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篆刻名家有哪些
擴展閱讀
廣州萬華花園哪裡最好 2025-01-16 02:33:17
長沙到上海開車要多久 2025-01-16 02:30:20

天津篆刻名家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2-17 13:15:32

① 當代中國的篆刻大師都有誰

王志強、白發、劉興、王翰之、鍾國康等。

1、王志強

王志強,山西靈石人 ,字逍君,號逍遙樓主 ,別號懶鬼,畢業於山西師范大學政法學院,自幼好翰墨 ,喜篆刻 ,躬耕金石三十餘載 。

現任董壽平書畫藝術研究會理事,難老印社理事 ,山西省民建書畫院副院長,中都書畫院秘書長,靈石印社社長。

篆刻作品入展西泠印社建社110年社慶「百年西泠 · 金石華章」大型系列活動之印匯天下 · 國際印社聯展,參展作品被編入《印匯天下 · 國際印社聯展圖錄》;

篆刻作品「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被佛教聖地五台山顯通寺、殊像寺、十方堂,廣州南華寺,大同華嚴寺,太原崇善寺、蒙山等著名佛寺(廟)以及中央電視台「感動中國」欄目組收藏。

2、白發

白發,廣東著名的篆刻大師,出生於1984年,廣東連成,創立了廣州白發印社,白發的篆刻是無師自通,集百家之長而獨創一格,尤其受黃牧甫的風格影響最深。

他曾經對黃牧甫的篆刻藝術進行極其深入的研究,致使黃牧甫之清新婉麗的印風根深蒂固地融於自己的篆刻藝術中。

不拘泥於表面形式上的擬古,而是還古以本來面目,直追古印光潔研美之姿,是白發篆刻藝術表現形式上的重要特徵。

他將印文線條變化降低到最低限度,以不為人留意的巧妙變化展示了生命的律動,表現出他平和的心境與安穩的情緒。

他力避浮誇與躁動,在平實方正中以明快爽潔的沖刀,自然而然地創作奇趣,寄神奇於平正之中。他恬靜寧雅的印風,彷彿與古人息息相通,給人以幽雅清新、潔麗安詳的感覺。

印面力求完整、精到,是白發印風的明顯標志。他既不在篆刻線條上作過分的裝飾,也不在印章的邊欄上做人為的處理,而是任其自然而然,表現的是一種順應自然、外柔內剛、內動外靜的和諧之美。

3、劉興

劉興,男,1980年6月出生於山東省禹城市,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委員;現為北京花鳥畫院藝術顧問、國家一級美術師。

2010年至2012年,先後共撰寫《中國篆刻入門》、《劉興印譚》、《劉興藝譚》。應邀為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治印,作為國禮贈送。

出版《蒿齋漢玉印選》、《蒿齋畫集》等畫冊十餘本。

4、王翰之

王翰之,字一舟,號匯川居士,1950年生。自幼酷愛書畫,早年勤習古人書卷,後就讀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得劉海粟、林散之、尉天池、陳大羽、宋文治、郭公達等著名畫家傳教,潛心研究中國傳統技法、精書畫、篆刻,後拜書畫界泰斗兩院院士楊仁愷大師為師,從事古字畫鑒定。

王翰之先生的書法由唐宋入手,六體皆能,書法精妙。風神瀟灑:篆刻淵橫秀潤,古趣盎然,運刀似筆,行草邊款尤為絕佳。

畫宗四王,自出新意,筆墨交融,雅逸天成,形成自己焦墨重彩的獨特風格。其書法作品多出於左筆,堪稱一絕,楊仁愷大師特題字命名為:華夏左筆書法家。

王翰之先生的作品入編《世界現代美術家詞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美術家》、《世界當代書畫作品選》、《世界名人錄》、《北京國際藝術精品博覽》等。

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國國畫家協會培訓中心教授、中國書協、美協會員。任中國黃山書畫篆刻藝術院院長、新加 坡書畫篆刻會會長、新加坡美術院院長、並榮獲世界藝術名人稱號。

5、鍾國康

1957年7月出生於中國雷州半島雷州市,是中國的著名篆刻大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深圳市書畫家協會副會長、深圳市青年書法協會家名譽會長、深圳市設計委員會委員、深圳市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羊城晚報》聯名得意專欄作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志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翰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鍾國康

② 天津篆刻大師董鴻程老師的聯系方式

董鴻程,字壯飛,1945年生於天津蘆台,16歲開始學習書法,20歲拜津門篆刻名家徐嘏齡為師,研習篆刻藝術。上世紀70年代初隨王學仲教授深造。其作品清新典麗,含蓄委婉,多次入選全國書法篆刻藝術展覽。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任天津書協理事,篆刻委員會主任,評審委員,海河印社副社長等職。
一刀出陰陽,一轉見圓方,一撥通古意,一印韻柔剛,正是對歷史文化傳統自覺的敬畏與接近,也是對於傳統文化境界的融通。他刻出了一個寧靜、寬博的文化境界。
曾獲:全國篆刻評比優秀獎;天津魯迅文藝獎金優秀獎;業績曾入典《中國新文藝大系·書法卷》《當代中國篆刻家大辭典》,《當代書法藝術大成》等;現供職天津市歷史博物館,任副研究館員,學術委員會委員;多年來從事古印章研究工作,曾編撰《天津歷史博物館藏古私印選》一函十卷;實用篆刻印譜叢書之《反字齋館印》等;曾撰《印璽鑒賞》一章入編《文物鑒賞手冊》;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任天津書協理事,篆刻委員會主任,評審委員,海河印社副社長等職。

③ 中國前一百位篆刻大師有哪些

文彭、何震]
文彭,字壽承。書畫家文徵明的長子,善書畫尤精於隸書,篆刻娟麗清雅。何震,字主臣,是文彭的學生,精於文字學,治印一變文彭之風呈現古樸蒼勁的風貌。宋元以來的印材大多為牙章由文人篆印,工匠雕刻。傳說至文、何開始以「燈光凍石」(青田石一類)治印,風靡印壇。印材的改革對篆刻藝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彭、何震努力揚篆刻藝術被尊為篆刻之祖,作品在明代被奉為典範。何震的風格名重一時、後人推之為皖派(也稱「黃山派」、「微派」)的開創者,與文彭合稱「文何」。

[皖派、徽派]
開創者為明代何震,繼何震之後,首先有蘇宜、程朴、朱簡等專學秦漢,風格蒼古樸茂。到明未,汪關父子一變何震之法,專攻漢鑄印,以工整流利為其特點。至清初,安微縣人程邃、巴尉祖、胡唐、汪肇龍努力改變當交的習氣,在篆法布局上取得了高度的成就,人稱「歙中四子」。這一發時期的諸家由於他們幾乎都是安徽籍人,故歷史上一般總稱為「皖派」(或徽派),並宗立派的鄧石如(另行介紹)因為是安徽懷寧人,也有稱其為「皖派」的。這種注重籍貫忽略藝術風格的劃分方法,常常缺乏嚴密的科學性。故往往同屬皖派,風格卻截然不同,這就是我們應當注意的。「皖派」在清代影響廣泛,浙江山陰的董洵、王聲、江陰的沈風,甚至浙派創始人丁敬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汪關字尹子,原名東陽。明未人,安徽黃山人,寄居婁東(江蘇太倉)。篆刻雖屬皖派。卻與文何風格不同,白文刻意仿漢,能在工穩中再現漢印自然的情趣,成功地運用印文的並筆,破邊手段,發展了篆刻技法。善以沖刀治印,刀法穩實,布局謹嚴。所以他的作品成為印家學習漢印有榜樣,後世不少印家是通過汪關的作品來領悟漢印的神韻的,例如喬居常熟的莆田人林臬就受到他很深的影響。

[浙派]
浙派是與皖派同時盛行的著名篆刻流派。興起於清代乾(隆)嘉(慶)年間,由丁敬創始,繼起的有蔣仁、黃易、奚岡等人。黃易是丁敬的學生,蔣仁和奚岡也都師法丁敬,四人的篆刻風格比較接近,但又各具特色,蔣仁以樸拙取勝,黃易和奚岡則以秀逸著稱。因為他們都是杭州人,所以後世合稱為「西冷四家」。又有陳豫鍾、陳鴻壽、趙之琛、錢松繼之而起,由於他們都是浙江杭州人,因此後人就把他們連同效法他們藝術風格的印家,總稱為「浙派」。丁敬等八人各具成就,合稱「西冷八家」。浙派與皖派一樣,都崇尚秦漢璽印,刀法上成功地應用澀堅挺的切刀,來表現秦漢風貌,以其古樸雄健的風格有別於皖派諸家的柔美流暢,所以有「歙(皖派)陰柔而浙(派)陽剛」的評論。浙派藝術支配清代印壇這一個多世紀,影響極深遠。

[其它各派]
在皖浙兩派發展壯大的明末清初,還存在著與這兩派有淵源關系的其它一些流派。如較知名的有「莆田派」與「雲間派」等。「莆田派」以明福建莆田人宋珏(比玉)為首,故又稱「閩派」。這一派的後期名家林臬的作品古雅精麗,酷似汪關,亦有一定影響。「雲間派」的主持者為王曾麓父子。這些流派的作品,大多缺乏新意,充其量是前輩名家的流風余韻,最後終於從印壇上逐步隱退、消逝。

[鄧石如]
鄧石如,原名琰,他是清代最傑出的篆刻家之一。早年曾刻苦研究秦漢金石碑刻,篆、隸、真、草被認為清代第一。他把深厚的篆書功力用之於篆刻,突破了以秦漢璽印為唯一的取法對象的狹隘天地,擴大了篆刻的表現范圍。作品蒼勁庄嚴、流利清新,開創了一代印風。極大地影響了稍後的吳熙載、趙之謙、黃杜甫和吳昌碩,從而為萬紫千紅的晚清印壇奠定了基礎。鄧石如雖然也列為「皖派」,但由於影響深遠,一般專稱為「鄧派」。

[吳熙載]
吳熙載,字讓之,書畫篆刻都精,篆隸功力很深。為清代書法理論家包世臣的學生。他的篆刻最初取法漢印,三十歲左右看到鄧石如的作品,敬佩不已,於是書法、篆刻均師法鄧石如,從而把「鄧派」藝術推向了高峰。由於鄧石如作品傳世甚少,所以名為師法鄧派者實際大多以吳氏為宗。他的作品對黃杜甫、吳昌碩有很大的影響,吳昌碩曾說過,「學完白(鄧石如)不若取徑於讓翁(吳熙載)」。甚推崇可想。

吳熙載的篆書飄逸勁健,表現在篆刻上用刀迅疾使刀如筆,筆意圓轉流動,氣勢醋暢淋漓。每字結構的轉折連接處和線條的延續處,都充分表現了書法的用筆。邊款多作單刀草書,象他的書法墨跡一樣娟美,都可說是別開生面。師承鄧派的名家還有吳咨、徐三庚等人,雖各有成就,但均不能與吳熙載相比。鄧、吳的成就,不僅因他們的作品出眾,更重要的是他們不一味摹仿前人作品,對篆刻藝術的發展作出了具有革新意義的貢獻。

[趙之謙]
趙之謙,字 bian叔,別號很多。他是鄧石如之後,獨具創新精神的大藝術家。書畫篆刻都具有很高的成就。篆刻融合皖浙兩派,在秦漢璽印的基礎上,吸取了秦權量、詔版、古錢幣、鏡銘及碑版等篆字入印,從而擴大了篆刻藝術取資的領域,別創新格。

趙之謙篆刻在章法上提倡有筆有墨,所以虛實對比感十分強烈,朱文生動活潑,白文穩健雄渾,偶以單刀刻印,成為篆刻藝術寫意派的先驅。他用北魏書體來刻款識,或單刀入石作陰文款識,或效法「始平公」作陽文款識,在方寸之間,重現北魏書的雄偉奇麗,可以說是前無古人。趙之謙的成就超越了他的前輩大家丁敬和鄧石如,也超越了他同時代的吳熙載,篆刻藝術通過趙之謙又邁入一個新的天地。

[黃士陵]
黃士陵,字牧甫。安徽黟縣人。父母過世後曾在南昌以照相為業,後長期客居廣州,因此藝術上可稱他的一派為「粵派」。篆刻初從浙派入手,逐漸進入對鄧石如、吳熙載、趙之謙的研究。後來到北京友人看到大量的金石資料,使他大開眼界,於是在學習秦漢的基礎上進一步取法錢幣,秦權、漢鏡、碑碣、瓦,特別著意於商周銅器、兩漢金文,終於在皖浙兩派之外,自成一家。

黃士陵的篆刻運刀爽利,不加修飾。白文取法漢鑄印中光整一路的作品,在學習趙之謙的基礎上以薄刃沖刀來體現漢印的方勁挺拔;朱文試點亦是鋒棱畢現。章法講究疏密穿插,線條鋒銳挺勁,光潔妍美似,看不呆板。在貌似無意中包含著無盡的變化。邊款以沖刀刻魏書,亦獨具面目。

[吳昌碩]
吳昌碩,原名俊卿,別號很多,西泠印社首任社長

他是清代最後一位大藝術家,與吳(熙載)趙(之謙)黃(士陵)並稱晚清四大家。詩書畫印造詣極高。他的篆刻先從浙派的陳鴻壽入手,繼學徐三庚、趙之謙,最後通過學習吳熙載和錢松的刀法,加上對秦漢璽印和封泥瓦陶文字的研究,終於在轉益多師中得到統一,形成老辣挺勁,雄渾蒼古獨特面目。

吳昌碩的書法早年涉獵甚廣,中年以後專攻石鼓文,結合吉金文字的結體用筆,朴茂雄健,自生新意,發展了篆法,從而為他的篆刻突出陳規、自立門戶,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他使用的鈍刀切石的刻法,更使他篆刻顯示出古樸、蒼勁、渾厚的天趣。他的篆刻可以喻之為繪畫上的寫意派,在晚清的諸家之後,異軍突起,成為近代最有影響的篆刻大師。

[趙時楓]
號叔孺,近代著名書畫篆刻家。工四體書,精於書畫碑刻的鑒別,擅畫駿馬。篆刻早年取法浙派,後精研趙之謙、鄧石如直追秦漢,對周秦小璽及宋元圓朱文猶有獨到功力。在篆刻藝術中,實際上存在有仿漢鑿印兩種流派,趙時楓正是近代繼承漢鑄印端重嚴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齊白石]
齊白石,齊璜(1863--1957),字瀕生。白石是借用湖南湘潭老家村莊的名字。別號有三百石印富翁、借山吟館、寄萍堂主人、老萍、借山吟館主者、杏子塢老民、木人、木居士等。是一位木匠出身而又詩、書、畫、印無不卓絕的大藝術家,在藝術上的經歷很有傳奇色彩。對這四絕,他自認為篆刻第一,詩詞第二,書法第三,繪畫第四。

他的篆刻初學浙派中的丁敬、黃易。後學趙之謙、吳昌碩。從漢《祀三公山碑》得到啟發,改圓筆的篆書為方筆;從《天發神讖碑》得到啟發而形成了大刀闊斧的單刀刻法;又從秦權量、詔版、漢將軍印、魏晉少數民族多字官印等受到啟發,形成縱橫平直,不加修飾的印風。他在藝術見解上最推崇「獨造」,並且身體力行,曾說:「刻印,其篆法別有天趣勝人者,唯秦漢人。秦漢人有過人處在不蠢,膽敢獨造,故能超出千古。余刻印不拘古人繩墨,而時俗以為無所本,余嘗哀時人之蠢,不思秦漢人,人子也,吾亦人子也,不思吾有獨到處,如今昔人見之,亦必欽仰」。由此可見,他對自已的獨創充滿著自信。參考資料:中華國學網文章:《篆刻流派》

④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篆刻家有哪些

1、鄧石如

鄧石如(1743年-1805年),即著名的「完白山人」。鄧原名琰,字頑伯,號完白山人、完白、故浣子、游笈道人、鳳水漁長、龍山樵長,清代集書法家、篆刻家。

畫家、文字學家於一生的藝術大師和學者,安徽懷寧(今安徽安慶)人。鄧少時家貧,9歲時讀過1年書,停學後采樵、賣餅餌糊口。後又靠寫字、刻印謀生。

曾在江寧大收藏家梅鏐處8年,十分勤奮向學。後研習碑拓,苦練隸書等書體,終於成為有清一代傑出的書法家和篆刻家。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在湖廣總督畢沅處做了3年幕僚。

2、程邃

程邃(1607年—1692年),字穆倩、朽民,號垢區、青溪,明末清初篆刻家、書畫家。歙縣(今屬安徽)人,生於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程邃早年是一位品學兼優的才俊。

曾拜華亭名士陳繼儒門下程邃從眉公學,不惟學畫,實亦學其品格和學問。同時,也從眉公處結識了黃道周。 程邃為人,誠實正直,品質端愨。

崇尚氣節,不與阮大鋮、馬士英等奸黨同流合污,而和清初著名的戲劇理論家李漁、大學者朱彝尊交誼甚契,為此招來不少橫禍。

3、丁敬

丁敬(1695—1765)清代書畫家、篆刻家。字敬身,號鈍丁、硯林,別號龍泓山人、孤雲、石叟、梅農、清夢生、玩茶翁、玩茶叟、硯林外史、勝怠老人、孤雲石叟、獨游杖者等。

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乾隆初年舉鴻博不就,賣酒街市。嗜好金石文字,工詩善畫,所畫梅筆意蒼秀。尤精篆刻,擅長切刀法,為「浙派」開山祖,「西泠八家」之一。

4、趙之謙

趙之謙(1829年-1884年),中國清代著名的書畫家、篆刻家。漢族,浙江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後改字撝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

趙之謙的篆刻成就巨大,對後世影響深遠。近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大師都從他處受惠良多。其書畫作品傳世者甚多,後人編輯出版畫冊、畫集多種。

著《悲盦居士文》、《悲盦居士詩》、《勇廬閑詰》、《補寰宇訪碑錄》、《六朝別字記》,其印有《二金蝶堂印譜》。

5、吳昌碩

吳昌碩(1844.8.1—1927.11.29),原名俊,俊傾,字昌碩,別號缶廬、大龍,苦鐵等,晚年自稱吳字,男,漢族,浙江安吉人。我國近、現代書畫藝術發展過渡時期的關鍵人物。

「詩、書、畫、印」四絕的一代宗師,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與任伯年、趙之謙、虛谷齊名為「清末海派四大家」。

吳昌碩的藝術別辟蹊徑、貴於創造,最擅長寫意花卉,他以書法入畫,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章法融入繪畫,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

他以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筆力敦厚老辣、縱橫恣肆、氣勢雄強,構圖也近書印的章法布白,虛實相生、主體突出,畫面用色對比強烈。

⑤ 五幾年的象牙章多少錢 天津篆刻名家周與九所刻 材質印面邊款完好

如果真的是與九先生的,當然有收藏價值。不過還要看具體的情況。大小,保養程度等。

⑥ 篆刻家耕石,已故天津人

這兩句話說的應該是「張牧石」吧
張牧石(1928---2011)字介盦、又字揚齋,號邱圓,別署月樓外史、麋翁、眉翁
天津人。一代津門雅士、詩人、書法篆刻家、金石書畫鑒定家。從壽石工游,與張伯駒交厚。張伯駒先生將張牧石與陳巨來並稱為篆刻界的「南陳北張」,可見張伯駒甚愛張牧石之才。張伯駒晚年常用印章多出自張牧石之手。曾為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天津書法家協會顧問,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天津詩詞社副社長,天津印社顧問。著有《繭夢廬詩詞》、《篆刻經緯》、《張牧石印譜》、《張牧石詩詞集》、《張牧石藝略》等《繭夢廬叢書》八種。 張牧石先生是當代著名詞人,與寇夢碧、陳宗樞並稱津門詞苑三家。
張牧石2011年5月21日在天津逝世,享年84歲。

⑦ 中國當代篆刻名家

篆刻名家,篆刻名家,有一些更厲害的,像書法呀篆刻呀等等,這基本上都是你就可以學一下。

⑧ 天津篆刻家趙鴻光是書法家協會會員嗎

入展兩次中書協的展覽,即有資格申請中書協會員。您可以查他簡歷

⑨ 天津的名人有哪些

天津名人眾多,簡單介紹幾位:
1.張伯苓(1876—1951)名壽春,字伯苓,以字行,天津人。北洋水師學堂畢業,任海軍士官生。親睹甲午覆師、威海易幟之辱,奮然立教育救國之志。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應嚴修之聘,教其子弟,遂與嚴修成為天津最早提倡民辦教育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又兼教鹽商王奎章家館。光緒三十年(1904年)隨嚴修赴日考察教育。歸國後合並嚴、王二館,辦起一所中學,定名「私立中學堂」,不久改名「私立敬業中學堂」,1907年校名改為「私立南開中學堂」。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張伯苓代表直隸赴美參觀漁業博覽會並考察教育
2.曹錕 民國十大軍閥,北洋軍閥二十四位上將,中華民國主要領導人
3.李純 北洋直系軍閥 (1874~1920)
4.劉趕三,清末京劇醜行演員。名保山,字韻卿,天津人。他的嗓音清亮,念白脆爽,做表傳神,同時又有較高的文化修養,能根據劇情自編唱詞唱腔,改變以往醜行重念不重唱的狀況。他不僅擅演《連升店》、《請醫》、《法門寺》、《十八扯》、《拾黃金》 等老戲,尤其對一些丑婆戲演得最拿手,如《探親家》的鄉下媽媽,演來冠絕一時。劉趕三(1817--1894),祖籍天津,票友出身。名保山,別名遷升,字韻卿,號芝軒,寓所名寶身堂,位於宣南韓家潭。因其藝高,常被多處邀請,他同時在三個戲班趕場演出乃為常事,為此被諷為趕三,他非但不介意,反而以劉趕三為藝名。
5.卜庸,原名汝宣,號榮久,1908年出生於河北省薊縣城關鎮板橋(現屬天津市)一個世代勤勞苦做的貧寒之家。由於反動政府昏庸腐敗,封建軍閥混戰頻仍,地痞惡霸敲榨0,卜庸一家掙扎在死亡線上。為了改變家境,含辛茹苦的父母節衣縮食供卜庸上學。卜庸牢記父母的囑托,每天總是早早來到學校,勤學苦練,手不釋卷,就連往返的路上,都在默默地背誦課文。當時的薊縣,經濟、文化都非常落後,鄉村裡可見到的書籍十分稀少,卜庸每得到一本書,總是愛不釋手,如飢似渴地閱讀。1922年春,他以各科均優的成績升入薊縣唯一的高等學堂——薊縣完小。
6.馮鞏,出生於1957年12月6日,原名馮明光,馮國璋曾孫,畢業於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相聲表演藝術家,師承於相聲演員馬季,現為中國廣播藝術團團長 ,北京演藝專修學院客座教授、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員、全國青聯常委。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民革中央常委,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廣播藝術團藝術總監
7.王毓寶(1926- ),著名天津時調表演藝術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現為天津市藝術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農工黨黨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天津市曲藝家協會理事。曾任天津市政協委員。她博採眾長,不斷從前輩藝人的演唱中汲取營養,從內容到形式創立了「天津時調」,並形成了自己質朴、爽朗、甜潤的風格。
8.郎平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冠軍,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女排運動員,郎平,1960年12月10日出生於天津市,中國籍女子排球運動員、教練員,與美國名將弗羅拉·海曼、古巴名將米雷亞·路易斯並稱為1980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現擔任中國女排主教練一職。
9.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