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哪裡有清水牆老紅磚

天津哪裡有清水牆老紅磚

發布時間: 2023-08-13 09:16:27

❶ 7月份到天津旅遊必去的景點有哪些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經歷600多年,特別是近代,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清末開埠以來天津作為直隸總督的駐地,也成為李鴻章和袁世凱興辦洋務和發展北洋勢力的主要基地。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天津,天津被迫開放,列強先後在天津設立租界。1900年7月,八國聯軍攻打天津,天津淪陷。1901年,由八國聯軍組成的天津都統衙門下令拆除城牆。有著這樣曲折歷史的天津直轄市也成為了一大旅遊城市。
天津城市風光
天津必去景點一:海河風景線
海河風景線,始於三岔口,止於大光明橋,橫穿繁華的天津市區。它宛如一幅長長的風景畫卷,把天津裝扮得愈加楚楚動人。它的美麗,表現在令人留連忘返的海河公園、聞名於國內外的望海樓教堂、雄偉壯觀的「老龍頭火車站」--天津站……但它最讓眷戀的卻是夜幕降下之後,海河流水閃爍的波光燈影的美,流動不息的美。那兩岸若明若暗的各色燈光,倒映在河中,浮如絢麗的彩霞,緩緩的流水,又把一道道彩霞送向遙遙的遠方,使人們產生無限的遐思。在天津,有「七十二沽」之稱,海河還被一些人稱作「沽水」。於是,「沽水流霞」就這樣傳開了。
天津地處九河下梢,河道縱橫交錯,素有「北方水都」之稱。72公里長的海河,逶迤穿城而過注入渤海,形成了獨特的水路風光游覽線。經過綜合開發改造的海河已日益顯現出作為經濟帶、文化帶和景觀帶的強大服務功能。盪舟碧波上,可縱情飽覽海河兩岸的現代化城市風光。兩岸的食、住、行、游、購、娛等旅遊元素凸顯出天津的魅力。依河而立的意式風情區、古文化街等特色文化旅遊風情區,更加展現了海河的迷人神韻。
周邊景點:意式風情區、津灣廣場、永樂橋摩天輪、海河親水平台
公交線路:可乘天津市內途徑海河公交車輛可下
自駕線路:北京方向進入三環—京津塘高速公路—津漢公路—先鋒路—先峰東路—省道318—進入天津海河風光游覽區
天津必去景點二:天津古文化街
天津古文化街旅遊商貿區國家5A級景區、中國特色商業街。位於天津市南開區東北部、市中心區域。是集旅遊商貿、民俗文化、購物休閑、健身娛樂、餐飲住宿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遊區。最早形成於1404年12月,以天後宮為依託,被稱之為:「宮南」、「宮北」大街,2003年以天津市海河綜合開發為契機,對原有古文化街按照「修舊如舊、提高功能」的原則進行修復,並在其基礎上擴充建設而成。
天津古文化街旅遊商貿區國家5A級景區、中國特色商業街。位於天津市南開區東北部、市中心區域。是集旅遊商貿、民俗文化、購物休閑、健身娛樂、餐飲住宿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遊區。最早形成於1404年12月,以天後宮為依託,被稱之為:「宮南」、「宮北」大街,2003年以天津市海河綜合開發為契機,對原有古文化街按照「修舊如舊、提高功能」的原則進行修復,並在其基礎上擴充建設而成。
古文化街旅遊區北起通北路、南至水閣大街,西接東馬路、東臨海河邊的張自忠路,總建築面積達22萬平方米。古文化街主街全長680米,有「津門故里」之稱,其建築風格為仿明清小式建築,層高均為一、二層;街區走向自然曲直,錯落有韻;外檐建築尺度適中、商店鋪面長短有序,呈現出鱗次櫛比的古街效果。主街北口矗立從天津薊縣採集的距今已有十幾億年並刻有「天津古文化街」街名的古化石,與文化街街景交相輝映。別具特色的當屬街區的800餘幅彩繪仿古彩繪,其彩繪文脈清晰、題材豐富、色彩斑斕,西側以中國四大名著為題材,東側以中國歷史故事、古代傳說以及戲劇名著作為題材,使廣大的遊客彷彿置身於浩瀚的歷史長河之中;宮前廣場的彩繪則是以中國古代吉祥畫、天津民俗以及中國京劇臉譜為內容,展現了清末民初天津衛的市井民俗以及中國的國粹藝術。
周邊景點:天津民俗博物館(天後宮)、天津泥人張美術館、天津文廟博物館
乘車線路:可乘公交1路、1路區間、4路、5路、609路、670路、670路小圈、671路等在北城站下
自駕指南:(京):京津塘高速(楊村出口)—京津路—(津):中環線—黃海道—南馬路—東馬路
天津必去景點三:義大利風情旅遊區
義大利風情旅遊區是正在開發的新旅遊區,它是以民族路與自由道交口的馬可.波羅廣場為中心,東至民生路,西到北安道,南至博愛道,北到進步道,佔地約10萬平方米,內含7條道路。這里原為義大利租借地,幾乎包含了義大利各個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築,該地區現存各類風貌建築76棟,建築面積達6萬平方米,是近代義大利在國外保留最為完整的歷史街區。
義大利租界的建築風格首先體現在區域的規劃上。規劃之前的狀態幾乎是一個村落的格局,道路的不發達是與交通工具的不發達相聯系的。規劃後的網狀的街道體現了現代城市的風格,特別是街道的設計考慮到了與相鄰區域的連接,如意租界大馬路與俄租界和奧租界道路的銜接,避免了以前英法租界道路互不銜接的缺點,而且保持了與俄、奧租界建築景觀的自然過渡。值得一提的是,意租界行政委員費洛梯於1914年在天津首先試驗用瀝青鋪路。在意租界大馬路(Corso Vittorio Emanuele)成功以後,意租界所有道路都鋪上瀝青,成為天津道路最平坦,最少灰塵的地區。廣場對於傳統的中國城市來說是陌生的,在義大利城市發展中卻具有深厚的文化傳統。廣場是城市的公共空間,是市民集會的場所,權利的象徵。 馬可波羅廣場是義大利租界最精彩的部分,廣場位於一個交叉路口,面積為1962.5平方米,中央立一個高13.6米的柯林斯石柱,頂上立一女神像,基座四周有雕刻和噴水裝置。廣場的尺寸與四周圍合的建築十分和諧,充分體現了義大利城市風格的典型特徵。1929年5月24日,義大利領事為了向捕匪有功人員頒發獎章,曾在紀念碑前舉行過閱兵式。
義大利風情旅遊區的道路:馬可波羅路(民族路)、但丁路(自由道)、佛羅倫薩道(民生路) 、的里雅斯德道(北安道)、桑朱利亞諾侯爵道(博愛道)、埃馬諾卡洛托道(進步路)、康特伽利娜道(光復道)、營盤小馬路(光明道)、伊曼紐爾三世路、大馬路(建國道)
主要景點:馬可波羅廣場、但丁廣場、解放橋、大沽橋、世紀鍾、安吉里胡同、聖心教堂、曹家花園、義大利領事館、義大利兵營
名人故居:天津梁啟超紀念館、馮國璋故居、袁氏宅邸、湯玉麟舊宅、曹家大樓、潘毓桂舊居、楊以德宅邸、張鳴岐故居、程克故居、曹禺故居、華世奎故居
乘車線路:1、可乘27路、638路、645路、660路、805路、961路等公交在博愛道站下;2、可乘14路、462路、640路、802路、841路、901路等公交在民主道站下;3、可乘5路、8路、13路、24路、634路、645路等公交在天津站副廣場站下。
天津必去景點四:五大道旅遊區
天津的五大道是指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區成都道以南,馬場道以北,西康路以東,馬場道與南京路交口以西的一片長方型地區。共有22條道路,總長度為17公里,總面積1.28平方公里。歷史上曾是英租界的「牆外推廣界」,地勢低窪,後被填平,各國建築師紛紛在此建造房屋,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天津城建部門為了統一管理,按照由南至北的順序,將這一地區東西走向的馬場道、睦南道、大理道、長德道、重慶道、成都道等統稱為「五大道」地區。如今,「五大道」已經成了天津小洋樓的代名詞。
五大道地區的地名有三個特點:一是獨立宅邸多,里巷數量少,而名人名樓概以門牌為標識,不另命名,不設匾牌張。二是街巷通名以「里」為主,「胡同」之名在這里已銷聲匿跡。三是出現了「大樓」、「別墅」、「村」、「坊」一類公寓庄園的通名,如:香港大樓、馬場別墅、劍橋大樓、安樂村、育文坊等。
主要景點:
馬場道——馬場道是五大道地區修築最早、最寬、最長的馬路。馬場道121號小洋樓,原為英僑學者達文士居住,稱「達文士樓」,這座典型的西班牙花園別墅,是五大道上最早的建築。坐落在馬場道上的還有原北疆博物院和工商學院。北疆博物院是中國早期博物館之一,創建於1922年,建築為平面「工」字形,具有羅馬建築風格。工商學院建於1925年,主樓三層帶地下室,外檐大塊蘑菇石牆面,曼塞爾式瓦頂,圓形大鍾,為法國羅曼式建築風格。
睦南道——睦南道,長2.08公里,有風貌建築74幢,名人故居2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道路兩旁綠樹掩映著風格各異的小洋樓,漫步其間,使人感到路、房、樹的空間尺度恰到好處。睦南道20號為孫殿英舊宅。建於1930年,為三層帶地下室的西洋古典公館,頗為豪華氣派。24號為中國近代外交家顏惠慶舊居,建築具有歐洲古典建築風格。28號的羅馬柱廊意式公館為天津八大家「李善人」的後代李叔福舊居,李曾任天津殖業銀行經理。50號為張學良二弟張學酩舊居,紅磚清水牆,坡瓦頂,具有英國庭院別墅風格。
大理道——大理道3號、5號的蔡成勛舊居。3號是主樓,外觀法國羅曼式,內裝修使用中式木雕。5號為中式四合院家廟,垂花門及門窗隔扇,磚、木、石雕,無一不精。是中西合璧的公館。
重慶道——重慶道55號慶王府。為清朝慶親王載振的公館,主樓平面由二層樓的四合院構成,西式外檐,中式天井和裝修,頂層為祖先堂。庭院東部為中式花園,有假山、石洞和六角涼亭。也是中西合璧的公館。
乘觀光車游覽五大道線路:民園體育場正門(重慶道門)-----重慶道----昆明路----常德道----衡陽路----大理道----昆明路----睦南道----香港路---重慶道----新華路----洛陽道----湖南路----重慶道(沿途經過的名人故居分別為:民國總統徐世昌、曹錕舊居,潘復、顧維鈞、張紹曾、龔心湛、顏惠慶、朱啟鈐等六任民國內閣總理舊居及慶王府等。
乘車線路:
1、黃家花園站:觀光2路、9路、831路、845路、902路、951路;2、香港路站:632路、657路、678路、826路、865路、900路、904路、953路;3、重慶道站:619路、871路、906路、954路;4、桂林路站:觀光2路、9路、831路、845路、902路、951路;5、湛江路站:13路、685路、862路、871路、904路;6、馬場道站:619路;7、浦口道站:13路、685路、826路、862路、904路;8、合肥道站:685路、803路、862路;9、新華中學站:619路、826路、953路。
天津必去景點五:天津銀河廣場
天津銀河廣場坐落於河西區友誼路以東、樂園道以南、越秀路以西,總佔地面積19.89萬平方米,可使用面積17.14萬平方米,為一座半下沉式全開放式公園,它與天津大禮堂、天津國際展覽中心、天津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相望,與天津博物館融為一體,珠聯璧合,蔚為壯觀。目前根據天津市規劃,銀河廣場已經拆除改造為天津文化中心。
銀河廣場的命名源自「天津」是「銀河」的別名,在屈原的《離騷》中有「朝發軔於天津兮」;該名稱既富於時代氣息,體現出天津大發展的恢宏氣勢,又與整個公園日月星辰的設計理念相得益彰。它的落成開放,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一個富有濃郁文化品位和時尚風情,洋溢著現代氣息的綜合性大型文化公園,是廣大市民文化、娛樂、休閑、健身、觀光的理想場所,將為天津建設現代化大都市增添又一亮點。
銀河廣場現用於人們休閑娛樂進行戶外運動。老人放風箏,年輕人滑滾軸,不乏高手。冬天還有湖面滑冰的活動。銀河廣場是一個新的人們進行戶外運動的首選公共場所。位於銀河廣場的天津博物館自2007年12月28日免門票後,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提高人們的精神文明,可以說銀河廣場是人們活動還有精神文明的集結地。
周邊景點:天津博物館、天津大禮堂、天津國際展覽中心、天津樂園、天津科技館、天津自然博物館

❷ 天津五大道有那些很有異國特色的建築啊 都在哪裡哦

天津的異國建築分成了幾塊,這也和當時租借地的情況來劃分的。
天津:留住歷史風貌

法國梧桐、洋樓、雪弗萊、霓虹燈、佳人……很多人錯覺,這樣的場景只屬於「上海舊夢」,實則不然--它也是當年天津的景觀。

中國近代史上,1404年開始城市建設的天津始終扮演著一個現代化領跑者的角色。藉助作為京城門戶及中國最早開放的通商口岸之一的區位優勢,它迅速成為中國近代工業的一個搖籃、北方經濟中心和萬商雲集的繁華都市,後又步入中國第二大工業城市之列,僅次於上海。

曾有學者統計,天津一共創造了近代中國歷史上100多項第一,如第一輛汽車、第一條鐵路、第一家大商場、第一所大學都誕生在天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新中國第一輛自行車、第一塊手錶也問世於此。中國人自行研製的第一台電視機也產自天津。

近代至少有200餘位中外名人政要曾住過天津。而這里的歷史風貌建築林林總總,跨越了1000多年,涵蓋多個領域。其最早遺存是先於天津「城」的獨樂寺(984年)。不過,60%多的歷史風貌建築是1900年至1937年建成的,如今也都年過七旬。而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天津不少市區逐步變成外國租界,卻得以聳立一大批異國文化特色、形式多樣的的風貌建築。

這些「小洋樓」漸漸構成了近代天津城市肌理與中西融合風格的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讓這座中國近代接受西方文化最早的中國名城有了「萬國建築博物館」的美譽。

國際知名導演李安感嘆,他拍後來獲威尼斯「金獅」大獎的《色,戒》時,「錯過」了天津。其實李安很想到天津取景,因為「其老建築很現成,保存得很完整」,只是後來由於戰線拉得太長而未能成行,卻一直覺得錯過了「真地可惜」。

天津人自然不願錯過自己的寶物,而想永久留住歷史風貌的念頭早已變成了行動。

專門立法

建於1921年的「靜園」,位於天津和平區鞍山道70號。1927年,被趕出皇宮近3年的中國末代皇帝溥儀遷居此處,過了4年「靜觀外變」的生活。

靜園為三道院落(前、後庭院和西庭院),主要建築為前後兩幢磚木結構二層西式小樓,以及書房、庫房等,裝飾講究,園內長廊庭院曲徑蜿蜒通幽,怪石清泉點綴其間,樓東還修有一個網球場。

溥儀搬出後的近80年間,靜園幾番易主,還曾被用作辦公用房和職工宿舍。1976年7月發生大地震,園內又布滿了「地震棚」……到本世紀初,靜園成了年久失修、住有45戶居民、搭建違章建築500餘平方米的大雜院。

2005年10月,靜園居民和單位開始騰遷。此前的9月1日,天津人民代表大會正式頒布了《市歷史風貌建築保護條例》,這是中國首部針對歷史風貌建築保護的專門立法,其中對於歷史風貌建築進行「騰遷保護」等條款屬國內首創。

此後,相繼成立了市歷史風貌建築保護委員會和辦公室、專家咨詢委員會、整理有限責任公司,形成了保護管理工作的完整體系。整理部門與天津、義大利等國內外眾多專業機構以及歷史風貌建築保護專家組成課題小組,集中研究解決整修過程中的技術問題。第二年8月,依據「修舊如故,安全適用」原則的浩大修復工程開工。這一全國首個依照地方立法對歷史風貌建築實施騰遷的項目,於2007年7月20日完工,並正式對外開放。

整體修復後的靜園,維持了其舊時的風貌特徵。同時,還在功能上有所增加。一方面,整修部門把先進的現代技術和材料應用到老建築中,對危舊牆體、構件進行了加固、修繕,例如,靜園主樓損壞嚴重,導致整體屋架受力體系變化,整理時主要採取碳纖維加固和剪刀撐的方式,並用相同材料填充缺損部位,使其荷載能力達到安全適用程度;另一方面,對建築原有的門窗、玻璃、小配件及地磚等原狀構件進行妥善的保護與復原,主樓原議事廳內的壁爐、壁燈都被精心保留下來,頂棚也被完全恢復成原有的式樣,具有靜園特色的幾個拱券(門、窗等建築物上築成弧形的部分)都完全採用舊料加工修復,原來的比利時進口玻璃同樣是精心清洗而保留原樣。

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保護、利用靜園的歷史文化價值,整理部門還與吉林省社會科學院開展了課題研究工作,對歷史圖片和史料進行了分析整理,完成了「末代皇帝溥儀在天津」展覽資料的編撰工作。同時,在主樓一樓重設了原有的配膳房和酒吧間,並恢復了大餐廳、會議室、會客室;也恢復了二樓溥儀等人的起居室、書房。室內還依據當初的擺設,以仿造的室內傢具、飾品為主復原陳列了部分展品,並輔助陳列了與溥儀有關的器物、生活用品、相關文字、照片資料等,基本展示了溥儀當時在天津的生活和政治活動情況。

工作人員還根據歷史文獻、圖片資料和專家考證以及對現場的深入挖掘,形成了對靜園庭院的修復方案。園內恢復了游廊、中心地帶的水池噴泉和西側平房圖書館及其旁邊的湖山疊石、竹林景觀,庭院主體採用石釘鋪地,周圍種滿花、木,以保留原有植物為主,移植了10多種觀賞類的喬木、灌木和花卉。

靜園是「特殊保護」級別。除此之外,歷史風貌建築還分為「重點保護」和「一般保護」的等級。依據《保護條例》,天津目前已確認了746幢(133多萬平方米)歷史風貌建築,此外還有6個歷史風貌建築區。

「歷史風貌建築」是天津保護歷史建築的法定名詞。按照《保護條例》明確的確認條件,它們是指:建成50年以上,建築樣式、結構、材料、施工工藝和工程技術具有建築藝術特色和科學價值;反映天津市歷史文化和民俗傳統,具有時代和地域特色;具有異國建築風格特點;著名建築師的代表作品;名人故居及其它具有特殊歷史意義的建築等。

天津的《城市總體規劃》明確了歷史文化名城、歷史風貌建築區的保護規劃,提出要建立相應的保護體系,強調「從根本上保護好」;在保護區范圍內,歷史建築不得拆除,與歷史風貌不協調的現代建築要進行改造,嚴重影響風貌的現代建築被勒令限期拆除,與歷史風貌相沖突的環境要素必須進行整修、改造,市政設施的安排也遵照考慮歷史風貌保護的要求,「新建、擴建、改建建築應在高度、體量、色彩等方面與保護區風貌相協調。」

「經過深入調查研究,我們制定了與《保護條例》相配套的規范性文件,健全了保護的法規政策體系。」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局長、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保護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吳延龍介紹說,還成立了專門隊伍,並建立執法檔案,為每幢歷史風貌建築拍攝了各角度照片。「我們組織專人對全市歷史風貌建築進行每月1次、重點地區和建築每月2-3次的例行巡查。」

地理信息系統先也建立起來。它將天津全市歷史風貌建築的地理位置、建築面積、產權情況、房屋完損狀況、歷史文化背景、照片等資料輸入資料庫。同時還編制了《保護圖則》,為每一幢歷史風貌建築「量身定做」了保護整修、使用的技術指南,這被專家認為是「全國首創」。與之相應的《保護修繕技術規程》作為地方技術標准,為歷史風貌建築保護提供了技術依據,填補了技術領域的空白。

「開發」保護

如果有人問中國哪座城市的一條街上,有比巴特農神廟還多的柱子?這條街就是是解放北路,屬赫赫有名的老天津 「五大道」地界。

所謂「五大道」是指天津中心市區南部東、西向並列著以中國西南名城成都道、重慶道等命名的5條街道。

「徜徉五大道,就好像走在世界建築史的長廊上--從古希臘、羅馬風格,到文藝復興式、歌特式、拜占庭式、巴洛克式、羅可可式,英式、法式、意式、中式、西班牙式、日式甚至猶太式和印度式,各式小洋樓應有盡有,令人目不暇接。」天津風貌建築史專家金彭育說,西洋建築在五大道上的大量出現,與數千年形成的中國傳統建築體系交相輝映,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

5月1日,五大道民園西里舉行創意產業錨地開街儀式。這是五大道地區在建的以形成一個「歷史底蘊深厚、文化特色突出、充滿活力」的歷史文化旅遊商貿亮點與天津城市的品牌載體為目標的「聚客錨地」工程的一部分。在五大道中間位置,將以保護歷史風貌建築為前提,改造部分風貌建築,拆除周圍的違章建築以及不協調的新建築,重建一些老建築,形成集游、購、娛、吃、住、行於一體的多功能景點。按照吳延龍的說法,要推出一批「看得見、進得去、有故事」的歷史建築旅遊景點,讓保護成果惠及更多市民與遊客。

「開發與保護並不矛盾,相反,如果開發得好,則更有助於保護。」來自上海的「都市策略」公司策略總監潘陶認為。這家公司試圖在開發和進一步提高天津與五大道知名度方面多做努力。

當然,由於「錨地」等項目涉及到拆遷,因而不時傳出爭議之聲。有人擔心,盡管五大道內現有的400多幢歷史風貌建築在保護之列,可那些沒有保護「身份」的建築未來會怎樣?也有學者認為,被允許的「原拆原建」很容易導致拆真造「假」。更有專家呼籲「整體保護」五大道歷史街區。「它不是一兩幢房子的問題,而是幾個街區的問題,幾個街區構成一個完整的氣氛。」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陳志華表示。

你從理工大學乘坐觀光2路就可以到五大道
天津觀光2路 市區線路 華苑小區6:15--21:45 → 第三醫院6:15-21:45 ; 票價1.50元,無人售票,城市卡有效,月票無效 天津巴士實業有限公司
上行:第三醫院 - 秀山花園 - 王串場六號路 - 王串場三號路 - 王串場一號路 - 和平村 - 小樹林 - 十字街 - 金緯路 - 金鋼橋 - 東北角 - 遠東百貨 - 南市食品街 - 南門外大街 - 海光寺(南京路) - 鞍山道 - 濱江道 - 長沙路 - 黃家花園 - 桂林路 - 體育館 - 天和醫院(貴州路) - 佟樓 - 德才里 - 天塔 - 水上村 - 周鄧紀念館 - 會賓園 - 市委黨校 - 育梁道 - 理工大學 - 觀園公寓 - 華苑小區 (33站)

下行:華苑小區 - 觀園公寓 - 理工大學 - 育梁道 - 市委黨校 - 會賓園 - 周鄧紀念館 - 水上村 - 聶公橋 - 德才里 - 佟樓 - 天和醫院 - 體育館 - 桂林路 - 黃家花園 - 長沙路 - 濱江道 - 鞍山道 - 海光寺 - 南門外大街 - 南市食品街 - 鼓樓東 - 東北角 - 金鋼橋 - 金緯路 - 十字街 - 小樹林 - 和平村 - 王串場一號路 - 王串場三號路 - 王串場六號路 - 第三醫院 (32站)

海光寺是日式建築,東站河北一側是義大利風格,解放橋是原來叫法國大鐵橋,解放路英法風格。

❸ 天津六大著名旅遊景點

天津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天津有哪些著名的旅遊景點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天津不可錯過的六大旅遊景點。

天津六大著名旅遊景點

一,天津古文化街旅遊區

在天津,想大致領略一番津味、古味、文化味的朋友,最佳去處莫過於古文化街了。古文化街由宮南宮北大街和宮前廣場三部分組成,全長580米,街寬7米,天後宮位於全街中心。全部建築為磚木結構,是目前天津市最大的一處仿古建築群。建築格調為仿清、民間、小式的風格。在天津,想大致領略一番津味、古味、文化味的朋友,最佳去處莫過於古文化街了。全街80處單體建築多為一、二層,都配有以我國古典文學、神話傳說等為題材的油漆彩畫、磚雕、木雕。街的南北兩口各新建仿清式牌樓一座,並鑲有樓匾四塊,南口牌樓的樓匾為「津門故里」和「晴雪」,北口牌樓的樓匾為「沽上藝苑」和「金鰲。」

二,天津薊縣盤山

盤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猶如十里錦屏,巍然屹立於京東,津北,距薊縣城西北十二公里處。是當今中國北方著名的旅遊勝地,歷史上被列為中國十五大名勝之一,以「京東第一山」馳名中外。盤山景色以「五峰八石」、「三盤之勝」而奇特稱絕,東聯九華峰,西傍舞劍峰。五峰攢簇,怪石嶙峋,天然形成了「三盤之勝」。上盤松勝,蟋曲翳天;中盤石勝,怪異神奇;下盤水勝,濺玉噴珠。歷史上曾建有72座寺廟和13座玲瓏寶塔,一座皇家園林?「靜寄山莊」,以「東五台山著稱佛界」。

盤山在十幾年的開發和建設中,先後恢復了四大景區,三十多處景點並建起登頂盤山公路和980米的客運索道,使服務設施不斷完善。盤山以嶄新的姿態,迎接來自國內外的遊人。

三,天津五大道小洋樓

「五大道」地區是天津名居名宅最為集中的地區,游覽「五大道」,看看天津的「小洋樓」,實際上是漫步在建築藝術長廊上的一次趣味旅行。這里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會」,因小洋樓多、保存完整、建築風格多樣以及體現出的中西文化的沖突、交融而著名,總建築面積超過99萬平方米,匯聚著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國各式風貌建築230多幢,名人名宅50餘座,這些風貌建築從建築形式上豐富多彩,有文藝復興式、希臘式、哥特式、浪漫主義、折衷主義以及中西合璧式等,構成了一種凝固的藝術。

馬場道是五大道地區修築最早、最寬、最長的馬路。馬場道121號小洋樓,原為英僑學者達文士居住,稱「達文士樓」,這座典型的西班牙花園別墅,是五大道上最早的建築。坐落在馬場道上的還有原北疆博物院和工商學院。北疆博物院是中國早期博物館之一,創建於1922年,建築為平面「工」字形,具有羅馬的建築風格。工商學院建於1925年,主樓三層帶地下室,外檐大塊蘑菇石牆面,曼塞爾式瓦頂,圓形大鍾,為法國羅曼式建築風格。 道路兩旁綠樹掩映著風格各異的小洋樓,漫步其間,使人感到路、房、樹的空間尺度恰到好處。睦南道20號為孫殿英舊宅。建於1930年,為三層帶地下室的西洋古典公館,頗為豪華氣派。24號為中國近代外交家顏惠慶舊居,建築具有歐洲古典建築風格。28號的羅馬柱廊意式公館為天津八大家「李善人」的後代李叔福舊居。50號為張學良二弟張學酩舊居,紅磚清水牆,坡瓦頂,具有英國庭院別墅風格。

四,天津鼓樓

鼓樓是舊時天津"三宗寶"之一,位於天津老城中心,緊鄰聞名遐邇的廣東會館,周圍與國內外著名的古文化街、天後宮、呂祖堂等景點相輝映,形成了濃郁的地方文化氛圍。已完成主體修復工程的鼓樓時常舉辦各種展覽,如本市危改展覽,天津住宅發展史展覽。展出金、元、明、清、近代、解放前幾個歷史時期本市住宅的發展變遷史,除此還開辟了天津風貌和名人名居展覽。集中展示了70多處典型建築和名人名居等。

五,天津霍元甲故居

精武元祖霍元甲,是中國近代著名愛國武術家。天津西青區小南河村的一座農舍便是霍元甲當年的生活用具及當時情況的簡介,依據史料重新翻修成青磚,坐南朝北,明三案五的小四合院式建築。堂屋內霍元甲的遺像是1909年在津拍攝的,兩側的唁聯「一生俠義、蓋世英雄」是他的次子霍東閣所寫。

六,天津石家大院

現辟為楊柳青民俗博物館。位於西青區場柳青鎮。是清代津門八大家之一石萬程第四子石元士舊宅,稱尊美堂。始建於1875年,佔地6千多平方米,由大、小四進院落組成,規模宏大,建造精巧。有「華北第一宅」之稱。堂院坐北朝南,南北長96米,東西寬62米,佔地面積608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2.900多平方米。整個建築包含十二個院落,所有院落都是正偏布局,四合套成,院中有院,院中跨院,院中套院。

天津哪裡景點好玩

1:黃崖關長城

黃崖關長城在薊縣北30公里的崇山峻嶺之中,始建於公元556年,明代名將戚繼光任薊鎮總兵時,曾重新設計,包磚大修.這一段長城建築特點是,台牆有磚有石,敵樓有方有圓,砌壘磚有空心有實心。關城塞堡、敵台水關,應有盡有,接山跨河,布局巧妙,集雄險奇秀於一身。這里有第一座長城博物館和一座當代長城碑林。

現在黃崖關長城游覽區的主要景點有:黃崖正關、太平寨與點將台、寡婦樓、王帽頂山與八卦城、長城碑林、黃崖關、黃崖關長城、黃崖關城、黃崖水關、黃崖關八仙洞、太平寨。

2:盤山

盤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中國天津市北部薊縣境內,距天津120公里,西臨北京僅90公里,素稱「京東第一山」。 盤山主峰掛月峰,海拔864.4米,如春筍破天而立,雄渾巍峨,峭拔壯麗。因秋夜山高月低,玉盤高懸峰顛,故名掛月峰。遊人登峰遠眺,晨可觀東海日出 ,夜可望京城燈火。

峰下有雲罩寺,唐代道宗大師建,因地臨絕頂,雲掩霧罩,敕賜今名。主峰前有紫蓋峰,形如傘蓋;後有自來峰,與掛月峰相連,峰頂建有八角重檐鍾亭,內懸巨鍾;東有九華峰,狀如蓮花;西有舞劍峰,峰頂一平如砥。盤山五峰攢簇,佛界譽為「東五台山」,群巒競秀,景色如畫。 盤山雄偉險峻,峰巒疊嶂,雲海松濤,水石清奇,幽深迷人,以「五峰」、「八石」、「三盤之勝」而奇特稱絕。歷代曾建有72座寺廟,13座寶塔和皇家園林--靜寄山莊。

3:周鄧紀念館

周恩來、鄧穎超的青少年時代是在天津度過的,他們在天津相識、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相知、相愛並共同走上革命道路。兩位偉人始終把天津作為第二故鄉,臨終前他們分別留下遺囑將骨灰撒在祖國的山河大地,撒在天津海河。為世世代代緬懷銘記周恩來鄧穎超的豐功偉績和高尚品德,0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0經報請0中央批准在天津建立了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1998年2月28日,正值周恩來百年華誕之際隆重開館。

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位於天津風景秀麗的水上公園北側,佔地面積7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是一座園林式的偉人紀念館。建築高21.3米主體為三層,布局呈「工」字型,屋頂採取傳統重檐形式並結合現代工藝,石材屋面,外檐鑲嵌花崗石,色彩樸素淡雅。館外紀念廣場、巨型花崗岩雕像《高山仰止》、不染亭、紀念林、草坪花卉與主建築相互襯托,環境幽雅,氣氛莊重。館內藏品豐富、文物價值彌足珍貴。

4:古文化大街

以天後宮為中心的古文化街,南口的牌樓上高懸「津門故里」大匾,標志著這一帶是800年前的一處居民聚落點。金代在這里建立了天津城市最早的政治建制--直沽寨,今日市區就是以這一帶為原始中心區域而逐漸拓展的。當人漫步這條古老街道時,總要情不自禁地尋覓歷史的蹤跡,體會一下古味、中國味、天津味和文化味,而且非尋不能出情趣。「故里尋蹤」一名由此而來。

5:精武門·中華武林園

精武門·中華武林園是世界精武之源,也是世界精武之根。精武門·中華武林園已被列入天津市十二五規劃,是天津市2010年文化旅遊產業重點項目。精武門·中華武林園是集國內外武術文化交流、旅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影視基地於一體的世界精武文化中心和以武術為主體,集館藏、民俗、文化、武術演練、餐飲、住宿、康療、健身、娛樂、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性特色文化旅遊區 。

精武門·中華武林園的進園大門——精武大門精武門·中華武林園的進園大門——精武大門-歲月滄桑,歷史巨變,轉瞬間辛亥革命已是百年。人們不會忘記一百年前,在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的領導下,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政府,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的不朽篇章。每當人們重溫起那段歷史,都會為那些為民主革命勝利不惜浴血奮斗、英勇獻身的先輩們肅然起敬!

6:天津海河意式風情區

坐落在河北區南端,曾是天津近代史上義大利租借地的中心區,已有近百年歷史。原有街區及建築基本保持原貌,是至今我國乃至東南亞地區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義大利文化集中地,幾乎包含了義大利各個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築。

7:天津寧園

寧園位於天津北站以北,中山北路北側,育紅路南側,佔地45.65公頃,水面11.7公頃。寧園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園林景觀。公園前身系清末官立種植園。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直隸總督袁世凱為推行新政,委派周學熙以工藝總局名義在天津北站附近籌辦種植園,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正式開湖建園。出於在園內為慈禧太後建造行宮的想法,園內建築在策劃設計上頗具匠心。「初建園時,挖湖堆山,開渠理水,設閘引水,湖水與園外金鍾河相通,宣洩得宜。園內建屋三楹,曰鑒水軒。」民國時期,軍閥混戰,種植園日漸荒廢。1930年(民國十九年),北寧鐵路局購得此園並規劃拓建為公園,取用諸葛亮《誡子書》「非寧靜無以致遠」之意,命名為「寧園」,並立碑於亭廊之中。

8:天津希樂少兒休閑旅遊區

天津希樂城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少兒職業探索樂園。項目佔地面積38000平方米,場館建築面積22000平方米。希樂城擁有61個體驗館,110種職業體驗。在這里孩子們可以親身體驗中華文化、環保科技、國防教育、商業服務、社會服務、娛樂傳媒、休閑飲食等職業,為3-15歲的孩子帶來前所未有的體驗樂趣。

9:天津之眼(永樂橋摩天輪)

公元1400年,明燕王朱棣自海河三岔河口渡河,一路南下,攻陷南京,奪取帝位,改元永樂。公元1404年,明王朝在直沽設衛,明成祖朱棣賜名「天津衛」。天津,即為天子渡口之意。 公元2008年,天津的新地標建築——「天津之眼」摩天輪落成。即坐落於當年朱棣率千軍萬馬渡河之處——永樂橋之上,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跨河建設、橋輪合一的摩天輪,兼具觀光和交通功用。上仰天子之渡靈氣,下擁九河下梢風光,其奇思妙想、巧奪天工的設計是世界摩天輪建設方面的一大突破。 摩天輪高度為120米,輪0裝48個透明座艙,每艙可乘8個人,艙內舒適寬敞,有空調調節溫度,可同時供384人觀光,依據季節不同安排運營時間。摩天輪依靠電力驅動,勻速旋轉,約30分鍾左右旋轉一周。座艙到達最高處時,乘客能看到方圓數十公里的景緻,海河風貌盡收眼底。

10:天津五大道文化旅遊區

五大道是一個區域的泛指,位於天津中心市區的南部,這里東、西向並列著以中國西南名城成都、重慶、常德、大理、睦南及馬場為名的五條街道,共有22條馬路。天津人把這里統稱為「五大道」。五大道地區擁有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建成的英、法、意、德、西班牙不同國家建築風格的花園式房屋2000多所,其中風貌建築和名人名居有300餘處,被公認為天津市獨具特色的萬國建築博覽會。

❹ 天津和平區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1。五大道 2.濱江道

--------------------------
在天津中心市區的南部,東、西向並列著以中國西南名城成都道、重慶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及馬場道為名的六條街道。天津人把它稱作「五大道」,又被稱為五大道地區。
五大道擁有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建成的英、法、意、德、西班牙不同國家建築風格的花園式房屋2000多所,佔地面積60多萬平方米,總面積100多萬平方米。其中風貌建築和名人名居有300餘處,被公認為天津市獨具特色的萬國建築博覽會。

五大道濃厚的歷史感也是特有的,五大道地區作為近現代天津歷史的一個體現,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多少近現代名人在這里留下了他們的足跡,每幢建築里都蘊含著故事,充分展現了近代中國百年風雲。包括大總統曹錕、徐世昌以及北洋內閣六位總理、愛國人士張學銘、起義將領高樹勛、20年代短跑世界冠軍李愛銳、美國31屆總統胡佛、國務卿馬歇爾等上百位中外名人曾居住於此。

五大道現在仍保持著幽雅別致安靜的風貌,來到五大道會讓我們遠離了喧鬧的浮華世界,象走進安靜的萬國建築博物館。

五大道之馬場道

馬場道是五大道地區修築最早、最寬、最長的馬路。19世紀末,英租界董事長德璀琳在佟樓「養牲園」一帶修建別墅和賽馬場。此後在馬場以東修了一條通向賽馬場的道路,這就是今日馬場道的前身。路長3.2公里,寬約20米,並設街心花壇。賽馬場在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中被毀。1901年,英租界當局對賽馬場進行了重建,同時對舊有的道路進行了翻修,並將這條道路正式命名為Race Course Road,即馬場道。

馬場道121號小洋樓,原為英僑學者達文士居住,稱「達文士樓」,這座典型的西班牙花園別墅,是五大道上最早的建築。坐落在馬場道上的還有原北疆博物院和工商學院。北疆博物院是中國早期博物館之一,創建於1922年,建築為平面「工」字形,具有羅馬建築風格。工商學院建於1925年,主樓三層帶地下室,外檐大塊蘑菇石牆面,曼塞爾式瓦頂,圓形大鍾,為法國羅曼式建築風格。

五大道之睦南道

睦南道,長2.08公里,有風貌建築74幢,名人故居2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道路兩旁綠樹掩映著風格各異的小洋樓,漫步其間,使人感到路、房、樹的空間尺度恰到好處。

睦南道20號為孫殿英舊宅。建於1930年,為三層帶地下室的西洋古典公館,頗為豪華氣派。24號為中國近代外交家顏惠慶舊居,建築具有歐洲古典建築風格。28號的羅馬柱廊意式公館為天津八大家「李善人」的後代李叔福舊居,李曾任天津殖業銀行經理。50號為張學良二弟張學酩舊居,紅磚清水牆,坡瓦頂,具有英國庭院別墅風格。

五大道的由來

五大道的發展是隨著天津近代化的步伐發展起來的。從城市發展的悠久歷史意義上講,天津是一個年輕的城市。鴉片戰爭以前的600餘年,天津由一個普通的軍事寨堡和漕糧運轉中心,發展成為運河北部的新興商業城[13.09 -0.30%]市,成為繁華的 「畿輔首邑」,在開埠以後的幾十年裡,又迅速成長為工商業大都會,這在中國傳統的城市系統中是不多見的。當時之天津「去神京二百餘里,當南北往來之沖」,可以起到「通舟楫之利,聚天下之粟,致天下之貨,以利京師」的作用,正所謂「當河海之沖,為畿輔之門戶」。特殊的地理位置賦予天津特殊的政治作用——護衛京都,特別是在中國近代史上,許多大事都和天津有關,正如近人金鉞在《天津政俗沿革記》序中說:「數十年來,國家維新之大計,擘劃經營,尤多發韌於是邦,然後漸及於各省,是區區雖為一隅,而天下興廢之關鍵系焉。」

自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北京條約》簽定之日起,天津被迫辟為通商口岸,同時也出現了外國租界。到二十世紀初,天津先後出現了九國租界,成為近代中國租界最多的城市。各國租界侵佔時間,最長的達八十餘年,最短的也有十幾年。從城市發展階段來看,天津被迫開放,從此天津從傳統期步入轉型期,也就是由一個封建性的交通樞紐和商業城市,逐步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工商業港口和貿易城市。

五大道所體現的是天津這個城市骨子裡的氣息。雖然很難用一兩句話概括出天津的地域文化,但無疑,這種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與天津城市的發展歷程息息相關,而天津的人口聚集在天津城市的發展過程以及文化形成過程中又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
天津和平路步行街全長約1230米,天津濱江道步行街全長約1290米,兩條步行街加起來全長2520米,是國內最長的步行街。此次提升改造後,經營業態涉及大型零售商業百貨、服飾、餐飲、文化、娛樂、攝影、金融等,整個濱江道商圈在發揮老牌商業區濃郁文脈氣息的同時,也將成為商業區的主脈,成為商賈雲集、人潮湧動的「黃金走廊」。

❺ 五大道的名人故居

天津慶王府是慶親王奕劻長子,乾隆帝玄孫,正紅旗總族長,農工商部尚書載振在天津的故居。建於1923年,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的香港道(今和平區重慶道55號),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
慶王府始建於1922年,原為清末太監大總管小德張親自設計、督建的私宅,在原英租界列為華人樓房之冠。後被清室第四代慶親王載振購得並舉家居住於此,因而得名「慶王府」。慶王府佔地面積4327平方米,建築面積5922平方米,為磚木結構二層(設有地下室)內天井圍合式建築。整體建築適應當時的西化生活,更結合了中國傳統文化意象,是五大道洋樓之中西風東漸的典型建築。解放後,這座昔日的王府先後成為中蘇友好協會天津分會、天津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天津市外經貿委、天津市商務委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的辦公地點。2011年5月,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整理有限責任公司依據「保護優先、合理利用、修舊如故、安全適用、有機更新」的原則,歷時近一年完成了慶王府的整修工作。 張學良,字漢卿,遼寧省海城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生。東北講武學堂畢業,歷任旅、師、軍長,軍團司令、東北保安司令、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北平綏靖主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長、西北「剿匪」總司令等職。1936年張學良與西北軍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雙十二(193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逼蔣抗日,奠定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全民抗戰基礎。
張學良位於天津市和平區赤峰道78號(距瓷房子50米,近濱江道)的故居有前後兩幢磚木結構樓房,前樓建於1921年,為三層帶地下室;後樓為二層,建於1926年。兩幢共有樓房42間,建築面積1270.4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401.65平方米,總佔地面積1.495市畝。
張學良故居風景(二)(18張)
該所建築造型豪華、美觀、大方。前樓正面二、三層設有屋頂平台;室內寬大考究,內部樓梯、地板、門窗等均採用菲律賓木料;衛生設備具全,院內廣植草坪。
該樓以張壽懿(張作霖五夫人)名義購自法國領事館。1949年後張壽懿去香港,由其子張學銓管理出租。1956年進行私房改造後由國家經營,1960年改按公產掌管。 舊宅是顧維鈞在天津的故居。建於1927年,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的威靈頓道(今和平區河北路267號),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現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天津市委員會所在地。
顧維鈞舊宅建築面積1400多平方米,為三層帶地下室磚木結構樓房,共有45間樓房,2間平房。建築平面布局規整,紅瓦坡頂屋面,外立面為紅磚清水牆面並砌築拱券等花樣。舊宅室內裝修講究,木地板、木樓梯等保存較好,並設有雙槽玻璃窗。舊宅二樓和三樓設有平台,院內種有各種花木。 胡佛舊居是是美國第31任總統在天津的舊居,位於馬場道原重慶道小學校址內,有一座樓就是胡佛在天津的舊居 。
胡佛舊居應該是原重慶道小學西樓。這座小樓為英格蘭別墅式建築,磚木結構,主體兩層樓房,局部三層並帶有地下室。樓房帶有寬敞的後院,總建築面積約3345平方米。這座建築外表醒目,用紅磚青磚分層砌築,有拱形門洞和拱形大窗。一層入門上台階後有一個大休息台通進樓內,兩側有瓶狀透視矮牆。資料記載,至1942年前,這座樓作為民居,居住著六戶市民。1942年後曾一度作為學校宿舍、小學教室等。
如今,重慶道小學整體遷址,原校址已經作為二十中學的部分操場。記者到二十中學采訪的時候,一位老師用手指著操場旁一排高高的鐵架子告訴記者:「大概那個位置就是原先的重慶道小學。」而那些鐵架子下面,大概就是胡佛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吧。 伯苓故居是南開大學、南開中學等南開系列學校的創始人、愛國教育家張伯苓先生的住宅,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的新加坡道(Singapore Road)39號(今和平區大理道87號)。
張伯苓故居始建於1920年代中葉,是磚木結構的三層英式別墅,機磚牆身,多坡式瓦頂,屬於折衷主義建築風格。室內裝潢均為菲律賓原產的木製地板、門窗和樓梯,並配有巴洛克式壁爐。房屋前後有寬敞的庭院。張伯苓夫婦於1950年9月15日從北京回到天津,租住於此。 張自忠故居為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原西北軍系將領、第38師師長、原察哈爾省省主席與原天津市市長、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與北平市市長、第59軍軍長、第卅三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司令張自忠在天津的故居,建於1936年,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倫敦道(London Road)(今天津市和平區成都道60號)。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
1936年8月,張自忠在任天津市市長期間,以「慶安堂」名義購得天津英租界倫敦道厚德堂川記一塊約4.356市畝的空地,此後開始建設一座三層的主樓和一座二層的後樓。1936年至1937年期間他在這里居住。這組建築現為天津市民政局辦公用房。
張自忠故居主要包括一座三層的主樓和一座二層的後樓,總計16間房,在院內另有14間平房,建築總面積達1400餘平方米。其中,主樓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兩層西式樓房(局部三層),樓前面用立柱支撐上下兩層內廊,樓兩側有對稱的外凸多邊形房間。房子外立面處理遵循現代簡約風格,採用天津地方材料,造型朴實無華。建築內部一樓設有會議室;二樓設有兩座平台;三樓設有屋頂平台;後樓一樓為餐廳,二樓為書房。大門右側的平房也設有會議室,左側平房為傭人住房及門房。 孫殿英舊宅是原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十二軍軍長、冀北民軍司令、新編第五軍軍長孫殿英(因在河北馬蘭峪盜掘清東陵而聞名)在天津的故居。建於1930年。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的香港道(今和平區睦南道20號至22號),該建築如今是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和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2]。為天津市長蘆鹽務管理局和天津市長蘆鹽業總公司。
殿英的這座宅邸是在1930年,也就是東陵被盜兩年後,為其三姨太購買的。但後來該建築主要充當孫殿英的駐天津辦事處。他在這里主要經營珍寶、毒品、軍火、販、假鈔票等業務
孫殿英舊宅為三層磚木結構樓房(設有地下室)。建築外部造型高大並且錯落有致。其中,正面大型露台具有西洋古典風格,上立有四組絞繩式立柱,柱頭裝有花飾。頂部內外檐採用拱券窗、矩形窗等建築形式,是一座具有典型的折中主義建築特徵的西洋建築。 李愛銳故居為蘇格蘭運動員,基督教傳教士,1924年巴黎奧運會男子400米冠軍、200米賽跑銅牌獲得者埃里克·利德爾在天津的故居(1982年美國第5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火的戰車》人物原型),建於1922年,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的劍橋道70號(Cambridge Road)(今天津市和平區重慶道38號)。該建築現為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
李愛銳故居為英式現代風格的磚木混合結構平頂樓房,外立面為硫缸磚清水牆面,部分為砂石鵝卵石,牆面新穎別致。陽台牆為磚砌,上部設有方形透視孔。建築內部設施齊全,裝修高級。一樓為客廳、餐廳、備餐室;二樓為居室、書房、衛生間,現仍保持完好。該建築整體簡潔大方,是一座帶有現代主義建築特徵的西洋式建築。 徐世昌為民國總統徐世昌在天津的故居,故居坐落在和平區新華南路255號。徐氏在津置有多處房產,其中在英租界牛津道(今和平區新華南路與睦南道、馬場道交口),購得空地一塊15.3市畝,修建了九所樓房共計181間,建築面積4347平方米。這九座樓房雖然建在一塊宅基上,但自成體系,徐氏自住一所,其餘為眷屬分住。
徐氏自住的是一個獨立大院,佔地6.35市畝,共有樓房26間,平房4間,建築面積1085平方米,是一所西式三層樓,混合結構,紅磚瓦頂。樓門前四磴台階、平台,紅缸磚砌面,一樓有客廳、休息室、更衣室、餐廳、洗澡間等;二樓為卧室、書房、辦公室、內客廳;三樓為頂子間。 段祺瑞(1865—1936)自芝泉,安徽合肥人,早年隨袁世凱創辦北洋新軍,1916年袁死後任北洋政府總理,成為皖系軍閥實權人物,1920年被直系軍閥擊敗下台,來津在此樓隱居,1924年直系軍閥失敗,段再次出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執政」,1926年又被馮玉祥趕下台,從此回津作了寓公。
段祺瑞位於天津鞍山道38號的舊居是由妻弟吳光新出資興建,後讓於段居住,故被人稱為「段公館』,是當年天津日租界最為豪華的私人公館式住宅。段祺瑞故居東沿蒙古路,南臨鞍山道,西臨河南路,北抵萬全道。包括主樓、後樓、平房等建築,整座住宅共有樓、平房74間,總建築面積3458平方米

❻ 天津五大道上的名人故居

睦南道,長2.08公里,有風貌建築74幢,名人故居2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道路兩旁綠樹掩映著風格各異的小洋樓,漫步其間,使人感到路、房、樹的空間尺度恰到好處。睦南道20號為孫殿英舊宅。建於1930年,為三層帶地下室的西洋古典公館,頗為豪華氣派。24號為中國近代外交家顏惠慶舊居,建築具有歐洲古典建築風格。28號的羅馬柱廊意式公館為天津八大家「李善人」的後代李叔福舊居,李曾任天津殖業銀行經理。50號為張學良二弟張學酩舊居,紅磚清水牆,坡瓦頂,具有英國庭院別墅風格。

五大道上還有兩座中西合璧的公館。一是大理道3號、5號的蔡成勛舊居。3號是主樓,外觀法國羅曼式,內裝修使用中式木雕。5號為中式四合院家廟,垂花門及門窗隔扇,磚、木、石雕,無一不精。另一是重慶道55號慶王府。為清朝慶親王載振的公館,主樓平面由二層樓的四合院構成,西式外檐,中式天井和裝修,頂層為祖先堂。庭院東部為中式花園,有假山、石洞和六角涼亭。

五大道上的軍政要人公館還有曹錕、徐世昌、顧維鈞的舊居。還有文化醫學界名人嚴修、方先之、范權的宅邸等。這些建築現在仍保存完好。 天津「五大道」馳名海內外,但具體指哪五條道,說法不一。一種說法,指馬場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慶道。另一種說法,指馬場道、睦南道、大理道、重慶道、成都道。五大道地區,作為天津租界市政園林和民居建築的典型代表而別具特色———第一,它形成了姿態萬千的西式建築群體景觀;第二,建築的私密性構成了深幽寂靜的街市風格;第三,近代許多政客買辦、達官顯貴居於此,使五大道成為近代名人薈萃之地。

❼ 天津銀河廣場種什麼樹

天津的風景名勝有什麼
一、市區:天後宮(始建於元代,中國最北媽祖廟,世界三大媽祖廟之一)、大悲禪院、天津文廟(始建於明代)、掛甲寺、五大道租界區、意式風情區(內部有曹禺故居、梁啟超飲冰室、曹錕故居等)、其他諸多名人故居、西開天主教堂、望海樓天主教堂、基督教諸聖堂、天津猶太會堂、天津 *** 大寺、天津鼓樓、廣東會館、和平路金街、天津之眼摩天輪、天津熱帶植物觀光園、天津水上公園、天津博物館(銀河廣場)、天津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俗稱水滴)、天塔湖風景區、天津圖書大廈、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平津舉櫻答戰役紀念館等。

二、薊縣:盤山風景區、薊縣獨樂寺、黃崖關長城風景區、盤山烈士陵園、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頌鎮、九山頂自然風景區、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

三、濱海地區:天津海濱旅遊度假區、東疆人工沙灘、潮音寺、海河外灘公園等。

四、其他:霍元甲紀念館、天津中華醫聖文化苑、楊村小世界游樂園、寶成奇石園、華石園、龍泉山游樂園、元古奇石林風景區、、華蘊博物館、武清區南湖游樂園、、楊柳青博物館(石家大院,位於西青區)、安家大院、小站練兵場(袁世凱練兵之地)、大沽口炮台等。

一些景點的具體介紹:

八仙山自然保護區以林深佳秀而聞名,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被稱為天然的植物園。

中外聞名的薊縣中上元古界地質剖面,層序齊全,構造簡單,疊層石和微體化石豐富,厚度達萬米,被聯合國地質科學聯合會確認為世界標准地層剖面,1984年被批准為我國第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天津古海岸與溼地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00多平方公里。渤海灣西岸的貝殼堤作為古海岸遺正慧跡,保存完整,為國內外罕見。

寧河的七裏海是典型的瀉湖溼地生態系統,水域遼闊,蘆葦繁茂,生物物種繁多。

近年來,天津開發整合特色旅遊資源,著力開發建設海河旅遊觀光帶和市中心綜合旅遊區、濱海觀光度假旅遊區、薊縣山野名勝旅遊區、津西南民俗生態旅遊區、津西北現代休閑娛樂區。精心打造「近代中國看天津」城市旅遊品牌,建設大沽煙雲、小站練兵、洋務溯源、萊茵小城、歐陸風韻、東方巴黎、金融名街、意奧風情、扶桑市井、老城津韻、津衛搖籃、楊柳古鎮12個旅遊主題板塊。

天津其他主要旅遊景點:天津熱帶植物觀光園、盤山、天津黃崖關、天津水上樂園、天津天塔湖、天津古文化街、獨樂寺、天津海濱旅遊度假區、海河公園、石家大院、廣東會館、北寧公園、天津大學、天津帝景溫泉度假村、薊縣八仙桌子森林生態自然保護區、盤山烈士陵園、東麗湖溫泉、薊縣下營鎮常州村、文廟、天塔等。

天津之眼,即天津永樂橋摩天輪,2007年12月17日正式合龍,使氣勢恢弘的「天津之眼」完全「睜開」,為津城再添一景。

永樂橋摩天輪的直徑為110米,到達最高點時,距離地面的高度可達到120米左右,相當於35層樓的高度,能看到方圓40公里以內的景緻,是名副其實的「天津之眼」。穩坐於永樂橋之上的天津之眼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座建在橋上的摩天輪,其巧奪天工和奇思妙想確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已成為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第一座橋上摩天輪項目候選世界紀錄。

古文化街

作為津門十景之一,天津古文化街一直堅持「中國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經營特色,以經營文化用品為主。古文化街內有近百家店堂。

坐落於文化街內部的天後宮俗稱娘娘宮,始建於元代,為北方罕有的媽祖廟,體現了天津作為漕運和海運集散地的傳統地位。天後宮也被稱為除澳門、台灣天後宮之外的世界三大媽祖廟之一。

1989年,以經營景泰藍、蘇綉、內畫水晶為主的喬香閣落戶古文化街。20年來,喬香閣適時擴大經營范圍,並......
天津有那些名勝古跡
『海 河』

海河起自天津市西部的金鋼橋,東至大沽口入海,全長70多公里,橫貫天津市區。流域面積26.5萬平方公里,是子牙河、大清河、南運河、北運河、永定河5大水系的入海通道,兼有排澇、蓄水、供水、航運、旅遊和環境保護等綜合功能。海河是天津人的母親河,也是天津的象徵。天津人日常生活閑逛、休憩的地方都離不開海河兩岸,新型的建築物以及游樂地點都圍繞在夾岸兩旁。海河兩岸是一覽天津人面貌的最佳地帶。

『鼓 樓』

鼓樓是舊時天津「三宗寶」之一,位於天津老城中心,緊鄰聞名遐邇的廣東會館,周圍與國內外著名的古文化街、天後宮、呂祖堂等景點相輝映,形成了濃郁的地方文化氛圍。重新修復後的鼓樓舉辦了與天津歷史有關的各種展覽,如天津危改展覽、天津住宅發展史展覽——展出金、元、明、清、近代、解放前幾個歷史時期本市住宅的發展變遷史,此外還開辟了天津風貌和名人名居展覽,集中展示了70多處典型建築和名人名居等。

『古文化街』

古文化街由宮南、宮北大街和宮前廣場三部分組成,全長580米,天後宮位於全街的中心。全街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全部建築為磚木結構,是目前天津市最大的一處仿古建築群。建築格調為「仿清、民間、小式」的風格,配有油漆彩畫、磚雕、木雕。街的南北兩口各新建仿清式牌樓一座,全街有商店近『石家大院』

位於西青區楊柳青鎮,是清代津門八大家之一石萬程第四子石元士舊宅。始建於1875年,佔地6000多平方米,由大、小四進院落組成,規模宏大,建造精巧,有「華北第一宅」之稱。現辟為楊柳青民俗博物館。藏有大量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磚雕等民間藝術珍品。同時,石家大院內還設有石府戲樓,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戲樓。

『五大道小洋樓』

天津有近千幢漂亮的小洋樓,古舊韻味引人入勝,英式、法式、德式、俄式、意式等各種不同風格的建築物爭奇斗妍,天津又被稱為「世界建築博物館」。這些小洋樓集中在五大道(成都道、重慶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當時,一些西方人、皇親國戚、鉅商富賈把天津視為建立「小公館」和別墅的理想地點。天津這些小洋樓,幾乎都有近百年的歷史。

『海河意式風情區』

座落在河北區南端,曾是天津近代史上義大利租借地的中心區,已有近百年歷史,原有街區及建築基本保持原貌,是至今中國乃至東北亞地區最大的也是唯一的義大利文化集中地。在這個區域的周圍有諸多著名的近代和現代歷史名人故居,有梁啟超飲冰室、李叔同故居、曹禺故居和袁世凱、馮國璋宅邸等。

『薊縣風光』

薊縣居津京唐承四市的腹心,古稱漁陽,是天津的歷史文化古城,境內山青水秀、峰巒疊翠、名勝古跡遍布全縣。有聞名遐邇的盤山、黃崖關長城、翠屏湖、石趣園、遼代白塔、唐代獨樂寺;還有以「八仙」在此野餐小憩的神話故事命名的八仙山、號稱「天津第一高峰」的九山頂、有觀賞與科研價值的中上元古界地層剖面、水伴石生的大峽谷。

『七裏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七裏海是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的國家級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位於寧河縣西北部,是海退後形成的古瀉湖潮窪地。潮白河南北貫穿,將溼地分為東、西七裏海,總面積約為9500公頃。七裏海生物物種多樣,是許多珍稀和瀕危野生動物遷徙、棲息、繁殖的基地。水生植物涉及12群落,植物200多種,國家保護三類植物3種,主要植物為蘆葦;動物有100多種,其中國家保護一類動物11種,二類動物14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達10多種。
天津有哪些風景名勝
天津是一座既蘊涵古都風韻,又富有現代氣息的大都市。悠久的歷史為天津留下了許多極具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的勝跡。漫步城中,那堪稱「萬國建築博覽會」的幢幢風格迥異的小洋樓、古樸典雅的天津老城、逶迤穿城而過的海河風光帶,異彩紛呈的各類博物館、紀念館、名人故居領人流連駐足;市郊風光秀麗的山林湖泊、綠樹環抱的深山古剎,世界聞名的萬里長城更是中外客人游覽觀光的好地方。

古文化街

初來乍到,想大致領略一番津味、古味、文化味,那最佳去處莫過於古文化街了。穿過「津門故里」的大牌坊,是600米的仿清建築群,出自數十位書法界名人之手的百塊匾額和楹聯,充滿翰墨氣息,猶如百家書法展覽。在這條街上出售古玩玉器、古舊書籍、傳統手工藝製品和民俗用品,天津的民間藝術品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風箏魏風箏、劉氏磚刻在此設有專店。

天後宮(民俗博物館)

俗稱娘娘宮,座落在天津三岔河西岸、古文化街中心。始建元代(1326年)。這座海神廟與中國沿海一些城市的「媽祖廟」相同,都是供奉一位傳說中的神女。天後宮最初為船工祭祀海神天妃,舉行酬神演出和聚會場所,每逢天妃誕辰(農歷3月23日),舉行「皇會」表演龍燈、戲曲、旱船,百戲雲集,萬人空 巷。現辟為天津民俗博物館,為天津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也是天津民俗文化的民祥地。

廣東會館(天津戲劇博物館)

位於天津老城中心,建於清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為四合院式建築,戲樓建造獨特,是中國罕見的木結構建築藝術珍品。1912年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曾在這里演講。現已辟為天津戲劇博物館。

呂祖堂(天津義和團紀念館)

位於紅橋區如意庵大街何家胡同18號。是清代供奉呂洞賓的道觀。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義和團運動興起,著名的義和團首領曹福田在這里設總壇口,成為當時義和團活動的中心。1985年修復後建立「天津義和團紀念館」。

石家大院

位於西青區場柳青鎮。是清代津門八大家之一石萬程第四子石元士舊宅。始建於1875年,佔地6千多平方米,由大、小四進院落組成,規模宏大,建造精巧。有「華北第一宅」之稱。現辟為楊柳青民俗博物館。藏有大量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磚雕等民間藝術珍品。

大沽口炮台

大沽口炮台位於天津市東南60公里塘沽區海河與渤海的交匯處,是「外接深洋,內系海口」的「海門古塞」。大沽口是京津門戶,海防要隘。炮台始建於明代後期,清代多次進行整。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6月,八國聯軍向大沽炮台發起猛烈轟擊,天津軍民不畏列強,浴血鏖戰,終因炮台彈葯爆炸起火,炮台失守。大沽口炮台現存炮台遺址3座,以「威、鎮、海」三字命名。大沽口炮台已成為近代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的歷史見證,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廟

明代廟,是奉祀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地方,位於南開區東門內大街。始建於明代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為市內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

李叔同故居及書法碑林

李叔同是中國著名的近代新文化運動的先驅,同時也是享譽海內外的佛教高僧。 天津是李叔同的故鄉。他的故居在海河岸邊的河北區糧店後街60號院內。這座呈「田」字形的清代建築距今已有150餘年的歷史。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紀念這位生長在天津的中國近代文化大師,1990年10月23日李叔同書法碑林河北區宙緯路揭幕。碑林系古典園林式建築,鐫刻著大師中晚期書法80多件,一座1.2米高的大師銅塑像巍然矗立其間。碑林還刻有眾多著名書法家的詠懷之作。

梁啟超故居與飲冰室書齋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他的故所和飲冰室書齋坐落在天津市河北區第一工人文化宮附近的民族路上。1924年,在他原寓所西側,由......
天津有哪些著名旅遊景點
第一名:天津之眼

天津之眼,即天津永樂橋摩天輪,是世界上唯一建在橋上的摩天輪。2007年12月17日正式合攏,使氣勢恢弘的「天津之眼」完全「睜開」,為津城再添一景。

第二名:盤山

盤山風景區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景區盤山,猶如十里錦屏,巍然屹立於京東,歷史上被列為中國十五大名勝之一,以「京東第一山」馳名中外。盤山風景區位於天津薊縣城西北12公里處。盤山古名盤龍山、四正山、無終山。因它蜿蜒盤踞,「形無定向勢如龍」,故名盤龍山。因它一峰獨起,獨立無依,蜂窩蓮瓣,四面如一,故名四正山。因它位於古無終國,故名無終山。三國魏時它還叫無終山。曹操《表論田疇》說:「田疇率宗族入無終山中」。因為魏國田疇隱居無終山,曾為曹操征服烏桓當過向導,但又拒絕曹操所封官爵,一直隱居山中,所以後人為了紀念田疇,把無終山改叫田盤山,意思是田疇曾經在山中盤桓。省略叫法為「盤山」。

第三名:北寧公園

北寧公園,又名"寧園"。其前身是1906年袁世凱委派周學熙闢建的種植園,建於1931年,面積19.8公頃,坐落在天津北站東北側。至1986年全園面積已發展到57.87公頃。

園中主要景觀有九曲勝景、得月樓、湖心亭、疊翠山、暢觀樓、鴛鴦亭等,並建有禮堂、圖書館、影劇院、游泳池等設放。公園東北部為小型動物園和水族館。公園北部的"致遠塔",高70餘米,9層,塔內牆壁鑲有100餘塊石刻,內容包括仰韶文化、三代鍾鼎以及中國近代文化,是遊人游覽登高的好去處。

第四名:水上公園

水上公園原稱「青龍潭」,作為風景游覽區,其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初。由於這里「蘆葦茂盛、水禽棲息、自然天成、野趣橫生」,水上公園於1951年7月1日正式對遊客開放,因其以水見長,且日臻完美,又被譽為北方的小西子。

天津水上公園位於市區西南部,佔地200公頃,

園內有三湖九島,南端有擁有上百種珍稀動物的動物園。水上公園位於天津市區的西南,建於1950年。面積213公頃,是天津最大的綜合性公園。也是津門十景之一。

第五名:古文化街

游津門故里,喬香納福,八方來客同饗宴。

覽九河下稍,鍾靈毓秀,九州賓朋共歡歆。作為津門十景之一,天津古文化街一直堅持「中國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經營特色,以經營文化用品為主。古文化街內有近百家店堂。

古文化街位於南開區東北隅東門外,海河西岸,北起老鐵橋大街(宮北大街),南至水閣大街(宮南大街)。南北街口各有牌坊一座,上書「津門故里」和「沽上藝苑」,長687米,寬5米,系商業步行街。這里在古代是祭祀海神和船工聚會娛樂之場所。現已修復的古文化街包括天後宮及宮南、宮北大街。天後宮俗稱「娘娘宮」,是古文化街上的主要參觀旅遊項目。天後在古時被人們稱為護航女神。傳說她是福建莆田人,姓林名默,經常駕船出海,搭救遇難的人,故被後人敬為女神。元時京城每年需北運大批糧食,先從海路運抵天津,然後再轉河運至京城。元 *** 為祈求航海安全,便將護航女神崇為天妃,並在沿海城鎮建起天後宮。天津的天後宮建於公元1326年。

第六名:銀河廣場

天津銀河廣場坐落於河西區友誼路上,採用日本川口衛建築構造設計事務所設計的「三天月」方案。銀河廣場採用獨特的平面半下沉式設計、立體燈光效果設計、園林綠化造型設計、遊人需求服務設計等。特別是主體建築「三天月」廣場的燈光設計,更是獨具匠心,夜晚猶如三面銀光閃閃的彎月降落地面,衛星拍攝的畫面不用任何技術放大,也可清晰識別,名副其實地成為天津市標志性建築。

銀河廣場的命名源自「天津」是「銀河」的別名,在屈原的《離騷》中有「朝發軔於天津兮」......
天津有什麼名勝古跡
天津遊玩

線路設計: D1天津廣播電視塔→古文化街→廣東會館→南市食品街·旅館街→濱江道→海河外雞公園

線路設計: D1文廟→古文化街→天後宮→南市食品街·旅館街→五大道

D2天塔→西開教堂→瓷房子→勸業場

D3盤山→獨樂寺

D4黃崖關長城

特色美食

狗不理包子 十八街麻花 耳朵眼炸糕 鍋巴菜 崩豆張 小寶栗子 煎餅果子
天津有什麼名勝古跡?
海河、鼓樓、古文化街、石家大院、黃崖關長城,八仙山,梨木台,五大道風景區
天津旅遊景點有哪些
天津的主要景點和游覽區可以選擇:

市區:

游覽區與近代史建築:五大道,西開教堂,天津之眼摩天輪,義大利風情街,鼓樓,文化街,天津站前廣場,解放橋,解放北路,瓷房子,望海樓等

主要的大型公園:水上公園,寧園,西沽公園,長虹公園,人民公園,南翠屏公園等

文化設施:文化中心(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等)

學校: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南開中學,耀華中學等

商業街:濱江道,小白樓,中山路

西青:

楊柳青鎮石家大院,中北鎮植物園

武清:

楊村凱旋王國,佛羅倫薩小鎮

寧河:

七裏海溼地公園

濱海新區:

外灘,航母主題公園,極地海洋世界

薊縣:

盤山,獨樂寺,黃崖關長城

寶坻和靜海主要是溫泉城。

註:

五大道、義大利風情街、濱江道金街、小白樓、海河沿岸,水上公園,寧園,長虹公園,西沽公園,濱海外灘,天塔湖,佛羅倫薩小鎮,文化中心的博物館。以上都是免費的(五大道騎車或者馬車需要花錢、海河遊船需要花錢、上天塔上面需要花錢)。
天津時有哪些旅遊景點?
天津靠近海岸,還設有貿易港口,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使得天津與外界有著廣泛的接觸,經濟發展也是非常快的,那麼天津好玩嗎?下面就是關於天津景點介紹來看一下天津的景點吧。

特色街道五大道首推的就是馬場道,在這條不寬的馬路上,座落著小洋樓將近有300座,背後都有著一段歷史,著名的,或是鮮為人知的。可以沿著馬場道走走,走得累了,有很多不錯的餐館可以坐下來吃飯。 睦南道:全長1968米,沿馬場道自西向東走300米,向右拐便是。有許多名人故居,如東陵大盜孫殿英,張學良之弟張學銘,末代皇帝浦儀等等。 大理道:全長1745米,沿街也是風格各異的小洋樓。常德道:全長1219米,有 *** *** 財政部關務署長張福玉故居(常德道2號),還有檔次不錯的餐廳。 重慶道:有座慶王府,是晚清總管太監小德張的私人住宅,還有很多餐飲娛樂場所,如演歌台,東海漁村,仲聯西餐廳等。成都道:全長2206米,很多茶館,酒吧,如蘇易士西餐廳,小倫敦西餐廳,藍都西餐廳,1931夢娜酒吧,都樂酒吧,清茗雅軒,勞埃德酒吧等等。 解放北路,為舊時租界,現為天津金融一條街,各大銀行的天津分行都在那裡有一席之地,建築也是天津最有租界特色的,都很有些歷史了。 2。高校區:天津的高校主要雲集在衛津路上,有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師范大學等。個人認為南開大學的 校園是最美的,尤其是夏天的時候,可以在大樹的陰影里躲避驕陽,也可以在馬蹄湖邊看荷花,發呆。 津河:南開大學的另外兩個門在復康路上,昔日門前的臭水河被改造成小橋流水的好去處,現稱為津河。從八里台立交橋通過南開大學直到第一中心醫院的長長一條復康路上,景色迷人。建議:單身來津男女不要在復康路上南開大學的津河周圍徘徊過久,那裡卿卿我我的二人世界可能會對你敏感的神經構成剌激。高教書店和八里台文化市場:就在南大對面,CD/VCD/服飾,還有學習方面的書,盡可以到這里來買,八里台文化市場雖不及北京的萬通新世界和西單華威,但細細逛,還能有些收獲的。天津電視塔:在衛津路的另一頭,*近寧家房子。在上海東方明珠建成前據說是全國最高的電視塔,就是現在也極有特色,因為是建在湖上,周圍全是水。冬天也沒什麼太好看,可其它季節來,還有水幕電影,很壯觀。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會有很多人在平台上放風箏。 3.歷史古跡: 佛教:河北區天緯路的大悲禪院是一座供奉八方佛的寺院,始建於清順治年間,院內還曾供奉過唐僧玄奘法師的靈骨。大悲院的出眾之處有二,一是在位於院中央的大雄寶殿內曾珍藏魏晉南北朝至明清各代銅、木、石刻造像數百尊,是世間罕見的藝術精品;二是大悲院的素齋一直蜚聲遐邇,將豆製品化腐朽為神奇,做成一道道鮮美無比的佳餚。大悲禪院有弘一法師紀念堂,堂內多為大師出家後照片,還有書法作品。 *** 教: *** 寺要數天津南大寺,有很多有年頭的牌匾,也是中國為數不多的保存最完好的華式建築的 *** 寺。天主教:西開教堂是天主教堂,位於市中心濱江道,教堂西邊是世界風情街,可以買到具有異域風情的手工藝品、紀念品。可以順便在國際商場,伊勢丹、濱江道購物。此外,還有河北岸獅子林橋旁的望海樓教堂(也叫聖母得勝堂)。廣東會館:南開區南門里大街。開放時間:9:00-11:30,14:00-16:30。門票4元。門票4元。建於清朝光緒年間,原為廣東旅津人士(以商人為主)設立的 *** 、寄寓機構。它糅合了潮式和北方的建築特點,是天津市現存規模最大、裝修最精麗的清代會館建築。殿宇、戲樓於1986年辟為天津市戲劇博物館,成為兼有陳列展覽和演出等多種功能的文化場所。當年,名動一時的楊小樓、梅蘭芳等都曾在這里......
天津著名旅遊景點有哪些
天津的主要景點和游覽區可以選擇:

市區:

游覽區與近代史建築:五大道,西開教堂,天津之眼摩天輪,義大利風情街,鼓樓,文化街,天津站前廣場,解放橋,解放北路,瓷房子,望海樓等

主要的大型公園:水上公園,寧園,西沽公園,長虹公園,人民公園,南翠屏公園等

文化設施:文化中心(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等)

學校: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南開中學,耀華中學等

商業街:濱江道,小白樓,中山路

西青:

楊柳青鎮石家大院,中北鎮植物園

武清:

楊村凱旋王國,佛羅倫薩小鎮

寧河:

七裏海溼地公園

濱海新區:

外灘,航母主題公園,極地海洋世界

薊縣:

盤山,獨樂寺,黃崖關長城

寶坻和靜海主要是溫泉城。

註:

五大道、義大利風情街、濱江道金街、小白樓、海河沿岸,水上公園,寧園,長虹公園,西沽公園,濱海外灘,天塔湖,佛羅倫薩小鎮,文化中心的博物館。以上都是免費的(五大道騎車或者馬車需要花錢、海河遊船需要花錢、上天塔上面需要花錢)。
薊縣有哪些風景名勝
薊縣,古稱漁陽,春秋時期稱為無終子國,戰國時稱無終邑,秦代屬右北平郡,唐朝設薊州。新中國成立後,屬河北省轄縣,1973年9月劃歸天津市,相沿至今。薊縣位於天津市最北部,地處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全縣總面積1593平方公里,下轄26個鄉鎮、一個城區街道辦事處、949個行政村、15個居委會,總人口96萬人。 薊縣自然風光秀麗,名勝古跡眾多,已形成盤山、黃崖關長城,翠屏湖、縣城古文物、中上元古界地質剖面、九山頂、梨木台、八仙山和九龍山等一批重點旅遊景區和度假區。其中黃崖關長城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盤山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上元古界地質剖面被國務院批准設立為國家級地質公園,八仙山列為國家級原始次生林自然保護區,九龍山列為國家森林公園。縣城內還有國家重點保護的千年古剎——獨樂寺和白塔寺等文物古跡。這些景區與周邊地區旅遊資源組合在一起,具有明顯的旅遊聚集效應。 盤山 :盤山坐落在薊縣官莊鎮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自然山水與名勝古跡並著的旅遊勝地。盤山始記於漢,興於唐,極盛於清。歷史上建有72座寺廟和眾多玲瓏寶塔,一座皇家園林──靜寄山莊,早在唐代就以「東五台山」著稱佛界,以「京東第一山」馳名中外,民國初年盤山同泰山、西湖、故宮等並列為中國十五大名勝之一。 乾隆皇帝一生32次登臨盤山,「早知有盤山 何必下江南」更是乾隆皇帝登臨盤山時的感嘆。 黃崖關長城 :黃崖關長城坐落在薊縣城北的下營鎮,國家4A級景區。這里依山傍水,自然景觀雄、險、秀、古,人文景觀新、奇、幽、雅,是品位較高的旅遊風景區。黃崖關長城始建於北齊天寶七年(公元557年),明代包磚大修,1985年修復了城牆3025米,樓台20座,八卦關城、水關各一座,全段長城牆體和敵樓建在海拔700多米的山脊上,陡峭險峻。被長城專家譽為「萬里長城的縮影」。 千年古剎獨樂寺 :獨樂寺座落在天津市薊縣城內,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遼統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為中國現存三大遼代寺院之一,也是我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代表作。景觀「獨樂晨燈」列為漁陽八景之首,於2004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4A級旅遊景區。 人間仙境八仙山 :八仙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薊縣北部的下營鎮,總面積53.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95%。這里群峰匯聚,9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主峰「聚仙峰」海拔1052米,是天津市最高峰。八仙山旅遊資源豐富,景觀獨具特色。概括為八奇:山奇,層巒疊嶂,群峰競秀;谷奇,清幽深邃,谷深流急;石奇,千姿百態,嶙峋嵯峨;雲奇,雲山霧罩,千變萬化;水奇,溪水奔流,生機勃勃;林奇,林海茫茫,鬱郁蔥蔥;花奇,五顏六色,爭奇斗艷;鳥奇,形態各異,百鳥歡歌。 天津神農架梨木台 :梨木台坐落在薊縣下營鎮,總面積1000多公頃。景區地理位置優越,自然風光優美,人文景觀豐富,地質遺跡奇特,被專家學者譽為「天津的神農架」。景區集山、水、石、林於一體,具有秀、幽、古、野的特點。 九山頂自然風景區 :九山頂自然風景區位於天津市薊縣的下營鎮,是國家級地質自然保護區 ——中上元古界標准地層最有代表性的山體,又是薊縣國家地質公園典型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森林植被茂密,空氣清新潔凈,猶如一塊綠色的翡翠和天然大氧巴。景區集奇峰、幽林、峽谷、怪洞及戰國古長城、抗日戰爭舊址於一體,是人們進行生態旅遊、民俗旅遊、紅色旅遊、地質科普旅遊的理想境地。 國家級森林公園九龍山 :九龍山位於薊縣穿芳峪鄉,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有高等維管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