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天津的民俗文化有哪些
天津的民俗文化有:楊柳青,木版年畫 ,泥人張彩塑, 天津皇會, 葛沽寶輦會 ,楊柳青民間佛道樂, 林亭口高腿子高蹺 ,北倉「蟲八蠟廟小車會
楊柳青
楊柳青年畫為中國著名的民間木版年畫。它繼承了宋、元繪畫的傳統,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畫、工藝美術、戲劇舞台的形式,採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創立了鮮明活潑、喜氣吉祥、富有感人題材的獨特風格。在中國版畫史上,楊柳青年畫與南方著名的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
高蹺
天津海下文武高蹺老會發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在漕運文化、碼頭文化、鹽業文化等影響下,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海下文武高蹺老會。京津一帶高蹺分為京、衛、海三大流派,「海下」高蹺,即指天津衛「海下(舊指從天津衛有一條向東南方向的海大道直達大沽海口)」一帶民間花會中的高蹺(亦指津南區鹹水沽和葛沽一帶)。天津海下文武高蹺在木腿子上有長短之分,武高蹺要比文高蹺矮一些。該會的表演器具有:腿子、行頭、道具、頭棒、腰鼓、鐃鈸等。
天津快板
天津快板是50年代出現的一個新曲種,是由群眾自發創造並發展起來的。這種快板完全以天津方言來表演,在形式上採用了數來寶的數唱方式及快板書所用的節子板,同時配以天津時調中"數子"的曲調,用三弦伴奏,別具一格。天津快板風格粗獷、爽朗、明快、幽默,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地方風味。
㈡ 天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天津是一座有著6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和利用好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繼承和發展天津優秀特色文化,促進文化傳承,弘揚民族精神,建設和諧天津,具有重要作用。
楊柳青年畫
楊柳青年畫,全稱「楊柳青木板年畫」,屬於木版印繪製品,是著名的中國民間木版年畫之一,與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楊柳青年畫產生於中國明代崇禎年間,繼承了宋、元繪畫的傳統,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畫、工藝美術、戲劇舞台的形式,採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創立了鮮明活潑、喜氣吉祥、富有感人題材的獨特風格。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楊柳青年畫產品行銷北方及東北、內蒙、新疆各地。對河北武強年畫、東豐台年畫、及山東濰縣、高密及陝西鳳翔等地年畫都有一定影響,楊柳青年畫別名楊柳青木板年畫,屬性木版印繪製品,產地:天津市楊柳青鎮,產生年代:明代崇禎年間,盛行時期: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緒初期!製作方法:半印半畫,主要題材:仕女、娃娃、神話傳說!
代表作品
《五子奪蓮》、《蓮年有餘 》等
泥人張彩塑
泥人張彩塑為天津市的一種民間文化,著名的漢族傳統手工藝品之一。作為北方流傳的一派民間彩塑,創始於清代道光年間,是天津藝人張明山於19世紀中葉創造的彩繪泥塑藝術品,現為天津市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泥人張彩塑被公認為是天津的一絕,早在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就已經享有很大聲譽。泥人張把傳統的捏泥人提高到圓塑藝術的水平,又裝飾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中文名
泥人張彩塑
發祥地
天津
創始期
清代道光年間
創始人
張明山
藝術特徵
彩繪泥塑藝術品
背景介紹
"泥人張"是,它創始於清代末年。"泥人張"創始人叫張明山,生於天津,家境貧寒,從小跟父親以捏泥人為業,養家糊口。張明山心靈手巧,富於想像,時常在集市上觀察各行各業的人,在戲院里看多種角色,偷偷地在袖口裡捏制。他捏制出來的泥人居然個個逼真酷似,一時傳為佳話。張明山繼承傳統的泥塑藝術,從繪畫、戲曲、民間木版年畫等姊妹藝術中吸收營養。經過數十年的辛勤努力,一生中創作了一萬多件作品。他的藝術獨具一格而蜚聲四海,老百姓都喜愛他的作品,親切地送給他一個昵稱:泥人張。
歷史沿襲
據記載,聞名海內外的天津「泥人張」的創始人張萬全、張明山父子因捏泥人的一手絕活,早在道光年間(1826年)即受到清宮廷賞識,被召進紫禁城為皇家捏制各種「御制」彩塑,一時受寵,登入大雅之堂。1915年,在美國舉行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泥人張」走出國門,16件作品參加了展覽,獲得了名譽獎,並在南洋各地巡迴展覽,獲獎狀、獎牌20多件,有些國家將「泥人張」彩塑作為中國「特產」收藏或陳列觀賞。1957年,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拍攝了「泥人張」彩塑藝術專題片並在全國上映。1 979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天津彩塑作品》發行海內外。「泥人張」彩塑藝術品行銷世界各地,受到國外友人的稱贊。亞、歐等許多國家曾幾次特邀「泥人張」專業人員出國獻藝,進行中西交流。日本蘆屋市一座中國近代美術館中,為「泥人張」彩塑設立了專題陳列室。1985年古文化街修建後,設「泥人張」專店出售各種「泥人張」彩塑,深受世人喜歡。2006年,「泥人張」被定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時至今日,「泥人張」由創始人傳到第六代,傳承人中有兩支力量,一為張姓本家,二為異姓承襲,如逯彤、陳毅謙等。
天津更是諸多曲藝形式發源、興盛和發展的地方:天津時調,天津快板,京韻大鼓等在天津形成。
總而言之,
天津的歷史文化那真是:
源遠流長,兼容並收!
吶,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天津人,
這些帶著祖祖輩輩感情所留傳下來的技藝我們一定要保護和傳承!
㈢ 天津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天津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下:
1、楊柳青木版年畫;
2、楊家莊永音法鼓;
3、天津京劇;
4、衛派河北梆子;
5、天津時調;
6、霍氏練手拳;
7、天津皇會;
8、天津相聲;
9、回族重刀武術;
10、天津隆順榕中葯生產技藝。
㈣ 天津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1、泥人張彩塑
漢沽飛鑔是沿海漁村集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武術為一體的綜合性的地方傳統民俗藝術。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濃郁的地方特色,寄託著當地勞動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嚮往和樸素的審美情趣。
(4)天津春節的非遺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天津是一座有著6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和利用好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繼承和發展天津優秀特色文化,促進文化傳承,弘揚民族精神,建設和諧天津,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資料:網路-天津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㈤ 天津春節習俗的介紹
天津春節習俗又稱「天津年俗」,是指天津市在中國農歷春節期間的社會風俗習慣。由於天津衛自明代設立以來逐漸形成一個「人雜五方」的移民城市,因此天津的春節習俗融合了中國南北方的新春習俗特點,並在融合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特點。
㈥ 天津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天津優秀傳統文化有哪些
物質文化遺產: 楊柳青木版年畫(含東豐台木版年畫)、泥人張彩塑、 掛甲寺慶音法鼓
楊家莊永音法鼓、大沽龍燈
、漢沽飛鑔
、劉園祥音法鼓
、林亭口高腿子高蹺、 海下文武高蹺
、蟲八蠟廟小車會
等(若想了解更多,可去網路上查)
天津優秀傳統文化:泥人張彩塑、風箏魏風箏、刻磚劉刻磚、麵塑、木雕、石雕、根
雕、楊柳青年畫、塘沽版畫、剪紙等(有些與物質文化遺產相通)
㈦ 天津四大文化分別是什麼
天津四大文化分別是:泥人張彩塑、楊柳青年畫、魏記風箏和刻磚劉。
1、泥人張為天津的一種民間美術品,創始於清代道光年間,創始人張明山,天津市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泥人張彩塑在藝術上繼承了中國古代泥塑的優秀傳統,並有所發展和創新,在2006年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㈧ 天津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天津是一座有著6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和利用好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繼承和發展天津優秀特色文化,促進文化傳承,弘揚民族精神,建設和諧天津,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30項)
民間美術
(共計2項)
序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01 楊柳青木版年畫(含東豐台木版年畫) 天津楊柳青畫社西青區寧河縣
02 泥人張彩塑 天津市泥人張彩塑工作室 張氏傳人
民間舞蹈
(共計8項)
序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03 掛甲寺慶音法鼓 河西區
04 楊家莊永音法鼓 河西區
05 大沽龍燈 塘沽區
06 漢沽飛鑔 漢沽區
07 劉園祥音法鼓 北辰區
08 林亭口高腿子高蹺 寶坻區
09 海下文武高蹺 津南區
10 蟲八蠟廟小車會 北辰區
傳統戲劇
(共計3項)
序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1 天津京劇 天津京劇院
12 評劇 天津評劇院寶坻區
13 衛派河北梆子 天津河北梆子劇院
傳統手工技藝
(共計2項)
序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4 風箏魏風箏 南開區魏氏傳人
15 楊村糕乾製作工藝 武清區
民俗
(共計3項)
序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6 天津皇會 南開區
17 天津天後文化信仰 南開區河東區
18 葛沽寶輦出會 津南區
曲藝
(共計6項)
序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9 天津時調 天津市曲藝團
20 京東大鼓 寶坻區
21 天津相聲 天津市藝術研究所
22 駱派京韻大鼓 天津市曲藝團
23 李派快板書 天津市曲藝團
24 雷琴拉戲 天津市曲藝團
雜技與競技
(共計5項)
序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5 回族重刀武術 紅橋區
26 攔手門武術 河東區
27 霍氏練手拳 西青區
28 北倉少練老會 北辰區
29 北少林武術 薊 縣
傳統醫葯
(共計1項)
序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0 天津隆順榕中葯生產技藝 河北區
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編輯
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共計50項)
民間文學
(共計2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Ⅰ-1 排地歌謠東麗區
2Ⅰ-2 秦城歌謠寶坻區
傳統音樂
(民間音樂共計3項)
序號 編號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Ⅱ-1小王莊民間吹打樂 大港區
4Ⅱ-2韓家墅上善道樂 北辰區
Ⅱ-3鑼鼓藝術
5北塘飛鈸 塘沽區
傳統舞蹈
(民間舞蹈共計5項)
序號 編號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6Ⅲ-1東於庄同樂花鼓河北區
7Ⅲ-2金獅大轎河北區
8Ⅲ-3塘沽河頭落子塘沽區
9Ⅲ-4高王院蓮花落武清區
10 Ⅲ-5寺各庄竹馬會武清區
傳統戲劇
(共計1項)
序號 編號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1 Ⅳ-1寶坻皮影戲寶坻區
曲藝
(共計0項)
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
(雜技與競技,共計9項)
序號 編號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2 Ⅵ-1競技麻將和平區
13 Ⅵ-2無極拳東麗區
14 Ⅵ-3鮑式八極拳北辰區
15 Ⅵ-4李式太極拳武清區
16 Ⅵ-5畢式"一指禪"拿手推和平區
17 Ⅵ-6永良飛叉武清區
18 Ⅵ-7大六分村登桿聖會靜海縣
19 Ⅵ-8獨流通背拳靜海縣
20 Ⅵ-9古典戲法和平區
傳統美術
共計2項
序號 編號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Ⅶ-1剪紙
21 楊柳青剪紙 西青區
22 大鄭剪紙 東麗區
傳統技藝
(傳統手工技藝,共計23項)
序號 編號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3 Ⅷ-1盛錫福氈禮帽製作技藝和平區
24 Ⅷ-2老美華手工製鞋技藝和平區
Ⅷ-3服裝製作技藝
25 老美華中式連袖男裝製作技藝和平區
26 老美華津派旗袍製作技藝和平區
27 Ⅷ-4匯蚨源吉祥手工布藝技藝 紅橋區
Ⅷ-5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
28 義聚永高糧酒傳統釀造技藝和平區
Ⅷ-8配製酒傳統釀造技藝
29 義聚永玫瑰露酒傳統釀造技藝和平區
30 義聚永五加皮酒傳統釀造技藝和平區
31 Ⅷ-9天津"狗不理"包子製作技藝 和平區
32 Ⅷ-10 天津桂發祥十八街麻花製作技藝 河西區
33 Ⅷ-11 天津"耳朵眼"炸糕製作技藝 紅橋區
34 Ⅷ-12 大福來鍋巴菜製作技藝 紅橋區
35 Ⅷ-13 子火燒、一品燒餅製作技藝 薊縣
36 Ⅷ-14 赤土扣肉製作技藝 東麗區
37 Ⅷ-15 獨流老醋釀造技藝 靜海縣
38 Ⅷ-16 沙窩蘿卜種植與窖藏技藝 西青區
39 Ⅷ-17 古銅(銀)鎏金器修復及復制技藝 河西區
40 Ⅷ-18 津門蔡氏貢撣製作技藝 南開區
41 Ⅷ-19 劉海空竹製作技藝 南開區
42 Ⅷ-20 周記宮燈製作技藝 東麗區
43 Ⅷ-21 皮影雕刻技藝 薊縣
44 Ⅷ-22 盆罐村制陶技藝 寧河縣
45 Ⅷ-23 "一掌金"速算技藝 寶坻區
傳統醫葯
(共計1項)
序號 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46 Ⅸ-1 達仁堂清宮壽桃丸宮廷 天津中新葯業集團股份
秘方及其傳統制劑工藝 有限公司達仁堂制葯廠
民俗
(共計4項)
序號 編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Ⅹ-1廟會
47 潮音寺民間廟會 塘沽區
48 獨樂寺廟會 薊縣
49 Ⅹ-2運河文化(楊柳青段)西青區
50 Ⅹ-3天津茶樓文化南開區
(註: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類別和編號根據國
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分類和項目代碼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