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疫情防控措施
截止到2022年8月12日,具體管控措施如下:
1、高風險地區
對已劃分為高風險地區的梅隴鎮虹梅南路1526弄、老滬閔路1351弄、永聯村吳介巷進行封閉管理。封閉期間,落實「足不出戶、上門服務」的封控措施。每天開展核酸檢測,單人單管。連續7天無新增感染者降為中風險區,中風險區連續3天無新增感染者降為低風險區。2、中風險地區
對已劃分為中風險地區的梅隴鎮所轄外環線以南、虹梅南路高架以東、景洪路以西、春申塘以北的區域進行封閉管理。封閉期間,落實「人不出區、錯峰取物」的管控措施。在嚴格落實個人防護的前提下,每天每戶可安排1人,至指定區域無接觸式領取網購物品。
每天開展核酸檢測,單人單管。連續7天無新增感染者,且第7天風險區域內所有人員完成一輪核酸篩查均為陰性後降級為低風險區。期間,區域內的公寓、酒店人員足不出門。
加強疫情防控
在入場管理上,夜市出入口、不同活動區域等相關場所應提前布設「場所碼」或「數字哨兵」、配備體溫測量等設施設備,按要求儲備足量的口罩、消毒用品等必要的防疫物資。合理規劃人員路線和流量管控方案,科學規劃場地分區及活動區域布局、合理設置通道寬度和休息區座位等
為加強疫情防控,夜市食品、餐飲商戶比例原則上不超過夜市商戶總數的50%。同時,加強限流。
夜市活動的承辦方、場地管理者應當根據各自職責事先制定「人員聚集管控安全工作預案」,遇人員聚集達到核定安全容量時,應採取遠端疏導、單向通行、短時限流等安全措施。要落實專人做好人流疏導和秩序維護工作,引導活動場地內人員保持適當社交距離。
2. 高風險到低風險要多久
高風險一般最快需要10天才能降為低風險。
風險區解除標准:連續7天無新增感染者,且第7天風險區域內所有人員完。符合解封條件的高風險區要及時解封。
上海地區根據國家和本市疫情防控有關規定,將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動頻繁且疫情傳播風險較高的工作地和活動地等區域劃定為高風險區。對於高風險區,採取「足不出戶、上門服務 」等封控措施。高風險區連續5天未發現新增感染者,降為低風險區。
根據國家和本市疫情防控有關規定,將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動頻繁且疫情傳播風險較高的工作地和活動地等區域劃定為高風險區。對於高風險區,採取「足不出戶、上門服務 」等封控措施。高風險區連續5天未發現新增感染者,降為低風險區。
風險區劃定的主要考慮因素:
高風險區、低風險區的劃定由地市級疫情防控指揮部門組織專家組根據疫情傳播風險的大小進行劃定,省級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指揮部)靠前指揮並給予專業指導支持。具體可綜合考慮以下因素: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居住條件、居住環境、居住地周邊的自然屏障。
相關區域內人群防護情況、人群聚集情況、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與其他人員接觸的頻繁程度。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工作、活動的時間、范圍以及相關場所的密閉性、通風情況。疫情發現後開始調查時間的間隔長短等。
3. 中風險地區一般多久可以降級
中風險地區一般14天無新增病例可降級。以營前村為例,2020年11月9日,上海確診1例新冠肺炎病例,浦東新區祝橋鎮營前村被列為中風險地區。截至23日,營前村連續14天內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要求,經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研究決定,從24日0時起,將營前村由中風險地區調整為低風險地區。上海繼續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體防控策略,緊盯「入城口、落腳點、流動中、就業崗、學校門、監測哨」等關鍵點,抓好新冠肺炎常態化、科學化、精準化防控。同時落實「強化監測預警、免疫重點人群、推進多病共防、規范疫情處置、落實醫療救治、廣泛宣傳動員」要求,加強落實秋冬季重點傳染病防控工作。
【拓展資料】
低風險地區實施外防輸入策略,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取消道路通行限制,幫助企業解決用工、原材料、資金設備等問題。不得對企業復工復產設置條件,不得以審批、備案等形式為借口,拖延企業復工復產時間;中風險地區實施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策略,盡快有序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組織人員有序返崗,指導用工企業嚴格執行消毒、通風、測溫等要求。降低人員密度、減少人員聚集、加強人員防護、消除風險隱患,做到疫情防控與企業復工復產同步推進從中風險地區降為低風險地區,要求曾判定為中風險的地區連續14天內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從高風險地區降為中風險地區,要求曾判定為高風險的地區連續14天內發生不超過10例確診病例,或1起聚集性疫情。當前,國外新冠疫情仍在擴散蔓延,國內多地仍有本土疫情,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全省上下要繼續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體防控策略,做好常態化、科學化、精準化防控。低風險區域不等於沒有風險,有些區域剛剛從高風險、中風險等級調整到低風險等級,這些區域的居民平時仍必須做好個人防護。目前,疫情輸入的風險仍然很大,請廣大市民朋友繼續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多通風,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保持清潔居家生活環境。非必要不去中高風險地區旅行。如出現發熱、咳嗽等不適症狀,需規范佩戴口罩,盡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時到就近醫院發熱門診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