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抗戰時上海守了多久
擴展閱讀
杭州包裝膜多少錢 2025-02-05 19:43:54
杭州市河庄路屬於哪個區 2025-02-05 19:27:56
杭州工作多久可以轉正 2025-02-05 19:12:08

抗戰時上海守了多久

發布時間: 2023-07-21 18:10:31

❶ 上海是什麼時候被日軍攻陷的!

上海是民國二十六年被日軍攻陷的。

民國二十六年11月,上海被日軍攻陷,至此上海淪陷。次年12月,江蘇省川沙、南匯、奉賢、崇明、寶山、嘉定等縣和上海縣浦西地區劃歸汪偽上海市政府管轄。

民國三十二年7月30日和8月1日,汪偽國民政府宣布「收回」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民國三十四年11月24日,國民政府外交部宣布接收上海公共租界、上海法租界,歷時百年的上海租界結束。民國三十七年12月上海市劃分為30個區。

(1)抗戰時上海守了多久擴展閱讀:

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次日,一支日軍在江蘇太倉白茆口登陸,出發前他們都不知要去哪,看到面前的滾滾長江時,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一位叫做東史郎的士兵,興奮的大喊:「這就是傳說中的揚子江么!」這是他們首次在華東露面,但是很快就被世人所知,因為它就是肆虐南京的日軍頭號惡魔部隊,京都第16師團。

此時,淞滬會戰剛剛結束 ,日軍傷亡慘重,疲憊至極。比如,日軍最精銳的第9師團,在上海死傷超過1萬人,第101師團更是死傷超過1.5萬人。

除了兵疲將乏之外,日軍的後勤補給也沒跟上,眼看著就到12月了,日軍還穿著夏裝,彈葯糧食也不充足。人們常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但日軍仍然選在這時候進攻南京,隨後,震驚的南京大屠殺就發生了。

❷ 1932年的淞滬抗戰持續了多久

一二八淞滬抗戰(1932年1月28日~3月3日)。

「一二八」淞滬抗戰打了三十三天,日軍增兵達五個師團,八萬多人,十九路軍和義勇隊,加上後來加入的第五軍抗敵者,最多時不過四萬人;日軍裝備飛機、軍艦、大炮、坦克等應有盡有,防衛能力占優,十九路軍武器只有長槍、機關槍和手榴彈,官兵鬥志和野戰經驗占優。

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斗最慘烈的一場戰缺塵腔役。但最終結果這場戰爭沒有贏家,而對於中國人來說,「一二八」抗戰的意義重大,影響非常深遠。

(2)抗戰時上海守了多久擴展閱讀:

淞滬會戰,中國雖然戰敗了,但為中國民族工業內遷爭取了時間。同時它讓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國政府的立場: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將其領土一塊一塊地征服伏衫侵吞,兄談也證明了中國絕不會向日本投降。

在淞滬會戰驚心動魄的三個月當中,全中國上下凝聚出了一個共識,就是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國「縱使戰到一兵一槍,亦絕不終止抗戰。」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為悲壯的決定,整個民族決心以全面的犧牲來面對歷史危機的挑戰

❸ 上海在抗日戰爭中的淪陷日期以及被收復的日期,不是指後來的解放戰爭...

問題一: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1月上海淪陷。

問題二: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後,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設黃浦、老閘、邑廟、蓬萊、嵩山、盧灣、常熟、徐匯、長寧、普陀、閘北、靜安、新成、江寧、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籃橋、楊浦、榆林等20個區和新市、江灣、吳淞、大場、新涇、龍華、洋涇、真如、高橋等10個郊區。

同時,上海的郊縣劃入蘇南、蘇北行署,後由江蘇省管轄。

(3)抗戰時上海守了多久擴展閱讀:

解放軍戰士沖過蘇州河,向上海市區攻擊:

1949年5月12日,解放軍發動以消滅湯恩伯主力、解放大上海為目的的「上海戰役」。自4月下旬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以來,已殲滅了湯恩伯的大部分有生力量,其剩下的25個師約20萬人退守淞滬地區,企圖憑借永久工事,繼續抵抗。

為了解放上海,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分別從浦東、浦西迫近吳淞口,阻敵退路。解放軍在作了充分准備之後,發動上海戰役。至22日,解放軍已掃清上海外圍之地,逼近市區,並完成對湯部的合圍。

解放軍於23日晚發起總攻,部隊迅速躍進,很快佔領了市區和高橋、吳淞口。親臨督戰的蔣介石見大勢已去,遂命湯恩伯逐次掩護,從海上撤出。上船逃走的僅殘兵敗將5萬餘人。其餘15萬人全部被殲。 5月27日,蘇州河以北最後一股蔣軍被消滅。上海戰役宣告勝利結束。

❹ 抗日戰爭時期上海是怎麼淪陷的

抗日戰爭時期上海是因為淞滬會戰而淪陷的,淞滬會戰開始於1937年8月13日,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

11月8日晚,蔣介石下令進行全面撤退,所有部隊撤出上海戰斗,分兩路退向南京、蘇州——嘉興以西地區。到了11日,上海市長俞鴻鈞發表告市民書,沉痛宣告遠東第一大都市——上海淪陷。

(4)抗戰時上海守了多久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時期的上海,是一座非常特殊的城市。它既是國民政府的經濟、文化中心和政治次中心,也是列強利益交匯之所在,更因此成為日本侵華的重要目標。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上海抗日斗爭的過程中,充分利用上海的特殊環境和有利因素,使這座城市的優勢條件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

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是中央機關長期堅守和戰斗的地方,也是黨領導文化工作的中心。抗日戰爭時期,上海黨組織以文化工作為重點和突破口,推動了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使上海成為全國抗戰文化的策源地。

孤島時期,中國共產黨利用上海的特殊環境和列強之間的復雜矛盾,依託租界堅持開展抗日救亡斗爭,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進一步壯大了黨領導的抗日力量。同時,中國共產黨還利用洋商招牌進行抗日宣傳、團結國際人士推進救亡運動、藉助復雜環境開展情報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績。

❺ 上海保衛戰發生在什麼時候

抗日戰爭中,上海曾發生過兩次著名戰役:1932年1月的「1·28」抗戰和1937年8月的「8·13」淞滬會戰。

「1·28」抗戰,中國軍隊與日軍在陣地戰中相持月余,使日軍死傷萬餘人,三易司令官。「8·13」淞滬抗戰,鏖戰3個月,日軍投入兵力28萬,出動軍艦30餘艘、飛機500餘架、坦克300餘輛;中國方面則動員了全國總兵力的三分之一、超過75萬人參戰。盡管中國軍隊的裝備與侵華日軍相比差距很大,但廣大將士同仇敵愾,拚死護國,斃傷日軍4萬多人……

記者在上海、重慶分別采訪了曾參加上海保衛戰的抗戰老兵朱伯康、楊養正,聽他們講述當年那驚心動魄的戰斗故事。

「中國軍隊英勇抵抗,粉碎了侵略者的美夢」

1932年「1·28」事變前,日軍叫囂:「上海一旦發生戰事,4小時即可了事」。然而戰爭開始後,中國軍隊慷慨赴難、英勇抵抗,很快就粉碎了侵略者的美夢。

在上海復旦大學,99歲的朱伯康向記者講述他當年的經歷:「我那時任國民黨十九路軍司令部參謀,有一次總部派華振中專送一份機密文件到蘇州後方總部,命我一塊去。當我們乘快艇駛到澱山湖時,遭遇土匪,我和華振中被抓了起來。後來,他們得知我們是十九路軍的,就說,『我們對於打日本鬼子的十九路軍敬佩得很,我們不會傷害你們,現在還給你們文書、雜物,手槍也還給你們,你們走吧!』」

「1·28」開戰後,國人將目光齊聚上海,為將戰斗的全局狀況及時通報全國,擁有大學學歷的朱伯康成了十九路軍的「新聞發言人」。

朱伯康說:「由於戰事緊張,一般的記者就由我來接待,如《新聞報》《申報》《時事新報》《民國日報》的記者。我負責回答的是一般戰況,較難的問題由高參華振中回答。只有少數記者能見到蔣光鼐或蔡廷鍇將軍。

「有一次,時任京滬衛戍總司令的陳銘樞在上海寓所接見了一位法國記者,記者問:『請問這次戰爭的意義是什麼?中國方面有必勝的把握嗎?』陳銘樞回答:『日本侵略我們,我們就得反抗!意義明了:反侵略戰!至於勝敗,我們始終就沒有想到這個問題』。前方戰士的英勇奮戰,並沒有消除當時最高當局的『軟骨病』。」

在英、美、法、意等國調停下,中國政府派代表與日方談判,並於5月5日簽訂了妥協退讓的《淞滬停戰協定》,使十九路軍和第五軍的將士戰而無功。一生執教復旦大學的朱伯康對這段屈辱史至今還耿耿於懷:「當年『1·28』抗戰中,由於各種原因,上海各報及其他中外報刊所載消息和評論不一致。蔣光鼐和蔡廷鍇兩將軍想到為歷史留下真實史料,命令高參華振中與我一起寫一部十九路軍『1·28』淞滬抗日血戰史。」

「最終,這本凝聚抗日將士鮮血的《十九路軍抗日血戰史》於1932年冬天完成,成為日後研究十九路軍和『1·28』淞滬抗戰的重要歷史文獻。」

「中國軍隊前仆後繼,以血肉之軀英勇阻擊日軍」

1937年「8·13」淞滬會戰,裝備簡陋的中國軍隊前仆後繼,以血肉之軀英勇阻擊日軍的瘋狂進攻,其中八百壯士固守四行更是中華民族頑強鬥志的不屈象徵。

「淞滬會戰開始時,只有23歲的我在88師524團1營1連任少尉排長。」現居住在重慶市南岸區的抗日老兵楊養正回憶說。「1937年10月26日,根據上峰的命令,我們524團1營轉移到四行倉庫阻擊日軍,掩護其他部隊撤退。日軍火力很猛,我們的一連長和三連長都犧牲了。」

「當時,有些記者在英國的租界裡面,親眼目睹了我們和日軍的這次戰斗。他們問我們團長,你們有多少人在那裡堅守?謝晉元團長為了麻痹敵人,當即大聲回答:『八百!』實際上,我們並沒有800人。我們總共加起來也就400多人。」

「八百壯士以彈丸之地、血肉之軀,激戰四晝夜,抗擊日軍數萬人,以傷亡40餘人的代價,斃敵200餘人。謝晉元的一句:『我是一名軍人,身可死但槍不可離,沒有命令雖死不退!』盡顯中國軍人風采。」楊養正說:「有一次,我在3樓觀察敵情,發現敵人正在馬路對面挖工事,這時謝團長來了,我立即向他報告了這個情況。謝晉元拿起望遠鏡,看了看,罵了句:『讓你們狗日的挖!』,他從輕機槍手面前一把奪過機槍,對著挖工事的鬼子們就是一梭子,七八個鬼子當即被打倒在地,其他鬼子嚎叫著抱著腦袋躲藏了起來。」

「10月30日,日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我們一次次打退了敵人進攻,雙方相持不下,但是,我們孤軍作戰,彈葯所剩無幾,很難繼續堅守。這時我師接到南京大本營的命令:四行倉庫的堅守行動已達預定目標,命令壯士們立即撤離,進入英國租界。由於進入租界需要突破敵人的封鎖,穿過馬路。所以謝晉元團長決定讓我們排作為後衛掩護部隊撤入英租界。當部隊大多撤進英租界時,一顆炮彈突然打到了離我不遠的地方,爆炸後濺起的彈片打到了我的左眼上,我當時就不省人事了。」「當我醒來時就知道自己的左眼已經瞎了。」老人指著自己深陷的眼窩對記者說,「在租界里英軍把我們的槍械全部繳了,從此我們開始了長達4年的『孤島』生活。」

❻ 抗日戰爭時期在上海一共打了多久

如果按十四年抗戰來算,
一•二八事變,從1932年1月28日打到了1932年3月24日,共計56天
淞滬會戰,從1937年8月13日開始,到1937年11月12日結束,共計91天
累嘩亂肢計陪坦的交戰時間未147天,交戰的雙方是國民革命軍和亂世侵華日軍

❼ 抗日戰爭時中國大城市淪陷時間

自1937年——1945年中,抗日戰爭時中國大城市淪陷時間如下:

1、1937年7月29日,北平失陷。30日,天津失陷。

2、1937年11月8日 太原陷落。

3、1937年11月20日,上海淪陷。

4、1937年12月13日,首都南京陷落。

5、1938年5月19日,日軍佔領徐州。

6、1938年6月6日佔領河南省會開封。

7、1938年10月21日,在大亞灣登陸的日軍佔領廣州。

8、1938年10月25日,湖北重鎮武漢三鎮相繼陷落。

9、1938年11月24日南寧陷落。

10、1938年10月下旬廣州、武漢失守以後,全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日本鑒於戰線過長、兵力不足,被迫調整侵華政策,逐漸將其主要兵力用於打擊在敵後戰場的八路軍和新四軍,而對國民黨政府則採取以政治誘降為主的方針,敵後戰場逐漸成為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

(7)抗戰時上海守了多久擴展閱讀:

武漢保衛戰:

武漢是平漢,粵漢兩鐵路的銜接點,又是東西南北水陸交通的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南京失守後,這里成了全國政治,軍事和經濟,文化的中心。日本侵略者妄圖攻佔武漢,控制中原,進而支配整個中國。

1938年6月後,中日雙方在武漢外圍展開大戰。日軍以華中派譴軍司令畑俊六為總指揮,分兵5路進犯,另派波田支隊及海軍陸戰隊協同海軍第3艦隊沿長江西上。

我軍為保衛武漢,由第9戰區司令陳誠指揮,依託幕阜山,九宮山,廬山等山脈構築陸地防守;在江北,由第5戰區司令李宗仁指揮,依託大別山,富金山等山脈構築陸地防守;並在馬當,湖口,武穴和田家鎮等江防要塞設防.

1938年6月11日,日軍溯長江西上,進攻安慶,拉開了武漢會戰的序幕。7月26日,日軍攻陷九江,我軍第29軍團退守廬山兩側,全殲日軍第145聯隊。10月上旬,薛岳兵團又殲敵4個聯隊,挫敗日軍突破南潯路的企圖。

在長江以南,長江沿線和長江以北地帶,皖西及豫東南等各戰場,我軍官兵英勇抵抗,在馬當,瑞昌,萬家嶺,馬頭鎮,田家鎮,固始等戰斗中,將士浴血奮戰。但由於我方單純防禦,逐次使用兵力,防線一再被攻破。我軍於10月25日撤出武漢。

武漢會戰歷時4個半月,戰線大到皖,豫,贛,鄂4省數千里地,雙方投入兵力之多,戰線之長,時間之久,規模之大,是抗戰中任何戰役所不能比擬的。會戰後,日軍由於戰線延長,兵力與資源不足,不得不放棄"速戰速決"的企圖,抗日戰爭逐漸進入相持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