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11點去上海什麼感覺
擴展閱讀
去杭州旅遊去哪裡好去 2024-12-26 18:17:58
在廈門如何定婚車 2024-12-26 18:15:56
福州哪裡賣裝衣服的袋子 2024-12-26 18:11:24

11點去上海什麼感覺

發布時間: 2024-12-26 06:26:44

⑴ 請問下,晚上11點到上海,怎麼去外灘,能在外灘呆一夜嗎,可安全,謝

晚上11點到上海,到上海的什麼地方啊?上海很大,去外灘的話晚上11點還可以趕得上地鐵的。
在外灘呆一夜??你睡在露天??安全是安全的,外灘這種市中心沒什麼問題的。但是你就這樣呆一夜也不舒服啊。。。。。。

⑵ 上海外灘上午10-11點人多嗎

上海外灘。景色優美。能看到黃浦江。到東方明珠電視塔。過往的船隻很多。外地的遊客也很多。上午的10:00~11:00,人很多。十一點到一點多鍾也是能少一點。

⑶ 晚上11點到上海浦東機場,也就是有兩個晚上一天半白天可以玩,有沒有推薦路線~

  1. 外灘附近的酒店都比較貴啊,不是很合算,快捷酒店一間也要400多了,4-5個人一晚上就是1000多。可能不是很適合你,可以看看地鐵二號線沿線,的地方會便宜一點。

2.玩兩個晚上一個白天的話,推薦這幾個地方給你玩吧:

晚上去這條路線
文藝,小資路線:
思南路 —— 田子坊——新天地
都是非常文藝的地方,可以先去思南路走一走 路兩邊都是法式梧桐和很精緻的洋房,走到建國西路 然後直奔,田子坊,錯綜復雜的弄堂,時不時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小店,作坊躍入眼中,充滿驚喜。然後可以去新天地,喝點飲料,坐下來休息一下,感受一下上海的氣息。這是一條非常文藝小資的路線,能很好的感受上海的文化氣息。喝一點點酒,這個季節走一走還是很舒服的。


白天推薦另一條,比較經典的路線,外灘附近一些有名的景點:

經典地標線路(公眾號搜輕松旅行,更多精彩路線,還能提供低價包車):
南京路步行街——上海杜莎夫人蠟像館——城隍廟——東方明珠電視塔——外灘 這條線路包含了上海的經典特色:
南京路:最繁華的商業街之一,也是20世紀初老上海百貨公司的聚集地。
上海的杜莎夫人蠟像館:是全球第6座該品牌蠟像館,以製造精妙蠟像聞名全球。
城隍廟:小吃非常多,嘗嘗南翔小籠,(公眾號 輕松旅行 更多線路等你)看看上海老街很有情調。
東方明珠:一定要找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登上東方明珠,大好風光凈收眼底;外灘萬國建築群,南浦大橋,楊浦大橋。是飽覽上海風光的最佳去處。


3.浦東機場 機場大巴是到11點結束,地鐵的話10點就沒了。你時間還挺緊張的,如果都趕不上就只能打車了。浦東機場打車到外灘還是挺貴的。晚上11點以後打過去至少要150了~ 說了這么多 希望能幫到你,記得採納啊

⑷ 有什麼事是你來到上海之後才知道的

我就是傳說中的上海土著,至少四五代人在郊區生存發展到現在。經過多年觀察,有一些心得體會。

我在郊區城區長大的,甚至一直到大學都沒有出過郊區,只是換了一個區(大家應該猜到了是哪個區)。小時候以為世界就這么大了,郊區市區沒什麼差別,只是少了一些購物商場和飯店。過年過節的時候會去市區買年貨吃大餐,其他日子在郊區自給自足(當然不是種田的意思)。很多市區人對郊區的印象還停留在種田養豬,當然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爺爺奶奶那一輩的人務農了一輩子,年輕人就幾乎沒有了。

有意思的是雖然戶籍是上海,但是我們似乎沒有把自己當成上海人,因為我們把去市區叫做」上上海」。我們的方言也和上海話不一樣,我們都能聽懂上海話,市區人聽不懂我們的方言。我還記得上初中高中的時候,特別是理科老師,說著說著就開始說方言,而同學們甚至沒意識到他們開始說方言了。郊區就像一個封閉的小世界,外面的人不會來,裡面的人也不想出去。每一代人在這里出生長大結婚生子,甚至沒想過去市區闖一闖。初中畢業去市區玩連坐地鐵都不會坐,而家鄉的地鐵是這幾年才通的。

後來漸漸長大和市區的往來就變密集了,等我意識到區別的時候是找工作的時候,因為不想跟爹媽一樣找個穩定的鐵飯碗,就去市區面試了很多工作。交通的便利,各種公共設施比如醫院學校 娛樂 等等,要知道從我家到市區坐地鐵都要至少一個半小時,而市區之間的交通很少有超過一小時的。家鄉只有一個二甲醫院,身體真遇上什麼大問題還得去市區的三甲醫院,而且不同醫院的專場項目不同。到了大學更是翹課哪怕來回要4.5個小時也要去市區逛逛街。身邊很多小夥伴到了高中就去市區讀書了,到了大學很少有同學會去北方的學校(特別好的大學除外)。這個時候有些埋怨父母當初為何不留在市區發展,也許我現在的生活可以便利許多。當然我依然熱愛我長大的這片土地,至少讓我有一個獨特的視野來回答今天的問題。

最後還是要認真總結一下排外的事,作為郊區人我也受到過市區的偏見,作為上海戶口沒少享受過它帶來的福利。作為90後(當然也不年輕了),我觀察的是至少我的同齡人大部分和我一樣,既充滿包容性,又忍不住抱團,但我們的抱團是出於老鄉見老鄉的心情,畢竟現在的上海不論市區郊區,本地人越來越少了。特別是大家都說普通話的情況下,交朋友只看人品,聊天只看話能不能投機。有時候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朋友來自哪裡,即使已經認識很久了。

又要過年了,這個時候應該是上海人最想念外省人民的時候。整個城市瞬間空了,也失去了運轉的動力。昨天坐飛機到上海,不用地圖我也知道我到家了,因為只有這個城市凌晨依舊燈火通明,如星雲密布,機上許多外國人都忍不住拍下這浩瀚的景象。這樣大的工程,如果沒有大家的共同努力,又哪來上海的今天呢?

我是80後,小時候也去過上海,但是那時候沒有什麼思維,也不會說看看高樓大廈,只是覺得跟著爸媽看哪裡好玩就往哪裡去。

畢業後去過好幾次上海,特別是開車行走在上海市區的高架上才能發現什麼是國際化的大都市。對了,我來自南京,應該也算不錯的地方了,可是只有去了上海,我才知道那個差距真的是太大了。南京也有好幾個商圈,高樓大廈也不少,但是我在上海感覺到處都是購物商圈,極少能看到那種每個都市都有的「貧民窟」,太繁華了。

另外,橫跨黃浦江上的那一座座大橋,每一座建的都很好,特別是盧浦大橋,能讓我感覺到現代化建築的精髓,這是南京幾座跨江大橋所不能比擬的。

還有,上海人也都挺和善,很少說會有粗暴的人出現。素質體現在細節上,晚上開車,對面極少會出現遠光燈的車輛,這一點我很佩服,在別的地方這不多見。

魔都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我國經濟的走勢,希望他越來越好,向國際友人展現我們中華民族的良好素質!

沒有去過上海的朋友也可以去玩一次,只有認識到了差距我們才會更努力的去奮斗!

我是2006年來上海的,來上海已經12年了。看到這個標題,我腦子裡面努力回憶來上海以後才知道的事情。

1,來上海以後才知道有地鐵,那時候上海的地鐵只有1,2, 3,4, 5號五條地鐵線。

2,來上海以後才知道每天上下班來回 4小時是常事,來上海以後才知道公交是按路程收費的,而且空調車 2元起步。之前在老家公交1元隨便你坐到哪裡。

3,來上海以後才知道大街小巷超多的便利店,盒飯賣得比老家飯館的菜還貴。後來才發現,在上海,吃便利店是最低消費。

4,來上海以後才知道肯德基麥當勞是平民消費。如果男女朋友約會帶你去吃肯德基,那是看不起你。然而在大學時候,吃頓肯德基那就是奢侈。

5,來上海以後才第一次吃蝦,蟹之類的海鮮。以前老家在內陸省份,很少有機會吃到蝦蟹。

6,來到上海以後才知道逛街買衣服不起因為你需要,有時侯是為了排解工作壓力,打發休息時間。

7,來上海以後,看到老的石庫門的房子,看到沒有衛生或者公用廚房洗手間的老房子,看到一家幾口擠在10來個平方的房子裡面才知道,上海底層的居住環境是多麼的窘迫。

8,來上海以後才知道,男人做家務疼老婆很正常,原來上海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很高。

9,來上海以後,上海是一個海納百川的城市,這里匯聚了全世界各地的小吃,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你吃不到。

10,來上海以後才知道,有錢的人太多了,有錢有閑,有文化,有修養,有內涵的才叫富豪,而且低調的有錢人很多,否則只能叫做暴發富。

11,來上海以後才知道,做一個獨立,有思想的女人比嫁個有錢的男人靠譜得多。

12,來上海以後才知道有錢人培養孩子比沒錢人培養孩子更努力,更拼。

13,來上海以後才知道上海是一個文化底蘊非常深的城市。

還有好多,好多……

我是2017來上海的,之前沒有來過,有心酸,有震撼,有喜歡,簡單說下幾點吧

1.晚上11點多到的上海,在火車上定的住處,剛開始房東說是床位,我沒有概念,700一個月,二房東(後期才懂這個概念)也是安徽人,來地鐵站接我的,到了才發現太震撼,一個3室1廳住了30多個人,我以為有被子,什麼都沒有,不敢洗澡,覺得不習慣,差點哭了,一夜沒睡,玩手機玩到天亮,去公司報道,當天加錢900一個月,換了個客廳不住人的地方,住了2個月。

2.中途外派到福建,2018年才回上海,住火車站邊上,中海萬錦城,1000一個月的青旅,還有老外合租,感覺還是很不錯的

3.現在換到惠南鎮,1000一個月,獨立衛生間廚房,只是去公司要1個小時,感覺已經很好了。

4.在上海也待了很久,說實話,沒有去一些景區玩過,沒有時間,上海的生活節奏真的很快,壓力很大。

5.地鐵,之前只在南京做過地鐵,在上海,天天地鐵,感覺真的很幸福,比開車方便多了,就是太擠

6.上海人,我現在的房東就是上海阿姨,人真的很好,對我們外地來的年輕人很好,給我們做飯,洗衣服,中秋節還給我們准備了月餅和大閘蟹,天天看到我都說真的不容易,太辛苦了,很感動。

7.上海是一個相較公平的城市,不會像小城市那麼黑暗。

這個我就要說道說道了,但不是地域歧視,純粹的說出來大部分人心中所見所聞。

我頭一次去上海,我才知道的,原來中國只有兩種人,一種是上海人,另一種是外地人,相信很多人都是聽過的。

上海人(本地人)特別的排外,倒不是歧視外地人,只是一種本能上的排斥,其實這就跟北方人認定的南北方是一樣的。

我有一個朋友,他是遼寧的,他認為的北方就是遼寧往北,而南方就是遼寧以南???我頭一次聽說的時候,真的,他彷彿就是一個傻子。

這些是跟人所生活的地方差異有關的,上面提到的對上海人的看法,也就是我去了上海才知道的!

我在上海生活十多年,最大的感受是,最看不起外地人的,多數都是在上海站穩腳跟的外地人。

哪裡都有各種人,素質不分地域。帶著無腦偏見對待上海人本身也是一種歧視。

我江蘇人,被祖籍同是江蘇的「新上海人」歧視過,也被在上海的河北土豪輕視過,也被上海人慢待過。

但隔壁鄰居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跟我分享過零食,雪糕,小吃等等 美食 。幫我收過快遞和外賣。

上海人收入高,福利好。比如計程車司機,這些人多數是隱形百萬甚至千萬富翁,但迎來送往,都很客氣有禮。

你再看看那些在阿迪,新百倫,耐克專賣店的外地人服務員,他自己也是一個打工的,看人的眼神確充滿傲慢。

還是那句話,哪裡都有各種人,素質不分地域。

說來有點可笑,地鐵這個東西在我去上海之前從來沒有坐過,當時也不知道是怎麼乘坐地鐵的,但是到了上海,我的出行又不得不乘坐地鐵,當時給我的感覺就是,世界上怎麼有這么方便的交通工具啊,又不用等紅綠燈,而且速度又快,在裡面還不用曬太陽,真的很神奇,也就是從那以後,我就愛上了這座城市,地鐵的確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還有就是,我剛出火車站,在一會的時間里,就看到天空好多架飛機飛過,雖然在農村也看到過,但從來沒有這么頻繁,大上海的 科技 真的是又刷新了我對世界的認知。

後來,我們去外灘遊玩,當時到了那裡的時候,已經接近凌晨一點了,但是來玩的人還是很多,我覺得這個特別不可思議。還有就是這一帶的繁華,高樓大廈真的是看得我目不暇接,太多了,太高了,有生以來見過最繁華的地方。

還有就是上海 科技 館了,從沒覺得一個 科技 館會如此好玩,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後來去南京 科技 館玩了一下,真的是覺得一點意思都沒有。

除此就是這邊的消費了,我們在路邊吃了一盤蓋澆飯,20多塊,還是最便宜的,這個也是我來上海之前沒見過的。

拍幾張圖片大家看看,地鐵第一次見哦

作為從高考大省浙江考到上海來的學生,到現在自己的孩子開始接受上海的教育,上海的教育,可能是被全國人民誤會的一個大點。

以前聽說的是,上海考分低,400多分可以上復旦交大,隨便一個高中班裡90%的人都能上大學。上海的學生也不願意離開上海,反正本地的大學多得很。

到現在才知道,上海有一半的學生,在中考時就被刷下了,得去讀中專、職校。上海的教育競爭,是從懷孕就開始的:

首先得是學區房,不同學校之間教育差距非常大;

一兩歲就開始早教,爬也得比別人爬得快一些;

三歲開始上外教英語,這幾乎是標配,再雞血一些的家長會逐步加上鋼琴課、識字課、拼音課、書法課、圍棋國際象棋課、樂高機器人課等等,另外一到兩門 體育 運動的培訓也是少不了的。上海的培訓市場可謂是紅的發黑。

從中班開始,准備考民辦的家長就開始一路發奮圖強了,之前有各大奧數杯賽和英語等級證書,現在停止了,但仍然阻擋不住家長奮進的步伐。以前從來不知道上小學還得准備孩子的簡歷,到了上海,你作為家長,沒有一手做漂亮簡歷的能力,簡直連心儀學校的敲門磚都遞不進去。

初中,開始分化了,上海的很多學校,都是雙語學校,這就意味著其實你在初二左右,就得定下是走國內路線或者國外路線了。兩種培育方式都不同,老師也會各有側重地安排你的學業。

如果確定的是國內路線,各種補習班請上起來,家教請起來,因為家長根本已經輔導不了孩子的功課了。我們附近的一所初中以數學見長,什麼意思呢,就是幾乎所有的數學都是奧數題,我在孩子預初的時候,就看不懂他們的數學卷子了。(這里補充一句,上海的小學是五年,初中四年,其中第一年稱為預初年級。)也是這個學校的學生,我的鄰居,補課費用每周是8000,包括2000的物理補習、2000的數學補習、1000的英語和3000的陪讀。

中考,上海的中考現在也開始變革,好的初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內推名額可以上好的高中。而好的高中也有很多自主招生內推的名額上大學。所以看起來是大學的競爭,其實70%的比例在初中已經奠定了基礎。

經過中考的分水嶺,到了高中,能考上區重點、市重點的孩子,基本上大學是穩妥了。但上什麼大學,常春藤名校、北清復交,還是一般的本科,還是看你的學校本身了。好的高中,申請海外名校是有自己的渠道和優勢的。比如上海著名的神仙學校,每年參加高考不過幾個人,大部分人都在高考前就申請到海外名校走掉了。

上海教育的競爭大,還體現在一點:積淀。如果說全中國最優秀的人才都匯聚在上海,那麼人家不僅是從父輩開始匯聚的,至少爺爺那一輩就開始了。所以很多家庭對孩子的培養,都是家裡6個大人齊上陣,誰擅長什麼教什麼。

所以,當你來到上海讀書,發現,上海的本地生源怎麼那麼牛,不僅英語好(3歲開始學)、活動能力強(上海四大金剛高中畢業的孩子幾乎都是 社會 活動家)、學習能力強(人家的獨木橋競爭很早就開始了),就不會感到奇怪了。

今年3月份,在上海這邊找了實習工作,也是我第一次來上海,7月份畢業離開學校,工作又從試用轉為正式,算起來在上海也有一段時間了,對於這座從陌生慢慢變得熟悉的城市,心中也有了一些別樣的感觸,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1.上海真的很大:

我的大學是在長春就讀的(我是吉林省人),直到快畢業的時候,長春作為一個省會城市,才建設完畢已經規劃七八年的地鐵,而且只開通了地鐵一號線,全程坐完只需要3元錢。而剛剛來上海的時候,就被地鐵線搞糊塗了,我第一次知道了中途可以換乘很多站,看到了上海錯綜復雜的地鐵路線圖,而這些帶給我的直觀感受就是,上海很大!

2.房價不便宜,租房子也沒好多少:

作為在上海苦苦奮斗的底層勞動人民,白天出入在寬敞明亮,地理位置優良的高級寫字樓,晚上,乘坐擁擠的地鐵,回到租住的不太寬敞而房價卻『嘎嘎貴』商住房,至少對於我目前的情況來說,每個月的血汗錢一大部分要開開心心,戀戀不舍的交給房東,所以上海給我的另一個感覺就是租房子很貴,這個也是一線城市的通病,和同在上海的朋友或周圍的同事比比還好,大家不相上下,但是和二三線城市工作的同學朋友一比對,工資水平和租房支出並不是相對持平的。再說到房價,坐標魔都郊區,房價也到了3-4萬每平米,這在長春基本是不存在的!

3.工作機會多:

別的行業不談,單說互聯網企業或傳統軟體行業,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深得行業巨頭的青睞,上海在這方面還不算突出,國內互聯網企業巨頭落地上海的還不算最多。當時我第一份實習是在長春的一家初創軟體公司,公司主要是做軟體研發銷售,記得當時找實習還是費了不少心思,因為二線城市像樣點的互聯網企業鳳毛麟角,初創外包小作坊比比皆是,這里並沒有鄙視的意思,只是後來來到上海,也多是覺得二線城市普通一點的公司還是沒辦法提供給自己太大的平台去鍛煉,去成長,在上海工作的這段時間,也接觸了很多客戶公司,所以在打開自己眼界的時候,也在感慨上海作為一個大都市,能夠提供給年輕人發展的機會是真的很多!

4.上海的景點並不像傳說的那般:

上海的景點很多,而且大部分都不需要花錢,只不過作為上班族,能抽出周末去逛景點,就必須忍受人擠人的尷尬!上海的大部分景點我也都去過,夜幕下景色華麗的外灘,燈火輝煌的南京東路,別具一格的新天地,富有古代園林氣息的城隍廟,田子坊,七寶街,中華藝術宮……每次這些景點給我的感觸就是人很多,但是當身處其中的時候,卻又發現與自己想像的略有差異,如果單純從閑暇時間的消遣這個層面來說,上海的景觀還是值得一看的!

大概總結了這么多,對於那些耐著性子讀完的朋友,還向您道一聲辛苦,上海這樣一個神奇的城市,自有它獨特的魅力,希望你能在這里發現屬於你的別樣天地!

沒來上海之前,月薪3200,出去吃飯買衣服啥的都小心翼翼的,不敢亂花錢,一個月房租700,一年下來加獎金還存了2萬。有一次,一個同學請我到上海玩,一頓飯就吃掉700多,喝茶又是幾百,我頓時覺得自己像鄉巴佬一樣。後來工作換到上海之後,工資上去了,也慢慢適應了。

上海人大部分都是很好很熱心的,他們節約的時候很節約,出去消費也很大方。當然,上海的消費也確實高,市中心一套60平米左右的老房子,租金要6500元每個月。

上海人喜歡清清爽爽的,喜歡有素質的外地人,不要亂插隊,隨地吐痰,上海人其實是排沒有素質的外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