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為什麼上海外環的路況不好
擴展閱讀
天津到濟南火車多少時間 2025-02-05 22:42:06
長沙到廣州油錢需要多少 2025-02-05 22:33:46

為什麼上海外環的路況不好

發布時間: 2023-07-20 20:52:36

⑴ 上海內環外環是怎麼劃分的

內環線為環繞上海市中心城區的城市快速幹道。浦西段由高架道路和地面道路疊合組成,浦東段為地面道路,浦西與浦東由南浦大橋和楊浦大橋連通。全線(包括2座大橋的主橋和主引橋)總長45686米。

外環線位於上海城鄉結合部,環內城區面積680平方公里。它連接10條快速幹道、10座大型全互通交和徐浦大橋、外環隧道2座越江工程。外環線全線設8車道,機動車設計時速80公里。外環線道路還將在全線道路兩側完成400米寬綠化帶。 全線總長99公里。


(1)為什麼上海外環的路況不好擴展閱讀:

  • 中環線中環線全長約70公里。
    浦西部分:上中路[中環南段(浦西部分)]、虹梅南路-虹梅路-虹許路-北虹路-真北路[中環西段]、汶水路-邯鄲路-翔殷路[中環北段]、軍工路[中環東段(浦西部分)],全長約38.2公里。
    浦東部分:金橋路-金張路-申江路[中環東段]、華夏東路-華夏中路-華夏西路[中環南段],全長約34公里。

    主線為雙向8車道;設計時速80公里;工程主要結構形式有3種:地道、地面道路、高架。

  • A30公路全長189公里(俗稱郊環線)。A30公路實施分段建設,其中A30同三段、北段、東南段分別建成於2002年和2004年,加上A30南段,通車里程達163公里。

⑵ 上海內環外環怎麼分的

路名本身就已經劃分了。
內環、外環是2條環形道路,大環套小環的關系。

上海有4條環形道路,從小到大,從內到外,依次是:
內環、中環、外環、郊環。

內環(備註:相當於北京的3環)
全稱:內環高架路
屬於城市高架道路。
途經南浦大橋、楊浦大橋2次跨越黃浦江,形成封閉的圓環,周長47.7千米。
內環以內的城區,普遍認為就是市中心了。

中環(備註:相當於北京的4環)
全稱:中環路
屬於城市快速道路。
途經上中路隧道、軍工路隧道2次穿越黃浦江,形成封閉的圓環,周長約70千米。

外環(備註:相當於北京的5環)
全稱:外環路
高速公路編號:S20
屬於免費通行的高速公路
途經徐浦大橋、外環隧道2次穿越黃浦江,形成封閉的圓環,周長99千米。
普遍認為,外環是劃分市區、郊區的邊界線。

郊環(備註:相當於北京的6環)
全稱:上海繞城高速公路
編號:G1501
屬於收費通行高速公路
途經嘉定、寶山、南匯、奉賢、松江、青浦等郊線。全長189千米。

⑶ 上海外環路為什麼這么堵

因為中環和內環都是貨運車禁行的,所以外環路是貨運車選擇比較多的線路。而上海的郊環線是要收費的,所以大多數貨運車選擇了外環S20來走,尤其是S20還連接了類似滬甬、滬昆等高速路。

⑷ 為何有上海路窄的誤區

很多對上海不太熟悉的人,會對上海有一些誤區:上海路窄。進一步來說就是:上海的路很窄、很密,而且彎彎曲曲的。然而從上海城市大格局上來看,上海的窄路的比例很小,而上海的「寬路」反而是中國城市中最多的。

上海寬路和窄路的比例

上海「寬路」和「窄路」的比例有多大,憑借直觀也是是看不出來了,因為上海城市很大,每個人都只到過上海很少的地區。因此,需要從更大的角度看上海的道路倒酒是什麼樣子的。

從上海的路網地圖上最容易看出,上海路寬和路窄的比例。

實際上,上海路窄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傳統的老市中心,也就大約是上海浦西內環內的區域(圖中綠色的區域),而上海路寬的比例,遍布上海的主城區(圖中紅色區域)。

按照上海城市各個部分的面積來算:

上海浦西內環傳統市中心的面積是84平方公里,這部分以窄路為主上海主城區(不算郊區城市)連綿城市化的面積是1500平方公里,這部分以寬路為主上海窄路的分布區,最多有兩個傳統市中心的大小,也就是150平方公里

從數據上來看,上海城市中路窄的面積大約只佔城市的10%,也就是一成。而上海的路寬的地方,其實遍布了城市的主要地區,大約佔90%,也就是九成的地方。

上海上世紀80年代的城區,只有圖中那麼大,現在上海的城區已經擴大了十倍。也就是說,只有圖中的上海老城區部分,是窄路密路的結構,日後建設的九成面積的城區,都是寬路網的結構。

上海上世紀80年代的衛星圖也表現了當時上海城區的實際大小。

路寬的上海

路窄,肯定不是城市發展的優勢。上海在發展過程中,深知老市中心的「窄密路網」極大限制了城市的發展和交通,因此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一直秉承寬路、網格化路網的建設思路,這個思路是自上而下,從市級道路到區級道路都是一樣的。

閔行區中環的位置,以中環為幹路,兩側的道路比較寬,片區也比較大。

上海南方商城附近,周圍的小區比較大,路網也比較整體,整體上來看屬於「大片區」、「寬路網」的結構,從高空看起來非常規整。

閔行區南部的住宅區,別墅區和高層住宅交相輝映,整體上來看屬於密度較小的居住區,城市主幹道的寬度至少是四快兩慢的路網。

浦東新區一直是上海建設的重點,從新區一開始設計,就用了寬路網的結構。除了著名的世紀大道,其他的道路也不窄,圖中的地區能看見浦東的高樓三件套,屬於城市的核心區域,路網已經比較寬闊了。

張江地區作為高科技園區,一開始就秉承了低密度、寬路網的思路,此處的道路,不僅寬度較寬,而且道路中心常常有綠化帶,走在張江的路旁,不但不感覺壓抑,反而感覺空曠。

張江公園的一個十字路口附近,可以看出道路交界處,十字交叉的道路都比較寬,再加上周圍的樓不高,看起來更加空曠一些。值得注意的是,此處的沒有主幹路、次幹路、支路的明確區分,大部分道路都是這種形式的。

上海北部的寶山區,外環內的地區密度稍微大一些,建設時間也比較早,其道路也是比較寬的。實際上,這種思路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就已經在上海鋪開了。

下面是普陀區的真如地區,此處的路網也是一個套路,並且道路的中心也有綠化隔離帶,看起來視覺效果更寬一些,從高空看去一覽無余。

上海路窄的誤區

上海路窄的誤區,往往來自於上海城市以外的人,或者某些就生活在上海「路窄區」的人。上海有路窄的地區,而且這些地區還非常有名,也因此加深了人們的印象。

上海的舊里是典型的路窄區,舊里當中的道路,基本上只能由自行車通行。典型的上海舊里,就是下圖中的樣子。

上海一些著名街道,也是比較窄的,這種往往屬於歷史風貌區。例如上海的衡山路基本上只能單向機動車通行,路兩邊的樹木的樹枝,甚至可以在路上空相交。

上海路寬的地方很多,為何人們還有「上海路窄」的印象呢?

上海路窄的地方,往往很有名氣,而且屬於著名的旅遊街區;上海路寬的地方,往往不是走人,而是走車的,留下的印象會比較小;上海路窄的地方,往往在市中心,相比較而言,人們的印象會比較深;上海路寬的地方,往往千篇一律,網格化的寬路網,加上大片區的小區,走來走去都像一個地方,跟人的印象不深;

因此,人們印象中的事情,很可能和實際差別很大。在上海的發展過程中,放棄窄密路網,形成寬路網、網格化,這還是面向現實的格局,也對上海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