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從張愛玲身上學到了什麼
我想提起張愛玲大家都並不陌生,因為她的作品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人,可以說我是看著她的作品長大的。張愛玲一生創作大量文學作品,類型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1943年,年僅23歲的張愛玲認識了當時月刊《 紫羅蘭》的主編,周瘦鵑並在該刊物上發表小說《 沉香屑第一爐香》該篇文章使張愛玲在上海文壇一炮打響,嶄露頭角。到1944年9月小說集《傳奇》出版時,僅24歲的張愛玲早已登上文壇之巔,成為上海最耀眼的一顆星,被當時的文學評論家傅雷譽為「文學界的奇跡」。
作家葉兆言評論說:「她的一生,就是一個蒼涼的手勢,一聲重重的嘆息。」也許,她終究還是活出了自己不一樣的人生。她將自己的生命,編織成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的不再是蚤子,而是盛開的海棠花。這樣的張愛玲無疑是讓人心疼的。
1、童年的不幸,迫使她如勁草般的生長
張愛玲,出生於1920年9月30日出生上海名門世家,家庭的不幸給張愛玲的童年帶來了痛苦和陰影。父親跟母親一個舊思想,一個新民主、兩種思想的碰撞從而分道揚鑣。在失去母親的時光里,張愛玲的生活充滿了痛苦和不快樂,被後媽的欺負,以及父親對他的毆打等等,給她的人生帶來了陰影,於是張愛玲便逃離了家庭投奔母親。
母親對她說:你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早早嫁人然後花錢打扮,一種是花錢讀書,毋庸置疑她選擇了後者。從這點我們就可以看出張愛玲是一個渴望成長的新女性,她希望活成天邊的一束光,讓人們很遠就能看到她。這就是那個如海棠般的女孩。
張愛玲在小時候就有寫作的才華,7歲便開始在學校寫作,後來去香港讀大學,也寫了很多的作品。童年的不幸也使她如勁草般頑強的生長,從上海轉戰香港,再到美國,正是這樣的經歷讓她的作品具有獨特的魅力。
2、破解成蝶,成就輝煌
不論是1932年《不幸的她》1942年的《傾城之戀》1944年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每一部作品無疑不是在詮釋著她的人生,也正是這些作品讓張愛玲成為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獨具魅力的作家,特別是她的小說自成一派,是20世紀40年代其他作家無法比擬的。哪怕是一個小人物都被她描寫出不同的風格,這就是獨領風騷的張愛玲。
具有些媒體描述 :「張愛玲最大的一點就是不寫三偽文學,經當時在美國大學任教的文學評論家夏志清極力推崇,夏志清抓住了張愛玲反三偽文學這一傑出文學成就反復渲染,重點宣傳,引起世界性關注,因世界文壇的主流一直是反三偽,張愛玲因其作品不寫三偽文學,得到當時一大批世界級文豪的推崇,從此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作家」從這些評論我們看到了張愛玲的高尚品質,一個有才華又有節操的作家是多麼的難能可貴,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3、一代著名女作家,晚年卻是如此凄涼
張愛玲一生經歷了兩段婚姻,第一任丈夫胡成蘭結婚三年後,最終分手結束。第二段是與美國與賴斯的婚姻,這可能是張愛玲最幸福的時刻,也是最快樂的時光,和賴斯在一起七八年的時間,直到賴斯去世,這是一段美好的黃昏戀。也是她人生中最難忘的一段愛情。她在美國生活了43年,丈夫去世後一直是一個人孤苦伶仃的生活,每天一個人默默的寫作、生活。直到75歲一個人靜靜的開了人世,告別她不平凡的一生。張愛玲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也是孤獨悲涼的一生。
正如她作品中寫的:「人生是殘酷的,看到我們縮小又縮小的、怯怯的願望,我總覺得有無限的悲傷」這樣一段文字的描寫無意不透露出內心的哀傷,詩一樣的女子就這樣走完了她不平凡的一生。
這樣的張愛玲對我的影響非常的深,她的一生都是在不停的創造之中,直到離開人世,給世人留下了一部部經典的作品, 也讓我明白只要你想寫就可以一直一直的寫下去,不管是快樂的,還是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