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全國樓市分化中回暖,哪些城市的成交量明顯上升
全國樓市分化中回暖,哪些城市的成交量明顯上升?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除此之外,二線下列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對房貸利息的調節持續,房貸利息仍處於下滑安全通道。據貝殼研究院公布的關鍵城市流行房貸利息數據信息,3月貝殼研究院檢測的103個關鍵城市中,82個城市流行房貸利率調整,成都本月首套房房貸利率調整69個基準點,調整力度較大,二套房貸年利率減少34個基準點。總體來說,103個關鍵城市流行首套房貸利率為5.34%,二套年利率為5.60%,各自較上個月下降13個、15個基準點,創出2019年至今較大每月減幅。除此之外,當月均值下款周期時間為34天,較上個月減少4天。
管控激勵和全國各地現行政策多層次放開環境下,業界廣泛預估,置業顧問端總體回暖僅僅時間問題,股權融資性資產的填補也將進一步改進買房者自信心。
② 重慶樓市持續走熱,量價齊升,重慶的房價貴嗎
重慶的房價並不是特別的貴。當然需要注意的是貴這個概念是相對來說的,對於月薪百萬的人來說,重慶的房價還是比較便宜的。但是如果對於月薪不到1萬的人來說,重慶的這種房價其實還是挺貴的。值得注意的是,重慶這個城市的發展是非常好的。我們在旅遊的時候也會優先考慮到重慶或者是成都這兩個城市,和重慶提名的成都在房價上是要比重慶貴很多了。現在重慶的這種房價,實際上並沒有那麼高。很多地方的這種房價水平都是在1萬多元左右,即便是那種別墅類型,它的這種建面均價也就在15,000元左右,我覺得這個房價實際上是沒有那麼貴的。
③ 告訴你一個震驚的高房價背後的真相!
如果把中國的高房價問題比喻成一隻麻雀,那麼,當人們從不同的角度、深度去解剖它的時候,就會得出一個結論,這些結論會幫助我們逐漸走近真相。高房價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樣的真相?你所看到的究竟是真相還是假象?且看本文詳盡分析!
告訴你一個震驚的高房價真相
別把表象當真相:房價高的原因不是因為地價高!
中國房地產業中的道道坎坎實在多,人們很容易將表象當真相。將表象當真相,有人就會偷著樂!
兩會期間,有代表說,房價高的實質是地價高 ,需要將地價降下來。這種說法獲得代表們一片掌聲!
人們普遍認為,土地是國家的,國家只要將地價降下來,房子就不貴了。事實是這樣嗎?人們哪,你們太不明真相了!
不明真相的人說「地價上漲影響房價」,其實把因果關系搞顛倒了——總是先漲房價,再漲地價的。沒看到還未等土地「升值」,房價就上躥得老高了!
隱藏在高房價背後的推手
自從去年底中央喊出「去庫存」口號開始,房地產就一直被大家所關注,尤其是春節之後,一線城市量價齊升,其餘城市陸續跟進,房地產市場呈現出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
面對火爆的市場,房地產商自然不能錯過如此大好的機遇,畢竟商人追求的就是利益最大化。所以在這個時候,房產商就動起了歪腦筋,花錢聘房托是為了烘託人氣,製造樓市的「虛假繁榮」,故意製造緊張情緒,以誘使購房者早點掏錢下手,就是不錯的方法。同時,市場的效果也不表明,房產商的效果達到了,各大城市房價飆漲,民眾恐慌性心理加劇,紛紛入市,上海、深圳/南京等城市不得已又再次祭出限購政策。
其實,房地產商想盡辦法賣房,脫手存量房的初衷是情理之中,但通過房托的促銷行為,企圖製造房市購銷兩旺的局面,套住消費者,進而實現房價提高的目的,這實在無法讓人接受。
錢請房托來製造供不應求的熱銷假象,營造樓市的緊張氣氛,造成一定程度的恐慌性入市,這是對購房者權益的間接損害,這難道不是赤裸裸的欺詐行為嗎?
房托的行為不僅成為大城市房價上漲的幕後黑手,更是讓購房者對此種卑劣的行徑嗤之以鼻!
購房者如何識破房托
對於購房者來說,尤其是剛需群體,眼瞅著周圍的人一撥撥出手買房,再加上現在市場的恐慌性,盲目入市的情況也比較嚴重自己根本就不可能無動於衷呀。如果在售樓處車水馬龍,看房的客戶多的業務員都接待不過來, 購房者就會相信這里的房子一定銷售的不錯。
不過購房者一定要擦亮眼睛,熙攘攘的「客戶」中,有不少是開發商僱傭來的「房托」。
當你來到一個熱火朝天的樓盤銷售現場,看到一堆人擠在樓盤的模型旁邊裝模作樣地說:「這個樓盤好啊,住在這里好,有小學,環境又像公園」。或者在看房巴士上遇到不少業主和買家都在互相交流說自己這房子買得好、買得值的時候,你可能就遇上房托被忽悠了。
而根據整理發現,房託大致可以分為這幾類:
一是排隊領號托
很多房地產項目在開盤時,大多採取飢餓營銷,以排號的方式給消費者造成供不應求的假象。而在排隊人群中,絕大多數是開發商銷售團隊花錢雇來的托,每人每天費用200-500不等。
二是現場簽約托
消費者在看了沙盤、樣板間後,售樓人員就面臨「臨門一腳」逼單環節。這時,他們會把客戶帶到專設的簽約處,消費者會發現,這里熱鬧非凡,一定會有好多人正在與售樓人員談簽約事宜,而且大多會現場簽約刷卡。其實,除了消費者自己以外,其他的人都可能是托。
三是現場專家托
很多房地產項目開盤時,都會花重金請專家去做所謂的投資講座,這些專家無一例外地鼓吹房地產上漲趨勢,鼓吹項目所在區域的區位優勢,鼓吹項目本身的高品質及升值潛力。
四是網路寫手托
近年來,我們看到有不少人專門撰寫房價將上漲、暴漲、持續上漲的所謂分析文章,什麼「房價五年翻番」、「北京房價均價將達80萬/平米」,想這么忽悠就怎麼忽悠。在唱漲房價的同時,他們還持續攻擊政府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叫囂「要斬斷政府閑不住的手」。
說了這么多,各位購房者是不是也被房托的影響力嚇到了?在房地產持續火爆的金條,房托的形式也愈發多樣化,對哄抬房價、製造搶房潮的影響也越來越大!而這一現象卻長期被默認合理存在,希望這次媒體曝光起底可以大力整治這一亂象!給過火的房市降溫!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5-03,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買新房,就上搜狐焦點網
④ 深圳住建局出手 「抱團式」炒房急剎車
12月23日,深圳近攬15公里濱海長廊,北接後海金融總部基地,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得恆裕濱城這個樓盤成為深圳頂尖豪宅代表之一。
以恆裕濱城為起點,向北30公里,在寶安福永街道大洋路與塘新路交會處,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中糧鳳凰里花苑小區。
一個是深圳灣知名的豪宅樓盤,另一個是籍籍無名的普通住宅樓盤,都因為業主抱團漲價行為,被深圳住房和建設局通報批評。
12月18日,深圳市住建局首次宣布對二手房業主出手,宣布將對恆裕濱城、中糧鳳凰里花苑等發布集體漲價言論、惡意炒作二手房價的小區進行調查,約談發布集體漲價言論相關當事人,並暫停辦理上述兩個小區的二手房網簽手續。
今年11月,豪宅認定標准改變之後,深圳二手房市場活力被激活。行業亂象也隨之而來,業主聯合控價的景象,已經席捲了深圳多個區域的二手樓盤。活躍的業主帶頭率先在小區業主群內發起漲價提議,為小區房源設置了高於市場價格的掛牌底價。試圖以聯盟的方式抬高房價,直到相關部門介入。
作為房地產二手房交易鏈條上的重要一環,深圳中介行業也展開了「自查」。
「12月18日開始,深圳貝殼已經在開展自查,下架包括上述兩個小區在內的一批有業主炒作行為的樓盤,單價超過每平方米17萬元的樓盤也暫時不在平台上展示。」12月22日,深圳德祐龍華某店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12月22日,深圳中原董或棚事總經理鄭叔倫認為,調查二手房涉嫌控盤控價,深圳是全國首例,將問題小區凍結網簽,對市場來說,無疑是一種警號,無論是業主或者是客戶,對不確定性都會有所觀望,短期內相信市場將會有所降溫。
業主抱團抬價
12月21日,中糧鳳凰里花苑業主王林(化名)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因為豪宅稅等政策影響,其所在小區80多平方米的戶型頗受歡迎,周末看房的人並不少,價格也有所上升,但單價並未漲得太誇張。
12月13日,中糧鳳凰告團州里某業主一封《告全體業主書》在朋友圈瘋傳。
文章以「要打響資產保衛第一槍」的名義,號召所有業主集體漲價。「放盤價5.6萬‒6.5萬元為界」,建議「急賣業主以5.5萬元為最低價」,如果低於5.5萬元,「即刻收盤,重新加價後再掛」。
中糧鳳凰里花苑在2015年開盤,銷售價格約為3.5萬元/平方米。根據安居客數據,2019年1‒11月,該小區成交均價約在4.5萬‒4.6萬元/平方米。
業主王林則表示,之前並未在業主群里看到漲價倡議書,那隻是個別業主行為,並不代表所有業主意願。
「12月初,我將自己的一襪蔽套87平方米的房子掛到中介處了,總價是450萬元,單價在5.17萬元/平方米,」王林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已經有購房者准備簽約了,但因為小區被通報後無法網簽,意向購房者轉而看周圍其他小區了。「如果現在有意願強烈的客戶,435萬元也可以成交。」
12月22日,該小區附近一位中介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到目前為止,鳳凰里的最高成交在5.4萬元/平方米,並未達到「倡導書」中提到的至少5.5萬元,該套房子出售價格比較高的原因在於其朝向以及內部裝修比較好。
至於何時能恢復網簽,上述中介表示,目前並不能確定時間,但可以先看好房源,簽署購房協議。但他提醒,需要去住建部開交易風險報告,如果購房迫切,有周圍的樓盤推薦。
除了中糧鳳凰里花苑,深圳灣的恆裕濱城也被深圳住建局點名,而它也是最早傳出「控盤漲價」的樓盤。
11月22日,恆裕濱城2期4棟的業主微信群的聊天截圖就在中介間悄然流傳,帶頭業主率先呼籲,「群里D戶型業主聽指揮,統一掛牌價到2600萬元,低於這個數不賣。」 「2680(萬元)我就撤了。」很快其他業主應聲附和。「反正都往2600萬元以上掛,一周排一次隊形,下周2700萬元。」
恆裕濱城2期D戶型為89平方米,若以2600萬元的總價來算,掛牌價已經高達29.2萬元/平方米。
2013年9月,恆裕濱城一期以約5萬‒6萬元/平方米的均價開盤。2015年11月,二期產品入市,銷售均價已經上漲至11萬元/平方米。根據中介提供的數據,今年9月中旬,恆裕濱城二期一套88平方米的4房,成交總價2375萬元,單價高達27萬元/平方米。
漲價通道持續開啟,恆裕濱城二期業主李君(化名)感慨頗深,「我入手的時候才11萬元/平方米,而現在不到5年的時間,已經漲了一倍了。」捕捉到了上漲趨勢的李君在2017年又入手了一套同樣面積的房屋。
對於漲價倡議,李君表示,那更多是大家開玩笑說的話,目前業主群已經禁止發一切有關房價的消息。在他看來,如果高價房能售出,代表其市場價值被認可,但自己並不會被盲目煽動,也不會主動參與到炒房行為。
「像我了解到的,一期房源,有一套110平方米,銷售單價已經升至19.5萬元/平方米。」 李君表示,地段、新房、學位構成了恆裕濱城巨大額的優勢。「二期有業主准備出售一套88平方米的房源,目前對外價格是2600萬元,但因為是高層,有無敵海景,所以價格自然也高。
12月21日,負責後海片區的一位中介經理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在12月初,恆裕濱城二期房源的單價就提升至29萬元/平方米。他指出,目前恆裕濱城對外掛牌的房源不多,議價空間很小。
恆裕濱城被通報批評讓一位已經簽了購房合同的准業主猝不及防。
12月22日,該未透露姓名的准業主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他在12月18日前已簽合同,交付了定金,但因為恆裕濱城被點名批評,不能網簽,導致其貸款受到限制。
據時代周報記者調查,在業主群里發出類似漲價聲音的小區已經有數十個,還包括招商依山郡、鴻榮源壹城中心、拾悅城、中海怡翠山莊、金地上塘道、和平里、天悅壹號等多個樓盤。
住建局出手、中介自查
盡管中糧鳳凰花苑和恆裕濱城都有業主強調,「僅是個人行為,算不上控盤」,但深圳市相關部門對此開始嚴查。
12月17日、18日兩天,深圳市寶安區住建局以及南山區住建局接連兩天發文通報,除了暫停中糧鳳凰里和恆裕濱城兩個小區的二手房網簽手續,還公布了一系列處理措施涉嫌惡意炒作,哄抬房價行為一旦查實,相關責任人將列入黑名單,並研究採取限制其買賣住房等相關措施。
通報稱,發現涉嫌擾亂市場秩序與其他違法違規行為,將移交公安、市場監督、司法等部門依法處理。
12月19日晚間,深圳市住建局表示,按照宏觀調控的長效機制要求,深圳二手房年增幅不超過5%,如果出現二手房漲幅明顯超過近期成交價格,且小區業主存在集體串聯進行漲價的行為,市民可以向區房地產主管部門投訴。
深圳市住建局的通報中,對於中介機構也發出了警示,嚴禁中介機構參與惡意炒作房價,違者將被暫停網簽許可權,並列入行業誠信黑名單。
事實上,在這場「控盤」風波中,也有中介在推波助瀾。
據媒體報道,某地產中介同時也為金地梅隴鎮小區業主,12月中旬,該中介曾在小區內的業主群內發起過倡議提價。
12月20日,一位中介行業資深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中介以控盤漲價為理由讓業主心甘情願地交出了房源,在中介行業,掌握房源讓中介擁有天然的優勢,尤其是市場行情火熱時,房源更是難求。
中介行業自查行動也同步開啟。
上述深圳德祐龍華某中介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12月18日,中介也在加強自身的管理,德祐總部對深圳分公司對德祐金地梅隴鎮A店予以摘牌解約處理,對涉及合規管理違規的經紀人也予以紅線處理,扣減12分信用分,限制1年進入平台。
「從12月18日開始,深圳貝殼系都開始在查所有的掛牌價。」該中介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只要掛牌價高出周邊市場價或之前成交價的15%左右,以及單價在17萬元以上,貝殼系APP都不會顯示這類房源。
中原也在跟進,「對於有問題小區,以及個別單價過高的房源,已經整頓處理,並且在官網及其他商業網站下架。」鄭叔倫表示。
12月12日,深圳中原某中介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公司明確要求,近期不可發布解說揣測房地產發展形勢,也不能進行暗示明示房價向好上漲的行情。
據時代周報了解,目前在中介平台下架的小區主要有,恆裕濱城、中糧鳳凰里、翡翠海岸、中糧天悅一號、勤誠達、華潤深圳灣悅府,下架的小區均位於南山和寶安。除了中糧鳳凰里,其他均為豪宅或者單價過高。
深圳樓市回暖
業主抱團抬價背後,是逐漸回暖的深圳樓市。
從2016年,新一輪調控帶來的市場降溫,到2018年初「三價合一」落地,再到2018年中的「7·31新政」。深圳樓市已經在成交低谷徘徊了兩年多,但在進入2019年之後,市場開始逐步回暖。
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監測的網簽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新房住宅共成交17681套,同比上升38.1%,成交172.05萬平方米,同比上升33.5%,2019年上半年全市二手住宅共成交31160套,面積約256.4萬平方米,套數和面積分別較2018年上半年下滑7.5%和7.4%,二手住宅價格52543元/平方米,較去年均價上升4.2%,較去年12月上升1.9%。
11月中旬,深圳更改豪宅線認定標准,二手房市場熱情隨之被點燃。
「我看中的房子在一個月內漲兩至三成,現在掛牌價都要到1100多萬元了。」12月22日,在深圳工作5年的鄭琴(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她打算在「雙11」後在深圳買房,卻在一個多月內,屢遭業主提價。
鄭琴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因為受到豪宅稅減免政策直接刺激,寶安中心以及南山等熱點區域好的房源都很少,很多都需要搶,二手房的量價齊升也助推了新房的火熱,「12月22日,光明某剛需盤線上開盤,我參與了微信線上搶房,但僅用了30多秒,300多套房源就被售罄了,根本沒選到」。
12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11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初步測算,深圳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2%,深圳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1.4%。從成交量來看,二手房成交套數大幅度增長,創下近3年以來的新高。
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11月全市二手住宅共成交8013套,為2016年5月以來首次突破8000套,環比上升11.8%,同比上升91.9%。二手均價也呈現小幅上升,為55499元/平方米。
12月13日,明源地產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艾振強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當前深圳一手房和二手房市場的回暖節奏,與政策紅利釋放密不可分。
「從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發布,到8月18日先行示範區的發布,接著放開港澳人士置業,以豪宅稅認定標準的改變,都為市場注入了樂觀情緒。」艾振強表示。
但對於這座年輕的城市,住宅供應用地的緊張使得房屋的稀缺性更加凸顯。
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深圳市2019年全年共出讓60多宗土地,居住用地性質的地塊僅有10塊,其餘大部分地塊為商業用地、工業用地、物流用地性質。
「深圳的入戶政策是所有一線城市裡面最寬松的。」在艾振強看來,源源不斷湧入這座城市的高凈值年輕群體是構成了市場的旺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