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專項有哪些
擴展閱讀
福州眼科去哪裡看好 2025-01-23 13:37:12
杭州哪裡有威士忌 2025-01-23 13:28:10

上海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專項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3-12-06 04:56:59

⑴ 上海市總體發展規劃、浦東新區十五規劃及浦東新區固體廢物處置專項規劃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1999-2020年)概要

規劃地位和作用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是指導本市發展和建設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實施城市建設、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據。在本市進行的各項建設活動,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近期計劃、分區規劃、區(縣)域規劃、詳細規劃、各專項規劃等,均應執行本規劃。

規劃期限
本規劃期限自1999年至2020年,近期至2005年。規劃立足於21世紀的長遠發展,對城市性質、發展目標、市域城鎮布局及交通、市政基礎設施布局均考慮了更長時間的發展要求,並對城市遠景發展進程和方向作出輪廓性安排。規劃區范圍
本規劃區范圍為上海市行政轄區,總面積6340平方公里。本規劃 與《上海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

規劃地位和作用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是指導本市發展和建設的法定性文件,也是實施城市建設、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據。在本市進行的各項建設活動,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近期計劃、分區規劃、區(縣)域規劃、詳細規劃、各專項規劃等,均應執行本規劃。

規劃期限
本規劃期限自1999年至2020年,近期至2005年。規劃立足於21世紀的長遠發展,對城市性質、發展目標、市域城鎮布局及交通、市政基礎設施布局均考慮了更長時間的發展要求,並對城市遠景發展進程和方向作出輪廓性安排。

規劃區范圍
本規劃區范圍為上海市行政轄區,總面積6340平方公里。本規劃 與《上海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銜接。

規劃指導思想
(1)根據黨中央提出的把上海建成'一個龍頭,三個中心'的要求,進一步確定上海城市發展的戰略目標,面向 21世紀,體現國 際大都市水平;
(2)體現國際經濟中心城市的功能要求,合理安排城市的空間布局、生產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礎設施建設;
(3)體現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經濟、社會、人口、資源和環 境的協調發展;
(4)體現以人為本的宗旨,為市民創造良好的 生活、工作、學習和休閑的環境;
(5)體現區域整體發展的思想,從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經濟一體化發展出發,統籌上海的產業、能源布局和交通、水利體系等建設。

城市性質
上海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和航運中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並將逐步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之一。

城市發展規模
控制中心城人口和用地規模,引導中心城的人口和產業向郊區疏解。2020年,全市實際居住人口1600萬左右,其中,非農人口1360萬,城市化水平達到85%,集中城市化地區城市建設總用地約1500平方公里。中心城規劃人口約80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約600平方公里;郊區城鎮規劃人口約560萬。

城市發展目標
2020年,把上海初步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基本確立上海國際經濟中心城市的地位,基本建成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發揮上海國際國內兩個扇面輻射轉換的紐帶作用,進一步促進長江三角洲和長江經濟帶的共同發展。
主要標志:
1、基本形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經濟規模和綜合實力,基本形成與國際經濟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城市功能布局。
2、基本形成符合現代化大都市特點的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的市域城鎮布局,並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城市共同構築經濟發達、布局合理的城市群。
3、基本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環境。全面建成環城綠帶,形成郊區以大型生態林地為主體、中心城以'環、楔、廊、園'為基礎的綠化系統和市域綠色空間體系。

4、基本形成與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基礎設施框架。以'三港兩路'(三港指海港、空港和信息港;兩路指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為主體,建設一批銜接國內外的樞紐型重大工程;以'兩網'(軌道交通網和高速公路網)建設為重點,形成市域內快速便捷的客貨運交通網路。
5、基本形成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的社會發展體系,建設布局合理、環境潔凈、配套齊全、生活舒適、交通便捷的居住園區。

城市發展方向
拓展沿江沿海發展空間,形成寶山新城、外高橋港區(保稅區)、空港新城、海港新城、上海化學工業區、金山新城等組成的濱水城鎮和產業發展帶;繼續推進浦東新區功能開發和形象建設;集中建設新城和中心鎮;將崇明作為21世紀上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
市域城鎮體系
形成'中心城-新城(含縣城,下同)-中心鎮-集鎮'組成的多層次的城鎮體系及由沿海發展軸、滬寧、滬杭發展軸和市域各級城鎮等組成的'多核、多軸'空間布局結構。
中心城是上海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上海市城鎮體系的主體,以外環線以內地區作為中心城范圍,人口控制在80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600平方公里。

新城是以區(縣)政府所在城鎮、或依託重大產業及城市重要基礎設施發展而成的中等規模城市。規劃新城11個,分別是寶山、嘉定、松江、金山、閔行、惠南、青浦、南橋、城橋及空港新城和海港新城。新城人口規模一般為20~30萬人。
中心鎮是由市域范圍內分布合理、區位條件優越、經濟發展條件較好的集鎮,依託產業發展而成的小城市。規劃朱家角、泗涇、周浦(康橋)、奉城、楓涇、堡鎮、南翔及羅店等22個左右中心鎮,規劃人口規模一般為5~10萬人。
集鎮由現有建制鎮根據區位、交通、資源條件等適當歸並而成(現狀約170個)。規劃約80個左右的一般鎮,人口規模一般為1~3萬人。
中心村是在合理歸並自然村後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環境優美、布局合理、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較完善的現代化農村新型社區。中心村規模在2000人左右。

中心城布局
中心城空間布局結構為'多心、開敞'。規劃按現狀自然地形和主要公共中心的分布以及對資源優化配置的要求,合理調整分區結構。中心城公共活動中心指中央商務區和主要公共活動中心。
(1)中央商務區
中央商務區由浦東小陸家嘴(浦東南路至東昌路之間的地區)和浦西外灘(河南路以東,虹口港至新開河之間的地區)組成,規劃面積約為3平方公里。中央商務區集金融、貿易、信息、購物、文化、娛樂、都市旅遊以及商務辦公等功能為一體,並安排適量居住。
(2)主要公共活動中心
主要公共活動中心指市級中心和市級副中心。 市級中心以人民廣場為中心,以南京路、淮海中路、西藏中路、四川北路四條商業街和豫園商城、上海站'不夜城'為依託,具有行政、辦公、購物、觀光、文化娛樂和旅遊等多種公共活動功能。

副中心共有四個,分別是徐家匯、花木、江灣-五角場、真如。徐家匯副中心主要服務城市西南地區,規劃用地約2.2平方公里;花木副中心主要服務浦東地區,規劃用地約2.0平方公里;江灣-五角場副中心主要服務城市東北地區,規劃用地約2.2平方公里;真如副中心主要服務城市西北地區,規劃用地約1.6平方公里。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
上海地處長江三角洲東部,位於長江入海口南岸,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北與江蘇、浙江兩省接壤。擁有廣闊的水域和灘塗,地勢平坦。
上海行政區劃分為17個區和3個縣,陸域總面積6340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3151平方千米。城市建設用地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工業用地主要集中在30個國家級和市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已開發面積約181平方千米,建成面積約129平方千米。1998年全市戶籍人口為130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為953萬人,城市化水平達73%。
為了適應新的形勢,上海市在1986年批準的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編制了新一輪總體規劃。
一、指導思想
根據黨中央把上海建設成為「一個龍頭,三個中心」的要求,體現區域整體發展的思想,統籌規劃上海的產業、能源布局、環境、交通和基礎設施等建設。體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促進經濟、社會、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協調發展;體現國際經濟中心城市的功能要求,合理安排城市的空間布局、生產力布局、人口分布及基礎設施建設;體現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市民創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學習和休閑的環境。
二、城市總體規劃主要內容
1、城市性質、規模和發展目標
城市性質 我國重要的經濟中心和航運中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並將逐步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之一。
到2020年,上海人口規模預測 全市實際居住人口為1600萬左右,其中非農人口1360萬,城市化水平達到85%,全市城鎮建設用地規模約1500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規劃人口約800萬,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外環線以內667平方米范圍。
城市的發展目標 到2020年,把上海初步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之一,基本確立上海國際經濟中心城市的地位。其主要標志是六個基本形成,即基本形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經濟規模和綜合競爭力;基本形成與國際經濟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城市功能布局;基本形成符合現代化大都市特點的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的市域城鎮布局;基本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環境;基本形成與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基礎設施框架;基本形成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的社會發展體系。
2、城市總體布局
城市的發展方向 拓展沿江沿海發展空間,形成濱水城鎮和產業發展帶,繼續推進浦東新區功能開發,重點建設新城和中心鎮,完善城鎮體系,把崇明島作為21世紀上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
市域空間布局結構 按照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的方針,以中心城為主體,形成「多軸、多層、多核」的市域空間布局結構。「多軸」是由滬寧發展軸、滬杭發展軸、濱江沿海發展軸組成,也是長江三角洲城市帶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層」是指中心、新城、中心鎮、一般鎮所和構成的市域城鎮體系及中心村五個層次。「多核」主要由中心城和11個新城組成。
中心城是上海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以外環線以內地區作為中心城范圍;新城是以區(縣)政府所在地城鎮、或依託重大產業及城市重要基礎設施發展而成的中等規模城市,人口規模一般為20-30萬人;中心鎮是由市域范圍內分布合理,區位條件優越,經濟發展條件較好、規模較大的建制鎮,依託產業發展而成的小城市,人口規模一般為5-10萬人;一般鎮由現有集鎮根據區位、交通、資源條件等適當歸並而成,人口規模一般為1-3萬人;中心村是在合理歸並自然村後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環境優美、布局合理、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較完善的現代化農村新型社區,人口規模一般為2000人。
產業布局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城市內環線以內的地區,以發展第三產業為重點,適當保留都市型工業;第二層次,城市內外環線之間的地區,以發展高科技、高增值、無污染的工業為重點,調整、整治和完善現有工業區;第三層次,城市外環線以外的地區,以發展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為重點,提高經濟規模和集約化水平,集中建設市級工業區,積極發展現代化農業和郊區旅遊業。
3、綜合交通
對外交通以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為戰略目標,以「三港兩路」為建設重點,「三港」即國際集裝箱樞紐港、亞太地區航空樞紐港、現代化信息港,「兩路」即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市域交通以「兩網」為重點,「兩網」即城市軌道交通網、市域高速公路網,形成各種交通工具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城市綜合交通體系。
結合國道和國道主幹線的建設,加強市域高速公路與長江三角洲地區高速公路網的銜接,市域內基本實現「15、30、60」的目標。「15」即重要的城鎮、工業區和交通樞紐等主要集散地的車輛15分鍾可進入高速公路網;「30」即中心城到省界和中心城到新城30分鍾互通;「60」即高速公路網上任意兩點之間60分鍾可達。此外增加東部地區對外通道極為重要,因此新規劃對沿海大通道保留了規劃用地。
實行公交優先政策,重點發展以大運量軌道交通為骨乾的公共交通體系。軌道交通系統規劃立足長遠,一次規劃、分步實施。積極建設布局合理、換乘方便、經濟高效的軌道交通基本網路,規模約280千米。
規劃建設中心城龍陽路到浦東國際機場的磁懸浮列車線路1條。並進一步研究連接鄰近省市的方案。
建成浦東國際機場為主、虹橋國際機場為輔的組合型國際航空樞紐港,初步形成亞太地區航空樞紐。
建成上海國際信息港,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信息化總體水平達到發達國家城市的相應水平。
上海港建設的目標是建成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從國家整體利益出發,統籌考慮,通力協作,加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集裝箱樞紐港建設,核心是建設水深15以上的深水港區。
4、環境建設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
以綠地建設和環境保護、治理為重點,提高城市綜合環境質量;加強城市設計,保護城市傳統風貌,改善城市空間景觀,基本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環境。
綠化建設的規劃目標 到2020年,人均公共綠地指標大於10平方米,人均綠地指標大於20平方米,綠化覆蓋率大於35%。
水環境整治與保護的規劃目標 以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全面整治市域河道;加強對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逐步完善污水排水系統,改善水環境質量,污水處理率大於80%。
大氣污染防治的規劃目標 以煙塵、二氧化硫和機動車尾氣為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實施大氣污染總量控制。調整優化能源結構,結合西氣東輸工程擴大天然氣來源和使用范圍,控制燃煤電廠總,爭取外來電源。
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規劃目標 要保護真實歷史遺存和歷史環境,挖掘城市歷史文化內涵,增強城市文化氣息,提升城市藝術品位,體現歷史與未來的共融。保護11處歷史文化風貌區和4個歷史文化名鎮,保護各級文物、古跡和優秀近代建築,保護反映上海傳統特徵的歷史街區,以及對中心城舊區風貌保護。
5、住宅發展
住宅發展以提高居住環境質量和生活服務設施水平為核心,新區與舊區住宅建設相結合,相對集中開發。順應住宅商品化的發展趨勢,調整住宅建設結構,體現住宅的多樣化和可選擇性,滿足不同收入家庭的需要,並嚴格控制高層住宅。
三、創新與特色
1、進一步明確了沿江沿海發展空間是上海城市發展的主要方向。
2、按照中心城、市域、長江三角洲三個層次,統籌上海城市空間布局。
3、更注意將城市總體規劃和經濟、社會、環境發展規劃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城市綜合功能。
4明確「三港」和「三網」是上海城市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重點,以增強城市對外集散和輻射能力。
5、以環境建設為主體,營造上海城市新形象,促進上海可持續發展。
6更注意保護體現上海歷史文脈的傳統建築和街區,展示傳統文化底蘊。
四、實施效果
根據中央對上海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市政府及時組織編制分區規劃,重點地區詳細規劃和有關專項規劃。並加強蘇州河、黃浦江兩岸等重要地段的城市設計。對總體規劃確定的各項建設目標,正在有序實施。

⑵ 上海浦東總體規劃出爐:5個城市副中心,新增鐵路上海東站

3月3日,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布了《上海市浦東新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7-2035)》,功能定位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示範區,上海建設「五個中心」和國際文化大都市的核心承載區,全球科技創新的策源地,世界級旅遊度假目的地,彰顯卓越全球城市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的標桿區域。

根據《浦東總體規劃》,浦東將形成一個主城區(由中心城區和川沙主城片區組成),5個城市副中心(包括4個主城副中心和1個南匯新城中心,中心城內提升花木-龍陽路城市副中心功能,新增金橋、張江城市副中心,川沙主城片區內新增川沙城市副中心)。此外,根據上海市政府的批復,浦東要加快建設交通樞紐,新增鐵路上海東站,構建機場與鐵路一體化交通。

上海市政府批復,要求浦東落實規劃建設用地「負增長」,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到2035年,規劃建設用地規模不超過805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不低於22.4萬畝;要嚴守人口規模,到2035年,常住人口調控目標不超過55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39萬人左右。

今年常住人口控制在558萬人以內,南匯新城作為新增人口的主要空間載體

浦東新區是上海建設「五個中心」和國際文化大都市的核心承載區之一,規劃總面積1412.21平方公里,城市開發邊界面積為759.87平方公里。《浦東總體規劃》核心指標顯示,以2016年為基準年,該年常住人口規模為550.1萬人,建設用地總規模為791.92平方公里。穩定糧食和蔬菜等城市主要農產品的生產空間,至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少於40.94萬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30.17萬畝。

《浦東總體規劃》要求嚴格控制人口總量,至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558萬人以內,並作為2035年的動態調控目標。嚴格控制中心城人口規模,將南匯新城作為承載新增人口的主要空間載體,提升郊區新市鎮的人口密度,鼓勵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加快建設人才高地,以產業結構調整持續優化人口結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增長。營造匯聚人才的政策環境、完善住房及服務體系。

《浦東總體規劃》從近期(2020年)、遠期(2035年)和遠景(2050年)三個時間節點設置分階段目標。2020年,形成開放、創新、高品質的卓越浦東基本框架。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核心功能區基本建成,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功能區形成框架,與高標准投資貿易規則相銜接的營商環境率先構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城區基本建成。

2035年,基本建成開放、創新、高品質的卓越浦東。核心功能持續優化,區域帶動顯著增強,城市品質達到一流,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大幅提升,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城區。

2050年,全面建成開放、創新、高品質的卓越浦東。全球服務形成頂級配置力,科技創新形成前沿驅動力,產業集群形成世界影響力,宜居城區形成家園感召力,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達到頂級全球城市水平,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城區。

上海市政府要求以張江科學城為核心功能區,全力打造南北科技創新走廊,保障先進製造業發展空間,形成大飛機總裝、臨港重裝備2個產業基地及25個產業社區,保留若干零星工業用地。

浦東新區是上海中心城區跨越黃浦江向東拓展的重要區域,是構築上海市域空間格局的重要極核。在空間格局上,浦東新區將形成「一主、一新、一軸、三廊、四圈」的總體空間結構。

一主即主城區。是上海建設全球城市的核心功能區,以中心城為主體,強化川沙主城片區的支撐。

中心城加快培育金融貿易、總部商務、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等全球城市核心功能,在功能承載、交通聯系和城市品質等方面,與浦西中心城地區共同打造成代表上海全球城市形象的標桿地區;重點推進陸家嘴及世博前灘地區的能級提升,加快張江、金橋、外高橋等地區的轉型發展;積極促進城市更新,優化慢行交通環境,提升濱江地區公共開放空間品質,補足高能級城市公共服務設施。

川沙主城片區突出國際旅遊度假區的核心帶動作用,重點培育川沙城市副中心,促進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川沙、周浦、康橋各板塊的聯動發展,進一步強化旅遊休閑、文化創意、科技創新等功能,完善公共服務設施供給。加強主城片區和浦東樞紐的交通連接,並強化生態安全,防止城市蔓延,結合外環綠帶建設形成大型生態空間。

一新即南匯新城。是上海建設全球城市的戰略新空間,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主城區,沿海戰略協同走廊上的綜合性節點城市。

一軸即東西城鎮發展軸。是全市延安路-世紀大道發展軸的組成部分,聯動陸家嘴金融城、張江科學城、國際旅遊度假區、浦東樞紐、南匯新城,集中展現上海城市風貌和全球城市核心功能。

三廊即濱江文化商務走廊、南北科技創新走廊和沿海戰略協同走廊。

濱江文化商務走廊:聚焦全球城市發展能級的集中展示區建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濱水區。

南北科技創新走廊:落實上海自貿試驗區和科創中心建設兩大國家戰略,南北區域聯動,打造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世界級科技創新走廊。

沿海戰略協同走廊:立足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推動重要戰略地區轉型,打造世界一流的國際海空門戶、國家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和具有較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的主要承載區。

四圈即南匯新城、祝橋-惠南兩個綜合發展型城鎮圈,浦江-周浦-康橋-航頭、唐鎮-曹路-合慶兩個整合提升型城鎮圈。

同時,《浦東總體規劃》強調,至2035年,形成由生態走廊、雙環綠帶、生態間隔帶、楔形綠地以及生態保育區組成的生態網路。

5個城市副中心

相對應的,浦東新區將形成1個城市主中心、4個主城副中心、1個新城中心和14個地區中心。

1個城市主中心,即中央活動區。規劃形成陸家嘴、世博-前灘2大功能板塊,是上海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載區,在強化商業、商務等功能的基礎上,突出完善文化娛樂、旅遊休閑、創新創意等多元功能。

陸家嘴板塊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核心區、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重要承載區和高端服務經濟的集聚區。以商務辦公為核心,重點集聚金融貿易和航運服務等全球城市功能,積極推進城市更新,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商業服務、文化娛樂、旅遊觀光、品質居住等配套功能,打造世界級的中央活動區。

世博-前灘板塊是國際企業總部及組織機構的集聚區和國際文化交流中心。世博地區加快發展總部商務、新興金融、文化創意、專業服務、時尚休閑等產業,打造高品質公共空間,成為富有活力和吸引力的世界級新地標。前灘地區圍繞總部商務、文化傳媒、體育休閑等核心功能,形成宜居宜業的綜合功能城市社區。

城市副中心是面向所在地區的公共中心,同時承擔面向市域或國際的特定職能。規劃形成5個城市副中心,包括4個主城副中心和1個新城中心。中心城內提升花木-龍陽路城市副中心功能,新增金橋、張江城市副中心,川沙主城片區內新增川沙城市副中心,加快南匯新城中心建設。

花木-龍陽路城市副中心定位為行政文化商務中心,分為花木和龍陽路兩個區域。花木區域以行政辦公及高品質文化設施為主;龍陽路區域以商業辦公功能為主,打造綠色低碳、高效便捷、功能多元的現代化綜合商務核心區。

張江城市副中心定位為以科創辦公和公共服務為功能導向,以配套齊全、交通便捷、宜居宜業、活力開放為環境要求,以科技體驗和水綠交融為地區特色的科創型城市副中心,主要承載科技特色綜合公共服務功能,包括科技研發支持功能、科技商業服務功能、文創交流支持功能、綜合公共服務功能等。

金橋城市副中心定位為以商務辦公、文化休閑、會議展示、創意研發、生態遊憩為主要功能的城市副中心。聚焦生產性服務業的功能完善和生活性服務業的品質提升,重點植入文化藝術、體育休閑、創意研發等服務業功能。

川沙城市副中心定位為以國際旅遊、文化展示及生態休閑為特色的城市副中心。重點集聚文化體育、會議會展、商業辦公、教育培訓、國際貿易等功能,進一步促進國際旅遊度假區與川沙鎮區的聯動與協同發展。

南匯新城中心(新片區城市副中心)定位為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的服務中心,整合各類資源,增強功能集聚,重點發展跨國公司地區運營管理、訂單中心、結算中心等總部經濟,大力發展大宗商品、金融服務、數字貿易等新型國際貿易,推動統籌國際業務、跨境金融服務、前沿科技研發、跨境服務貿易等功能集聚,顯著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影響力。

新增鐵路上海東站

在重大專項統籌的交通方面,上海市政府要求浦東要加快建設交通樞紐,新增鐵路上海東站,構建機場與鐵路一體化交通,加強浦東國際機場與虹橋國際機場之間的直達交通聯系,堅持公交優先,構建以軌道交通為核心的多模式公共交通體系。

《浦東總體規劃》表示,將發揮浦東國際機場在上海航空樞紐中的主體作用,建設成為品質領先的世界級航空樞紐,強化國內與國際航線的銜接能力,進一步改善與長三角地區的交通銜接,加強鐵路、軌交、高快速路的集疏運能力。

在鐵路方面,《浦東總體規劃》構建「三條干線、一條支線、三條專用線」的鐵路系統布局。分別為「南通方向」的滬通鐵路、「杭州方向」的滬乍杭鐵路、「湖州方向」的滬蘇湖鐵路,並研究預留經大洋山至寧波、舟山方向的鐵路通道。考慮對南匯新城的支撐服務,規劃南匯支線。考慮對港區的服務,規劃外高橋港區專用線、蘆潮港集裝箱中心站專用線、南港碼頭專用線三條專用線。

在港航運放面打造具有全球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區,進一步強化洋山深水港區、外高橋港區、臨港港區的海港布局。集中發展集約化、專業化的公共貨運碼頭,逐步轉型與城市發展功能不匹配的碼頭功能,在有條件地區實現濱江、沿海岸線功能轉型。形成現代化港口集疏運體系,實現港航運產業與城市功能布局的協調發展。逐步轉移黃浦江港區貨運功能,釋放岸線資源並逐步調整為生態、生活性岸線,兼顧客運旅遊需求。強化內河航道的「減量增能」,形成蘆潮港市級集裝箱內河港區及航頭、惠南港2個區級內河綜合性港區。

同時,《浦東總體規劃》在越江跨海通道方面,規劃東海大橋、東海二橋2處跨海通道,G40滬陝跨長江通道,以及30處越黃浦江通道。

⑶ 上海2021年GDP均突破4萬億元,對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將起到哪些作用

這樣的話可以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可以提高基礎設施的建設,可以帶動旅遊業發展,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會有所提高,之後可以提高他們的生活品質,推動了當地的社會地位,也推動了國民生產總值,提高了居民的經濟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