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軍統裡面官位
軍統職務和軍銜的對應關系:
國/防部二廳
廳長(上將、中將)
副廳長(中將)
保密局
局長(中將、少將)
副局長弊畢緩(少將)
保密局本部各處、各政治分會特區
處長、區長(租模少將、上校)
副處長、副區長(上校數穗)
保密局各省軍統站
站長(主任)(上校、中校)
副站長(主任)(中校)
保密局各大城市軍統站
站長(主任)(中校、少校)
副站長(主任)(少校、上尉)
基層特務(上尉、中尉、少尉)
保密局各縣區軍統站
站長(主任)(上尉、中尉)
副站長(主任)(中尉)
基層特務(中尉、少尉)
⑵ 民國時期一個軍統站站長相當與什麼官
軍統站長是軍統在個省的負責人,屬於副部級幹部,只限於地方管轄副部級,在部隊應該是軍級,少將軍銜
⑶ 軍統特務的職務和軍銜是這樣對應的嗎
民國軍銜制度起源於清末的新軍。袁世凱在建立北散輪洋六城時,模仿普魯士的軍事制度設立軍階。民國時期,北洋政府將新軍隊時期的軍官分為軍職、軍委、學堂三個職級,又將軍官分為三等、九等(新增軍官不列入軍官名單)。
軍銜3:中士、下級軍官、下級軍官、下級軍官。三級:一等,一等,二等。該制度主要由國民黨的前身——國家革命軍(NationalRevolutionaryArmy)繼承,除了1980年廢除准尉級別外,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受普魯士軍事制度的影響,國民沖轎信政府於1935年開始了成功的北伐。
將其分為超級、一級和二級;從它成立到2000年它被廢除,最高的將軍軍銜只授予了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蔣介石(1935年);在內地期間,共有10名陸軍上將和1名海軍上將被授予軍銜。除了直接隸屬於蔣介石的何應欽、陳誠,其餘都是當地勢力的主導權。
(3)上海站軍統站長什麼級別擴展閱讀:
軍統的軍銜普遍不高,戴笠也不過中將軍銜。戴笠死後,繼任的鄭介民當時也是中將軍銜。後來擴編,例如沈醉等老資格的軍統上層人員才晉升少將。
國民黨軍官常常自認是高級軍官,如戴笠,他自稱中將,但實際上是在他死後才讓他成為中將。即使是當代許多文軍史學者,在著述中也無法區分軍銜和軍銜的區別,常常以官銜作為官銜。在等級制度開始的時候,蔣介石就預見到了兩種等級的混淆。
1935年8月25日,他參加了峨眉軍官訓練團第一次畢業典禮,告誡學員要正確對待軍銜的區別。他說:「今天在座的軍官和學員都是高於現任連長的軍官,但不管他帆指們是不是軍官,我可以告訴你,除了極少數人之外,大多數人都不是軍官。」
⑷ 軍統區長和站長區別
區長大於站長。
軍統局的組織形式是滑腔局-區-站-組-隊。所以區長大於站長。軍統的站長是上校軍銜,級別比一線作戰部隊的團長高一些,比旅長低一些。
「軍統」一般是指「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梁讓爛局」。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軍統局,BIS),中華民國情報機關之一。1938年成立,橡漏1950年解散的中華民國情報機關之一。早期的領導人為賀耀祖,後為戴笠,戴笠死後,1946年,由毛人鳳繼任。軍統局的組織形式是局-區-站-組-隊,有的地方設有相當區、站的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