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靜安區屬於上海幾環
靜安區屬於上海內環,位於上海市中心,因為境內的古剎靜安寺而得名。靜安區的歷史始於南宋嘉定年間,清末時被劃分為美租界,後來在1950年正式被命名為靜安區。靜安區經過了歷史變遷,保留了基督教新恩堂、小德肋撒、靜安寺等名勝。
靜安區屬於上海內環
靜安區屬於上海內環,位於上海市中心,東臨黃浦區、虹口區、寶山區,西接長寧區、普陀區、寶山區,南臨長樂路和徐匯區,北接壤寶山區,因為境內古剎靜安寺而得名。
靜安區的歷史始於南宋嘉定年間,這時的靜安區隸屬於崑山縣,之後又隸屬於上海縣,清末時被劃分為美租界,於1950年新中國成立後正式被命名為靜安區。
靜安區因為曾經被劃分為租界的原因,保留了部分西方風格的建築,比如基督教新恩堂、小德肋撒。也有我國傳統風景,靜安寺、上海佛教居士林、圓明講堂等。
2. 上海靜安區原來屬什麼區
靜安區因境內古剎靜安寺而得名。區境吳淞江(故道)以北,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前隸屬崑山縣,後隸屬嘉定縣、寶山縣。吳淞江(故道)以南,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隸屬華亭縣,之後及明、清二代隸屬上海縣。虯江是上海縣和寶山縣的界河,民國初築路時被填沒。清同治二年(1863年),境域中南部被辟為美租界,後並為公共租界。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境域南部大部分劃入公共租界西區。為抵制租界擴張,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閘北紳商建立閘北工程總局,自辟商埠。1914年,法租界擴張,將境內長浜路(延安中路)、徐家匯路(華山路)以南地區全部劃為法租界。故境域南部為法租界、公共租界和北部主要為華界。1927年7月,上海特別市政府接收17個市鄉,次年7月,將舊市鄉一律改稱為區,閘北市改稱閘北區。30年代,日軍發動兩次淞滬戰爭,閘北區幾成廢墟,成為上海市出名的棚戶區。1937年上海淪陷時期,日偽將閘北區改為閘北政務署,滬北區公署。公共租界在太平洋戰爭前成為「孤島」。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境地分屬第十區、十一區、十二區、十四區、十五區。1947年,第十四區稱閘北區、第十五區稱北站區。1949年5月30日,市軍管會接管靜安區,一度將區名改為靜安寺區,1950年6月28日,復改稱靜安區。解放初期,境域分屬靜安、新城、江寧、閘北、北站區。1956年,上海市區調整,靜安區建制撤銷,以富民路、常德路為界,東境劃歸新城區,西境並入長寧區,閘北、北站兩區合並成閘北區。1960年1月,區劃再次調整,撤銷新成區、江寧區,將新成區成都北路以西部分、江寧區全部、長寧區鎮寧路以東部分合並重建靜安區。2015年11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宣布「國務院關於同意上海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撤銷閘北區、靜安區設立新的靜安區。2016年3月,原靜安、原閘北區「撤二建一」工作完成,新的靜安區成立,始成今之境域。
3. 中國上海市有哪些區
截至2021年2月12日,上海市16個區共有107個街道、106個鎮、2個鄉。2016年,上海市下轄的崇明縣撤縣設區,改制為崇明區,此標志著上海市告別下轄縣,全市至此形成下轄16個市轄區的新局面。
1、中心城區:黃浦區、徐匯區、長寧區、靜安區、普陀區、虹口區、楊浦區;
2、半中心區半郊區:浦東新區;
3、郊區:閔行區、寶山區、嘉定區、金山區、松江區、青浦區、奉賢區、崇明區。
上海歷史沿革
上海,春秋屬吳國。戰國先後屬越國、楚國,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為「申」。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故上海簡稱「滬」。
秦漢及以後先後屬會稽郡、吳郡,分屬海鹽、由拳、婁縣諸縣。
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1218年1月7日)立嘉定縣,上海地區始有兩個獨立行政區劃。
嘉慶十五年(1810年)縮存600平方千米,縣域約今吳淞江故道以南市區、浦東新區大部、閔行區大部。縣城為原南市區人民路、中華路環線內區域。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開埠,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上海縣洋涇浜以北一帶劃為洋人居留地,後形成上海英租界。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以虹口一帶劃為上海美租界。
民國元年(1912年)1月,裁松江府、太倉州,上海地區直屬江蘇省,有上海、華亭(後改名松江)、嘉定、寶山、川沙、南匯、奉賢、金山、青浦、崇明等10縣。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1月,上海淪陷。次年12月,江蘇省川沙、南匯、奉賢、崇明、寶山、嘉定等縣和上海縣浦西地區劃歸汪偽上海市政府管轄。
解放(1949年5月27日)後,成立上海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