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南北高架不分時段如此之堵的原因是什麼有啥解決方法
上海南北高架的擁堵問題由來已久,究其原因,主要是設計流量不足、人口密集分布和區塊化功能單一導致的。
當初設計時,南北高架的流量按200萬設計,留有100萬冗餘,理論上可承載500萬流量,但實際流量遠超設計值,且在高峰期更是擁堵不堪。這與早期規劃時對人口密度的估計不足有關。
上海北部區域人口承載量大,尤其是共和新路附近,曾是90年代棚戶區改造的集中地,大量南市區、黃浦區和盧灣區的棚戶區居民被遷至該區域。加上寶鋼等大型工業設施位於寶山區,使北部地區成為上海人口密集區,到2010年,寶山房價漲幅較慢,吸引了大量上海本地居民購房,導致北部地區人口比例占上海總人口的20%-30%,從而加劇了南北高架的擁堵。
上海的區塊化規劃導致功能單一,缺乏多功能混合社區。在2000-2010年期間,雖然南北高架繁忙,但並未出現嚴重擁堵,主要原因是北部地區居民多能找到本區域內的工作。然而,為了2010年世博會,上海市政府推行區塊化改革,將市區內的工業、科研、教育等重要部門向郊區搬遷,導致居民需要跨區域工作。由於郊區缺乏配套公共交通,更多居民選擇購買私家車,通勤距離延長,加劇了南北高架的擁堵問題。
㈡ 上海延安高架龍柱的故事是真的嗎
是真的。
上海延安路高架橋龍柱事件是發生在1995年的時候,然而現在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了,這個事件依然還流傳著,還被稱為上海十大靈異事件之首,那正是因為,上海龍柱事件的證據現在依然存在。相信在上海生活的朋友都應該知道,上海高架路有不下成百上千個支柱,幾乎全都顯露著水泥混凝土的本色,唯有在延安路與成都路交叉路口的一個柱子上盤踞了一條金屬搭兆製作的龍,其實這背後隱藏了一個很玄乎的故事,而這個柱子就是證實上海延安路高架橋龍柱事件的最佳證據。
這個故事說的是,在上海延安路成都路交匯處,「申字形」立交的中心點立著一根盤有龍形雕塑的金屬巨柱,這是由於高架橋當年在施工時把樁打到了「龍脈」上,導致施工受阻,而這根柱子就是用來鎮住「龍穴」的。在90年代時候,上海為了徹底改變罩猜市區交通擁擠、堵塞,同時上海高架路建設規劃也想躋身世界一流都市,貫穿知悶租於市區的成都路高架和延安路高架先後上馬,使貫穿上海市東西南北的高架最終形成上出天、下出地的「申」字形的大格局。沒料到,當工程進行到關鍵的東西南北高架路交會點時,作為支撐主柱的基礎地樁怎麼也打不下去。
㈢ 上海暴雨高架橋成「高架河」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上海暴雨導致高架橋變成「高架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氣候特點、城市基礎設施、高架橋自身特點、人類活動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加強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提高高架橋的設計和建設標准,加強人類活動的管理,保護城市的排水系統。
上海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是雨季,降雨量大,且多為短時間內下的暴雨。這種氣候特點使得城市在面對暴雨時,面臨著較大的挑戰。城市基礎設施的不足也是導致高架橋積水的原因之一。盡管上海的城市基礎設施在過去已經得到了較大的改善,但面對暴雨等極端天氣情況,仍然存在不足之處。
高架橋自身的特點也是造成積水的原因之一。高架橋通常高於地面,且橋面排水系統不如地面道路完善,因此在暴雨時,高架橋的積水問題尤為突出。如果高架橋的設計和建設不符合規范,例如橋面的坡度不夠、排水設施不足等,也會加劇積水的程度。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增加排水管道的數量和直徑,提高排水系統的設計標准,以應對極端天氣情況下的降雨量;加強對排水系統的日常維護和檢查,及時發現和修復排水設施的故障;增加高架橋的坡度,提高排水設施的完善程度,以加快雨水的排出速度;加強對高架橋的維護和保養,及時發現和修復橋梁結構的損壞,保證高架橋的排水功能正常;對城市的基礎設施進行全面檢查和評估,及時發現和修復老化和損壞的設施,提高城市基礎設施的排水能力和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