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年天津有多少年的歷史
截止至2016年,天津有612年的歷史。
天津的形成始於隋朝大運河(公元581-618年)的開通。唐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一直到元朝,都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
明朝永樂二年( 1404年)設 「 天津衛 」 ,同年12月又設天津左衛並築城,至此,天津城初具規模。清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三衛合一,歸並於天津衛。從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正式建衛到公元2016年,天津建城已有612周年。
19 世紀中葉被辟為通商口岸,逐步發展成為當時中國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1)天津城歷史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1860年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後,西方列強紛紛在天津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采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設,均開全國之先河,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天津作為直轄市,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進一步鞏固了中國重要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商貿中心地位。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天津沿海港口城市優勢不斷增強,對外交流日益廣泛,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十二五」時期,天津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4%。當前,天津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京津冀協同發展、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一帶一路」建設五大戰略疊加,為天津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2. 天津有多少年歷史
天津地區為退海之地,又是沖積平原。約在4000年前,天津市區露出海底成陸。至遲到戰國時期,天津市區已有先民勞作生息。
宋、遼時期,今海河當時稱「界河」。海河以北屬遼幽都府(後改析津府)武清縣;海河以南屬北宋高陽關路乾寧軍和滄州清池縣。宋朝在海河以南設立許多軍事據點——「寨」、「鋪」,如泥沽、雙港、三女、南河、沙渦、獨流等,以防遼軍南下。
余貞佑二年(1214)前,設「直沽寨」,派都統完顏佑、副都統完顏咬住戍守,「直沽」之名始見史籍。天津成為畿南軍事重鎮。
元至元十九年(1282)海漕開通,直沽成為漕運樞紐,為此在大直沽專設了接運廳和臨清萬戶府;並修建了直沽廣通倉等糧倉。至元年間(1264-1294)還在大直估、三岔口分別建了天後宮(東、西廟)。1234年三岔沽一帶鹽鹵湧出,特許高松、謝實等18戶在此設灶煮鹽;兩年後,又專門設立「三岔沽司」、「大直沽司」,管理直沽鹽場。
無延佑三年(1316)在直估設「海津鎮」,命副都指揮使伯顏鎮守。
明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以「靖難」為名,與其侄朱以炆爭奪皇位,率兵從直沽渡河南廠,偷襲滄州,攻下南京,建文四年(1402)奪取了政權,翌年改元「永樂」。
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在直沽設衛,命工部尚書黃福、平江伯陳瑄、都指揮僉事凌雲、指揮同知黃綱興工築城,並賜名「天津」,意謂「天子車駕渡河之處」。
永樂二年十二月九日(1405年1月9日)設天津左衛。永樂四年十一月八日(1406年12月18日)改青州右衛(一說青州左衛)為天津右衛。
「衛」是明朝的軍事建制,由指揮使統領,直隸於後軍都督府。每衛士兵足額5600人,天津三衛士兵定額16800人。
衛的建制雖沒有行政職權,但有一定的土地(城堡及屯田)、數量較多的民眾(屯田的軍士及軍屬)和政事(軍政及屯政)。隨著人口增加,商業發展,事務繁多,詞訟糾紛發生,衛所已不能治理這個軍民混雜的商業化城市,明廷在天津陸續因事設官、設衙,建學,或將外地官、衙遷津理事。
清朝初年,沿襲了明朝的各項制度。順治九年(1652)將左、右衛並入天津衛,結束了衛所官員的世襲制。三衛合並後,設立「巡道」、「同知」,負責民政事宜;「戶曹」、「鹽政」,負責稅賦和鹽業;「總兵」、「游擊」、「參將」,負責軍事。
雍正三年(1725),改衛為州,天津開始建立地方政府;九年(1731)升州為府,轄天津、靜海、青縣、南皮、鹽山、慶雲、滄州六縣一州。
1912年(民國元年)3月,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北京政府」(「北洋政府」)成立。是年7月,撤銷廠天津縣的建制,保留了「府」;1913年4月,又撤銷天津府,重建天津縣。
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佔領天津,南京國民政府設立「天津特別市」。1930年6月,天津特別市改為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管的直轄的天津市。1930年11月,因河北省省會由北京遷至天津,天津直轄市改為省轄市。1935年6月,河北省省會遷往保定,天津又改為直轄市。
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建立天津市(一說「區」)軍事管制委員會,同時成立天津市人民政府。1958年2月11日,天津改為河北省省轄市。1967年1月2日,天津又改為中央直轄市,直至今日。
另外,光緒二十六年六月十八日(1900年7月14日),八國聯軍攻陷天津城,於七月五日組成「暫行管理津郡城廂內外地方事務都統衙門」(簡稱「都統衙門」),對天津實行軍事殖民統治達兩年之久。
1937年7月30日,日本侵略軍侵佔天津,次日成立偽天津市地方治安維持會;12月17日,偽天津市地方治安維持會,改組為偽天津特別市公署;1943年11月,偽天津特別市公署又改稱偽天津特別市政府,對天津人民實行了八年的法西斯統治。
3. 天津有幾百年歷史,是哪個朝建立的
大約60?年,從燕王朱隸經過天津渡口,到南京去殺他侄子的時候算起。當然是明朝建立的天津衛。並且開始駐軍。不過在建立天津衛之前,直沽寨已經有駐軍了。
4. 天津的由來
1、天津的由來:
清代乾隆初年,從漸江來天津的詩人汪沆,寫出描寫天津民俗的第一本竹枝詞(通俗詩),詩中說:「天津名自長陵賜」。長陵是指十三陵中理葬的明代皇帝成祖朱棣。天津就是在他登基作皇帝的第二年(永樂二年,公元1404)給起的名字。當時不是作為地名,而是作為軍事建置而命名的,它就是天津衛。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朱棣成為皇帝後,為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即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作為軍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帶,天津開始築城設衛,稱天津衛,揭開了天津城市發展新的一頁。後又增設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
2、截至2016年底,天津有16個市轄區(其中1個副省級區),共有鄉鎮級區劃數為245個。市轄區分為中心城區、環城區、濱海新區和遠郊區。
(4)天津城歷史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1、風景名勝:
天津市區依河而建,1989年評選出的「津門十景」分別是「天塔旋雲」、「薊北雄關」、「三盤暮雨」、「古剎晨鍾」、「海門古塞」、「沽水流霞」、「故里尋蹤」、「雙城醉月」、「龍潭浮翠」、「中環彩練」,這些景觀既有名勝古跡及舊景新顏,是新時代天津旅遊景觀的代表。
2、天津地方特產:
天津三絕:天津三絕歷來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被稱為天津風味小吃「三絕」的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和耳朵眼炸糕;其二是被稱為天津民間工藝「三絕」的泥人張彩塑、楊柳青年畫和風箏魏風箏。
特色小吃:糖礅、大餅雞蛋、茶湯兒、果仁張、崩豆張、麵茶、楊村糕乾。
特色早點:煎餅餜子、鍋巴菜、老豆腐、果子、燙面炸糕、卷圈、荷包蛋、糖果子、果篦兒。
天津特產:天津甘栗、天津冬菜、天津大白菜、獨流老醋、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
參考資料:天津--網路、天津的由來--華夏網
5. 天津已經存在幾千年了
天津歷史
古代:四千多年前,天津所在的地方慢慢露出海底,形成沖積平原。現在天津處於的位置原來是海洋,黃河改道前由泥沙沖積形成,古黃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寧河縣附近入海,西漢時期在黃驊縣附近入海,北宋時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時黃河南移,奪淮入海,天津海岸線固定。漢武帝在武清設置鹽官。
隋朝:隋朝修建京杭運河後,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今金剛橋三岔河口),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
唐朝:在蘆台開辟了鹽場,在寶坻設置鹽倉。
北宋:歸遼國管轄,在武清設立了「榷鹽院」,管理鹽務。
南宋:金國貞佑二年(1214年),在三岔口設直沽寨,在今天後宮附近已形成街道。是為天津最早的名稱。
元朝:元朝改直沽寨為海津鎮,這里成為漕糧運輸的轉運中心。設立大直沽鹽運使司,管理鹽的產銷。
明朝:明建文二年(1400年),鎮守北京的藩王朱棣為了同他的侄子明惠帝爭奪皇位,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後來朱棣作了永樂皇帝,為了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歷1404年12月23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
清朝:清朝順治九年(1652年),天津衛、天津左衛和天津右衛三衛合並為天津衛,設立民政、鹽運和稅收、軍事等建置。
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至1949年):1948年11月2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第2、第3兵團及地方武裝一部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張家口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了戰略性決戰,即「平津戰役」。1949年1月15日凌晨5時,人民解放軍東西突擊集團在金湯橋上勝利會師。1月17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塘沽,天津全境解放。
好幾千年了。。