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車圈限價承諾書剛簽三天,為啥當中這條要刪除
本來,這篇文章筆者是不想寫的,不過,總有粉絲留言讓說一說,那麼就勉為其難的出來講講吧。
2013年,國家發改委對操縱黃金、鉑金飾品的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以及老鳳祥等5家金店進行處罰,處罰金額共計1009.37萬元。也是因為他們成立行業價格聯盟。
國外的更狠,2007英國航空公司與維珍大西洋航空公司操控燃料附加費的價格,被英美航空管理當局處以共5.5億美元的巨額罰款。
2011年,因結盟操縱價格,歐萊雅、寶潔等8家美容產品的製造商被西班牙政府處以罰款。4月份,歐盟委員會又裁定,寶潔、聯合利華、漢高等企業了聯合操縱洗衣粉價格被巨額罰款。同年,法國寶潔、高露潔和漢高公司被處以總額3.61億歐元的罰款。
這樣來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與16家車企簽署的協議中的 「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刪除的夠快,要不然不光挨罵,還得被罰款。
鬧劇結束了,我們不禁要問了,如果這些條款被實施,受傷害的會是誰呢?當然是我們消費者。
首先,價格聯盟一旦形成,就意味著廣大消費者選擇商品的權利被剝奪了。原因在於,同類商品的價格都是一樣的,消費者沒有任何能夠選擇的餘地,而只能被迫購買商品。
再有,聯盟沒有競爭壓力,由此失去了市場經濟利潤機制的約束,那些效率低下、應當被淘汰的企業留在聯盟中免受競爭壓力,由此減緩技術進步速度,降低社會總產出。
事實上,企業想賺錢,這無可厚非,但是要方法得當,就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組建什麼「價格聯盟」也有情可原。但是,那個什麼協會就別跟著摻和了,多為消費者想想吧。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智駕星途,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