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有哪些生態廊道
擴展閱讀
世紀新城杭州哪個樓盤好 2025-01-11 23:03:19
深圳每小時用多少千瓦電 2025-01-11 23:03:13
廈門帝景苑在什麼區 2025-01-11 23:03:10

上海有哪些生態廊道

發布時間: 2024-11-01 03:52:17

⑴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草案)》解讀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草案)》解讀

從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獲悉,《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草案)》已形成,即日起正式啟動為期1個月的社會公示。草案顯示,上海至2040年人口調控目標為2500萬人左右。

發布會上,對於公眾關注的人口調控問題,規劃草案顯示,至2040年上海人口調控目標為2500萬人左右。同時,根據全球城市開放發展的特點,在常住人口基礎上,以實際服務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半年以下暫住人口、跨市域通勤人口、短期遊客等)的合理需求,預留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的保障能力。根據上海市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15萬人。

規劃草案對上海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提出了“負增長”要求。規劃提出,至2040年,上海市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其中還包括戰略留白空間200平方公里。

上海的發展也將與周邊區域實現融合發展。根據規劃草案,未來將構建上海與蘇州、無錫、南通、寧波、嘉興、舟山等地區協同發展的上海大都市圈,形成90分鍾交通出行圈,突出同城效應。

到2040年,上海全市平均通勤時間將不超過40分鍾。

根據昨日起公示的《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草案)》(下稱《上海2040》),常住人口規模在2500萬左右。而截至2015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15萬人。

其中對上海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提出了“負增長”要求,至2040年,上海市規劃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其中還包括戰略留白空間200平方公里。

另外,至2040年,市域森林覆蓋率25%以上、對10萬人以上新市鎮軌道交通站點的覆蓋率100%。

滬將構建“主城區-新城-新市鎮-鄉村”的城鄉體系,將有9個主城副中心、5個新城中心和2個核心鎮中心。浦東新增金橋、張江主城副中心。

“八射八聯”軌交網路

《上海2040》提出構建“八射八聯”軌道交通市域線網路,形成8條主城區聯系新城、核心鎮和中心鎮的射線,新城與中心城之間的公共交通出行比重提升至80%,樞紐之間的軌道出行時間縮短至40分鍾。

上海將基本實現對10萬人以上的新市鎮軌道交通站點的全覆蓋,主城區軌道交通站點600米覆蓋面積、人口、崗位比例分別達到50%、60%、65%以上,新城城區分別達到40%、50%、50%以上。

根據規劃,上海將加密北部、東部地區的軌道交通網路,在中環附近預留城市軌道環線,增強沿黃浦江等主要客運走廊的軌道交通服務功能,確保張江、金橋等城市副中心均有至少2條軌道交通線路直接服務。通過射線加強新城與主城區、重要交通樞紐之間長距離、大中運量的聯系,新城與主城區之間軌道交通出行時間控制在30-40分鍾;新城、新市鎮內部及以中低運量的局域線、常規公交為主要依託,實現30-40分鍾公交可達。

根據《上海2040》,上海將規劃建設機場聯絡線並控制軌道快線,加強浦東樞紐和虹橋樞紐的快速聯系。完善常規公交線網,全面構建地面公交專用道系統,建立水上公共交通及旅遊觀光交通網路。提高公共交通管理運營水平,城區干線公交線路平均運營速度不低於20公里/小時,營造安全舒適的運行環境。

《上海2040》提出將增加公交和非機動車專用路權分配,建立公交專用道和非機動車通道網路。逐步恢復禁行道路的非機動車通行權,提高慢行網路的連續性和功能性,完善安全通達的騎行網路和舒適便捷的步行活動區域。同時,通過制定分區靜態交通政策,適當滿足新城、新市鎮的停車供應,嚴格控制主城區停車供應,繼續加強車輛擁有和使用管理,主城區個體機動化交通出行比重降低到18%以下。

建更多自行車+停車設施

上海市規土局副局長徐毅松表示,未來將繼續實施公交優先戰略,通過發展多元化的公共交通模式,在既有市域軌道交通和常規公交系統基礎上,構建由區域城際鐵路、軌道快線、城市軌道、中低運量軌道、中運量及常規公交和多元輔助公交等構成的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統,達到3個1000公里,即市域鐵路(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地鐵(輕軌)以及中運量系統(現代有軌電車、膠輪系統等)各1000公里。提供因地制宜的公共交通服務,全市公共交通佔全方式出行比重達到40%,全市平均通勤時間不大於40分鍾。

《上海2040》還提出致力於依託軌道交通站點、公交樞紐等空間,綜合設置社區行政管理、文體教育、康體醫療、福利關懷、商業服務等各類公共服務設施,以激發社區空間活力。同時,將圍繞軌道交通站點,做好“最後一公里”慢行接駁通道的建設,提供更多的可供租賃的自行車,建設更多的“B+R”(自行車加停車)設施,縮短居民出行時間,至2040年,將生活性平均出行距離控制在2.5公里以內。對社區內的次幹路、支路規劃設計將遵循慢行優先的路權分配原則,採取分隔、保護和引導措施,保障慢行交通的安全性。

強化亞太航空樞紐地位

《上海2040》還提出要從“海陸空”各個方面提升上海對外交通能力,強化亞太航空門戶樞紐地位:

提升航空樞紐能級。拓展浦東國際機場的設施規模,著力提升浦東、虹橋機場保障能力,至2040年上海航空樞紐設計年客運吞吐能力1.6億-1.8億人次,旅客中轉率、國際客流比例提高至20%~25%和40%以上;貨郵運量1000萬噸左右。

推動國際海港樞紐功能升級。至2040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保持在4500萬TEU左右;拓展國際郵輪航線,年客運吞吐量達到500萬人次左右。鞏固提升國際海港樞紐地位,支撐長江經濟帶、海上絲綢之路發展,提高港口國際、國內中轉能力,上海港國際貨物中轉比例達15% 以上。

優化完善港口功能布局。上海港形成以洋山深水港區、外高橋港區為核心,杭州灣、崇明三島等港區為補充的格局,其中洋山深水港區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集裝箱深水樞紐港區、國際遠洋集裝箱班輪的主靠港。突出江海聯運,加快高等級航道和配套港區建設發展,至2040年水水中轉比例達到60%以上。

增強鐵路樞紐輻射服務能力。強化上海鐵路樞紐作為國家鐵路網主樞紐的地位,實現鐵路占對外客運比重達到65%左右。優化京滬(滬漢蓉)、滬昆等既有鐵路通道服務容量和品質,加快推進滬通鐵路、滬乍杭鐵路、滬杭城際鐵路等規劃鐵路,規劃新增滬蘇湖鐵路,研究控制北沿江鐵路和滬甬鐵路。

繼續優化完善客貨樞紐布局。在保留虹橋站、上海站、上海南站的基礎上,結合強化浦東國際機場對外銜接的功能需求,新增國家沿海通道上的上海東站,拓展浦東對外交通格局。

更具活力的繁榮創新之城

“未來,決定一座城市競爭力的,不是有多大的產量產值,而是你有多強的創新能力。”庄少勤說,未來的上海,應該便利各類高質量人才集聚在此工作、生活、創業,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從而激發城市不斷形成有機生長的旺盛生命力和持續競爭力。

“上海2040”提出,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加快建設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引領創新經濟發展,進一步強化全球金融、貿易功能,提升全球經濟輻射力。進一步突出“文化興市、藝術建城”理念,塑造國際文化大都市品牌和城市整體形象,建設世界著名旅遊目的地城市,擴大國際文化影響力。發揮上海製造業優勢,將承載國家戰略功能、具有一定規模的高端製造業基地予以長期鎖定,用於保障高端製造業發展,產業基地內用於高端製造業發展的工業用地面積不少於150平方公里。做強城市核心功能,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相結合,逐步推動城市非核心功能向郊區以及更大區域范圍疏解。

同時,建設更開放的國際樞紐門戶,完善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形成國際(含國家級)樞紐-區域樞紐-城市樞紐的樞紐體系,建設浦東樞紐、虹橋樞紐和洋山深水港區國際級樞紐,進一步鞏固提升上海亞太地區門戶樞紐的地位,加強對區域的輻射和服務能力。形成“一張網、多模式、全覆蓋、高集約”的軌道交通網路,強化新城與主城區、兩場之間、新城與重點鎮之間的快速聯系,至2040年,基本實現10萬人以上新市鎮軌道交通站點全覆蓋。完善城市物流格局,形成以沿海、沿江、沿灣為主、滬寧、滬杭為輔的物流通道布局。

另外,在滿足生態安全、資源安全、運行安全的基礎之上,打造與創新經濟和創新發展相適應、促進生活和工作方式轉變的智慧互聯、文化教育、科研創造、健康休閑、社會關懷等空間和基礎設施,全面滿足人口結構優化的不同需求,吸引更多的高質量人才工作、生活、創業,從而激發城市不斷形成有機生長的旺盛生命力和持續競爭力。

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

一座讓人有幸福感的城市,必須是宜居的。

為此,“上海2040”,著力打造15分鍾生活圈,營造幸福宜居社區。堅持以居住為主、以市民消費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為主,構建可負擔、可持續的住房供應體系,新增住房將重點向新城和中心鎮傾斜,適應人口結構變化和城市發展需要,進一步完善“四位一體”、租售並舉的住房保障體系,提高租賃性住房在住房供應總量中的比例;提供人才公寓、國際化社區等滿足市民多層次、多樣化的住房需求;結合城市有機更新,推進老舊住宅的可持續使用。

住下來,還要生活方便。規劃提出完善公平共享、彈性包容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至2040年,社區公共服務設施15分鍾步行可達覆蓋率將達到100%;加強社區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體育休閑等設施的建設,提供覆蓋全年齡段的公共服務保障;打造一個24小時運營的城市,保證市民能夠享受更長時間的公共服務、交通出行和夜健身環境。建設老年友好型城市,建設和改造一批適老性住宅,提高社區適老性設施建設標准,實現全市新增住宅適老性達標率達到100%,加強養老設施建設,構建無障礙的公共活動網路,建立終身學習成長的服務體系,形成有安全感和歸屬感的社區空間。

人的幸福感還來自於文化的滋養。“上海2040”著眼於保護城市文化戰略資源,逐級分類劃定歷史文化保護線、自然文化景觀保護線、公共文化服務保護線等三類文化保護控制線。其中,歷史文化保護線和自然文化景觀保護線中的保護范圍作為文化保護紅線,實施最嚴格的文化保護政策。加強總體城市設計,形成“擁江面海、枕湖依島、河網交織、水田共生”的自然山水格局,塑造國際化大都市和江南水鄉風貌特色。

另外,結合城市有機更新,構建高品質公共空間網路。建設高效可達、網路化、多樣化的公共空間,增加廣場、公園等獨立佔地的公共開放空間,同時積極開放學校校區(尤其是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各級行政辦公園區等的附屬公共開放空間。提高社區公共空間規模和密度,保證每個社區生活圈的公共開放空間(400平方米以上的公園和廣場)的5分鍾步行可達率達90%以上。推進“通江達海”的藍網綠道建設,建成226條水綠交融的河道空間,形成總長度逾2000公里的慢行休閑網路,承載市民健身、休閑等功能。提升公共空間文化藝術內涵,美化城市“第五立面”,加強對雕塑、色彩、照明、廣告等景觀要素的整體規劃。

更可持續發展的韌性生態之城

一座城市要帶給人幸福感,無疑也應該是環境和諧、生態優美、安全可靠的。

在“上海2040”中,提出提升城市抵禦自然災害能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全市碳排放總量與人均碳排放於2025年達到峰值,至2040年碳排放總量較峰值減少15%左右。加強“海綿城市”建設,提高水系連通性,市域河面率提高至10.5%左右,提高城市防汛除澇能力;增強地面沉降監測與防治能力。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和極端氣候影響。

規劃提出構建“雙環、九廊、十區”多層次、成網路、功能復合的市域生態空間體系,建設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至2040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5%以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以上。在生態空間格局上,郊區以10 片生態保育區和9 條生態廊道等生態戰略保障空間為基底,推進生態林屏障建設,保護濱江沿海生態岸線和灘塗,推進國家公園以及郊野公園建設;中心城周邊地區以外環綠帶、近郊綠環和16條生態間隔帶為錨固,防止主城區進一步蔓延;中心城內加快實施10片楔形綠地,結合重要轉型地區新增若干100公頃以上大型公園,加強13條濱河綠帶建設。將市域生態網路空間和重要的現狀生態要素劃入生態保護控制線。

按照“上海2040”的規劃,未來上海將顯著改善環境質量。力爭2040年PM2.5濃度控制在20微克/立方米左右,高度聚焦水環境改善,2030年前實現水功能區全面達標。加強對土壤污染的監測、修復和控制。循環利用固體廢棄物,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目標。

此外,構建城市防災減災體系,保障城市安全運行。提高城市水資源、能源供給安全,完善區域、市域供水格局;增加上海北部外來電源接受通道,完善市外來電供應格局,推進分布式能源建設。強化防災減災救援空間保障,提升社區安全韌性水平。至2040年,中心城人均避難場所面積達到2.0-3.0平方米,中心城以外達到3.0-4.5平方米,滿足市域范圍內醫療急救平均反應時間小於8分鍾。提升城市信息安全水平,建立全球先進的城市信息基礎設施體系。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草案公示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40)》草案已經編制完成,為讓公眾充分了解草案內容,進一步征詢公眾意見,現進行草案公示,特公告如下:

一、公示時間:8月22日至9月21日止。

二、公示地點:

1、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一樓大廳,地址:上海市人民大道100號。

公示期間每日16:00-20:00(19:30停止入場、周一閉館),市民可憑有效身份證件換票入場。

2、各區展示點(詳見“上海2040”官方網站公示)

3、政府網站

“中國上海”政府門戶網站:www.shanghai.gov.cn

“上海2040”官方網站:www.supdri.com/2040

“上海2040”官方微信公眾號:shanghai2040

三、公眾參與意見收集途徑

1、“上海2040”官方網站:www.supdri.com/2040

2、“上海2040”官方微信公眾號:shanghai2040

3、電子郵箱: [email protected]

4、熱線電話:63193413、62470681(工作日9:00-17:00)

5、郵寄地址:上海市北京西路99號,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收),郵政編碼:200003。

熱忱期待廣大市民積極參與,提出您的寶貴意見和建議。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

2016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