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草頭是什麼最嫩
擴展閱讀
上海到孝義快遞用多久 2025-02-02 09:44:46
上海扇牌洗衣皂怎麼樣 2025-02-02 09:33:28

上海草頭是什麼最嫩

發布時間: 2023-08-26 02:31:34

⑴ 「草頭」是什麼菜

金花菜。

「草頭」是江浙滬一帶的人對金花菜的稱呼,豆科植物,經常食用可平衡酸鹼值。作為春天最鮮嫩的野菜,滬上名菜草頭圈子裡的食材之一,用的就是它。

草頭其實是可以當作蔬菜食用的苜蓿,屬豆科植物,也叫金花菜、三葉草、四葉草、草頭芽、苜蓿草、苜蓿菜或菜苜蓿等。

草頭的特點:

一、二年生草本,高20-90厘米。莖平卧、上升或直立,近四棱形,基部分枝,無毛或微被毛。羽狀三出復葉;托葉大,卵狀長圓形,長4-7毫米,先端漸尖,基部耳狀,邊緣具不整齊條裂,成絲狀細條或深齒狀缺刻,脈紋明顯;葉柄柔軟,細長,長1-5厘米,上面具淺溝。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草頭

⑵ 草頭是什麼菜

草頭是上海、太倉、常熟等地的人對南苜蓿(江浙地區稱金花菜)的稱呼。

有葉三齒,如倒心形,先端稍圓或凹入上部有鋸齒,葉的表面呈濃綠色,莖梗極短,主根長,多分枝。

莖通常直立,近無毛,高30-100厘米。復葉有3小葉,小葉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1-2厘米,寬約0.5厘米,頂端圓,中肋稍凸出,上半部葉有鋸齒,基部狹楔形;托葉狹披針形,全緣。總狀花序腋生,花8-25。莢果螺旋形,無刺,頂端有尖曝咀;在江浙兩省生產特多。

1.將苜蓿揀去老梗黃葉洗凈後,用旺火重油炒食味極鮮嫩。

2.上海菜館有生煸草頭供應,是摘除莖梗,完全用苜蓿葉炒成的,所以特別鮮嫩,售價稍昂。

3.苜蓿冷吃,別有風味,草頭的汁液,比其他蔬菜更清涼可口。苜蓿的嫩葉,是我們理想的蔬菜,因為極富營養,在綠葉蔬菜中,它的維他命K的含量最高,特別是維他命A含量和胡蘿卜相差極微,維他命C超過白蘿卜二三倍以上,這些營養成分都超過菠菜。

⑶ 上海人喜歡吃的草頭,即牧區的苜蓿紫英草,牧民們當蔬菜吃嗎

苜蓿在南方也不少見,彷彿雜草一般到處生長,而在每年八九月的時候,苜蓿會出現在江南各地的菜市場跟超市裡,而且還真的不便宜。

通常來說,鮮嫩的苜蓿嫩芽,都有十幾元一斤,算是非常時鮮的蔬菜。

在蘇南與上海地區,苜蓿被稱作是草頭、草籽,用嫩葉做成菜餚、糕點都很受歡迎。

原本苜蓿產於西南亞的伊朗地區,漢朝張騫通西域之後將其帶回了中土,不過苜蓿主要是用作牧草而種植的,北方各地的牧區,都會種植大量的苜蓿。

張騫將苜蓿帶回中土之後,受到了歡迎,除了用作牧草喂養牲畜之外,人們發現這玩意兒的嫩芽嫩葉也相當好吃,所以也將其當成是蔬菜。

因為苜蓿的生命力很強,很容易生長,在發生災荒的年份里,格外受重視。

實在沒有食物的人們,對於苜蓿這種原本作為青貯飼料的植物,也趨之若鶩,有吃的總比沒有吃的強,這也是千百年來不變的道理。

事實上,苜蓿不僅可以吃,而且還的確很好吃,營養物豐富,古時候的人發現這樣的草實在是個寶貝,因此到處種植,從塞外到江南,苜蓿都不算少見的植物。

明清時期,江南地區就已將苜蓿作為一種時鮮蔬菜食用,尤其是在松江、蘇州等地,人們將鮮嫩的苜蓿芽稱作是草頭,非常喜歡。

通常來說,江南人吃草頭主要就是清炒,方法很簡單,最大限度品嘗其鮮嫩味道。

而在牧區,像是內蒙與新疆地區,苜蓿也是一種日常會吃的蔬菜,牧區的物產原本就沒有那麼的多樣化,人們能吃到的蔬菜也很少。

不管是蒙古還是新疆,牧區的蔬菜種類在過去都沒那麼豐富,人們能吃的蔬菜也較少,而苜蓿這玩意兒生長旺盛,所以人們也會吃苜蓿芽,主要用來做煎餅、湯、餃子。

元朝的時候,蒙古人薩都剌就寫有「聖經佛偈通宵讀,苜蓿堆盤勝食肉」。

宋元時代,北方的女真與蒙古等,都將苜蓿作為一種 美食 ,晚清與近現代,內地移民大量前往內蒙、新疆等地,人們對於苜蓿吃法也越來越多,並且明顯受到了內地飲食的影響。

通常來說,牧區的人們都將苜蓿作為食物輔料,並非直接作為蔬菜吃,比方說做成餡兒,或者作為湯料,或者將其切碎了和面,然後做成煎餅之類的。

苜蓿生長旺盛營養豐富,加上有很好吃,所以各個地方的人們都有吃苜蓿的習慣,當然也就是在苜蓿鮮嫩的時候,趁著時鮮嘗個鮮,平常還是作為牧草。

紫花苜蓿營養價值高,蛋白質,維生素含量高,嫩時粗纖維少,屬豆科類,味道也不錯,可以做小豆腐放些,味道極其鮮美。也可以燉豆腐時後下苜蓿嫩莖段。涼拌也可以。

這問題本身就是錯的,很無知。

草頭是開黃花的,也叫金花菜。開紅花紫花的這里叫紅花浪,漚肥喂豬的。

朋友先把草本看好了再寫[大笑]上海來吃的草頭,和牧民種的草!根本是兩個品種,但是也能夠吃,我們以前鄉下,這種草,是給生產隊,喂豬的,還有到草老了以後!他會開一種紅色花,是大田裡的,當家肥料,那個時候,60年代到70年代,我們這邊好像都叫他叫,紅花郎,嫩的時候,和草頭屎一樣的,也非常好吃,我們那個時候小孩子偷偷的去剪一點,偷回家當菜吃的

我是無錫人上海長大。無錫地方叫金花菜,上海人叫草頭,北方牧區叫學名紫光苜蓿。解放前我父母逃難到蘇北,看見吃它都笑說吃草,後來不要啥錢也要買了。這東西要重油才香,油少了有股黃孤浪氣不好吃了,炒也簡單放把鹽,味精,白酒,一點醬油即可,蘇北人也看明白了。我在新疆,青海呆過至今不吃,我專門用這品種種了點,炒點吃吃,味道還是不對。看來學名對了但具體的種和氣候還是天差地別的。

上海最有名的是草頭圈子![大笑]

麥田當韭菜田,草頭上海本地人也叫金花頭,開黃花的,而牧區的那個牧草上海本地人叫紅花草,開紅花,給豬、鴨吃的或積肥用。

灘塗地,有什麼吃什麼不要講究太多了。

馬齒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