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深圳市城市更新辦法實施細則的第五章 拆除重建類城市更新
第三十條 特定城市建成區具有《辦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情形之一,且通過綜合整治、功能改變等方式難以有效改善或者消除的,可以通過拆除重建方式實施城市更新。
第三十一條 《辦法》第二條第二款第(一)項規定的「城市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亟需完善」,是指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嚴重不足,按照規劃需要落實獨立佔地且用地面積大於3000平方米的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或者其他城市公共利益項目。
《辦法》第二條第二款第(二)項規定的「環境惡劣或者存在重大安全隱患」,主要包括下列情形:
(一)環境污染嚴重,通風採光嚴重不足,不適宜生產、生活。
(二)相關機構根據《危險房屋鑒定標准》鑒定為危房集中,或者建築質量有其他嚴重安全隱患。
(三)消防通道、消防登高面等不滿足相關規定,存在嚴重消防隱患。
(四)經相關機構鑒定存在經常性水浸等其他重大安全隱患。
《辦法》第二條第二款第(三)項規定的「現有土地用途、建築物使用功能或者資源、能源利用明顯不符合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影響城市規劃實施」,主要包括下列情形:
(一)所在片區規劃功能定位發生重大調整,現有土地用途、土地利用效率與規劃功能不符,影響城市規劃實施。
(二)屬於本市禁止類和淘汰類產業,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嚴重超出國家、省、市相關標準的,或者土地利用效益低下,影響城市規劃實施並且可以進行產業升級。
(三)其他嚴重影響城市近期建設規劃實施的情形。
第三十二條 單棟或者零散建築經鑒定為危房,但無法按照相關要求劃入城市更新單元的,不納入拆除重建類城市更新。
第三十三條 拆除重建類城市更新項目的實施方式主要包括:
(一)權利主體自行實施。包括項目拆除重建區域內的單一權利主體自行實施,或者多個權利主體將房地產權益轉移到其中一個權利主體後由其實施。
(二)市場主體單獨實施。項目拆除重建區域內的權利主體將房地產權益轉移到非原權利主體的單一市場主體後由其實施。
(三)合作實施。城中村改造項目中,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繼受單位可以與單一市場主體通過簽訂改造合作協議合作實施。
(四)政府組織實施。政府通過公開方式確定項目實施主體,或者由政府城市更新實施機構直接實施。涉及房屋徵收與補償的,按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規定執行。 第三十四條 擬以拆除重建方式實施城市更新的,由符合規定的申報主體申報更新單元計劃。
主管部門負責擬訂更新單元計劃申報指引,報市政府批准後實施。申報指引應當包括申報情形、城市更新單元擬訂要求、城市更新意願要求、計劃申報主體要求、申報途徑、相關證明材料等事項。
第三十五條 更新單元計劃的申報主體按照以下方式確定:
(一)權利主體自行申報。其中城市更新單元內用地屬城中村、舊屋村或者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原村民在城中村、舊屋村范圍以外形成的建成區域的,可由所在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繼受單位申報。
(二)權利主體委託單一市場主體申報。
(三)市、區政府相關部門申報。
以舊住宅區為主的城市更新單元,應當由區政府組織開展現狀調研、城市更新單元擬訂、意願徵集、可行性分析等工作,由區城市更新職能部門申報。
計劃申報主體負責申報更新單元計劃、委託編制城市更新單元規劃等工作。
第三十六條 申報更新單元計劃應當同時滿足以下條件:
(一)計劃申報主體符合本細則第三十五條要求。
(二)城市更新單元內的權利主體具備城市更新意願且符合本細則第三十七條要求。
(三)法定圖則已劃定城市更新單元;或者未劃入城市更新單元的特定城市建成區具有本細則第三十一條規定的情形,確需進行拆除重建類城市更新,已自行擬訂城市更新單元。
(四)申報的用地功能、開發強度等城市更新訴求基本符合城市更新專項規劃、法定圖則等規劃。
申報途徑、申報材料等還應當符合更新單元計劃申報指引的具體要求。
第三十七條 申報更新單元計劃的,城市更新單元內權利主體的城市更新意願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城市更新單元拆除范圍內用地為單一地塊,權利主體單一的,該主體同意進行城市更新;建築物為多個權利主體共有的,占份額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體共同共有人同意進行城市更新;建築物區分所有的,專有部分佔建築物總面積三分之二以上的權利主體且占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的權利主體同意進行城市更新。
拆除范圍內用地包含多個地塊的,符合上述規定的地塊的總用地面積應當不小於拆除范圍用地面積的80%。
(二)城市更新單元內用地屬城中村、舊屋村或者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原村民在城中村、舊屋村范圍以外形成的建成區域的,須經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繼受單位的股東大會表決同意進行城市更新;或者符合本條第(一)項規定,並經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繼受單位同意。
第三十八條 市、區政府相關部門作為申報主體的,直接將申報材料報送主管部門審查。
其他申報主體向區城市更新職能部門提交申報材料,區城市更新職能部門在收到申報材料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對申報材料進行核對,申報材料的內容和深度不符合相關技術要求的,書面答復申請人並說明理由;符合要求的,在收到申報材料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按照本細則和更新單元計劃申報指引的相關要求,對更新意願達成情況及計劃申報主體資格進行認定,對更新單元內的現狀建設情況進行核查,對申報進行城市更新的必要性及更新單元范圍的合理性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
區城市更新職能部門在進行更新意願達成情況認定時,主管部門應當協助提供相關土地、建築物權屬資料。申報材料不符合相關要求的,區城市更新職能部門應當書面答復申請人並說明理由;符合相關要求的,報送主管部門審查。
第三十九條 主管部門對收到的申報材料進行審查,按批次統籌形成更新單元計劃草案,會同區政府在項目現場、深圳特區報或者深圳商報及本部門網站上進行不少於10日的公示後,報市政府審批。審批通過的,由主管部門會同區政府在5個工作日內,在項目現場、深圳特區報或者深圳商報及本部門網站上對計劃進行公告。
第四十條 更新單元計劃經市政府批准後,在城市更新單元規劃編制之前,計劃申報主體應當向主管部門申請對城市更新單元范圍內的土地及建築物信息進行核查、匯總。
主管部門根據計劃申報主體提供的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用地批復、房地產證、舊屋村范圍圖、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測繪報告、身份證明等材料,對城市更新單元范圍內土地的性質、權屬、功能、面積等進行核查,在20個工作日內將核查結果函復計劃申報主體;並對地上建築物的性質、面積等信息進行核查和匯總。
城市更新單元內土地和建築物需完善手續的,應當盡快按照相關程序加以完善。
第四十一條 計劃申報主體應當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機構,結合主管部門的土地核查結果,編制城市更新單元規劃並報主管部門審查。
土地及建築物信息核查和城市更新單元規劃的報批應當在更新單元計劃公告之日起一年內完成。逾期未完成的,主管部門可以按有關程序進行更新單元計劃清理,將該城市更新單元調出計劃。
第四十二條 主管部門在受理城市更新單元規劃申報材料後5個工作日內對申報材料進行核對,申報材料的內容和深度不符合相關技術要求的,書面答復申請人並說明理由;符合要求的,向區城市更新職能部門徵求意見。城市更新項目涉及產業發展的,還應當徵求市產業部門的意見。
區城市更新職能部門對城市更新單元的規劃目標及方向、配建責任、實施分期安排等進行核查,市產業部門對城市更新單元的產業現狀、產業定位是否為市政府鼓勵發展產業等情況進行核查和認定,在10個工作日內將書面意見反饋至主管部門。
第四十三條 主管部門根據已生效的法定圖則等規劃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查,在收到相關部門意見後10個工作日內形成規劃草案,會同區城市更新職能部門在城市更新單元現場和本部門網站上進行不少於30日的公示,公示費用由申請人承擔。
公示結束後,主管部門在10個工作日內對相關意見進行匯總和處理,並對城市更新單元規劃草案進行審議。審議通過的,函復申請人。城市更新單元規劃涉及未制定法定圖則地區或者改變法定圖則強制性內容的,還應當按程序報市政府或者其授權的機構批准。
第四十四條 城市更新單元規劃經批准後,主管部門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在本部門網站上就規劃內容進行公告,並將相關內容函告區城市更新職能部門。
城市更新單元規劃的批准視為已完成法定圖則相應內容的編制和修改。經批準的城市更新單元規劃是相關行政許可的依據。 第四十五條 城市更新單元規劃經批准後,區政府應當依據近期建設和土地利用規劃年度實施計劃確定的本轄區城市更新年度土地供應規模,按照已批準的城市更新單元規劃,組織制定更新單元的實施方案,並組織、協調實施方案的落實。
更新單元實施方案應當包括更新單元內項目基本情況、進度安排、單一主體形成指導方案、搬遷補償安置指導方案、搬遷及建築物拆除進度安排、監管措施等相關內容。
區政府應當將其制定的更新單元實施方案及時報送主管部門備案,並定期報送實施方案的落實情況。
第四十六條 城市更新單元內項目拆除范圍存在多個權利主體的,所有權利主體通過以下方式將房地產的相關權益移轉到同一主體後,形成單一主體:
(一)權利主體以房地產作價入股成立或者加入公司。
(二)權利主體與搬遷人簽訂搬遷補償安置協議。
(三)權利主體的房地產被收購方收購。
屬於合作實施的城中村改造項目的,單一市場主體還應當與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繼受單位簽訂改造合作協議。
屬於以舊住宅區改造為主的改造項目的,區政府應當在城市更新單元規劃經批准後,組織制定搬遷補償安置指導方案和市場主體公開選擇方案,經占建築物總面積90%以上且占總數量90%以上的業主同意後,公開選擇市場主體。市場主體與所有業主簽訂搬遷補償安置協議後,形成單一主體。
第四十七條 多個權利主體通過簽訂搬遷補償安置協議方式形成實施主體的,權利主體和搬遷人應當在區政府組織制定的更新單元實施方案的指導下,遵循平等、公平的原則,在搬遷補償安置協議中約定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回遷房屋的面積、地點和登記價格,搬遷期限、搬遷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協議生效的時間和條件等相關事項。
搬遷補償安置協議還應當對房地產權屬證書注銷後附著於原房地產的義務和責任的承擔作出約定。沒有約定的,相關義務和責任由搬遷人承擔。
第四十八條 搬遷補償安置協議的簽訂可以由公證機構進行公證。搬遷人應當及時將已簽訂的搬遷補償安置協議報區城市更新職能部門備案。
因履行搬遷補償安置協議發生糾紛的,應當按照協議約定的爭端解決途徑,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
第四十九條 城市更新單元內項目拆除范圍的單一主體,應當向區城市更新職能部門申請實施主體資格確認,並提供以下材料:
(一)項目實施主體資格確認申請書。
(二)申請人身份證明文件。
(三)城市更新單元規劃確定的項目拆除范圍內土地和建築物的測繪報告、權屬證明及抵押、查封情況核查文件。
(四)申請人形成或者作為單一主體的相關證明材料。
(五)其他相關文件資料。
前款第(四)項規定材料包括:
(一)申請人收購權利主體房地產的證明材料及付款憑證。
(二)申請人制定的搬遷補償安置方案及與權利主體簽訂的搬遷補償安置協議、付款憑證、異地安置情況和回遷安置表。
(三)權利主體以其房地產作價入股成立或者加入公司的證明文件。
(四)申請人本身即為權利主體或者權利主體之一的相關證明文件。
(五)以合作方式實施的城中村改造項目的改造合作協議。
第五十條 區城市更新職能部門應當在收到申請後10個工作日內完成對相關申請材料的核查。
經核查申請人不符合實施主體確認條件的,區城市更新職能部門應當書面答復並說明理由;經核查申請人符合實施主體確認條件的,區城市更新職能部門應當在項目現場、深圳特區報或者深圳商報及區政府或者本部門網站,就申請人提供的土地、建築物權屬情況及單一主體的形成情況進行不少於7日的公示,公示費用由申請人承擔。
第五十一條 區城市更新職能部門應當在公示結束後5個工作日內完成公示意見的處理。有關異議經核實成立或者暫時無法確定的,應當書面答復申請人並說明理由;公示期內未收到意見或者有關異議經核實不成立的,應當在5個工作日內與申請人簽訂項目實施監管協議,並向申請人核發實施主體確認文件。
實施主體確認文件應當抄送主管部門及相關單位。
第五十二條 區城市更新職能部門與實施主體簽訂的項目實施監管協議,應當明確以下內容:
(一)實施主體按照城市更新單元規劃要求應履行的移交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用地等義務。
(二)實施主體應當完成搬遷,並按照搬遷補償安置方案履行貨幣補償、提供回遷房屋和過渡安置等義務。
(三)更新單元內項目實施進度安排及完成時限。
(四)區城市更新職能部門採取的設立資金監管賬戶或者其他監管措施。
(五)雙方約定的其他事項。
第五十三條 權利主體與搬遷人簽訂搬遷補償安置協議時,應當在協議中約定相應房地產權益由搬遷人承受,並在辦理房地產權屬證書注銷之前向搬遷人提交被搬遷房屋的房地產權屬證書及注銷房地產權屬證書委託書;沒有房地產權屬證書的,應當提交相應的產權證明文件及房地產權益由搬遷人承受的聲明書。
搬遷人被確認為項目實施主體並在區政府的組織和監督下完成建築物拆除後,應當及時向區城市更新職能部門申請就建築物拆除情況進行確認,並向房地產登記部門申請辦理房地產權屬證書的注銷登記。申請房地產權屬證書注銷時應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請表。
(二)申請人身份證明及委託書。
(三)房地產權屬證書。
(四)城市更新單元規劃成果。
(五)項目實施主體確認文件。
(六)與申請注銷房地產權屬證書相對應的搬遷補償安置協議。
(七)區城市更新職能部門出具的建築物已經拆除的確認文件。
(八)法律、法規、規章及規范性文件規定的其他文件。
本細則施行前權利主體簽訂搬遷補償安置協議時未向搬遷人提交房地產權屬證書及委託書等相關材料的,其房地產權屬證書的注銷按照房地產登記部門的原有規定辦理。
第五十四條 建築物拆除和房地產證注銷工作完成後,實施主體應當持實施主體確認文件、項目實施監管協議、相關土地權屬證明文件等材料,就城市更新單元規劃確定由實施主體進行開發建設的用地及地下空間,向主管部門申請建設用地審批。
主管部門應當在批准項目建設用地後與實施主體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並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項目涉及農用地轉用的,應當辦理轉用報批手續。
出讓給項目實施主體進行開發建設的用地,總面積不得大於城市更新單元項目拆除范圍內手續完善的各類用地及可以一並出讓給實施主體的零星用地的總面積。
第五十五條 城市更新項目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應當明確以下內容:
(一)按照城市更新單元規劃,獨立佔地的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城市公共利益項目等用地的移交入庫要求。
(二)出讓給實施主體的開發建設用地的建設、管理要求。
(三)保障性住房、創新型產業用房、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的配建要求。
(四)按照項目搬遷補償安置方案和項目實施監管協議的要求,用於補償安置的房產不得申請預售。
(五)城市更新單元規劃明確及項目實施監管協議約定的其他相關內容。 第五十六條 以下用地適用《辦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地價計收標准:
(一)福田區、羅湖區、鹽田區、南山區原農村集體已劃定紅線范圍內的用地。
(二)寶安區、龍崗區、光明新區、坪山新區、龍華新區、大鵬新區根據市政府1993年發布的《深圳市寶安、龍崗兩區規劃、國土管理暫行辦法》、2004年發布的《深圳市寶安龍崗兩區城市化土地管理辦法》劃定給原農村集體的非農建設用地。
(三)1993年以後,以土地主管部門核發的用地批復或者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形式批准給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其繼受單位的征地返還用地。
已批准合作建房並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已辦理產權轉移或者享受過城中村地價政策的用地不再適用《辦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地價計收標准。
符合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用地中的工業區部分,按照《辦法》第三十六條規定計收地價。
第五十七條 拆除重建類工業區升級改造項目升級改造為物流或者研發用途的,按照《辦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第三款規定計收地價。其中,物流用地的公告基準地價按照工業和商業公告基準地價的平均值測算,研發用地的公告基準地價按照工業和辦公公告基準地價的平均值測算。
拆除重建類工業區升級改造項目經市產業部門認定為市政府鼓勵發展產業的,按照《辦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第三款規定測算地價,並以鼓勵發展產業地價修正系數予以修正。
第五十八條 項目包含按照本細則第十四條規定出讓給項目實施主體的邊角地、夾心地、插花地等零星國有未出讓用地,或者改造後劃分為多個地塊且地上建築物包含多種用途的,在進行地價測算時,應以改造後各種用途建築物的總建築面積和出讓給項目實施主體的開發建設用地總面積分別計算各種用途建築物的平均容積率。
第五十九條 項目包含按照本細則第十四條規定出讓給項目實施主體的邊角地、夾心地、插花地等零星國有未出讓用地的,改造後零星用地面積根據平均容積率分攤的建築面積,按照以下標准進行地價測算:
(一)零星用地已進行轉地補償的,按照市場評估地價標准測算。
(二)零星用地未進行轉地補償的,按照公告基準地價測算。
第六十條 項目改造前拆除范圍內包含城中村、舊屋村、其他用地等多種類別用地的,按照以下標准和次序進行地價測算:
(一)出讓給實施主體的開發建設用地面積不大於原有城中村用地面積的,改造後的建築面積按照《辦法》第三十六條規定進行地價測算。
(二)開發建設用地面積超出原有城中村用地面積的部分,不大於原有舊屋村用地面積的,該部分用地面積根據平均容積率分攤的建築面積按照《辦法》第三十七條規定進行地價測算。
(三)開發建設用地面積超出原有城中村和舊屋村用地總面積的,超出部分用地面積根據平均容積率分攤的建築面積按照《辦法》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規定進行地價測算。其中,可進行地價扣減的原有合法建築面積,為拆除范圍內除去原有城中村、舊屋村的其他用地上的合法建築面積。實施主體應當配合提供相關建築物權屬資料,以進行地價扣減。
第六十一條 按照《辦法》及本細則第四章規定完成功能改變的建築物實施拆除重建的,按照《辦法》第三十八條、第三十九條規定進行地價測算時,自改變功能補簽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或者補充協議、增補協議起未超過10年的,按照未改變功能前的土地用途計算地價;超出10年的,按照改變功能後的土地用途計算地價。
第六十二條 市政府2006年發布的《關於寶安龍崗兩區自行開展的新安翻身工業區等70個舊城舊村改造項目的處理意見》確定的70個項目,改造後原有城中村用地面積根據平均容積率分攤的建築面積,按照《辦法》第三十六條規定進行地價測算;原有舊屋村用地面積根據平均容積率分攤的建築面積,按照《辦法》第三十七條規定進行地價測算;其餘用地根據平均容積率分攤的建築面積,按照改造後的功能和土地使用期限,以公告基準地價標准進行地價測算。
市政府對上述地價標準的適用時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六十三條 出讓給項目實施主體的用地包含多個地塊的,以項目為單位測算並計收地價總額,並按照改造後地上建築物功能和面積,按比例進行地價分攤,作為確定單個地塊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地價金額的依據。
第六十四條 項目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和管理應當遵循保護資源、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優先的原則,在符合全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專項規劃及相關規劃的基礎上,在城市更新單元規劃中予以統籌規劃。
項目拆除范圍內規劃開發的地下空間,未被規劃用於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其地下空間土地使用權可結合該項目土地使用權一並出讓給項目實施主體,地價按照地上建築物地價測算規則進行測算,並以地下空間地價修正系數予以修正,納入項目整體地價計收。 第六十五條 在項目申請房地產預售時,主管部門應當就項目搬遷補償安置方案和項目實施監管協議的履行情況徵求區城市更新職能部門的意見。搬遷補償安置方案確定的用於補償安置的房屋不得納入預售方案和申請預售。
在項目申請規劃驗收時,主管部門應當就城市更新單元規劃確定的拆除、搬遷等捆綁責任的履行情況徵求區城市更新職能部門的意見,以確保城市更新單元規劃落實到位。
第六十六條 市、區政府相關部門對城市更新單元規劃確定的獨立佔地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立項應當予以優先安排,與城市更新項目同步實施。相關部門也可以委託城市更新項目實施主體代為建設,在建設完成後按照有關規定予以回購。
第六十七條 搬遷補償安置方案確定用於回遷的房產,應當按照經區城市更新職能部門備案的搬遷補償安置協議,以被搬遷人為權利人辦理分戶登記。登記價格以搬遷補償安置協議約定的價格為准,未約定的由協議雙方協商並進行補充約定。
按照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及監管協議相關內容,由項目實施主體建設並無償移交給政府的相關配套設施,應當以政府相關管理部門為權利人辦理登記。
第六十八條 拆除重建類城市更新項目實施完成後,市產業部門應當會同相關部門對項目的產業准入進行監管,保證城市更新單元規劃確定的產業導向落實到位。
對於按照《辦法》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第三款規定的標准繳納地價的項目,實施完成後實際進駐的產業經市產業部門認定不屬於市政府鼓勵發展產業的,由市產業部門責令改正。
第六十九條 實施主體已經區城市更新職能部門確認的項目,應當由該實施主體辦理相關規劃、用地、建設等手續並實施項目開發建設,在項目工程竣工驗收之前不得轉讓。 第七十條 市、區政府可以通過房屋徵收、土地和房地產收購等方式對城市更新單元內的用地進行整合,採用招標、拍賣、掛牌等公開方式出讓土地使用權或者成立、授權相關城市更新實施機構具體實施拆除重建類城市更新項目。
第七十一條 根據城市發展需要和全市城市更新專項規劃等規劃的要求,為實施城市規劃,由政府組織對具有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後等情形的區域進行城市更新,需要調整使用土地的,政府相關部門應當按照《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進行房屋徵收。
拆除重建類城市更新項目在城市更新單元規劃批准兩年後,仍因搬遷談判未完成等原因未能確認項目實施主體,經綜合判斷確有實施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且符合《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相關規定的,可以優先納入徵收范圍。
第七十二條 政府根據城市更新項目的實施需要,可以按照以下方式進行土地和房地產收購:
(一)政府相關部門或者其成立、授權的機構與權利主體簽訂搬遷補償安置協議,按照一定的標准對權利主體進行補償。
(二)政府相關部門或者其成立、授權的機構按照《辦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確定補償方案,通過招標方式引入市場主體,由市場主體承擔與權利主體簽訂搬遷補償安置協議等具體工作,搬遷補償費用和市場主體的合理利潤從土地公開出讓收入中支付。
(三)政府相關部門或者其成立、授權的機構按照《辦法》第三十一條規定,與權利主體簽訂搬遷補償安置協議,約定補償底價及土地出讓收入的分成方案,最終的補償金額為補償底價和土地出讓收入分成的總額。
具體的補償形式包括貨幣補償、回遷物業補償及兩者相結合的方式等。
第七十三條 市場主體通過房地產作價入股、簽訂搬遷補償安置協議、房地產收購等方式,已取得項目拆除范圍內建築面積占總建築面積90%以上且權利主體數量占總數量90%以上的房地產權益時,可以申請由政府組織實施該項目。
政府對項目實施的緊迫性和可行性、市場主體提供的收購補償方案的真實性和合理性、剩餘房地產權益取得的可實施性等因素進行統籌考慮和綜合判斷,決定是否組織實施。
Ⅱ 深圳市晚上有什麼好玩的地方介紹
海濱公園、紅樹林保護區
在美麗的濱海大道旁。
紅樹林是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周期性遭受海水浸淹的海岸潮間帶的喬木和灌木,因其汁液可作紅色染料而得名,是世界上珍稀瀕危的植物。紅樹林與珊瑚礁、上升流、海濱沼澤濕地並稱為世界四大最富生產力的海洋生態系統。紅樹林保護區座落在深圳灣畔,它是我國面積最小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里有海漆、木欖、秋茄等珍稀樹種。這里又是國家級的鳥類保護區,是東半球候鳥遷徒的棲息地和中途歇腳點。
深圳大學
雖然不是中國一流的大學,但卻擁有全國一流的大學校園。曾是許多影視片的外景地。宿舍樓取名也非常「典雅」,如邀月齋等。可以在校園的林蔭小道走走,也可以到文山湖邊喂錦鋰,感覺一定不錯農科中心
這是一座龐大而免費觀賞的植物園,園里有許多花木養殖專業戶,展示各種熱帶亞熱帶的奇花異草。農科中心的東南面有一座水中小島,島上台灣相恩樹遮天蔽日,可謂情侶幽會的好去處。
僑城OCT生態廣場
生態廣場由艾格廣場和艾格生態花園兩大部分組成,六個小園區,建有700多個地下車庫。一萬平方米的社區中心,其內包括酒吧茶室、精品商店、餐飲、藝術展廊、健身中心等。
步入生態廣場,山丘、叢林、溪流、小橋,向都市人展現出一片鮮嫩的綠色。整個生態廣場以水為主線索,從水渠、水溪到水塘,無不靈活有效地融入到廣場的設計中來,嘗試以潺潺的流水為語言同人們的心靈進行溝通,其間採用對、穿、透、漏、襯等手法靈活表現。
以石頭為襯飾的日本式水景設計力求在零散中表現自然;而規則的、形體簡潔的歐洲式設計又給人以一種明朗的節奏感。
木地走廊具有新加坡風情,可以讓您感覺一下來自原始森林木塊的輕吻;而雕塑公園的木走廊更是精彩,吊在空中,路面設有路燈,晚上漫步其中更是一種浪漫情調。
洪湖公園
每年六月,這里都舉辦荷花展,吸引了無數的遊客和攝影發燒友。百畝荷塘,有200多個荷花品種,構成了一個以荷花為主題花卉的公園景觀。其荷姿荷影與荷花的靚麗構成一幅幅令人流連忘還的風景圖。來自美國、東南亞和北京、武漢等國內外的各種名貴荷花競相爭艷,如美國的「達本納」、東南亞的「笑靨」、武漢的「粉紅睡蓮」、深圳的「南國紅姬」等。如果是夏天來深圳,不可錯過這里。
深圳國際園林花卉博覽
深圳南澳楊梅坑
深圳南澳桔釣沙東沖-西沖海灘
深圳大梅沙海濱公園
深圳梧桐山深圳南澳島
深圳龍華人民公園
深圳南山荔香公園
深圳中山公園
深圳筆架山公園
深圳翠竹公園
龍崗龍園海山公園
羅湖文化公園
皇崗雙擁公園
Ⅲ 問一下,2005年的各月氣溫和降水量的數據資料啊~~最好可以是深圳的氣溫數據資料哦~
2005年深圳市氣候主要特點是「 雨量前後少中間多,氣溫冬春低夏秋高,災害天氣多台風少 」。即1-4月、10-12月降雨量顯著偏少,入汛偏遲,5-9月降雨量多;冬春氣溫偏低,夏秋高溫不斷,7月、9月、10月出現的高溫均打破歷史同期最高記錄。災害天氣多:寒冷元旦、連續大霧、秋冬春連旱、大暴雨、強雷暴、大風冰雹、高溫、灰霾等災害天氣交替出現,但台風影響偏弱。
名詞註解:
1、 多年平均值——1971~2000年統計平均值
2、 偏多(少/高/低)——指相比同一時段的多年平均值
3、 歷史記錄——有記錄以來,深圳氣象記錄從1952年7月1日開始
4、 暴雨——日雨量50~99.9毫米(mm)
5、 大暴雨——日雨量100~249.9毫米(mm)
6、 特大暴雨——日雨量≥250毫米(mm)
7、 高溫——日最高氣溫≥35℃
8、 低溫——日最低氣溫≤5℃
9、 大風——陣風風速≥17.2米/秒(m/s)
10、灰霾——空氣渾濁,相對濕度<70%
一、基本氣候狀況
1 、降水正常略多,時空分布不均
2005年深圳市年降雨量為2143.6毫米,比歷年平均值偏多9 %,年內降雨時段分布不均, 5月、6月和8月降水量均偏多約6成,7月和9月降水量持平,其它各月降水量偏少。旱季雨季分明,1-4月降水量僅有112.6毫米,比歷史同期(315.0毫米)偏少64 %,導致從2004年延續至2005年春季的旱情更加嚴重。開汛時間推遲至5月8月(平均入汛時間為4月18日)。汛期(4-9月)累計雨量達到2037.7毫米,比歷史同期偏多23 %,是2004年汛期雨量的1.9倍,也是深圳有記錄以來汛期雨量超過2000毫米的13個豐水年之一。但是進入10月後,降雨急劇減少,10-12月雨量偏少79%。年降水日數為127天,偏少17天;年內最大日雨量為240.0毫米,出現在8月20日。
2005年雨量有95%出現在汛期,從4-9月雨量分布情況看,大體呈東多西少分布,龍崗區東部大部分地區累計雨量超過2000毫米,嶺下、壩崗、葵涌一帶雨量超過2400毫米,最少的寶安區北部和南山區南部則小於1500毫米。
2 、平均氣溫偏高,冷熱變化顯著
2005年深圳市年平均氣溫為23.2℃,比多年平均氣溫偏高0.7℃,是自1986年以來連續偏暖的第20個年份,但是從1997年以來,2005年平均氣溫相對偏低。年平均最高氣溫與歷史平均最高氣溫基本持平;年平均最低氣溫為21.0℃,比歷年平均氣溫偏高1.4℃。年極端最高氣溫37.3℃,出現在7月19日,是歷史第三高值。高溫(≥35℃)天數6天,其中9月22日和10月2日分別出現35.6℃和35.2℃的高溫,均打破歷史同期最高記錄,是有氣象記錄以來出現時間最遲的高溫天氣。年極端最低氣溫3.4℃,出現在1月1日,是近30年來最冷的元旦。
3 、日照嚴重偏少,創下歷史記錄
2005年深圳市年日照時數僅為1574.3小時,比多年平均值偏少359.5小時,為歷史最低值。其中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偏少較為顯著,分別偏少126.0和150.7小時。導致日照時數嚴重偏少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季度我市出現三次低溫陰雨天氣過程,2月23-25日出現罕見連續3天大霧。進入雨季後,我市頻頻出現連續降雨也是導致日照偏少的一個主要原因,4-9月有36天無日照。
4 、相對濕度特小,連創歷史新低
2005年深圳市平均相對濕度僅有70%,刷新了去年剛創下的歷史上最乾燥年份的記錄。全年只有2月份相對濕度比歷史同期略高1%,其餘各個月份的平均相對濕度均比歷史同期明顯偏低(圖6);其中12月17日和22日市氣象台記錄到的最小相對濕度為11%,打破歷史同期的最低記錄。
二、主要氣象災害及重大天氣事件
2005年對深圳影響較明顯的氣象災害事件有:自2004年延續至2005年4月的乾旱,2月連續大霧,5月19日局部致災暴雨、6月21-24日連續暴雨和8月20日大暴雨,5月9日小龍卷,4月25日冰雹,6月22日、7月20日和8月13日的強雷暴,7月18-20日的連續高溫及9月22日、10月2日秋季異常高溫等,有6個熱帶氣旋外圍環流影響我市,但無直接影響。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因氣象災害或衍生災害(大風、雷擊、山體滑坡等)直接導致人員死亡達8人。
1 、乾旱
2005年的年雨量雖然高於歷年平均值,但降雨時空分布極為不均勻。其中1-4月累計雨量比歷史同期偏少64%,自2004年4月起已連續長達13個月雨量偏少,致使旱情更加嚴重,為52年來僅次於1963年的大旱年。第四季度雨量為36.2毫米,比常年偏少78.8%,出現中度秋冬連旱。
為解決持續嚴重旱情,從3月13日至5月上旬期間,我市啟動了「增雨解旱」行動,累計作業飛行11架次,飛行時間約25小時,共播撒發煙管催化劑176支。圖6是其中的一次飛機作業航跡圖。按權威部門統計的平均增雨效率10%-15%計算,全市范圍內增加蓄水達1950萬立方米以上,同時有效提高了土壤含水率,凈化了空氣,對保護和改善我市生態環境起到了積極作用。
2 、大霧
今年深圳共出現4天大霧天氣,為近10年來最多。其中2月23-25日出現罕見的連續三天大霧,最小能見度只有100米,為歷史最低記錄,也是持續時間最長的大霧天氣過程,在我市53年的歷史記錄中是第二次出現。大霧天氣造成我市近200個航班延誤,其中16個航班取消,梅觀高速公路一度關閉,交通事故發生數猛增,導致11人死亡。
3 、暴雨
2005年進入汛期後,我市頻頻出現局強降雨、連續暴雨和大暴雨,年暴雨日達到13天,是有記錄以來的第四高值。市氣象台多次發布暴雨信號,並於2005年出現最大日雨量的8月20日首次發布黑色暴雨信號。
5月19日早晨6-8時,南山站累計雨量達177mm,凌晨3-4時小時雨量達60.7毫米,7-8時再次出現強降雨,小時雨量44.1毫米。短時的強降雨加上地形的影響,造成南頭出現嚴重的路面積水和交通堵塞,積水最深處達到2米。由於交通堵塞,使得部分乘客不能及時抵達機場,導致18次航班延誤起飛時間,另外還造成到校學生被積水圍困、圍牆倒塌、信號燈故障等問題。
6月21-24日市氣象台累計雨量達204.9毫米,深圳東部大鵬半島連續3天出現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南澳4天累計雨量達557毫米。23日因天氣原因有30次航班延誤;24日京九線鐵路有多處險情,涉及深圳始發或終點的列車有5趟,龍崗平湖木古寶來工業區安利嘉廠房廠區邊坡發生塌方,福田和龍華油松河出現小部分河堤坍塌,深惠交界處山體滑坡造成惠陽新圩鎮南坑村4死4傷。
8月19-20日受熱帶輻合帶和弱冷空氣的共同影響,引發了罕見的特大暴雨過程,20日全市有5個自動氣象站記錄到超過250毫米的日雨量,最大日雨量龍華為304毫米,9-10時龍華1小時雨量高達71毫米,市氣象台記錄到240毫米日雨量。持續強降雨造成我市山體滑坡、雷擊、水浸等災害,死亡5人,直接經濟損失1.8億元。
4 、龍卷、冰雹
今年5月9日、7月15日、7月22日分別在寶安沙井、福田區下沙村、福田保稅區出現三次小范圍龍卷,其中5月9日寶安沙井第三工業區、觀瀾大水坑廢品收購站附近出現范圍的龍卷風出現較明顯災情,龍卷持續約25分鍾。沙井第三工業區水庫市場南側的店鋪被毀壞,三輪車被騰空,鐵皮屋遭掀頂;觀瀾大水坑廢品收購站被肆虐,鐵架支離破碎,雜物漫天亂飛,破壞時間約2-3分鍾。
4月25日受地面低壓槽和低空切變影響,一塊特強雷暴雲從珠江口移入寶安公明福永一帶,並繼續向偏西方向移動,我市的公明、福永、平湖等地出現一次明顯的冰雹天氣,持續約2-3分鍾,大小如黃豆般。
5 、雷暴
2005年我市雷暴天數雖比歷年平均略為偏少,但其強度異常激烈,強雷暴還伴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6月---雷暴次數最多:今年6月我市共出現4次雷雨大風天氣。強度最強為12日傍晚,龍崗記錄到26米/秒的短時雷雨大風;范圍最大的是22日上午9時前後,蛇口、南山、羅湖均記錄到8級以上的陣風,其中蛇口最大陣風達10級(24.8米秒)、南山九級(21.8米/秒)、羅湖8級(19.2米/秒)。
7月---雷暴強度最強:7月20日傍晚到夜間,我市出現2005年強度最強的雷雨大風天氣,出現在深圳范圍內的雷擊次數達到941次;多個自動站記錄到8-11級短時大風,其中大鵬站記錄到29.0米/秒的大風;局部地區降雨強度大,其中壩崗站21-22時雨量達到70毫米/小時。
8月---雷暴范圍最大:8月13日我市出現2005年范圍最大的一次雷雨大風過程。13日16:20-18:00,全市出現了一次雷雨大風過程,我市的雲對地閃電次數高達1197次,福永站記錄到最大28.2米/秒的瞬時十級雷雨大風,本台也記錄到22.9米/秒的瞬時九級雷雨大風。
6 、高溫
年內市氣象台共記錄到6天大於35℃的高溫天氣,分別出現在7月18-20日、8月12日、9月22日和10月2日,全年中暑病例111例。
7月中下旬,受副熱帶高壓和台風「海棠」外圍下沉氣流影響,11-21日我市出現連續十一天的炎熱和酷熱天氣,其中18-20日連續三天超過35℃,19日最高氣溫達37.3℃,為53年來7月中旬的最高記錄。由於受連日高溫酷熱天氣影響,深圳有多人中暑死亡,上呼吸道感染、胃腸道感染、兒科病人出現高峰,用電量超負荷,部分地區供電電纜燒毀,造成大面積停電。
9月22日受副熱帶高壓和台風「達維」外圍下沉氣流影響,我市普遍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市氣象台記錄到最高氣溫35.6℃,打破同期9月下旬的最高記錄(34.7℃),是我市9月下旬唯一出現的一次高溫。
10月2日受台風「龍王」外圍下沉氣流影響,我市再度出現秋季高溫天氣,氣溫達35.2℃,刷新9月22日創下的季節最遲的高溫記錄。
7 、熱帶氣旋
今年無熱帶氣旋直接影響我市,但間接影響我市的熱帶氣旋有6個,分別是第5號「海棠」、第8號「天鷹」、第9號「麥莎」、第10號「珊瑚」、第16號「韋森特」和第18號「達維」。
「海棠」、「天鷹」、「麥莎」、「珊瑚」和「達維」都先後給我市帶來高溫和狂風暴雨。其中受「海棠」影響,我市出現2005年最高氣溫37.3度。歷經三天半時間緩慢穿越南海北部、登陸海南的0518號台風「達維」是今年影響我市最嚴重的台風,先後給我市帶來高溫、灰霾、大風和暴雨。9月22日全市普遍出現35℃以上的高溫;21-22日出現嚴重的灰霾天氣,能見度下降到2.5公里;「達維」24日白天到夜間在距我市約300公里的南海海面橫過,我市24-26日出現連續三天的大風天氣,陸地風力5-6級,陣風8-9級,沿海海面風力7~8級,陣風10級以上,其中蛇口和龍歧站24日下午分別記錄到35.1和33.6米/秒的12級瞬時大風,市氣象台記錄到的最大達陣風為9級(24 m/s );25-26日我市出現大雨到暴雨。
8 、大風
9月受熱帶風暴「韋森特」的外圍及副熱帶高壓的共同影響,我市17、18日連續兩天出現大風天氣。陸地平均風力達5到6級,沿海地區平均風力達5到7級,陣風達11級。全市十幾個自動氣象站記錄到17米/秒以上的大風,其中蛇口、龍歧瞬間風速達11級(28-30米/秒),本站17日也出現17米/秒的大風,市氣象台首發大風警告信號。
9 、寒冷
2005年雖然年平均氣溫偏高,但階段性寒冷天氣明顯。年內共出現了23天最低氣溫低於10℃的寒冷天氣,極端最低氣溫為3.4℃,出現在1月1日,成為近30年來最寒冷的元旦。3月中旬受強冷空氣影響,我市氣溫驟降,3月12日05時至13日05時24小時降溫幅度達15.3℃,為歷史罕見;3月13日的日平均氣溫僅為8.5℃,創下3月中旬日平均氣溫的歷史同期新低。年內因天氣寒冷使用燃氣造成中毒人數高達1718例。
10 、灰霾
2005年我市出現灰霾天數為135天,雖然比2004年減少了42天,但仍位居歷史第二高值,第四季度及第一季度灰霾日分別為61和37天。受副熱帶高壓和台風「海棠」外圍下沉氣流影響,7月19-21日連續三天出現嚴重灰霾天氣,最小能見度都在3公里左右;受台風「達維」影響,9月21-22日出現嚴重的灰霾天氣,能見度下降到2.5公里。灰霾的出現導致使空氣質量嚴重下降, 12月26日,南山站空氣污染指數達143,屬輕微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