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深圳資訊 » 深圳沙井哪裡有當鋪
擴展閱讀
天津市友誼路房價多少 2024-12-05 09:58:54
福州去哪裡買傢具靠譜 2024-12-05 09:58:09
北京國慶怎麼安排 2024-12-05 09:39:58

深圳沙井哪裡有當鋪

發布時間: 2024-12-05 02:11:38

㈠ 深圳西鄉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鐵仔山、寶安公園 、西鄉步行街、海上田園風光、紅花山公園。

海上田園風光深圳西部海上田園旅遊區位於深圳西部珠江入海口,是集生態景觀、會所、別墅為一體的旅遊觀光、度假、會議、休閑、娛樂等多功能旅遊綜合區,是深圳西部旅遊的支柱產業。深圳市西海岸海上田園風光旅遊區位於寶安區西部的沙井、福永鎮境內,西臨珠江入海口,南接深圳黃田國際機場,東依規劃的濱海大道,北面與東莞市相鄰,總面積約24平方公里。

㈡ 寶安區西鄉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在深圳玩的話,還是建議你去「世界之窗」「東部華僑城」「歡樂谷」等等。

西鄉離南頭關蠻近的,哪裡有個「中山公園」。

裡面有很多玩的

鎮海文閣

位於西鄉固戌村西南海邊古沙提上,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

光緒25年(1899)和1934年曾兩次重修。

閣內存有清光緒《重修文閣碑記》。

鎮海文閣共3層,閣身方形,邊長4.2米,高約12米,基座由花崗岩條石砌築,閣身青磚砌壘。

每層之間均是砌蓮花托或大牙磚,檐上又砌琉璃麒麟,周圍浮雕花、草、樹木、人物等圖畫,工藝技術較高。

硬石頂上又覆琉璃瓦。

閣內有樓板和門洞,可登臨觀海。

鎮海文閣三層石門額上分別刻有「聯登內閣」、「更上一層樓」、「會極」三條橫幅。

據傳是幾百年仙人下凡至固戌時手抵文筆所書。

原閣頂立有一支木製毛筆,稱「文筆」,乾隆年間失火被焚。

鎮海文閣是深圳僅存的古閣建築,至今保存完好,1984年公布為深圳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塔

位於福永鎮嶺下村口,建於清嘉慶、道光年間(1796——1850),是該村文天祥後人為紀念文天祥兄弟同登進士,文氏族人力圖「開文運」而立,古名文塔,又稱鳳凰塔或風水塔。

該塔造型奇特,典雅秀麗,是古塔建築中較為少見的。

文塔平面呈六角形;石砌塔基,仿樓閣式磚塔六層。

每層有菱角,磚疊澀出檐,頂為六角攢尖頂,高20多米。

塔內有樓梯可上塔頂。

文塔是深圳市僅存的一座古塔建築,1984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修葺一新,實施修復保護。

永興橋

永興橋,位於寶安區沙井鎮新橋村。

「康熙年間監生曾橋川建,日久傾頹。

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武生曾大雄、欽賜翰林曾聯魁、貢生曾騰光、曾應中等倡捐重建」。

一九八四年公布為第四批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其後又再次修葺。

永興橋「周圍俱以白石砌之,闊三哪閉丈余,長十丈余,高五丈余。

橋孔有三,上列欄桿,工程浩繁,頗為堅固。

」八四年重修後,橋長50米,寬3.4米,橋洞3個,洞高5米余,上列欄桿,望板上浮雕龍鳳圖案各一組和橋頭望柱圓雕生動的獅子。

全橋用花崗岩石砌築,結構嚴謹,造型美觀。

「永興橋……鎖前溪而跨兩岸,當往來要沖,東接黃松崗烏石岩諸路,西連雲林茅洲諸圩。

」橋下的新橋河與茅洲河匯合注入珠江,橋頭原有碼頭和文昌塔,與永興橋交映相輝,頗為壯觀,可惜都不存在了。

永興橋東岸為古清平墟,清平墟是當時直至清末民初松崗、石岩、公明、沙井、福永等地的商品交易和集散地,其後逐漸式微,現在只保存了古街一條,數間商鋪。

一座被當地人稱作「當鋪」的炮樓式民居仍然屹立在永興橋的南側。

永興橋時逾三百載,是市不可多得的古橋梁之一,是古代深圳人民智慧和技藝的結晶。

綺雲書室

綺雲書室位於寶安西鄉李帆裂街道樂群村,由愛國港胞鄭姚創建於清朝光緒十一年(1885年),磚、石、木結構,單檐硬山頂,轆筒瓦屋面,抬梁式構架,為鄭氏家族的私塾學校,是深圳市歷史上最大、建築藝術性最好的私塾學校,該建築的要雕、石雕、磚碉、灰塑工藝精湛、圖案精美,有「深圳的陳家祠」之美譽。

特別是所有的木構件全部使用紅木製作,質地上乘,選料考究,為嶺南地區所僅見。

現在左右兩側建築均被拆,僅保留中間部分。

大革命時期,寶安縣第二區農民運動和轎友黨組織曾在綺雲書室進行革命活動。

因此,其不僅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同時還是一處革命舊址。

1998年7月15日深圳市人民 *** 公布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現位於寶安區西鄉第二小學內)

曾氏大宗祠

位於沙井街道新橋村,約建於明代,是深圳現存最大的古祠堂。

據說是孔子的得意門生曾參之後,南宋初年到此落籍,迄今已有八百餘年。

位於天井中的石牌坊用雕琢細膩的花崗岩砌築,坊株前後用抱鼓石相護,坊上橫額書寫楷書「大學家風」四個大字。

據說,僅清朝時,便出過翰林及七個進士、數十位舉人和秀才。

觀瀾老街

觀瀾老街由觀瀾大街、賣布街等十幾條街道、巷道組成,在清代,這里是中外商品交流的中轉站,素有「小香港」之稱。

現存雕樓十五座,商鋪一百多間、民居數百棟,這些清中期到民國時期的精美建築至今保持著嶺南客家老墟市繁盛時期的布局和風格。

觀瀾老街一座活的客家歷史、經濟、文化、民居博物館。

是深圳歷史上僅「四大名墟」之一。

萬福壁和九龍柱

萬福壁於1999年落成,長130米,高5.67米,厚達10多厘米。

萬福壁採用紅色紫砂陶高溫燒制而成,整個浮雕由8833塊紫砂陶拼制而成,重約11萬公斤,收集了從最早的象形文字到鍾鼎文、草、隸、篆等字型的「福」字1萬多個,是目前世界上福字最多的紫砂陶浮雕作品。

2000年被錄入世界吉尼斯大全。

寶安縣第一次黨代會舊址

*** 寶安縣「一大」會議舊址位於安慶安區松崗街道燕川社區,始建於清代中期,是燕川村陳素白的後人為紀念其祖先而興建的分支祠堂,該祠為三開間兩進一天井兩廊枋建築,主體建築為磚木結構,清水外牆,大門門面、部分廳柱、牆角下部、檐階、天井以經砂石岩石條為材料,前廳屋頂為船型脊,後廳屋頂為博古脊,通面闊11.6米、進深18.4米,佔地面積213.44平方米。

1928年2月23日, *** 寶安縣委在此如開了第一次黨員代表會議。

抗日戰爭期間,我黨領導建立的東寶行政督導處設在燕川村,這里曾作為督導處開展農民運動、減租減息的辦公地。

2000年深圳市和寶安區文管辦投入資金100多萬元對其進行維修及設備的完善,並舉辦了「寶安革命風雲」陳列展覽,把素白陳公祠改建成了 *** 寶安縣「一大」會議紀念館,2000年10月建成,2001年6月正式對外開放。

現被深圳市確定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遊景點之一。

1999年3月29日被寶安區人民 *** 公布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㈢ 清平古墟里有沒有吃小龍蝦的店

清平古墟里有吃小龍蝦的店,如燒烤龍蝦音樂酒館、熹六炭烤肥牛店、沙井小吃店。清平古墟是深圳四大古墟之一,建於清末民國初,距今約有200多年的歷史。墟里有永興橋、新橋糧倉、廣安當鋪等歷史文化遺產,是一處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教育基地和歷史名墟。清平古墟是松崗、石岩、公明、沙井、福永等地的商品交易和集散地,在深圳市寶安區委、區政府的推動下,清平古墟成為了深圳網紅打卡聖地。

㈣ 寶安區西鄉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在深圳玩的話,還是建議你去「世界之窗」「東部華僑城」「歡樂谷」等等。
西鄉離南頭關蠻近的,哪裡有個「中山公園」。裡面有很多玩的
鎮海文閣
位於西鄉固戌村西南海邊古沙提上,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光緒25年(1899)和1934年曾兩次重修。閣內存有清光緒《重修文閣碑記》。 鎮海文閣共3層,閣身方形,邊長4.2米,高約12米,基座由花崗岩條石砌築,閣身青磚砌壘。每層之間均是砌蓮花托或大牙磚,檐上又砌琉璃麒麟,周圍浮雕花、草、樹木、人物等圖畫,工藝技術較高。硬石頂上又覆琉璃瓦。閣內有樓板和門洞,可登臨觀海。 鎮海文閣三層石門額上分別刻有「聯登內閣」、「更上一層樓」、「會極」三條橫幅。據傳是幾百年仙人下凡至固戌時手抵文筆所書。原閣頂立有一支木製毛筆,稱「文筆」,乾隆年間失火被焚。 鎮海文閣是深圳僅存的古閣建築,至今保存完好,1984年公布為深圳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塔
位於福永鎮嶺下村口,建於清嘉慶、道光年間(1796——1850),是該村文天祥後人為紀念文天祥兄弟同登進士,文氏族人力圖「開文運」而立,古名文塔,又稱鳳凰塔或風水塔。 該塔造型奇特,典雅秀麗,是古塔建築中較為少見的。文塔平面呈六角形;石砌塔基,仿樓閣式磚塔六層。每層有菱角,磚疊澀出檐,頂為六角攢尖頂,高20多米。塔內有樓梯可上塔頂。文塔是深圳市僅存的一座古塔建築,1984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修葺一新,實施修復保護。
永興橋
永興橋,位於寶安區沙井鎮新橋村。「康熙年間監生曾橋川建,日久傾頹。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武生曾大雄、欽賜翰林曾聯魁、貢生曾騰光、曾應中等倡捐重建」。一九八四年公布為第四批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其後又再次修葺。 永興橋「周圍俱以白石砌之,闊三丈余,長十丈余,高五丈余。橋孔有三,上列欄桿,工程浩繁,頗為堅固。」八四年重修後,橋長50米,寬3.4米,橋洞3個,洞高5米余,上列欄桿,望板上浮雕龍鳳圖案各一組和橋頭望柱圓雕生動的獅子。全橋用花崗岩石砌築,結構嚴謹,造型美觀。 「永興橋……鎖前溪而跨兩岸,當往來要沖,東接黃松崗烏石岩諸路,西連雲林茅洲諸圩。」橋下的新橋河與茅洲河匯合注入珠江,橋頭原有碼頭和文昌塔,與永興橋交映相輝,頗為壯觀,可惜都不存在了。永興橋東岸為古清平墟,清平墟是當時直至清末民初松崗、石岩、公明、沙井、福永等地的商品交易和集散地,其後逐漸式微,現在只保存了古街一條,數間商鋪。一座被當地人稱作「當鋪」的炮樓式民居仍然屹立在永興橋的南側。永興橋時逾三百載,是市不可多得的古橋梁之一,是古代深圳人民智慧和技藝的結晶。
綺雲書室
綺雲書室位於寶安西鄉街道樂群村,由愛國港胞鄭姚創建於清朝光緒十一年(1885年),磚、石、木結構,單檐硬山頂,轆筒瓦屋面,抬梁式構架,為鄭氏家族的私塾學校,是深圳市歷史上最大、建築藝術性最好的私塾學校,該建築的要雕、石雕、磚碉、灰塑工藝精湛、圖案精美,有「深圳的陳家祠」之美譽。特別是所有的木構件全部使用紅木製作,質地上乘,選料考究,為嶺南地區所僅見。現在左右兩側建築均被拆,僅保留中間部分。大革命時期,寶安縣第二區農民運動和黨組織曾在綺雲書室進行革命活動。因此,其不僅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同時還是一處革命舊址。1998年7月1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現位於寶安區西鄉第二小學內)
曾氏大宗祠
位於沙井街道新橋村,約建於明代,是深圳現存最大的古祠堂。據說是孔子的得意門生曾參之後,南宋初年到此落籍,迄今已有八百餘年。 位於天井中的石牌坊用雕琢細膩的花崗岩砌築,坊株前後用抱鼓石相護,坊上橫額書寫楷書「大學家風」四個大字。據說,僅清朝時,便出過翰林及七個進士、數十位舉人和秀才。
觀瀾老街
觀瀾老街由觀瀾大街、賣布街等十幾條街道、巷道組成,在清代,這里是中外商品交流的中轉站,素有「小香港」之稱。現存雕樓十五座,商鋪一百多間、民居數百棟,這些清中期到民國時期的精美建築至今保持著嶺南客家老墟市繁盛時期的布局和風格。 觀瀾老街一座活的客家歷史、經濟、文化、民居博物館。是深圳歷史上僅「四大名墟」之一。
萬福壁和九龍柱
萬福壁於1999年落成,長130米,高5.67米,厚達10多厘米。萬福壁採用紅色紫砂陶高溫燒制而成,整個浮雕由8833塊紫砂陶拼制而成,重約11萬公斤,收集了從最早的象形文字到鍾鼎文、草、隸、篆等字型的「福」字1萬多個,是目前世界上福字最多的紫砂陶浮雕作品。2000年被錄入世界吉尼斯大全。
寶安縣第一次黨代會舊址
中共寶安縣「一大」會議舊址位於安慶安區松崗街道燕川社區,始建於清代中期,是燕川村陳素白的後人為紀念其祖先而興建的分支祠堂,該祠為三開間兩進一天井兩廊枋建築,主體建築為磚木結構,清水外牆,大門門面、部分廳柱、牆角下部、檐階、天井以經砂石岩石條為材料,前廳屋頂為船型脊,後廳屋頂為博古脊,通面闊11.6米、進深18.4米,佔地面積213.44平方米。1928年2月23日,中共寶安縣委在此如開了第一次黨員代表會議。抗日戰爭期間,我黨領導建立的東寶行政督導處設在燕川村,這里曾作為督導處開展農民運動、減租減息的辦公地。2000年深圳市和寶安區文管辦投入資金100多萬元對其進行維修及設備的完善,並舉辦了「寶安革命風雲」陳列展覽,把素白陳公祠改建成了中共寶安縣「一大」會議紀念館,2000年10月建成,2001年6月正式對外開放。現被深圳市確定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遊景點之一。 1999年3月29日被寶安區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㈤ 請問寶安有什麼有名的旅遊景點

鎮海文閣
位於西鄉固戌村西南海邊古沙提上,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光緒25年(1899)和1934年曾兩次重修。閣內存有清光緒《重修文閣碑記》。
鎮海文閣共3層,閣身方形,邊長4.2米,高約12米,基座由花崗岩條石砌築,閣身青磚砌壘。每層之間均是砌蓮花托或大牙磚,檐上又砌琉璃麒麟,周圍浮雕花、草、樹木、人物等圖畫,工藝技術較高。硬石頂上又覆琉璃瓦。閣內有樓板和門洞,可登臨觀海。
鎮海文閣三層石門額上分別刻有「聯登內閣」、「更上一層樓」、「會極」三條橫幅。據傳是幾百年仙人下凡至固戌時手抵文筆所書。原閣頂立有一支木製毛筆,稱「文筆」,乾隆年間失火被焚。
鎮海文閣是深圳僅存的古閣建築,至今保存完好,1984年公布為深圳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 塔
位於福永鎮嶺下村口,建於清嘉慶、道光年間(1796――1850),是該村文天祥後人為紀念文天祥兄弟同登進士,文氏族人力圖「開文運」而立,古名文塔,又稱鳳凰塔或風水塔。
該塔造型奇特,典雅秀麗,是古塔建築中較為少見的。文塔平面呈六角形;石砌塔基,仿樓閣式磚塔六層。每層有菱角,磚疊澀出檐,頂為六角攢尖頂,高20多米。塔內有樓梯可上塔頂。文塔是深圳市僅存的一座古塔建築,1984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修葺一新,實施修復保護。
永興橋
永興橋,位於寶安區沙井鎮新橋村。「康熙年間監生曾橋川建,日久傾頹。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武生曾大雄、欽賜翰林曾聯魁、貢生曾騰光、曾應中等倡捐重建」。一九八四年公布為第四批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其後又再次修葺。
永興橋「周圍俱以白石砌之,闊三丈余,長十丈余,高五丈余。橋孔有三,上列欄桿,工程浩繁,頗為堅固。」八四年重修後,橋長50米,寬3.4米,橋洞3個,洞高5米余,上列欄桿,望板上浮雕龍鳳圖案各一組和橋頭望柱圓雕生動的獅子。全橋用花崗岩石砌築,結構嚴謹,造型美觀。
「永興橋……鎖前溪而跨兩岸,當往來要沖,東接黃松崗烏石岩諸路,西連雲林茅洲諸圩。」橋下的新橋河與茅洲河匯合注入珠江,橋頭原有碼頭和文昌塔,與永興橋交映相輝,頗為壯觀,可惜都不存在了。永興橋東岸為古清平墟,清平墟是當時直至清末民初松崗、石岩、公明、沙井、福永等地的商品交易和集散地,其後逐漸式微,現在只保存了古街一條,數間商鋪。一座被當地人稱作「當鋪」的炮樓式民居仍然屹立在永興橋的南側。永興橋時逾三百載,是我市不可多得的古橋梁之一,是古代深圳人民智慧和技藝的結晶。
綺雲書室
綺雲書室位於寶安西鄉街道樂群村,由愛國港胞鄭姚創建於清朝光緒十一年(1885年),磚、石、木結構,單檐硬山頂,轆筒瓦屋面,抬梁式構架,為鄭氏家族的私塾學校,是深圳市歷史上最大、建築藝術性最好的私塾學校,該建築的要雕、石雕、磚碉、灰塑工藝精湛、圖案精美,有 「深圳的陳家祠」之美譽。特別是所有的木構件全部使用紅木製作,質地上乘,選料考究,為嶺南地區所僅見。現在左右兩側建築均被拆,僅保留中間部分。大革命時期,寶安縣第二區農民運動和黨組織曾在綺雲書室進行革命活動。因此,其不公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同時還是一處革命舊址。1998年7月15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沙井曾氏大宗祠
曾氏大宗祠
位於沙井街道新橋村,約建於明代,是深圳現存最大的古祠堂。據說是孔子的得意門生曾參之後,南宋初年到此落籍,迄今已有八百餘年。
位於天井中的石牌坊用雕琢細膩的花崗岩砌築,坊株前後用抱鼓石相護,坊上橫額書寫楷書「大學家風」四個大字。據說,僅清朝時,便出過翰林及七個進士、數十位舉人和秀才。
觀瀾老街由觀瀾大街、賣布街等十幾條街道、巷道組成,在清代,這里是中外商品交流的中轉站,素有「小香港」之稱。現存雕樓十五座,商鋪一百多間、民居數百棟,這些清中期到民國時期的精美建築至今保持著嶺南客家老墟市繁盛時期的布局和風格。
觀瀾老街一座活的客家歷史、經濟、文化、民居博物館。是深圳歷史上僅「四大名墟」之一。
地址:寶安區觀瀾街道新瀾社區
中共寶安縣 「一大」會議舊址
中共寶安縣 「一大」會議舊址位於寶安區松崗街道燕川社區,始建於清代中期,是燕川村陳素白的後人為紀念其祖先而興建的分支祠堂,該祠為三開間兩進一天井兩廊枋建築,主體建築為磚木結構,清水外牆,大門門面、部分廳柱、牆角下部、檐階、天井以經砂石岩石條為材料,前廳屋頂為船型脊,後廳屋頂為博古脊,通面闊11.6米、進深18.4米,佔地面積213.44平方米。1928年2月23日,中共寶安縣委在此如開了第一次黨員代表會議。抗日戰爭期間,我黨領導建立的東寶行政督導處設在燕川村,這里曾作為督導處開展農民運動、減租減息的辦公地。2000年深圳市和寶安區文管辦投入資金100多萬元對其進行維修及設備的完善,並舉辦了「寶安革命風雲」陳列展覽,把素白陳公祠改建成了中共寶安縣「一大」會議紀念館,2000年10月建成,2001年6月正式對外開放。現被深圳市確定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旅遊景點之一。
1999年3月29日被寶安區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萬福壁於1999年落成,長130米,高5.67米,厚達10多厘米。萬福壁採用紅色紫砂陶高溫燒制而成,整個浮雕由8833塊紫砂陶拼制而成,重約11萬公斤,收集了從最早的象形文字到鍾鼎文、草、隸、篆等字型的「福」字1萬多個,是目前世界上福字最多的紫砂陶浮雕作品。2000年被錄入世界吉尼斯大全

黃舒墓
晉代孝子黃舒之墓,迄今已有1600年歷史。黃舒是深港地區青史留名第一人,孝行彰著,皇帝欽旌,千古傳名。
地址:寶安區沙井街道步涌社區
江氏大宗祠
江氏大宗祠位於步涌村204號,步涌是江氏家族聚居地,據《江氏族譜》記載,江氏先祖於南宋年間遷來深圳地區,至今已有八九百年歷史。江氏大宗和其周圍的古建築群是江氏家族開發沙井的歷史見證。江氏大宗祠是步涌江姓的總祠,宗祠的蚝殼山牆是其主要的特色之一,中、後堂木作梁架上的木雕藝術極為精湛,龍雲托腳及各種吉祥動植物和人物故事圖案,是研究民間藝術、工藝和風俗習慣、文化心態等的實物。江氏大宗祠內保留了傳統的營造手法,如明清時期嶺南建築較少使用的櫨斗和梁架上托腳等這些唐宋時期盛行構件,對於沙井乃至深圳的古代建築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江氏大宗祠被鎮政府公布為鎮級保護單位後,步涌村自籌資金對江氏大宗祠進行保護性維修。維修中嚴格按照文物維修 「修舊如舊」 的原則,把早期改建為二層水泥建築的前堂復原,按原樣修復了蚝殼山牆,保持中堂、後堂的木結構和山牆彩繪的的完整。
觀瀾街道樟坑徑社區有114座古雕樓,是迄今為止深圳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碉樓群,距今約有200多年歷史。縱觀碉樓的建築風格和結構造型反映了近代寶安中西文化交流、建築風格互融的歷史。
這些烙著濃郁客家痕跡的建築,是研究客家文化、民俗最直接、最有價值的財富。對深圳、寶安近代史的研究意義重大。
九龍柱
九龍柱高19.99米,喻意1999年建成,直徑3米,重260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白色花崗岩石雕九龍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