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上海原來是到底屬於哪裡,浙江還是江蘇
上海明朝屬於南直隸,清朝屬於江蘇省松江府上海縣,上海縣城在現在的黃浦區人民路中華路環城線內。上海市區1927年從江蘇省獨立成立上海特別市,隸屬當時的國民政府直轄。上海郊區1958年從江蘇省獨立。從地理上說,上海市區1927年前隸屬蘇南,上海郊區九個縣1958前也隸屬蘇南,崇明1958年前隸屬南通。可以這樣認為,上海獨立於江蘇,江蘇是老娘舅,上海是外甥。
② 各個省的別稱
1. 北京市(京):北京,古稱薊、燕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成祖遷都至此,改稱北平,後定為首都,簡稱「京」。
2. 天津市(津):天津,始於金代的直沽寨,元建津海鎮,明築城設衛,名為天津衛,意為「天子渡口」,簡稱「津」。
3. 上海市(滬):上海,源於宋代的上海鎮,後設縣,1949年設為直轄市,因古時該地漁民使用的捕魚工具「扈」而得名,簡稱「滬」。
4. 重慶市(渝):重慶,古稱巴縣,後為蜀漢所佔,唐宋時期設有重鎮,明稱重慶衛,後升為府,1949年設為直轄市,簡稱「渝」。
5. 河北省(冀):河北,春秋戰國時期屬燕趙之地,清代設直隸省,1928年改稱河北省,因位於黃河以北而得名,簡稱「冀」。
6. 河南省(豫):河南,春秋戰國時期屬楚、韓、魏等國,清代設河南省,因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以南而得名,簡稱「豫」。
7. 雲南省(雲):雲南,古稱滇池地區,唐代設雲南郡,宋代置雲南路,1949年設省,因位於雲貴高原而得名,簡稱「雲」。
8. 遼寧省(遼):遼寧,清代設奉天省,1928年改稱遼寧省,因位於遼河流域而得名,簡稱「遼」。
9. 黑龍江省(黑):黑龍江,清代設黑龍江將軍轄區,後升為省,因河流名而得名,簡稱「黑」。
10. 湖南省(湘):湖南,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國,清代設湖南省,因大部分地區位於湘江流域而得名,簡稱「湘」。
11. 安徽省(皖):安徽,春秋戰國時期屬吳、越、楚等國,清代設安徽省,因西部有皖山而得名,簡稱「皖」。
12. 山東省(魯):山東,春秋戰國時期屬齊、魯等國,清代設山東省,因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以東而得名,簡稱「魯」。
13.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新疆,古稱西域,唐代設安西都護府,1884年建省,因位於中國西北邊陲而得名,簡稱「新」。
14. 江蘇省(蘇):江蘇,春秋戰國時期屬吳、越等國,清代設江蘇省,因位於長江以東而得名,簡稱「蘇」。
15. 浙江省(浙):浙江,春秋戰國時期屬吳、越等國,清代設浙江省,因位於錢塘江流域而得名,簡稱「浙」。
16. 江西省(贛):江西,春秋戰國時期屬吳、越、楚等國,清代設江西省,因大部分地區位於贛江流域而得名,簡稱「贛」。
17. 湖北省(鄂):湖北,春秋戰國時期屬楚國,清代設湖北省,因位於長江北岸而得名,簡稱「鄂」。
18. 廣西壯族(桂):廣西,唐代設桂州,宋代置廣西路,1949年設省,因大部分地區位於廣西山脈而得名,簡稱「桂」。
19. 甘肅省(甘):甘肅,唐代設甘州、肅州,宋代置甘肅路,1949年設省,因位於甘肅走廊而得名,簡稱「甘」。
20. 山西省(晉):山西,春秋戰國時期屬晉國,清代設山西省,因歷史上屬晉國而得名,簡稱「晉」。
21. 內蒙古自治區(蒙):內蒙古,古稱 Mongol,清代設內蒙古諸盟旗,後建自治區,因主要民族為蒙古族而得名,簡稱「蒙」。
22. 陝西省(陝):陝西,春秋戰國時期屬秦、魏等國,清代設陝西省,因歷史上屬秦朝而得名,簡稱「陝」。
23. 吉林省(吉):吉林,清代設吉林將軍轄區,後升為省,因河流名而得名,簡稱「吉」。
24. 福建省(閩):福建,唐代設福建郡,宋代置福建路,1949年設省,因位於閩江流域而得名,簡稱「閩」。
25. 貴州省(貴):貴州,唐代設黔中道,宋代置貴州路,1949年設省,因大部分地區位於貴州山脈而得名,簡稱「貴」。
26. 廣東省(粵):廣東,唐代設廣州都督府,宋代置廣東路,1949年設省,因位於南嶺以南而得名,簡稱「粵」。
27. 青海省(青):青海,古稱青藏高原,唐代設鄯善都護府,1949年設省,因主要地區位於青海湖周圍而得名,簡稱「青」。
28. 西藏自治區(藏):西藏,古稱吐蕃,唐代設吐蕃都護府,1949年設自治區,因主要地區位於西藏高原而得名,簡稱「藏」。
29. 四川省(川):四川,宋代設四川路,1949年設省,因歷史上屬四川路而得名,簡稱「川」。
30. 寧夏回族自治區(寧):寧夏,古稱西夏,清代設寧夏府,後建自治區,因歷史上屬寧夏路而得名,簡稱「寧」。
31. 海南省(瓊):海南,唐代設崖州,宋代置海南路,1949年設省,因位於海南島而得名,簡稱「瓊」。
③ 上海的演變史
上海,春秋屬吳國。戰國先後屬越國、楚國,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為「申」。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故上海簡稱「滬」。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上海開埠,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上海縣洋涇浜以北一帶劃為洋人居留地,後形成英租界。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以虹口一帶劃為美租界。
1956年經過行政調整,上海市轄區減為18個,轄15個市區和3個郊區。1958年,為了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將江蘇所屬上海地區的郊縣劃入上海市。
(3)清代上海叫什麼擴展閱讀:
上海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吳語上海話片。 上海話一般是指上海市區話,也就是現在被廣泛使用和認同的上海主流通用方言。松江本地話是上海話的基礎。
上海話是上海開埠以後吳語區各地移民口音在松江話基礎上自然融合而成的新型城市吳語,成為吳語區的代表和共通語言。語音受移民中占優勢的寧波和蘇州兩地影響巨大。
吳語上海話是上海文化及氣質的載體,是海派文化的重要根基。上海話也和老洋房、弄堂、石庫門、旗袍等一樣,成為了上海風情的代表性符號。廣義的上海話還包括上海郊區各大方言,上海郊區各鄉鎮屬於典型的江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