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深圳大學的就業前景如何
就業前景非常的好,深圳大學也是當地比較有名氣的一所大學,而且學校裡面的一些設備以及學校的師資力量都非常的雄厚,在這里大家都能夠有更好的一個學習環境,也能夠讓自己有更好的發展空間。學校給大家提供了更好的學習環境,有一個非常大的圖書館,可以在這里免費借閱各種書籍,學習相關的專業知識,而且還組織了各種社團活動,也可以鍛煉自己的個人能力。學校還組織了一些專業技能的課程,也是有利於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都是為了服務學生,讓學生能夠有更好的一個生活體驗,能夠提高大家的競爭力。
B. 如果本科畢業之後,繼續在深圳大學讀研怎麼樣
深圳大學鼓勵學校研究生兼任教學助理、科研助理、行政助理(以下簡稱「三助」)工作,發揮研究生在教學、科研和行政管理中的作用,促進深大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實際工作能力,同時改善研究生學習生活條件。
工作內容共有三個類型。
(一)教學助理工作:輔導答疑,批改作業,上習題課,指導實驗和學生實習,輔導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等工作。
(二)科研助理工作:主要負責實驗室管理、學科點管理及其他科研任務。
(三)行政助理工作:院系行政助理,研究生、本科生輔導員助理、班主任助理。
聘用條件有兩個。
(一)凡能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道德品質好,工作責任心強,身體健康,學有餘力的全日制在校研究生,經導師同意後均可申請兼任「三助」工作。
(二)研究生兼任「三助」工作必須以不影響正常學業為前提,限兼任一崗。延期畢業學生不得申請「三助」崗位。
以下是聘用程序:
(一)聘用單位每學期初根據研究生(院)核準的崗位數量,公開招聘。
(二)有意申請崗位的研究生開學兩周內填報《研究生兼任「三助」工作申請審批表》,經指導教師同意,學院批准,向聘用單位申請。
(三)聘用單位開學當月內確定聘用人選,報研究生管理部門備案。
(四)聘用單位按月考核受聘研究生工作情況,填寫用工報表,報研究生管理部門核發「三助」酬金。
(五)聘用期一般為一個學期,期滿可續聘。聘用期間,經聘用單位和受聘研究生協商,可提前解聘,並報研究生管理部門備案。
另外還有酬金發放哈哈。
(一)「三助」崗位按月計酬,受聘兼任「三助」工作的研究生,應承擔每月40小時的工作量,月薪500元。不足40小時按每小時12.5元計發。
(二)研究生管理部門每月下旬審核聘用單位用工報表,次月上旬發放酬金。
最後還想說兩個好處。
(一)研究生承擔助教工作累計滿40小時,其研究生培養計劃中教學實踐環節可視為達標。
(二)研究生兼任「三助」工作表現可寫入本人畢業鑒定。
雖然報酬不算很高,但是在深大成為三助的話能夠會學到很多東西,將來一定能派上用場。
C. 深圳大學作為馬化騰的母校,每年畢業進騰訊的到底多不多深大畢業好不好就業哦
就我從一些渠道了解到的數據情況來看,就業這塊深圳大學還是不錯的。得益於深圳獨特的地域優勢,再加上深大在深圳眾多大學中的「長子」地位,很多深圳的企業還是比較青睞深大的學生的;就拿19年來說吧,各大企業到深大的校園招聘崗位達到了60000多,而深大的畢業生一年也就6000多,所以其實還算是一個供不應求的狀態,大多數想就業的同學還能篩選篩選,而且工資水平整體還可以,19年的話好像平均能到6000多。大家都知道深圳優秀的公司很多,也有不少公司與深大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實習機會和就業機會其實還是蠻多的。另外深圳大學好像還推出了一個什麼星夢計劃,就是攜手一些優秀企業和公司來共同促進畢業生更高水平就業,像騰訊、萬科這些都在裡面。
回到你提的具體問題,騰訊確實與深大合作比較緊密,如果想畢業進騰訊,首先需要學習的專業與騰訊這塊的需求比較契合,然後看在校期間有沒有機會去騰訊實習,反正離得也不遠,實習如果表現不錯的話是完全有機會進入騰訊的。比如同樣學計算機的,在其它學校學的這個和在深大學這個,相對來說,進騰訊肯定是會更有機會一點;當然了,能力才是最重要,在大學期間好好學習,提升能力和素質最為關鍵,只要夠優秀,BAT什麼的都是隨你挑了。
D. 深圳大學怎麼樣
1、深圳大學不錯,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本科招生都是第一批次,位於特區,就業也可以。
2、深圳大學現有後海、西麗兩個校區。設有25個教學學院,80個本科專業,一級學科碩士點3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10個;有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類別11個,其中工程碩士具有授權的領域13個。現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下有二級學科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博士後工作站1個。
3、深圳大學現有全日制在校生3.45萬餘人,其中本科生2.69萬人,研究生6111人(含博士研生122人),留學生1500人。現有教職工2831人,其中專任教師1708人。在崗教師中,教授424人,副教授612人;具博士學位1055人,外籍教師42名;平均年齡42歲。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名、中國工程院院士2名,美國三院院士(國家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以及醫學科學院)1名,「雙聘」院士10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3名,教育部各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