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深圳資訊 » 深圳人均住宅多少平米
擴展閱讀
廈門哪裡有加工羊肉串的 2025-01-22 20:50:42
廈門高二藝考哪裡有 2025-01-22 20:50:00
天津寶坻哪個樓盤好 2025-01-22 20:49:58

深圳人均住宅多少平米

發布時間: 2022-06-15 17:04:32

『壹』 人均居住面積標准

我國沒有具體規章規定人均最低的住房面積標准,人均住房面積標准一般為統計局統計的經濟指標,是城市居住水平的基本標志,反映一定時期內國家的經濟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一般由當地人民政府進行規定。中國城市人均住宅建築面積為32.91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為37.09平方米。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未來改善性居住的需求還很大。

人均住宅建築面積是指按居住人口計算的平均每人擁有的住宅建築面積。

相關拓展:人均住宅建築面積計算公式:人均住宅建築面積(平方米/人)=住宅建築面積/居住人口。人均住房面積包括人均住房居住面積和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居住面積指的是自己的房子的實際使用面積,指的是自己家住房套內面積,而建築面積指的是自己家房產證上的標注面積,內含公攤等。

人均住宅建築面積編輯
(新增指標)是指按居住人口計算的平均每人擁有的住宅建築面積。計算公式:
人均住宅建築面積(平方米/人)=住宅建築面積/居住人口

國家規定人均房面積如下:

我國對於人均住房面積並沒有相關的法律規定,所以存在國家規定,人均住房面積是多少的說法,只是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房地產行業的預熱,人均居住面積一直在持續上升。

直到2016年,調查得出的中國人均居住面積為40.8平米,其中城鎮居民的人均住宅面積為36.6m2,而農村土地多、人口相對較少,人均住宅面積就更多,有45.8m。

國家對於人均住宅面積沒有規定標准,人均住房面積只是一一個經濟指標而已,它的多少取決與個人經濟實力,也就是說對於經濟實力雄厚的,可能一-個人在不同的地區有好幾套大小別墅,而對於經濟實力不佳的人,可能只能幾代人擠在30幾平大小的房子中。

我國人均住宅面積一-直在持續上升,2012年的時候,城鎮居民人均住宅面積就只有18平方米,到了2014年,人均住宅面積就達到了25.4平方米,而2016年就上升到36.6平方米,每年以11.1%的速度在增長,而農村人均住宅面積的增長率更是高達23.3%。

『貳』 中國的各大城市的人均居住面積是多少

全國人均居住面積達10.25平方米 。
(新增指標)是指按居住人口計算的平均每人擁有的住宅建築面積。
計算公式:人均住宅建築面積(平方米/人)=住宅建築面積/居住人口
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29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上表示,截至2009年底,中國城市人均住宅建築面積約30平方米,農村人居住房面積33.6平方米。
姜偉新指出,中國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基本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城鎮化快速推進,2009年城鎮化水平為46.59%,比「十五」期末提高了3.6個百分點。2009年底,城市人均住宅建築面積約30平方米,農村人居住房面積33.6平方米,分別比2005年提高15%和13%。「十一五」期間累計完成北方既有居住建築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1.67億平方米。預計今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率和城鎮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72.5%和75%。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城鄉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中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從1978年城市人均住宅面積6.7平米,2008年中國城鎮居民住房面積人均已達到28.3平方米,增長了4倍多。住房質量、住房成套率、配套設施與環境大為改觀。但是,近些年來中國住房與房地產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值得高度重視的問題。集中反映在房價過高,並且上漲過快。
延伸閱讀:住建部: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28平米以上
所有這些問題,政府都要統籌兼顧。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達到二十三點七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二十七點二平方米,達到世界中高收入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達到二十三點七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二十七點二平方米,達到世界中高收入水平
2005年全國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26.11平方米;
1991年中國人均住房面積7平方米;(查不到1992年的數據)
1979年,中國人均住房面積3.6平方米,合建築面積7.2平方米
國際化視野下的中國住房水平

今年3月,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說:「我國住房持有率達到了80%左右,人均住宅面積達到26平方米,這一數字居於世界較高水平。」「目前,中國內地的人均GDP為1700美元,中國香港和日本的人均GDP則超過34000美元,而中國香港城市居民住房面積是7.1平方米,日本是15.8平方米,低於中國內地的人均住宅面積」。

而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04中國房地產金融報告》稱:2004年底,上海市市區人均住房使用面積為20.4平方米,江蘇、浙江、福建城鎮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分別為20.4、23.9和24.5平方米。而上世紀90年代初期,人多地少的香港和東京,人均住房使用面積分別只有7.1和15.8平方米。 全國人均居住面積達10.25平方米 。華聲報5月31日訊:根據建設部公布的最新統計資料,截至2000年年末,全國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積為14.87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10.25平方米。住房建設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提速,使城鎮居民的人居居住環境有了新的改善。

據光明日報報道,2000年共完成城市建設固定資產投資1894億元,比上年增長18.97%,創下歷史新高。城市市政共用設施能力、服務設施功能進一步增強。人均擁有公共綠地6.8平方米,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據了解,目前更多的居民已開始走向市場選擇自己滿意的住房,表明中國的住房改革由實物分配向貨幣化分配的轉變已基本實現。

據悉,「十五」末期,城鎮人均住宅建築面積將達到23平方米,農村25平方米。

『叄』 人均住房面積標准2021

我國人均居住用地面積的標準是40.8平米,且人均居住用地面積越來越大。
一般來說,這部分面積主要包括:住宅用地、小區基礎設施用地、綠地面積等。人均居住用地的面積標準是有變化的,而且農村和城市地區的用地面積標准也不同。
房屋面積包括:
1、建築面積。房屋的建築面積包括很多部分,比如:樓梯、陽台、地下室等,建築面積一般比較大,包括范圍很廣;
2、使用面積。使用面積就是指業主生活中能夠利用的面積,主要包括∶卧室、衛生間、廁所、等面積總和,而套內樓梯是按照然層數面積總和入使用面積;
3、公攤面積。對於公攤面積大家比較了解,而且現在大多房子都有公攤,公攤面積也就是指房屋的樓道、停車場、電梯、水箱等公共場合。一般來說,房屋面積越大,公攤面積就越大;
4、套內面積。買房時,要分清楚套內面積和使用面積,這兩個概念是不一樣的,因為有些房屋在出售時,是按照套內面積出售這對於業主和開發商比較有利;
5、合同約定面積。這個面積是指雙方在出售房屋時,在合同中約定的房屋面積,也就是指買賣雙方在合同中約定的房屋面積。
《商品房銷售面積測量與計算》第三條 整幢房屋建築面積系指房屋外牆(柱)勒腳以上各層的外圍水平投影面積之和,包括陽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樓梯等,且具備有上蓋,結構牢固,層高2.20m以上(含2.20m)的永久性建築。
套內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系指套內使用面積、套內牆體面積及套內陽台建築面積之和。
套內使用面積套內使用面積系指房屋戶內全部可供使用的空間面積,按房屋的內牆線水平投影計算。

『肆』 國家規定人均房面積是多少

國家沒有規定人均住房面積。中國城市人均住宅建築面積為32.91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為37.09平方米。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未來改善性居住的需求還很大。人均住宅建築面積是指按居住人口計算的平均每人擁有的住宅建築面積。

(4)深圳人均住宅多少平米擴展閱讀:

人均住宅建築面積計算公式:人均住宅建築面積(平方米/人)=住宅建築面積/居住人口。

人均住房面積包括人均住房居住面積和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居住面積指的是自己的房子的實際使用面積,指的是自己家住房套內面積,而建築面積指的是自己家房產證上的標注面積,內含公攤等。

參考資料:網路-人均住宅建築面積

『伍』 國家規定人均住房面積是多少

2016年,中國城市人均住宅建築面積為32.91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為37.09平方米。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未來改善性居住的需求還很大。而且,隨著城市化率的提高,為了提高城市人均住宅建築面積,每年還需新增大量的住房供給。
從發達國家房地產市場的歷史來看,房地產市場未必一定泡沫破滅,也存在房價的「軟著陸」的可能。在美國、德國和英國,雖然房地產市場也會進入低迷期,但都沒有出現日本那樣幅度大的下跌,除次貸危機之外,1976年至2007年,美國房地產市場價格一直都在溫和上漲。筆者因此判斷,房地產長期價格走勢取決於通脹水平,長期通脹水平高,房地產價格就會持續上漲,如果處於持續的通縮中,房地產價格不僅不會漲,反而會下跌。基於以上各方面因素,筆者認為,我國樓市已進入調整期,未來十年各地區、不同類型的住宅價格走勢會越來越分化,但樓價整體大幅下跌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如果政策得當,未來迅速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購買能力,將有希望使樓價「軟著陸」。
隨著各地樓市相繼進入調整,「樓市泡沫」破滅論高漲了起來。這種觀點認為,我國樓市拐點已到,各地該出台政策救市了。筆者對此有些不同看法。我國房地產市場的確正在經歷調整的「陣痛期」和「轉軌期」,卻並不是所謂的「崩盤臨界點」。
回答內容參考於軍事網。

『陸』 深圳市近5年城市人均住宅建築面積變化情況

2005年人均住宅建築面積是25平方米.

『柒』 14億人口有多少人擁有住房

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國內家庭自有住房擁有率為89.68%,其中城市家庭自有住房擁有率為85.39%,農村家庭擁有自有住房率為92.60%。而世界平均家庭住房擁有率為63%,美國為65%,日本為60%,這與很多人的自身感受顯然相差甚遠,近九成家庭擁有自有住房,讓相當一部分買不起房的群體感覺「被平均」。

從結構上來看,農村家庭自有住房擁有率高於城鎮,北京、上海、深圳自有住房擁有率低於全國其他城市地區,其中戶主年齡在35歲以下家庭中,自有住房擁有率僅為59.88%,在35至45歲和45歲以上家庭中,自有住房擁有率分別為81.45%、82.3%。

中國的家庭自有住房擁有率從2005年的82%,到2008年的87.8%,到2010年底的89.3%,再到目前的89.68%,可謂不斷上升。

以深圳為例,目前占深圳常住人口26%的戶籍人口住房條件很好,擁有深圳戶口的「老深圳」人均住宅建築面積達到388平方米、住房自有率高達99%;但佔全市常住人口74%的非戶籍常住人口及未納入統計的近400萬非戶籍流動人口居住水平極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僅為10平方米和6平方米。

"住房自有率"是國際上考察居民居住條件的常用指標,指居住在自有產權住房的家庭戶數佔全部住房家庭戶數的比例。但在中國,統計局、住建部等官方數據都是將"住房私有率"與"自有率"混為一談,而民間調查結果又有數據樣本不足、統計方式有偏差等問題,導致公眾質疑"被有房"。實際上,就算是住房自有率超高也不值得稱道,研究表明住房自有率與經濟發展水平是負相關,即經濟增長水平越高,自有率反而越低。另外,住房私有率高同樣不能當做政績誇耀,因為高達九成的私有率反而反映出保障房供應不足,民眾買房負擔越來越大。

2006年建設部的一位總經濟師在會上公布,我國「居民私有住房的比例已經達到72.8%,這個數據可能更准確。中國戶籍制度限制人口流動,人們的購房意願和實際購房率應當比公民有遷徙自由權利的歐美國家高。歐美年輕人都願意四處闖盪一番,等到覺得差不多人生應該穩定下來,才選擇一個城市作為永久的工作和居住地點。北京人首次購房年齡在27歲,德國日本等國家為42歲。

『捌』 2035年人均住房面積40平方米

深圳將逐步提高居住和公共設施用地規模和比例。

【深圳商報訊】(記者 苑偉斌)7月9日,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大居住用地供應的若干措施》(徵求意見稿)。根據徵求意見稿,深圳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在保障總體用地結構均衡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居住和公共設施用地規模和比例,確保至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人均住房面積達到40平方米以上,年度居住用地供應量原則上不低於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的30%。

提高居住用地開發強度

《若干措施》要求通過調整用地結構、住房結構等措施來優化空間資源配置。具體包括提高都市核心區及各綜合性服務中心地區居住用地比例,降低商業用地比例,實施二三產土地混合利用。這些措施是城市空間的「騰挪」,是城市轉型的需要,可進一步提高城市綜合發展能力。

同時,提高居住用地開發強度,鼓勵在已建、在建及已納入近期建設規劃的軌道站點500米范圍內實施以居住為主的綜合開發。此外,合理確定住宅建築高度,控制規劃建設超高層住宅建築。居住用地原則上應為單一用地性質,確因滿足商業功能回遷需求,地塊內商業功能建築面積達到《深圳市城市規劃標准與准則》混合用地標準的,用地性質方可規劃為居住、商業混合用地。

擴大租賃住房用地供給

根據《若干措施》,深圳將加快建立整備先行、規劃預調、供應高效、滾動推進的居住用地供給機制,保障新增居住用地供給。

具體來說,一是創新居住用地整備模式,劃定以居住為主的成片整備片區,加大土地整備實施力度,確保「十四五」期間整備居住潛力用地不少於10平方公里,2021-2023年內整備的居住潛力用地不少於7平方公里。

二是科學合理、分類分批將儲備土地中的發展備用地、商業用地等調整為居住用地。在不影響城市韌性前提下,可對不符合城市發展需求的各類控制線進行優化,釋放用地潛力增加居住用地供給。

值得注意的是,《若干措施》特別提到有序擴大租賃住房用地供給。深圳在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中單列租賃住房用地。創新租賃住房用地供應和競拍模式,通過單獨供地或者「競全年期自持的租賃商品住房面積」等方式增加租賃住房供給。

提高公共住房供應能力

根據《若干措施》,土地整備留用地(含征地返還用地、利益統籌留用土地)原則上優先安排居住用途;已核發用地批復但尚未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土地整備留用地,可申請將非居住用地調整為居住用地或提高居住用地開發強度。這其中,原批准土地用途為商業的,可申請將部分或全部商業建築面積調整為居住用途,其中商品住房面積按所調整商業建築面積的30%確定,其餘住宅建築面積作為出售的公共住房。調整後按本措施可提高居住用地開發強度的,新增的住宅建築面積為出售的公共住房。

以分類引導為原則,以保障公共住房為前提,《若干措施》鼓勵尚未批准城市更新單元規劃的項目(含尚未列入更新單元計劃項目,小地塊城市更新項目除外),通過調整更新方向或所在片區法定圖則主導功能,提高居住用地空間保障力度,提高公共住房供應能力。這其中,鼓勵原計劃公告更新方向或法定圖則主導功能為商業的,將項目更新方向調整為居住方向後,按照現行的政策核算規劃容積,其中出售的公共住房不低於規劃容積(不含公共配套設施)的60%。

此外,鼓勵更新單元規劃已經批准但尚未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城市更新項目(區塊線內或適用小地塊政策的項目除外),在保持原批准規劃容積不變的前提下將已批商業建築面積全部或部分調整為出售的公共住房。

完善舊住宅區拆除改造政策

為進一步挖掘城中村潛力,《若干措施》進一步優化了城中村改造政策。為了更公平地推進城中村改造,《若干措施》對城中村現狀容積率進行了分段處置,現狀容積率2.5至3.0的現狀建築面積,按照50%核算拆除建築面積,容積率超出3.0的部分不計入拆除建築面積,通過控制實施主體可取得的拆建量抑制現實中存在的不盡合理的「超建越多補償越多」的現象。

《若干措施》鼓勵符合條件的舊住宅區成片統籌改造,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參與的原則,完善深圳舊住宅區拆除改造政策,允許配建一定比例的商品住房,參照鹿丹村模式公開選擇市場主體,提高了舊住宅區改造的經濟可行性。

此外,探索企事業單位持有的自有住房(不包括政策性住房及全年期自持的租賃商品住房)建成後補繳地價轉為公共住房或市場商品住房。

嚴格落實學位建設聯合審查制度

《若干措施》要求統籌做好居住用地與公共設施的規劃布局和建設時序,加強托幼等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設施的配置,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滿足居民物質和文化生活需求。

為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深圳將嚴格落實學位建設聯合審查制度,具有居住功能的建設項目,應書面徵求轄區教育部門意見。現有(含已規劃)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學位無法滿足的,需在項目用地范圍內自行解決;無法在項目用地范圍內自行解決的,用地單位應統籌若乾地塊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實現學位需求自平衡;用地單位確實無法實現學位需求自平衡的,項目所在區應明確片區學位統籌配建措施。

『玖』 深圳的房價是多少 一平多少錢 那裡的生活水平怎麼樣

深圳房屋均價突破2萬元--市民的生活水平升了還是降了?2007-07-31 08:59深圳的房價持續數月同比增長位列全國前列,而且一直保持全國房價最高的冠軍地位。根據有關部門公布的數據:5月份深圳房屋均價1.42萬元,其中關內房子的均價已達2萬元,較上月上漲16%;關外均價1.2萬,較上月大漲27%。那麼,是什麼原因促使深圳的房價如此不正常的瘋漲呢?

房價上漲的香港因素

深圳房價的上漲已大大超出一般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這是不爭的事實。一位購房者向記者抱怨說,「現在在深圳,從普通的工薪族到企業主管,從博士到公務員很多人都買不起房」。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深圳房價如此上漲?按照官方的說法,深圳房價的上漲主要是供求矛盾引起的。具體說,一是深圳毗鄰香港,而深圳的房價相對香港還是便宜很多,所以不少香港人到深圳買房;二是深圳經濟發展形勢好,吸引了內地許多人到深圳,外來人口多,他們在這買房促使需求增大。

目前,深圳的樓價水平大致如下:關外成交的均價已經過萬元,臨近特區的普通住宅的單價約在10000元/平方米,部分高達14000元/平方米;關內普通住宅的單價約15000—20000元/平方米,關內高層豪宅約3.5萬—4.5萬/平方米,頂級別墅單價約為12萬/平方米。

而香港房價摺合成平方米來算,最便宜的大概每平米1萬五左右,不過這些都是地處元朗緊鄰深圳的低價房。一般來說,普通香港市民住的是每平米2萬到3萬價格的小戶型,大多是50—80平方米,100平方米的房子可謂豪宅。像奧海城、太古城這樣的房子,每平米5萬的單價並非一般香港人負擔得起;半山豪宅與山頂別墅,前者大概每平米10萬以上,後者每平米單價則高於20萬元。

整體來看,目前深圳房價相當於香港的45%,相比2005年前的20%,漲幅不小。更詫異的是,對比2006年的人均GDP水平,香港人均GDP為38127美元,而深圳的人均GDP只有8619美元,僅為香港的22.6%。換而言之,忽略不計因常住人口與暫住人口造成深圳人均GDP統計的誤差,僅有香港人均GDP20%的深圳人,卻承受了香港近50%的高房價。

從另一個角度看,城市的發展、功能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樓市起伏。二十七年前,從深圳特區建立那時起,深圳的發展就一直跟香港聯系在一起。深圳市副市長陳應春說,「『十一五』期間,深圳的城市功能為『依託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地產研究員認為,如深圳的發展目標能實現,那麼房價高看一步就是水到渠成了。因為那時作為移民城市的深圳,容納的不只是國內的移民和本地居民,還將有國外的大量移民,就像現在世界金融和信息中心的紐約、倫敦、東京那樣,無法再用居民收入來衡量判斷房價水平高低。

據深圳地產界人士袁照沛觀察,十年前來深圳置業的港人大多是中低收入者,而現在隨著內地經濟高速發展以及人民幣升值預期,大量香港投資客開始湧入。眼下,購房自用與投資的比例接近一半對一半。

一位剛從香港旅遊回來的人感慨道,「香港一處不到100平方米的房子要649萬港幣,而且還沒有陽台,難怪他們要跑到深圳來買房」。

炒樓虛掩真實需求

「其實股市與樓市有相通之處,當市場供不應求時,價格就會上漲,」一位專家分析道,「所不同的是,股市對應的是虛擬資產,理論上可以無限供應,而房地產市場則是實物資產,有限的城市土地供應,有可能使炒家製造『逼空行情』,令房價虛高產生泡沫,進而扭曲市場真實需求和房價。」

事實也的確如此,在深圳樓市不斷上漲的市況下,一些尋求投資安全回報的資金源源地湧入。根據業內權威人士估測,深圳房地產市場投資性買盤目前約佔到市場份額的近30%,一些熱點地區有莊家「坐莊」的樓盤炒房比例超過50%。

另一位業內人士對此表示贊同,「深圳購房者中至少有50%的買房是投資炒房所為,並非是居住。說是供求矛盾影響更是難以令人信服。深圳人口大約有1200萬,其中關外工廠中的打工族約佔600萬人口,深圳戶籍有房者約是300萬,也就是說真正需要買房居住的人口不過300萬,而這個數目,深圳房產供應就真的那麼供不應求嗎?」

世聯地產董事梁興安告訴記者,根據他們公司對942套樣本統計的結果表明,在深圳普通住宅市場,購單純居住的佔47%,完全投資的為26%,居住同時考慮投資是25%。

從目前的情況看,炒房者的目的顯然不在於牟取相對微薄的租金收益,房價的快速上漲已使前期進入的炒家賺得盆滿缽滿。在熱錢不斷湧入的態勢下,房地產泡沫急劇擴大,很有可能製造出類似商品期貨的「逼空」行情。

有多少利好值得期待

當深圳房價高企,大部分民眾購房無望的情況下,社會保障性住房政策就成了萬眾矚目的焦點。今年一月,深圳為加強房地產引導與調控,出台了相關政策,規定由開發商負責建設政策性住房,其比例為擬出讓商品住宅中建築總面積的15%,無償移交國土房產局。

客觀地說,這一政策一方面加大了地產商的開發成本,另一方面則令那些根本無力購房的人群看到了一線希望。深圳市國土資源和房產局官員透露,今年年底前,深圳將有6000套政策性住房入市,其中1000套為只租不售的公共租賃住房,5000套為經濟適用房。今年深圳開工在建的經濟適用房將達2.5萬套。

「高收入人群購買商品房,中低收入者購買經濟適用房或租賃廉租房。這一大約是十年前提出的住房保障思路,現在看來正在得到落實,」一位業界專家說,「如果政府能將這一政策逐漸完善並堅持下去,那麼房價(商品住房)高不高就與老百姓沒太大關系了。」

的確,今明兩年深圳將有數以萬套的政策保障性住房上市,有可能解決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這些實質性利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