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博物館溥心畲畫展出什麼時間
擴展閱讀
杭州公交車末班多少錢 2025-02-05 07:47:22
福州南嶼南井小學在哪裡 2025-02-05 07:47:19

天津博物館溥心畲畫展出什麼時間

發布時間: 2023-08-21 15:11:20

⑴ 誰知道齊白石門下弟子的名字

齊白石的弟子
齊白石的弟子很多,其中著名的有國畫大師李苦禪、李可染、王雪濤、王鑄九、許麟廬、婁師白、張德文等,戲劇大師梅蘭芳、評劇名家新鳳霞也是齊白石的弟子。
李苦禪
李苦禪,號勵公。1923年秋,拜齊白石為師,白日學習西畫,晚間抽空到齊家學習中國畫。 1924年在齊白石的精心培育下,他畫藝大進。在國立藝專成立「九友畫會」,九友分別是:李苦禪、王雪濤,王仲年、徐佩遐、孫公符、何冀祥、閻愛蘭,顏伯龍、袁仲沂。 天津《大公報》創辦《藝術周刊》,曾大量介紹李苦禪和趙望雲的藝術,引起社會的很大關注。4月14日,《大公報》發表其作品《慘淡京都》。11月23日,又發表作品《慘暮》,頗具版畫風格。7月1日,參加中西畫會在北海漪瀾堂舉辦的畫展。8月4日,《霞光畫報》推出中西畫會第二次畫展專刊,登載了齊白石對李苦禪的評價:「謹觀中西畫會諸君之作,皆筆情大雅,無女子見人有羞縮態度也,將來再行展覽,必有可觀耳。苦禪之畫,比前度展覽會大進,何其令吾輩真可畏!一哂記之。白石山翁。」同時還刊登了郝左春對李苦禪的評價:「藝術界革命的前驅」。次年,齊白石贈與李苦禪一本《齊白石畫集》;並在封面上題字:「苦禪仁弟畫筆及思想將起余輩……」 1929年吼虹畫社曾出版兩期《吼虹月刊》,後因經費緊張以及國民黨憲警的干涉而停刊。還編有《苦禪望雲畫集》兩冊。次年,為齊門篆刻女弟子劉淑度作冊頁,齊白石在其上題道:「苦禪畫思出人叢,淑度風流識此工。贏得三千同學輩,不聞揚子恥雕蟲」。齊白石將弟子李苦禪比作孔子門下的顏回。次年,《李苦禪畫集》出版,由齊白石題簽。
李可染
(1907~1989), 中國現代的炒作中國畫家;1907年3月26日生於江蘇省徐州市,1989年12月5日卒於北京。 李可染自幼即喜繪畫,13歲時學畫山水。1923年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兩年後畢業回鄉作小學教師,並任教於徐州藝術專科學校。1929年考入西湖藝術院研究班,學習油畫並得到林風眠的指導與賞識。1932年作《鍾馗》並入選第2屆全國美術展覽。 1946年到北平藝術專科學校任教,翌年春拜齊白石為師,相隨10年。同年又深得黃賓虹積墨法之妙。 1949年後,當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1953年在北京舉行了李可染、張仃、羅銘寫生聯展。 1957年,訪問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畫了大批寫生作品,在筆墨、造意與境界的處理上均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1986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回顧性的李可染中國畫展,展出了他各時期的作品 200餘幅。 這一時期是李可染創作的又一高潮階段,筆墨更加純熟,揮寫更加自如,意趣更加醇厚,形式更趨於風格化。 李可染長期擔任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培養了許多山水畫家。他認為學習傳統繪畫,第一步須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第二步要以最大的力量打出來。這是他幾十年藝術實踐的總結,也體現著他對傳統和創造的普遍看法;出版有《李可染水墨寫生畫集》、《李可染中國畫集》、《李可染畫牛》等。
王雪濤
中國現代著名小寫意花鳥畫家。1903年12月31日出生,1982年11月24日逝世,河北成安人。原名庭鈞,字曉封,號遲園 。自幼喜繪畫,1918 年入保定直隸高等師范附設手工圖畫科, 畢業後到小學執教。 1922 年考入北平藝術專科學校西畫系,後轉讀國畫系,受教於陳師曾、蕭謙中、湯定之、王夢白等諸位前輩,尤受王夢白影響最大。1924年拜齊白石為師,奉師命改名雪濤。1926年畢業後留校任助教、講師。抗日戰爭期間,北平淪陷,辭去教職,專事繪畫創作,賣畫為生。同時,潛心師傳統,上追徐渭、陳淳,又得名師指點,畫藝大進。1954年任中國畫研究會常務理事,被聘為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1955年參加籌備北京中國畫院工作,1957年任該院畫師、院務委員會委員,1978年任北京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美協北京分會副主席,北京市第七屆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五屆政協常委,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聯絡委員會委員及北京市委委員 。
王鑄九
(1900-1966),原名鼎,號兩石,字瞻農。男,漢族,河南舞陽人,1922年畢業於師范學校 ,1929年到北京拜齊白石為師習畫。1937年返回家鄉從事教育工作,並研習國畫。1947年返京,1949年後經徐悲鴻介紹到北京展覽工作室供職,1955年至1962年任北京市美術公司畫師,1963年至1966年任北京中國畫院專業畫家。創作以寫意為主,受吳昌碩、齊白石影響尤深。作品常以農家作物為題材,筆墨老辣,渾厚華茲,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作品多次入選國內重大美術展覽並在報刊上發表,《葫蘆石榴圖》參加全國美展並選入《花鳥畫選集》及《北京畫院中國畫作品選集》。1987年,有作品入選文化部和故宮博物院舉辦的「當代已故著名畫家作品展」。生前曾在北京舉辦過個人畫展。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中國畫研究會會員。1989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遺作展。
許麟廬
山東蓬萊人,1916年生,2011年8月9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5歲。中國花鳥畫家、書法家、古今書畫鑒賞家。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和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花鳥畫研究會會長,北京中國書畫社名譽社長,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副會長,山東蓬萊、四川嘉州、河南開封書畫院名譽院長,中國書畫函授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名譽教授等。 自幼秉承家學,酷愛習書作畫。1939年後受益於溥心畲先生在繪畫、書法理念和技藝上的指點;1945年拜齊白石為師,伴隨左右13年得其真諦。他從事筆墨丹青六十餘載,博覽研讀近萬家歷代名家作品,吸收了石濤、朱耷、吳昌碩等諸家的筆墨技法並創造性地吸收了民間藝術和京劇藝術融入自己繪畫之中。經半個多世紀的刻苦敬業形成了個人獨特藝術繪畫風格,其作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其傳略被載入《1985-1991年世界名人錄》和《1987年大洋洲及遠東世界名人錄》。
婁師白
(1918年—2010年),1918年6月生於北京,是齊白石的入室弟子,14歲就在齊白石先生家中學習詩、書、畫、篆刻,直至白石先生逝世,長達25年之久。 婁師白先生作品有齊白石風格,為「齊派」重要傳人,善畫花鳥瓜果,作品曾參加全國歷界美展,曾應邀赴新加坡、美國等國家美術院校講學。 婁師白得其言傳身教,全面繼承齊白石藝術技法特色,並有所創新。 其作品色彩鮮而不艷、雅而不俗,給人以豐富多彩、生機勃勃之感。其詩、書、畫、篆刻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報刊發表,多次參加國內外展覽會,博得好評。 作品被人民大會堂、國賓館、國家駐美、駐英大使館及博物館收藏。並拍有數部反映其生活與創作的電影片。長於寫意花鳥畫。 婁師白先生長期致力於齊白石藝術的研究及技法傳授。作品有《蓖麻豐收》、《鴨場》、《八哥百合》等。《南國花木》等藏於中國美術館。出版有《婁師白畫輯》、《畫鴨》、《怎樣治印》、《齊白石繪畫藝術》、《齊白石繪畫技法》等專集、專著。 婁師白的代表作有《春暖人間》、《雛鴨》、《灕江帆影》、《長白積雪》等。 著有《齊白石繪畫藝術》、《婁師白畫輯》、《畫鴨》、《婁師白印章手拓本》等。 2010年12月13日清晨,婁師白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張民權
字衡,筆名【平原張衡】國畫家,1914-2001,山東平原縣人,幼年學畫,曾受業於山東畫家吳天墀,1935年考入國立北平藝術專國畫系,師從齊白石,常書鴻,溥心畲,王雪濤,吳鏡汀,陳緣督,楊濟川諸大師,專功山水,兼學花卉人物,是該系高才生。1938年畢業後,應於右任、張大千、常書鴻的聘請,任敦煌助理研究員、總務主任。1943年赴敦煌,臨摹繪制敦煌壁畫數百幅,1945年在重慶中蘇文化協會舉辦了個展,畫展中敦煌壁畫臨品,獲得了巨大成功。周恩來、董必武、林伯渠、郭沬若、張大千及業內人士,給出了高度贊揚。於右任、郭沬若等持筆在作品上提字。展出後敦煌壁畫臨品被各界人士收藏,其中中唐《維摩詰辨法圖之一》《維摩詰辨法圖之二》《樂伎圖》《晚唐西方凈土孌》四幅國寶級敦煌壁畫臨品,被重慶博物館收藏。抗日戰爭後期張民權畫家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冀魯豫老解放區工作。劉鄧大軍解放大西南,張民權同志帥部隊文工團,隨解放軍南下,渡長江戰南京一直打到重慶。受劉伯承、鄧小平委任,接管重慶市文化界軍代表。 重慶解放後,張民權同志長期擔任藝術行政工作,歷任重慶文化局藝術科科長、辦公室主任、文化局副局長,兼任重慶市川劇院院長、重慶國畫院副院長、四川美術家協會理事、重慶美協副主席。離休後重新拿起畫筆,創建《素存堂》書畫廊,教授子女及弟子習畫,並同時恢復中國畫創作,僅半年時間,畫了幾百幅作品,於1984年在重慶再次舉辦了個人畫展,民權同志的作品,山水畫宗法宋元,用筆中鋒,挺拔峻秀,古樸淡雅,別具一格。花卉畫取法明清,用筆勁峭,生動自然。部分作品參加北京美術學會及重慶國畫院在北京、珠海、天津、南京、桂林等地舉辦的畫展、美展。有些作品為南京美術館、天津戲劇博物館、重慶博物館、石景宜、劉紫英、伉儷文化館、山東名人事業促進會等處收藏,1994年獲重慶美術金獎。作品入編《中國名家書畫選》《當代名家作品集錦》《中國當代書畫選》《國立北平藝專畫選》《四川省詩書畫院建院專輯》《重慶中國畫作品選集》《重慶嘉陵書畫院作品集》《紀念毛澤東一百一十周年書畫作品集》等,並出版《張民權中國畫集》,生平載入《中國專家》《中國詩書畫印大觀》《中華翰墨名家作品博覽》《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中國當代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大辭典》《國際現代書畫名家教授大辭典》,被評為「國際銀獎藝術家」並被授予「20世紀國際藝術名家教授成就大獎」。 趙琗艇,1915年生,河南人,1935年考入國立北平藝專國畫系,得白石大師親傳,擅長畫小雞、蝦、蟹、蛙等。其作品入選1936年南京全國美展並獲獎。現今96歲還在作畫,其作品載入,《重慶中國畫作品選集》《重慶嘉陵書畫院作品集》《國立北平藝專畫選》《張民權中國畫集》《紀念毛澤東一百一十周年書畫作品集》等,
張德文
1943年出生,自幼習畫有深厚的家學淵源。小時候在鑒湖河畔,凝神觀察魚蝦在水裡游動的各種姿態,或到離家不遠的徐謂故居青藤書屋,摹畫徐渭的書畫。他深受紹興前賢的影響,秉江南水鄉之靈氣,從小酷愛繪畫,以自身的勤奮與穎悟而師造化。50年代他畫的「齊白石蝦」獲省地和全國少兒美術獎,破格入學浙江美術學校後經潘天壽校長引薦給齊白石先生,為齊白石四子齊良遲的入室弟子。畢業於齊白石國畫學校、北京齊白石藝術學院。在大師的傳授下,刻苦勤學幾十年如一日,專心研習齊白石繪畫藝術。2009年他完成了齊白石和齊良遲兩代人生前遺願,畫出了長16米的「百蝦圖」手卷,國內外都公認和譽稱為「中華第一蝦」而蜚聲當今。
編輯本段生活軼事
抗日戰爭時期,北平偽警司令、大特務頭子宣鐵吾過生日,硬邀請國畫大師齊白石赴宴作畫。齊白石來到宴會上,環顧了一下滿堂賓客,略為思索,鋪紙揮毫。轉眼之間,一隻水墨螃蟹躍然紙上,眾人贊不絕口,宣鐵吾喜形於色。不料,齊白石筆鋒輕輕一揮,在畫上題了一行字:「看你橫行到幾時」,後書「鐵吾將軍」,然後仰頭拂袖而去。 有個漢奸求畫,齊白石畫了一個塗著白鼻子,頭戴烏紗帽的不倒翁,還題了一首詩:「烏紗白扇儼然官,不倒原來泥半團,將妝忽然來打破,渾身何處有心肝?」 1937年日 款款飛來
本侵略軍佔領了北平。齊白石為了不受敵人利用,堅持閉門不出,並在門口貼出告示,上書:「中外官長要買白石之畫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親駕到門,從來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謹此告知,恕不接見。齊白石還嫌不夠,又畫了一幅畫來表明自己的心跡。畫面很特殊,一般人畫翡翠鳥時,都讓它站在石頭或荷徑上,窺伺著水面上的魚兒;齊白石卻一反常態,不去畫水面上的鱘魚,而畫深水中的蝦,並在畫上題字:「從來畫翡翠者必畫魚,余獨畫蝦,蝦不浮,翡翠奈何?」齊白石閉門謝客,自喻為蝦,並把作官的漢奸與日本人比作翡翠,意義深藏,發人深思。 齊白石有耿直的一面,淪陷時期,國立藝專聘他為教授,他在裝聘書的信封上寫下「齊白石死了」五個字,原信退回。有一個偽警察想借機索要他一張畫,被齊先生嚴詞拒絕。 齊白石對自己門徒卻百加愛護。1933年,剛從杭州西湖藝術院畢業的李寄僧經潘天壽介紹,在北京齊白石門下深造。一次,齊白石對李寄僧說:「你的作品中有些地方用筆太小,必須改用大筆」。他繼而又問「你有大筆嗎?」看到李寄僧搖頭,他馬上說:「我送你一支」。說罷,齊白石帶著李寄僧走到一個堆積間,裡面還放著一口「壽材」。大師用凳子作墊,一腳跨到了「壽材」頂上,把靠牆木架上的幾個紙包拿下來,然後選取一捆長的說:「這都是長筆,你自已挑吧」。李寄僧高興極了,當即取了二支,是特大羊毫筆。那時,李寄僧雖在北平藝專任教,但由於課時不多,收入很少,如今大師送他這樣貴重的好筆,可謂雪中送炭,這雖不是什麼大事,卻讓李寄僧終身難忘。 齊白石70多歲的時候,對人說:我才知道,自己不會畫畫。人們齊聲稱贊老人的謙遜。老畫家說,我真的不會畫。人們越發稱贊,當然沒有人相信他說的話。那時,白石老人還曾與郭沫若、毛澤東爭奪一張「廢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