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上海法租界為什麼出名
上海法租界出名是因為管理混亂、幫派林立,包括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等。
上海法租界是法國在舊中國四個租界中面積最大、發展最好的一個租界。法租界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達到發展的頂峰,此後隨著日軍全面侵華,法租界短暫地成為日佔上海中的孤島,並在1943年由當時的傀儡維希法國政權移交給傀儡汪精衛政權,正式退出了歷史舞台。
法租界在舊上海保持了高度的獨立性,整個上海法租界是舊上海最高級的住宅區,建築風格整齊劃一。英桐之所以在我國被稱為法國梧桐,也因為其是由法國人首次引入我國並種植於上海法租內。上海作為東方巴黎」美譽也是得名於法租界,因其建築風格獨立於公共租界及華界。
上海:簡稱滬或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上海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截至2019年,全市下轄16個區,總面積6340.5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1237.85平方千米。
❷ 上海法租界范圍是什麼
上海法租界范圍主要范圍是上海市的盧灣區(盧灣區已經並入黃浦)和徐匯區兩區內,東部狹長地帶則伸入現在的黃浦區。
上海法租界是近代中國四個法租界中開辟最早、面積最大、也最繁榮的一個,另外三個分別是天津法租界、漢口法租界和廣州法租界(沙面)。
於1849年開辟,1900年經歷小幅擴張,1914年開始大幅擴張成立法新租界,1920年代發展成上海最好、最高級的住宅區。
1943年7月30日,汪精衛政權收回最為重要的上海法租界,改稱第八區,法租界歷史旋即宣告結束,歷時近百年。
法租界的繁華
法租界在上海人口中指代的就是「全上海最好的地段」。當年,法國的殖民者企圖在上海的土地上造出巴黎的縮影,他們所締造的十里洋場、奉行的奢靡之風,成為一個多世紀以來上海人最崇拜的洋派生活標桿。
當年,上海灘最高級的地區就是法租界西區的幾條林蔭馬路,以及數百棟風格浪漫的花園洋房;而現在,衡山路、復興公園、茂名南路,這些保留著法式風格的地方,依然是上海人休閑娛樂的首選之地。復興中路的花園洋房,許多都已破舊不堪,但都擁有上千萬元的天價。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上海舊法租界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上海:愛恨交加的殖民情結
❸ 民國上海有多少列強的租界
只有兩塊租界地。一個是大名鼎鼎的法租界;另一個是英租界,後來與美租界合並,稱公共租界(又叫英美租界)。
❹ 上海曾經有多少個租界都是什麼租界有什麼特徵范圍是如何劃分的那些租界在現在的上海是哪裡追分
上海曾經有多少個租界,分別為:
1英租界,1845年11月29日,英方與上海道簽訂了《上海土地章程》,設立了中國近代第一個租界—英租界。上海英租界從1845年11月設立開始,至1943年8月結束,歷時近百年。在近代中國史上,上海的外國租界開辟最早,存在時間最長,對中國近現代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英租界劃定黃浦江以西,洋涇浜(今延安東路)以北、李家廠(今北京東路)以南,界路(今河南中路)以東。後又擴展為北至蘇州河,西至泥城浜(今西藏中路)。
2美租界,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美國領事向蘇松道台要求劃虹口一帶為美國租界。次年,以口頭協定,以蘇州河北岸虹口地段為美租界。
1863年6月,美國領事與上海道簽訂章程,美租界西面從護界河對岸(今西藏路橋北堍)起,向東沿蘇州河及黃浦江到楊樹浦向北3里止,再從此向西劃一直線,復回到護界河對岸,形成了一個不等邊直角三角形,佔地346.67萬平方米。
3法租界,1849年4月6日法國與上海道正式簽字換文,上海法租界就此建立,上海法租界是法國在舊中國四個租界中面積最大、發展最好的一個租界。法租界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達到發展的頂峰,並在1943年正式退出了歷史舞台。
法租界起初范圍南至護城河,北至洋涇浜,西至關帝廟諸家橋,東至廣東潮州會館沿河至洋涇浜東角,1914年,法租界通過越界築路將新界擴至北自長浜路(今延安中路),南到斜橋,東達麋鹿路(今方浜西路)、肇周路、斜橋,西至徐家匯(今華山路)一線。
由此為開端,越界築路正式成為了一種實際意義上的擴張租界的手段,越界築路區成為「准租界」。公共租界因此大受鼓舞,此後二十年間進行了大規模的越界築路行動,到日軍侵華前夕,公共租界的越界築路區達到四萬七千畝,甚至超過了公共租界本身的面積。
4上海公共租界,1863年9月,英美租界正式合並為公共租界。1899年公共租界大規模擴張,北至上海、寶山兩縣的交界處(今天目東路),東臨周家嘴(今平涼路軍工路),西達靜安寺。整個租界劃分為中、北、東、西四個區。
上海公共租界在中國租界史上是面積最大,經濟最繁榮、法律最完善、管理機構最龐大,發展最為充分的一個租界。今北黃浦、靜安以及虹口、楊浦兩區南部沿江地帶是上海公共租界(英美租界)最主要的組成部分。
上海是中國最早植入西方城市管理理念和制度的城市。上海租界也是中國最早移植現代法治的地方。租界作為實際上的「國中之國」,擁有自己的立法主體和立法權。體現現代法制的法規體系、法規結構、審判制度、律師制度和監獄制度等都最早出現在上海租界。
(4)上海哪些租界好擴展閱讀:
1843年11月17日,根據《南京條約》和《五口通商章程》的規定,上海正式開埠。開埠前的上海雖已立縣500年,但只是東南海濱的一個縣城。由於租界的建立和擴張,上海城市的性質、結構和形態等都發生了巨大轉型。隨著港口建設加快,上海從封閉型的縣城轉換為外向型通商港城。
城市建設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到1911年,租界內外道路總長度已達110英里,形成了現代城市道路網路。租界呈現出「十里洋場」的繁榮景緻。上海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地位迅速提升,至20世紀30年代,上海已成為遠東最大的城市。
與之相對的是,租界也經歷多次擴張,到1915年上海租界總面積已達48653畝,是1845年的57倍多。至1936年,上海租界總人口已超過160萬,形成了公共租界、法租界和華界三分天下的奇特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