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深圳資訊 » 深圳深職院在哪裡
擴展閱讀
深圳鴻園居怎麼樣 2024-11-22 00:52:42
從上海到南京多少公里 2024-11-22 00:43:59

深圳深職院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4-11-21 20:45:19

①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總共有幾個校區(各專業新生在哪個校區)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總共有5個校區,分別為留仙洞校區、西麗湖校區、褲戚官龍山校區、華僑城校區、鳳凰山校區。
一、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總共有幾個校區
留仙洞校區: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留仙大道7098號
華僑城校區: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竹子林職教街1號
鳳凰山校區: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辦學府路
西麗湖校區: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沙河西路4089號
官龍山校區: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西麗同發路13號

二、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簡介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1993年創建,是國內最早獨立舉辦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院校之一。建校以來,深職院人艱苦創業,開拓進取,不斷創新教育教學理念、辦學體制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創造了中國高職教育的多個第一。學校依託珠三角產業發展,秉承深圳特區改革創新精神,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立足於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辦學特色,各項事業取得驕人成績,被譽為中國高職教育的「一面旗幟」。為緊密契合「中國製造2025」等國家重大戰略和深圳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學校在2016年底召開的第三次黨代會工作報告中提出「三個服務、五個定位、一個率先」的戰略發展目標,始終堅持為黨和國家服務、為深圳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服務,努力成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的先行者、復合式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搖籃、企業家的搖籃、深圳中小微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深圳市民終身教育學校與中國職業教育師資培訓重要基地,率先建成******、世界一流職業院校,為世界職業教育發展貢獻「深圳模式」。

一、辦學基礎條件

辦學規模:全日制在校生23845人。

專業設置:現有專業83個,所有專業對接深圳主導產業、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優勢產業;建立15個專業群,每個專業群含3個以上專業,建有專業隨產業動態調整機制,專業(群)結構合理。

師資隊伍:生師比16.30:1,兼職教師佔比30.07%,兼職教師承擔專業課佔比22.34%;專任教師總數1463人,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專任教師佔比90.43%,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專任教師佔比49.35%,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專任教師167人;「雙師型」專任專業課教師佔比90.41%;近五年獲國家級獎勵或榮譽29項。

人才培養:實踐教學課時佔比63.36%;頂崗實習時間達到6個月以上;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項目有54個,與華為等41家規上企業簽署合作協議,與華為、比亞迪等500強企業或行業領軍企業共建特色產業學院14所;近兩屆獲教學成果獎國家級二等獎以上或省級最高獎26項,2018年獲國家教學成果獎特等獎1項,實現了廣東省各級各類教育在特等獎上零的突破。

科研與社會服務:近五年,累計立項廳級及以上科研項目623項;橫向技術服務與培訓年均到賬經費5069.80萬元;年均非學歷培訓人次數是全日制在校生數的3.4倍。

基礎設施:學校現有留仙洞、西麗湖、官龍山、華僑城、鳳凰山、深汕合作區等六個校區。校園佔地面積4509.48畝,生均佔地面積126.0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79.19萬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築面積33.21平方米;生均教學科研行政用房面積23.04平方米;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6.08萬元;生均圖書142.61冊;現有校內理實一體化教學場所101個,生產(經營)性實訓基地8個,校外穩定的頂崗實局並習基地588個。

辦學經費:以市財政投入為主,辦學經費充足。近三年年均基本建設投資和教育事業費為30.96億元。

二、辦學優勢

辦學特色鮮明。學校秉承「敢闖敢試、開放包容、務實尚法、追求卓越」的深圳精神,率先探索具有高職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2019年10月,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胡臘陵理孫春蘭視察深職院時高度肯定了學校的辦學成績和辦學特色。同年11月,根據孫春蘭副總理的指示,國務院在深職院舉行推進全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現場會。2021年7月,深職院探索構建的「六融合」「六個共同」產教深度融合模式被國家發改委列入向全國推廣借鑒的「深圳經驗」。

人才培養質量高。學校累計培養全日制畢業生15萬余名,2021年畢業生初次就業率99.2%以上。畢業生在世界500強企業及行業領軍企業就業率、畢業生創新創業率、畢業生起薪水平高於全國同類院校平均水平等多項人才培養質量指標,均位居全國高職院校前列。

教學科研成果突出。擁有國家重點支持建設示範專業12個,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4項(其中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5項,中央財政支持實訓基地9個,國家精品課程53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43門;獲批省部、市區級科研平台60個,獲省、市級獎勵71項,近五年科研到賬經費7.9億元,年均1.58億元,科研經費總量位居全省高校前21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