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有什麼好聽的輕音樂
擴展閱讀
深圳哪裡有英語培訓 2025-02-05 08:00:19

天津有什麼好聽的輕音樂

發布時間: 2023-08-22 00:37:11

㈠ 天津相聲廣播裡面的插曲。一個純音樂的,挺適合做鈴聲的,特別歡快,很有天津韻味

《天津話》
詞曲:李亮節
演唱:李亮節
編曲:劉駿
錄音製作:劉駿
錄音室:天津盛音虔棧文化工作室
天津話 - 李亮節與岩石樂隊

㈡ 有哪些與天津有關的歌曲

1、《牛逼的天津》

天津飯,算是一首把天津的一些特點展示出來的,但是詞曲的整體水平不算高,他的音樂可能也只能在天津的一部分年輕人中流傳,難以像題主所提到的其他的一些城市代表音樂那樣傳遍全國。可以把這個歌手理解成為天津的「陰三兒」,但是個人覺得水平要遜於他們。

2、《大餅卷一切》

《大餅卷一切》是搖滾大鼓李亮節的第二張專輯,專輯中比第一張《天津娃娃》多了對天津本土的民俗的挖掘,專輯同樣包容了京韻大鼓,京東大鼓,北京琴書,太平歌詞,單弦,相聲等多種曲藝形式,形式更加新穎,內容也更加豐富,趣味性和可聽性更強,專輯的同名主打歌《大餅卷一切》也因為網路節目十三億分貝的播出,成為天津神曲暢紅網路。

3、《天津娃娃》

《天津娃娃》是搖滾大鼓李亮節的首張專輯,將天津傳統曲藝以及天津本土民俗與搖滾樂相結合,作品融合京韻大鼓,京東大鼓,鐵片大鼓,天津時調,天津快板,太平歌詞,相聲等多種曲藝類別,嫁接音樂風格多元化,深受天津人民喜愛,相聲廣播92.1台歌《說學逗唱》最是深入民心。

4、《走過天津的大街小巷》

單單看歌詞,在這首歌里,看似表達了李亮節老師了對天津的變化,實則是深情的懷念。

5、《天津我可愛的家鄉》

這是首典型的城市主旋律歌曲,可能和各個城市的官方歌曲一樣,不怎麼好聽,但是當地人都聽過無數遍的。當然,這個應該不是題注想知道的,但是先說這首是因為,你得先聽過這首之後,才能聽出下一首中的一個重要的梗。

㈢ 天津市有名的合唱團

為您找到以下內容:

  • 天津大學北洋合唱團


十三、天津青年業余藝術團
天津青年業余藝術團於1979年組建,成員為來自工廠、學校和社區街道的青年。該團設有聲樂隊、民樂隊、輕音樂隊,共有百餘人。
該團以「走正路、出作品、出人才」為宗旨,積極創作,刻苦排練,推出許多優秀作品。在「天津市群眾文藝新創作展覽演出」中,該團的民樂小合奏《春光照海河》,輕音樂《白雲》、《大雁》獲二等獎。1979—1984年期間由該團走上專業藝術團體的歌手先後有王躍、楊小弟、郭玉清等。
十四、天津群藝口琴會
天津群藝口琴會成立於1980年初,隸屬天津市群眾藝術館,成員多是工程技術人員、教師、職工,共40餘人。該會在口琴家楊世珩的指揮和輔導下,水平不斷提高,曾參加國際「全日本口琴聯盟」、國際盒帶錄音比賽和國際、國內口琴比賽,多次獲獎。該會經常為天津市群眾演奏和在天津電台、電視台演播。演出的中外名曲《藍色的多瑙河》、《杜鵑圓舞曲》、《春風》、《珍珠貝》、《荷麗楠蒂》、《星星索》、《紅河谷》、《喜洋洋》等,都受到聽眾的歡迎。
十五、天津大學北洋藝術團
天津大學北洋藝術團建於1985年4月,設交響樂團、軍樂團、民樂團、合唱團,以及音樂愛好者協會等社團,共有成員400餘人。交響樂團建團後,排演了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序曲、貝多芬的《第五「命運」》交響曲等。民樂團建立後,先後排演了《津沽桃花開》、《春江花月夜》、《喜洋洋》等。
80年代末,由輔導老師任寶平、韓修成組織創作組,先後創作了交響樂《北洋頌》,交響樂套曲《校園組歌》,交響合唱《一代學驕》,合唱套曲《青春的腳步》、《獻給母校的歌》,合唱《祖國,生機勃發的地方》、《北洋頌》、《張太雷頌》等作品,多次在校內外演出。
1991年春,民樂團以《翠湖春曉》、《彩雲追月》等曲目參加了天津市大學生器樂比賽並獲獎。1991年以來,合唱團每年都舉辦音樂會。1993年天津大學承辦由國家教委、團中央等9單位主辦的「中國首屆大學生吹奏樂比賽暨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夏令營」,軍樂團獲得三等獎和特別表演獎。1995年曾先後在天津音樂廳、北京音樂廳公演。
該團在1988—1996年期間每兩年一屆的天津市大學生藝術節的比賽中,均獲器樂組一等獎及合唱組一等獎。
十六、天津小天使電子樂團
天津小天使電子樂團成立於1986年10月,由天津音樂學院附中和河西區三義庄文化站共同組建。該團與天津教科院培訓中心和京師學校合作,採用世界先進的科學教學體系,對孩子們進行智力開發。幾年來,培養出一批小樂手。該團多次參加天津及全國組織的演出,均受到好評。曲目主要有:《賣報歌》、《採茶撲蝶》、《太陽出來喜洋洋》、《溜冰圓舞曲》、《藍色的多瑙河》、《沂蒙山變奏曲》等。
1991年10月26日,該團在音樂廳舉行建團5周年音樂會,小樂手們演奏了自己創作的樂曲,受到各界好評 。該團團長朱經白,藝術指導是日本音樂家左藤明雄。
十七、愛樂合唱團
愛樂合唱團於1988年9月成立 ,成員均為已退休的聲樂工作者 ,共有70多人 。原天津歌舞劇院一級指揮趙寶山任指揮。該團以弘揚嚴肅音樂、介紹中外名曲為宗旨,以服務基層和活躍天津的音樂生活為活動方向,堅持正規的排練和演出。建團以來,到工廠、機關、學校、部隊、油田 ,以及SOS兒童村等演出已有百餘場 。他們常演的歌曲有百餘首 ,代表性曲目有:《歌唱祖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太陽最紅 ,毛主席最親》、《光輝的黨旗》、《春天的故事》、《走向新時代》、《祖國 ,慈祥的母親》、《飛來的花瓣》、《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牧歌》、毛主席詩詞歌曲《沁園春·雪》等;外國歌曲有《伏爾加船夫曲》、《藍色的多瑙河》、《喀秋莎》等。
該團積極參加天津市的各種節慶演出和比賽演出,均取得好成績。1992年夏,在天津市第二屆合唱節演唱《回聲》、《晨鍾》、《藍色的多瑙河》等歌曲 ,獲「組織」、「表演」、「指揮」、「伴奏」,「創作」5個單項獎。1994年夏,由著名指揮家嚴良堃指揮,與天津交響樂團合作 ,演出人民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黃河大合唱》;中央芭蕾舞團兩度來津演出經典劇目《紅色娘子軍》;該團擔綱劇中的合唱等 ,均受到好評。近年來,該團吸收了來自學校、工廠、機關年輕的聲樂愛好者,增強了活力。至1995年,該團擁有60多人,經常參加活動的有40多人。團長趙寶山,副團長王一林。
十八、天津少女合唱團
天津少女合唱團成立於80年代末期,隸屬天津青年宮。成員80餘人均為來自和平區中學的女學生。聲樂指導兼指揮王萍。該團常參加市內的音樂會,演唱的歌曲有《花非花》、《踏雪尋梅》、《燕子》、《鐵蹄下的歌女》等。
十九、天津鹽場女子管樂隊
天津鹽場女子管樂隊於1990年8月成立 ,有45名女職工參加 ,平均年齡30歲左右 。在天津歌舞劇院王春生 、尚永昌輔導下 ,排練了《國歌》、《團結·友誼》、《咱們工人有力量》、《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歡迎曲》、《迎賓曲》、《多瑙河之波》、《雙鷹旗下》等樂曲。經常參加廠、區、市的重大慶典演出活動,都獲得成功,受到好評。
二十、寧河縣南澗花吹樂班
寧河縣南澗花吹樂班成立於1949年。其前身是早年成立的民間吹歌會。解放後,樂手們以歡慶解放的喜悅心情在吹奏中添加花樣、技巧,並形成一些程式加以堅持,遂有了「花吹班」的稱謂。
該班的主要創始人是酷愛民族音樂的吹歌樂手藍作勇。他與同鄉青年樂手李紀珍、薄連順共同研究、摸索出花吹技巧的系列表現形式。其中主要有 :在吹奏時吸煙 :兩個嘴角各一支煙 ,兩個鼻孔各3支煙,吹奏時每支煙都要冒煙;頂水碗:頭頂一隻,兩肩各一隻、兩支胳膊肘兒上各一隻 ,碗內盛滿清水 ,吹奏時水不能灑出來 ;用2尺長的膠管連接嗩吶的吹口掄起來吹;在樂器桿上安支架頂轉盤等。吹奏的樂曲有《喜相逢》、《跑驢》、《柳青娘》、《王婆罵雞》等。「文化大革命」期間,不吹舊曲目,改吹「樣板戲」。該班平時從事民俗、節慶的演奏。20世紀70年代中期,多次參加寧河縣和天津市舉辦的節慶等演出活動。伴隨該班名聲的傳揚,他們不僅跑遍了天津市的4郊5縣,還曾應邀赴河北省和東北一些地區表演。1989年參加天津市首屆田野文化藝術節,藍作勇、李紀珍、薄連順3人獲天津市文化局 、天津市音樂家協會授予的「民間樂師」稱號。90年代以來,該班培養出的年輕樂手努力傳承著花吹技巧;使用的樂器在傳統的嗩吶、管子以及打擊樂器鼓、鈸、鑼、梆子、木魚、撞鍾等的基礎上,增加了電子琴、架子鼓等電聲樂器,增強了樂曲的演奏效果。
至1995年,該花吹樂班共有樂手30多人,負責人薄連順。

【參見於天津文化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