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租界在什麼地方
中國第一個租界在上海。
1845年,英國駐上海第一任領事進駐上海,成立了英國領事館,其根據《南京條約》的規定,脅迫當時的政府通過了《上海租界章程規定》,把洋涇浜以北,李家莊以南約55萬平方米的地方劃給了英國人作為居留地。這就是各國列強在中國佔有的第一個租界。
拓展資料
據統計,中國自1845年英國從《上海租界章程規定》中取得第一塊租界,至1902年奧匈帝國設立天津租界,前後共有27塊租界,其中有25塊租借國單一的專管租界,2塊公共租界。租界分布:
英國有7處:天津英租界、漢口英租界、廣州英租界、九江英租界、廈門英租界、鎮江英租界、上海英租界
日本 5處:天津日租界、漢口日租界、蘇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重慶日租界
法國4處:上海法租界、天津法租界、漢口法租界、廣州法租界
德國2處:天津德租界、漢口德租界
俄羅斯3處:哈爾濱俄租界、天津俄租界、漢口俄租界
義大利1處:天津意租界
奧匈帝國 1處:天津奧租界
比利時1處:天津比租界
公共租界 2處:上海公共租界(由英美租界合並而成)、鼓浪嶼公共租界(英、美、德、法、西、日、丹麥、荷蘭、瑞典-挪威)
② 天津俄租界的介紹
天津俄租界,是近代中國兩個在華俄租界之一(另外一個是漢口俄租界),同時也是天津的9個租界之一。天津俄租界分西區與東區,俄租界西區位於今天的河北區,俄租界東區位於今天的河東區,俄租界面積僅次於英租界,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俄租界已經從天津的版圖上消失,天津俄租界的建築已經不復存在。
③ 天津歷史上的九個租界分別在哪裡
1、天津英租界始設於1860年,是外國在天津設立最早的租界。界址為:東臨海河右岸(西岸),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寶士徒道(今營口道)。這就是所謂的「原訂租界」。
2、法國租界地
天津法租界始設於1860年英租界設立之後。界址為:東、北臨海河右岸(南、西岸),西南至海大道(今大沽路),東南與英租界毗鄰。不過,天津初期的對外貿易並不興盛,來到這里的少數外商主要居住在天津城東門外三岔河口的宮北大街,僅有天津英租界內建造了少數房屋。
3、美國租界地
天津美租界約設於1862年。界址為:東臨海河右岸(西岸),南至開灤胡同(今開封道),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至博目哩道(今彰德道)與英租界毗鄰。共佔地一百三十餘畝。
4、天津德租界
在天津存在的時間是1895年-1917年。1895年,德國駐華公使紳柯向清廷總理衙門提出照會,借口德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迫日還遼」有「功」,向清政府索取租界,要求享受與英法等國同等特殊待遇。
5、日本租界地
天津日租界始設於1898年。最初,日本僅在法租界以北、天津城廂東南,劃定了租界與預備租界的范圍;另在德租界以南的小劉庄劃出停船碼頭。
6、天津俄租界
始設於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期間,俄國軍隊佔領了天津火車站及海河左岸(東、北岸)的大片土地。由於這一區域阻隔了自紫竹林法租界和英租界至火車站的通道,引起兩國不滿。經德國從中調停,俄國同意改劃原訂租界范圍,將火車站地區交還中國,俄租界遂分為東、西兩區。
7、義大利租界地
天津意租界始設於1902年。八國聯軍侵華期間,義大利軍隊乘機佔領了海河左岸(東北岸)、俄軍佔領區以西的地段,並宣布為意租界。
界址為:東北自意中交界路(今興隆街)沿京山鐵路至俄租界,南沿波格拉尼路(今五經路)與俄租界毗鄰,西南臨海河,西北沿意奧交界路(今北安道)至興隆街,佔地近八百畝。
8、奧地利租界地
天津奧租界始設於1902年。八國聯軍侵華期間,奧匈帝國軍隊乘機佔領了與天津城廂隔河相望的海河左岸(東岸)地區,遂據為租界。界址為:東臨京山鐵路,南臨意奧交界路(今北安道),西臨海河,北至金鍾河(今獅子林大街),佔地一千餘畝。
9、比租界
天津比租界始設於1902年。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比利時並未出兵,但也乘機在俄軍佔領區以南的海河左岸(東岸)強劃了比租界。界址為:東穿大直沽村,南迄小孫庄,西臨海河,北臨科斯特羅馬路(今十五經路)與俄租界毗鄰,佔地七百餘畝。
(3)天津俄租界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天津租界開辟之後,西方文化對天津各個方面的影響不斷滲透。租界的建設對天津的城市建設起到了促進和示範的作用。天津租界除了影響天津城市風貌的改變之外,租界文化還通過與教會有關的教育、報刊雜志等影響著天津人的文化生活。
由租界教會創辦的學校、醫院、報刊和雜志,代表著不同國籍、不同政治利益,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文化殖民。但是它們同時又代表著不同的文化,呈現出多元性、多樣性的特點,客觀上促進了天津文化的多元融合與發展,在近代天津邁向現代大都會的初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