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最早稱什麼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有大巴托運 2024-11-15 12:37:07
火車天津到江西要多久 2024-11-15 12:33:09

上海最早稱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3-11 23:50:07

『壹』 明清時期,上海被稱為什麼

已經被叫做上海地區

『貳』 上海的別稱和由來

上海別稱 「華亭」、「滬」、「滬瀆」、「滬上」、「申」、「春申」等 春秋時期的上海屬吳國,稱「華亭」。
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上海西部形成陸地,並出現原始村落;十世紀前葉,上海市區全部成陸。上海春秋時屬吳,戰國時先屬越後屬楚。楚孝王封楚相黃歇為春申君,上海就是他的封地。傳說黃歇命人疏通過境大江,這條江就被叫作黃浦江或春申江,這塊地方則被稱為「申」,這就是上海簡稱「申」的來歷。
關於上海名稱的由來目前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是取自《弘治上海志》中「其地居海上之洋」這句話;另一種說法認為由於當時有上海浦和下海浦等水道而得此名。
但是無論哪一種說法,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宋代開始設置上海鎮,而且上海之名也最早出現在北宋郟亶之的《水利書》中。至元代改稱上海縣,1928 年設置上海特別市,兩年後改稱上海市,一直到現在。上海還簡稱滬。

『叄』 上海的歷史最早是什麼

春秋時屬吳國東境,春秋末年入於越,戰國時屬楚國,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貫穿現代上海的黃浦江也稱春申江,故上海別稱為「申」。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現名蘇州河)和濱海一帶的 上海市市標民多以捕魚為生,他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所以,松江 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上海」因位於松江(吳淞江)下游支流「上海浦」而得名。唐代中葉始置華亭縣,位置在今天松江區,是上海地區建縣之始。宋末置上海鎮。1292年,中國元朝設上海縣,縣治在今天上海市中心黃浦江沿岸,一般被視為上海市歷史的起點。明朝時,上海逐漸興盛,1553年,為抵倭寇築上海城(在原南市區,現與黃浦區合並),歸屬南直隸松江府管轄。松江府轄境為全國最大的棉紡中心,除華亭縣外,另有青浦縣(今青浦區)、金山衛(今金山區)等。清朝沿襲明制,歸屬江南省松江府,設江海關。 近代上海開埠至1912年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依照1842年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上海在1843年開辟為中國五個對外通商口岸之一,英國、美國和法國陸續在上海設立了居留地,在太平天國戰爭期間於1855年小刀會的廣東人劉麗川、1860年6月太平軍賴文光、1862年初太平軍李秀成共進行了三次佔領部份上海的戰役。1854年上海成立了自治機構工部局,事實上演變成獨立於清朝地方政府行政與司法管轄權之外的租界。此後,在上海形成了2個租界與中國地方政府分割管理的局 繁華浦西面:今上海市的黃浦、靜安、虹口、楊浦四個區主要是上海公共租界(以英美為主),長寧區是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築路區,盧灣、徐匯兩區主要是上海法租界,而閘北區和原南市區兩片中國管理的區域(華界)則被租界分割為互不相連的兩塊。開埠後的近代上海迅速成為遠東最繁榮的港口和經濟、金融中心,是近代亞洲最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被稱為「十里洋場」。「冒險家的樂園」。「遠東第一大城市」。由於租界的存在使得上海的核心腹地未被戰火所波及,並享有實際獨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國際聯系,同時也給上海帶來了時至今日的持續繁榮。 現代【一】北洋政府時期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前後,清朝的舊勢力尚未徹底清除,民國的新勢力尚且稚嫩,從中央到地方,軍閥當道,政府幾近癱瘓,社會呈現出一片無序混亂的狀態。然而就在同時,上海的租界卻有如國中之國,獨享著一份特別的平和,甚而 迷人夜色,租界在經濟、人口等各方面都進一步加快了其發展的速度,由1912年開始至1936年可謂上海租界高度繁榮的一個階段。民國初年,租界以外的閘北和南市(華界)屬江蘇省,1927年,中華民國政府在租界以外地區設上海特別市,歸屬中華民國行政院直轄。此時,上海從法律上正式脫離江蘇管轄,同時並入江蘇省的上海縣、寶山縣17市鄉。1930年7月,改稱上海市。 20世紀初,在上海陸續發生了一系列影響到中國命運的政治事件。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市黃浦區興業路76號召開,隨後1922年7月和1925年1月,又分別召開中共二大和四大。1925年5月30日,由於日本內外棉紗廠廠主槍殺罷工工人(顧正紅),上海學生、市民聚集在上海最繁華的商業街南京路上的老閘捕房門前進行抗議,英國巡捕開槍射擊,造成了五卅慘案,從而引發全國性的反英運動。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閘北發生了四·一二事件,國民革命軍第26軍對工人糾察隊強行繳械,造成大規模流血事件,開始了國共分裂。在事件的前夜,上海黑社會領袖杜月笙誘捕並殺害了上海總工會負責人汪壽華。此後,中國共產黨(1921年在上海法租界秘密成立)的中央機關仍然隱藏在公共租界中區鬧市的雲南路達數年之久,直到1933年江西蘇區穩固後才遷往那裡。1931年6月22日,中國共產黨第三任最高領導人向忠發在上海被國民政府抓捕,隨即叛變並被殺。 【二】國民政府時期 1928年4月1日,國民政府在首都南京成立,上海因為地理優勢,隨即成為全國的經濟與金融中心,直至 摩天樓宇今日。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東北製造九一八事變後,又在上海借口5名日本僧人在位於楊樹浦引翔港的三友實業社(今長陽路雙陽路口)門前被中國工人毆打,而挑起一·二八事變,中日兩國在上海閘北區激烈的軍事沖突持續時間長達一個多月,以至於南京國民政府也暫時遷移到洛陽。1937年8月13日,蔣介石調動大約70萬中國軍隊(包括他的大部分精銳部隊),在上海附近與日軍展開長達3個月的淞滬會戰,雖然中國軍隊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陣亡33萬人,空軍損失過半。約當時全國三分之一軍隊兵員),但最終實力占優勢的日本軍隊擊敗了中國軍隊,武力佔領上海除租界以外的全部地區,抗日組織鐵血鋤奸團也同時針對漢奸、日軍,展開一連串可歌可泣、熱血澎湃的抗日戰爭。在淞滬會戰期間,上海公共租界的北區及東區(即今虹口、楊浦兩區)作為日軍防區和日本勢力范圍,和華界一樣受到重創。上海法租界和蘇州河以南的上海公共租界中區及西區則開始了長達四年多的孤島時期。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對英美宣戰,隨即日軍攻入租界,上海全境被日本佔領。後日本將租界「交還」給其扶持的傀儡汪精衛政權。1943年初美英與重慶國民政府改訂了新的條約,放棄了在華租界,標志著具有一個世紀歷史的租界在法理上不復存在了。1945年上海光復,此後到1949年5月,上海一直由國民政府接管統治。 1946年,國民政府統領的中華民國國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間爆發大規模內戰(參見國共內戰)。1949年5月28日,解放軍擊敗國軍後控制上海全境,此間,許多與國民政府及海外機構有關的人員、財產和機構追隨國民黨撤離上海。

『肆』 上海最早叫什麼地名

上海是我國最大最繁華的城市之一,也是聞名世界的大城市。可在遠古時期,這里卻是一片汪洋大海。後由於泥沙沉積逐漸變成了沙灘,最後成了一塊新生陸地。春秋時期,吳王曾在此建了一個館舍,取名「華亭」。戰國時,這里是楚國貴族黃歇的封地。三國時,東吳孫權在這里建起了水師基地,那時這里還是一個無名的小村落。到了唐朝,當時的吳郡(今蘇州)太守趙居貞上奏,割崑山南境、嘉興東境和海鹽北境設置華亭縣(即今上海松江區)。那個無名小村落也有了華亭海的名稱。這應是上海最早的名稱。到了宋朝,這里的經濟得到發展,成了國內外貿易的集散地。南宋咸淳元年即公元1265年,開始在這里建鎮。那時,吳淞江,即今蘇州河,南岸有兩條支流,一條稱上海浦,一條稱下海浦。建鎮的治所在上海浦附近,故取鎮名為上海鎮。這就是上海地名的來歷。元朝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即1292年,設上海縣。1927年改為上海特別市。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為中央直轄市。 上海的簡稱「滬」和「申」也是有來歷的。 先說「滬」。「滬」原是一種捕魚工具,是用竹子編成的。當地人民將此工具插入江海中,潮來沉沒,潮退露出。魚隨潮而來,退潮時便被滬攔住。古時稱呈喇叭形向外擴張的水道為「瀆」。而當時上海所在淞江口處正是喇叭形的海灣。所以,人們便將到處插有「滬」的、又被稱作「瀆」的淞江口一帶稱為「滬瀆」,這一帶正是上海所在地。所以,「滬」也成了上海的代稱。 說起上海「申」的簡稱,它與戰國時期受封於這里的楚國貴族黃歇有關。黃歇是戰國著名的「四公子」之一,號春申君。他與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齊名。當時的黃浦江還是一條無名之河,河中由於泥沙淤積,河床過高,常常泛濫。黃歇帶領百姓進行開浚,疏通了河道,築起了堤壩,使這條河造福於百姓。人們為了懷念他,不僅為他建了廟宇,還將這條河改稱為春申江,簡稱申江。後來,人們便以「申」代稱上海。所以,上海「申」之簡稱,是對黃歇造福上海百姓的紀念。 以上上海的別稱大家都熟悉,上海還有一個別稱叫「海上」卻鮮為人知。 其實上海「海上」這個別稱在清末、民國初期時還很流行。尤其是文人騷客,在他們的著作中、雅號中常常用到這個稱號。如《申報》主筆蔡爾康就自號「海上蔡子」,另一位《申報》主筆黃式權則自號「海上夢畹生」。素有「上海通」之稱的著名學者孫玉聲的別號就叫「海上漱石生」。當時上海有一個由近百名著名畫家組成的書畫家團體,很有點名氣,這個團體的名字就叫「海上題襟館金石書畫會」。很顯然,這里的「海上」就是上海。當時上海還有許多以「海上」命名的雜志和著作,如《海上畫林》、《海上花列傳》等。至今,上海還有一本雜志叫《海上文壇》。人們還稱上海畫派為「海上畫派」。 關於上海「海上」這個別稱,早在明代的《弘治縣志》上就有記載:「上海縣稱上洋、海上。」至於上海為什麼有「海上」這個別稱,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上海這個地方本是一片汪洋大海,上海這個城市就是建在海上的,故有此稱。以上參考一下,希望能夠幫到你。祝你愉快。(*^__^*) 嘻嘻……

『伍』 上海古稱是什麼

春秋時屬吳國東境,戰國時屬楚國,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貫穿現代上海的黃浦江也稱春申江,故上海別稱為「申」。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現名蘇州河)和濱海一帶的居民多以捕魚為生,他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上海」因位於松江(吳淞江)下游支流「上海浦」而得名。唐代中葉始置華亭縣,位置在今天松江區,是上海地區建縣之始。宋末置上海鎮。1292年,元朝設上海縣,縣治在今天上海市中心黃浦江沿岸,一般被視為上海市歷史的起點。明朝時,上海逐漸興盛,1553年,為抵倭寇築上海城(在原南市區),歸屬南直隸松江府管轄。松江府轄境為全國最大的棉紡中心,除華亭縣外,另有青浦縣(今青浦區)、金山衛(今金山區)等。清朝沿襲明制,歸屬江南省松江府,設江海關。

『陸』 上海被稱為什麼或者是在歷史上叫過什麼名字

上海:簡稱「滬」,有「東方巴黎」的美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之一,中國國家中心城市,中國的經濟、金融中心,繁榮的國際大都市,擁有中國大陸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別 名:申城,魔都,大上海,上海灘,東方巴黎。

『柒』 請問上海在中國古代叫什麼名字

上海在古代被稱為申城、扈(滬)瀆、華亭縣等,南宋開始出現「上海鎮」。元代設上海縣。 

1、申城

上海,春秋屬吳國 。戰國先後屬越國、楚國,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為「申」。

2、扈(滬)瀆

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這也是如今上海簡稱的由來。

3、華亭

唐天寶十載(751年),吳郡太守奏准設立華亭縣,上海地區始有相對獨立的行政區劃。華亭縣轄境約今上海地區吳淞江故道以南,川沙—惠南—大團一線以西地區。

4、上海鎮

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上(其位置在今外灘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

5、上海縣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華亭縣升為府,次年改稱松江府,仍置華亭縣隸之。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縣立,轄於松江府。上海縣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縣域約今吳淞江故道以南市區、青浦縣大部、閔行區大部、浦東新區大部和南匯縣。

6、上海地區

民國元年(1912年)1月,裁松江府、太倉州,上海地區屬江蘇省,有上海、華亭(後改名松江)、嘉定、寶山、川沙、南匯、奉賢、金山、青浦、崇明等10縣。

民國三年(1914年),江蘇省劃分為滬海等5道,其中滬海道駐上海縣,轄今屬上海市的上海、松江、南匯、青浦、奉賢、金山、川沙、嘉定、寶山、崇明等縣以及今屬江蘇省的海門縣。

7、上海特別市

民國十六年(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別市成立,直轄於中央政府,上海始有直轄市一級建置。

(7)上海最早稱什麼擴展閱讀

上海的地理位置與氣候

上海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為海拔2.19米左右。海拔最高點是位於金山區杭州灣的大金山島,海拔為103.70米 。

西部有天馬山、薛山、鳳凰山等殘丘,天馬山為上海陸上最高點,海拔高度99.8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巔」。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烏龜山)、佘山島、小洋山島等岩島。

在上海北面的長江入海處,有崇明島、長興島、橫沙島3個島嶼。崇明島為中國第三大島,由長江挾帶下來的泥沙沖積而成,面積為1041.21平方公里,海拔3.5米~4.5米。長興島面積88.54平方公里,橫沙島面積55.74平方公里。

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氣候溫和濕潤,春秋較短,冬夏較長。上海境內江、河、湖、塘相間,水網交織,主要水域和河道有長江口,黃浦江及其支流。

『捌』 上海被稱為什麼

上海簡稱是「滬」,與城相連一起說就是「申城」
上海被譽為「東方的巴黎"
上海又叫魔都、不夜城等。

『玖』 上海以前叫什麼名字

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從古至今,上海的發展與貿易有著密切

的聯系。大約從宋代開始,隨著商貿的日益興盛,上海一躍成為「東南名城」,

尤其在清道光年間更是「商賈雲集」、「城內外無隙地」。

不過,上海名稱的出現和上海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政區並不是很久以前,

在唐代它僅僅是華亭縣的一部分。關於上海名稱的由來目前有兩種說法:一

種說法是取自《弘治上海志》中「其地居海上之洋」這句話;另一種說法認

為由於當時有上海浦和下海浦等水道而得此名。但是無論哪一種說法,有一

點可以肯定的是,宋代開始設置上海鎮,而且上海之名也最早出現在北宋郟

亶之的《水利書》中。至元代改稱上海縣,1928 年設置上海特別市,兩年後

改稱上海市,一直到現在。上海還簡稱滬。

上海之稱始於宋代,當時上海已成為我國的一個新興貿易港口,那時的上海地區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條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設有上海鎮。1292年,上海改鎮為縣。這是上海這一名稱的由來。1949年,上海設為直轄市。

古時,上海地區的漁民發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扈」,當時還沒有上海這一地名,因此,這一帶被稱為「滬瀆」,故上海簡稱「滬」。春秋戰國時上海是楚春申君黃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別稱「申」。

『拾』 上海古稱是什麼

上海在古代被稱為申城、扈(滬)瀆、華亭縣等,南宋開始出現「上海鎮」。元代設上海縣。

1、申城

上海,春秋屬吳國 。戰國先後屬越國、楚國,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為「申」。

2、扈(滬)瀆

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這也是如今上海簡稱的由來。

3、華亭

唐天寶十載(751年),吳郡太守奏准設立華亭縣,上海地區始有相對獨立的行政區劃。華亭縣轄境約今上海地區吳淞江故道以南,川沙—惠南—大團一線以西地區。

4、上海鎮

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上(其位置在今外灘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

5、上海縣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華亭縣升為府,次年改稱松江府,仍置華亭縣隸之。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上海縣立,轄於松江府。上海縣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縣域約今吳淞江故道以南市區、青浦縣大部、閔行區大部、浦東新區大部和南匯縣。

6、上海地區

民國元年(1912年)1月,裁松江府、太倉州,上海地區屬江蘇省,有上海、華亭(後改名松江)、嘉定、寶山、川沙、南匯、奉賢、金山、青浦、崇明等10縣。

民國三年(1914年),江蘇省劃分為滬海等5道,其中滬海道駐上海縣,轄今屬上海市的上海、松江、南匯、青浦、奉賢、金山、川沙、嘉定、寶山、崇明等縣以及今屬江蘇省的海門縣。

7、上海特別市

民國十六年(1927年)7月7日,上海特別市成立,直轄於中央政府,上海始有直轄市一級建置。

上海的地理位置與氣候:

上海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為海拔2.19米左右。海拔最高點是位於金山區杭州灣的大金山島,海拔為103.70米 。

西部有天馬山、薛山、鳳凰山等殘丘,天馬山為上海陸上最高點,海拔高度99.8米,立有石碑「佘山之巔」。海域上有大金山、小金山、浮山(烏龜山)、佘山島、小洋山島等岩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