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深圳龍崗跨境電商運營中心啟用 通關效率提高30%
9月4日,深圳東部首個跨境電商監管場所——龍崗跨境電商運營中心正式啟用,標志著龍崗區在跨境電商領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首批3000多件零售出口貨物在深圳海關所屬龍崗海關完成查驗清關後,將經由皇崗口岸運往香港國際機場,最終轉運至世界各地。當天的啟用儀式吸引了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峰及深圳海關關長陳小穎的參與。
龍崗跨境電商運營中心佔地面積達12046平方米,配備了先進的自動化設備,實現了無人化、智能化的「全鏈條監管」。該中心內設分揀拆裝設備、智能暫扣倉設備,以及12條X光機查驗線和2條海關專用CT機查驗線,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進出口貨物的查驗通關服務。這不僅幫助企業實現了自理報關、自理結匯、自理退稅,還支持了企業自建跨境物流。據預計,該運營中心的啟用將提高貨物通關效率30%以上,同時降低企業的綜合服務費用約50%。
近年來,深圳跨境電商產業呈現迅猛增長態勢,跨境電商產業鏈趨於完善,2019年跨境電商交易額已達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的14%。龍崗跨境電商數量及規模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深圳郵政數據顯示,龍崗區每天跨境直郵出口包裹數量約為400萬件,占深圳市的60%以上。然而,由於跨境電商通關監管環節的缺失,跨境電商企業不得不舍近求遠,前往深圳機場甚至廣州等城市報關通關,這大大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嚴重製約了深圳東部跨境電商產業的發展。
龍崗跨境電商運營中心的開通,使得企業可以就近辦理業務,大幅節省了物流成本,提升了運轉效率。這對於龍崗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預計將為當地經濟注入新的動力。龍崗區區長代金濤表示,該運營中心將發揮核心節點作用,為跨境電商企業提供更多便利,不斷擴大交易規模和品牌影響力。龍崗區將持續完善相關政策,提升服務質量,加快培育出口貿易競爭新優勢,為全市實現「六穩」「六保」目標貢獻力量。
B. 深圳出台營商環境改革措施了嗎
全方位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進出口貨物通關時間壓縮1/3以上、實施最嚴格知識產權保護……日前,深圳市出台《關於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簡稱《措施》),積極回應企業反映最突出、社會最關切的問題,為深圳推進營商環境改革再添「一把火」。
據了解,《措施》從貿易投資環境、產業發展環境、人才發展環境、政務環境、綠色發展環境和法治環境等6個方面,提出了20大改革舉措、126個政策點,著力率先營造服務效率最高、管理最規范、市場最具活力、綜合成本最佳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率先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是深圳先行先試的光榮使命。」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表示,深圳將以更大力度推進營商環境改革,堅持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原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讓創新創業人才擁有更優質的發展環境,讓各類企業安心紮根深圳,做強做優做大。
實行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1月11日,深圳知識產權法庭對華為訴三星全國首例無線通信國際標准必要專利侵權糾紛案,作出一審判決。這是深圳知識產權法庭揭牌辦公後,首次宣判的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案件,敲響了該法庭審理知識產權案件第一槌。
「深圳知識產權法庭的設立,標志著司法服務於深圳的科技創新發展,能夠體現深圳的戰略定位和城市地位。」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影響力創新先行區的過程中,國內甚至國際上許多新型知識產權案件都較早地出現在深圳。「深圳一定要研究最前沿性的法律問題,以一流的審判業績,提升中國司法的國際影響力。」
深圳是全國首個以城市為基本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是全國首批知識產權示範城市之一。目前,深圳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1.12萬家,發明專利密度達80.1件/萬人,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0倍,在全球創新能力活躍的城市中排名第二。2016年深圳PCT國際專利申請量近2萬件,佔全國的43.1%。
創新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數據顯示,深圳市知識產權案件基數大、增長快,2017年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23508件,同比增長57.9%,占廣東省的1/2、全國的1/10。
著眼優化公平公正的法治化環境,《措施》從實施最嚴格知識產權保護、打造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高地、建立更加規范的涉企執法制度3個方面,提出了19個政策點。「深圳下決心實行最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是抓住了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的牛鼻子。」全國人大代表、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高級副總裁樊慶峰認為。
根據《措施》,深圳將率先實施懲罰性賠償制度,對知識產權違法行為依法從嚴從快處理,營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並針對知識產權維權舉證難、周期長、成本高、賠償低的現象,提出制定知識產權特區法規,率先實施懲罰性賠償制度等措施。
「深圳將建立完善的財產權保護機制。」深圳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思康介紹,《措施》提出,要制定涉案財產處置細則,明確區分個人財產和企業法人財產、涉案人員個人財產和家庭成員財產、合法財產和違法所得等標准和規范。「《措施》還對涉企行政執法行為進行了嚴格規范,讓企業家在深圳創業更加安心。」
C. 2021年各省份GDP數據出爐,11地增速跑贏全國
2021年各省份GDP數據出爐,11地增速跑贏全國
2021年各省份GDP數據出爐,11地增速跑贏全國,2021年各省份的GDP數據終於全部出來了,省份之間的GDP大戰也終於落下帷幕。2021年各省份GDP數據出爐,11地增速跑贏全國。
2021年各省份GDP數據出爐,11地增速跑贏全國1
翻開2021年中國城市的經濟成績單,有的城市春風得意馬蹄疾,順利闖關;有的城市穩扎穩打,成功卡位;還有的城市經濟失速,面臨「蚌埠住了」壓力。
上海外灘。中新網記者 張旭 攝
京滬攜手晉級4萬億之城
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是上海和北京,這兩座城市2021年GDP雙雙突破4萬億大關,攜手晉級4萬億之城。
其中,北京2021年GDP達到40269.6億元,增長8.5%。上海2021年GDP達到了43214.85億元,增長8.1%。
上海依然是中國第一大城市,而且有望沖擊世界第四城。坐穩中國最大工業城市王座的上海,2021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迅速,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生物產值同比增速分別為1.9倍、16.1%和12.1%。
北京正在加速追趕上海。2021年,北京在醫葯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雙引擎」發力下,經濟增速高於上海。尤其是醫葯製造業在疫苗生產帶動下比上年增長2.5倍。
深圳世界之窗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陳文 攝
深圳沖擊世界城市前十
作為中國的GDP第三大城市,深圳也迎來了自己的榮耀時刻。
1月25日,深圳市委書記和市長發布了一封致廣大網民朋友的拜年信,信中提到,2021年深圳經濟總量站上3萬億元新台階。
深圳海關的數據顯示,2021年,深圳出口1.92萬億元,規模連續第29年居內地外貿城市首位,增長13.5%。
意氣風發的深圳,在全球城市的排位也有望繼續前進,沖擊挑戰世界前十城市的位置。
圖為航拍鏡頭下的廣州塔及其身後的天河中央商務區。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廣州成功卡位「第四城」
圍繞著全國GDP「第四城」的位置,廣州和重慶你追我趕,爭奪得異常激烈。
自2020上半年重慶GDP反超廣州後,頗有危機感的廣州撐起「小蠻腰」奮起直追,最終,2020年以16.3億元的微弱優勢險勝重慶,保住了「第四城」的位置。
2021年,廣州GDP為28231.97億元,增長8.1%;重慶GDP為27894.02億元,增長8.3%。廣州GDP超出重慶337億多元,領先優勢擴大。其中,廣州的高技術製造業快速增長,更勝一籌,25.7%的增速高於重慶的18.1%。
看來,「北上廣深」暫時不用變為「北上深重」了。
廣東虎門大橋。中新社發 岳路建 攝
東莞躋身第24座萬億之城
2021年,中國萬億之城的版圖進一步擴張,迎來了新成員——東莞。
被譽為「世界工廠」的東莞,2021年GDP為10855.35億元,同比增長8.2%,成為地區生產總值過萬億元、人口超千萬的「雙萬」城市。
這座製造名城的實力不容小覷,截至目前,東莞擁有工業企業超過19萬家,規上工業企業超過1.1萬家,是全國製造業最密集的城市之一。隨著東莞的晉級,廣東擁有的萬億之城數量跟江蘇持平,同為4個。
至此,中國的GDP超過萬億元的城市增至24個,分別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天津、蘇州、武 漢、成都、杭州、南京、青島、無錫、長沙、寧波、鄭州、佛山、福州、泉州、南通、合肥、西安、濟南、東莞。
蚌埠市城區景觀資料圖。
蚌埠,「蚌埠住了」?
有人晉級,也有人失意。失意的是著名的老工業基地、「淮河明珠」蚌埠,2021年GDP罕見出現零增長。
安徽省委書記鄭柵潔直指,蚌埠市經濟失速、發展失位、結構失衡的壓力凸顯,已經到了「退無可退、背水一戰」的.關鍵當口。
這座皖北經濟重鎮,為何突然失速?
蚌埠坦言目前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受歷史基數大、產業轉型升級不快等原因影響,主要指標增速不快。蚌埠2021年前三季度GDP位居全省第8位,長三角41個市中第30位,僅為寧波的1/6、合肥的1/5,蕪湖的1/2。產業結構不優,全市除煙廠以外,產值超50億元以上企業還未實現「零」突破,等等。
退無可退的蚌埠,2022年預期目標設定為增長8%左右,力爭更好一些。蚌埠要求以「一日無為,三日難安」的責任意識,把工業強市作為產業強市戰略的「主抓手」,確保全年目標任務順利實現。
蚌埠如何「綳住」,怎樣實現破局,也將為新經濟時代下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提供一個案例。
2021年各省份GDP數據出爐,11地增速跑贏全國2
2021年各省份的GDP數據終於全部出來了,省份之間的GDP大戰也終於落下帷幕。
在過去的一年裡,廣東和江蘇依然緊緊地佔據榜單的第一位和第二位,GDP分別為124669.6億元和116364.2億元,兩者之間相差一座萬億級別的城市。季軍則是由山東省以83095億元的總量奪得。
本次GDP大賽中,川渝地區表現亮眼,作為西部地區,四川以53850.7億元的成績排名第六,重慶作為直轄市也以高達27894億元的GDP排名第16位,如果光從城市來看的話,重慶的GDP也接近廣州了,對於西部地區的城市來說實屬不易。
比起前面這些,東北地區的表現實在是有些不盡人意。除了遼寧以27584.1億元排名第17以外,黑龍江和吉林省都在24名開外,甚至比內蒙古、貴州、新疆等三個省份的排名還要低。
2021年各省份GDP數據出爐,11地增速跑贏全國3
這幾天,全國各省直轄市2021年GDP的數據相繼公布。雖然我們不能「以GDP論英雄」,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從GDP的變化中,讀出各省份去年一整年的發展情況。從2021年31省市的GDP數據排名,相比2020年,主要有以下亮點或變化。
粵、蘇兩省繼續領跑,廣東沖入世界前十
TOP5位次不變,還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其中廣東與江蘇第一與第二的位置非常穩固,並且均在2021年實現了GDP增量超萬億,兩地的經濟首次全面超越「亞洲四小龍」。
廣東作為連續30多年領跑全國GDP的省份,2021年的GDP超過了12萬億。這一數據在2020年可以進入全球TOP10,超越2020年前十中的加拿大、韓國,可以說「富可敵國」了。
京滬攜手破四萬億,全國唯二
除了省以外,我國兩大「天花板」級城市,北京和上海也實現了突破。2021年,北京和上海等GDP攜手破4萬億,也是我國目前唯二破4萬億的城市。要知道,在2020年,全球GDP超4萬億元的城市只有3座,分別是紐約、東京和洛杉磯;疫情之下,京滬兩地的表現依舊十分亮眼。
其中上海的GDP達到了4.3萬億,位列我國各城市之首,超越了整個安徽省;安徽再次無緣全國前十。
湖北經濟全面復甦,實際增速全國第一
疫情之初,湖北無疑是受影響最嚴重的省份,2020年湖北的GDP曾被福建趕超,GDP增速更是跌至1978年以來歷史最低。2021年,隨著疫情影響的消退,再加上一些政策傾斜,湖北的經濟全面復甦,實際增速12.9%位列全國第一,重回高增長軌道。相對應地,2021年湖北總量超越了福建,再次回到全國第7位,可謂「跑步」復甦。
動力煤價格瘋漲,煤炭大省山西名義增速全國第一
除了湖北,海南與山西的增速位列全國第二與第三。如果GDP「小基數」的海南,出現兩位數增速尚屬意料之中的話,山西2021年GDP的實際增速達到9.1%,為近九年新高,驚艷眾人。尤其是2021年山西的名義增速28%,為全國「增速之王」。加上山西總量首破2萬億大關,超過貴州重回TOP20,成為了2021年當之無愧的黑馬省份。
其實,之前的山西一直發展平平,在全國沒什麼存在感;GDP也從2008年的第15位下滑到了2020年的第21位。而2021年受全球通脹影響,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上漲,動力煤價格一度大漲3倍左右;而山西眾所周知是煤炭資源大省,2021年山西原煤產量全國第一。於是,山西煤炭企業利潤大增,山西的GDP增速也主要得益於此。
西北、東北的經濟發展相對乏力
此外,黑龍江、遼寧、青海三省的增速在較為緩慢,分別為6.1%、5.8%、5.7%。東北和西北地區經濟發展相對乏力,南北之間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進一步被拉大。
D. 深圳市政府有什麼領導
市長1人,常務副市長1人.副市長6人
市長:許宗衡
工作分工 :主持市政府全面工作
常務副市長:劉應力
工作分工 :協助市長處理市政府日常工作。分管辦公廳、發展改革、財政、稅務、科技、信息、監察、人事、統計、法制、重大項目、政府采購、知識產權、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帶、無線電管理、風險投資、留學生創業工作,聯系國稅局、財政部專員辦、電信運營工作。
副市長:呂銳鋒
工作分工 :分管國土資源、住宅與房地產、建設、工務、水務、環境保護、城市管理、應急指揮、安全生產、民防、氣象工作,聯系廣東粵港供水有限公司工作。擔任市水污染治理指揮部總指揮。
副市長:卓欽銳
工作分工 :分管工商行政管理(物價)、食品葯品監管、旅遊、質量監督、外事、僑務、港澳事務、民族宗教事務、台務、信訪、檔案、仲裁、中介組織、政務接待工作。
副市長:梁道行
工作分工 :分管農林漁業、衛生、人口和計劃生育、勞動、社會保險、民政(雙擁)、司法、打私、人民武裝、體育、扶貧、同富裕工程工作,聯系深圳警備區、省邊防總隊深圳指揮部、武警深圳市支隊、青少年及共青團、殘聯工作。
副市長:張思平
工作分工 :分管改革、國資、國企、工業、交通(港務)、公安、物流園區工作,聯系國家安全局、深圳海事局、總商會工作。負責交通暢通工作。
副市長:陳應春
工作分工 :分管貿工、金融(市屬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證券、保險、期貨)、審計、外經貿、口岸、保稅區、大工業區(出口加工區)、機關事務管理、行業協會、會展、民營經濟工作,聯系審計署特派員辦事處、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銀監局、深圳證監局、深圳保監局、深圳證券交易所、深圳海關、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深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貿促會、深圳供電局、深圳郵政局工作。
副市長:閆小培(女)
工作分工 :分管規劃、教育、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工作。擔任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主任。
E. 上海市長是誰
截止至2021年2月15日,上海市長是龔正,男,漢族,1960年3月生,江蘇蘇州人,廈門大學財政金融系財政學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經濟學博士。1985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2年8月參加工作,曾在海關總署貨運監管司貨運監管處工作。
歷任海關總署貨運監管司貨運監管處副處長、總署辦公室秘書處副處級秘書、署長辦公室正處級秘書,天津海關副關長、黨組成員,全國海關信息管理中心籌備辦公室副主任,海關總署業務規范司副司長兼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政策法規司司長,深圳海關關長、黨組書記 。
(5)深圳海關關長和市長哪個大擴展閱讀
2012.06 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長、省政府黨組副書記
2013.09 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長、省政府黨組副書記,杭州市委書記
2013.12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
2015.07 山東省委副書記
2015.08 山東省委副書記兼省委黨校校長
2017.04 山東省委副書記,代理省長、省長,省政府黨組書記
2020.03 上海市委副書記、市政府黨組書記、副市長、代理市長
2020.07 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市政府黨組書記
第十九屆中央委員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龔正 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