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天津自然博物館的具體介紹和票價.謝謝各位!!
天津自然博物館是一個包括動物、植物、古生物、古人類、地質等多學科的綜合性博物館。現擁有各類標本38萬件,居全國同類博物館之首,有國家一、二級藏品1000多件,其中多數為我國乃至世界瑰寶中的珍品------模式標本。天津自然博物館將以嶄新的面貌、優質的服務熱忱歡迎各界朋友的光臨。
天津自然博物館始名北疆博物院,建於1914年,是我國著名自然博物館之一。它以歷史悠久、館藏豐富、科研成果卓著享譽中外。館藏的生物、地質、化石標本,以其來源廣泛、門類齊全和珍品薈萃形成三大特色,為天津自然博物館的收藏、研究、展示及世界性學術交流合作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天津自然博物館的基本陳列包括:序廳、古生物一廳、古生物二廳、水生生物廳、兩棲爬行動物廳、動物生態廳、昆蟲廳、海洋貝類廳、熱帶植物廳。這些陳列採用國際博物館界流行的主題單元展示法,圍繞「地球與生命」這一主題,集中表現了物種的多樣性、生態的多樣性、生物與周圍環境的統一、人與自然的和諧。
天津自然博物館基本陳列經中國科學博物館協會組織博物館界知名專家、生物學家、古生物學家對該館的展示進行詳細而認真的評估,專家們一致認為該館展示新穎別致、是科學、藝術、與高科技的有機結合,體現了現代博物館的新思維與風貌。
展望未來,任重道遠。天津自然博物館將以新館建設為契機,創建成優秀的科普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豐富青少年自然科學知識的校外課堂;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全民環境保護、生態保護意識的文化休閑場所。努力建設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豐富青少年自然科學知識的校外課堂,培養全民環境保護、生態保護意識的文化場所。
為了保護和弘揚我市珍藏的自然科學文化遺產,1997年中共天津市委、市人民政府投資建設新館,新館佔地20000平方米,主體建築12000平方米,於1998年10月1日向世人開放。新館建成後,得到中央領導同志、市委市政府、社會各界人士及國內外博物館同仁的普遍贊許和好評。新館陳列經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組織專家評審,給予高度評價,並榮獲國家文物局頒發的「全國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
新館展廳內外有完善的服務設施設備,三樓有電教廳,二樓有觀眾休息廳(博物館紀念品商店),還為殘疾人設置了無障礙通道及專用衛生間。為方便外國朋友參觀,設置了三個語種的語音導覽機,且不受參觀路線的限制。
參 觀 資 訊
開放時間: 每日上午9--17點 (16點停止售票)
參觀內容: 博物館陳列+海洋世界一票通
關於票價: 成人 40元
中小學生半價 20元
60—69周歲老年人憑《天津市老年優待證》可享受半價優惠
免費范圍: (憑證件)
1, 離休幹部
2, 70歲以上老人
3, 殘疾人
4, 現役軍人
5, 傷殘軍人
6, 享受國家定期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
7, 未成年人(詳見免費參觀辦法)
*************************************************************************************
關於未成年人
免費參觀基本陳列的辦法
免費參觀內容:
1,可免費參觀本館基本陳列(恐龍平台、古哺乳動物廳、動物生態廳、昆蟲廳、貝類廳、電教廳及院內的熱帶植物溫室)。
2, 「海洋世界」屬民營投資,不在免費之列。
免費范圍和辦法:
(1)集體參觀:需持學校介紹信提前預約登記,中小(含中專、中技)學生免費參觀。
(2)免費參觀時段,學生個人參觀實行半票;
(3)免費參觀時段,家長攜帶未成年子女參觀,對未成年子女免票。
免費開放時間:
每周一下午1:00——5:00(法定節假日除外)
咨詢電話: 022-23347988及23351895轉2046、
地 點: 河西區佟樓馬場道206號(幹部俱樂部旁)
❷ 天津的博物館里有什麼
館藏精品
編輯
玉器
清末 翡翠纏枝菊花紋環耳扁蓋瓶
此瓶由一塊大的翡翠料拋開製成一對,高42.8厘米,口徑9.6×5.4厘米。淡翠綠色,間少許淡粉色,色澤均勻柔和,美麗晶瑩。蓋有桃形鈕,蓋身及瓶兩側鏤雕纏枝菊花紋,頸肩鏤空花耳上各套一活環,瓶身光素,拋光勻細,橢圓圈足,足下附座,上陰線刻獸面紋。尤其是對花、葉紋飾採用鏤雕技法,雕琢更為精細,頗具阿拉伯地域風格。 [5]
翡翠以其深穩凝重、變幻莫測的翠綠色和溫潤柔美的特性受到舉國上下的喜愛,特別是以慈禧為代表的統治階層的青睞,傳說慈禧寧要翡翠飾物而不要金剛石頭飾貢品,官員們則投其所好,選上等的翡翠進奉,以求名利,因此翡翠又有「皇家玉」、「玉王」之稱。 [5]
清 尚均雕壽山石彌勒像
清(1644-1911)
高6.6厘米 底寬9.58厘米 [6]
壽山石為中國名石,因產於福建省福州市壽山一帶而得名。壽山石「質地脂潤,柔而易攻」,早在南朝時期,壽山石便被當作較為珍貴的雕刻用材料。 [6]
天津博物館藏尚均雕壽山石彌勒像,通高6.6厘米,寬9.9厘米,實屬傳世尚均雕刻名品。彌勒盤坐,面目祥和,體態敦厚,左手伏膝,右手挽串珠,頭部刻有細細的頭發,服飾上亦有龍鳳及勾蓮紋。作者最大限度地把握住了人物體態及容顏的特點,衣服上的紋飾則運用較為細膩的線條,刀刀清晰,密而不亂,正所謂「運刀如運筆」。背部陰刻隸書「尚均」款,是彌足珍貴的壽山石雕作品。 [6]
瓷器
清 乾隆款琺琅彩胭脂紫軋花地寶相花紋瓶(一對)
清乾隆(1736—1795)
高25厘米 口徑6.7厘米 底徑6.5厘米
琺琅彩瓷的正式名稱應為「瓷胎畫琺琅」,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琺琅彩瓷創燒於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時盛行。其特點是瓷質細潤,彩料凝重,色澤鮮艷靚麗,畫工精緻。 [7]
三代琺琅彩瓷的發展有各自的時代特點。康熙時候的琺琅彩繪大都仿照銅胎畫琺琅時的色彩圖案。施色勻凈是康熙琺琅彩的最大特點;雍正初年時琺琅彩繪變化不大,構圖仍是呆板的對稱,但寫生畫開始多了起來,有了些活力,背景地仍是胭脂紅、黃、藍、白等色;乾隆琺琅彩繪受西洋畫影響很大。色彩特點是:杏黃細膩而泛紅,藍色鮮艷,胭脂紅色濃而透明。 [7]
天津博物館藏的一對清乾隆款琺琅彩胭脂紫軋花地寶相花紋瓶,非常典型。高25厘米、口徑6.7厘米、底徑6.5厘米。這對勾連瓶,撇口,長頸,長圓腹,假圈足。頸部藍色地,朱紅色條狀圖案,作螺旋狀繞頸一周。腹部胭脂紫地,錐剔出鳳草紋,黃地開光繪三組寶相花紋,色彩光亮油潤。瓶里及底均施淡綠釉,釉表呈現折光不強的皺紋,口、肩部描金彩,底中心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紅色方款。此瓶富麗堂皇,採用軋道工藝裝飾手法,體現了清乾隆崇尚華貴艷麗的審美風尚。 [7]
明 萬曆漳州窯紅綠彩羅經文盤
明萬曆(1573—1620)
高8厘米 口徑39厘米 足徑18厘米 [8]
明代是中國瓷器對外輸出的重要時期,明初鄭和七次下西洋,將中國的大量青瓷和青花瓷帶到許多國家和地區。到了明中期,隨著中國民間海外貿易的迅速發展,瓷器的對外輸出也逐漸擴大,除了景德鎮的各類瓷器外,華南地區的一些民間瓷窯也生產出一批用於外銷的瓷器產品。 [8]
天津博物館收藏了一件明代紅綠彩羅經文盤就是當時漳州窯生產的一種外銷瓷器。此盤高8厘米、口徑39厘米、 足徑18厘米,侈口、斜壁、圈足、外底無釉呈硃砂色。口沿一周紅彩籬格紋,盤內心正中用紅彩畫雙圈,內環書簡式羅經文二十五個字(即干支八卦),中心書寫「天下一」三字,寓意著船舶之所在地為天地正中,以此來寄託平安、祈求吉祥的願望。盤內壁繪五組紅彩卷枝花紋,間隔處繪五組綠彩浪花鯉魚跳躍,構圖主體鮮明,色彩明快華麗。 [8]
書畫
清 無款 萬笏朝天圖卷
清(1644—1911)
絹本 設色
縱56.3厘米 橫1706.7厘米
《萬笏朝天圖》卷,生動細致地描繪了乾隆南巡至蘇州,官員百姓接駕的場景,可讓二百多年後的我們對這一盛事有了更為直觀的印象。為了完整展示這幅瑰麗的長卷,天津博物館在《耀世奇珍》 展廳中特置專櫃將17米巨制完全展開,將其全貌第一次完整呈現於廣大觀眾面前。 [9]
清無款《萬笏朝天圖》卷,為磁青絹地金碧山水人物畫長卷,卷高56.3厘米,卷長則有17米多。卷首鈐有「宣統御覽之寶」印璽,為清宮舊藏。「萬笏朝天」本是形容蘇州天平山筆架峰群石林立,狀似群臣朝覲天子時所持的笏板,在這里則是將地方官民迎接聖駕的場面冠以此語,語意雙關。畫面由蘇州城郊開始,以城西天平山為中心展開,連接支硎山、靈岩山一帶的名勝古剎。觀音院、放鶴亭、聽雪閣、高義園、白雲泉等著名景觀歷歷在目,描繪准確而細致。畫卷色彩富麗,氣勢恢宏,將蘇州城的山川景緻、市井風俗和官民盛大的迎接乾隆皇帝御駕的場景栩栩如生的再現於17米的長卷之上。 [9]
圖畫重點描繪靈岩山、天平山一帶,地方文武官員身著朝服與耆老、縉紳在空曠處排列跪伏,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則穿黃布或黃絹外褂,手執高香跪接御駕的場景。南巡的主角乾隆皇帝本人的形象在圖中並未直接出現,而是以茂密的林木掩映中微露一角的杏黃傘蓋代替,有學者研究認為這種繪畫方式可能與本圖作為南巡補記或前期路線准備的匯報進呈本有關。本圖的作者已無從考證,在卷尾的署款我們可見「恩給知府職銜臣范瑤恭進。」范瑤為宋代名臣范仲淹的後裔,世居蘇州,曾任大同知府,正是他組織畫士將乾隆南巡蘇州的場面描繪出來的。 [9]
宋 趙孟堅 水仙圖卷
趙孟堅(1199—約1267),字子固,號彝齋居士,浙江海鹽人。宋朝宗室。善畫梅、竹、蘭、石,畫法揚無咎。尤善畫白描水仙,用筆爽利流暢,風格淡雅。 [10]
天津博物館藏趙孟堅《水仙圖》卷為紙本,縱25.6厘米,橫675厘米。全卷以白描(中國畫的一種繪畫形式,是用毛筆墨線勾描輪廓)線勾為主,以細長流利而勻凈勁秀的線描勾勒花葉,用淡墨暈染出陰陽向背,同時也反映出作者超然脫俗的清高氣節。 [10]
《水仙圖》卷原無題款,僅在畫尾上角鈐一朱文方印「彝齋」。包首有乾隆行書題簽「趙孟堅白描水仙真跡」。卷首趙孟堅自題書法水平不高,是後人作偽妄加的。拖尾有元代潘純題詩,但元代張楧、劉笏、張伯淳三人題跋,乃是從《趙子固水仙圖並題長卷》移錄的。此卷「用筆尖細、流利,坡草尤極飄灑飛舞,從畫筆以至紙質、墨氣來看,確是宋人真跡無疑。」趙孟堅的傳世作品不多,天津博物館藏《水仙圖》卷保存完好,是研究趙孟堅筆墨風格的重要資料。 [10]
此卷曾經明代項希憲、杜瓊收藏,後入藏清內府。《式古堂書畫匯考》、《石渠寶笈》有著錄。解放後入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現天津博物館)。 [10]
硯台
明 硃砂荷魚澄泥硯
明(1368—1644)
長24厘米 寬15.4厘米 高2.2厘米
天津博物館「耀世奇珍」館藏精品展中陳列有一方「明代荷魚硃砂澄泥硯」,在燒造工藝和雕琢構思上皆有獨到之處。此硯作魚形硯身,呈朱紅色。硯背襯以荷葉,荷葉及魚周於燒制前均著黑色,是極為稀見的古代文房藝術精品。 [11]
硯作魚形,與「余」諧音,荷魚相配,寓意連年有餘,吉祥富貴。硯背上方隸書:「給諫公賞」;中間另刻楷書小字銘:「離塵垢 伴文人 腹中書滿 同上龍門。」落款「宋開蕤」;下方刻有銘文兩行:「初頤園大司馬贈 宋開萊藏」。 [11]
此外,硯台盒蓋之上亦刻銘文曰:「澄泥荷魚研 初頤園家舊物,河間吳棠湖購得收藏」。可知該硯後被清末書畫家、收藏家吳潯源先生收藏。1954年,明代荷魚硃砂澄泥硯由天津著名文物收藏家徐世章先生的親屬捐獻給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11]
明 顧從義摹刻石鼓文硯
明(1368—1644)
直徑18厘米 高10厘米 [12]
此硯石質蒼黑純凈,石鼓形。直徑18厘米,厚10厘米。硯面開月牙形水池及弧形硯堂,水池之上有「內府之寶」方印,印兩側各一篇顧從義摹刻的「石鼓文」。硯底中部縱開長方形凹面,內書「石鼓」、「子子孫孫用之永保」、「東海顧從義摹勒上石」,凹面兩側亦分刻兩篇「石鼓文」,凹面之上刻有朱善旂題銘,表明他於道光辛丑(1841)年重資從曹紹橚處購得此硯並珍藏。硯體一周摹刻六篇「石鼓文」。
硯盒製造亦考究,紫檀木質,形狀亦仿石鼓。盒蓋一周雕刻花卉紋飾,中間鑲嵌白玉螭紋裝飾。盒身一周刻程瑤田《石鼓硯記》及孫效曾題詩。 [12]
顧從義(1523—1588),字汝和,號研山,上海人。官中書舍人,大理寺評事。他學識淵博,工書法、善繪畫。因得賜宮中之物石鼓硯石,即在其上摹刻石鼓文,便成今日所見之硯。為此硯作記、題詩的程瑤田(1725—1814)是清代著名學者、徽派朴學代表人物之一;孫效曾是清乾隆年間進士,善書法。這些題記、詩文更為此硯增加了文化意趣。 [12]
印璽
清 祺皇貴太妃之寶銀璽
清宣統(1909-1911)
長12.7厘米 寬12.7厘米 高10厘米
銀質,鈕為一蹲曲的龍形,龍體刻畫精細,龍形威武庄嚴。印面呈正方形,鐫陽文滿、漢兩種文體的篆書「祺皇貴太妃之寶」七字。龍鈕印是尊貴的象徵,只有皇親國戚才能使用,此印即是清朝皇族用印。 [13]
印文中所及祺皇貴太妃原本是清咸豐皇帝的端恪皇貴妃,佟佳氏,系滿洲鑲黃旗頭等侍衛裕祥之女。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十月二十四日出生,咸豐八年(公元1858年)三月二十五日,納入宮中,侍奉咸豐帝。佟佳氏並非通過八旗選秀進入皇宮,而是直接由母家接入皇宮,在清朝可說是唯一的特例。端恪皇貴妃是咸豐皇帝所有後妃中最後去世的,是清朝唯一一位歷經五朝的後妃,亦是定陵妃園寢最後一個入葬的妃嬪,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13]
此印系清宣統皇帝為皇祖重製玉冊,改鐫玉寶時所制的銀印。清王朝滅亡後,宣統皇帝溥儀曾在天津靜園居留過一段時日,他帶出宮中的各種文物很多都留在了天津,此方印也在其中。從印文和鈕制看,這枚太妃印反映了清王朝的後妃用印製度,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是研究清朝歷史的重要物證。此印是天津博物館收藏的唯一一方清朝後妃用印,它體積大,鐫工細致,是非常難得的珍品。 [13]
戰國 長於君相室鉨玉璽
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
長3.3厘米 寬3.3厘米 高1.1厘米 [14]
白玉質,覆斗鈕。文字鐫刻精美,為白文「長於君相室鉨」六字。此璽為一枚戰國時期的官璽,長於君是人名,相室是職官名。人名與職官名連署,在古璽中非常少見,極為珍稀。周叔弢先生捐贈。 [14]
青銅器
戰國 楚王盦悍鼎
戰國(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通高53厘米 口徑45.5厘米 腹圍148厘米 [15]
鼎,是殷周青銅器中數量最多、地位最重要的器類,它既是炊器、盛食器,也是貴族進行宴饗、祭祀等禮制活動時最重要的禮器之一。此外,如人們耳熟能詳的《左傳》宣公三年記楚莊王問鼎中原的故事,表明鼎也被作為王權的象徵。 [15]
天津博物館館藏戰國楚王鼎通高53厘米,口徑45.5厘米,腹圍148厘米。該鼎附耳,直腹,獸蹄形足,並附蓋,蓋上有環和三個變形的鳥狀鈕,共有銘文六十字,分布在鼎蓋內、口沿、腹部等處。銘文記載了楚幽王為慶賀勝利用繳獲的兵器鑄成此鼎的經過並用於祭祀的史實。楚幽王,熊(寫作盦)姓,名悍(即忎),公元前237—228年在位。 [15]
楚王鼎出土於安徽壽縣朱家集(今屬長豐縣)李三孤堆。李三孤堆是傳說中的楚王陵所在。1933年,安徽大水,李三孤堆墳塋被打開,出土文物中以青銅禮器居多。壽縣銅器,是楚國器物的第一次大規模出土,震撼了中國文化界,同時也使各地文物商販雲集,地方官紳強取豪奪。當時的政府聞訊將繳獲的七百餘件文物封存於縣教育局,後移交省圖書館,解放後入藏安徽省博物館。另有一些文物流散各地,其中楚王鼎、豆、簋、勺、簠等十件銅器流至天津寶楚齋李氏,後入藏天津博物館。 [15]
楚王鼎就是這批楚器中形體較大、銘文較多的一件重要文物,被譽為「南北楚器之冠」。同一形制、相同大小、銘文一樣的楚王鼎同時鑄造了兩件,另一件保存在國家博物館。 [15]
秦 旬邑權
秦(公元前221-前207)
高6.5厘米 口徑8.3厘米 底徑9.5厘米 [16]
八角棱體,正視截面呈梯形,中空,器頂口有一長方形橫梁。橫梁左右兩側有陽文篆書「旬邑」,權體八面有秦始皇和秦二世的詔書。詔書書體為小篆,古樸勁健,兩詔銘文在秦權中較少見。 [16]
旬邑為地名,在陝西省。此權是秦始皇統一全國衡制,由政府頒發的標准衡器。
❸ 天津自然博物館的參觀指南
公交線路:662、668、686、835、868、912、529、641、675、800、826、838、906、655,至賓館南道站或天津博物館站。
地址:天津市河西區友誼路31號 一、為確保展品及場館安全,保持良好的參觀環境,天津自然博物館將對觀眾流量實施限量、有序控制,每天即時在場參觀人數達到3000人次,將採取暫緩或暫停發票措施。
二、為維持良好的參觀秩序,觀眾當天現場分時段憑有效證件免費領取參觀券,依次排隊入館參觀。(每個證件只能領取一張票;未成年人由其監護人代領,當日有效)。
70歲以上老人、離休幹部、傷殘軍人、殘障人士須有家屬或監護人陪同領票後優先入館。
團體參觀(30人以上)可通過電話形式提前三天預約,參觀當日經工作人員核准後,優先入館。
有效證件包括:身份證、駕照、護照、戶口本、軍官證、士兵證、中、小學生證等。
三、天津自然博物館舉辦的特別展覽將酌情實行售票參觀制度。收費展覽針對學生團體、老年人、殘疾人、現役軍人、離休幹部等群體按原各類優惠政策實施。
四、講解員講解及租借語音導覽設備等仍實行收費服務辦法。
五、遇有重大活動或重要設備設施維修保養時,可根據需要臨時閉館,屆時將預先告示公眾。 為保障場館安全,營造文明環境,天津自然博物館要求觀眾自覺遵守如下規定:
1.衣冠不整者、酗酒者、攜帶寵物者謝絕入館;
2.推銷各類小商品者、散發廣告者謝絕入館;
3.身高1.2米以下的兒童須由家長帶領參觀,行動不便的老年人須由親友陪同參觀;
4.請自覺接受入館安檢,管制械具、打火機等易燃、易爆品嚴禁帶入場館;
5.觀眾攜帶的大件包、袋可免費寄存,貴重物品請自行妥善保管;
6.自覺維護環境衛生,請勿將食品、飲料帶入陳列室,請勿丟棄雜物;
7.博物館樓宇建築內嚴禁吸煙或使用明火;
8.如無明確標識,請勿觸摸裸置的標本;
9.請勿在展館內喧嘩,影響他人參觀。
10.如遇各類突發事件,請服從工作人員指揮。 天津自然博物館一層大廳設有服務中心,設有咨詢、導覽、志願服務。館內增設了安檢通道、設備維護、標識引導、安全保衛,保證大量觀眾參觀時館內依舊可以運行順暢。
入口處備有愛心輪椅,並為殘疾人、老人開辟了綠色通道,一層大廳還設立了育嬰室、探索區、科普角、簡餐區、免費飲水區、衛生區。
新館充分利用現代化電子科技手段,安裝了觀眾計數系統、兒童定位導覽系統、手機導覽等服務設施,為前來參觀的觀眾提供熱情、高效、便捷的服務。
❹ 簡述天津自然博物館 Tianjin Natural History Museum
天津自然博物館始名北疆博物院,建於1914年,是中國著名的自然博物館之一。它以歷史悠久,館藏豐富,科研成果卓著,享譽中外。
新館佔地20000m2,主體建築12000m2,於1998年10月1日向世人開放。
館藏動、植物標本及古生物、古人類化石約38萬件。其中有200件模式標本被列為國家一級標本保存。古生物廳主要展現中生代爬行動物大發展的熱鬧非凡的場面,突出深受廣大觀眾青睞的中生代特有動物——恐龍的風采,使大家獲得更多的有關恐龍的知識。同時還展出有距今1000萬年至1萬年間的古哺乳動物,它們是在甘肅慶陽、山西榆社、河北陽原和內蒙古薩拉烏蘇等地出土的,已在本館珍藏了半個世紀以上。
板齒象的完整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