舒適而人性化的人文配置和智能化的辦公設備,於古城西安之中散發出別樣的時尚魅力。

西安優質教育資源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

5、華為成研所

地址:成都市郫都區西源大道1899號

華為成都研究所,成立於2000年,成立20年間,無線、海思、中研相繼搬遷落戶成研,存儲研發、無線第二研發、傳送研發等業務助就成都研究所騰飛式發展。

位於成都高新西區的成研所新基地佔地面積達515畝,園區內景可謂盡取天府之國之精華,清新雅逸;辦公區被布置成為一個個主題樂園,別具一格。

成都優質教育資源有: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

6、華為杭研所

地址:杭州市濱江區江虹路410號

杭州研究所,成立於2005年,以「打造計算研發中心,領航ICT,建立更美好的全聯接世界」為願景。

面向風頭正盛的雲計算產業興起,杭州研究所勢必引發新一輪業務蓬勃大發展。未來杭研員工規模將不斷壯大,共同以科技改變世界,打造全新的「人間天堂」。

杭州優質教育資源有:浙江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

7、華為武研所

地址:武漢市江夏區九峰三路207號

武漢研究所,成立於2006年,業務范圍包括光能力研發與終端研發等。其中,傳送網波分產品連續10年全球份額第一;家庭終端領域收入增長迅猛;平板領域市場份額全球第三。

滿載榮譽的華為武漢研究所新基地,於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未來科技城正式落成。園區內,林蔭綠道環繞其間,線性蜿蜒的水系碧波盪漾,夾道迎接的各色花木里,有千株紅梅,更有漫漫櫻花!

武漢優質教育資源有: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

8、華為蘇研所

地址:蘇州市蘇州工業園區江韻路9號

蘇州研究所,成立於2012年,業務范圍為企業網路WLAN、控制器、企業雲通信、eSDK等。致力於打造華為最貼近客戶、最注重體驗、最開放創新、最強行業能力的研發基地,同時也是華為最年輕的研究所。

蘇研所的桑田島基地已經全面建成,總建築面積76萬平米,可以容納12000人。氣派壯觀的歐式建築風格,環境優美的園區景觀,到處洋溢著青春無限的氣息!

9、華為將迎來第9個研究所

在2019年吉林大學與華為舉行的深化合作座談會上,華為董事、質量與流程IT管理部總裁陶景文在致辭中代表華為感謝吉林大學多年來對華為的關心、支持與幫助。他表示,在業務合作方面,華為目前已經正式發布基於自主研發晶元的鯤鵬計算產業聯盟,希望能夠與吉林大學一起培養鯤鵬計算產業需要的相關人才;同時按照雙方的戰略合作協議,華為將把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繼續完善,支持吉林大學5G智慧校園建設。

陶景文表示,華為將在長春設立研究所,在科研合作方面,未來華為將依託長春研究所繼續加大與吉林大學在智能汽車、人工智慧等多學科、多領域的合作。

目前,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的布局正逐步展開。

2019年5月底,華為正式成立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並再次強調「不造車,聚焦ICT技術,成為面向汽車的增量ICT部件供應商」。

2019年7月,華為導航電子地圖製作甲級資質申請在自然資源部網站公示。公示通過後,華為將成為我國第20家可以合法製作自動駕駛地圖(高精地圖)的企業,可以開展與自動駕駛相關的業務研發。

華為在2019年初發布了一款全新的5G多模終端晶元巴龍5000,該晶元是全球首個支V2X(車與外界的信息交換)的車載多模晶元,支持自動駕駛。

而長春在汽車產業方面有一定的基礎,位於長春的中國一汽正是國內最早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研發的企業之一。

此外,東北有著優秀的教育資源,除了吉林大學,還有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等知名學府,必將承擔起為華為長春研究所輸送優秀人才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