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涓婃搗鏈浣庡叕縐閲戜氦澶氬皯閽
鎴姝㈠埌2024騫3鏈堬紝璇ュ煄甯傛渶浣庡叕縐閲戜氦2590鍏冦
涓婃搗鍏縐閲戞渶浣庣即璐瑰熀鏁版槸鏈変笂涓嬮檺闄愬埗鐨勶紝鑰屼笖涓婃搗鏈変綇鎴垮叕縐閲戙佽ˉ鍏呬綇鎴垮叕縐閲戱紝鎵浠ヨ佹敞鎰忓叿浣撴儏鍐電殑娉曞畾銆傛寜鐓ф硶瀹7鏈堣嚦6鏈堬紝鍏縐閲戠即瀛樺熀鏁版渶浣庝負2590鍏冿紝鏈楂樹負34188鍏冦
鍗曚綅闇瑕佹牴鎹鍛樺伐鐨勬湀騫沖潎宸ヨ祫鏉ヤ笂鎶ュ熀鏁幫紝涔熻佹敞鎰忓ソ閫夋嫨鐨勭即璐規瘮渚嬶紝浠ヤ究浜庤$畻姣忎釜鏈堢即綰崇殑璐圭敤銆
B. 上海公積金最低標準是多少
法律分析:住房公積金按職工本人和單位為各7%、6%、5%繳存比例所對應的月繳存額下限分別為348元、298元、248元。補充住房公積金按職工本人和單位為各5%、4%、3%、2%、1%繳存比例所對應的月繳存額下限分別為248元、198元、148元、100元、50元。
法律依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
第十三條 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應當在受委託銀行設立住房公積金專戶。
單位應當向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辦理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並為本單位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賬戶設立手續。每個職工只能有一個住房公積金賬戶。
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應當建立職工住房公積金明細賬,記載職工個人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提取等情況。
第十四條 新設立的單位應當自設立之日起30日內向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辦理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並自登記之日起20日內,為本單位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賬戶設立手續。
單位合並、分立、撤銷、解散或者破產的,應當自發生上述情況之日起30日內由原單位或者清算組織向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並自辦妥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之日起20日內,為本單位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賬戶轉移或者封存手續。
第十五條 單位錄用職工的,應當自錄用之日起30日內向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辦理繳存登記,並辦理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的設立或者轉移手續。
單位與職工終止勞動關系的,單位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30日內向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辦理變更登記,並辦理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轉移或者封存手續。
第十六條 職工住房公積金的月繳存額為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乘以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
單位為職工繳存的住房公積金的月繳存額為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乘以單位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
第十七條 新參加工作的職工從參加工作的第二個月開始繳存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為職工本人當月工資乘以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
單位新調入的職工從調入單位發放工資之日起繳存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為職工本人當月工資乘以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
C. 上海公積金最低基數
上海公積金最低繳費基數是2590元。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是5%至7%,職工和單位按7%的繳存比例所對應的月繳存額上限為4786元,月繳存額下限為362元;按6%的繳存比例所對應的月繳存額上限為元,月繳存額下限為310元;按5%的繳存比例所對應的月繳存額上限為3418元,月繳存額下限為260元。
上海五險一金最低標準是多少?
當年個人繳費基數按職工本人上年月平均工資性收入確定。個人繳費基數的上限和下限,根據所在市公布的上年度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和60%相應確定,其數值根據全市職工月平均工資計算,按四捨五入原則先進到角再進到元。舉例:
1、養老保險最低繳費金額:單位:4927×16%=788.32元;個人:4927×8%=394.16元。
2、醫療保險最低繳費金額:單位:4927×9.5%=468.07元;個人:4927×2%=98.54元。
3、失業保險最低繳費金額:單位:4927×0.5%=24.64元;個人:4927×0.5%=24.63元。
4、工傷保險最低繳費金額:單位:需要根據行業來確定;個人不用交納。
5、生育保險最低繳費金額:單位:4927×1.0%=49.27元;個人不用交納。
6、住房公積金最低繳費金額:單位:2480×7%=173.6元;個人:2480×7%=173.6元。
個人五險一金最低繳費金額:394.16 98.54 24.63 173.6=690元
哪些情況下可以提取公積金余額?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市公積金管理中心申請提取本人住房公積金賬戶內的存儲余額:
1、購買、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2、離休、退休的;
3、大部分或者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並與單位終止勞動關系的;
4、出境定居的;
5、償還購房貸款本息的;
6、房租超出家庭工資收入的規定比例的;
法律依據:
《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
第十六條職工住房公積金的月繳存額為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乘以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
單位為職工繳存的住房公積金的月繳存額為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乘以單位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
第十八條職工和單位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比例均不得低於職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的5%;有條件的城市,可以適當提高繳存比例。具體繳存比例由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擬訂,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核後,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