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天津資料 » 天津名人有哪些
擴展閱讀
深圳東風本田哪裡噴漆 2025-01-12 22:30:21
廈門花店在哪裡進貨 2025-01-12 22:19:42

天津名人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3-03 00:59:32

❶ 天津都有哪些歷史名人啊

天津歷史名人 天津名人

【查為仁】(1695~1749)清代詩人。字心谷,號蓮坡,又號蓮坡居士。天津人。出身書香門第,其父曾建查氏園林別墅水西庄。查為仁於此廣置圖書金石鼎彝,結納國內著名文人、學者。杭世駿、江沆、厲鶚等著名文學家、經學家、詩壇領袖等都曾寓居水西庄,或吟詩作賦,或揮毫書畫,或埋頭經史,或著書立說,或鑒賞金石、書畫、圖籍,產生了大量詩詞、文章、書法、繪畫作品,使天津古代文學藝術事業以水西庄為中心進入了極盛時期。其文人之盛,與揚州馬氏玲瓏山館、杭州趙氏小山堂南北並稱,成為蜚聲海內外的文化勝地。查為仁本人也大展才華,與厲鶚合箋《絕妙好詞箋》被收入《四庫全書》。著有《庶塘未定稿》9卷、《外集》8卷、《蓮坡詩話》3卷等。

【梅成棟】(1776~1844)清代詩人。字樹君,號吟齋。天津人。道光年間倡立輔仁學院,主講席10餘年。曾在天津水西庄與文人名士結成梅花詩社,有許多詩作在士林傳誦,是當時天津詩壇公認的領袖。著有《欲起竹間樓存稿》、《四書講義》、《管見篇》、《吟齋筆存》等,輯有《津門詩抄》。

【張明山】(1826~1906)民間藝術家。名長林。天津人。泥人張第一代。幼初入塾,即喜為粘土之戲。經成年累月地細心揣摩與刻苦實踐,對捏塑泥人技術終獲獨得之秘。操作時優游自得,若不經意,而得心應手。為人捏像只須對坐談笑,摶泥入手,頃刻而成;且能藏泥於袖,悄悄摶塑人像,形神畢肖,栩栩如生。其作品有古裝仕女、戲曲角色和各行業人像,馳譽遐邇,被稱為南北塑像者之冠。其作品曾獲巴拿馬賽會一等獎和南洋各地展覽會獎狀、獎牌20多件。

【孫菊仙】(1841~1931)京劇演員。原名濂,字寶臣,號學年。天津人。早年是武秀才,曾參與鎮壓太平軍。30多歲以後由業余愛好京劇而下海從藝,師事程長庚,唱老生,噪音寬亮,唱腔淳樸蒼勁,能以氣行腔,吞放自如,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世稱孫派,與汪桂芬、譚鑫培齊名。孫戲以《完璧歸趙》、《逍遙津》、《罵楊廣》等著名。孫菊仙不僅演技高超,品德也為人敬仰,不以名角自居,不賣高價票,90歲高齡時,還在津京兩地為慈善事業舉行義演。在上海演出時,被旅滬天津人親切地稱為老鄉親,後來叫響,他便以老鄉親為藝名。晚年終於天津故居。

【張兆祥】(1852~1908)畫家。字和庵。天津人。師從孟綉村,多才多藝,通曉西洋照相技法和詩文書畫,尤擅寫生,畫花鳥,並吸收郎士寧西洋畫法,開一代畫壇新風,自成一派。其作品傳世甚少,尤為寶貴。藏於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的《石榴花》,色彩濃艷,風姿絕倫,堪稱珍品。其弟子陸文郁等人也在畫壇名噪一時。

【嚴修】(1860~1929)教育家。字范孫,號夢扶。天津人。清末翰林。任貴州學政時,倡新學,以奏請開經濟特科名於世。1897年任滿辭歸,熱心於鄉里興學。先約張伯苓來教家塾,後又辟私宅為敬業中學堂(今南開中學前身),又聯合士紳創辦民立第一、第二小學,協助地方當局辦起多所官立小學與半日學堂、補習所等多種教育機構。之後,在私宅創辦女子小學、保姆講習所(幼師)、蒙養園,對天津新式教育的興起,起到了啟蒙與促進作用。1918年與張伯苓創辦南開大學。晚年倡組城南詩社、崇化學會,講義理、訓詁之學。著述存稿有詩、文、日記、函札多種,輯錄出版有《嚴范孫先生遺著》、《嚴范孫先生古近體詩存稿》等書。其書法俊逸瀟灑,嫵媚多姿,為近代天津四大書法家之一。

【華世奎】(1863~1941)書法家。字啟臣,號璧臣。天津人。清內閣閣丞,民國成立之後,以遺老自居,終生不剪辮子。同嚴修組崇化學會,主其事。其書法走筆取顏字之骨,氣魄雄偉,骨力開張,功力甚厚。手書的天津勸業場五字巨匾,字大1米,蒼勁雄偉,可謂其代表作。書法作品小至蠅頭小楷,大至徑尺以上榜書,結構都很凝重舒放,晚年更加蒼勁挺拔。居近代天津四大書法家之首。

【周學熙】(1865~1947)實業家。字緝之,別號止庵。安徽東至縣人。1894年中舉。初官於浙江,後為山東候補道員。1900年入直隸總督袁世凱幕下,主持北洋實業。1903年赴日本考察工商業,回國後曾作直隸工藝總局總辦、天津道、長蘆鹽運使,民國後兩度出任北洋政府財政總長。任期內在天津先後創辦商品陳列所、植物園、鐵工廠、高等工業學堂、教育用品創造所、灤州煤礦公司、啟新洋灰公司、京師自來水公司、耀華玻璃公司、華新紡織公司以及天津中國實業銀行等,成為一個典型的企業集團,奠定了北洋實業的基幹,本人亦成為與南方張謇齊名的著名實業家。著有《止庵詩存》、《止庵詩補集》。

【張相文】(1866~1933)學者。字蔚西,號沌谷。江蘇泗陽人。光緒丙戌歲試補博士弟子員,後棄科舉,殫心新學,尤喜中外地輿科學。1899年入上海南洋公學專攻史地,後轉該校教習。1901年編寫初、中等地理教科書。1907年任天津北洋女子師范學堂堂長,出版《地文學》,將生物界納入地理學,有開創意義。與張伯苓、吳鼎昌等創辦中國地學會,任會長,編輯《地理雜志》月刊。1920年從事佛學研究。性喜游名山大川,足跡遍塞外,考證秦長城之舊址所在,發現成吉思汗陵寢故址及其碑誌,糾正當時歷史學家之誤,對學術界頗有貢獻。著作有《佛學地理》、《南園叢稿》等書。

【梁啟超】(1873~1929)學者,政治家。字卓如,任甫,號滄江,又號飲冰室主人,人稱任公。廣東新會人。1890年入京會試得識康有為,拜為師,並接觸西學。1895年從康有為入京,協助其發動公車上書,主編《時務報》,發表《變法通議》等文,風靡大江南北,與康有為並稱康梁。1898年再次進京,辦理保國會,參與新政,多次上書請廢八股、設編譯局、獎勵工藝製造。7月光緒皇帝召見,命其籌備京師大學堂,主持譯書局。變法失敗後流亡日本創辦《清漢報》、《新民叢報》,主張君主立憲,參加保皇會。辛亥革命後回國,在津創辦《庸言》月刊,後在袁世凱政府任職。察覺袁的復辟野心後,於1915年定居天津。同年袁謀稱帝愈急,梁啟超策動其學生蔡鍔回滇起義,親自在寓所草成討袁檄文《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送滬發表。袁倒台後梁啟超赴歐考察,1920年回國辦《改造》半月刊,並在清華、北大任教。此後即脫離政界在津專心著述,完成《清代學術概論》、《墨子校譯》、《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先秦政治思想史》等專著,並在南開大學及寓所書房飲冰室講學授課。著述收入《飲冰室合集》,共148卷,約1400萬字,涉及哲學、史學、文學、經濟、法律、道德、宗教等許多學科,時間上囊括古今,地域上兼及中外。尤其在先秦和明清、近代的學術思想研究方面,留下了一大批頗有見地的著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張伯苓】(1876~1951)教育家。名壽春。天津人。北洋水師學堂畢業,任海軍士官生,親睹甲午之戰,憤然立下教育救國大志。1903年隨嚴范孫赴日考察教育,1904年創辦南開中學。1917年,張伯苓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考察教育,研究私立大學的組織方式。1919年,由江蘇督軍李純贈50萬銀元,張伯苓在天津西南八里台一帶購地400畝,建造校舍,創辦了南開大學。1923年創立南開女子中學。1928年,又建南開小學,從而完成了南開由小學到大學的教育體制。後來,又於1931年成立南開經濟研究所,次年成立應用化學研究所。1936年在重慶成立南渝中學。1938年任國民參政員並當選為副議長,1945年出席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1948年出任考試院院長。張伯苓和嚴范孫創立的南開大學、中學、小學,是中國近代私立學校的典範,培育了周恩來等眾多英才,在中國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王襄】(1876~1965)學者。字綸閣,號?室。天津人。從20歲起酷好考古研究,是中國較早鑒識和收藏研究甲骨文的學者。所著《?室殷契類纂》、《?室殷契文證》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還著有《流沙墜簡勘誤記》、《秦前文字韻林》、《古文源流臆說》、《古陶今?》等書。王襄的書法也頗具功力。1949年後任《甲骨文會集》編委,天津文史館館長,天津市政協委員。

【李叔同】(1880~1942)藝術家,佛學家。原名文濤,法號弘一。天津人。童年讀詩書,喜好舊詩詞,擅長書法金石。1905年赴日本學習西洋畫與音樂,並與曾孝谷、歐陽予倩組春柳劇社,主演《黑奴籲天錄》、《茶花女》等名劇,開中國話劇運動的先河。回國後曾執教於天津、上海、杭州、南京。全國教音樂、西洋畫的教師,多得其親傳,豐子愷、劉質平等名家皆其得意高足。李叔同前半生既是中國話劇藝術的奠基人之一,又是詩人、音樂家、畫家、書法篆刻家,均有名作問世。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專研戒律,被尊為南山律宗大師,律宗第十一世祖,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高僧。所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曾影印成書。

【馬千里】(1885~1930)教育家。名仁聲。天津人。南開中學、北洋大學畢業。曾在南開中學、直隸女子師范學校任教,既是周恩來的老師,又是鄧穎超的老師。馬千里是五四運動的領導者之一,擔任天津各界聯合會副會長、抵制日貨委員會主席,發動群眾罷課罷市,請願示威。大革命前後,馬千里積極支持共產黨的革命活動。資助周恩來赴日留學,周恩來旅歐時常與馬千里通信往來。馬千里還將周恩來寫的《警廳拘留記》、《檢廳日錄》在自己創辦的《新民意報》上發表。1921年,馬千里創立天津達仁女校,積極支持鄧穎超、劉清揚等組織女星社,開展婦女解放運動。還曾擔任葯王廟小學校長、河北省立一中校長、南開校友總會主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曾兼任天津紅十字會幹事長和副會長,一生忘我工作。

【劉奎齡】(1885~1967)畫家。字耀辰。天津人。南開中學首班畢業生,自幼學習郎世寧畫法,研究五代、宋、元諸家,尤其是明代呂紀、清代沈銓的畫技,並將西洋畫之色彩、透視比例融合於中國傳統工筆國畫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其作品纖細逼真,神態自然,以《孔雀圖》最為著名,深得徐悲鴻贊揚,在中國近代畫壇獨樹一幟。

【劉鳳鳴】(1889~1978)民間藝術家。回族。天津人。15歲開始隨外祖父馬順清學習刻磚技藝。馬順清是天津著名刻磚藝人,在清道光年間,將天津磚刻發展為獨立於建築之外的民間藝術,並開創了堆貼法,擴大立體空間,使作品層次分明。劉鳳鳴繼承和發揚了馬順清的貼磚法,創造了天津刻磚的獨特風格,被譽為刻磚劉,以立體和半立體透雕見長,在方磚上所刻山水、花卉、人物、鳥獸形象生動逼真,構思精巧,極具藝術欣賞價值。

【楊石先】(1896~1985)化學家、教育家。安徽懷寧人。蒙古族。1931年在美國獲化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南開大學理學院院長。1947年任南開大學教務長、代理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化學會理事和天津科協主席。是中國有機農葯研究事業的開拓者,曾在1956年參加周恩來親自主持的科技發展規劃制定工作,擔任綜合組組長,先後發表過40餘篇論文,研製成功10多種農葯,並培養了大批人才,是中國教育界一代名師。

【哈荔田】(1911~1989)醫學家、教育家。河北保定人。回族。出身中醫世家,早年師從國醫泰斗施今墨,三四十年代便享譽津門,在中醫診治和理論研究上造詣頗深,尤擅長婦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創立了天津首家公立聯合診所,又遵照周恩來親自指示,創建天津中醫學院,為教育和培養中醫人才、弘揚中華傳統醫學付出畢生辛勞。其醫術之精、醫德之高蜚聲中外,所診治過的患者無論是普通群眾還是高層領導或海外政要,無不交口稱贊,臨終之前還堅持為群眾義診

❷ 天津歷史名人

天津歷史名人:

1、曾國藩

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

2、馮國璋

馮國璋字華符,一作華甫,直隸河間縣西詩經村人,是直系軍閥的首領,與王士珍、段祺瑞並稱為北洋三傑。

3、梅貽琦

梅貽琦字月涵,祖籍江蘇武進,祖先於明成祖時由江南遷居北京,後於天津落籍,為梅曾臣長子。歷任清華學校教員、物理系教授、教務長等職,1931到1948年,任清華大學校長。

4、於敏

於敏1926年8月16日出生於今天津市寧河區蘆台鎮,是中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5、李叔同

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

❸ 天津名人收集簡介

【查為仁】(1695~1749)清代詩人。字心谷,號蓮坡,又號蓮坡居士。天津人。出身書香門第,其父曾建查氏園林別墅水西庄。查為仁於此廣置圖書金石鼎彝,結納國內著名文人、學者。杭世駿、江沆、厲鶚等著名文學家、經學家、詩壇領袖等都曾寓居水西庄,或吟詩作賦,或揮毫書畫,或埋頭經史,或著書立說,或鑒賞金石、書畫、圖籍,產生了大量詩詞、文章、書法、繪畫作品,使天津古代文學藝術事業以水西庄為中心進入了極盛時期。其文人之盛,與揚州馬氏玲瓏山館、杭州趙氏小山堂南北並稱,成為蜚聲海內外的文化勝地。查為仁本人也大展才華,與厲鶚合箋《絕妙好詞箋》被收入《四庫全書》。著有《庶塘未定稿》9卷、《外集》8卷、《蓮坡詩話》3卷等。?

【梅成棟】(1776~1844)清代詩人。字樹君,號吟齋。天津人。道光年間倡立輔仁學院,主講席10餘年。曾在天津水西庄與文人名士結成梅花詩社,有許多詩作在士林傳誦,是當時天津詩壇公認的領袖。著有《欲起竹間樓存稿》、《四書講義》、《管見篇》、《吟齋筆存》等,輯有《津門詩抄》。

【張明山】(1826~1906)民間藝術家。名長林。天津人。泥人張第一代。幼初入塾,即喜為粘土之戲。經成年累月地細心揣摩與刻苦實踐,對捏塑泥人技術終獲獨得之秘。操作時優游自得,若不經意,而得心應手。為人捏像只須對坐談笑,摶泥入手,頃刻而成;且能藏泥於袖,悄悄摶塑人像,形神畢肖,栩栩如生。其作品有古裝仕女、戲曲角色和各行業人像,馳譽遐邇,被稱為南北塑像者之冠。其作品曾獲巴拿馬賽會一等獎和南洋各地展覽會獎狀、獎牌20多件。?

【孫菊仙】(1841~1931)京劇演員。原名濂,字寶臣,號學年。天津人。早年是武秀才,曾參與鎮壓太平軍。30多歲以後由業余愛好京劇而下海從藝,師事程長庚,唱老生,噪音寬亮,唱腔淳樸蒼勁,能以氣行腔,吞放自如,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世稱孫派,與汪桂芬、譚鑫培齊名。孫戲以《完璧歸趙》、《逍遙津》、《罵楊廣》等著名。孫菊仙不僅演技高超,品德也為人敬仰,不以名角自居,不賣高價票,90歲高齡時,還在津京兩地為慈善事業舉行義演。在上海演出時,被旅滬天津人親切地稱為老鄉親,後來叫響,他便以老鄉親為藝名。晚年終於天津故居。?

【張兆祥】(1852~1908)畫家。字和庵。天津人。師從孟綉村,多才多藝,通曉西洋照相技法和詩文書畫,尤擅寫生,畫花鳥,並吸收郎士寧西洋畫法,開一代畫壇新風,自成一派。其作品傳世甚少,尤為寶貴。藏於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的《石榴花》,色彩濃艷,風姿絕倫,堪稱珍品。其弟子陸文郁等人也在畫壇名噪一時。?

【嚴修】(1860~1929)教育家。字范孫,號夢扶。天津人。清末翰林。任貴州學政時,倡新學,以奏請開經濟特科名於世。1897年任滿辭歸,熱心於鄉里興學。先約張伯苓來教家塾,後又辟私宅為敬業中學堂(今南開中學前身),又聯合士紳創辦民立第一、第二小學,協助地方當局辦起多所官立小學與半日學堂、補習所等多種教育機構。之後,在私宅創辦女子小學、保姆講習所(幼師)、蒙養園,對天津新式教育的興起,起到了啟蒙與促進作用。1918年與張伯苓創辦南開大學。晚年倡組城南詩社、崇化學會,講義理、訓詁之學。著述存稿有詩、文、日記、函札多種,輯錄出版有《嚴范孫先生遺著》、《嚴范孫先生古近體詩存稿》等書。其書法俊逸瀟灑,嫵媚多姿,為近代天津四大書法家之一。

❹ 天津都有那些名人故居

吉鴻昌故居

吉鴻昌故居坐落法租界40號路(今和平區花園路5號),是一座三層小洋樓。初建於1917年,由沙得利工程司設計,共有樓房11間,平房2間,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磚木結構,紅機磚清水牆。

吉鴻昌,河南省扶溝人。生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1913年從軍,歷任團、師、軍長,寧夏省主席、二十二路軍總指揮等職。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因反對內戰,拒絕執行蔣介石向紅軍發動軍事進攻被迫解職,攜眷出國考察。1932年「一二八」上海淞滬之戰爆發後毅然回國。1933年與馮玉祥、方振武在察哈爾組建抗日同盟軍,任前敵指揮,曾收復多倫。吉鴻昌於1930年以有餘堂名義買下法租界40號路這座樓房。1933年抗日同盟軍在蔣介石與日本侵略軍夾擊下失敗,吉鴻昌返回天津住在這里,繼續進行抗日活動。他在這所住宅樓內籌措經費,搜集武器,進行秘密革命活動。為了適應地下工作需要,將這所樓房進行改造,將二樓的三個門改成七個門,使樓內門門相通,間間相連。樓上南側做客廳,牆壁上懸掛吉氏親筆所書條幅:松間明月長如此;身外浮雲何足論。三樓是地下黨秘密印刷室,樓下為接待地下黨員住房。院牆爬滿藤蘿,使這座紅樓熠熠生輝。

霍元甲故居陵園

精武元祖霍元甲,以其精湛的武術技藝、強烈的愛國精神享譽中外。天津西青區小南河村的一座農舍便是霍元甲的故居。這是一個青瓦土坯牆普通農舍式的院落,內有一明兩暗的三間土坯房,房屋內陳設著當年的生活用具及當時情況的簡介,堂屋內霍元甲的遺像是19O9年在津拍攝的,兩側的唁聯「一生俠義、蓋世英雄」是他的次子霍東閣所寫,東屬為霍元甲生前的卧室。

霍元甲(1869-1909年),出生於天津的武術世家,自幼苦練武功。他的武功不僅繼承了祖傳絕技,而且旁參各派,博採眾長,練就了超群武藝,曾打敗了當時號稱天下無敵的俄國大力土和英國大力士,力挫日本柔道隊,大振國威。為了強國強民,他在上海創辦了上海精武體育會,孫中山曾為之題寫「尚武精神」幾個大字。後來,霍元甲被人以治病為名投毒害死。他死後,其弟子扶樞歸里,將他葬於小南河村南。霍元甲雖英年早逝,但是他所倡導的精武精神卻得以流傳和發揚。

目前,精武體育會已遍布國內外,尤其在東南亞等地更為盛行。為了紀念這位精武元祖,家鄉人民為他修建起陵園,在墓前的漢白玉牌坊上刻有孫中山先生題寫的「尚武精神」四個金字,霍元甲的半身塑像屹立於陵園的花木叢中。

張學良故居

張學良故居坐落法租界32號路(今和平區赤峰道78號),是一所西洋集仿式樓房。張氏在二、三十年代來津常住此處。

張學良,字漢卿,遼寧省海城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生。東北講武學堂畢業,歷任旅、師、軍長,軍團司令、東北保安司令、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北平綏靖主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長、西北「剿匪」總司令等職。1936年張學良與西北軍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雙十二(193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逼蔣抗日,奠定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全民抗戰基礎。

張氏故居有前後兩幢磚木結構樓房,前樓建於1921年,為三層帶地下室;後樓為二層,建於1926年。兩幢共有樓房42間,建築面積1270.4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401.65平方米,總佔地面積1.495市畝。該所建築造型豪華、美觀、大方。前樓正面二、三層設有屋頂平台;室內寬大考究,內部樓梯、地板、門窗等均採用菲律賓木料;衛生設備具全,院內廣植草坪。

該樓以張壽懿(張作霖五夫人)名義購自法國領事館。1949年後張壽懿去香港,由其子張學銓管理出租。1956年進行私房改造後由國家經營,1960年改按公產掌管。
徐世昌故居

徐世昌,字卜五,天津人,咸豐五年(1855)生。清末曾兩次出任軍機大臣。辛亥以後,於1918年任北洋政府大總統,1922年被曹錕逼迫下台隱居津門。

徐氏在津置有多處房產,其中在英租界牛津道(今和平區新華南路與睦南道、馬場道交口),購得空地一塊15.3市畝,修建了九所樓房共計181間,建築面積4347平方米。這九座樓房雖然建在一塊宅基上,但自成體系,徐氏自住一所,其餘為眷屬分住。

徐氏自住的是一個獨立大院,佔地6.35市畝,共有樓房26間,平房4間,建築面積1085平方米,是一所西式三層樓,混合結構,紅磚瓦頂。樓門前四磴台階、平台,紅缸磚砌面,一樓有客廳、休息室、更衣室、餐廳、洗澡間等;二樓為卧室、書房、辦公室、內客廳;三樓為頂子間。

此外,徐世昌還有一所住宅,在英租界咪哆士道(今和平區泰安道),是他在1927年化名徐弢喬購買漢森洋行宅地9市畝,修建成西式磚瓦三層樓房一座,計27間,平房17間。這所建築是花園住宅,造型美觀,庭院內有假山、亭子、魚池、花窖等。

黎元洪故居

黎元洪,湖北黃陵人,同治三年(1864)生。辛亥武昌起義後被擁戴為領袖,藉此聲譽,先後於1916年與1922年出任民國政府大總統。下台後隱居天津,他在津有兩處住宅。

其一,在英租界盛茂道(今和平區河北路219號)是他1912與1918年先後以黎大德堂名義購自英租界工部局,土地共三塊8.096市畝,後又購自張金鑒堂上地4.69市畝。黎氏在買進這些土地後,委託一個外國建築師,先後建成東樓、中樓、西樓、戲樓與花園等,共建房171間,建築面積8516.5平方米。其中樓房150間,平房21間。東樓房是一所西式二層帶地下室混合結構,機磚、瓦頂,雙槽門窗,菲律賓木地板;西樓為法式三層樓房,高台階,樓上有平台、涼亭、裝飾富麗堂皇。中樓又叫鴛鴦樓,也是一所西式二層樓房,前後被花園圍繞。戲樓有休息廳、客廳,一些著名的演員在此唱過堂會。

其二,在德租界威廉路(今河西區解放南路256號),是黎氏1917年以宋卿府君名義購置的一塊3.72市畝房產,經拆除後修建成一所花園住宅,共有房44間,建築面積1878平方米是一所西式三層洋樓,磚混結構,混水牆,砂石面,尖形瓦頂,大理石台階,整座建築與室內裝飾都十分講究。院內有噴水池、方亭、石雕仙人像等,黎氏於1928年即死於這寓所。以上兩所住宅幾經拆改建,原建築不復存在。

梁啟超故居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是戊戍變法主要成員之一,與康有為齊名,近代史稱「康梁變法」。辛亥革命後曾先後出任北洋政府司法總長、幣制局總裁、財政部長等職。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很有影響的人物,一生著作甚豐。他於民國初年在天津意租界西馬路(今河北區民族路)購得一塊地皮,面積約4市畝,於1914年建成一所住宅,此後又建一所書齋--飲冰室,住宅為二層西式樓房,前後共有兩幢。前樓為主樓,帶地下室。一、二層各有9間居室。整體建築分為兩部分,東半部為梁氏專用,有小書房、客廳、起居室等;西半部是家屬住房。後樓為附屬建築,有廚房、鍋爐房、貯藏室、傭人住房等。前樓與後樓有走廊、天橋連接。整所建築面積1100餘平方米,主樓為磚木結構,水泥罩面,塑有花紋,異形紅色瓦頂,石砌高台階,雙槽門窗,整所建築相當講究,有花園、汽車房、傳達室。

飲冰室在今河北區民族路46號,與住宅(民族路44號)相連,建於1924年,是一所淺灰色兩層小洋樓。樓內正面有三個小拱廳,門前兩側是石台階,當中有蓄水池,池中雕一座石獸,口中噴水常年不斷。一樓正中為大廳,大廳周圍5間房子除1間為雜房外,其餘為書房和圖書室。二樓靠西北角也是1間大廳,靠東南角有幾間主要作卧室或圖書資料室。梁氏後期就住在這里從事著述。

梁氏的飲冰定由義大利建築師白羅尼歐設計,為天井外廊式帶封閉罩棚。建築造型別致,正中大廳實際是天井院的罩棚,罩棚高出屋頂,用花玻璃鑲成。該所建築共有房34間,建築面積949.5平方米。
張自忠故居

張自忠故居先後有兩處。一處在河北大經路天津市政府內後院(現河北區金鋼橋醫院);另一處在英租界倫敦道(今和平區成都道60號)。

張自忠,字藎忱,山東臨清人。生於光緒十七年(1891),宣統三年(1911)考入天津法政學堂,1914年從軍,曾先後任西北軍團、旅、師長,開封軍官學校校長。九一八事變後,日軍侵犯長城,二十九軍奮起抵抗,張氏率三十八師在喜峰口、羅文峪大敗日軍。七七事變後,張又化裝出走後方,任五十九軍軍長,在臨沂、台兒庄戰役中功勛卓著,後升為三十三集團軍司令,轉戰鄂西、豫南等地。1940年5月在湖北宜城、襄河一線截擊日軍主力,身陷重圍,壯烈犧牲。張氏在任天津市長期間,於1936年8月以慶安堂名義購得英租界倫敦道厚德堂川記空地一塊,計4.356市畝,建成樓房一所(成都道60號)。主樓三層,後樓二層,共16間,院內另有平房14間,建築總面積1400餘平方米。主樓一樓有會議室;二樓設兩座平台;三樓有屋頂平台;後樓一樓為餐廳,二樓為書房。進大門右側平房也設有會議室,左側平房為傭人住房及門房。這所住宅現為天津市民政局辦公用房。

天津靜園

靜園位於和平區鞍山道70號,建於1921年。主要建築為前後兩幢磚木結構二層西式小樓及書房、庫房等,佔地3360平方米,建築面積2062平方米。其內部裝修為日式住宅。園內曲徑長廊,怪石清泉,設有地燈。周圍庄牆環繞,裝飾講究,顯示出一個「靜」字。該建築原名乾園,是民國時期參議院議員、駐日公使陸宗輿的住宅。1929年7月,清帝溥儀攜婉容、文秀由張園遷此居住。因溥儀的「靜觀變化、靜待時機」,故得名靜園。靜園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叔同故居

李叔同生於天津,祖籍浙江平湖人,出身富商兼書香門第。自幼酷愛文學藝術,以擅長書法、繪畫、音樂、篆刻而聞名中外。後來他目睹北洋軍閥禍國殃民,心灰意冷,出家為僧,法號弘一,世人尊稱「弘一法師」。李叔同故居位於海河岸邊的河北區糧店後街60號院內。這座呈「田」字形的清代建築距今已有150餘年的歷史。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紀念這位生長在天津的中國近代文化大師,1990年10月23日李叔同書法碑林河北區宙緯路揭幕。碑林系古典園林式建築,鐫刻著大師中晚期書法80多件,一座1.2米高的大師銅塑像巍然矗立其間。碑林還刻有眾多著名書法家的詠懷之作。

❺ 天津名人有誰,在寫出他們的事跡

民國:黎元洪,溥儀
相聲演員:馬三立、侯寶林、常寶堃、高英培、馬季、馮鞏、牛群、郭德綱、於謙等
作家:馮驥才
紅學家:周汝昌
武術:霍元甲
......太多了,哪能說的完......

❻ 天津有哪些名人

http://www.ifeng.com/phoenixtv/76577694929649664/20041229/477755.shtml

❼ 天津現在有哪些名人故居對外開放

1、曹禺故居

曹禺故居,坐落在河北區民主道上,坐東朝西,是一座磚木結構的二層小樓,館內收藏了大量歷史資料和近3000張館藏照片,可以讓大家很清晰的看到曾經的曹禺故居全貌。

2、梁啟超故居

梁啟超故居及「飲冰室」書齋坐落在天津河北區民族路44、46號,佔地2500平方米。2002年10月在梁啟超原寓所修建成「天津梁啟超紀念館」。梁啟超1912年在結束了長達15年流亡生活歸過後,於1915年定居天津。



3、溥儀的靜園

溥儀的靜園位於天津市和平區鞍山道上,內部裝飾很優雅,經過翻修後恢復了它當初的模樣,是3A景區。

4、張學良故居

張學良故居坐落法租界32號路(今和平區赤峰道78號),是一所西洋集仿式樓房,張氏在二、三十年代來津常住此處。

5、霍元甲故居

霍元甲故居紀念館整體建築為軸線對稱式布局,由神道、石獅、享殿、石牌坊、寢園組成。陵園還設有霍元甲生平事跡陳列館。展覽包括四部分:幽燕之初露鋒芒;奮發智勇,永雪國恥;創建精武,強國強種;愛國精神,發揚光大。

❽ 古代哪些名人是現在的天津人

天津歷史名人 天津名人

【查為仁】(1695~1749)清代詩人。字心谷,號蓮坡,又號蓮坡居士。天津人。出身書香門第,其父曾建查氏園林別墅水西庄。查為仁於此廣置圖書金石鼎彝,結納國內著名文人、學者。杭世駿、江沆、厲鶚等著名文學家、經學家、詩壇領袖等都曾寓居水西庄,或吟詩作賦,或揮毫書畫,或埋頭經史,或著書立說,或鑒賞金石、書畫、圖籍,產生了大量詩詞、文章、書法、繪畫作品,使天津古代文學藝術事業以水西庄為中心進入了極盛時期。其文人之盛,與揚州馬氏玲瓏山館、杭州趙氏小山堂南北並稱,成為蜚聲海內外的文化勝地。查為仁本人也大展才華,與厲鶚合箋《絕妙好詞箋》被收入《四庫全書》。著有《庶塘未定稿》9卷、《外集》8卷、《蓮坡詩話》3卷等。�

【梅成棟】(1776~1844)清代詩人。字樹君,號吟齋。天津人。道光年間倡立輔仁學院,主講席10餘年。曾在天津水西庄與文人名士結成梅花詩社,有許多詩作在士林傳誦,是當時天津詩壇公認的領袖。著有《欲起竹間樓存稿》、《四書講義》、《管見篇》、《吟齋筆存》等,輯有《津門詩抄》。

【張明山】(1826~1906)民間藝術家。名長林。天津人。泥人張第一代。幼初入塾,即喜為粘土之戲。經成年累月地細心揣摩與刻苦實踐,對捏塑泥人技術終獲獨得之秘。操作時優游自得,若不經意,而得心應手。為人捏像只須對坐談笑,摶泥入手,頃刻而成;且能藏泥於袖,悄悄摶塑人像,形神畢肖,栩栩如生。其作品有古裝仕女、戲曲角色和各行業人像,馳譽遐邇,被稱為南北塑像者之冠。其作品曾獲巴拿馬賽會一等獎和南洋各地展覽會獎狀、獎牌20多件。�

【孫菊仙】(1841~1931)京劇演員。原名濂,字寶臣,號學年。天津人。早年是武秀才,曾參與鎮壓太平軍。30多歲以後由業余愛好京劇而下海從藝,師事程長庚,唱老生,噪音寬亮,唱腔淳樸蒼勁,能以氣行腔,吞放自如,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世稱孫派,與汪桂芬、譚鑫培齊名。孫戲以《完璧歸趙》、《逍遙津》、《罵楊廣》等著名。孫菊仙不僅演技高超,品德也為人敬仰,不以名角自居,不賣高價票,90歲高齡時,還在津京兩地為慈善事業舉行義演。在上海演出時,被旅滬天津人親切地稱為老鄉親,後來叫響,他便以老鄉親為藝名。晚年終於天津故居。�

【張兆祥】(1852~1908)畫家。字和庵。天津人。師從孟綉村,多才多藝,通曉西洋照相技法和詩文書畫,尤擅寫生,畫花鳥,並吸收郎士寧西洋畫法,開一代畫壇新風,自成一派。其作品傳世甚少,尤為寶貴。藏於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的《石榴花》,色彩濃艷,風姿絕倫,堪稱珍品。其弟子陸文郁等人也在畫壇名噪一時。�

【嚴修】(1860~1929)教育家。字范孫,號夢扶。天津人。清末翰林。任貴州學政時,倡新學,以奏請開經濟特科名於世。1897年任滿辭歸,熱心於鄉里興學。先約張伯苓來教家塾,後又辟私宅為敬業中學堂(今南開中學前身),又聯合士紳創辦民立第一、第二小學,協助地方當局辦起多所官立小學與半日學堂、補習所等多種教育機構。之後,在私宅創辦女子小學、保姆講習所(幼師)、蒙養園,對天津新式教育的興起,起到了啟蒙與促進作用。1918年與張伯苓創辦南開大學。晚年倡組城南詩社、崇化學會,講義理、訓詁之學。著述存稿有詩、文、日記、函札多種,輯錄出版有《嚴范孫先生遺著》、《嚴范孫先生古近體詩存稿》等書。其書法俊逸瀟灑,嫵媚多姿,為近代天津四大書法家之一。

【華世奎】(1863~1941)書法家。字啟臣,號璧臣。天津人。清內閣閣丞,民國成立之後,以遺老自居,終生不剪辮子。同嚴修組崇化學會,主其事。其書法走筆取顏字之骨,氣魄雄偉,骨力開張,功力甚厚。手書的天津勸業場五字巨匾,字大1米,蒼勁雄偉,可謂其代表作。書法作品小至蠅頭小楷,大至徑尺以上榜書,結構都很凝重舒放,晚年更加蒼勁挺拔。居近代天津四大書法家之首。�

【周學熙】(1865~1947)實業家。字緝之,別號止庵。安徽東至縣人。1894年中舉。初官於浙江,後為山東候補道員。1900年入直隸總督袁世凱幕下,主持北洋實業。1903年赴日本考察工商業,回國後曾作直隸工藝總局總辦、天津道、長蘆鹽運使,民國後兩度出任北洋政府財政總長。任期內在天津先後創辦商品陳列所、植物園、鐵工廠、高等工業學堂、教育用品創造所、灤州煤礦公司、啟新洋灰公司、京師自來水公司、耀華玻璃公司、華新紡織公司以及天津中國實業銀行等,成為一個典型的企業集團,奠定了北洋實業的基幹,本人亦成為與南方張謇齊名的著名實業家。著有《止庵詩存》、《止庵詩補集》。�

【張相文】(1866~1933)學者。字蔚西,號沌谷。江蘇泗陽人。光緒丙戌歲試補博士弟子員,後棄科舉,殫心新學,尤喜中外地輿科學。1899年入上海南洋公學專攻史地,後轉該校教習。1901年編寫初、中等地理教科書。1907年任天津北洋女子師范學堂堂長,出版《地文學》,將生物界納入地理學,有開創意義。與張伯苓、吳鼎昌等創辦中國地學會,任會長,編輯《地理雜志》月刊。1920年從事佛學研究。性喜游名山大川,足跡遍塞外,考證秦長城之舊址所在,發現成吉思汗陵寢故址及其碑誌,糾正當時歷史學家之誤,對學術界頗有貢獻。著作有《佛學地理》、《南園叢稿》等書。�

【梁啟超】(1873~1929)學者,政治家。字卓如,任甫,號滄江,又號飲冰室主人,人稱任公。廣東新會人。1890年入京會試得識康有為,拜為師,並接觸西學。1895年從康有為入京,協助其發動公車上書,主編《時務報》,發表《變法通議》等文,風靡大江南北,與康有為並稱康梁。1898年再次進京,辦理保國會,參與新政,多次上書請廢八股、設編譯局、獎勵工藝製造。7月光緒皇帝召見,命其籌備京師大學堂,主持譯書局。變法失敗後流亡日本創辦《清漢報》、《新民叢報》,主張君主立憲,參加保皇會。辛亥革命後回國,在津創辦《庸言》月刊,後在袁世凱政府任職。察覺袁的復辟野心後,於1915年定居天津。同年袁謀稱帝愈急,梁啟超策動其學生蔡鍔回滇起義,親自在寓所草成討袁檄文《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送滬發表。袁倒台後梁啟超赴歐考察,1920年回國辦《改造》半月刊,並在清華、北大任教。此後即脫離政界在津專心著述,完成《清代學術概論》、《墨子校譯》、《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先秦政治思想史》等專著,並在南開大學及寓所書房飲冰室講學授課。著述收入《飲冰室合集》,共148卷,約1400萬字,涉及哲學、史學、文學、經濟、法律、道德、宗教等許多學科,時間上囊括古今,地域上兼及中外。尤其在先秦和明清、近代的學術思想研究方面,留下了一大批頗有見地的著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張伯苓】(1876~1951)教育家。名壽春。天津人。北洋水師學堂畢業,任海軍士官生,親睹甲午之戰,憤然立下教育救國大志。1903年隨嚴范孫赴日考察教育,1904年創辦南開中學。1917年,張伯苓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考察教育,研究私立大學的組織方式。1919年,由江蘇督軍李純贈50萬銀元,張伯苓在天津西南八里台一帶購地400畝,建造校舍,創辦了南開大學。1923年創立南開女子中學。1928年,又建南開小學,從而完成了南開由小學到大學的教育體制。後來,又於1931年成立南開經濟研究所,次年成立應用化學研究所。1936年在重慶成立南渝中學。1938年任國民參政員並當選為副議長,1945年出席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1948年出任考試院院長。張伯苓和嚴范孫創立的南開大學、中學、小學,是中國近代私立學校的典範,培育了周恩來等眾多英才,在中國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王襄】(1876~1965)學者。字綸閣,號?室。天津人。從20歲起酷好考古研究,是中國較早鑒識和收藏研究甲骨文的學者。所著《�?室殷契類纂》、《�?室殷契文證》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還著有《流沙墜簡勘誤記》、《秦前文字韻林》、《古文源流臆說》、《古陶今?》等書。王襄的書法也頗具功力。1949年後任《甲骨文會集》編委,天津文史館館長,天津市政協委員。�

【李叔同】(1880~1942)藝術家,佛學家。原名文濤,法號弘一。天津人。童年讀詩書,喜好舊詩詞,擅長書法金石。1905年赴日本學習西洋畫與音樂,並與曾孝谷、歐陽予倩組春柳劇社,主演《黑奴籲天錄》、《茶花女》等名劇,開中國話劇運動的先河。回國後曾執教於天津、上海、杭州、南京。全國教音樂、西洋畫的教師,多得其親傳,豐子愷、劉質平等名家皆其得意高足。李叔同前半生既是中國話劇藝術的奠基人之一,又是詩人、音樂家、畫家、書法篆刻家,均有名作問世。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專研戒律,被尊為南山律宗大師,律宗第十一世祖,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高僧。所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曾影印成書。�

【馬千里】(1885~1930)教育家。名仁聲。天津人。南開中學、北洋大學畢業。曾在南開中學、直隸女子師范學校任教,既是周恩來的老師,又是鄧穎超的老師。馬千里是五四運動的領導者之一,擔任天津各界聯合會副會長、抵制日貨委員會主席,發動群眾罷課罷市,請願示威。大革命前後,馬千里積極支持共產黨的革命活動。資助周恩來赴日留學,周恩來旅歐時常與馬千里通信往來。馬千里還將周恩來寫的《警廳拘留記》、《檢廳日錄》在自己創辦的《新民意報》上發表。1921年,馬千里創立天津達仁女校,積極支持鄧穎超、劉清揚等組織女星社,開展婦女解放運動。還曾擔任葯王廟小學校長、河北省立一中校長、南開校友總會主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曾兼任天津紅十字會幹事長和副會長,一生忘我工作。�

【劉奎齡】(1885~1967)畫家。字耀辰。天津人。南開中學首班畢業生,自幼學習郎世寧畫法,研究五代、宋、元諸家,尤其是明代呂紀、清代沈銓的畫技,並將西洋畫之色彩、透視比例融合於中國傳統工筆國畫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其作品纖細逼真,神態自然,以《孔雀圖》最為著名,深得徐悲鴻贊揚,在中國近代畫壇獨樹一幟。�

【劉鳳鳴】(1889~1978)民間藝術家。回族。天津人。15歲開始隨外祖父馬順清學習刻磚技藝。馬順清是天津著名刻磚藝人,在清道光年間,將天津磚刻發展為獨立於建築之外的民間藝術,並開創了堆貼法,擴大立體空間,使作品層次分明。劉鳳鳴繼承和發揚了馬順清的貼磚法,創造了天津刻磚的獨特風格,被譽為刻磚劉,以立體和半立體透雕見長,在方磚上所刻山水、花卉、人物、鳥獸形象生動逼真,構思精巧,極具藝術欣賞價值。

【楊石先】(1896~1985)化學家、教育家。安徽懷寧人。蒙古族。1931年在美國獲化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南開大學理學院院長。1947年任南開大學教務長、代理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化學會理事和天津科協主席。是中國有機農葯研究事業的開拓者,曾在1956年參加周恩來親自主持的科技發展規劃制定工作,擔任綜合組組長,先後發表過40餘篇論文,研製成功10多種農葯,並培養了大批人才,是中國教育界一代名師。

【哈荔田】(1911~1989)醫學家、教育家。河北保定人。回族。出身中醫世家,早年師從國醫泰斗施今墨,三四十年代便享譽津門,在中醫診治和理論研究上造詣頗深,尤擅長婦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創立了天津首家公立聯合診所,又遵照周恩來親自指示,創建天津中醫學院,為教育和培養中醫人才、弘揚中華傳統醫學付出畢生辛勞。其醫術之精、醫德之高蜚聲中外,所診治過的患者無論是普通群眾還是高層領導或海外政要,無不交口稱贊,臨終之前還堅持為群眾義診

❾ 天津名人簡介

李叔同(佛教人士),霍元甲(武林高手),華世奎(書法大家)馬三立(相聲泰斗)張伯苓
天津歷史名人http://www.tianjin.gov.cn/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476
天津歷史名人 天津名人

【查為仁】(1695~1749)清代詩人。字心谷,號蓮坡,又號蓮坡居士。天津人。出身書香門第,其父曾建查氏園林別墅水西庄。查為仁於此廣置圖書金石鼎彝,結納國內著名文人、學者。杭世駿、江沆、厲鶚等著名文學家、經學家、詩壇領袖等都曾寓居水西庄,或吟詩作賦,或揮毫書畫,或埋頭經史,或著書立說,或鑒賞金石、書畫、圖籍,產生了大量詩詞、文章、書法、繪畫作品,使天津古代文學藝術事業以水西庄為中心進入了極盛時期。其文人之盛,與揚州馬氏玲瓏山館、杭州趙氏小山堂南北並稱,成為蜚聲海內外的文化勝地。查為仁本人也大展才華,與厲鶚合箋《絕妙好詞箋》被收入《四庫全書》。著有《庶塘未定稿》9卷、《外集》8卷、《蓮坡詩話》3卷等。�

【梅成棟】(1776~1844)清代詩人。字樹君,號吟齋。天津人。道光年間倡立輔仁學院,主講席10餘年。曾在天津水西庄與文人名士結成梅花詩社,有許多詩作在士林傳誦,是當時天津詩壇公認的領袖。著有《欲起竹間樓存稿》、《四書講義》、《管見篇》、《吟齋筆存》等,輯有《津門詩抄》。

【張明山】(1826~1906)民間藝術家。名長林。天津人。泥人張第一代。幼初入塾,即喜為粘土之戲。經成年累月地細心揣摩與刻苦實踐,對捏塑泥人技術終獲獨得之秘。操作時優游自得,若不經意,而得心應手。為人捏像只須對坐談笑,摶泥入手,頃刻而成;且能藏泥於袖,悄悄摶塑人像,形神畢肖,栩栩如生。其作品有古裝仕女、戲曲角色和各行業人像,馳譽遐邇,被稱為南北塑像者之冠。其作品曾獲巴拿馬賽會一等獎和南洋各地展覽會獎狀、獎牌20多件。�

【孫菊仙】(1841~1931)京劇演員。原名濂,字寶臣,號學年。天津人。早年是武秀才,曾參與鎮壓太平軍。30多歲以後由業余愛好京劇而下海從藝,師事程長庚,唱老生,噪音寬亮,唱腔淳樸蒼勁,能以氣行腔,吞放自如,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世稱孫派,與汪桂芬、譚鑫培齊名。孫戲以《完璧歸趙》、《逍遙津》、《罵楊廣》等著名。孫菊仙不僅演技高超,品德也為人敬仰,不以名角自居,不賣高價票,90歲高齡時,還在津京兩地為慈善事業舉行義演。在上海演出時,被旅滬天津人親切地稱為老鄉親,後來叫響,他便以老鄉親為藝名。晚年終於天津故居。�

【張兆祥】(1852~1908)畫家。字和庵。天津人。師從孟綉村,多才多藝,通曉西洋照相技法和詩文書畫,尤擅寫生,畫花鳥,並吸收郎士寧西洋畫法,開一代畫壇新風,自成一派。其作品傳世甚少,尤為寶貴。藏於天津市藝術博物館的《石榴花》,色彩濃艷,風姿絕倫,堪稱珍品。其弟子陸文郁等人也在畫壇名噪一時。�

【嚴修】(1860~1929)教育家。字范孫,號夢扶。天津人。清末翰林。任貴州學政時,倡新學,以奏請開經濟特科名於世。1897年任滿辭歸,熱心於鄉里興學。先約張伯苓來教家塾,後又辟私宅為敬業中學堂(今南開中學前身),又聯合士紳創辦民立第一、第二小學,協助地方當局辦起多所官立小學與半日學堂、補習所等多種教育機構。之後,在私宅創辦女子小學、保姆講習所(幼師)、蒙養園,對天津新式教育的興起,起到了啟蒙與促進作用。1918年與張伯苓創辦南開大學。晚年倡組城南詩社、崇化學會,講義理、訓詁之學。著述存稿有詩、文、日記、函札多種,輯錄出版有《嚴范孫先生遺著》、《嚴范孫先生古近體詩存稿》等書。其書法俊逸瀟灑,嫵媚多姿,為近代天津四大書法家之一。

【華世奎】(1863~1941)書法家。字啟臣,號璧臣。天津人。清內閣閣丞,民國成立之後,以遺老自居,終生不剪辮子。同嚴修組崇化學會,主其事。其書法走筆取顏字之骨,氣魄雄偉,骨力開張,功力甚厚。手書的天津勸業場五字巨匾,字大1米,蒼勁雄偉,可謂其代表作。書法作品小至蠅頭小楷,大至徑尺以上榜書,結構都很凝重舒放,晚年更加蒼勁挺拔。居近代天津四大書法家之首。�

【周學熙】(1865~1947)實業家。字緝之,別號止庵。安徽東至縣人。1894年中舉。初官於浙江,後為山東候補道員。1900年入直隸總督袁世凱幕下,主持北洋實業。1903年赴日本考察工商業,回國後曾作直隸工藝總局總辦、天津道、長蘆鹽運使,民國後兩度出任北洋政府財政總長。任期內在天津先後創辦商品陳列所、植物園、鐵工廠、高等工業學堂、教育用品創造所、灤州煤礦公司、啟新洋灰公司、京師自來水公司、耀華玻璃公司、華新紡織公司以及天津中國實業銀行等,成為一個典型的企業集團,奠定了北洋實業的基幹,本人亦成為與南方張謇齊名的著名實業家。著有《止庵詩存》、《止庵詩補集》。�

【張相文】(1866~1933)學者。字蔚西,號沌谷。江蘇泗陽人。光緒丙戌歲試補博士弟子員,後棄科舉,殫心新學,尤喜中外地輿科學。1899年入上海南洋公學專攻史地,後轉該校教習。1901年編寫初、中等地理教科書。1907年任天津北洋女子師范學堂堂長,出版《地文學》,將生物界納入地理學,有開創意義。與張伯苓、吳鼎昌等創辦中國地學會,任會長,編輯《地理雜志》月刊。1920年從事佛學研究。性喜游名山大川,足跡遍塞外,考證秦長城之舊址所在,發現成吉思汗陵寢故址及其碑誌,糾正當時歷史學家之誤,對學術界頗有貢獻。著作有《佛學地理》、《南園叢稿》等書。�

【梁啟超】(1873~1929)學者,政治家。字卓如,任甫,號滄江,又號飲冰室主人,人稱任公。廣東新會人。1890年入京會試得識康有為,拜為師,並接觸西學。1895年從康有為入京,協助其發動公車上書,主編《時務報》,發表《變法通議》等文,風靡大江南北,與康有為並稱康梁。1898年再次進京,辦理保國會,參與新政,多次上書請廢八股、設編譯局、獎勵工藝製造。7月光緒皇帝召見,命其籌備京師大學堂,主持譯書局。變法失敗後流亡日本創辦《清漢報》、《新民叢報》,主張君主立憲,參加保皇會。辛亥革命後回國,在津創辦《庸言》月刊,後在袁世凱政府任職。察覺袁的復辟野心後,於1915年定居天津。同年袁謀稱帝愈急,梁啟超策動其學生蔡鍔回滇起義,親自在寓所草成討袁檄文《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送滬發表。袁倒台後梁啟超赴歐考察,1920年回國辦《改造》半月刊,並在清華、北大任教。此後即脫離政界在津專心著述,完成《清代學術概論》、《墨子校譯》、《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先秦政治思想史》等專著,並在南開大學及寓所書房飲冰室講學授課。著述收入《飲冰室合集》,共148卷,約1400萬字,涉及哲學、史學、文學、經濟、法律、道德、宗教等許多學科,時間上囊括古今,地域上兼及中外。尤其在先秦和明清、近代的學術思想研究方面,留下了一大批頗有見地的著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張伯苓】(1876~1951)教育家。名壽春。天津人。北洋水師學堂畢業,任海軍士官生,親睹甲午之戰,憤然立下教育救國大志。1903年隨嚴范孫赴日考察教育,1904年創辦南開中學。1917年,張伯苓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考察教育,研究私立大學的組織方式。1919年,由江蘇督軍李純贈50萬銀元,張伯苓在天津西南八里台一帶購地400畝,建造校舍,創辦了南開大學。1923年創立南開女子中學。1928年,又建南開小學,從而完成了南開由小學到大學的教育體制。後來,又於1931年成立南開經濟研究所,次年成立應用化學研究所。1936年在重慶成立南渝中學。1938年任國民參政員並當選為副議長,1945年出席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監察委員。1948年出任考試院院長。張伯苓和嚴范孫創立的南開大學、中學、小學,是中國近代私立學校的典範,培育了周恩來等眾多英才,在中國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王襄】(1876~1965)學者。字綸閣,號?室。天津人。從20歲起酷好考古研究,是中國較早鑒識和收藏研究甲骨文的學者。所著《�?室殷契類纂》、《�?室殷契文證》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還著有《流沙墜簡勘誤記》、《秦前文字韻林》、《古文源流臆說》、《古陶今?》等書。王襄的書法也頗具功力。1949年後任《甲骨文會集》編委,天津文史館館長,天津市政協委員。�

【李叔同】(1880~1942)藝術家,佛學家。原名文濤,法號弘一。天津人。童年讀詩書,喜好舊詩詞,擅長書法金石。1905年赴日本學習西洋畫與音樂,並與曾孝谷、歐陽予倩組春柳劇社,主演《黑奴籲天錄》、《茶花女》等名劇,開中國話劇運動的先河。回國後曾執教於天津、上海、杭州、南京。全國教音樂、西洋畫的教師,多得其親傳,豐子愷、劉質平等名家皆其得意高足。李叔同前半生既是中國話劇藝術的奠基人之一,又是詩人、音樂家、畫家、書法篆刻家,均有名作問世。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專研戒律,被尊為南山律宗大師,律宗第十一世祖,是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高僧。所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曾影印成書。�

【馬千里】(1885~1930)教育家。名仁聲。天津人。南開中學、北洋大學畢業。曾在南開中學、直隸女子師范學校任教,既是周恩來的老師,又是鄧穎超的老師。馬千里是五四運動的領導者之一,擔任天津各界聯合會副會長、抵制日貨委員會主席,發動群眾罷課罷市,請願示威。大革命前後,馬千里積極支持共產黨的革命活動。資助周恩來赴日留學,周恩來旅歐時常與馬千里通信往來。馬千里還將周恩來寫的《警廳拘留記》、《檢廳日錄》在自己創辦的《新民意報》上發表。1921年,馬千里創立天津達仁女校,積極支持鄧穎超、劉清揚等組織女星社,開展婦女解放運動。還曾擔任葯王廟小學校長、河北省立一中校長、南開校友總會主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曾兼任天津紅十字會幹事長和副會長,一生忘我工作。�

【劉奎齡】(1885~1967)畫家。字耀辰。天津人。南開中學首班畢業生,自幼學習郎世寧畫法,研究五代、宋、元諸家,尤其是明代呂紀、清代沈銓的畫技,並將西洋畫之色彩、透視比例融合於中國傳統工筆國畫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其作品纖細逼真,神態自然,以《孔雀圖》最為著名,深得徐悲鴻贊揚,在中國近代畫壇獨樹一幟。�

【劉鳳鳴】(1889~1978)民間藝術家。回族。天津人。15歲開始隨外祖父馬順清學習刻磚技藝。馬順清是天津著名刻磚藝人,在清道光年間,將天津磚刻發展為獨立於建築之外的民間藝術,並開創了堆貼法,擴大立體空間,使作品層次分明。劉鳳鳴繼承和發揚了馬順清的貼磚法,創造了天津刻磚的獨特風格,被譽為刻磚劉,以立體和半立體透雕見長,在方磚上所刻山水、花卉、人物、鳥獸形象生動逼真,構思精巧,極具藝術欣賞價值。

【楊石先】(1896~1985)化學家、教育家。安徽懷寧人。蒙古族。1931年在美國獲化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南開大學理學院院長。1947年任南開大學教務長、代理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化學會理事和天津科協主席。是中國有機農葯研究事業的開拓者,曾在1956年參加周恩來親自主持的科技發展規劃制定工作,擔任綜合組組長,先後發表過40餘篇論文,研製成功10多種農葯,並培養了大批人才,是中國教育界一代名師。

【哈荔田】(1911~1989)醫學家、教育家。河北保定人。回族。出身中醫世家,早年師從國醫泰斗施今墨,三四十年代便享譽津門,在中醫診治和理論研究上造詣頗深,尤擅長婦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創立了天津首家公立聯合診所,又遵照周恩來親自指示,創建天津中醫學院,為教育和培養中醫人才、弘揚中華傳統醫學付出畢生辛勞。其醫術之精、醫德之高蜚聲中外,所診治過的患者無論是普通群眾還是高層領導或海外政要,無不交口稱贊,臨終之前還堅持為群眾義診

❿ 天津的名人有哪些

郭德綱,馮鞏,馬三立,劉歡 都挺有名.霍元甲(1869-1909年),出生於天津的武術世家,自幼苦練武功。他的武功不僅繼承了祖傳絕技,而且旁參各派,博採眾長,練就了超群武藝,曾打敗了當時號稱天下無敵的俄國大力土和英國大力士,力挫日本柔道隊,大振國威。為了強國強民,他在上海創辦了上海精武體育會,孫中山曾為之題寫「尚武精神」幾個大字。後來,霍元甲被人以治病為名投毒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