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陳家莊在天津市靜海縣哪個鄉鎮
擴展閱讀
廈門瑞景屬於哪個商圈 2025-01-15 12:21:29
深圳小學是怎麼樣的 2025-01-15 12:15:33
天津招商物業口碑怎麼樣 2025-01-15 12:15:32

陳家莊在天津市靜海縣哪個鄉鎮

發布時間: 2023-05-31 08:02:50

⑴ 贊皇縣陳家莊的歷史

1.贊皇歷史縣志

贊皇縣地處N37°26′—N37°46′,E114°2′—114°31′,位於石家莊市西南部,與高邑、元氏、井陘以及邢台市的臨城、內邱諸縣相毗鄰,北距石家莊市44公里,東北距告虛首都北京304公里,西臨煤海山西,東近京廣鐵路、京深高速公路,總面積1210平方公里。

全縣轄11個鄉鎮,212個行政村,總人口23萬。縣人民 *** 駐贊皇鎮通府街1號。

郵編:051230。行政區劃代碼:130129。

區號:0311。拼音:Zanhuang Xian(Zànhuáng Xiàn)。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贊皇縣轄2個鎮、9個鄉:贊皇鎮、院頭鎮、南邢郭鄉、南清河鄉、西陽澤鄉、黃北坪鄉、許亭鄉、嶂石岩鄉、張楞鄉、西龍門鄉、土門鄉。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縣境內有山名贊,相傳周穆王討逆戰勝於此,封為贊皇山。

隋開皇十六年置縣時,以山謂縣稱,稱贊皇縣。 春秋曾屬鮮虞國和晉國,戰國時又先後屬中山國和趙國,晉為常山國房子縣地。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贊皇縣,因山得名。宋熙寧五年至元祐元年、元至元二年至七年曾兩次並入高邑。

新中國建立後,1958年並入元氏縣,1961年復置贊皇至今。 2000年,贊皇縣轄2個鎮、9個鄉:贊皇鎮、院頭鎮、南邢郭鄉、南清河鄉、西陽澤鄉、黃北坪鄉、許亭鄉、嶂石岩鄉、張楞鄉、西龍門鄉、土門鄉。

總人口230532人,各鄉鎮人口: 贊皇鎮 53540 院頭鎮 21491 西龍門鄉 22657 南邢郭鄉 21087 南清河鄉 19550 西陽澤鄉 23727 土門鄉 13378 黃北坪鄉 12463 嶂石岩鄉 6954 許亭鄉 20376 張楞鄉 15309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底,贊皇縣面積1210平方千米,人口23.04萬。轄2個鎮、9個鄉,5個社區居委會、212個村委會。

縣 *** 駐贊皇鎮同府街1號。 贊皇鎮 鎮 *** 駐太行路137號。

面積93.2平方千米,人口5.34萬。轄5個社區居委會、25村委會:城東、城西、城南、城中、城北;東街、南街、西街、北街、南關、見守、東石家莊、南溝、北溝、馮家莊、南羊角、北羊角、上王小峪、下王小峪、胡家莊、曲江、饒羊、東白草坪、花林、孫庄、西高、寨里、東高、延康、玉遷。

院頭鎮 鎮 *** 駐院頭村。面積153.1平方千米,人口2.14萬轄28個村委會:院頭、西會、口頭、南峪、曹家莊、河東、趙家莊、河庄、吳家廟、賈溝、杜家溝、石路、叩家庵、花木、老師會、花園、北花園、大家峪、瓦窯、胡家庵、上麻、下麻、桃幫、齊家莊、申峪、肖家莊、小石門、大石門。

土門鄉 鄉 *** 駐土門村。面積63.1平方千米,人口1.35萬。

轄17個村委會:土培首門、千根、龍堂院、寺峪、鮑家灘、野草灣、灣子、北張家莊、劉家莊、郝付庄、南水峪、大橋庄、黃連溝、秦家莊、高家莊、郝家莊、馬家莊。 南邢郭鄉 鄉 *** 駐南邢郭村。

面積78.7平方千米,人口2.05萬。轄14村委會:南邢郭、北邢郭、趙家廟、陳村、南馬、北馬、陳家莊、東王俄、西王俄、東郭家莊、王家洞、水窪、白家窯、東風。

許亭鄉 鄉 *** 駐許亭村。面積214.2平方千米,人口2.05萬。

轄26村委會:許亭、軍營、嶺根底、倒馬、西陳家莊、三陣、尖山、白城日、黑石、北水峪、四道岩、朝陽、都戶、田村、南潘、北潘、五里庄、孟府、小呂、黃家溝、劉家溝、巡檢司、李家莊、丁家莊、清泉、幸福庄。 黃北坪鄉 鄉 *** 駐黃北坪村。

面積145.1平方千米,人口1.29萬。轄27村委會:黃北坪、槐疙瘩、秦林、長沙、松會、南王家莊、宋家莊、東溝、南張庄、安家莊、西石家莊、了絲坡、南掌、石咀頭、玉皇廟、川房、棗林、上段、下段、上桃坡、下桃坡、上馬峪、中馬峪、下馬峪、東馬峪、西馬峪、西白草坪。

西陽澤鄉 鄉 *** 駐西襪中燃陽澤村。面積107.3平方千米,人口2.42萬。

轄21村委會:東陽澤、西陽澤、石碑、營兒、南趙峪、北趙峪、任家洞、大河道、南平旺、北平旺、柳於溝、尹庄、牛山溝、位昌、武昌、呂庄、嚴華寺、孟家莊、梁家灣、陡嶺、西郭家莊。 南清河鄉 鄉 *** 駐南清河村。

面積66.6平方千米,人口1.87萬。轄14村委會:郭萬井、吳家、馮家村、加應寺、北清河、南清河、回車、郭庄、北壕、南壕、趙堡、九龍關、孤山、永豐。

張楞鄉 鄉 *** 駐張楞村。面積81.4平方千米,人口1.54萬。

轄17村委會:南窪、北窪、北王家莊、張楞、南章、杜庄、葛溝、上徐樂、下徐樂、蒲宏、北延庄、南延庄、泥溝、行樂、南竹、北竹、西竹。 嶂石岩鄉 鄉 *** 駐樓底村。

面積143.6平方千米,人口0.67萬。轄9村委會:虎寨口、野湖泉、王家坪、三六溝、下大凡、上大凡、蘇家台、軟棗會、峰石岩。

西龍門鄉 鄉 *** 駐西龍門村。面積63.7平方千米,人口2.27萬。

轄14村委會:竹山、白鹿、梅家莊、布古庄、西江洞、東江洞、西龍門、東龍門、榆底、東壇山、西壇山、白壁、南徐樂、尹家莊。

2.贊皇縣的行政區劃

贊皇縣轄2個鎮、9個鄉:贊皇鎮、院頭鎮、南邢郭鄉、南清河鄉、西陽澤鄉、黃北坪鄉、許亭鄉、嶂石岩鄉、張楞鄉、西龍門鄉、土門鄉。 鄉鎮 面積(平方千米) *** 駐地區劃贊皇鎮93.19駐太行路137號。轄東街、南街、西街、北街、南關、見守、東石家莊、南溝、北溝、馮家莊、南羊角、北羊角、曲江、上王小峪、下王小峪、胡家莊、饒羊、東白草坪、花林、孫庄、西高、東高、宅里、延康、玉遷共25村。院頭鎮153.10院頭村轄院頭、西會、花園、北花園、大家峪、瓦窯、胡家庵、上麻、口頭、下麻、桃幫、齊家莊、申峪、肖家莊、大石門、小石門、南峪、曹家莊、河東、趙家莊、河庄、吳家廟、賈溝、杜家溝、石路、叩家庵、花木、老師會共28村。南清河鄉66.59南清河轄郭萬井、武家村、馮家村、加應寺、北清河、南清河、回車、郭庄、北壕、南壕、趙堡、九龍關、孤山、永豐共14村。西龍門鄉63.70東江洞轄竹山、東龍門、東江洞、榆底、東壇山、尹家莊、西龍門、梅家莊、布古庄、西江洞、西壇山、白璧、南徐樂、白鹿共14村。南邢郭鄉78.69南邢郭轄南邢郭、北邢郭、趙家廟、陳村、南馬村、北馬村、陳家莊、東王俄、西王俄、東郭家莊、王家洞、水窪、白家窯、東風共14村。張楞鄉81.40張楞轄南窪、北窪、北王家莊、張楞、南章、杜庄、葛溝、上徐樂、下徐樂、蒲宏、北延庄、南延庄、泥溝、行樂、南竹、北竹、西竹共17村。土門鄉63.09土門轄土門、千根、龍堂院、寺峪、鮑家灘、野草灣、灣子、北張家莊、劉家莊、郝付庄、南水峪、大橋庄、黃連溝、秦家莊、高家莊、郝家莊、馬家莊共17個村。許亭鄉214.19許亭村轄許亭、軍營、倒馬、嶺根底、西陳家莊、三陣、尖山、白成口、黑石、北水峪、四道岩、朝陽、都戶、田村、南潘、北潘、五里庄、孟府、小呂、黃家溝、劉家溝、巡檢司、李家莊、丁家莊、清泉、幸福庄共26村。西陽澤鄉107.30西陽澤轄東陽澤、西陽澤、石碑、營兒、南趙峪、北趙峪、任家洞、大河道、南平旺、北平旺、柳子溝、尹庄、牛山溝、嚴華寺、武昌、位昌、呂庄、孟家莊、梁家灣、陡嶺、西郭家莊共21村。黃北坪鄉145.10黃北坪村轄黃北坪、槐疙瘩、秦林、長沙、松會、南王莊、宋家莊、東溝、南張庄、安家莊、西石家莊、了絲坡、南掌、石嘴頭、玉皇廟、川房、棗林、上段、下段、上桃坡、下桃坡、上馬峪、中馬峪、下馬峪、東馬峪、西馬峪、西白草坪共27村。嶂石岩鄉143.60樓底轄虎寨口、野湖泉、王家坪、三六溝、下大凡、上大凡、蘇家台、軟棗會、嶂石岩共9村。

3.贊皇為什麼叫贊皇

贊皇,物華天寶,資源豐富。已發現的礦產資源共有30種,主要有石英砂岩、石灰石、花崗岩、磁鐵礦、陶土、大理石等,總儲量約60億噸。其中石英砂岩儲量約10億噸,品位高達98%以上,是國內少有的符合國際質量標準的大型優質石英砂岩礦藏,已被國家建材局確定為北方玻璃生產原料基地;石灰石已探明b+c+d級儲量2億噸,礦石鹼性氧化物含量低,鉀鈉含量在0.2%以下,是少有的生產高標號代鹼水泥的大型優質原料礦;花崗岩礦儲量在2億立方米以上,有贊皇紅、中華豹、滿天星、萬年青等30多個品種;優質礦泉水含鍶0.4毫克以上,是製作飲料的理想資源。

旅遊資源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嶂石岩位於縣境西南部,奇峰林立、植被繁茂,冬暖夏涼,是距省會最近、最理想的消夏避暑勝地。嶂石岩地貌與丹霞地貌、張家界地貌並稱中國三大砂岩地貌。有世界最大的天然迴音壁,已被列入吉尼斯記錄大全。另外,縣境內還有南部的天台山,東部的五馬山,西部的棋盤山、鎖雲湖等正在開發的新旅遊景點和壇山避暑岩、周穆王「吉日癸巳」碑、李左車城、韓信拜將台、唐李德裕書院、治平寺石塔、李氏墓群等名勝古跡。

農業特產

贊皇金絲大棗是全國700多個棗品種中唯一的自然三倍體品種,具有個大、皮薄、肉厚、拉絲長、糖分高等特點,榮獲全國農產品博覽會金獎、昆明世博會金獎,並注冊「大秋紅」、「皇珍」商標。全縣棗樹種植面積達25萬畝,年產量4000萬公斤,2001年我縣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贊皇大棗之鄉」。此外,薄皮核桃2002年榮獲中國名優果品稱號,板栗、無核黑棗、柿子等也都具有上乘品質。贊皇縣是全國黃牛改良基地縣和全國秸稈養牛示範縣,改良黃牛銷往河南、山西等省區,部分育肥黃牛直接銷往香港。

4.三月二十陳家莊過廟會的由來

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這些名稱,可以說正是廟會形成過程中所留下的歷史"軌跡"。作為一種社會風俗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會原因和歷史原因,而廟會風俗則與佛教寺院以及道教廟觀的宗教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它又是伴隨著民間信仰活動而發展、完善和普及起來的。

東漢時期佛教開始傳入中國。同時,這一時期的道教也逐漸形成。它們互相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生存競爭,在南北朝時都各自站穩了腳根。而在唐宋時,則又都達到了自己的全盛時期,出現了名目繁多的宗教活動。如聖誕慶典、壇醮齋戎、水陸道場等等。佛道二教競爭的焦點,一是寺廟、道觀的修建。二是爭取信徒,招徠群眾。為此在其宗教儀式上均增加了媚眾的娛樂內容, 如舞蹈、戲劇、出巡等等。這樣,不僅善男信女們趨之若鶩,樂此不疲,而且許多凡夫俗子亦多願意隨喜添趣。為了爭取群眾,佛道二教常常用走出廟觀的方式擴大影響。北魏時佛教盛行的「行像」活動就是如此。所謂「行像」,是把神佛塑像裝上彩車,在城鄉巡行的一種宗教儀式,所以又稱「行城」、「巡城」等。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公元485年)遷都洛陽後,大興佛事,每年釋迦牟尼誕日都要舉行佛像出行大會。佛像出行前一日,洛陽城各寺都將佛像送至景明寺。多時,佛像有千餘尊。出行時的隊伍中以避邪的獅子為前導,寶蓋幡幢等隨後,音樂百戲,諸般雜耍,熱鬧非凡。唐宋以後廟會的迎神、出巡大都是這一時期行像活動的沿襲和發展。並漸次推廣到四川、湖廣、西夏各地。元、明以後,行像之風才衰落,很少見於記載。

除了佛、道二教的"行像",他們還在寺、觀中舉辦道場,定期進行一些法事或佛事活動,坐等信徒俗眾前往齋戒聽講,頂禮膜拜。

原來屬於民間信仰的報賽酬神活動,紛紛與佛道神靈相結合。其活動也由鄉間里社逐漸轉移到了佛寺和道觀中進行。在佛、道二教舉行各種節日慶典時,民間的各種社、會組織也主動前往 *** 助興。這樣,寺廟、道觀場所便逐漸成了以宗教活動為依託的群眾聚會的場所了。

而這些宗教活動逐漸世俗化,也就是說更多的是由民間俗眾出面協商舉辦。這種變化,不僅大大增加了這些活動自身的吸引力和熱鬧程度,也使這些活動中的商貿氣息隨著群眾性、娛樂性的加強而相應增加。在宗教界及社會各界的通力協助下,使廟會活動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雖然這一時期的廟會不論從其數量還是規模,在全國都已形成蔚為大觀的局面,但就廟會的活動內容來說,仍偏重於祭神賽會,而在民間商業貿易方面相對薄弱。廟會的真正定型、完善則是在明清以至於近代。

早期廟會僅是一種隆重的祭祀活動,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交流的需要,廟會就在保持祭祀活動的同時,逐漸融入集市交易活動。這時的廟會又得名為"廟市",成為中國市集的一種重要形式。隨著人們的需要,又在廟會上增加娛樂性活動。於是過年逛廟會成了人們不可缺少的過年內容。但各地區廟會的具體內容稍有不同,各具特色。

5.陳姓家族的歷史怎麼樣

陳姓在我國眾多的姓氏中,若按人口來說,是中國的第五大姓。

陳姓最早出自媯姓,是舜帝的後裔。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後人胡公滿,封他在陳這個地方,建立陳國。

到了陳閔公的時候,陳國被楚滅掉了,亡國後的陳國子孫便以原國名為姓氏,於是有了陳姓。 陳姓除了源於國名,還有從其他姓氏改名而來的,其中有一支是由少數民族改姓而成的。

據《魏書·官氏志》記載,北魏時期鮮卑貴族侯莫陳氏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侯莫陳改為單姓陳。 一、陳姓遷變 經過數千年的繁衍生息,陳姓人已遍及中華大地,形成了以潁川、汝南、下邳、廣陵、東海等地為中心的陳氏家族。

陳姓由發源地向南遷移,始於西晉太尉陳伯,他舉家南遷到今江蘇丹陽縣。後來,他的孫子陳世達做了長城(今浙江長興)縣令,於是陳姓人又遷居到了浙江。

陳霸先建立南朝陳,使陳氏家族顯赫一時,遍布長江和粵江之間的廣大地區。唐高宗時候,陳姓人進入福建和廣東等地。

五代十國以後,中原地區長期戰亂,又有大批陳姓人南遷,甚至向海外發展,從而進一步壯大了江南陳姓人的隊伍。今日,陳姓已成為中國大陸第五大姓,台灣第一大姓。

二、陳姓輝煌耀乾坤 縱覽古今,陳姓人在其家族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筆。 春秋時有孔子弟子之一陳元。

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的先河。漢朝初年的陳平曾輔佐劉邦,漢末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學家陳琳。

西漢後期的陳湯曾多次出擊匈奴。王莽統治時期的陳遵,權重一時,被封為嘉威侯。

三國時有陳登,曾與父合謀離間呂布與袁術。晉朝陳壽的《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最受歡迎的史書之一。

南北朝時期則有名將陳慶之、陳伯之等,而這一時期最著名的陳姓人就是南朝陳的建立者陳霸先了。 唐宋時期,陳姓人也是名家薈萃、人才輩出。

在政治上,唐朝時期有宰相陳叔達、陳希烈、陳夷行;宋代有與宦官斗爭的陳禾、剛正不阿的陳俊卿。在文學、詩歌上,唐代有陳子昂、陳鴻、陳陶;宋代有陳彭年、陳師道、陳與義。

此外,還有思想家、文學家陳亮,畫家陳居中。唐宋時期還涌現出一批農民起義領袖,如唐末農民起義軍的女首領陳碩真,南宋時期的陳、陳峒、陳三槍等。

除此以外,唐宋時期的陳姓名人還有本姓陳的唐代高僧玄奘、名將陳玄禮等。元有紅巾軍將領陳友諒;明有散曲家陳鐸,愛國詩人陳子龍,文學家陳繼儒,旅行家陳誠、陳忱;清代有旅行家陳恭尹、陳文述、陳維崧、陳沆、陳端生、陳澧,思想家陳建、陳獻章、陳確,畫家陳洪綬等。

出將入相的則有明末抗清名將陳子龍,清乾隆年間的東閣大學士陳宏謀,鴉片戰爭中壯烈犧牲的陳化成。領導農民起義的則有清末天地會的首領陳開,太平天國運動中的青年將領陳玉成、陳得才。

清代還有經學家陳奐、陳立、陳喬樅,文學家陳澧。近現代有民主革命家陳作新、陳天華,無產階級革命家陳潭秋、陳延年、陳毅、陳賡、陳雲以及早期 *** 的領導人陳獨秀和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陳叔通, *** 高級將領陳立夫、陳果夫、陳誠等。

還有近代史學家陳寅恪、陳垣,著名學者陳望道,數學家陳景潤,文學家陳衍,著名詩人陳三立、陳去病,畫家陳衡恪,戲曲音樂家陳彥衡,劇作家陳墨香,電影藝術家陳波兒。此外還有許多著名的華僑人物,如造福桑梓的陳宜禧、愛國實業家陳嘉庚、孫中山的密友陳友仁等。

三、陳姓名人 1。農民起義領袖陳勝 陳勝,字涉,陽城人。

陳勝年輕時靠給別人當長工為生,一次跟夥伴們在田間休息,他對夥伴們說:「如果我們之中有的人將來富貴了,可不要忘了老朋友啊!」大夥聽了好笑,說:「你給人家賣力氣種地,哪裡來的富貴呢?」陳勝嘆口氣,自言自語地說:「唉,燕雀怎麼能懂得鴻雁的志向!」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等人被征去屯戍漁陽。當他們走到大澤鄉的時候,連降暴雨使他們耽誤了行程,按照秦朝的法律應該處斬。

陳勝、吳廣決定起義。他們利用人們的迷信心理,在一塊白綢上寫上「陳勝王」三個字,把它塞在別人家捉的魚的肚子里。

兵士們買了魚回來,發現了這塊白綢上面的字,十分驚奇。到了半夜,吳廣又悄悄跑到營房附近的一座破廟里,點起篝火,先裝作狐狸叫,接著喊道:「大楚興,陳勝王。」

全營的兵士聽了,更加又驚又怕。 陳勝、吳廣見起義時機成熟了,於是殺掉帶領他們的兩個軍官,在大澤鄉發動了起義。

起義隊伍發展迅速,並在陳縣建立了張楚政權,陳勝自立為王。接著陳勝派兵攻打趙、魏等地,並派主力進攻關中地區,但由於秦軍優勢兵力的反撲,陳勝兵敗後被叛徒庄賈殺害。

2。《三國志》的作者陳壽 陳壽,字承祚,巴西郡安漢(今四川南充)人。

他自幼師從著名學者譙周,成年後在蜀漢任衛將軍的屬官主簿,後來成為皇帝身邊管理奏章的重要官員。蜀漢後期,他被劉禪降為無級別的文書小吏——書佐。

西晉建立以後,晉武帝又舉他為孝廉,讓他負責編修國史。他所著《三國志》被視為史學名著「四史」之一。

傳說陳壽將要編纂《三國志》的時候,一天偶然遇到一位姓丁的梁州刺史,此人是丁儀、丁兄弟的後人。陳壽非常傲慢地對他說:「如果你給我一千斛米,那麼。

6.石家莊驢友們,竇家寨怎麼走啊,最好有具體路線,越詳細越好

竇家寨位於贊皇縣許亭鄉,地處太行山中段東麓,竇家寨主峰海拔1224米,平均高度1000米--1224米, 以「雄峰、碧潭、幽峽、奇石」著稱,其「竇家寨、栲栳圈、倒馬紅、建德湖」等四大奇觀令人嘆為觀止。山中植物達500餘種,原生態灌木和喬木、高山果樹分落於景區內;「十四峰巔」與「山頂靈泉」、「建德湖」等水體景觀交相輝映;石房、石路、石磨等石頭風情建築構成了農家小院的精緻格局;戰場古風猶蘊,漢淮陰侯韓信背水之戰中的「許亭之捷」即發生於此;隋末戰亂期間,是十八路反王「夏王」竇建德屯兵之所在;歷史上名人輩出,唐六朝宰相曾原籍於此。5月暮春,杜鵑花披紅掛綠,7月盛夏,花香四溢;山峰在雲海里若隱若現,霧靄在群峰中迂迴繚繞;日出日落,朝露晚霞,佛光蜃景,溪水長流,萬千景色處處引人入勝。

自駕游線路:

石家莊走107國道經元氏向西南到贊皇,從贊皇走外環往西到許亭鄉,見路標即可到達竇家寨景區。

石家莊——107國道——元氏縣——贊皇縣——許亭鄉——陳家莊村——竇家莊村——竇家寨景區

⑵ 天津府燕山縣趙村堡陳家莊這個地址是200年前地址是家譜上地址,麻煩老師指點現在地址

雍正九年(1731年)衡答升天津州為天津府,轄六縣一州,分別是天津縣、靜海縣、青源攔孝縣、南雹稿皮縣、鹽山縣、慶雲縣、滄州。是不是鹽山縣?

⑶ 江蘇南通的歷史開始於哪個朝代

銀瞎我也是南通人
江蘇南通歷史悠久,約在6500多年以前,南通市海安縣西部、如皋市西北部即已成陸。1973年在海安縣沙崗公社青墩大隊發現大量新石器時代遺物,1984年又在海安縣隆政鄉吉家墩發現了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說明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一地區生息活動。

南通成陸圖

清墩遺址出土:中華第一斧

==秦以前==
先秦稱海陽,南通境內海安縣歷史悠久,是南通(江海)文化的源頭。

周朝初年,周武王封子姬叔於邗。邗國北與淮河下游的嬴姓小國淮夷接壤,東臨黃海,南隔長江與吳國相望,西與宗、「群舒」、六、英、夢等(今安徽舒城、六安、霍邱一帶)為鄰。南通一帶屬邗國(當時的南通除了海安,其他絕大部分地區未形成陸地,仍在海中)。

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年),吳王夫差滅邗國,「北霸中原,封其民江淮間(《國語·吳語》)」,地屬吳國。

春秋時期魯哀公十二年(前483年),魯哀公和衛出公、宋國大夫皇瑗在吳國的鄖(今海安縣立發鄉)商談魯、衛、宋3國結盟之事,「秋,公會衛侯、宋皇瑗於鄖(《左傳·哀公十二年》)」。

周元王五年(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地屬越國。

周顯王三十七年(前333年),楚威王滅越,地屬楚國。

==秦漢==
秦初地屬東海郡, 秦始皇 曾屯兵於境內 軍山|象山 (今軍山)。

漢高祖 初年,地屬東陽郡。

漢高祖 五年( 前202年 ),地屬 楚國(西漢諸侯國)|楚國 。

漢高祖 六年( 前201年 ),地屬 荊國(西漢諸侯國)|荊國 。

漢高祖 十二年( 前195年 ),封侄 劉濞 為吳王,地屬 吳國(西漢諸侯國)|吳國 。劉濞在封國內大量鑄錢、煮鹽,並招納工商和「 任俠奸人 」,以擴張割據勢力。

漢景帝 三年( 前154年 ),平定 七國之亂|吳楚七國之亂 後,國除,地屬 江都國(西漢諸侯國)|江都國 。

漢武帝 元狩 六年( 前117年 ),置海陵縣,地屬臨淮郡。

漢武帝 元封 五年( 前106年 ),地屬徐州臨淮郡。

新朝|新莽時期 ( 8年 — 23年 ),改海陵為亭間,地屬淮平郡。

東漢 復置海陵縣,地屬徐州廣陵郡。

==魏晉南北朝==

三國 時先屬 曹魏|魏 , 曹操 「恐江濱郡縣為權所略,徵令內移,民轉相驚…(《 三國志 ·魏志·蔣濟傳》)」,強令徙民,為隙地,海陵縣廢。

吳大帝 赤烏 四年( 241年 ),郡人 呂岱 招撫鄉民回歸。

晉武帝 太康 元年( 280年 ),復置海陵縣,地屬徐州廣陵郡。

晉懷帝 永嘉 五年( 311年 ), 永嘉之亂 後北方地區人口避戰亂大舉南遷,部分遷至海陵。

晉安帝 義熙 七年( 411年 ),分廣陵境置海陵郡,地屬南兗州。

南朝 宋明帝 泰始 七年( 471年 ),分寧海縣西境置海安縣(因海水常浸淹農田,遂取名海安,為「永不揚波」之意),後並入寧海縣,地屬新平郡。

南朝 梁武帝 年間( 502年 — 549年 ),長江口出現了一塊較大的沙洲——胡逗洲(又作壺豆洲,今南通市區)。

南朝 梁元帝 承聖 六年( 552年 ),亂將 侯景 兵敗而曾企圖占據壺豆洲,後為 王僧辯 所獲。

==隋唐五代==
Image:鑒真和尚.jpg|thumb|150px|鑒真和尚
隋文帝 年間( 581年 — 604年 ),地屬揚州總管府。

隋煬帝 大業 元年( 605年 ),廢揚州總管府,置江都郡,地屬江都郡。

唐高祖 武德 元年( 618年 ),胡逗洲為鹽亭場。「胡逗洲上多流人,以煮鹽為業(《 太平寰宇記 》)」,地屬揚州廣陵郡。

唐玄宗 開元 十年( 722年 ),設置鹽官,地屬揚州海陵縣,隸屬淮南道。

天寶 七年( 748年 ), 鑒真|鑒真和尚 第五升搏絕次東渡日本時「發自崇福寺,至揚州新河乘舟,下至常州界狼山(《 大唐和上東征記 》)」。此時的胡逗洲已是一塊東西80里、南北35里的大沙洲(唐時1里相當於0.56公里)。

唐僖宗 乾符 二年( 875年 ),狼山為浙江西道節度使管轄,狼山北的胡逗洲亦為浙江西道常州的轄地了。

唐哀帝 天佑 四年( 907年 ), 吳(十國)|吳國 姚存吵姿制據胡逗、東布二洲,任東洲靜海都鎮遏使,後子姚廷珪任東洲靜海軍使。

10世紀初,胡逗洲與另一個沙洲—南布洲連成一片,整個沙洲的范圍向東擴展到了大致今 海門市 包場鎮一帶。

南唐烈祖 升元 元年( 937年 ), 南唐 代 吳(十國)|吳國 ,立 靜海 都鎮制置院,取「海疆平靜」之意,姚存制孫姚彥洪任靜海都鎮遏使及靜海制置使,置如皋縣,地屬泰州。

後周世宗 顯德 三年( 956年 ), 後周 引兵取 南唐 長江以北地。

顯德 五年( 958年 ),升靜海都鎮為靜海軍,地屬 揚州 ,旋改 通州 ,意為水上交通方便之意,轄靜海、海門2縣,州治靜海;同年,後周靜海制置巡檢副使王德麟在通州築城「立四門,周六里七十步。

顯德 六年( 959年 ),甃以陶甓,以北門地僻多盜,立壯健營鎮之。」這是南通正式建城的開始。

==宋元明清==

宋仁宗 天聖 元年( 1023年 ),通州一度因避諱而改稱崇州,別稱 崇川 。

明道 二年( 1033年 ),復稱通州,隸屬淮南東路,領靜海、海門兩縣。

慶歷 年間( 1041年 — 1048年 ),東布洲(海門島)又與陸地連成一片。狼山亦已漸與陸地相連,今南通的大部分土地均已成陸。隸屬淮南東路。

嘉佑 五年( 1060年 ),教育家、理學先聲、郡人 胡瑗 逝世。

宋徽宗 政和 年間( 1111年 — 1118年 ),「知州郭凝塞北門,改壯健營為玄武廟」。

宣和 元年( 1119年 ),郡人 王俊乂 以太學上舍擢第一(狀元)。

政和 七年( 1117年 ),通州一度升為靜海郡,不久復名通州,隸屬揚州。

宋度宗 咸淳 五年( 1269年 ),兩淮制置使 李庭芝 鑿河40里入金沙、余慶場,以省車運。

南宋 末,通州一度治於 金 、 元 之手,飽受蹂躪,特別是第二次蒙古人入城,屠殺酷烈。

宋恭帝 德佑 二年( 1276年 ),元軍東下, 文天祥 被派往元營中談判,遭扣留,押往北就。二月底,與其客杜滸、金應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復由海路南下,路過南通,寫下'''「自海陵來向海安,分明如度鬼門關。若將九折回車看,倦鳥何年可得還。(《發海陵》)」'''的千古名句。

元初仍設通州,隸屬揚州路。

元世祖 至元 十五年( 1278年 ),升為通州路,設總管府,隸屬江北淮東道廉訪司,並設萬戶府,鎮守其地。

至元 二十一年( 1284年 ),復為通州,屬揚州路,隸江北淮東道廉訪司。

元順帝 至正 十三年( 1353年 )五月, 大豐 鹽丁 張士誠 起兵,佔領泰州、通州。

至正 二十七年( 1367年 )七月, 朱元璋 派 徐達 攻克通州。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設守御千戶所,廢靜海縣,通州直管靜海本土,領海門、崇明兩縣,屬揚州府。

洪武九年(1376年)劃崇明縣歸蘇州府,通州僅領海門一縣。

明成祖永樂二年(1404年),倭始犯通州。

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年)七月,河北劉宸、齊彥明率qi yi軍浮江東下,舟泊狼山港。總督都御使陸完派兵與義軍戰於狼山,齊彥明戰死,劉宸落水而亡。

明世宗嘉靖年間(1522年—1566年),通州除州城外,分6鄉6場。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四月,倭圍通州,為參將解明道率眾擊退。揚州千戶洪岱、文昌齡,泰州千戶王烈率兵支援通州抗倭,殉難。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三月,倭犯通州,狼山巡檢尹鼐御敵殉難,淮揚兵備副使張景賢率兵敗倭於州城南,殲20餘人。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倭三次犯通州,先後為知州喻南、淮揚兵備副使馬慎率眾擊退。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倭由掘港入寇,掠白蒲鎮。馬慎督所部圍倭於陳家莊。二日,倭奔。郡人曹頂追擊,至單家店(平潮鎮),因天雨路滑,戰馬失蹄,殉難。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四月,倭竄犯通州,狼山副總兵鄧城御賊失敗。倭進至白蒲,取道如皋謀取揚州。淮揚兵備副使劉景韶、游擊邱升率兵三戰三捷,倭回竄通州,被剿滅。

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知州王之城以軍山、劍山之石,代磚築新城,南以望江樓為門,北連舊城,使成唇齒之勢,新舊兩城似葫蘆,故又有葫蘆城之稱。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兵部尚書、薊遼督師、郡人顧養謙逝世。

清世祖順治二年(1645年),隸屬江南省揚州府。是年閏六月十五日(8月6日),星隕如寸。次日,州民蘇如徹、明萬里等殺知州李喬以抗拒清廷推行剃發令。七月,清兵臨境,蘇、明被害。

順治三年(1646年),州治置副將(從二品)鎮守。

順治十年(年)七月,州民復發難,以白布纏頭為號,遭知州錢國琦、守備韓可桂鎮壓。

順治十八年(1661年),改副將為鎮守狼山總兵官(正二品)鎮守。

清聖祖康熙六年(1667年),屬江蘇省揚州府。

康熙十一年(1672年),因江岸坍沒,海門廢縣為鄉,並入通州。康熙以後,新城年久失修,逐漸荒廢,但新城之外護城河猶存其形。

康熙十五年(1676年),說書藝人祖師爺、郡人柳敬亭逝世。

康熙十九年(1680年),文學家、戲曲家、郡人李漁逝世。

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通州升為直隸州,為別於直隸順天府的通州,故稱南通州,屬江蘇布政使司,下轄如皋、泰興二縣。

清高宗乾隆二十年(1755年),「揚州八怪」之一、郡人李方膺逝世。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隸江寧布政使司。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郡人胡長齡中一甲一名狀元。

清宣宗道光二年(1822年),內閣學士、兵部尚書、郡人戴聯奎逝世。

清穆宗同治二年(1863年),郡人盛廣大等響應太平軍,於軍山謀取義旗,事泄,遭官兵鎮壓。

同治五年(1866年)五月,灶民開墾盪地,與鹽商發生沖突。總兵鄧龍彪派兵緝捕灶民,遭到反抗,官兵大敗後謊報「灶民造反,將乘虛攻城」,兩江總督李鴻章派兵剿捕,灶民死難者2000餘人。

清德宗光緒二十年(1894年),郡人張謇中一甲一名狀元。

清恭宗宣統元年(1909年),設定3市區、10鎮區、8鄉區。

宣統二年(1910年),市區、鎮區改為市,鄉區改為鄉。

==民國==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qi yi爆發後,吳淞水師參將許宏恩(字敬五,任過狼山鎮右營游擊)由滬抵通,於11月8日在城內東大街總兵衙門舉行光復儀式並成立軍政府,張詧任南通軍政府總司令兼民政長。

1912年,通州改縣,為與河北的通縣相區別,改名南通縣,設「南通縣公署」。

'''清末狀元、實業家、教育家張謇開風氣之先,在南通創辦通州師范學校|中國第一所師范學校、南通博物苑|中國第一座國人自辦博物館、南通紡織專門學校|中國第一所紡織學校、女紅傳習所|中國第一所刺綉學校、伶工學社|中國第一所戲劇學校、盲啞學校|中國第一所盲啞學校和軍山氣象台|中國第一所國人自辦氣象台;並按照近代城市理念全面規劃建設南通,因此南通被譽為「近代第一城|中國近代第一城」。'''

1914年—1927年,南通、如皋、靖江、泰興等縣為蘇常道轄,海門、崇明等歸滬海道轄。

1930年4月3日,江蘇境內唯一的紅軍武裝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在南通宣布成立。

1934年,設立南通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轄南通、崇明、啟東、海門、如皋、靖江六縣。

抗日戰爭時期,1941年3月在南通縣北興橋建立抗日民主政府。

解放戰爭期間,設通東、通海、通西、通如行署,在如東掘港建立蘇中第四行政區專員公署,曾改建蘇皖(華中)一、九行政區。

==建國後==

1949年2月,南通全境解放後,設立南通市歸蘇北行政公署管轄,葉胥朝為首任市長。

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設南通專區。南通專區轄通州|南通、如皋、如東、海安、啟東、崇明、海門等7縣,專署駐南通市。

1958年,原由江蘇省轄的南通市,劃歸南通專署領導。崇明縣劃歸上海市。南通專署轄1市6縣。

1962年,改為省轄市,並脫離南通專區。

1970年,全省又統一改專區為地區,專署駐南通市。轄南通、如皋、如東、海安、啟東、海門6縣。

1983年,南通地區與南通市合並,實行市管縣體制。南通地區的南通、如皋、如東、海安、啟東、海門6縣劃歸南通市領導,南通市區設城區、郊區,南通市共轄6縣2區。

1984年,經國務院批准,南通成為沿海開放城市|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1989年11月起,經國務院批准,啟東、海門、如皋、南通先後撤縣建市,仍由南通市管理。其中南通縣改稱通州市。

1991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南通市城區更名為崇川區,郊區更名為港閘區。

1997年南通市下轄啟東市、如皋市、通州市、海門市、海安縣、如東縣、崇川區、港閘區等四市二縣二區。

作為一個南通人 我無比自豪!

⑷ 陳家莊村位於哪個市哪個區

天津市寶坻區方家莊鎮陳家莊村

陳家莊村臨近京哈高速,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14戶,總人口310口,其中從業人數170口,耕地面積248畝,農作物播種面積328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羊飼養量30頭,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30元。

陳家莊村與北田莊村、北馬營村、褚亮村、楊喜村、呂家莊村、北郝庄村、牛家莊村、高家莊村、郭新莊村、楊家口村、張會庄村、杜家莊村、方中村、方於村、方後村、龐庄村、坦族辛庄村、何家莊村、民會村、紅帽村、劉舉庄村、馮家莊村、苑庄村、大角甸村、田泗村陵知、駱庄村、塔庄村、南劉村、馬家莊村、中郝村、老鴉台村、大芮庄村、小角甸村、劉黃村、胡寬村、張鳳村、四里港村、小杜庄村、西王莊村、鹼場村、安平村相鄰。

陳家莊村附近有晶寶溫泉農庄、帝景溫泉度假村、寶坻黃庄窪自然風光區、寶坻區烈士陵園、青龍灣固沙林自然保護區等旅遊景點。有寶坻大蒜、寶坻黃板泥鰍、潮白河鯽尺信消魚、黃庄大米、大港冬棗等特產。

⑸ 誰知道清朝的山東省天津府靜海縣陳家莊現在屬於哪啦

是直隸省吧?清雍正三年以前靜海還是屬於河間府,歸入天津府之後清政府曾做過至少三次大規模的區劃。清初時靜海縣比現在大的多,經過區劃後很多地方都歸入了相鄰的府。其中地名也發生轎鉛了很大變化,現在的靜海沒有陳家莊,可能並入了其他地方也可能遷徙了,樓輪帆漏主應該給出相對位置,比如以河流山脈運河這些不易變遷之地做參照。
現在在寶坻區有個陳家莊,不過離靜海還挺遠,應該臘爛不是原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