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話阿拉是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福州哪裡有賣集裝箱房子 2024-11-17 03:50:56
蘭州天津哪個城市好 2024-11-17 03:50:55
杭州intel公司在哪裡 2024-11-17 03:46:39

上海話阿拉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4-14 18:31:02

Ⅰ 上海話里「阿拉」的來源

一樓的胡說八道~
自己查查上吳語宗譜去再來說事兒!
上海話的「我」其實應該發音為:「俄尼」(第一個發音無法用拼音或普通話發音表達,只能用類似發音俄代替)
現在上海話的「我」發音為:「無」
而你所說的「阿拉」的准確意思應該是:「我們」、「我的」。很少用來表示「我」。
「阿拉」其實是上海話吸納外來語的一個充分的個體表現,追根溯源,其實「阿拉」根本不是上海話,而是寧波話。
而寧波話里的「阿拉」的「阿」字也不發「a」音,而是發「e」。
寧波人稱自己為「阿」發音為「e」,寧波人稱「我們」為「阿拉」發音為「e
la」。
被二三十年代,寧波人在上海做生意打拚的人很多,所以寧波話的「阿拉」這個詞被上海話吸收。由於這個「e」字很難用文字表達,就取用了多音字「阿」來表達。
久而久之,就演化成了現在的「阿拉」。

Ⅱ 為什麼把上海人稱為「阿拉」呢

「阿拉」來源於吳語寧波方言。以寧波方言為例,寧波方言在表示多個人時常用「拉」作為結尾。例如,「渠拉」表示他們。清末及民國時期,大批寧波人進入上海,對上海方言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上海本土表示「我們」的說法是「我伲」,但在寧波人大量移民上海之後,「阿拉」從中下層市民中興起繼而卻成了上海話的代表,以至於許多非上海人唯一知道的上海話便是「阿拉」。另外浙江義烏市和浙江舟山市也用阿拉做第一人稱。



(2)上海話阿拉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近代第一批移民主要來自浙江省和江蘇南部的吳語區,其中一般又按照清代府屬細分為寧波人、紹興人、蘇州人等,他們構成了上海中心城區居民的主體,其中尤以寧波籍為最多。清末年間,由於社會的急劇動盪,浙江和蘇南一帶大量占據社會中上層移民流入上海尋求庇護,同時一些中下層階級也隨之進入上海工作生活,希冀安穩。

當時寧波人利用地緣和語言優勢,迅速勝過廣東籍買辦,成為上海最有影響的商。上海話中的「阿拉」即是來自於寧波話。 當時有寧波人掌金融,無錫人掌實業之說。

寧波籍的著名人士眾多,如嚴信厚、朱葆三、秦潤卿、邵逸夫、董浩雲、「阿德哥」虞洽卿、五金大王葉澄衷、鋼鐵大王余名鈺、企業大王劉鴻生、顏料大王周宗良。寧波商人執當時上海的航運業與錢庄之牛耳,長期控制上海總商會。

寧波商人創辦了中國第一家華人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第一家五金店、南貨店、綢布店、火柴廠、染織廠、化學製品廠、印刷廠、燈泡製作廠、日用化工廠、機器染織企業、國葯店、鍾錶店。

第一套中山裝,中國第一艘輪船,第一條公共汽車線,最早的民營儀表專業廠,甚至最早的保險公司,房地產公司,證券交易所,最大的計程車公司,中國農業銀行。就連「大世界」游藝場都是在寧波人的手裡誕生的。

Ⅲ 上海話「阿拉」是我還是我們的意思我怎麼說我們又怎麼說

上海話「阿拉」原本是我和我們的意思,還有我的和我們的意思
現在我和我的都不用阿拉,直接用我和我的

Ⅳ 上海方言「阿拉」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被用作上海人的代稱

「阿拉」的意思就是我們,是上海當地人的方言。阿拉」原為寧波方言的第一人稱代詞。直至20世紀30年代,上海的第一人稱還不是「阿拉」,解放之後,隨著移民浪潮的結束,近代意義上的上海話漸漸定型。「阿拉是上海人!」這時「阿拉」已完全取代了「我伲」成為上海人的象徵。

拓展資料

「阿拉」來源於吳語寧波方言。以寧波方言為例,寧波方言在表示多個人時常用「拉」作為結尾。例如,「渠拉」表示他們。清末及民國時期,大批寧波人進入上海,對上海方言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上海本土表示「我們」的說法是「我伲」,但在寧波人大量移民上海之後,「阿拉」從中下層市民中興起繼而卻成了上海話的代表,以至於許多非上海人唯一知道的上海話便是「阿拉」。另外浙江義烏市和浙江舟山市也用阿拉做第一人稱。

Ⅳ <阿拉>是什麼意思呀

「阿拉」原是正宗的寧波方言,現在成了上海方言標志性詞語,就是我的意思。

「阿拉」啥辰光成為上海方言的呢?1935年出版的《上海俗語圖說》(上海書店出版社1999年6月影印版)索引列詞語240條,因作者敘述時由此及彼、觸類旁通,帶出了一大批其他詞語,這樣,書中涉及當年上海灘行用的口語詞彙多達近千條。

「阿拉」在書中僅出現三次,因記述時沒有延伸開去,信息量不大,除表示是個人稱代詞外,還告訴讀者它是同寧波方言另一個詞語「同時輸入上海人的口中」的(第66頁)。什麼時候輸入則一字不提,而其他著作也未見記載,似乎看不清其來龍去脈。

其實,作為人稱代詞的「阿拉」,另一類圖書中老早就出現了,在融入上海方言途中留下早期印跡,這類書就是清末及民國前期上海灘上的社會小說。1901年清廷重啟改革後,上海隨即出現了白話長篇小說創作的繁榮局面,《海上花列傳》《海上繁華夢》等相繼出版。上海灘上各色人等,本地人、寧波人、蘇北人等都在小說中出現,「阿拉」一詞也為情節、人物所勾連而不時出現。綜覽這些小說中的早期「阿拉」,有兩個明顯特點,但都不是為了記載方言的變化。



只要有寧波人來到上海,就有寧波話,其間必然有「阿拉」,只是文字記載往往要慢好幾拍。最早的記錄在《負曝閑談》中,實際出現時間早於1903年。之前沒有記載,這沒關系,只要出現過,終究就不一樣,不僅成時間證據,更具有了文獻意義。

書寫「阿拉」出現異形詞,註明說話人的地域,甚至要加註釋,這些早期的特別印跡,更能表明初來的寧波話,對於其他人來說還很陌生,陌生到不加註明旁人聽不懂、無法理解的地步。進入1930年代中期後,記載到「阿拉」的文獻更多了,表明使用人群增加了,場合擴大了。

最重要的變化是,記載時不再加註,也不再強調一定是寧波人了,或者說,開口說「阿拉」的不一定全是寧波人了。這表明,「阿拉」融入上海方言進入第二階段,很快就真的要成為上海方言中的一員了,時間節點約在1940年代中期。

Ⅵ 阿拉,想濃什麼意思

「阿拉」、「濃(儂)好」是上海話,
「阿拉」是我的意思;「濃(儂)」是你的意思,
阿拉,想濃的意思是:
我想你!

Ⅶ 上海方言「阿拉」來源好像有好多種版本全要~

在上海話中,阿拉是我們的意思
上海話也許是近百年來發展最快、變化最大的方言。明清之際,上海只是東南沿海一處中等規模的縣城,那時的上海話與蘇州話有些相近。1842年上海開埠,隨著大量外來人口的湧入,上海漸漸地成了華洋共居、五方雜處的移民城市。「無寧不成市」,在上海的移民群體中尤以寧波人為最多,至清朝末年,旅居上海的寧波人已達40萬,約占當時上海居民總數的三分之一。據說曾有人做過統計,現在的上海人當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祖籍寧波,而幾乎所有的寧波人都能曲曲彎彎地攀到上海的親眷。如此龐大的移民群體無疑會對上海城市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而現代滬語中有不少詞彙都來自寧波方言,其中最典型的就要算「阿拉」了。
1933年上海青浦人郁慕俠所寫的《上海鱗爪》一書中有《寧波人口中之阿字》這么一篇短文:
寧波人即「阿拉」,「阿拉」即寧波人。這「阿拉」兩個字已可代表寧波人。故寧波人叫起人來,都以「阿」字上前,如「阿哥」、「阿弟」、「阿妹」、「阿大」、「阿二」、「阿三」……都熟極而流,脫口而出。「阿拉」長、「阿拉」短、「阿拉舍希」尤為寧波人的口頭禪,只消聽見某人談話中夾入「阿拉」兩字,就可以知道他是的的括括、十足地道的寧波人。
可見,「阿拉」原為寧波方言的第一人稱代詞。直至20世紀30年代,上海的第一人稱還不是「阿拉」,在上海街頭說「阿拉」者還是地道的寧波移民。上海本地居民的第一人稱代詞是「吾」(我)和「吾伲」(我們,可以直接說「伲」)。1931年9月,瞿秋白分別用普通話和上海話仿照民間小調寫下「亂來腔」《東洋人出兵》,其中上海話版就有這么兩句:「不過難為仔我伲小百姓,真叫做,拿伲四萬萬人做人情。」
方言的變化是個漸變的過程,10年之後,上海話又有了很大的改變。20世紀40年代,語言文字學家倪海曙曾用上海方言寫過一篇小說《三輪車》,勤勞本分的三輪車夫為了能讓乘客趕上看電影,賣命地踏著車子,他說:「踏慢仔影戲要開格呀,此地踏到戈登路起碼二十五分鍾,慢弗得,阿拉嘸啥關系格,踏慣哉,快點弗在乎。」顯然,這一時期「阿拉」已經成為上海方言的第一人稱代詞了。
解放之後,隨著移民浪潮的結束,近代意義上的上海話漸漸定型。「阿拉是上海人!」這時「阿拉」已完全取代了「吾伲」成為上海人的象徵。當然,「吾伲」也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台,在上海郊縣「吾伲」仍然是本地人的自稱,只不過在那些有著優越感的市區人眼中「吾伲」已成了「鄉下人」的代名詞。
上海話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它不斷地吸收著各地方言甚至外來語中詞彙。上海話在變化,上海居民的構成也在不斷地變化,所以就有了「上海人」與「本地人」的區別。「吾伲」是本地人,「阿拉」是上海人!

Ⅷ 阿拉 在上海話里是什麼意思

阿拉在上海話里的意思是:我們和我的。示例:阿拉一道去白相,意思是我們一起去玩;阿拉姆媽,意思是我的媽媽。

除了阿拉,上海吳語常見的自稱方式還有我,音「ngu」。在民國時期上海有很多江北移民,由於受到自身母語江北話的影響,他們的上海話將「ngu」發成「wuu」。

(8)上海話阿拉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阿拉來源於吳語寧波方言。以寧波方言為例,寧波方言在表示多個人時常用「拉」作為結尾。清末及民國時期,大批寧波人進入上海,對上海方言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明清之際,上海只是東南沿海一處中等規模的縣城,那時的上海話與蘇州話非常相近。1842年上海開埠,隨著大量外來人口的湧入,上海漸漸地成了華洋共居、五方雜處的移民城市。

「無寧不成市」,在上海的移民群體中尤以寧波人為最多,至清朝末年,旅居上海的寧波人已達40萬,約占當時上海居民總數的三分之一。

Ⅸ 阿拉是什麼意思

  1. 上海話「阿拉」的意思:我、我的、我們

  2. 阿拉斯加雪橇犬的簡稱,阿拉

Ⅹ 上海話的阿拉是什麼意思啊

「我」或者「我們」,具體運用中「我們」比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