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特斯拉model3 訂車到提車 要等多久 坐標在上海
目前model3是4-6周,modelY是6-10周,也分城市的,小城市會更快,因為訂車客戶少,為了湊一整車發貨,就會快一點,北上廣深訂車客戶多,就會慢一點。
特斯拉(Tesla),是一家美國電動汽車及能源公司,產銷電動汽車、太陽能板、及儲能設備。總部位於帕洛阿托(Palo Alto),2003年7月1日,由馬丁·艾伯哈德和馬克·塔彭寧共同創立,創始人將公司命名為「特斯拉汽車」,以紀念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
2004年埃隆·馬斯克進入公司並領導了A輪融資。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努力為每一個普通消費者提供其消費能力范圍內的純電動車輛;特斯拉的願景,是『加速全球向可持續能源的轉變』。
發展歷史
特斯拉最初新能源汽車的創業團隊主要來自矽谷,用IT理念來造汽車,而不是以底特律為代表的傳統汽車廠商思路。因此,特斯拉造電動車,常常被看做是一個矽谷小子大戰底特律巨頭的故事。
1991年,通用汽車研發出EV-1,並作為第一款量產電動汽車投放市場,這款車其貌不揚,續航里程140公里,由於投入與產出比不高,在生產了二千多輛之後,通用汽車於2002年宣布放棄。
Ⅱ 紐約到上海只要39分鍾馬斯克的星際飛船出事:重型推進器自爆
這段時間,由於有的社交媒體上流傳出星際飛船事故的照片,所以引發了大家的猜測:美國太空運輸公司的星際飛船,難道在月初點火測試中發生事故?
要知道,馬斯克對這個星際飛船寄予厚望,並且還公開發布過一系列豪言壯語,比如:預計它的最大時速每小時能達到27000千米,也就是說,從紐約到上海這么遙遠的距離,也只需要39分鍾就能抵達。又或者是等到2024年的時候,就可以通過它實現火星登陸,甚至是在40年到100年內,就能把數以萬計的「地球人」進行火星移民,到時候直接在上面建立一個火星城市!
那麼,星際飛船是不是真的出事了?這個問題,已經得到馬斯克本人回應,他沒有否認大家看到的事故照片,也就是說這些照片都是真實的,星際飛船的確在點火測試的時候出事了,事故就發生在進行壓力測試的時候,Booster 7推進器的燃料管當時直接爆了,導致重型推進器部分炸毀。
土星五號的年代比較久遠了,當時它也還有個名字叫月球火箭,大家都知道美國是目前全世界范圍內唯一成功載人登月的國家,並且是先後六次把12位宇航員送上月球,這還是五十多年前的事情了。不過,當時美國在航天領域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當然繞不開土星五號超重型運載火箭!
在1967年到1973年,美國發射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就達到13枚,其中把宇航員成功送入月球軌道的就達到9枚,這個成績可以說是非常優秀了,包括天空實驗室空間站,也是通過土星五號送到近地軌道。
美國當年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體型也很大,起飛重量就超過三千噸,高度也超過110米,達到118噸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以及45噸的月球軌道運載能力,它使用的推進劑就是煤油和液氧。雖然,1973年的時候土星五號還執行過發射任務,但早在1970年的時候就關閉了它的生產線,所以也有人疑惑,既然美國有多次成功登月的經驗,那為什麼不直接用土星五號的設計藍圖重造它,而是花更多時間來研製星艦這樣的新型火箭?
應該不少人都看到過「土星五號設計藍圖被銷毀」的說法,但NASA表示設計藍圖至今還保存完好,只是完全沒有必要浪費資源去重建土星五號的生產線。因為在他們看來,設計藍圖並不難,更難的是要找到上個世紀60年代中期的硬體設備廠商,包括當年的裝配車間也已經改建,火箭發射的場地都沒了。
另外,美國專家也認為,土星五號雖然在當時很厲害,但與美國如今的航天技術相比還是比較落後,所以才會花時間來研製它的繼任者,而這個繼任者的名字就叫太空發射系統,並不是前面提到的星際飛船,它的運載能力可達到143噸,甚至是165噸!
馬斯克這個人應該很多人都知道,他和一般的富人還不一樣,熱衷登月、登火星和移民其他星球。2002年,馬斯克投資建立美國太空運輸公司,也就是大家常看到的那個「SpaceX」!
前段時間,有4個太空遊客被他們的「龍」飛船送上太空,按原計劃前幾天就應該返回地球了,但因為天氣原因在國際空間站上滯留好幾天。不過,今天要說的重點倒不是「龍」飛船和那幾個太空遊客,而是美國太空運輸公司的星際飛船(星際飛船),它原來的名字叫大型獵鷹火箭。
從2012年開始,這個太空運輸公司就開始給國際太空站運送貨物,包括一些重要樣本。目前,馬斯克的SpaceX就三個主要工作,一個是要加快所謂的星鏈衛星部署,二是常規發射的時候繼續使用獵鷹9火箭,第三個那就是要大力研製星際飛船。
大家都知道我國正在建設自己的空間站,預計會在2022年年內完成,預計等到國際空間站退役的時候,也就只有我們的空間站在軌運行了,目前已有17個國家成功申請加入我國空間站進行研究,其中就包括日本、俄羅斯和印度等國,而美國則因為不符合要求被拒。
前面不是說到了,星鏈衛星是美國太空 探索 技術公司的重要項目之一,而我國空間站在2021年的時候就先後兩次差點被撞上,好在兩次實施「緊急避碰」後都安全度過。2022年4月的時候,星鏈衛星又因為太陽風暴一次性報廢了40顆,這讓NASA都發出警告,千萬不要影響國際空間站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