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上海指南 » 上海如何吃
擴展閱讀
杭州買牌照多少錢 2024-10-07 14:23:45
廈門技師學院校風是什麼 2024-10-07 14:23:04
深圳限行如何自助申報 2024-10-07 14:07:50

上海如何吃

發布時間: 2022-05-06 02:03:02

① 上海 春節都吃什麼

1. 本幫熏魚

本幫熏魚作為上海人過年餐桌上的一道冷盤,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從熏魚本源來說,它不算是本幫菜館創制,而是在上海改良後,最終盛於上海。它採用煎制的做法,鮮香味美,味汁濃厚。熏魚也算是濃油赤醬的另一種形式,甜脆酥的外皮吃在嘴裡總能再擠出醬油汁來。熏魚雖然有個熏字,其實並不是熏制的,而是先油炸最後浸入鹵汁入味的。作為一道成功的本幫熏魚,鹵汁是最為關鍵的,各家調制的比例不一,口味也有差別,但是無論如何,自己家裡做的一定是最好吃的。
2. 四喜烤麩

這道菜也是上海人的拿手菜,也是過年必不可少的經典冷盤之一。上海人過年吃菜愛討口彩,「四喜」的名字,有一種說法,認為它源於最早的名字「四鮮烤麩」,上海話「鮮」和「喜」音同,而這個喜字又更能討口彩,所以,有了「四喜烤麩」之稱。四喜烤麩把烤麩、金針菜、木耳、花生米洗凈了過油炒,成菜後香香甜甜。烤麩發得好的話,嚼起來會略有彈性,有濃重的醬汁從孔里滲出來,回味無窮。這道菜可能外地的朋友不一定吃得慣,它是典型的上海甜口菜代表之一,不是人人都吃得慣的。
3. 鰻鯗

這道菜其實不是上海菜,而是江浙一帶傳來的菜品,現在已經成為上海人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品了。每年過年前的一個月,你可以在各大菜市場的海鮮類攤位看到很多掛著的鰻鯗,都是阿姨媽媽們很早就和攤主預定好掛著風乾的。我們家鰻鯗一般就是清蒸,蘸一點米醋,酸味去腥,回味鮮香。
4. 蔥油海蜇

蔥油海蜇是包子最喜歡的一道冷盤。海蜇分為海蜇皮和海蜇頭,其實只是部位不同營養價值是一樣的,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以及多種微量元素以及鈣元素等。口感上來說,海蜇頭比海蜇皮脆一些,包子喜歡海蜇頭更多一些。吃法上來說,一般都是蔥油涼拌,但是我家的吃法會加少許的醋,那個滋味誰吃誰知道。
5. 本幫紅燒肉

紅燒肉不光是上海人喜愛的一道菜,在很多地方,都喜歡這道菜。只是做法有點不一樣而已,上海人做紅燒肉上色主要用醬油,北方人則是熬糖。上海紅燒肉最能體現出濃油赤醬的特色,除了酒、醬油和糖之外,完全不加其他調味料,用上海話說就是「正宗「,靠火候功夫,做出肥而不膩、酥而不爛、甜而不粘、濃而不鹹的味道來。此外,其實在燒這道菜的時候,還可以加入雞蛋或者鮑魚,有不一樣的口感。包子家裡每年過年都會燒這道硬菜,畢竟非常下飯又是肉食愛好者的天堂。
6. 八寶鴨

八寶鴨作為上海人過年餐桌上的一道大菜,一直深受大家的喜愛。八寶鴨湯汁肥濃,鴨鹵酥爛,香氣四溢,滋味鮮美,老人小孩都能吃。八寶鴨的做法一般是比較花時間的,用背骨鴨開背,填入用干貝、火腿、雞丁、香菇、冬筍、栗子、糯米、蝦仁、青豆等優質配料,扣在大碗內,封好玻璃紙,再上籠蒸制。事實證明,美味是值得等待的,這道菜每年都會在第一時間被大家消滅。
上海人吃年夜飯極講究,不僅要味道好,還要討口彩,圖吉利,更深一步講,還要又省鈔票,又扎台型。可以說,看上海人一頓年夜飯吃法,基本上對上海人就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了解了。

② 上海特色小吃有哪些(完整點的)

上海傳統名小吃:

1.生煎饅頭
生煎饅頭可以說是土生土長的上海點心,據說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生煎用的是半發酵的麵粉報上鮮肉和肉皮凍,一排排地放在平底鍋里油煎,在煎制過程中還要淋幾次涼水,最後撒上蔥花和芝麻就大功告成了。
美味秘笈:底酥、皮薄、肉香。一口咬上去,肉汁裹著肉香、油香、蔥香、芝麻香噴薄而出,味道一級。當然咯,生煎如今也有了一定的「美味」發展,蟹肉生煎,雞肉生煎包的口味,也都是一級棒的,而且,現在許多的上海餐飲小吃店,都推出了類似於這樣的,夠傳統也有新意的小吃,想要一嘗美味,可謂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啊!

2.南翔小籠包
南翔小籠馳名中外,已有百年歷史。初名「南翔大肉饅頭」,後稱「南翔大饅頭」,再稱「古猗園小籠」,現叫「南翔小籠」。大肉饅頭採取「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選用精白麵粉擀成薄皮;又以精肉為餡,不用味精,用雞湯煮肉皮取凍拌入,以取其鮮,灑入少量研細的芝麻,以取其香;還根據不同節令取蟹粉或春竹、蝦仁和入肉餡,每隻饅頭折襇十四隻以上,一兩麵粉製作十隻,形如荸薺呈半透明狀,小巧玲瓏。
美味秘笈:戳破皮子,汁滿一碟為佳品。皮薄、汁鮮、肉嫩、餡豐

3.三鮮小餛飩
好像上海人對餛飩的大小分的特別清楚。上海的三鮮餛飩也有別於無錫的三鮮餛飩。餛飩餡並不是鮮肉、開洋、榨菜製成的餡心,而是純肉的。所謂三鮮名堂皆在湯里,蛋絲、蝦皮、紫菜此三鮮調出薄皮包裹著的鮮肉,口感咸香爽滑。
美味秘笈:湯燙、皮薄如紗,三鮮份量到位。哧溜一下溜入腹中

4.油豆腐線粉湯
干點配濕點,這是平常上海人習慣的飲食方法。而濕點中油豆腐線粉湯則是保留節目。雖然它看上去有點清湯寡水,但配生煎等油膩的點心,則是絕配。而且看它的燒制過程也是一個享受:鍋內湯汁翻滾,煮著鐵絲網勺里的線粉,聞一聞,香氣四溢。
美味秘笈:湯水夠清,味道夠鮮。油豆腐、粉絲和百葉包,再加個雙檔,保證你鮮地掉眉毛。

5.開洋蔥油拌面
以熬香的蔥油和燒透的海米(上海人稱開洋),和面條一起伴著吃。
美味秘笈:面韌勁十足,開洋鮮美,蔥油噴香。一碗好拌面在手,如果桌上再來幾份好味道的小菜,你一定會覺得吃小吃,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啊!

6.條頭糕薄荷糕
南南北北,糕點是中國人拿手的點心。論起上海的糕點,恐怕掰上腳趾,你都數不過來。但被上海人廣為喜愛的,要數條頭糕和薄荷糕,還有雙釀團之類的。薄荷糕,糯米粉里拌著些許的薄荷粉,點綴著紅綠絲。條頭糕,糯米粉糅合細沙(不是裹著細沙,而是兩者揉在一起)做成長條狀,油炸了之後更好吃。
美味秘笈:薄荷糕,甜、涼爽口,夏季吃頗為下火。條頭糕,又軟又凝,甜度適中

7.海棠糕
海棠糕可是點心中的老一輩了,年輕人恐怕有很多都沒吃過。它的外層是粉皮,裡面是豆沙餡,在特製的模具中烘烤而成。由於模子的形狀象海棠花,故得名。
美味秘笈:外形呈咖啡色,吃表面撒著飴糖,吃口分外香甜。

8.蟹殼黃
發酵面加油酥製成皮加餡的酥餅。餅色與形狀酷似煮熟的蟹殼。成品呈褐黃色,吃起來酥、松、香。早期上海的所有茶樓、老虎灶(開水專營店)的店面處,大都設有一個立式烘缸和一個平底煎盤爐,邊做邊賣兩件小點心——蟹殼黃和生煎饅頭。
美味秘笈:酥、香,滿地找芝麻

9.擂沙圓
擂沙圓是上海喬家柵點心店的風味名點之一,已有70多年的歷史。相傳在清代末年,上海三牌樓一帶有一姓雷的老太太,以設攤賣湯團為生。為多做些生意,她想方設法彌補湯團存放和攜帶不便的缺陷。開始,她把湯團表面滾了一層糯米乾粉,後又試制了各類乾粉,結果採用赤豆粉效果甚佳,大受食客歡迎。後人為了紀念她,就把這種湯團取名擂沙圓。
擂沙圓品種的品種有許多:鮮肉、豆沙、芝麻等。其色粉紅,豆香濃郁,軟糯爽口,攜帶方便。
做法小貼士:喬家柵點心鋪經營的擂沙圓是將崇明縣大紅袍赤豆煮熟後磨成沙,曬干後即成紫紅色的粉,然後,把包有鮮肉或豆沙、芝麻等各式餡心的糯米湯團煮熟,瀝干水分,滾上一層豆沙粉。這種湯團,有色有香、熱吃有濃郁的赤豆香味,而且軟糯爽口,攜帶方便,一直深受遊客的歡迎。

10。排骨年糕
排骨年糕是上海一種經濟實惠、獨具風味的小吃,已有50多年歷史。上海有兩家著名的排骨年糕━━「小常州」和「鮮得來」。「小常州」排骨年糕選用常州、無錫等地的豬脊骨肉,用醬油腌漬後,再放入用醬油、油、糖、蔥薑末、酒等混合的油鍋中氽,氽至色呈紫紅、肉質鮮嫩、味道濃香時取出。與此同時,將松江大米煮熟後,放在石臼里用榔頭反復捶打,待捶打至米已無整粒後取出,每500克切20根,每根里裹一小塊已經氽過的排骨,再入醬汁油鍋中煮氽。
吃時,灑上五香粉,則既有排骨的濃香,又有年糕的軟糯酥脆,十分可口;
「鮮得來」的排骨年糕是將麵粉、菱粉、五香粉、雞蛋放在一起攪成浸裹在排骨表面,放入油中氽熟。
這種排骨色澤金黃,表面酥脆,肉質鮮嫩。與此同時,將松江大米與紅醬油、排骨一起加上甜面醬,澆上辣椒醬即可。入口糯中發香,略有甜辣味,鮮嫩適口。上海市的曙光飲食店的「小常州」排骨年糕、「鮮得來」點心店作的排骨年糕最具特色。
做法小貼士:
1、 肋骨用刀背將兩面拍松。加料酒、鹽、醬油輕拍、捏,使之入味。
2、將菱粉和麵粉雞蛋攪拌均勻,浸裹在排骨表面。
3 、下肋骨過油炸至表面結皮,撈出瀝油。
4 、鍋內留少許油,加蔥段、姜絲、八角、桂皮炒出香味,加肋骨、糖、胡椒粉、少許鹽、適量的水,以中小火燒10分鍾至成骨頭湯。
5、油燒七成熱,下年糕炸至表面結皮,撈出瀝油。
6 、將年糕加入排骨湯中,繼續燒至年糕入味、湯汁變濃汁。
7、盤中裝入年糕,蓋上排骨,淋上湯
趕快品嘗一下你自己的手藝吧!!

上海什麼好吃的

南翔小籠

又叫南翔肉饅頭,以皮薄肉嫩、汁多味鮮聞名國內外,在上海的城隍廟和西藏路都有南翔小籠店,一年四季都門庭若市。

用精白麵粉擀成薄皮,一兩麵粉可以做出10隻饅頭,餡料是用精瘦肉、雞精、芝麻等混合製成,不同的季節還會加入蟹粉、蝦仁或者春筍。蒸出的小籠只有乒乓球大小,呈現半透明狀,吃的時候把小籠放在小碟里,戳破外皮,蘸著調料吃,在城隍廟的南翔小籠,還有吸管把湯汁吸出來,無比鮮美。

開洋蔥油拌面

蔥油拌面是鼠二最喜歡吃的上海小吃之一,也是城隍廟必吃的名小吃。洋蔥拌面看似簡單,不過做法卻很講究,首先要把切成蔥段的蔥白放在油鍋里炸,至到蔥油變成深紅帶黃;然後將去皮的蝦干(上海人叫開洋)用油炒熟,再在料酒和糖的調味料里浸泡一會兒,將蔥油和開洋混在一起就製成開洋蔥油了,拌上面條即可。蔥油拌面色澤鮮艷,蝦味鮮香,蔥香撲鼻,面條爽滑,非常有人氣。

生煎饅頭

生煎饅頭大家也都不陌生,上海本地人習慣叫「生煎」或者「生煎饅頭」,其實是有餡料的。生煎是用發酵後的麵粉做外皮,餡料多選用雞肉丁、豬肉丁再加上肉皮凍和香油混合調制而成,現在還有鮮蝦餡的。包好的饅頭尖上還要蘸上蔥花和芝麻,表層刷上素油,放入油鍋中煎熟。

做好的生煎上半部有黃澄澄的芝麻和碧綠的蔥花,松軟適口,底部是脆香的金黃色,肉餡鮮嫩還帶著鹵汁。生煎不能一口吃,會被裡面的肉汁燙到嘴,要先咬一小口,用嘴把鮮美的湯水吸出來,然後再享受美味。

鍋貼

說過生煎,就一定不能少了鍋貼。在鼠二看來,兩者的差異就是皮的厚薄。喜歡薄皮的就選擇吃鍋貼,小口咬下去,也有鮮美的湯汁流出,再喝一碗油豆腐粉絲湯,暖心又暖胃。

排骨年糕

鼠二小時候在上海弄堂里長大,海派年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用粳米做的白年糕,和寧波年糕差不多,還有一種用糯米粉、白糖或者紅糖做的糖年糕,可以做點心吃。年糕可以說是上海飯桌上最常見也最受人喜愛的一道菜了,特別是在冬天,年糕頂餓,吃一碗可以暖和半天。這道排骨年糕,濃郁的醬香味和年糕的甜糯融合在一起,美味極了。

至於糖年糕,最常見的是桂花年糕,不過一般本地人的做法會在裡面加入一些豬油,吃起來會更加香甜滋潤。

黃魚面

說起這碗面,就要流口水了。新鮮的黃魚去掉頭尾和大骨頭,經過長時間熬煮的湯濃稠鮮美,讓人「打耳光」也不肯放下;魚肉雪白細膩,滑而不柴,一點兒也不腥,面條Q彈爽滑,配菜有雪菜、青菜或者娃娃菜,熱氣騰騰的讓人頓時食慾大開。

④ 上海當地特色小吃

1.咸豆漿

咸豆漿之於上海人,就如胡辣湯之於河南人,豆汁兒之於北京人,是永存記憶中的一抹溫暖色彩。

寬口淺底的藍邊大碗里,都是實實在在的食料。一勺醬油一勺醋,一撮榨菜一撮蔥,最為講究的上海人,還會再擱點紫菜蝦皮。豆漿燒得滾燙香氣濃郁,功夫好的老師傅,舀上一大勺,乳白的熱豆漿如同瀑布般下落,傾入碗中,瞬間起花。一碟炸得焦脆的油條,切寸許,泡入碗中,人間美味哪裡還需要思量?

2.豬油菜飯

豬油菜飯一定是不少老上海人的童年回憶,至今,這道簡單卻不簡陋的美食依舊占據著人們的心。

將從充滿煙火氣息嘈雜的菜場買回的鹹肉切成一片片肥瘦皆宜的肉片,唯有這樣濃縮了時間精華的鹹肉片才能恰恰好地吊出菜飯的鮮香。

新鮮翠綠的青菜切碎炒的油光發亮,和米飯攪拌在一起,加入一點點的豬油,和飯一起烘熟。最簡單卻又最美味的香氣撲面而來。

3.雞鴨血湯

城隍廟匯集了上海許多地道的小吃,雞鴨血湯恰恰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20世紀早期一個叫許福泉的小販首創,他使用一個俗稱「鐵牛」的深腹鑄鐵鍋燒湯,中間用鋁皮隔開,一半燙血,另一半用雞頭雞腳吊湯。有客人光顧時,就從盛器里撥些許雞心、肝、肫、腸和雞卵,最後再澆上一勺血湯,撒上一把蔥花,淋幾滴雞油。鮮嫩、滑爽的口感加之實惠的價格,一直受到老上海人的青睞。

4.油墩子

作為老上海街頭的小吃,油墩子的身影現在已經不多見了。唯有在老巷子或者景區才能聞到這股熟悉的味道。經驗老道的師傅用勺子舀一勺稀薄的麵糊糊澆進圓槽形的鐵容器里,放上細細切好的蘿卜絲,再仔細澆上一層麵糊,放進油鍋里炸。出鍋的油墩子擱在油鍋上端的鐵絲網里「滋溜溜」地瀝著油,這香味早已遠遠傳開。

5.條頭糕

南南北北,從古至今,糕點一直是中國人最拿手的點心。在連街頭小吃也要講究小資情調的上海,到了甜點也是貫徹到底。

條頭糕,上海人鍾愛的甜點之一。從外皮到內陷,都花了足夠的功夫去裝點。外皮用細磨的糯米粉糅合而成,口感軟糯香甜,紅豆沙是傳承歷史最久最為經典的內陷兒,上面再撒上些許秋天曬乾的桂花末,不止是味覺,視覺也得到了百分百的滿足。

6.崇明糕

俗話說:自有崇明在宋朝,同齡就是崇明糕,要吃崇明甜糯糕,還是自家屋裡糕。做成小圓桌面大小的崇明糕,需要全家人一道坐下來吃,因為這還蘊含著圓滿幸福的美好祝福。

說起崇明糕的做法,經驗豐富的老一輩人能跟你說上個三天三夜,糯米怎麼選?和粉的時候加多少比例的水?火候又該如何控制?看來崇明糕最正宗的做法永遠在老上海人的心中,傳承文化的不僅僅是唐詩宋詞還有這一道繼承和融合的軟糯香甜的味道。

7.梨膏糖

「一包冰屑吊梨膏,二用葯味重香料,三(山)楂麥芽能消食,四君子打小囡癆,五和肉桂都用到,六用人參三七草,七星爐內生炭火,八卦爐中吊梨膏,九制玫瑰均成品,十全大補共煎熬。」

梨膏糖的歷史也是有1300年之久,這門手藝的生命力至今依舊旺盛,因為其美味的每一瞬間無一不是用心創造的。從煎液、濃縮、到劃切、包裝,每一道工序都繁復瑣碎,每一次料都優質淳樸。

8.鮮肉月餅

在上海人的記憶里,中秋節吃鮮肉月餅,一定是必備的功課。光是看看南京路上大排的長隊就知道鮮肉月餅在上海寧心目中的分量了。

剛出鍋的鮮肉月餅,一口下去,酥脆的餅皮上浸滿了鮮美的肉汁,伴著一整塊鮮肉,那味道老好了。鮮肉月餅的酥皮是其一大特色,但外皮製作可是一道需要考驗功夫的環節。如同所有傳承匠心的上海美食一樣,五芳齋對於鮮肉月餅的製作也如同一位鑽石的打磨將一般精益求精。餅皮要先用水油麵團包裹油酥面團,經反復折疊擀壓,讓酥皮層數在10層以上,如此一來外皮才能酥脆有韌。

鮮肉月餅的肉汁豐腴也是鮮肉月餅成敗與否的關鍵因素,五芳齋挑選正宗純肉皮為原料,嚴格控制熬制火候,凝成水晶皮凍,待受熱與餡皮交融,才能滲出鮮美的湯汁。

我們一起來熟悉熟悉上海這座城市的味道吧,用食物拉近我們之間的關系。

⑤ 上海人主食吃什麼的

上海人主食是米飯。

上海人一年四季的三餐大多以米飯為主食。過去,早餐常以隔晚的米飯用開水泡後加溫煮熟,俗稱「泡飯」,夏天則乾脆用開水沖泡,早飯菜比較簡單,如醬瓜、腐乳、花生、肉鬆等,還有不少的人早餐以大餅、油條、豆漿、陽春面等為主。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有不少人的早餐已經「歐化」,什麼牛奶、麵包加雞蛋等,但還有許多人卻保持著老傳統。

上海人一般不喜歡吃肥膘大肉,愛食水產品,都用精製油或豆油炒菜,喜歡清淡,但講究色、香、味,三菜一湯較為普遍。

(5)上海如何吃擴展閱讀

上海菜原以紅燒、生煸見長。後來,吸取了無錫、蘇州、寧波等地方菜的特點,參照上述十六幫別的烹調技術,兼及西菜、西點之法,使花色品種有了很大的發展。菜餚風味的基本特點:湯鹵醇厚,濃油赤醬,糖重色艷,鹹淡適口。選料注重活、生、寸、鮮;調味擅長咸、甜、糟、酸。名菜如「紅燒蛔魚」,巧用火候,突出原味,色澤紅亮,鹵汁濃厚,肉質肥嫩,負有盛譽。

「糟缽頭」則是上海本地菜善於在烹調中加「糟」的代表,把陳年香糟加工復製成糟鹵,在燒制中加入,使菜餚糟香撲鼻,鮮味濃郁。「生煸草頭」,摘梗留葉,重油烹酒,柔軟鮮嫩,蔚成一格。而各地方風味的菜餚也逐步適應上海的特點,發生了不同的變革,如川菜從重辣轉向輕辣,錫菜從重甜改為輕甜,還有不少菜館吸取外地菜之長。經過長期的實踐,在取長補短的基礎上。改革了烹調方法,上海菜達到了品種多樣,別具一格,形成了上海菜的獨特風味。

⑥ 上海特色小吃

上海特色小吃有:蟹殼黃、棗泥酥餅、生煎饅頭、蒸拌冷麵、陽春面、百果餡酒釀圓子、上海梨膏糖、排骨年糕、楓涇丁蹄、蝦子大烏參、南翔小籠包、薄荷膏等。上海小吃具有品種繁多、兼具南北風味,選料嚴謹、製作精細,應節適令、因時更變,供應方便靈活的特點。

上海特色小吃

蟹殼黃是用發酵面添加油酥製成皮,再添加餡料的酥餅。餅色和形狀似煮熟的蟹殼。蟹殼黃呈褐黃色,口感酥鬆、香味十足。

棗泥酥餅是用油酥面作皮,黑棗泥為餡,再經油炸製成的麵食。棗泥酥餅色澤金黃,小巧玲瓏,外皮酥鬆,餡香甜可口,深受港澳同胞及日本旅遊者歡迎。

⑦ 在上海,如何吃到正宗的上海冷麵

上海正宗冷麵是在鐵鍋里煮加適量的植物油直到油冒出淡淡的煙然後關掉。油自然冷卻後用於拌涼面。一斤面條大約需要克熟油將生面條搖勻,放入蒸鍋蒸十分鍾左右倒入冷水中。燒開足夠的水把蒸好洗好的面條放進去等水開。如果喜歡吃有點硬度的涼面可以在這個時候拿起面條如果喜歡吃軟涼面可以再煮一至兩分鍾取出後瀝乾麵湯放入干凈的器皿中倒入冷卻後的熟油用筷子攪起面條用電風扇吹至面條變涼。

買完之後放在鍋里煮然後撈出來用純凈水浸泡冷卻。然後邊吹邊打開電風扇,拿起來攪拌等待徹底冷卻。然後倒入適量的油和香油拌勻。現在你可以開始做花生醬了。可以去超市買瓶裝花生醬加水不停攪拌,直到變成花生糊但是這種方法比較費力。可以用攪拌機攪拌。如果有可以省力氣最後在面條里放味精花生糊淡醬油醬油就可以醋麻辣油。

以上調味料可根據您的喜好添加。普通上海冷麵都是水煮的去市場買面就行。煮軟一點或者放在冰水裡,會比較硬,然後提起瀝干涼一般家裡做的時候用吊扇吹邊吹邊用筷子拌。干度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太干不是很好吃。

⑧ 上海名小吃

1、上海梨膏糖

薄荷膏也是一種具有鮮明的上海特點的小吃,製作的主要材料就是薄荷,在夏天非常受人歡迎,味道清涼,外觀也很好看,吃上一口會覺得清新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