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深圳資訊 » 深圳改革開放多少年
擴展閱讀
深圳實木全屋定製怎麼樣 2024-09-27 08:07:02
北京十渡哪個漂流好玩 2024-09-27 07:37:36
北京領退休金有多少人 2024-09-27 07:37:33

深圳改革開放多少年

發布時間: 2022-03-03 09:13:41

① 深圳的發展歷史

首先說一下,深圳並不是「第一個」經濟特區,而是「第一批」經濟特區,1979年中央同意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省的廈門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央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其次「經濟特區」,就是指實行特殊經濟政策和經濟體制的地區。

深圳市,在經濟發展方面確實領先全國,一方面是政策所致,另一方面深圳是移民城市,不排外,有創新意識,所以造就了深圳的今天。不過,深圳市並不完美,在很多方面還無法稱霸全國,如高等教育方面實力就不強,並沒有一所全國知名高校,畢竟大學不僅僅需要「資金」,還需要文化底蘊和人文情懷。

總之,深圳市取得了偉大成就,見證了改革開放,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② 深圳改革開放後有什麼變化

改革開發以來,深圳作為首批經濟特區,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和密切關注,
使深圳的一小部分人先富起來,極大地促進了深圳經濟的發展。

建國初期,深圳市一個只有兩條半街,2萬人口的邊陲小鎮。街道兩旁基本是舊式平房,一座五層的旅館樓舊式全鎮最高的建築。1980年,深圳常住人口33.3萬,人均年收入只有400元。

2003年,深圳常住人口已有557.4萬,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達到2.5萬元以上,居全國首位。市內高樓林立,氣勢宏偉。高速公路,立交橋,高架橋構成了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路。深圳城市綠化覆蓋率已達44%,正在建設成為園林式,花園式,現代化國際性城市。

深圳20多年來的巨變,創造了「東方奇跡」,「世界奇跡」。外國朋友稱贊「深圳是中華人名共和國胸前的一枚耀眼的勛章」。

③ ,深圳實行改革開放是哪年開始的

1978年。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大潮起珠江,深圳用40年時間書寫了一座現代化城市崛起的奇跡。位於深圳市中心區北端的蓮花山公園山巔有一座鄧小平銅像。據介紹,當初設計銅像時取的是鄧小平同志88歲南巡時的照片,用的是站姿。

後來改用走的姿勢,一是增加動感,二是體現了鄧小平同志「改革開放的步子要大一點」的思想。鄧小平銅像屹立於此,俯瞰深圳中心區,見證著深圳的滄海巨變。

(3)深圳改革開放多少年擴展閱讀:

設計經濟特區———為中國改革開放殺出一條血路。

改革開放、振興中華,是歷史賦予中國共產黨人新時期的新使命。1979年,小平同志對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習仲勛說:「還是辦特區好,過去陝甘寧就是特區。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

由此中央工作會議確定在對外經濟活動中,授權廣東實行特殊的政策和靈活的措施,並醞釀在深圳、珠海、汕頭等地興辦經濟特區。小平同志根據全球化的時代特徵和中國國情,高屋建瓴地設計了深圳等經濟特區的發展模式,傾注了一代偉人的胸懷、智慧和謀略。

④ 深圳到今為止,改革開放多少年了

前年深圳紀念了深圳特區40年。
從1978年開始。黨的屆三中全會提出。

⑤ 深圳改革開放是什麼時候

1978年12月18日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廣東、福建兩省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腳步,對外開放成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2年南方談話發布中國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宣布新時期最鮮明特點是改革開放,中國改革進入新的改革時期。2013年中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時期。深化改革開放需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5)深圳改革開放多少年擴展閱讀:

深圳市在開辟為經濟特區後在短短幾年內,建成一座現代化的繁華城市,成為中國經濟特區的代表,被稱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

中國的對外開放已從沿海向內地發展,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這樣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和國家在取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舉世矚目成就的同時,創造和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⑥ 深圳改革開放的變化

深圳充滿改革和創新的激情,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鋒城市。在短短的27年裡,從一個小漁村發展成為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城市,人均GDP位居中國第一,創造了世界城市化、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奇跡。
過去深圳只有三件寶:蒼蠅、蚊子、沙井蚝;十室九空人離去,村裡只剩老和小。」這首民謠,是對改革開放前的深圳的真實寫照。當時,深圳沒有大學,沒有自己的報紙、廣播和電視,僅有的文化設施是一個新華書店和一家五十年代蓋的劇院。
改革開放前的深圳還只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小漁村;上世紀70年代初期溫州人 還不得不在它鄉偷偷摸摸做小工匠。
改革開放前的深圳農村人可謂窮得叮當響,他們為了掙得一口飽飯吃,穿越層層鐵絲網,泅渡到資本主義地界上去打工,據一位姓潘的先生回憶說,當時只有18000人的沙井鎮,逃港就達10000人,蛇口海岸線上每天可見數百具屍首。就是因為窮,老一輩農村人在逃到香港後,拚命工作、賺錢。有個叫陳生的本地人,逃到香港後在一家建築工地打工,由於沒有戶口,他只能白天在山上睡覺,晚上才去工地上幹活,幹了兩三年,總算有了七萬元的收入,他回到沙井鎮開了一家雜貨鋪。
今天的深圳,擁有430多萬人口,綜合經濟實力進入中國大陸城市的前4名,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居首位,已初步成為一個經濟繁榮、法制健全、環境優美、生態優良、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城市。深圳的崛起,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現實歷史性變革和取得偉大成就的精彩縮影與生動反映,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中國在新時期緊跟世界文明進步潮流、大步發展的進程。其中深圳金融仍將充分發揮經濟特區的新時期「帶頭」作用,在金融體制、機制、組織結構、技術和產品創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保持在規范化、市場化、國際化方面的全國領先地位,使深圳金融成為全國最有創新能力、市場化水準最高、開放度最大市場。

⑦ 深圳市是從什麼時候改革開放的.

1979年。
1979年,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廣東、福建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並決定在深圳、珠海、廈門、汕頭試辦經濟特區,福建省和廣東省成為全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省份之一。
1979年11月,中共廣東省委決定將深圳市改為地區一級的省轄市。深圳設龍崗、葵涌、龍華、羅湖、南頭、松崗6個管理區。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中通過了由國務院提出的《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
。這一天,被稱為「深圳生日」。
(7)深圳改革開放多少年擴展閱讀:
經濟特區的發展:
1979年4月鄧小平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後於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加以實施。按其實質,經濟特區也是世界自由港區的主要形式之一。
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並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
中國經濟特區誕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長於90年代。經濟特區的設置標志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共有7個經濟特區。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1992年中國加快改革開放後經濟特區模式移到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等國家級新區新的特區擴大改革等發展起來,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重要標志。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會議上中央正式批准霍爾果斯、喀什設立經濟特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改革開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深圳

⑧ 深圳市是從什麼時候改革開放的

1979年。

1979年,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廣東、福建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並決定在深圳、珠海、廈門、汕頭試辦經濟特區,福建省和廣東省成為全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省份之一。

1979年11月,中共廣東省委決定將深圳市改為地區一級的省轄市。深圳設龍崗、葵涌、龍華、羅湖、南頭、松崗6個管理區。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中通過了由國務院提出的《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 。這一天,被稱為「深圳生日」。

(8)深圳改革開放多少年擴展閱讀:

經濟特區的發展:

1979年4月鄧小平首次提出要開辦「出口特區」,後於1980年3月,「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並在深圳加以實施。按其實質,經濟特區也是世界自由港區的主要形式之一。

以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為手段,通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鼓勵外商投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以達促進特區所在國經濟技術發展的目的。經濟特區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並堅持以外向型經濟為發展目標。

中國經濟特區誕生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長於90年代。經濟特區的設置標志中國改革開放進一步發展。截至目前,中國大陸地區共有7個經濟特區。

1979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同意在廣東省的深圳、珠海、汕頭三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決定將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這四個出口特區改稱為經濟特區。1988年4月,設立海南經濟特區。

1992年中國加快改革開放後經濟特區模式移到國家級新區,上海浦東等國家級新區新的特區擴大改革等發展起來,成為中國新一輪改革重要標志。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會議上中央正式批准霍爾果斯、喀什設立經濟特區。

⑨ 深圳經濟特區改革開放的歷程

1、1978-1985年,初創奠基和改革開放局部推進階段。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決定在深圳、珠海、汕頭和廈門試辦特區。

2、1986-1992年,經濟轉型發展和改革開放全面推進階。1986年開始,深圳特區進入一個探索在計劃經濟體制之外發展外向型經濟和全面進行市場取向經濟改革的新階段。深圳經濟開始起飛,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長,1987年突破50億元,1989年突破100億元。

3、1993-2002年,增創新優勢與跨越式發展階段。深圳經濟特區也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由過去主要依賴中央賦予經濟特區的優惠政策,轉變為主要依靠提高素質,增創新優勢。

4、2003年-至今,深化改革開放和全面發展階段。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思想,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

(9)深圳改革開放多少年擴展閱讀

深圳經濟特區改革開放的背景:

中國從1956年選擇走上社會主義道路,1956年黨的八大對於如何以蘇聯為鑒,探索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提出了很好的思路。但是,由於「左」傾錯誤的影響,從1957年開始,我們用小平同志的話來說,就是開始了『長達二十年左的錯誤』。

1978年7月6日至9月9日,國務院召開務虛會。會議開了兩個月零3天,提出的新辦法、新路子,集中起來,就是一條:改革開放。這次務虛會,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前,中央決策層唯一一次用如此長的時間集中地、大規模地深入研究改革開放的會議,對改革開放決策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


⑩ 深圳改革開放數十年來最主要的成就是什麼

三十年巨變

從1978年到2007年改革開放已三十年, 30年來,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成就,城鎮和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只有經歷了過去的年代,才深深地感到黨的改革開放方針政策無比英明的,無比正確的。老百姓衣領住行等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充滿了信心。

衣——改革開放前,人們的衣著雖比解放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於長期買布要布票,人們衣著雖比解放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於長期買布要布票,人們衣著的款式顏色很單調每人擁有的衣服數量不多,一套衣服要穿好多年,兄姐長大了,留給弟弟妹妹穿的,常常新老大,舊老二,縫縫補補再老三,貧窮之家有姐妹共用一條褲子,兄弟共穿一件衣服的,要相親時有借人家衣服的,當時社會上男女衣服的色彩沒有多大差別,就是藍、黑、灰、軍綠組成的服裝的主色調。如今每個家庭平分男女老少,每人都有好多套衣服,春夏秋冬齊備,冬天怕冷有羽絨服保暖內衣,保暖鞋,夏天不怕熱,有桑蠶絲亞麻等透氣性好的面料,,各種服裝色彩艷麗,款式新穎,把世界點綴得更加多姿多彩。

食---改革開放前,人們吃飯按口糧計劃,多數人口糧不夠吃,買饅頭,燒餅等要糧票,南京人喜喜歡吃米,每月米而按計劃供應,每月米的計劃不夠吃,又不想響麵食,各種蔬菜水果品種很少,雞魚肉蛋等副儀食品很緊張,買肉要肉票,買糖要買糖票,連買豆腐都要票,各種購物計劃票琳琅滿目,讓人看了眼花繚亂,改革開放後,農村實行了土地承包責任制,從此土地利用率很高,糧食產量一年比一年高,糧食取消了計劃供應,發展到市場供應,農民家家戶戶糧食響不完,還能賣余糧,這樣又促進了豬牛羊雞鴨魚等副食品養殖業的生產,如今我國城鄉人民吃糧吃油不用計劃,副食品應有盡有,各種蔬菜水果品種齊全,飲食結構有了很大進步,百姓們從溫飽型向健康發展。

住---改革開放前,農村多數人住的是泥土牆,茅草房,三代同堂是很普通的事,四代同堂也很多,由於窮蓋不起房子燒飯是用土磚灶,用碎草燒火,來還要拉風箱,家中沒有一樣電器,晚上點煤油燈,當時洋油還要按計劃,當時人們嚮往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自來水朝下,現在這些都已一一變成現實,如今農村家家戶戶都蓋起了小洋樓,還用上季自來水,電視,冰箱,洗衣機,等電器樣樣都有,城鎮居民的住房條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不少人將小套換成了大套,電腦,空調等大部分家庭都有,90%以上人手一部手機。

行---改革開放前,農村的人外出以步行為主當時農村很少有人有自行車的,我上中學時學校離家有十幾公里地,我們當時早早起床步行到學校的,當時社會流行三轉一響的說法,三轉就是收音機,如果哪家女兒出嫁有三轉一響賠嫁或收到這樣的彩禮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如人外出乘車很不方便,要步行很遠的路程到縣城才有長途汽車,而且班次很少,如今家愛戶戶的自行車,不少人家有電動車,摩托車,還有人家有汽車,農村後來流傳出了這樣的話,林致富,先修路,「現在農村村村有公路,汽車通到了家門口,不少家農民當上了公交司機和售票員,近幾年還修了鐵路,外出乘火車還是乘汽車隨便選擇,部分先富起來的人外出還做飛機呢,讀中學時我們看的科幻書集,什麼太陽能,火箭上天,搖控,當時認為是天方夜譚,而現在都一一變成了現實,八十年代初我們看的影片《追捕》,看到真優美家每個房間都有一台電視機了,改革開放確實使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使我們老百姓得到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不僅僅是因為今年是奧運年,我們更需要記住的是今年還是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大年,改革開放可以說是一年革命性創舉,它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普遍國情相結合的產物。三十年來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體育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充分說明了,改革開放是適合中國國情的。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30年,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社區和諧穩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幫」以來,中華民族猶如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推,改革開放的30年,是教育事業穩定發展的30年,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創新的30年,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我國體育事業蒸蒸日上的30年,

這30年來許許多的成就與成功是值得我們為之驕傲和自豪的,改革開放是一次創舉,是在中國共產黨支部領導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地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歷程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結合起來,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把推動經濟基礎變革同推動上層建築改革開放結合起來把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結合起來,把提高效率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把堅持獨立自主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把促進改革發展同保持社會穩定結合起來,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推進黨支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結合起來,取得了我們這樣十幾億人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發展大國擺脫貧困,加快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