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深圳資訊 » 為什麼叫深圳
擴展閱讀
深圳銀聯卡怎麼申請 2025-01-12 12:08:53
天津煤礦在哪個區 2025-01-12 12:07:21

為什麼叫深圳

發布時間: 2022-02-09 18:05:58

1. 為什麼深圳又叫鵬城

深圳被稱之為「鵬城」從古至今,兩個說法,而且相吻合。

1、在古代,深圳東部50多公里開外的南澳鎮,有一處名叫鵬城的地方。城門象北京的德勝門, 城牆經風雨侵蝕,兩旁平房都是磚木結構,鱗次櫛比,中間是青石板鋪就的道路,古韻十足。當地居民稱這個地方為王母,又叫大鵬,這座城就叫鵬城。「鵬城」由此得名。

2、在如今,「鵬程」寓意鵬程萬里,用來比喻深圳發展速度之快,令人為之驚訝。特別是深圳自建立特區以來,綜合經濟實力已經位列全國大中城市中的前列,正象展翅高飛的大鵬。所以,「鵬城」這個稱號就越來越聞名了。

(1)為什麼叫深圳擴展閱讀;

深圳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從30年前的小漁村發展到現在的國際化大都市,真的是稱得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深圳是年輕人的城市,深圳人平均年齡25歲左右,充滿著年輕的氛圍,深圳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年輕人,來發展,圓自己的夢想。

深圳是一座創業之都,也可以說深圳是全國最佳創業城市,深圳不僅誕生像騰訊,華為這樣有名企業的城市,同時也誕生了許許多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深圳依靠香港發展起來的城市,也就是說,沒有香港,就沒有現在的深圳,深圳這座城市給人一種清新、現代化、環境優美的城市。

2. 為什麼深圳叫深圳

深圳的前身為寶安縣,寶安作為縣建制始於西元331年(東晉咸和六年)。「深圳」地名於1410年(明永樂八年)始見於史籍,清朝初年建深圳墟。當地的方言俗稱田野間的水溝為「圳」或「涌」,深圳因其水澤密布,村落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

3. 為什麼叫深圳

「深圳」地名始見史籍於1410年(明永樂八年),於清朝初年建墟。當地的方言客家話俗稱田野間的水溝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澤密布,村落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深圳又稱鵬城。
百越部族(史前——公元前214年)
夏、商年代,深圳是百越部族遠征海洋的一個駐腳點。居殖在深圳沿海沙丘谷地區域的百姓,是百越部族的分支——「南越部族」。他們以捕魚、航海維生,甚少農墾。
秦皇設郡(公元前214——公元331年)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於公元前214年在嶺南設置了南海、桂林、象郡三郡,謫徙50萬人開發。時屬南海郡的深圳,便融入了中原文化。
東晉建縣(公元331——1573年)
深圳市最早的前身為寶安縣。寶安作為縣建制始於公元331年(東晉咸和六年)。朝廷置轄地六縣的東官郡,轄地大概為今天的深圳市、東莞市和香港等范圍。郡治在寶安縣(南頭)。
宋朝時期,深圳是南方海路貿易的重要樞紐,盛產食鹽、香料。至元朝,又以出產珍珠著名。公元1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深圳境內設立了東莞守御千戶所及大鵬守御千戶所。
有600多年歷史的南頭古城,曾是晚清前深港澳地區的政治中心。
新安古城(公元1573——1841年)
深圳市的前身又曾名為新安縣。公元1573年,中國明朝政府擴建東莞守御千戶基地,建立新安縣,並建縣治於南頭,轄地包括今天的深圳市及香港區域。經濟以產鹽、茶葉、香料和稻米為主。
縣境分割(公元1842年——1898年)
公元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期間,中國清政府與英國相繼簽訂《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港島、九龍和新界割讓、租借給英國。至此,原屬新安縣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脫離其管轄,深圳與香港從此劃境分治。
復名寶安(公元1913年——1979年)
公元1913年(民國二年),廣東省新安縣復稱寶安縣,現址仍在南頭。
縣治遷移(公元1938年——1953年)
抗日戰爭時期,南頭淪陷,寶安縣政府臨時遷往東莞縣。1953年,因深圳聯接廣九鐵路,人口聚居較多,工商業興旺,寶安縣治東遷至距南頭10公里外的深圳墟。
深圳建市(公元1979年)
1979年3月,中央和廣東省決定把寶安縣改為深圳市,受廣東省和惠陽地區雙重領導;11月,中共廣東省委決定將深圳市改為地區一級的省轄市。1980年8月2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現在,該天也被世人親切的成為「深圳生日」。1981年3月,深圳市升格為副省級市。1988年11月,國務院批准深圳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並賦予其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1992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予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市政府制定地方法律和法規的權力。
2004年,深圳成為無農村的城市。

4. 深圳為什麼叫"深圳"

很久以前,在寶安縣現在東門老街的地方是深圳鎮。由於這里靠近羅湖口岸又有廣九鐵路通過,設立經濟特區的時候就成為首選,後來設立的經濟特區也以深圳為名。

5. 深圳這個名字是誰取的,為什麼叫深圳,

深圳這個名字永樂皇帝起的,深圳名稱的由來是:

深圳地名始見史籍於1410年明永樂八年,於清朝初年建墟。當地方言俗稱田野間的水溝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澤密布,村落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

深圳的經濟特區發展史雖只有40多年,擁有著6700多年的人類活動史有著6000多年的人類開發史和海洋經濟發展史、1700多年的城市史、600多年的海防史、悠久的廣府民系和客家移民史。

(5)為什麼叫深圳擴展閱讀: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創造了一連串的經濟發展奇跡:深圳地區生產總值由1979年的1.96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2.6927萬億元。

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2491倍,年均增長21.6%;外貿進出口總值從1980年的2000多萬元發展到2019年的2.98萬億元,剔除匯率因素增長2.5萬倍。

從1993年起,出口規模連續27年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稅收規模從1980年的0.27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8000億元,每平方公里稅收產出4.1億元,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

6. 為什麼叫深圳市深圳名字的由來有誰知道啊

根據惠州市委黨史研究室編著的書籍《惠陽地區助力深圳特區建立史錄》(以下簡稱《史錄》)記載,20世紀70年代末,惠陽地委根據當時中央的有關政策舉措,為充分發揮寶安縣毗鄰香港的區位優勢,發展對外經濟合作,首次提出把寶安縣改為深圳市。
這還要從1978年8月22日中共惠陽地委向省委報送的《關於寶安縣改為深圳市的請示報告》說起。其中提出,「寶安這個地方將要建成為外貿基地,深圳將建為旅遊區。為了進一步搞好邊防,根據省委的指示精神,經地委常委討論,我們建議把寶安縣改為深圳市。這個市的建制相當於地區級,即低於地委半級、高於縣半級的建制,仍受地委領導。」這是正式文件中第一次出現「深圳市」名稱。
不少人有這樣的疑問,寶安撤縣設市時為何不叫「寶安市」而叫「深圳市」?
原來,在設立深圳市之前,作為地名的深圳還是惠陽地區寶安縣的一個小鎮——深圳鎮。由於與香港只有一河之隔,深圳口岸比寶安縣更知名。
據《史錄》記載,寶安縣在名稱上改為深圳市還是寶安市,當時意見不太統一。惠陽地委和寶安縣委認為,「必須把全縣所轄范圍改為市,名稱叫深圳為好,因為深圳口岸全世界早已聞名,而寶安縣則很少人知道」。省委最終採納了這一建議。
時間回到1979年3月5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將寶安縣改為深圳市,以寶安縣的行政區域為深圳市的行政區域。屬中共廣東省委和中共惠陽地委雙重領導。這個文件標志著深圳市正式成立。
隨後的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完成了特區設置的立法程序,標志著深圳經濟特區正式誕生。
《史錄》記載,在廣東省委的大力支持下,當時的惠陽地委為深圳加快縣改市和試辦經濟特區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人財物等各方面提供了充分的支持,為深圳特區前期的艱難起步創造了條件。
惠州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黃敏介紹,惠陽地區在深圳建市和設立特區之初,在深圳的建制、人力的支援、資金的支持、土地的徵用等方面提供了很多支持,發揮了獨特的歷史作用。
史料顯示,深圳市成立後,為了盡快建成商品出口基地,惠陽地委和惠陽地革委,在資金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想盡辦法,籌集資金支持深圳建設。以1979年為例,共撥款資金1361.5萬元,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投入出口商品基地。其中,寶安電廠1000萬元,用於電廠三通一平;深圳至東莞電力線路改造100萬元;深圳市水產局165萬元,用於建設養魚蝦基地1萬畝、養蚝基地43萬畝;深圳市水產供銷公司25.6萬元,用於購置進口水產設備和土建工程;深圳港碼頭建設31萬元;其他方面建設共39.9萬元。
為解決深圳當時幹部、技術員等缺乏問題,根據省委的指示,惠陽地委對人員的調動作了充分部署,從惠陽地區各縣抽調,相當部分骨幹人員調入了深圳,成為敢闖敢乾的深圳建設者、「拓荒牛」。

7. 深圳的別稱

深圳的別稱叫做「鵬城」。「鵬城」的名稱來源於大鵬守御千戶所。

大鵬所城,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它是明清兩代中國南部的海防軍事要塞,有著600多年抵禦外侮的歷史,曾是晚清前深港澳地區的政治中心。涌現了賴恩爵、賴信揚、賴恩錫、劉起龍、劉黑仔等一批傑出的民族英雄。

所以深圳的別稱「鵬城」即源於此。

(7)為什麼叫深圳擴展閱讀

深圳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廣東地區屬南越。深圳是南越部族遠征海洋的一個駐腳點。

深圳最早的前身為寶安縣,寶安作為縣建制始於公元331年(東晉咸和六年)。朝廷置轄地六縣的東官郡,轄地大概為現今的深圳市、東莞市和香港等范圍。郡治在寶安縣(南頭)。

深圳在宋朝時期是南方海路貿易的重要樞紐,屬於廣州香山縣。盛產食鹽、香料。至元朝,又以出產珍珠著名。

深圳的前身又曾名為新安縣。公元1573年,中國明朝政府擴建東莞守御千戶基地,建立新安縣,並建縣治於南頭,轄地包括現今的深圳市及香港區域。經濟以產鹽、茶葉、香料和稻米為主。

公元1394年(明洪武二十七年),在今深圳境內設立了東莞守御千戶所及大鵬守御千戶所。有600多年歷史的南頭古城,曾是晚清前深港澳地區的政治中心。

清代隸屬廣肇羅道廣州府。1842年7月至1898年4月期間,中國清政府與英國相繼簽訂《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港島、九龍和新界割讓、租借給英國。至此,原屬新安縣的3076平方公里土地中,有1055.61平方公里脫離其管轄,深圳與香港從此劃境分治。

8. 深圳為什麼叫深圳,又稱鵬城

深圳的前身為寶安縣,寶安作為縣建制始於西元331年(東晉咸和六年)。「深圳」地名於1410年(明永樂八年)始見於史籍,清朝初年建深圳墟。當地的方言俗稱 田野間的水溝為「圳」或「涌」, 深圳因其水澤密布,村落邊有一條深水溝而得名。 在去大亞灣的途中,有一座城門,模樣很象北京的德勝門,只是規模小了很多。城牆經風雨侵蝕,一番破敗景象;磚頭上長著一層厚厚的青苔,叫不上名的樹木紮根在磚頭縫中,長得枝繁葉茂,鬱郁蔥蔥。城樓雖不及山海關雄壯,仍古味十足。進入城門,只見青石板鋪就的道路,兩旁平房都是磚木結構,鱗次櫛比,露出房檐的椽子都已腐敗,看起來年代已相當久遠。如果稍加修理,門前插上酒旗,掛上招牌,很象北宋開封的一條街,當地居民稱這個地方叫王母,又叫大鵬,這座城就叫鵬城。 鵬城離深圳約有50多公里。是不是有人移花接木,把大亞灣畔鵬城的名字安在深圳的頭上。而另一些人不辯真偽,將錯就錯,反正鵬城的名字很響亮,有氣派,欣然接受。深圳的別名叫鵬城就這樣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