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深圳本地人說什麼話
廣東省內各地外地人的人到深圳就會講白話,深圳本地人和外地人溝通也講白話,導致外省人以為深圳本地人講白話。但廣東省內也有大部分地方不會講白話的,這些外地人到深圳就講普通話為主。廣西南部的人到深圳也將白話。廣西南部以外的人不講白話。
潮汕人雷州人海陸豐等講鶴佬話
外地人(包括外地白話人和外地客家人)講白話。
一部分外地客家講外地客家話,一部分粵西和廣西人、化州人等講外地口音土白話。
外地潮汕人(比較排外,少和外鄉人打成一片)講潮州話。
外省人講 四川話,湖南話,福建話,東北話,廣西白話(廣西南部講白話)。
未來遲早東江話和大鵬話等會被 廣州白話 吞掉,現在講深圳本地東江話的都改講「夾雜有東江詞的廣州白話。我朋友他村子講」夾雜東江話詞的白話「,但是他公公婆婆不是講粵語方言也不是講客家方言。他們村的老人都是講白話和客家以外的方言。
可以肯定深圳本地界未來只剩下土客家話。其他都被廣州市的廣州話吞並
深圳本地話主要有:大鵬軍話,客家話,東江話(圍頭話,蛇話、畲話),疍家話。
大鵬話和東江話等等都幾乎只有老人會說了
①大鵬話和東江話現在只有很少人會了,有的地方只有老人才會了。大部分都改說粵語了。
②東江話(嚴重白話化),東江話又是半客半白。
③粵北土話和湖南土話是同一種語言,廣西湘語,廣西平話,像贛語和湘語的混合。
粵北原來是說粵北土話的,但現在99%都說粵語等,只有1%的老人等會說。粵北變成了主要說粵語的了。
外地話主要有:湖南話,四川話,廣州白話,潮汕話。
深圳話 又叫深圳本地客家話、深圳本地客語、深圳客贛語。改革開放前佔85-90%。
現在深圳人口大多是外省人和外地人,本地人只佔1兩成。所以廣州粵語,潮汕話,普通話 佔主導。
㈡ 深圳的語言
樓主,你對深圳本地人是一點也不清楚.首先要了解深圳本地居民到底是說什麼語言的.你要清楚.粵語也有分好多種,正宗粵語就是香港說的那種.而又有很多的分支.
第一:深圳本土話叫圍頭話,粵語的其中一類.一般本地人才會對本地人說本地話.對外人只說粵語(即廣東話)或國語.
第二:廣東人是說粵語.除了廣東人的外來人全是說國語.因為外來人佔多數.所以深圳還是以國語為准.如果你聽到講粵語的就是廣東的或者本地的.
第三:客家人並不是占本地人的大部份.本地人叫圍頭人.客家人在本地只是住關外.關內的全是圍頭人.你認為關內的本地人多還是關外的本地居民多呢?
第四:你要搞清楚,客家話及圍頭話不論人數,一般不會拿出來與外人說的.只會對自己親人和同村人才會說這種話(就相當於家鄉話只對鄉人說的道理一樣.).對外只會說粵語或國語.因此,總結來說.國語佔大部份.其次就是粵語.
㈢ 深圳人講粵語嗎
講的。
粵語的分布:
廣東省境內純粹屬粵語或以粵語為主的縣市有47個,佔全省面積的1/3以上,即廣州、佛山、肇慶、江門、深圳、茂名、中山、珠海、南海、番禺、東莞、順德、龍門、佛岡、增城、從化、花都、清遠、連縣、陽山、連山、懷集、廣寧、四會、三水、高要、雲浮、高明、新興、鶴山
封開、鬱南、德慶、羅定、陽春、陽江、信宜、高州、化州、吳川、台山、開平、新會、恩平、斗門、香港、澳門。此外,惠州、韶關、湛江、海豐、博羅、惠陽、惠東、仁化、樂昌、英德、寶安、電白、遂溪、海康、徐聞、廉江等16個縣市也有部分地區講粵方言。
廣西壯族自治區通行粵語的縣市有24個,即南寧、橫縣、貴港、桂平、平南、藤縣、梧州、玉林、北流、容縣、博白、陸川、防城、欽州、合浦、浦北、靈山、北海、蒼梧、岑溪、昭平、蒙山、賀州、鍾山。
此外,海外也有數量龐大的以粵語為母語的華僑及華裔,他們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東南亞等國家。北美洲、澳洲、英國華僑和華裔幾乎百分之90%以上的祖籍都是粵語區。
粵語區分布在廣東中部--西南部,海南的儋州話-邁話-蛋家話,廣西東部-南部,香港,澳門。(北美洲、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的華僑華裔也大都以之為母語) 使用人數占漢族總人口的5%左右,以廣州話為代表。
(3)深圳說什麼話擴展閱讀:
粵語形成來源:
粵語保存著古代雅言的大量因素,可以通過粵語與《切韻》音系的對照證實。《切韻》是我國最早一部音韻學著作,成書於隋朝初年,所記錄的是南朝時期讀書人的音系,也就是晚期雅言的音系。以《切韻》音系跟今天漢語七大方言進行對照,可以看出,保存這個音系最多最完整的是粵語。
以古代的入聲為例,北方的漢語方言由於發展迅速,語言進化較快,塞音韻尾普遍脫離,因此,現在這·-帶的人們完全不知道入聲是怎麼一回事。
其他漢語方言雖然保存一些入聲,卻不完整。粵語由於和中原隔絕,處於山高皇帝遠的半蠻荒狀態,所以沒有"入派三聲"這一變化規律,所以保存著古代的全套入聲,同鼻音韻尾整齊對應。
在粵語的形成地封開一帶,古代雅言音系的因素保存得較為明顯。《切韻》音系中有一套濁塞音聲母,這套濁塞音聲母在漢語大多數方言中已經消失在今天的粵語廣州話亦已無存。然而,這套濁塞音聲母在封開的粵語中完整保存。
更令人注意的是:在封開粵語,不僅在《切韻》中念為濁塞音"並"、"定"、"群"母的字仍然讀為濁塞音,而且有些在《切韻》中已經念為清塞音"幫"、"端"、"見"母的字也讀為濁塞音。
我們知道,"濁音清化"是漢語聲母演變的一條規律。根據這條規律,濁塞音聲母越發達,其年代便越久遠。有人說,封開粵語濁塞音比《切韻》音系發達,說明它保存著比《切韻》成書年代更早的音系,也就是兩漢時期的雅言音系。
所以說,它是古代雅言不可多得的活化石,也是早期粵語的活化石,是粵語形成於古廣信的見證。
㈣ 深圳當地是什麼方言
經常出現「客家深圳」的謬論。不排除有不了解深圳(寶安縣),以訛傳訛,但更多的是某些人的別有用心,妄圖達到「謊言重復一百遍就是真理」,將廣府和客家混居的深圳染成「客家」色!
真實的情況是,歷史上的寶安縣(包括香港)屬於廣州府,直至上世紀五十年代,縣治一直在南頭鎮(今南山區)。寶安縣城南頭鎮的居民都是講廣府白話,寶安縣(包括香港)土著居民以講粵語圍頭話為。自古以來,廣府白話就是寶安縣的主流語言。1957年以前,寶安縣的廣府人占居民的絕大多數。而現在的客家人主要聚居地——龍崗區——上世紀五十年代還屬於惠陽縣,不屬於寶安縣。另一個客家人聚居地——觀瀾鎮,還屬於東莞管轄。客家人是清朝康熙年間「遷海復界」,從興梅、歸善等地遷到現在的聚居地。
排除1979年成立深圳市後的新移民,原深圳(寶安縣)土著居民約30萬人,客家人和廣府人的分布如下:
1、
深圳鎮(1957年後的寶安縣城,居民3萬人,講廣府白話為主,客家人約2000人)
2、
附城公社(約1.5萬人,粵語人口1.4萬,包括湖貝、黃貝嶺、向西、田貝、羅湖、漁民村、蔡屋圍、南塘、筍崗、上步、福田、赤尾、泥崗、水庫新村。除水庫新村客家人口約1000人講客家話,漁民村居民是解放後的海上漁民定居村,籍貫不一,但以白話為主要語言,其餘的村都是粵語圍頭村)
3、
沙頭公社(約1.1萬人,崗廈、水圍、皇崗、上下梅林、埔尾、漁農、沙嘴、上沙、下沙。除上梅林約800人講客家話,其餘的講粵語圍頭話)
4、
南頭公社(約1.8萬人。除了蛇口幾個漁業隊,語言混雜(海陸豐話居多),其餘的粵語白話1.3萬人)
5、
西鄉公社(1.6萬人,除了靠近石岩的九圍等兩三個村。其餘的都是講粵語。粵人1.4萬,客家人2000人)
6、
福永公社(1.2萬人,廣府人)
7、
沙井公社(1.2萬人,廣府人)
8、
松崗公社(1.3萬人,廣府人)
9、
公明公社(1.3萬人,廣府人)
10、
石岩公社(1.1萬人,客家人)
11、
龍華公社(1.2萬人。客家人1萬,清湖、白石龍等3個粵語圍頭村2000人)
12、
觀瀾公社(1.3萬人。客家人1.2萬。樟閣坑、崗頭、新田(半)等幾個村粵語圍頭人2千)
13、
平湖公社(1.1萬人。粵語圍頭人1萬,唯一的客家木古村1000人)
14、
布吉公社(1.3萬人。客家人)
15、
橫崗公社(1.3萬人,客家人1萬人,廣府村有荷坳村、黃閣坑、長表等村3000人)
16、
龍崗公社(1.5萬人。客家人1.45萬,圍頭話村500人)
17、
坪山公社(1.2萬人。客家人)
18、
坪地公社(1.1萬人,客家人)
19、
坑梓公社(1萬人。客家人)
20、
大鵬公社(包括南澳,10000人,客家6000人。軍話2000人)
21、
葵涌公社(1.1萬人。客家人)
22、
沙頭角公社(10000人,客家人)
23、
光明華僑農場(5000人,籍貫不一。以粵語白話為主要語言)
以上數據,是1979年以前,深圳原居民民系分布的狀況。粵語人口15萬略強,客家人口接近15萬略弱,其他語言人口不到1萬。深圳鎮、附城公社、沙頭公社即是如今的深圳市中心城區福田、羅湖兩區,粵語白話人口占絕大多數。
㈤ 廣東深圳人一般說什麼話
改革開放前深圳本地方言比例和分布(載入寶安縣志):客家話佔56%,粵語佔35%(當年寶安縣政府把新移民深圳的基圍人的母語基圍話也統計進了粵語),大鵬軍語佔9%。
深圳原住民語言分布(包含新移民基圍人語言)
●龍崗客家話:主要分布龍崗區的布吉、南灣、坂田、橫崗、龍崗、龍城、坪山、坪地、坑梓、龍田、馬巒、南澳、葵涌等地。龍崗客語北面和東莞客語,東面和坪山、惠陽客語連成一片,南面則與香港北部新界的客語相通。
●龍華客家話:跟龍崗客家話在語氣語調上有差別,但是大致一樣,可以流暢溝通,主要分布在今龍華區的民治、大浪、觀瀾以及今福田區梅林等地區。
●鹽田客家話:是原特區內鹽田大部分區域和羅湖部分區域居民的日常交流用語,主要分布在現羅湖區的布心、草埔、泥崗、羅芳、蓮塘、大望、水庫新村和鹽田區的沙頭角、鹽田、中英街、梅沙等地
●大鵬客家話:大鵬半島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是大鵬客家話,其次是大鵬軍話,大鵬客家話屬於龍崗客語的分支,跟鹽田、羅湖客語、香港新界客語有詞彙上的差別,主要分布在葵涌、南澳、大鵬等地。
●西部客家話:主要分布在寶安區的石岩大部分、西鄉部分地區以及南山區的蛇口、西麗、沙河、大沖等地。
注(深圳羅湖、福田、南山三區的客家話分布如下:從東部長嶺村開始,連接蓮塘,西嶺下,羅芳,梧桐山大部分村,大望,水庫新村,布心,草埔,泥崗,上梅林一部分,下梅林,沙河大部分,蛇口,西麗大部份村,直到西部的同樂村形成一條帶狀分布。
)
●大鵬軍話:其地域分布范圍主要在深圳最東緣的大鵬半島,包括大鵬和南澳兩鎮。
●寶安粵語:主要分布在深圳西部一帶及南部與香港新界交界處。其地域范圍包括原特區外寶安區的西鄉、福永、沙井、公明、松崗五個鎮和光明街道以及羅湖、福田部分區域,代表語言是沙井話和公明話。
●南頭話:其使用人口在南頭地區大概只有5000人左右。南頭話的代表點是原南頭城內原居民所講的話—「南頭九街話」。「南頭九街話」的使用區域是以南頭城為中心延至周邊的一甲、關口、田夏、沖下、龍屋、陳村、北頭等自然村莊一帶。
●圍頭話:圍頭話被當地人稱為「本地話」或「土話」,屬於歷代中原居民南遷至深圳形成的一種獨特方言,主要通行於現在深圳市羅湖區廣九鐵路以西地區和福田區大部分。
●其他小方言土語:
疍家話,是一種普遍使用於生活在東南沿海地區江河湖海上的船民土語,使用人口極少。
粘米話,是一種客閩混合語,主要分布在深圳東北面的坪地、坑梓部分地區,使用人口數百人,屬瀕危小語種。
基圍話,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從廣州、東莞、番禺、南海等地移民過來的基圍人所使用的方言,主要分布在南山的大新、白石洲及寶安區的新安、西鄉、福永、沙井等地,使用人口1.6萬。
㈥ 深圳本地人說什麼方言
為本地人,對深圳的語言情況了如指掌,就講講深圳的本地話吧,本人是深圳本土客家人,祖籍深圳羅湖蓮塘村,我為我家鄉代言。
改革開放前深圳本地語言比例和分布(載入寶安縣志):
客家話佔56%,粵語佔35%(當年寶安縣政府還把新移民深圳的基圍人的母語基圍話也統計進了粵語,還有一些地方土語也被統計進粵語),大鵬軍語佔9% (大鵬半島上主要語言為大鵬客家話,寶安縣政府把大鵬當地的客家話也統計進大鵬軍語中,實際當年寶安縣客家話人口占原居民總人口六成以上)。
深圳原住民語言分布(包含新移民基圍人語言)
●龍崗-坪山客家話:主要分布在現龍崗區和坪山區的布吉、南灣、坂田、橫崗、龍崗、龍城、坪山、坪地、坑梓、龍田、馬巒、南澳、葵涌等地。龍崗客家話北面和東莞客語,東面和坪山、惠州客語連成一片。
●龍華客家話:跟龍崗客家話在語氣語調上有差別,但是大致一樣,可以流暢溝通,主要分布在今龍華區的龍華、民治、大浪、觀瀾以及今福田區梅林等地區。
㈦ 深圳的人都說什麼話,平時說普通話嗎
粵語和普通話都有。
現在普通話全國普及,你說普通大家都能聽懂,也能說幾句
㈧ 深圳說什麼話最多
1979年以前,「小漁村」深圳是一個縣——寶安縣。深圳鎮則是寶安縣的縣城。深圳鎮就是現在的老東門。那時,寶安縣講什麼語言為主?
舊時寶安縣屬於廣州府,直至上世紀五十年代,縣治一直在南頭(今南山)。南頭講廣府白話。廣州府下轄的縣,廣府白話當然是主流語言。因此,自古以來,廣府白話就是寶安縣的主流語言。
客家人來到寶安縣,是清康熙「遷海」的事,大多從惠州、粵東移民而來。客家人主要聚居地——龍崗區——上世紀五十年代還屬於惠陽縣,不屬於寶安縣。香港則屬於寶安縣。香港土著居民以講粵語圍頭話為主,說那個時候粵語圍頭話是寶安縣的「縣話」毫不為過。粵語圍頭話是怎麼樣的?晚上你去去大劇院廣場逛逛,經常可以邂逅成群結隊從蔡屋圍出來溜達的阿婆,她們講的就是原汁原味的圍頭話。
1979年以前,寶安縣的圍頭話主要分布在縣城深圳鎮周邊的附城公社和沙頭公社(包括湖貝、黃貝嶺、向西、田貝、羅湖、蔡屋圍、南塘、筍崗、上步、福田、崗廈、水圍、石廈、新洲、沙嘴、沙尾、上沙、下沙、下梅林等大隊)、平湖公社;縣城深圳鎮講白話,西邊的南頭公社、西鄉公社、福永公社、沙井公社、松崗公社、公明公社講接近廣州話的土白話,寶安縣的西部是魚米之鄉,人口差不多佔寶安縣的半壁江山。再加上深圳鎮附近的沙頭公社、附城公社和平湖公社,粵語人口當在全縣的60%以上。客家人口分布在丘陵山區的龍崗、坪山、坪地、坑梓、大鵬、沙頭角、橫崗、布吉、觀瀾、龍華、石岩等公社,而當中還摻雜粵語著圍頭人村落,比如龍華公社的清湖、油松、上塘、白石龍等村;石岩公社的浪心村等;觀瀾的樟閣、新田(部分)、崗頭等村;橫崗的荷坳、黃閣坑等村;龍崗也有楊姓新生村等幾個自然村講圍頭話。
顯然,無論是民國前的深圳(寶安縣),還是改革開放前的深圳(寶安縣),粵語白話都是是寶安縣的主流語言。現在市區和寶安是廣府人說粵語白話,山區龍崗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