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天津都有那些名人故居
吉鴻昌故居
吉鴻昌故居坐落法租界40號路(今和平區花園路5號),是一座三層小洋樓。初建於1917年,由沙得利工程司設計,共有樓房11間,平房2間,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磚木結構,紅機磚清水牆。
吉鴻昌,河南省扶溝人。生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1913年從軍,歷任團、師、軍長,寧夏省主席、二十二路軍總指揮等職。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因反對內戰,拒絕執行蔣介石向紅軍發動軍事進攻被迫解職,攜眷出國考察。1932年「一二八」上海淞滬之戰爆發後毅然回國。1933年與馮玉祥、方振武在察哈爾組建抗日同盟軍,任前敵指揮,曾收復多倫。吉鴻昌於1930年以有餘堂名義買下法租界40號路這座樓房。1933年抗日同盟軍在蔣介石與日本侵略軍夾擊下失敗,吉鴻昌返回天津住在這里,繼續進行抗日活動。他在這所住宅樓內籌措經費,搜集武器,進行秘密革命活動。為了適應地下工作需要,將這所樓房進行改造,將二樓的三個門改成七個門,使樓內門門相通,間間相連。樓上南側做客廳,牆壁上懸掛吉氏親筆所書條幅:松間明月長如此;身外浮雲何足論。三樓是地下黨秘密印刷室,樓下為接待地下黨員住房。院牆爬滿藤蘿,使這座紅樓熠熠生輝。
霍元甲故居陵園
精武元祖霍元甲,以其精湛的武術技藝、強烈的愛國精神享譽中外。天津西青區小南河村的一座農舍便是霍元甲的故居。這是一個青瓦土坯牆普通農舍式的院落,內有一明兩暗的三間土坯房,房屋內陳設著當年的生活用具及當時情況的簡介,堂屋內霍元甲的遺像是19O9年在津拍攝的,兩側的唁聯「一生俠義、蓋世英雄」是他的次子霍東閣所寫,東屬為霍元甲生前的卧室。
霍元甲(1869-1909年),出生於天津的武術世家,自幼苦練武功。他的武功不僅繼承了祖傳絕技,而且旁參各派,博採眾長,練就了超群武藝,曾打敗了當時號稱天下無敵的俄國大力土和英國大力士,力挫日本柔道隊,大振國威。為了強國強民,他在上海創辦了上海精武體育會,孫中山曾為之題寫「尚武精神」幾個大字。後來,霍元甲被人以治病為名投毒害死。他死後,其弟子扶樞歸里,將他葬於小南河村南。霍元甲雖英年早逝,但是他所倡導的精武精神卻得以流傳和發揚。
目前,精武體育會已遍布國內外,尤其在東南亞等地更為盛行。為了紀念這位精武元祖,家鄉人民為他修建起陵園,在墓前的漢白玉牌坊上刻有孫中山先生題寫的「尚武精神」四個金字,霍元甲的半身塑像屹立於陵園的花木叢中。
張學良故居
張學良故居坐落法租界32號路(今和平區赤峰道78號),是一所西洋集仿式樓房。張氏在二、三十年代來津常住此處。
張學良,字漢卿,遼寧省海城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生。東北講武學堂畢業,歷任旅、師、軍長,軍團司令、東北保安司令、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北平綏靖主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長、西北「剿匪」總司令等職。1936年張學良與西北軍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雙十二(193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逼蔣抗日,奠定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全民抗戰基礎。
張氏故居有前後兩幢磚木結構樓房,前樓建於1921年,為三層帶地下室;後樓為二層,建於1926年。兩幢共有樓房42間,建築面積1270.4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401.65平方米,總佔地面積1.495市畝。該所建築造型豪華、美觀、大方。前樓正面二、三層設有屋頂平台;室內寬大考究,內部樓梯、地板、門窗等均採用菲律賓木料;衛生設備具全,院內廣植草坪。
該樓以張壽懿(張作霖五夫人)名義購自法國領事館。1949年後張壽懿去香港,由其子張學銓管理出租。1956年進行私房改造後由國家經營,1960年改按公產掌管。
徐世昌故居
徐世昌,字卜五,天津人,咸豐五年(1855)生。清末曾兩次出任軍機大臣。辛亥以後,於1918年任北洋政府大總統,1922年被曹錕逼迫下台隱居津門。
徐氏在津置有多處房產,其中在英租界牛津道(今和平區新華南路與睦南道、馬場道交口),購得空地一塊15.3市畝,修建了九所樓房共計181間,建築面積4347平方米。這九座樓房雖然建在一塊宅基上,但自成體系,徐氏自住一所,其餘為眷屬分住。
徐氏自住的是一個獨立大院,佔地6.35市畝,共有樓房26間,平房4間,建築面積1085平方米,是一所西式三層樓,混合結構,紅磚瓦頂。樓門前四磴台階、平台,紅缸磚砌面,一樓有客廳、休息室、更衣室、餐廳、洗澡間等;二樓為卧室、書房、辦公室、內客廳;三樓為頂子間。
此外,徐世昌還有一所住宅,在英租界咪哆士道(今和平區泰安道),是他在1927年化名徐弢喬購買漢森洋行宅地9市畝,修建成西式磚瓦三層樓房一座,計27間,平房17間。這所建築是花園住宅,造型美觀,庭院內有假山、亭子、魚池、花窖等。
黎元洪故居
黎元洪,湖北黃陵人,同治三年(1864)生。辛亥武昌起義後被擁戴為領袖,藉此聲譽,先後於1916年與1922年出任民國政府大總統。下台後隱居天津,他在津有兩處住宅。
其一,在英租界盛茂道(今和平區河北路219號)是他1912與1918年先後以黎大德堂名義購自英租界工部局,土地共三塊8.096市畝,後又購自張金鑒堂上地4.69市畝。黎氏在買進這些土地後,委託一個外國建築師,先後建成東樓、中樓、西樓、戲樓與花園等,共建房171間,建築面積8516.5平方米。其中樓房150間,平房21間。東樓房是一所西式二層帶地下室混合結構,機磚、瓦頂,雙槽門窗,菲律賓木地板;西樓為法式三層樓房,高台階,樓上有平台、涼亭、裝飾富麗堂皇。中樓又叫鴛鴦樓,也是一所西式二層樓房,前後被花園圍繞。戲樓有休息廳、客廳,一些著名的演員在此唱過堂會。
其二,在德租界威廉路(今河西區解放南路256號),是黎氏1917年以宋卿府君名義購置的一塊3.72市畝房產,經拆除後修建成一所花園住宅,共有房44間,建築面積1878平方米是一所西式三層洋樓,磚混結構,混水牆,砂石面,尖形瓦頂,大理石台階,整座建築與室內裝飾都十分講究。院內有噴水池、方亭、石雕仙人像等,黎氏於1928年即死於這寓所。以上兩所住宅幾經拆改建,原建築不復存在。
梁啟超故居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是戊戍變法主要成員之一,與康有為齊名,近代史稱「康梁變法」。辛亥革命後曾先後出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幣制局總裁、財政部長等職。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很有影響的人物,一生著作甚豐。他於民國初年在天津意租界西馬路(今河北區民族路)購得一塊地皮,面積約4市畝,於1914年建成一所住宅,此後又建一所書齋--飲冰室,住宅為二層西式樓房,前後共有兩幢。前樓為主樓,帶地下室。一、二層各有9間居室。整體建築分為兩部分,東半部為梁氏專用,有小書房、客廳、起居室等;西半部是家屬住房。後樓為附屬建築,有廚房、鍋爐房、貯藏室、傭人住房等。前樓與後樓有走廊、天橋連接。整所建築面積1100餘平方米,主樓為磚木結構,水泥罩面,塑有花紋,異形紅色瓦頂,石砌高台階,雙槽門窗,整所建築相當講究,有花園、汽車房、傳達室。
飲冰室在今河北區民族路46號,與住宅(民族路44號)相連,建於1924年,是一所淺灰色兩層小洋樓。樓內正面有三個小拱廳,門前兩側是石台階,當中有蓄水池,池中雕一座石獸,口中噴水常年不斷。一樓正中為大廳,大廳周圍5間房子除1間為雜房外,其餘為書房和圖書室。二樓靠西北角也是1間大廳,靠東南角有幾間主要作卧室或圖書資料室。梁氏後期就住在這里從事著述。
梁氏的飲冰定由義大利建築師白羅尼歐設計,為天井外廊式帶封閉罩棚。建築造型別致,正中大廳實際是天井院的罩棚,罩棚高出屋頂,用花玻璃鑲成。該所建築共有房34間,建築面積949.5平方米。
張自忠故居
張自忠故居先後有兩處。一處在河北大經路天津市政府內後院(現河北區金鋼橋醫院);另一處在英租界倫敦道(今和平區成都道60號)。
張自忠,字藎忱,山東臨清人。生於光緒十七年(1891),宣統三年(1911)考入天津法政學堂,1914年從軍,曾先後任西北軍團、旅、師長,開封軍官學校校長。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犯長城,二十九軍奮起抵抗,張氏率三十八師在喜峰口、羅文峪大敗日軍。七七事變後,張又化裝出走後方,任五十九軍軍長,在臨沂、台兒庄戰役中功勛卓著,後升為三十三集團軍司令,轉戰鄂西、豫南等地。1940年5月在湖北宜城、襄河一線截擊日軍主力,身陷重圍,壯烈犧牲。張氏在任天津市長期間,於1936年8月以慶安堂名義購得英租界倫敦道厚德堂川記空地一塊,計4.356市畝,建成樓房一所(成都道60號)。主樓三層,後樓二層,共16間,院內另有平房14間,建築總面積1400餘平方米。主樓一樓有會議室;二樓設兩座平台;三樓有屋頂平台;後樓一樓為餐廳,二樓為書房。進大門右側平房也設有會議室,左側平房為傭人住房及門房。這所住宅現為天津市民政局辦公用房。
天津靜園
靜園位於和平區鞍山道70號,建於1921年。主要建築為前後兩幢磚木結構二層西式小樓及書房、庫房等,佔地3360平方米,建築面積2062平方米。其內部裝修為日式住宅。園內曲徑長廊,怪石清泉,設有地燈。周圍庄牆環繞,裝飾講究,顯示出一個「靜」字。該建築原名乾園,是民國時期參議院議員、駐日公使陸宗輿的住宅。1929年7月,清帝溥儀攜婉容、文秀由張園遷此居住。因溥儀的「靜觀變化、靜待時機」,故得名靜園。靜園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叔同故居
李叔同生於天津,祖籍浙江平湖人,出身富商兼書香門第。自幼酷愛文學藝術,以擅長書法、繪畫、音樂、篆刻而聞名中外。後來他目睹北洋軍閥禍國殃民,心灰意冷,出家為僧,法號弘一,世人尊稱「弘一法師」。李叔同故居位於海河岸邊的河北區糧店後街60號院內。這座呈「田」字形的清代建築距今已有150餘年的歷史。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紀念這位生長在天津的中國近代文化大師,1990年10月23日李叔同書法碑林河北區宙緯路揭幕。碑林系古典園林式建築,鐫刻著大師中晚期書法80多件,一座1.2米高的大師銅塑像巍然矗立其間。碑林還刻有眾多著名書法家的詠懷之作。
B. 天津歷史名人
天津歷史名人:
1、曾國藩
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2、馮國璋
馮國璋字華符,一作華甫,直隸河間縣西詩經村人,是直系軍閥的首領,與王士珍、段祺瑞並稱為北洋三傑。
3、梅貽琦
梅貽琦字月涵,祖籍江蘇武進,祖先於明成祖時由江南遷居北京,後於天津落籍,為梅曾臣長子。歷任清華學校教員、物理系教授、教務長等職,1931到1948年,任清華大學校長。
4、於敏
於敏1926年8月16日出生於今天津市寧河區蘆台鎮,是中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5、李叔同
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
C. 天津名人故居一覽表
摘要 馬場道:
D. 天津有哪些名人
http://www.ifeng.com/phoenixtv/76577694929649664/20041229/477755.shtml
E. 有哪位偉人來自天津
【張伯苓】(1876~1951)教育家。名壽春。天津人。北洋水師學堂畢業,任海軍士官生,親睹甲午之戰,憤然立下教育救國大志。1903年隨嚴范孫赴日考察教育,1904年創辦南開中學。1917年,張伯苓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考察教育,研究私立大學的組織方式。1919年,由江蘇督軍李純贈50萬銀元,張伯苓在天津西南八里台一帶購地400畝,建造校舍,創辦了南開大學。1923年創立南開女子中學。1928年,又建南開小學,從而完成了南開由小學到大學的教育體制。後來,又於1931年成立南開經濟研究所,次年成立應用化學研究所。1936年在重慶成立南渝中學。1938年任國民參政員並當選為副議長,1945年出席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1948年出任考試院院長。張伯苓和嚴范孫創立的南開大學、中學、小學,是中國近代私立學校的典範,培育了周恩來等眾多英才,在中國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其他如周總理、張太雷等都是在天津上學,並非天津人
F. 天津有哪些名人居住過
天津有名歷史人物
黃宗羲、海瑞、李冰、石達開、李秀成、魏勝、李自成、李廣、鄭成功、戚繼光、林則徐、詹天佑、閻應天、夏完淳。
希望對你有幫助
G. 天津名人有誰,在寫出他們的事跡
民國:黎元洪,溥儀
相聲演員:馬三立、侯寶林、常寶堃、高英培、馬季、馮鞏、牛群、郭德綱、於謙等
作家:馮驥才
紅學家:周汝昌
武術:霍元甲
......太多了,哪能說的完......
H. 天津的名人有哪些
郭德綱,馮鞏,馬三立,劉歡 都挺有名.霍元甲(1869-1909年),出生於天津的武術世家,自幼苦練武功。他的武功不僅繼承了祖傳絕技,而且旁參各派,博採眾長,練就了超群武藝,曾打敗了當時號稱天下無敵的俄國大力土和英國大力士,力挫日本柔道隊,大振國威。為了強國強民,他在上海創辦了上海精武體育會,孫中山曾為之題寫「尚武精神」幾個大字。後來,霍元甲被人以治病為名投毒害死。
I. 天津名人收集簡介
【查為仁】(1695~1749)清代詩人。字心谷,號蓮坡,又號蓮坡居士。天津人。出身書香門第,其父曾建查氏園林別墅水西庄。查為仁於此廣置圖書金石鼎彝,結納國內著名文人、學者。杭世駿、江沆、厲鶚等著名文學家、經學家、詩壇領袖等都曾寓居水西庄,或吟詩作賦,或揮毫書畫,或埋頭經史,或著書立說,或鑒賞金石、書畫、圖籍,產生了大量詩詞、文章、書法、繪畫作品,使天津古代文學藝術事業以水西庄為中心進入了極盛時期。其文人之盛,與揚州馬氏玲瓏山館、杭州趙氏小山堂南北並稱,成為蜚聲海內外的文化勝地。查為仁本人也大展才華,與厲鶚合箋《絕妙好詞箋》被收入《四庫全書》。著有《庶塘未定稿》9卷、《外集》8卷、《蓮坡詩話》3卷等。?
【梅成棟】(1776~1844)清代詩人。字樹君,號吟齋。天津人。道光年間倡立輔仁學院,主講席10餘年。曾在天津水西庄與文人名士結成梅花詩社,有許多詩作在士林傳誦,是當時天津詩壇公認的領袖。著有《欲起竹間樓存稿》、《四書講義》、《管見篇》、《吟齋筆存》等,輯有《津門詩抄》。
【張明山】(1826~1906)民間藝術家。名長林。天津人。泥人張第一代。幼初入塾,即喜為粘土之戲。經成年累月地細心揣摩與刻苦實踐,對捏塑泥人技術終獲獨得之秘。操作時優游自得,若不經意,而得心應手。為人捏像只須對坐談笑,摶泥入手,頃刻而成;且能藏泥於袖,悄悄摶塑人像,形神畢肖,栩栩如生。其作品有古裝仕女、戲曲角色和各行業人像,馳譽遐邇,被稱為南北塑像者之冠。其作品曾獲巴拿馬賽會一等獎和南洋各地展覽會獎狀、獎牌20多件。?
【孫菊仙】(1841~1931)京劇演員。原名濂,字寶臣,號學年。天津人。早年是武秀才,曾參與鎮壓太平軍。30多歲以後由業余愛好京劇而下海從藝,師事程長庚,唱老生,噪音寬亮,唱腔淳樸蒼勁,能以氣行腔,吞放自如,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世稱孫派,與汪桂芬、譚鑫培齊名。孫戲以《完璧歸趙》、《逍遙津》、《罵楊廣》等著名。孫菊仙不僅演技高超,品德也為人敬仰,不以名角自居,不賣高價票,90歲高齡時,還在津京兩地為慈善事業舉行義演。在上海演出時,被旅滬天津人親切地稱為老鄉親,後來叫響,他便以老鄉親為藝名。晚年終於天津故居。?
【張兆祥】(1852~1908)畫家。字和庵。天津人。師從孟綉村,多才多藝,通曉西洋照相技法和詩文書畫,尤擅寫生,畫花鳥,並吸收郎士寧西洋畫法,開一代畫壇新風,自成一派。其作品傳世甚少,尤為寶貴。藏於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的《石榴花》,色彩濃艷,風姿絕倫,堪稱珍品。其弟子陸文郁等人也在畫壇名噪一時。?
【嚴修】(1860~1929)教育家。字范孫,號夢扶。天津人。清末翰林。任貴州學政時,倡新學,以奏請開經濟特科名於世。1897年任滿辭歸,熱心於鄉里興學。先約張伯苓來教家塾,後又辟私宅為敬業中學堂(今南開中學前身),又聯合士紳創辦民立第一、第二小學,協助地方當局辦起多所官立小學與半日學堂、補習所等多種教育機構。之後,在私宅創辦女子小學、保姆講習所(幼師)、蒙養園,對天津新式教育的興起,起到了啟蒙與促進作用。1918年與張伯苓創辦南開大學。晚年倡組城南詩社、崇化學會,講義理、訓詁之學。著述存稿有詩、文、日記、函札多種,輯錄出版有《嚴范孫先生遺著》、《嚴范孫先生古近體詩存稿》等書。其書法俊逸瀟灑,嫵媚多姿,為近代天津四大書法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