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深圳資訊 » 雷軍在深圳開什麼車
擴展閱讀
天津哪裡景好看 2025-01-12 01:43:59
天津公元大觀多少錢 2025-01-12 01:42:33

雷軍在深圳開什麼車

發布時間: 2024-09-23 19:27:30

㈠ 雷軍的豪宅在哪裡

深圳市南黎街道。雷軍是小米集團的董事長,創始人,根據查詢相關資料顯示,格力董事長董明珠與小米董事長雷軍在武漢住一個小區,位於深圳市南黎街道,該小區環境優美,小區內設施齊全,周圍具有商業街,方便居民購買商品,是一個高檔小區。

㈡ 曬千億家底要賭一把,雷軍哽咽:造車是我創業的最後一戰

「只要我們願意,我們都可以做到。」——小米CEO&電動 汽車 CEO雷軍

「年輕人第一輛電動 汽車 要來了!」小米宣布造車之後,網友們感慨道。

那麼,問題來了,「年輕人第一輛電動 汽車 」會是怎樣一個名字呢?什麼時候能夠到來呢?這輛車的售價會有怎樣的驚喜呢?……2021年小米春季新品發布會上,雷軍沒有給出答案,但卻給出了無限想像。

關於造車,雷軍賭上了一切

關於造車,雷軍講述了與馬斯克的故事。雷軍透露,2013年曾經兩次拜訪馬斯克,並且成為了特斯拉的車主。「我們幹得好像都是別人能乾的事情,而馬斯克乾的事是別人想都想不到的!」雷軍曾如此感嘆道。

雷軍確認造車:手握千億現金,不造車就愧對米粉

雷軍透露,2021年一月份,董事會曾建議研究電動 汽車 的前景。對此,雷軍一開始是非常抗拒的。因為小米好不容易將手機業務做到今天,好不容易成為世界第三,而這場仗還沒有打完,造車可能會帶來更大風險。

而在這樣抗拒情緒下,小米從2021年1月15日小米開始認真調研造車。

在造車這件事上,小米在75天之內進行了85場業內拜訪溝通,與200多位 汽車 行業資深人士的深度交流,進行了4次管理層內部討論會,2次正式的董事會討論。最終小米決定造車。

這將是雷軍人生中最後一次創業項目。

「接下來將會壓上所有聲譽和成就來為小米 汽車 而戰。」雷軍表示。

為何造車,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這年頭,高 科技 公司不造個車似乎已經非常OUT了。小米宣布造車之前,網路、阿里、華為、蘋果等 科技 公司已經相繼傳出了造車的傳聞。網路則是已經板上釘釘,與吉利聯手,成立了 汽車 公司——集度。

蘋果造車傳聞已久,甚至一度傳出了其合作廠商。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曾預測蘋果最快將在2025年發布Apple Car,定位在非常高端的車型。

華為雖然一再宣布「華為不造車,而是使 汽車 製造商能夠製造出更好的 汽車 」,但可以看出其在 汽車 產業鏈的布局已經非常深。數據顯示,截止到2021年3月5日,在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華為終端有限公司、華為終端(深圳)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名下,以「 汽車 、自動駕駛、雷達、地圖」為關鍵詞,已經達到357條專利。

除此之外,同為手機廠商的OV也對 汽車 表示了濃厚的興趣。那麼,為何此時大家紛紛對造車充滿了興趣呢?

除了技術層面, 汽車 工業面臨著百年一遇的大變革,讓造車門檻大大降低, 汽車 智能化、軟體定義 汽車 成為了可能,更是讓這些本身在軟體和計算力方面有著天然優勢的高 科技 企業,看到了希望。

不僅如此,智能電動 汽車 是個充滿想像力的賽道。來自IHS Markit的報告預測,到2025年,全球 汽車 市場智能 汽車 的滲透率將提升到60%;中國市場的智能 汽車 滲透率將達到75%,高出前者15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未來四五年,中國新能源 汽車 需求將出現全面爆發。

如此「藍海」市場,更是讓資本市場興奮不已。從目前已經上市的新能源電動 汽車 企業來看,公司市值均實現了大幅度的增長。據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全年特斯拉市值漲幅近7倍;造車新勢力蔚來市值甚至曾經一度超過有著上百年 歷史 的寶馬;小鵬、理想股價則實現了翻幾番的增長。而網路在宣布造車之後一個月,股價上漲了67%。這將是誰都不願意錯過的風口。

而對於小米來說,這則是百年一遇的 歷史 機遇。

從小米財報來看,從成立之初直到2020年小米年收入實現著不斷的增長。雷軍稱小米10年時間能夠實現這樣的收入,絕對創造了商業史上又一個奇跡。而「造車」將是小米尋找營收不斷增長的第二增長曲線,也是小米「生生不息」的又一動力源泉。

管理思想大師查爾斯·漢迪曾說過,如果組織和企業能在第一曲線到達巔峰之前,找到帶領企業二次騰飛的「第二曲線」,並且第二曲線必須在第一曲線達到頂點前開始增長,彌補第二曲線投入初期的資源消耗,那麼企業永續增長的願景就能實現。

媒體報道,中信證券分析師也指出,隨著小米在智能手機業務逐漸觸及天花板,估值跟著受限,必然要尋找在智能領域全新的增長點。而從目前的市場情形來看,新能源智能 汽車 無疑是未來發展的主要風口之一。

此前,小米實現的是「手機+AIoT」的萬物互聯,而此後,小米將實現的是「手機+AIoT+ 汽車 」的萬物互聯。小米將在原有的基礎上將會畫下更大盤子。

不僅如此,無論是從跟進還是聲量上來看,迫於行業壓力,小米造車也是個「不得不」的決定。畢竟華為在「造車」方面已經深入產業鏈核心,小米已經晚了一兩年。

箭在弦上,整裝待發

在此前某次采訪中,雷軍曾評價自己是「極度保守下的極度冒進」,「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小米推進的速度是極快的,而在風險不可控的時候我們非常小心。」

對於確定的智能電動 汽車 賽道,小米需要解決兩個難題:資金和技術。

據了解,小米已經手握了千億元資金入局 汽車 賽道,最新財報顯示,2020年現金儲備量已經達到1080億。根據公告,小米首期投資為100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

蔚來 汽車 CEO李斌曾表示,沒有200億不要造車。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200億是遠遠不夠的。從蔚來、小鵬和理想的報表來看,其分別累計融資總額分別為835億元、458億元、362億元。已經成立五六年的蔚來至今為止仍未虧損狀態,財報顯示2020年蔚來凈虧損為53.04億元,自成立至今累計虧損已超300億元。

可見,造車還需要准備足夠充足的彈葯。而這對小米來說,這不是太大的難題。雷軍更是霸氣地說了句:我們虧得起。

但難的是更強的技術積累。據悉,小米已經開始了相關技術積累。據智慧芽數據顯示,目前小米集團與 汽車 有關的專利已達834件,小米 汽車 相關專利中發明專利超過96%,領域集中在無線通信網路、電數字數據處理、數字信息傳輸、圖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統、距離測量、導航等領域。

根據智慧芽專利價值分析稱,新能源車中特斯拉專利價值超過2億美元,蔚來 汽車 專利價值1864萬美元,小米 汽車 相關專利的價值超過1億美元。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目前的技術積累主要在車聯網以及車載服務方面,而自動駕駛等方面還有欠缺。小米在智能電動 汽車 方面的專利與車企相比還有些距離,有待提升。

「只要我們願意,我們都可以做到。」雷軍在發布會上給了大家信心。

小米造車 誰最緊張?

毫無疑問,新能源 汽車 市場在未來一定不止千億規模,但忽略時間因素的趨勢論就是耍流氓。

換句話說,這是絕對趨勢,燃油車也必將成為過去時,但目前購買新能源 汽車 的人群還沒有形成巨大的規模,預計五年內,車廠還是在搶奪一個「小蛋糕」。

據不完全估計,截止目前蔚來 汽車 全繫纍計交付達到8.8萬輛,理想 汽車 累計交付超4萬輛,小鵬 汽車 全繫纍計交付超5萬輛,而燃油車的全年交付是千萬輛級別。中國的目標是,2025年新能源 汽車 新車銷量佔比才能夠達到25%左右。萬里長徵才剛開始。

所以,如果小米發布 汽車 ,那一定會影響目前整個新能源 汽車 的盤子,尤為緊張的應該是定位相當的小鵬 汽車 、以及大眾系列電動車,甚至是五菱宏光MINI EV。

而五菱宏光MINI EV的銷量已經突破20萬,相當於4個小鵬 汽車 的全品牌交付,價格屠夫才是真正的王者。小米有沒有可能拿下這個「發燒」的市場,能不能成為智能 汽車 的「拼多多」,某種意義上決定了這場戰役的成敗。

小米造車的邏輯也在這里,這些恰恰是小米擅長的東西,畢竟他的使命是為年輕人造東西,供應鏈管理和成本把控,一定會交出雷軍常說的「價格厚道」的智能 汽車 ,小米未來會像賣智能音箱、空調電視那樣低毛利賣智能 汽車 。

參考資料:

盤點LatePost《小米確定造車》

電子信息產業網《小米造車再陷「羅生門」》

彭博商業周刊《手機廠商為何紛紛選擇造車?》

南方都市報《「造車」後半場智能化競爭加劇!華為騰訊網路相繼入場》

地產三哥《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恆大 汽車 花了多少錢造車?》

相關閱讀:

小米手握千億現金流備戰2021員工人均年薪45萬元

靜靜/文

同一天,小米和騰訊均發布了其2020年度財報。雖然處於不同賽道,但難免被拿來比較。騰訊營收和利潤自然是不在話下,小米與自身相比,也實現了營收和利潤的雙增長。尤其是小米在境外市場的增長最為迅猛,同比增長了34.1%。而且境外收入佔比也將近50%,難怪雷軍喊出:「小米已經成為已成為一家真正的全球化公司!」

縱觀小米財報,各項業務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數據也是超出了市場預期。尤為注意的是小米還實現了超過千億元的現金儲備,可以直接買下一個360。可見,小米已經做好血戰2021的准備。2021年手機市場註定是個血雨腥風之年。

關鍵信息:

1、2020年小米集團收入2459億元,同比增長了19.4%;凈利潤130億元,同比增長12.8%。

2、2020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1.464億台,同比增長了17.5%,ASP為1039.8元,同比增長6.1%。

3、2020年小米境外收入1224億元,同比增長34.1%,占總收入的49.8%。

4、2020年小米研發投入93億元,同比增加了23.5%。

5、2020年小米有22074名全職員工,薪酬開支總額為人民幣99.15億元。

向高端爬坡ASP實現同比增長

2020年小米手機收入達1522億元,同比增長了24.6%,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464億台,同比增長了17.5%。同時,小米還披露了一個數據:2020年中國大陸定價在3000元以上或境外定價在300歐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機出貨量1000萬台。而小米全年ASP(平均售價)也實現了同比增長,6.8%為1039.8元。

根據小米以往財報,小米智能手機ASP在2020年第一季度首次突破了千元,達到1038.0元,二季度也實現了持續上升,第三、第四季度均超過了千元,從而實現了2020年的同比增長。

這一年也是小米擺脫價格束縛,沖向高端市場的元年。

2020年年初,小米發布了沖擊高端市場的首款產品,小米10系列,小米方面透露,在京東618購物節期間,小米10獲得3500元-4500元價位段銷量冠軍。而年底推出的高端旗艦機型小米11也在上市21天內銷量突破了100萬。

可見,小米的雙品牌策略初見成效,但小米向高端爬坡的速度還有上升空間。

硬體佔比過高 利潤難有突破性增長

財報顯示,2020年小米智能手機業務收入1522億元,IoT以及生活消費產品收入621億元,分別占總收入的61.9%和27.4%,兩者已經占總營收的89.3%,將近90%。

而眾所周知,小米早在2018年就提出「硬體綜合稅後凈利率永遠不超過5%」的承諾,而2020年小米硬體綜合稅後凈利率依然小於1%。

這意味著在利潤方面,小米很難仰仗硬體能有突破性的增長,而只能寄希望於互聯網業務。但小米的互聯網業務佔比未有較大增長。

境外收入增加 全球優勢凸顯

2020年小米境外市場收入1224億元,同比增長了34.1%,占總收入的49.8%,將近50%,難怪雷軍喊出:「小米已經成為已成為一家真正的全球化公司!」

財報顯示,截止2020年12月31日,小米的產品銷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根據Canalys統計,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在全球54個國家和地區的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在前五名。

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機市佔率在歐洲市場連續三個季度排名前三。而歐洲市場也是國內手機廠商競爭的戰略高地,尤其是華為逐漸從市場「退出」之後,OPPO在2019年進入歐洲市場,vivo也在2020年正式進入歐洲市場。

來自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歐洲智能手機市場,華為手機出貨量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大跌43% 。而華為空餘出來的市場份額被小米、OPPO所接盤。

根據數據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機在歐洲市場出貨量大增85%,全年數據更是增長90%。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勞是小米在西班牙和義大利市場接下了華為過去的市場份額,這也讓小米成為了歐洲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

小米境外市場收入佔比近50%,但小米境外手機銷量卻超過了70%。

來自第三方數據(IDC)顯示,2020年小米在中國市場手機銷量為3900萬部;而小米2020年全球銷量為1.46億台。這意味著小米境外手機銷量1.07億,佔比73%。

如此推算,只佔總銷量30%的國內市場卻貢獻了超過50%的收入,而國外超過70%的銷量貢獻了近50%的收入。這意味著,小米大部分高端智能手機都銷往到了國內市場。

手握千億現金流備戰2021

來自財報顯示,截止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的現金流還只有755億元,小米一個季度就增加了325億元現金流。為血戰2021年做好了准備。

2021年中國手機市場註定會是血雨腥風的一年。OV、小米、iQOO、一加等均向高端發起了沖鋒。第一季度還未結束,OPPO發布了年度旗艦FindX3,據稱OPPO投入了巨大營銷資金來推廣該產品;而一加也推出了沖向高端主流市場的一加9系列,有人透露一加在該款手機的營銷投入甚至超過了一加此前一年的投入。

小米財報也顯示,2020年小米銷售以及推廣開支增加了40.1%至145億元。主要是由於宣傳與廣告開支,增加了63.2%,主要是為了進一步地加強推廣高端智能手機以及提高品牌知名度。

在好的產品基礎上,得聲勢者得市場,每一分的聲勢都離不開強大的資金推動。

人均年收入約為45萬元 騰訊81萬元

同一天,小米和騰訊均發布了其2020年度財報。雖然處於不同賽道,但難免被拿來比較。

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小米擁有22074名全職雇員,其中15363名雇員持有以股份為基礎的獎勵(股權激勵佔比69.59%),而小米的薪酬開支總額(包括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為人民幣99.15億元。

由此推算,小米人均年薪約為44.91萬元,人均月薪3.74萬元。

騰訊2020年有85858名員工,其中總酬金成本為人民幣696.38億。簡單平均一下,員工人均年薪高達81萬,月薪平均6.76萬。

小米員工僅為騰訊員工年薪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